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素材 » 德和才论文

德和才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3-30 22:41:49

❶ 论德与才的论文

德是指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才是指才能,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德与才,孰轻孰重,须得仔细分析。
第一种情况:有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才华。这是一种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第二种情况:有德无才。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这时,虽然一个人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对社会也产生不了什么大收益,但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大坏处。其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第三种情况:无德无才。这时虽然一个人想做坏事,但才能有限,做坏事手段不高明。在这种情况下,其做坏事被社会发现的可能性就较高,从而也就降低了其做坏事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情况虽然无德者想做坏事,但做成的概率较小,从而也就间接降低了其对社会的破坏度。
第四种情况:无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
针对上面四种情况,根据其对社会造成的收益从大到小和危害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结果是: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所以,宁可用无德无才之人,也不可用无德有才之人。
下面举一例子来说明:
例如,有一少女,在一个2米高的围墙内正被几个坏人围住。假设:德表示救少女的表现;才表示具有跳过2米高围墙及高超武功的本领。这时,路过一个人:(1)有德有才,他会成功救下少女免遭坏人欺负;(2)有德无才,他想救少女,但自己无能为力,不过,这时他会想办法找别人来救;(3)无德无才,他也想眺进围墙干坏事,但由于能力有限,跳不进圈子,只能干着急,不过,这时他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从而为别人救少女提供间接条件;(4)无德有才,他本人也是干坏事的,而且有能力跳进圈子和几个坏人一同干坏事。四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
从上面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唯才是举是不正确的,品德应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才能。目前,我们选拔干部,最好是德才兼备,在二者不可兼锝的情况下,更应看重品德。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四中关于德与才绝对有无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人要么表现为德多才少,要么表现为德少才多,或者德才俱佳,或者德少才也少。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用人仍应以品德为重。也就是说我们应当真正重用那些一心想着为群众办事的人,而不是那些“身怀利器”,随时准备“杀人”的人。 摘要学界对于儒家和道家关系的重新熟悉,不应该始于郭店楚简的出土.在定州竹简《文子》中就已经有了可以证实这种"儒道相谋"关系的蛛丝马迹.本文通过对竹简《文子》中"道"与"德"两个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德"是早期儒道之间相互联系的结合点.
要害词 "道" "德" "道德" 儒道关系
儒家和道家都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流派,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郭店楚简出土以前,学术界基本上都认为是对立的. 但"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一] 郭店楚简的出土使人们的熟悉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探索儒家和道家的某些联系.但笔者以为,学者们对于儒家和道家的这种联系的熟悉,不应该由郭店楚简开始.其实早在1973年河北定县(今定州市)所出土的竹简《文子》中,就已经有了可以证实这种"儒道相谋"关系的蛛丝马迹.以下笔者就以竹简《文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道"与"德"及其关系为例说明之,并求教于方家.
(一)
