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洗礼
1. 洗礼是什么意思,词语洗礼的解释,汉语词典
洗礼
【拼音】: xǐ lǐ
【解释】: (1)基督教接受人入教时所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将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2)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受过战斗的~。
2. 洗礼的意思
洗礼这个词来自于希腊词baptizein,意思即“洗”或“洗净”。
在新约中,这个词最初是指施洗约翰在约旦河中施的洗,它是一种悔改的记号。耶稣自己受过约翰的洗礼。对基督徒来说,洗礼的必要性部分地来自于复活的基督对门徒的命令,即要他们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给人们施洗(太28:17-20)。在新约中,洗礼既被看作是成为教会成员的条件和标志。
(2)学术的洗礼扩展阅读:
受洗前受洗者在教室(堂)座位上祷告预备心灵。
1、唱名:受洗者等唱名后立即走出位置按次序跪在圣台前面已摆好的垫子上。
2、牧师请全体为受洗者祷告,小组长或辅助者紧接着为受洗者祝福祷告。
3、施洗者:XX弟兄(姊妹)你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你个人的救主吗?
受洗者答:我愿意。
施洗者:现在我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你受洗。
4、受洗:施洗者指头蘸水在受洗者额头画十字
5、服侍人员用干净毛巾为受洗者擦脸。
6、见证:准备一分钟的见证,述说信主前光景、如何信主及信主之后的改变,不可冗长,可于小组中分享。
7、领用圣餐并接受祝福。
3. 割礼和洗礼是咋样定义的
割礼和洗礼分别是旧约和新约时代的宗教礼仪。都是预表上帝将亲自作工,除去我们的罪孽,使我们得救。割礼不能使人得救,洗礼也不能使人得救,割礼活洗礼无法割除或洗去我们任何罪,因为得救完全是上帝的工作,任何人的作工都不可能使自己或别人得救。
尽管上帝对以色列人说,不行割礼就要将他从以色列民中剪除。出埃及时上百万的以色列人都受了割礼,但是他们几乎全部都倒毙在旷野,保罗说这是因为他们的不信。显然割礼解决不了他们信靠上帝的问题,解决不了他们罪的问题。
上帝指出,使他亲自在以色列人的心里施行割礼,他们才能得救。显然上帝所要的割礼是在心里的割礼。
申30:6 耶和华你神必将你心里和你后裔心里的污秽除掉,好叫你尽心尽性爱耶和华你的神,使你可以存活。(心里的污秽,在英语圣经中是 心里的包皮)
加拉太书指出:
加5:2 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
加5:3 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的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
加5:6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
同样耶稣也指出我们的得救是靠着圣灵的洗,要重生,从上面而生。洗礼是象征预表上帝为我们亲自施行的圣灵的洗礼。
约3:3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约3: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约3:6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约3:27 约翰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
4. 圣经中洗礼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三种洗礼
经文:太3章
引言:
在犹太的旷野,有一个人传悔改的道,叫人受洗。许多人来受洗时,他又介绍另一个人要来,而且说将有另外二种的洗。这三种洗礼对我们信徒有何教训?
一.约翰的洗礼是水的洗礼
1.水代表主的道。这道就是“天国近了,应当悔改。”
a. 天国近了。表示神的统治(合神旨意的统治)来了;表示天国的王(耶稣)要来;表示审判要来,不合神旨的都要受审判。
b. 悔改。就是回到原来的地位,遵照神的旨意而行。
2.洗代表洁净。如何得洁净?就是从听道见到自己的罪。
a. 看见自己的污秽,从主的道中看见自己并不行主的旨意,违背主的旨意。违背主的旨意就是罪。
b. 承认自己的罪(太3:6)。就是将所看见的罪除去(雅1:23-25),不再留罪。不遵行主旨的,就当行主旨;不圣洁的就当圣洁。
c. 接受水的能力,道的能力。我们用水洗手和洗东西,表明我们相信水有洁净之力。我们要洗净行为和内心,也要用主的道洁净我们的生活。
3.约翰的洗的性质是准备,是作洁净的工作,是一个礼仪,是一个公开的见证。表明我们是有罪的,需要主的洁净,也接受主的道的能力。
二.圣灵的洗(太3:11)
1.圣灵是生命,罗马书8:2原文是生命的灵。
2.圣灵的洗是生命的更新(多3:5)。就是不要那不能遵行神旨意的,犯罪的生命,而换上神自己的生命。
3.圣灵的洗的目的是结好果子。果子是从生命来的,有何生命就有何果子(太3:8)。果子与心相称,这是靠圣灵结的(加5:22-23)。靠圣灵得生,靠他结果子。
4.谁能给我们灵洗?耶稣自己(约14:16-17),圣灵住在我们里面,就是要成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有父神的生命作他的儿女。所以一个基督徒当有灵洗,得生命的灵,有了生命就可胜过罪恶的生活。
三.火的洗礼(太3:11)
1.火是试炼(彼前4:12),即苦楚。
2.为何神要用苦难来试炼?
