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导师指导 » 北大学术集

北大学术集

发布时间: 2021-03-13 19:04:33

㈠ 在某学术会议上提交了一篇论文,结果该会议出了本论文集,那么着论文算是什么级别中文核心

我的理解啊
论文只能算是会议论文。现在会议很多,基本都出论文集,所以不能算权回威也不能算核心。除答非你们学校或者单位有正式规定,这次会议出版的论文算成什么级别的,你的这一篇就可以也仅限于在你自己单位当成这一级别的来用。
三大检索系统里有一个ISTP(国际会议论文),需要被收录,能检索才算。但显然,你说的不是这个,所以只能看规定。没有规定就只叫会议论文。

㈡ 北大核心期刊和学术期刊有什么差别

“北大核心期刊”是学界口头叫法,“中文核心期刊”是正式叫法(北大发布文本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杂志为彰显自身“中文核心期刊”身份惯用的叫法。“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很罕见,极有可能是假冒“中文核心期刊”忽悠人的叫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已于1992、1996、2000、2004、2008年出版过五版,主要是为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与订购、为读者导读提供参考依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已由北京大学2011年12月出版。下个版本将在2014年出现。

㈢ 北大已经早已不是北大了~即使不说出了秦明瑞,就算不出,北大的学术能力和世界知名大学哪个能比

出不出跟北大的学术能力有关么?
北大在世界上的排名本来就在40位左右,一定要和前10位的最知名大学比的话,恐怕谁都比不过。不过不可否认,北大是中国最好的综合性大学,积淀还是在的,大师也是有的,综合学术能力也是中国最强的。

㈣ 想周末去北大蹭课,一般都有什么课啊北大的学术讲座一般都怎么安排的呢>

1、北大周末的课程一般都是双学位的课,具体可去北大教务部官网查询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目录,里面有各院系所有的课程及开课时间等信息。

2、北大的学术讲座可去北大未名BBS学术“讲座动态”查询,里面有北大大部分讲座的相关信息。

BBS截图如下:

㈤ 北京大学 我想下载两篇北大的学术论文,在我自己的学校买的数据库里无法下载,只能有北大的内网才可以下载

办个假证十块钱...进去没事,真的
没证说进去找同学门口登个记也没事
经济我不了解内,一般只要容不是小班都是随便进去听的没人认识的全,即使是小班也没人会说你的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记得采纳为满意答案,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vaela

㈥ 求超星学术视频北大世界史视频

可通过校园网进去

㈦ 北大是不是中国学术最自由的学府

你如果说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顶帽子戴在北大头上还行。但现在国内的大学学术并不自由,学术氛围并不好。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屡见不鲜。这就是当代中国大学的学术现状。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㈧ 北京大学校规