《文子》之始成书,实际上是为《老子》思想作进一步阐发.《老子》的基本思想是"道",这也是竹简《文子》的核心.在竹简《文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首推"道".据笔者粗略统计,在竹简《文子》总共277枚竹简、2790字中,共有73枚竹简的简文中有"道"字87处,而且贯穿始终.由此可见"道"在竹简《文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若仔细看来,则竹简《文子》的道论可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天道
天道是竹简《文子》中一个基本的概念,是竹简《文子》道论体系的基础.竹简中记载了文子和平王之间的一段对话:
……[道."平]王曰:"请问天道?"文[子曰:"天之(2119)[二]……,天之道何如?"文子曰:"难言于天(1184)……,故天刑(形)其物各不同,能[文]其(2371)……胡象于天道?"文子曰:"天之道,高(0585)……大者,损有损之;持高者,下有下之.(0926)……曰:"何谓损有损之,下有下之?"文(0813)曰:"[此]不生而喜,不[而,](0822)……道."平王曰:"此天道也.(0887)……[乎是."平]王曰:"吾不能尽[学道,能学人],(2470)……法天道."平王曰:"人法天道奈何?"(0689)……
以上所引简文在今本《文子》中没有对应的文字,为佚文.但这段文字的重要性却不能忽视.当平王向文子请教天道时,文子认为很难讲("难言于天"),因为天道是抽象的规律,无法说出它的外形,而且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因物而异,很难描述("故天刑(形)其物各不同").平王请文子描述时,文子笼统地概括为"高"和"大". "高"说明天道与具体的人事有很远的距离,"大"则说明了天道对人事的重要影响.天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因人事的变化而喜怒无常("不生而喜,不[而,]"),而只是发挥其规律性的作用.因此,人必须按照天道来办事,是谓"法天道".至于如何做法,则因人而异,因为"道之于人也,亦有所不"(2439)[三].对于君王与下民来说,也就有不同的做法.
2、王道
王道是君主治理国家和人民的理论工具,其涵义也有深浅之别.深层次的王道即以君主为首的统治者治国的理论,浅层次的王道则指对于理论的具体实施,即以理论为基础的实践.不管是在深层次上,还是在浅层次上,王道都是文子道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
在竹简《文子》中,文子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述君主推行王道的重要性:
子有道,则天下皆服,长有(0590)社稷.公侯(0629)……道,则人民和陆(睦),长有其国.士[庶有],(2218)身,葆其亲,必[四]强大,有道则不战(0619).弱小有道,则[不诤得识.举事有](2462)……则功成得福.是以君臣之间有道,则(0625)……[间有道,则]慈孝.士[庶有道,则](2445)之,通之于人也,(1179)小行之小得福,大行之[大得福].(0937)……则帝王之功成矣.故帝者,天下之(0929)……者,天住也,天下不适不住,[](0990)……
由上引文可见,王道对君主等统治者的重要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天下皆服".对于周天子来说,可以"长有社稷",对于诸侯来说,则可以协调国内人民之间的关系,"长有其国".而对于实力强弱不同的国家来说,行王道可使大国"不战(而克)",小国也可"不诤得识".[五]君主在多大程度上推行王道,他所获得的利益也就有多大.此即所谓"小行之小得福,大行之大得福".只有行王道,才能成就"帝王之功".也只有这样,君主才能获得天下臣民的拥护.即所谓"帝者,天下之(适也),(王)者,(天下之)住(往)也".[六]甚至农业生产也能有好收成.[七]
阐明了以王道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文子又指出了推行王道的做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推行"德政"."德"既是君主治理国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君主在推行"王道"中所必须采取的策略.竹简《文子》云:
王曰:"古者有(0829)以道王者,有以兵……(0850)以一道也?"文子曰:"古之以道王者‖,[八]……(2210)以兵王者……(1035)[者],谓之贪[兵.[恃]其国家之大,矜其人民]……(0572)众.欲见贤于适(敌)者,谓之骄[兵].义[兵]……(2217)[故王道唯德乎!臣故曰一道."平王]……(2385)
这里,文子明确提出了"王道唯德",由此"德"在君主行王道中所起的作用也就被突出了出来.这是竹简《文子》中"道"与"德"关系的一个非常要害的契合点.
3、人道
人道思想在竹简《文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文子的人道思想可以包容王道思想.竹简《文子》云:
……之,道之于人也,(1179)……,小行之小得福,大行之[大得福].(0937)……则帝王之功成矣.故帝者,天下之(0929)……者,天住也,天下不适不住,[](0990)……矣.是故,帝王者不得人不成,得人(0798)……徒暴,广奢骄洫,谩裾陵降,见余(1194 1195)……[为兵,始为]乱首,小人行[之,身受大秧(殃)],大[人行](2437)……
竹简《文子》又有下面的话:
为下[则守节,循道宽缓,穷](0582)……则敬爱、损退、[辞让、守服之以](0615)……生者道也,养(2466)……[不嬨(慈)不爱],不能成遂,不正(0600)……之所畏也,礼者民之所也.此四(2259)…… 逾节谓之无礼.毋德者则下怨,无(0591)……则下诤,无义则下暴,无礼则下乱.四(0895)……立,谓之无道,而国不(0811)……