a. 苦难是为神作有力见证的机会。好像但以理他们在苦难中见证了神是活的,也见证了他们的纯洁爱神。
b. 苦难可以叫人除去渣滓,除去多余不合适的东西,就是把糠扬尽。
c. 苦难可以除去捆绑。苦难会叫人看破世界和许多东西,即除去捆绑。
d. 苦难叫人看见自己所有的不多,看见自己所有的好处都经不起考验,所以也不会轻看别人,如约伯后来见到自己的不好(伯40:4; 42:6)。
e. 苦难叫人更能同情受苦的人(林后1:4-5)。牙痛才能同情牙痛的人,穷人才能同情穷人,孤儿才能真同情孤儿。所以苦难的火洗,对信徒是有很大的帮助。
3.火洗的目的是叫自己更干净,叫父神更得荣耀。
4.谁给我们火洗?主自己(玛3:2-3)。他会按我们的情形加火,在我们力量能支持下,一步一步地锻炼,达到完全的地步(林前10:13; 太5:48)。
结论:
愿我们接受这三种的洗,为主作美好的见证,为主发光。
作者:黄彼得牧师 Rev. Peter Wongso
5. 圣经中洗礼和施洗的理解
应该说,洗礼和施洗的意思大同小异。一般都用“洗礼”表示,作名词用;“施洗”作动词用。
“洗礼”的意义可用经文表示出来:
罗6:3 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
罗6:4 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受洗』指:接受了洗礼。
受洗的基督徒,他的旧生命(也称为老我)就与十字架上的基督『一同埋葬』;又与基督『从死里复活一样』,『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得着属灵的新生命。
6. 学术交流的作用意义
与一般理解的交流信息的作用不同,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有使人奋起、振作,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精神之意。赵红州在论述“学会”这一“社会集团研究能力”时称,“学会”“很象科学劳动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民族的创造力”。虽然“学会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是通过学术交流而实现的”,但“科学交流是‘智力的碰撞’、‘智力的协作’,通过‘碰撞’(其中包括争论、答辩等方式 ),科学‘知识单元’由一个研究能力传递给另一个研究能力,这样便在科学家之间,建立一种智力的结构方式,形成了比单个科学家智力高的多的‘集体大脑 ’ 。” 他明确指出:“近代学会所以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学会形成了高于个体研究能力,高于个别学派的集团能力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 “科学家的科学劳动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产生‘额外的’新成果的关键。比如,一个生物学家只能产生生物学的成果,一个物理学家只能产生物理学的成果。如果由于科学交流使两个科学家思想有了相互的激发,这便多产生出一项生物物理学的成果。这种‘额外的’收获,正是造成科学发展指数增长的重要机制 。所以,学会具有科学劳动成果的‘放大’或‘加速’功能。”科学学创始人j.d.贝尔纳认为,“现代科学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一些有赖于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只有当吸收了不同中心的思想的工作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才会产生这样的发现。玻尔原子理论是我们一切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所以能产生,就是因为玻尔在德国吸收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以后又到卢瑟福的实验室工作,并且在那里接触到原子核的理论。这种交流的价值是再大也不过了。我们确信这种交流还没有在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它可以发挥的作用。”贝尔纳这里所说的“思想的相互作用”,不能仅仅理解为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出新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相互作用”,“是无论读多少书也办不到的”。所以,学术交流中,思想的“碰撞”、“科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产生“额外的”科学新成果。这才是学术交流作用的关键与本质,是学术交流成为一种“科学活动”、成为“人类知识生产力的一种生产方式”、成为“研究者学术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关键所在。