说起北大、清华、人大校风的差别,用现成的派性词语比附一下,会饶有风趣。先用政治上的左、中、右三派来作一比附:北大属右派,清华属左派,人大属中派。北大属于右派,因为北大的学生自己管不住自己,纪律性、组织性都很差,自由散漫,吊儿郎当,早上不能按时起床,不能按时吃饭,不能按时上课,自然就对食堂大师傅、任课老师有意见,觉得起床时间、吃饭时间、上课时间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他们进而对学校作息制度、太阳的东升西落有意见,于是就倡导个性,追求自由,主张革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所谓传统,其实是为自己的懒散寻找体面的借口。大家都以为人大左,因为人大是共产党创办的院校。其实,人大最不左,而是灵光圆滑,似左实右,似右实左,非左非右,亦左亦右,真像太上老君的“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人大学生其实认为人间根本就不该分派性:“人来到世间,不就是吃口饭吗?分这么多派别干什么?真是吃饱撑的!”因此,人大虽然口里说左论右,心里信的是却是中间,甚至连中间这种意识都嫌多余伤神,而是完全与时俱进,与现实和光同尘。清华是一个理工院校,学习压力大,四年下来,不学点技术,就等于没有学到本事。因此,清华推行的是“高四”式的教育,即在高三的教育之后继续高中学习。在我读书的时候,清华的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都要带回家中,让父母看后签字带回,平时还要举行拔河比赛等等活动,培养团队精神。“高四”学生平时脑袋里都是课程,对现实问题缺乏关注,有的只是课堂里关于现实的时事政治教育,因此,一谈到现实问题,他们就照本宣科,让人觉得循规蹈矩,僵化教条,这就是“左”。 上面的比附可以引出下面的比附:北大属于儒家,清华属于法家,人大属于道家,或者说属于道教。说北大属于儒家,是因为儒家就是右派,喜欢清流物议,不执政而积极议政,这毛病从孔子开始就有。孔子一辈子周游列国,虽然当过司寇,但最终还是杏坛讲学,培养弟子,著书立说。中华文明的崇高理想,诸如文治仁政、天下太平、世界大同等等,都由儒家提出,这些虽然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可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信仰,则对中国的文化具有巨大的塑造作用。清华属于法家,法家就是左派,“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质朴实干,只知道耕战,最后竟然干出一番大事业,统一了六国,成长出一批李斯之类的人物。人大属于道家,整天“道可道,非常道”地喋喋不休,好像高蹈玄远,其实极端务实,混得一个个体体面面。仔细说来,人大更像道教,因为人大的学生骨子里更像道士,迷恋现世的荣华富贵,炼汞吃丹,采阴补阳,想长生不老,在人间永远快活下去。据说,清华出的正部长以上干部居全国高校之冠,人大出的副局长到副部长之间的干部,居全国高校之首,北大则是“两不靠”。 相比之下,北大有学术信仰,清华有现实信仰,人大既没有学术信仰也没有现实信仰,要硬说有信仰,人大就是有生活信仰。北大学生上了大学就被围墙完全围住,以为全世界只有学问,人类都应该成为学术大师,每天云里雾里,海阔天空,对人间的东西都看不惯,弄得一个个好端端的孩子,四年后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出门见了大爷都不知道打招呼。人总要“食人间烟火”,可北大的教育偏偏就不教人“食人间烟火”,而北大的学生毕业后,又只能分配到人间生活,这自然就苦了北大的学生。北大的学生参加工作后,只要继续坚持北大生活态度,就处处碰壁。在现实面前,北大学生显得过于理想,在人情世故面前,北大显得不通人情世故,薄情寡义。把这样的人扔到社会里,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了,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北大的很多毕业生面临着参加工作后被边缘化的命运,甚至是下岗待业的惨况。 但北大出学者,单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例,高校系统、党校系统、社科院系统,很多比较纯粹的二流至三流的学者(中国一流学者绝对空缺),都是北大出身。清华学生质朴,分到基层也会踏实工作,这样,总有露头的机会。人大学生善于钻营,这样的素质下到基层的概率本来就很低,就是下到基层,也会找个关系浮上来,很少能长期屈居下游。人大学生从政是为了吃穿,做学问也是为了吃穿,可连“著书都为稻粮谋”这样文绉绉的话都不会说,骨子里是真正“没文化”。人大学生发育得快,成熟得早,很小就知道体谅父母,上了大学就想减轻父母负担,勤工俭学,经商摆摊,补贴生活,很会过日子。至少前几年,人大的学生经商就很出名,大款、大亨在全国高校中雄居榜首。这些钞票巨子们的专业出身还非常奇怪,很多和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无关,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共产党党史之类专业的出身。 由此再比附一下,北大像夜总会,人大像农贸市场,清华像集中营。北大出疯子,清华出傻子,人大出混混。说到疯子,有必要多费几句口舌。疯子无拘无束,胡思乱想,看似毫无用处,实则用处巨大,功德无量。人类来到世间,吃饭虽是大事,但仅仅为了吃饭可不行。疯子的“疯”就在于不满足于“吃饭”。有了疯子,才有了精神追求的冲动,文化创造的冲动。疯子体现了人类的灵性、高贵、神圣。因此,做混混容易,做傻子也不难,最难的还是作疯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不能没有疯子,疯子意味着一个梦想,一种精神、一面旗帜。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是北大的疯子精神的贡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疯子的耳朵最灵敏,首先听见了,而清华这个傻子当时正木呆呆地昏睡,人大这个混混还没有出生,正等待疯子给她请送子观音。历史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由此说来,北大这个疯子就是历史规律的使者。这种疯子精神,让北大出思想家、出学者,出时代精神、出民族魂魄。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读者可能没有注意到,就是在这个戏子走红、图象泛滥的时代,几乎人人都视诗歌如垃圾粪土,可北大在短短的十几年,竟然为中国诗坛贡献出十多位三流的诗人(中国目前一流诗人绝对空缺,二流诗人也寥寥无几)。这个诗人数字其实非常巨大,也是其他高校根本无法望其项背、也根本无法理解的文化现象,它是北大的疯子精神在中国当代的独特表现。遗憾的是,中国十三亿人对此几乎浑然不知。但我相信,活在天上的佛祖、基督、穆罕默德、孔子等等,肯定都被感动得老泪纵横。 人大绝对不会出疯子,人大师生讲究的是过小日子,自然都是识时务的俊杰。在人大,师生见了领导都点头哈腰,特别懂事。在北大,师生见了领导,则装作没看见。北大学生毕业后不抱团,全是“单干户”、“跑单帮”;人大学生抱团,能组成“丐帮”,互相帮助。由此再比附一下,北大“目空一切”,人大“目无一切”,清华“目有一切”。空不等于无,更不是有,而是超越于有无之上。“目无一切”就是骨子里什么也不相信。“目有一切”就是什么都当作课程来解决。由此,再做一下庸俗的区分:北大浪漫,清华务实,人大投机。北大理想,清华现实,人大实际。疯子有理想,傻子老实肯干,混混能润滑整个社会,让整个社会别太雅,让人间充满烟火气和市侩气,因此,北大、人大、清华校风互补,共同构成中国的现实精神。相比之下,北大则是这三者中间的灵魂,是中国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不过,北大为了培养出几个疯子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说实话,在这三个院校里,北大的学生毕业后淘汰率最高,从这一点说,北大的教育完全是失败的教育!由此,我就想到一条补救的办法,就是在这个高校扩招的的时代里,北大应该缩招,每年在各省招5名文科生,10名理科生,一届凑成500左右学生,立下生死状:在读期间,如果精神失常,学校概不负责。然后,就让他们进北大尽情发疯。这样,节省下来的录取名额就分配给人大和清华,这会减少不必要的巨大损失。