❷ 才与德的作文1000字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与才的关系,自古便使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德指的是人们的道德修养,才指的是人们的文化修养。在我看来,正如司马光所言,德业双修与德才兼备才是人们最应当加强与掌握的关键。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还?”这首《满红红》是陆放翁所作,而在当时又有几人敢为岳武穆而歌呢?其实在此期间,还有一位名人,且先不谈陆游,先来看看这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
蔡京可谓是一代书法大家,但却不符“心正则字端”的名言。他用他的高超的笔法打动了当时的君主,凭借着赏赐的大权,先后串通了一群奸臣,称霸京师。豪宅占地几十里,每次扩建,都要强行拆掉上千的民房,他贪婪地忘记了为臣之道。江河日下的朝廷中,他不顾百姓饥苦,不管金人大举入侵,只有他的笔写下一卷卷的蔡氏书法,来讨得当朝者的欢心。
忽视道德修养,便像蔡氏一样,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与才学,也只会损伤他人和社会。然而陆游则不然,他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拥有着崇高德性,后世称他做“爱国诗人”便是例证。
陆游生于豪门世家,但由于战乱,父亲带着他整日颠沛流离,其间他酷爱文学,也正是这点,让他知道了岳飞,他看书看得痴狂,便拿起剑开始习武,书中的岳武穆让他钦佩不已。当岳飞的死讯传来,陆游便像一位战士抄起武器一样,写下了这篇《满红红》,其间有谁能明晓他内心的伤痛。后来他极力想入仕为官,出关杀敌,不过年迈的他怎敌的了数万金兵,后来他便“拜赐头衔号放翁”,虽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远大抱负,却不得志。不过一颗赤子之心还是点燃了他的晚年,一篇篇佳作无一不在证明,他的一生融入了整个国家的兴衰,也正是伴着这坎坎坷坷,使他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
才华横溢缺少了风骨,变成了一潭死水,没有了生灵的流动,更不会有不刊的铭记。所以我应当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才能做到德业双修与德才兼备。

❸ 以德和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保留份真
纵观当今物欲横流眼看人们车水马龙间穿梭忙碌了事业理想而劳苦奔波谁曾想过人才济济今天我们得了物质奢华和歆享而些伴我们走过千百年生命本质似乎雾下远山朦胧见
生命本质何也孟子笔下大义孔丘所曰仁爱我们从小口念诵人之初性本善孔融幼时让梨故事……道德
我们毫犹豫地承认当今时代我们种种职业找顶尖人才而有时灯下读书许多报道也会让许多生于礼仪之邦华夏大地炎黄子孙感愧疚甚至悲叹
法国、澳大利亚、德国世界景观游览地已用方正黑体写出了地地道道国字请要随地吐痰请要乱扔垃圾请要大声喧哗……与其说耻辱却说对国人深刻警示
历史车轮停地轮转碾碎了无数谄媚与邪恶带过了烽烟四起沙场和无数英雄血泪片大地有过笑语和欢呼受过蹂躏和耻辱华夏文明还步履蹒跚地穿越苦难走过来了而文明菁华却随着建设人才宣誓下而默默流失或许国大悲哀却难否认现实——我们把珍贵东西遗失了自古来便讲究德才兼备秦桧、蔡京都拥有错文笔何成至今人人唾弃千古罪人余秋雨曾写过没有道德情态下华文明对峙巨大蒙昧和野蛮我们身陷种蒙昧和野蛮却仍视而见我们与鲁迅笔下麻木国人毫无差别
德与才并两相悖主题更何况我们脚下片黄土上曾演义了太多太多传扬美德美好故事我们依需要把些故事演义下去做回好国人
千年古松纵已蔚成阴却依保留着份葱郁;涓涓细流纵已汇入大海却依保留着份纯净我们希望祖国日益强大却想看成野蛮之邦
科技要发展人才要培养国人还需清晰地看清自我认清本质用虔诚态度纯化浮华之下心灵保留份真

