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学术抄袭
❶ 如何避开论文反抄袭软件
现在高校对于硕士和博士论文采用的检测系统,是由知网开发的。但该软件的具体算法,判定标准,以前一直不清楚,
本文是从知网内部工作人员哪里拿到的,揭示了知网反抄袭检测系统的算法,如何判定论文是抄袭,以及如何修改来通过的秘籍。发出来造福大家。
引用: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2、对比库
对比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个人比对库,其他比对库, 部分书籍不在知网库,检测不出抄袭。知网库是国家指定的论文检测对比库,国家指定高校论文检测系统为知网学位论文检测系统,该系统是目前效果最好、范围最广的官方检测系统,所有高校都是知网的检测系统,这是教育部出于全国学术不端公平性考虑而实施的。
3、关于分段和分章出结果
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你学校的目录设置符合知网系统内置的分章判断条件,系统就会按章检测,分章出结果,否则会分段出结果。关于分段或分章主要涉及4 中的阀值。诚信论文提醒,不论是分章还是分段,保持和学校一致即可。
4、引用的能检测出来吗?
有的同学问:“我明明引用了别人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也有的同学问:“我的引用标注了出处,为什么还算抄袭?”首先,引用算不算抄袭,与标注出处没有任何关系,引用能不能检测出来,与系统准不准确也没有关系。所有这些都靠系统的阀值来决定。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3%,以段落(或章节)的字数来计算,单篇文献低于3%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文字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第一章)有10000 字,那么引用A 文献300字(10000 乘以3%=300)以内,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若引用B文献超过300字,那么B文献分布于第一章中的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不管位于第一章何处,即使打断成句子,只要超过20字就会被标注。①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②关于一些同学问引用的为什么也算抄袭,这里主要是因为知网的阀值问题,高于3%的统一算抄袭,也就是说引用于抄袭的临界就在3%之间。一旦你超标,即使你标注了引用也无济于事。所以请同学们注意。我们举例说明:某篇论文第一章有5000 字,那么第一章中,我们就只能引用A文献150 字以下,否则会被系统认为是抄袭。第二章4000 字,那么我们只能引用A 文献120字以下,否则会被系统认为是抄袭。第三章8000 字,第四章7000 字,分别为240 字以下和210 字以下,以此类推。综上所述,引用超标的计算方式是按章计算,这与抄袭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
5、系统对一句话怎么才算抄袭?
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20字单位以上的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4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 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各章)中要达到3%。
引用:
6、抄袭的修改方式
针对标红文字的修改方式除了3中提到的外,还有改词、换句、改变描述方式(变原句为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等)、打乱段落顺序、删除关键词汇、关键句等。经过实践证明,使用以上方法结合,可有效降低复制比,保证顺利通过。
总体来说,我们需要在保证修改后句子通顺的前提下,尽量和原句在字面上保持不同。
例1:例如下句:
过热故障中的过热与变压器正常运行下的发热是有区别的,正常运行时的其发热源来自于绕组和铁芯,即铜损和铁损,而变压器过热故障是由于受到有效热应力而造成的绝缘加速劣化,它具有中等水平的能量密度。
几乎被标红,说明与相似文献存在重合和高度相似,经过以上方式结合,本句可改为:
过热故障中出现的过热容易与变压器正常运行下的发热相混淆,后者是因为其绕组和铁芯会出现铜损和铁损的现象,这是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发热,而变压器过热故障是受到有效热应力造成的绝缘加速劣化,
① 这里所指的300 字是一个大概值,并非临界值。引用的数量越低,就越不容易被检测出来。
② 更新以后的CNKI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将这一阀值调整到了3%,以前是5%,意味着检测系统对引用的要求更加严格,但运用我们后面提到的方法也不是很难。具有中等水平的能力密度。
这样修改几乎可以降低抄袭率一半。
例2:在看下面一个例句:
3.7.1.2 在透明水杯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纤维进行搅动,便可以直观地发现纤维呈立体悬浮状乱向分散,且长时间放置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说明合成纤维的质量较好;质量差的纤维经搅动后可能分散,但时隔不久便会上浮为一絮状层。质量差的纤维在混凝土的实际配制过程中多不易均匀分散。
本段完全被标红,修改方式只有一种,就是打乱顺序,重新组织。
3.7.1.2 将少量纤维放入盛装清水的透明容器中,边搅动边观察纤维变化情况,如果合成纤维质量较好,那么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纤维呈立体悬浮状分散,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若合成纤维质量较差,那么搅动的过程中,纤维可能分散,并且容易上浮形成絮状层。质量差的纤维在混凝土的实际配制过程中多不易均匀分散。
例3:下句:
对施工单位或业主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要进行统筹考虑,确定其必要性,同时将设计变更对施工工期和费用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非改不可的要调整施工计划,以尽可能减少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修改为:
施工单位或业主一旦提出设计变更要求,要进行统筹考虑,考察变更的必要性,同时,将设计变更对施工工期、费用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分析,遇到非改不可的变更要调整施工计划,尽可能将其对工程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❷ 毕业论文反抄袭软件能检索到多少东西原理是什么
只要你抄的网上有的甚至网上没有的都能检测到,因为其中原理是每十一个字相拟就算重复,对比一百年内所有论文所有数据,还可能和医学的心理学的建筑学的好多不相关的重复,只要有十一个字相同。
知网系统计算标准详细说明:
1.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制鉴别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比如数据,图表,能检出来吗?检不出来的话不还是没什么用吗?
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目前本检测系统对文字复制的检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图表、公式、数据的抄袭和篡改等行为的检测,目前正在研发当中,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本检测系统的进展并多提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按照这个系统39%以下的都是显示黄色,那么是否意味着在可容忍的限度内呢?最近看到对上海大学某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发表的两篇论文有抄袭行为,分别占到25%和30%. 请明示超过多少算是警戒线?
百分比只是描述检测文献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该文献的抄袭严重程度。只能这么说,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数越多,存在抄袭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属于抄袭及抄袭的严重程度需由专家审查后决定。
3.如何防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成为个人报复的平台?
这也是我们在认真考虑的事情,目前这套检测系统还只是在机构一级用户使用。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同时,在技术上,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最大可能的防止恶意行为,包括一系列严格的身份认证,日志记录等。
4.最小检测单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话里改动一两个字就检测不出来了么?
我们对句子也有相应的处理,有一个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样才判断为相同。句子有句子级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级的相似算法,计算一篇文献,一段话是否与其他文献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础上综合得出的。
5.如果是从相关书籍上摘下来的原话,但是此话已经被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也抄了进去,也就是说前面的文章也从相关书籍上摘了相同的话,但是我的论文中标注的这段话来自相关的书籍,这个算不算学术抄袭?