㈨ 北京大学的学术研究

北京大学在学术方面的声誉由一连串令人自豪的科学成就赢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北大参与完成;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单壁碳纳米管在北大产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在北大设计;锑、铕、铈原子量的国际标准在北大测定。
2014年,北京大学科研经费到款14.6亿(不含医学部);2013年科研经费到款27.73亿。
2009-2013年北京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一览表 年份获批项目数获批总经费(亿元)20094802.220105602.620115863.8520125994.7920136044.7信息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汇总 自然科学研究 “十五”期间,北京大学共获得1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共有10篇论文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
其中,王诗宬院士主持的“三维流行拓扑性质的研究”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45分钟特邀报告;杨应昌院士主持的“氮的间隙原子效应及新型磁性材料研究”在2004年被评为中国稀土领域十大科技成就之首;医学部尚永丰教授对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于2005、2006年先后在Nature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发表。
环境学院方精云院士关于中国森林植被是一个重要“碳汇”的研究结论被Science评论员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被Nature评述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
在高技术应用领域,中校微机电系统研究群体突破了一批关键工艺,首次在国内开发成功MEMS芯片的批量制造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aN基短波长激光器,使中国氮化镓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掌握相关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关于CO分离技术这一独特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医学部细胞免疫实验室研制的肿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通过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评定,获得了新药临床研究批文;中校自主研发的北大众志-863CPU的系统芯片和网络计算机已经在多个领域进行应用示范。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有25位中青年学者入选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5名学者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揭示着北大人文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勃勃生机。 馆藏资源 北京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国立图书馆,是亚洲高校最大的图书馆。截止2015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以及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件)。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学术期刊
北大所发行的部分学术期刊,是中国大陆当中,少有的获得国际知名的大学所认可、具品级的学术期刊,而一些知名学府如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亦有与北大合作共同发行期刊。
北京大学学术期刊一览表 序号期刊名统一刊号创刊时间出版周期编辑部主编备注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2442/N1955年双月刊学报编辑部赵光达2《数学进展》CN 11-23121955年双月刊数学科学学院丁伟岳3《物理化学学报》11-1892/O61985年月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唐有祺SCI4《大学化学》CN11-1815/O61986年双月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段联运5《地学前缘》CN 11-3370/P1994年双月刊地大、北大翟裕生联办6《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1561/C1955年双月刊学报编辑部程郁缀CSSCI7《中外法学》11-2447/D1978年双月刊法学院贺卫方CSSCI8《经济科学》11-1564/F1979年双月刊经济学院刘伟CSSCI9《国外文学》11-1562/I1981年季刊外国语学院季羡林CSSCI10《国际政治研究》11-4782/D1980年季刊国际关系学院梁守德CSSCI11《大学图书馆学报》11-2952/G21981年双月刊图书馆朱强CSSCI12《市场与人口分析》11-3601/F1994年双月刊人口研究所郑晓瑛CSSCI13《北京大学教育评论》11-4848/G42003年季刊教育学院汪永铨14《南亚研究》11-1306/C1978年半年南亚文化研究所孙培钧CSSCI15《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1985年研究生院蔡桂生

㈩ 作为中国最高的学术殿堂之一,北大走出来的知名校友有哪些

北大是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计其数,知名校友那可就多了。

说几个大家一听名字就知道的,网络总裁李彦宏、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主持人撒贝宁。

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鼻祖,建校一百多年来,累计共培养了1000多名院士,12位“两弹一星”元勋,11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30位社科学家,142位亿万富豪,87位副国级、部委级政界英才。

从北大走出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太多了,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精英。今天我们就说说其中三个经常出现在我们视野当中的北大人。

三、著名的“小撒”,撒贝宁。

“北大还行,撒贝宁。”

这是一个搞笑梗,而这个梗的来源就是撒贝宁,当他用那种有些戏谑的语气说出北大还行这句话的时候,凡尔赛鼻祖这个词就跟着他了。

众所周知,撒贝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是标准的北大人。

而这个本来有望成为法律人的小撒,硬是自己改了行,成了央视的主持人。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