❹ 作文 德与才 800字

有一句曾在网络上很流行的话:“流氓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流氓有文化。”
这句话形象的说出了一个道理:人可无才,但不可无德。有才无德对社会终是一个祸害。一个人品德的好坏决定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才华的高低决定做出贡献的大小。如果一个人本性是坏的,那必定会破坏整个社会的秩序。
《斯巴达三百》中,畸形儿一个邪念直接葬送了三百勇士;严嵩一个贪念,直接影响了整个明朝的国运;希特勒的一个私念,就令整个欧洲陷入战争的深渊。
假设这些人能拥有良好且坚定的品格,那么斯巴达的三百勇士很有可能守住温泉关;明朝也不会那么快就衰落;全世界更不会遭受这无端战火的洗劫。可见,一个人如果无德,那么他的才华越高,其危害也可能越大。
在全力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我们可以很骄傲地向世界宣布:我们已经基本扫除文盲,人才正在不断涌现。可是我国目前人才的道德状况真的就那么乐观吗?
清华学生用硫酸虐猴,大学教授公然卖题,生物科技企业生产地沟油,官场上腐败层出不穷……面对这些发生在所谓的高素质人群身上的事实我们能依旧保持乐观吗?
《大学》中提出:人生四个理想阶段——修齐治平;又说“壹是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修身成德是根本。可是现在呢?“本乱”而求“末治”,可行吗?
面对现状,我们应如何应对,尤其是如何解决这种集中表现在权力部门的“人才”的道德缺失呢?
要纠正这自上而上的腐败,需要民众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监督不到位和力度不够就容易滋生腐败,长此以往就会形成道德的缺失。
当然光是监督他人是不够的,学会“慎独”也是必要的。自律才是最好也最直接的办法。若是每个人都能以心中的道德律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又何愁社会不和谐,世界不美好呢?
良好的品格是我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才能是度量贡献的尺度。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良好的德行,唯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己,无害于社会。

❺ 德与才请以“德与才”为话题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

【教师下水】
双翼才能翔天宇
有才能的人是令人羡慕的,具道德的人是让人尊敬的,德才兼备者绝对是使人崇拜的。
才,很重要。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方能维持生活,一个集体要有“业务骨干”才会发展,一个国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证领先。有时它就是你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基础,真才实学几乎可使你走遍天下,畅通无阻。古有唯才是举,今有择优录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德,更重要。现代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丁格之所以脱颖而出,并不是因为他的才智有多高,而是他的道德素质符合现代企业文化的要求。
有德而无才者虽不能造福一方,但总能行走于世;有才而无德者,必为人之祸患,小则破坏邻里,大则贻害四方。古有秦桧、和绅,今有成克杰、胡长清,若论才,虽非才高八斗,却足经纶满腹。然而,或鱼肉百姓,坐享清福,或以谗言陷忠,丧尽天良,最终祸害四方,殃及民众,自身亦遗臭万年。原因何在?答曰:“少德。”
因此,作家刘镛说:“坏事都是聪明人干的,笨人做不出最坏的事来。”是否可以引申来说:做坏事的聪明人都无德,笨人无德也做不出坏事。 当今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也曾有言:“宁选才差德高之人,不取才优无德之辈。”
那么,德与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就如同一只鸟的双翼,缺少哪一只都无法畅游于天宇。
西周贤相周公旦,践阼摄政,春秋战国犹有声;三国武圣关云长,隔帘待嫂,千里单行美其名;大宋忠臣岳鹏举,精忠报国,华夏千年显其威……贤者,德才的统一体。
没有才的“德”是令人遗憾的——如同美玉上刺眼的瑕斑,翱翔长空的雄鹰折了一只羽翼,丽质的女子瞎了一只眼睛;没有德的“才”是令人痛心的——如同苍松腐了根,宏伟的宫殿碱了基,生命之泉污了源。前者,有效力之心却难有行动之果;后者纵使才高八斗,但污染的土壤里开不出鲜艳的花朵。
故而余秋雨说:“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素质,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离开了关爱人类的基座,文化人便是无可无不可的一群,哪怕他们浑身书卷气,满头博士衔。”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有德有才,谓之贤达;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平庸兼无赖。
鉴此,愿我们的双翼都健全。