检测系统不下结论,是不是抄袭最后还有人工审查这一关,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这种情况,专家会有相应判断。我们的系统只是提供各种线索和依据,让人能够快速掌握检测文献的信息。
6.知网检测系统的权威性?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并不下结论,即检测系统并不对检测文献定性,只是将检测文献中与其他已发表文献中的雷同部分陈列出来,列出客观事实,而这篇检测文献是否属于学术不端,需专家做最后的审查确认。
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
赞同1|评论
❸ 如何避免学术论文被判定抄袭
当阅读他人的文献时,学会记笔记,并注明作者和出版年份,以便在写论文的时候快速寻找,也不会忘记要引用。
对于严谨的学术文章来说,引用的来源必须是可靠,专业的学术文献。
其实,在写论文的时候并不需要你要写出最新的观点,或是提出别人都没有说过的观点,而是要学会学会转述他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整理,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出来。
注意使用引号,正确使用文中引用和文献清单。另外,根据不同的学科,也会有不同的引用格式。
❹ 请问什么叫学术抄袭
学术抄袭、毕业论文的抄袭行为-- 一般可以认为是在学术观点上与别人的相同。有的把别人的整篇论文拿来(为我所用),有的在网上搜几篇主题雷同的论文七拼八凑、改头换面。都是抄袭行为。现在有多种电脑软件,可以查出抄袭。
❺ 学术抄袭
学术评估体系与学术良知——从王铭铭事件说起
作者:王晓华
发表日期:2006-02-15
文章来源:剑虹评论网
王铭铭事件再一次暴露出中国人文学术的贫困:身为中国最高学府的知名学者,二十余万字的专著中竟然有十万字抄自国外同行的书,不能不让同为中国人文学者的我感到耻辱和荒谬。所谓的顶尖学者尚且如此,整个中国人文学术界的贫困程度可想而知。与这种贫困不相称的是,中国人文学术界每年都有大批专著出版和数量可观的名人涌现出来。有大量著作等身的学术名人而没有自己原创性的人文学术,这就是中国人文学术界荒诞的现实。
大量抄袭国外同行的作品已经不仅仅是学术道德问题,还意味着法律意义上的侵权,所以,对于抄袭者必须按照法律和学术层面上的规则进行处罚,这本身是毫无商量余地的。但只处理个别被发现的抄袭者是不足以遏制学术失范现象的,还应该对整个中国人文学术的评估体系进行评估,否则,一个抄袭者受到了惩罚,更多的隐性抄袭者还会依旧逍遥,依旧风光,依旧以实际行动嘲笑中国人文学术的体制性欠缺。在中国人文学术界每年出版的数量惊人的著作中,真正有原创性的虽然不至于少到没有,但其真实数量足以让所有不自我欺骗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之汗颜,而这些著作大部分是通过了现有学术评估体系的评估的,有的甚至被判定为有突破性意义的作品,获得了权威性的奖项,所以,我有充足的理由断定当今的中国人文学术的评估体系出了问题。中国人文学术评估体系的问题何在呢?凡是对中国人文学术运作机制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人文学术界有充分量化的学术评估体系,也有负责对人文学术成果进行评估的各级别的学术委员会。中国大多数高级别学术委员会的专家都很繁忙,有的甚至常年处于“在路上”的状态,说他们个个失职,人人腐败,显然是不公道的,因为他们至少在表面上是按照已有的学术规范行事的。制度性的因素永远比人性的因素更重要,所以,问题肯定首要地出现在现有学术评估体系本身:人文学术能按照充分量化的标准来评估吗?一个人一年写了十本“专著”但全是文化垃圾,另一个人十年磨一剑孕育出的却是原创性的扛鼎之作,这两个人哪一个更应该受到学术评估体系的肯定?答案恐怕无须我给出。如果完全以人文学术著作的量来判定学者的学术水平,决定他的学术地位和与此相应的待遇,那么,现有的学术评估体系就是在鼓励制造学术泡沫乃至学术垃圾。故,可以肯定地说,以完全量化的学术评估体系来评估人文学术成果是荒谬的。但是仅仅追问到这个层次,我们作为追问者也肯定会收到学术界资深人士的嘲笑:你们这些年轻人啊看问题就是简单,如果没有充分量化的标准,像你们这样没有背景的中青年学者还有出头之日吗?这个答案不是我杜撰出来的,而是某个学界资深人士亲口对我说的,他说这句话时,脸上的表情是意味深长的。正是在听到这句话以后,我才体会到采用充分量化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人文学术的进步,因为它遏制了直接的学术腐败,给没有背景的中青年学者以大体上平等的竞争机会,使得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现在中国的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有许多三十几岁的教授和研究员,他们也的确给中国人文学术界带来了些许新气象,这不能不说是现有学术评估体系的功劳。在量化的指标面前人人平等正是其优越之处。它构成了中国人文学术的自由竞争机制和民主机制。因此,量化的人文学术评估体系是不能完全否定的。这样我们就被抛进独特的两难境地中:人文学术评估体系绝对不适合完全量化,在当前中国文化背景中的人文学术评估体系又必须充分量化。难道我们注定无法走出这两难境地而只能暧昧地生存吗?是不是所有的中国人文知识分子都必须承担悖论式的生存法则?抑或说,以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身份存在本身就是原罪?