在学术交流中,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最有效的方式是学术争鸣与学术批判。批判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进步的保障之一。科学史一再告诉我们,从怀疑、批判我们所推崇的信念开始,也许才是我们最佳的行动方案。乍看起来,这种方案似乎与常理相悖,但那些想发现真理而又不惧怕真理的人,却深知须以怀疑和批判为自己开辟道路。批判与反批判是同伍的,“待到被批评者被挑剔得忍无可忍,不得不进行反击的时候,学术创造力便受到从未有过的激发,正是在这种批评与反批评、挑战与应战的学术竞争、学术争鸣中,理论得到锤炼,思想碰出火花,方法受到洗礼。”所以,学术批评、学术争鸣起到的激励(激活、激发)、启迪作用,远远超出一般理解的信息交流的作用,它是智力提升的一次跃迁,是创造性思维的一次激活。
从思维科学来说,有人认为创造性思想与“某种来自他们自身之外的信息或启示有关”,与“某种外部的强制或指导之下”有关。“具有跃迁性,表现在认识客体、认识主体和认识中介——信息的三维结构的链锁反应之中”。“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的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灵感来源于人们知识和经验的沉积,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激发”。虽然创造性思维和灵感的产生还没有搞清楚,但有一点共识,即它们不仅是信息的简单交流,还与信息的启示、思想的激发,与认识客体、认识主体、认识中介(信息)三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 根据上述认识,学术交流的流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知识)→ 学术交流 → 知识人或思想者 → 学习、创新 → 新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知识)。
学术交流的最终落脚点在新学术思想上、在学术创新上。所以,学术交流是“原始性创新源头之一”, 也是学术创新的条件和动力之一,还是提升学会集团研究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值得交流。
7. 洗礼是怎么进行的
洗礼(或称浸礼、圣洗圣事),是一宗教仪式,现普遍指基督教的传统仪式。据《圣经》记载,施洗约翰曾为耶稣施洗,而这亦是耶稣吩咐的仪式。洗礼一词来自希腊文“Βάπτισμα”(Baptisma),原意是进入水中或沉入水中。部分基督教教派将洗礼列为圣事之一。
洗礼通过把祝圣过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头上或把受浸者放进水中,然后扶起来施行。现天主教、东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实施的婴儿洗礼,在2世纪时已有文献记录,教父指出是使徒传统。由于对洗礼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内,在基督教历史上也发展出不同的教义。对于洗礼的讨论,主要提到:洗礼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婴孩、死人受洗等问题。
洗礼仪式
1:点水礼。
2:浸水礼。
如今的教会2种都会用到.所以务须纠结于哪种里正统,而且要注意的是
第一,洗礼不是得救的标志,
第二,洗礼不是加入教会的手续,
第三,洗礼不是成为基督徒的方法,
第四,洗礼不是信仰的毕业典礼,相反确实刚刚开始学习成长.
洗礼只是信心的彰显.在神学上有象征性和立约性。
洗礼的程序
受洗前受洗者在教室(堂)座位上祷告预备心灵。
1、唱名:受洗者等唱名后立即走出位置按次序跪在圣台前面已摆好的垫子上。
2、牧师请全体为受洗者祷告,小组长或辅助者紧接着为受洗者祝福祷告。
3、施洗者:XX弟兄(姊妹)你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你个人的救主吗?
受洗者答:我愿意。
施洗者:现在我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你受洗。
4、受洗:施洗者指头蘸水在受洗者额头画十字
5、服侍人员用干净毛巾为受洗者擦脸。
6、见证:准备一分钟的见证,述说信主前光景、如何信主及信主之后的改变,不可冗长,可于小组中分享。
7、领用圣餐并接受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