❻ 以德与才为话题的作文

德与才:孰轻孰重

宋 圭 武

德是指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才是指才能,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德与才,孰轻孰重,须得仔细分析。
第一种情况:有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才华。这是一种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第二种情况:有德无才。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这时,虽然一个人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对社会也产生不了什么大收益,但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大坏处。其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第三种情况:无德无才。这时虽然一个人想做坏事,但才能有限,做坏事手段不高明。在这种情况下,其做坏事被社会发现的可能性就较高,从而也就降低了其做坏事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情况虽然无德者想做坏事,但做成的概率较小,从而也就间接降低了其对社会的破坏度。
第四种情况:无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
针对上面四种情况,根据其对社会造成的收益从大到小和危害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结果是: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所以,宁可用无德无才之人,也不可用无德有才之人。
下面举一例子来说明:
例如,有一少女,在一个2米高的围墙内正被几个坏人围住。假设:德表示救少女的表现;才表示具有跳过2米高围墙及高超武功的本领。这时,路过一个人:(1)有德有才,他会成功救下少女免遭坏人欺负;(2)有德无才,他想救少女,但自己无能为力,不过,这时他会想办法找别人来救;(3)无德无才,他也想眺进围墙干坏事,但由于能力有限,跳不进圈子,只能干着急,不过,这时他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从而为别人救少女提供间接条件;(4)无德有才,他本人也是干坏事的,而且有能力跳进圈子和几个坏人一同干坏事。四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
从上面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唯才是举是不正确的,品德应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才能。目前,我们选拔干部,最好是德才兼备,在二者不可兼锝的情况下,更应看重品德。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四中关于德与才绝对有无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人要么表现为德多才少,要么表现为德少才多,或者德才俱佳,或者德少才也少。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用人仍应以品德为重。也就是说我们应当真正重用那些一心想着为群众办事的人,而不是那些“身怀利器”,随时准备“杀人”的人。

❼ “德与才”的文章

德与才:孰轻孰重

宋 圭 武

德是指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才是指才能,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德与才,孰轻孰重,须得仔细分析。
第一种情况:有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才华。这是一种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第二种情况:有德无才。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这时,虽然一个人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对社会也产生不了什么大收益,但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大坏处。其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第三种情况:无德无才。这时虽然一个人想做坏事,但才能有限,做坏事手段不高明。在这种情况下,其做坏事被社会发现的可能性就较高,从而也就降低了其做坏事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情况虽然无德者想做坏事,但做成的概率较小,从而也就间接降低了其对社会的破坏度。
第四种情况:无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
针对上面四种情况,根据其对社会造成的收益从大到小和危害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结果是: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所以,宁可用无德无才之人,也不可用无德有才之人。
下面举一例子来说明:
例如,有一少女,在一个2米高的围墙内正被几个坏人围住。假设:德表示救少女的表现;才表示具有跳过2米高围墙及高超武功的本领。这时,路过一个人:(1)有德有才,他会成功救下少女免遭坏人欺负;(2)有德无才,他想救少女,但自己无能为力,不过,这时他会想办法找别人来救;(3)无德无才,他也想眺进围墙干坏事,但由于能力有限,跳不进圈子,只能干着急,不过,这时他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从而为别人救少女提供间接条件;(4)无德有才,他本人也是干坏事的,而且有能力跳进圈子和几个坏人一同干坏事。四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
从上面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唯才是举是不正确的,品德应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才能。目前,我们选拔干部,最好是德才兼备,在二者不可兼锝的情况下,更应看重品德。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四中关于德与才绝对有无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人要么表现为德多才少,要么表现为德少才多,或者德才俱佳,或者德少才也少。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用人仍应以品德为重。也就是说我们应当真正重用那些一心想着为群众办事的人,而不是那些“身怀利器”,随时准备“杀人”的人。
通信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