在探讨具体的解决办法之前,我想强调的是:现有的评估体系虽然使大量的中青年学者从边缘走向了中心,给中国人文学术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是由此产生的实质性进展是微乎其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人文学术在原创性上尚不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是明证。所以,量化的学术评估体系虽然不能抛弃,但必须适当地修正和补充:具体办法就是引入质的评估体系,亦即,以学术专著的质量(尤其是原创性)为第一标准,对于那些“十年磨一剑”并且磨出了“金剑”(原创性成果)的学者要加倍鼓励。将量化的评估标准纳入以质为主的评估体系中是克服中国人文学术危机的根本方法,也是中国人文学术界迟早要做的事。然而这个方案在当今的中国人文学术界实行起来确实有较大难度:在大多数评估者建立起对人文学术的绝对忠诚之前,引入此体系有可能产生更显明的学术腐败,因为人文学术著作的质量并不像自然科学著作那样容易判定,标准的相对模糊会为某些人的腐败提供机会(借口)。既然不以量化的评估尺度为主,那么,我就认为我这个学术派别中的人(我的学生、我的亲信、我的行贿者)学术水平最高,你能把我怎么样?可以想见由此而产生的学术腐败的腐败程度。这样我们又必须追问: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何在呢?我认为将以质的为主的评估尺度与必要的量化标准结合起来已是人文学术评估体系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想构思出更好的制度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寻找制度外的方法。制度不是万能的,因为执行制度的是人,在制度无能为力处,我们只能诉诸于学者的学术良知:人文著作的评判标准虽然是模糊的,但对于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专家来说,判定一本学术专著是否有基本的学术价值并非难事,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是否具有学术良知和保守自己的学术良知。我在这里所说的学术良知不是完全的伦理学概念,它包括两个层面:其一,伦理学层面——具有对于人文学术的忠诚、对于真理的无条件热爱、对于善的绝对追求,即具有以求真之意志和向善之意志为核心的学术人格;其二,认识论层面——具有对于本专业学术成果的鉴赏力,尤其是对于原创性学术成果的敏感性,能在国际人文学术的背景中对人文学术成果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学术良知的人,才有资格承担人文学术著作的评估工作。这些人必须只为中国人文学术本身负责而不能充当局部利益的代表。他们在每次评估工作开始之前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还有学术良知即是否还具有对中国人文学术负责的虔诚意识和能力?在每次学术评估工作结束之后更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坚守了学术良知?如果一个评估者没有听从学术良知的指引,那么,他就对中国人文学术犯有罪责,便已经是罪人。但单纯寄希望于人的善良意志同样是不可靠的,所以,应该把这种反思和省察制度化,各级别的人文学术委员会都应该建立起完整的学术宣誓、学术省察、学术述职、学术监督制度。也就是说,要以是否具有学术良知为评估尺度对评估者进行评估,以起到正本清源之效。以王铭铭事件为例,那些在他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估时未能尽职的人不仅应该真诚地自我反省,而且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接受必要的惩罚。否则,即便王铭铭本人受到了处分,还会有更多的显性抄袭者和隐性抄袭者涌现出来,因为客观上鼓励制造学术泡沫的机制犹存而必要的监督机制却无。
许多中国人文学者都喜欢谈论一个往事:梁漱溟和陈寅恪一个没有考上大学,一个尚无学术专著,却都被破格提拔为大学教授,并且二人均成为中国人文学术的大师级人物。然而我们在回忆这段佳话时不要忘记:梁漱溟和陈寅恪之所以如此幸运,是因为包括蔡元培在内的评估者具有真正的学术良知,否则,被提拔的恐怕就不是他们,而是评估者的亲信。如果在当今学术界效仿当年的做法,那么,所产生的肯定是比荒诞派戏剧还荒诞的局面(现在有的大学已经出现了伙食科科长当博导的笑话)。所以,欲振兴中国之人文学术,必在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估体系的同时,培育和强化人文学者的学术良知。舍此,别无正途。
❻ 抄袭豆瓣网友教师再爆博士论文抄袭,论文抄袭有多恶劣
2019年5月,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的郭某某提交了博士学位论文《祁彪佳的园林世界》。先是被豆瓣网友“心匠”发现内容有部分抄袭自己在2016年发布的文章,但经双方私下沟通后选择原谅。后有网友表示质疑,该篇博士学位论文中的正文抄袭了台湾大学曹淑娟教授的文章《流变中的书写——祁彪佳与寓山园林论述》中的内容和图表,且未注释出处和引文。
对于这类事情的发生,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究竟是社会道德的沦落,还是过分重视学术导致。不论是什么原因,我们都应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加强道德建设,同时,对学术造假的人进行严厉的惩罚,还学术界一个干净的环境。
❼ 反抄袭软件,怎么样算抄袭
反抄袭软件,又可说是反剽窃软件,主要是针对高校学生、老师论文撰写时的抄袭(不指正常引用)而无奈的情况下,开发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根据2008年国际反剽窃大会给出的定义:凡是会引起原创性误会的均称为剽窃。
为何要研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导师沈阳副教授,曾申请和获得等多项反剽窃专利授权,他说,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的普及,包括搜索引擎、文献资源库、翻译软件的大量涌现,导致剽窃现象快速蔓延。过去,论文剽窃多靠人工发现,实际上,编辑难以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找到稿件的剽窃来源,也不可能熟悉相关稿件的细化研究领域,这使得剽窃作品被查出的风险较小。
2008年4月,沈阳副教授自主研发了“ROST反剽窃系统”软件,目前已在全国20多所高校院系推广和100多家期刊社使用。
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院将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这个命题应该属于抄袭范畴
❽ 什么是学术造假与剽窃形式又哪些剽窃与参考文献色的区别
杜绝能干的不给干,而这辈子学不会的挑大梁!
前者没岗位,后者却独霸资源和权力,就是在危害国家安全!
在军工行业,口号是忽视质量就是犯罪。
在教育行业,没有设计能力,只能背书的教师垄断课堂,就是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基础!这种档次的人拥有高级小汽车,殴打在国际会议上多次发表论文的人,还说明:你可以打110报警,桥班主任,你同意吗?
现在的博导只会系统集成,将国内外的成品组合,
拼凑文章,不做实际试验和验证就能发表,
而企业的困境无法解决。
因为立足现有资源,能用下脚料做出挑战先进国家的各种装置;
能立马回答学生的绝大部分问题,善于当场发现学生察觉不到的问题,指出许多可以达到高指标的方法;
端了别人的饭碗,威胁他们的岗位,
就被迫提前十多年退休,他们用书本上抄来的公式教育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都没有自主设计能力,不能对发达国家构成威胁,所以他们的工作非常忙碌,也有滋有味,非常自在,报酬非常如意,一个月收入起点8000元。
本人每月收入600元到300元。
他们对于书上标准电路、经典电路的基础元器件参数计算能力都不具备,创新教育就是要学生从网上下载电路模仿,在仿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都无法回答;能指导编写程序就是优秀教师了。
本人如果将错就错,跟着胡混,也将挺红火。军工企业的传统口号是“忽视产品质量就等于犯罪”,社会不和谐不打紧,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真本事,就会应付从书本上改编的考题(行家出的题他们这辈子也解不了),就会系统集成(买来各种成品组合),就是在危险国家整体的安全!
现实就是中庸之道,古往今来都如此,这是环境的根本要求。
❾ 论文反抄袭软件在哪
目前,高校对于硕博士论文,需要通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才能算过关。对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校也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本科论文进行检测。
抄袭过多,一经查出超过20%,后果严重。轻者延期毕业,重者取消学位。尼玛辛辛苦苦读个大学,学位报销了多不爽。
但是,软件毕竟是人工设置的一种机制,里面内嵌了检测算法,我们只要摸清其中的机理,通过简单的修改,就能成功通过检测。
本文是在网络收集的资料。整理了最重要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论文抄袭检测算法:
1.论文的段落与格式
论文检测基本都是整篇文章上传,上传后,论文检测软件首先进行部分划分,上交的最终稿件格式对抄袭率有很大影响。不同段落的划分可能造成几十个字的小段落检测不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划分多的小段落来降低抄袭率。
2.数据库
论文检测,多半是针对已发表的毕业论文,期刊文章,还有会议论文进行匹配的,有的数据库也包含了网络的一些文章。这里给大家透露下,很多书籍是没有包含在检测数据库中的。之前朋友从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摘抄了大量文字,也没被查出来。就能看出,这个方法还是有效果的。
3.章节变换
很多同学改变了章节的顺序,或者从不同的文章中抽取不同的章节拼接而成的文章,对抄袭检测的结果影响几乎为零。所以论文抄袭检测大师建议大家不要以为抄袭了几篇文章,或者几十篇文章就能过关。
4.标注参考文献
参考别人的文章和抄袭别人的文章在检测软件中是如何界定的。其实很简单,我们的论文中加了参考文献的引用符号,但是在抄袭检测软件中。都是统一看待,软件的阀值一般设定为1%,例如一篇文章有5000字,文章的1%就是50字,如果抄袭了多于50,即使加了参考文献,也会被判定为抄袭。
5.字数匹配
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相对比较严格,只要多于20单位的字数匹配一致,就被认定为抄袭,但是前提是满足第4点,参考文献的标注。
论文抄袭修改方法:
首先是词语变化。文章中的专业词汇可以保留,尽量变换同义词;
其次,改变文中的描述方式,例如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打乱段落的顺序,抄袭原文时分割段落,并重组。
通过上述方法,能有效降低抄袭率。
下面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参考下:
例句A:
本文以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采用整数编码与实数编码相结合的遗传算法,研究了HFS的构建问题。本文提出的染色体编码方法及相应的遗传操作方法可实现研究对象的全局随机寻优。通过对car系列标准算例的研究,显示了本文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重复性和计算效率。
修改A:
本文研究了HFS问题的构建,通过遗传算法并结合整数与实数编码,目标函数为最大化设备利用率来求解。本文的染色体编码方法与对应的遗传算法操作可有效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通过对一些列基准算例的研究,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并具有较高的计算重复性和较高的运算效率。
例句B:
由于房地产商品的地域性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不同区域投资时,通常需要建立项目公司,此时就会面临建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的选择。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而分公司则不是独立法人,它们在税收利益方面存在差异。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在设立区域被视为纳税人,通常要承担与该区域其它公司一样的全面纳税义务;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分公司的所在区域不被视为纳税人,只承担有限的纳税义务,分公司发生的利润与亏损要与总公司合并计算。
修改B: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不同区域进行投资时,由于此类商品的地域性强,因此需要建立项目公司。此时,企业需要选择建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主要的区别是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分公司则不是独立法人。其次,在税收利益方面,由于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分公司的所在区域不被视为纳税人,只承担纳税义务,总公司需要合并计算分公司的利润与亏损;而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在所在区域被视为法人实体,需要承担与区域其他公司一样的全面纳税义务。
修改抄袭的方法不外乎这些,这里更建议同学们,先熟悉你所看的参考论文,关闭文档,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这样就不会受参考文献的太多影响。
有同学这里就提出问题了,学校用的检测系统是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是淘宝几元钱买的万方数据检测。
其实,各个检测系统的算法区别并不大,只是数据库有多有少,如果你没有太多,什么系统都不用怕。既然你抄了,得到检测报告的同时,先好好修改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