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是
『壹』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众多的教学方法,按其总的指导思想的不同,可以分为启发式和注入式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学方法的两种对立的指导思想。 所谓注入式教学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视学生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和“仓库”,使其思维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提高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以至严重地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确定所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到,同样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由于指导思想不同,可能是启发式的,也可能是注入式的。例如:引导发现法着重于探究和发现,本应有较大的启发作用,可是如果在注入式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也可能是教师设框框,让学生往教师的思想框里去“跳”,成为变相的填鸭式。讲解法是一种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相对比较被动,但是如果讲得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画龙点睛,扣人心弦,同样也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因此,衡量教学方法的好坏不能只看形式,必须视其实质,要看能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否自始至终地引导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贰』 课题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意思
课题的意义,达到的效果,实现的作用
『叁』 学术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按照系统论、实践论、信息论、相似论、整体观的科学思想,以大陆造山带、区域成矿学、矿产勘查学、成矿作用地球动力学、资源工程学、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成矿谱系、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源地学信息集成矿产预测等新理论与新方法为指导,以矿集区综合研究为主线,以典型矿床系统研究解剖为支撑,以成矿研究服务于找矿预测为原则,以建立成矿模式和总结找矿标志为目标,把地质研究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研究结合起来,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把野外地质观察与室内资料研究结合起来,把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勘查方法技术研究结合起来,把样品测试分析与成岩成矿作用分析结合起来,按照相似类比、存同求异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地质思维,最终以获得新的成矿认识、勘查靶区、找矿模型和勘查方法技术组合体系为目的,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开展研究工作。遵循微观求证、宏观分析、点面结合、整体联动、循环反馈、综合集成的技术路线,突出专题重点和主攻方向,实现研究突破。
地球经过46亿年漫长的历史演化,形成了今天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含人类圈)的地球系统。行星地球系统是在太阳等外源影响下,由流体地球子系统、固体地球子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子系统所构成的。从全球尺度上看,地球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耦合的各具特性的地核、地幔、地壳、水圈、气圈、生物圈、人类智慧圈和地球空间系统各圈层综合集成的连续开放的复杂动力系统。其各圈层或子系统是多级、多时、多性、多相、多尺度、多因素、多作用的。因此,按照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坚持系统论、整体观,成岩成矿研究与地质演化、构造运动、流体运移、壳幔物质分异等相结合,勘查模型建立与不同找矿信息的综合集成相结合,矿床模式、勘查方法与找矿预测相结合,实现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矿化信息与勘查方法的相互统一。
研究方法遵循以上学术思想,以成矿系列、矿床模型和找矿方法技术优选为基础,以秦岭造山带陕西段主要矿集区、典型铅锌银铜金矿床不同层次的解剖分析为核心,结合秦岭造山带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尤其是热水沉积盆地、构造岩浆过程的形成演化研究,分析其成生关系、成因类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成岩成矿机制; 系统收集分析工作区不同尺度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和矿山开采资料,开展区内凤-太、柞-山及勉-略-宁矿集区成矿条件、成矿规律研究,总结和完善区内铅锌、铜、银、金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建立区域综合找矿模型和勘查方法技术组合。在此基础上,按照分析资料—确定问题—系统调研—建立模型—预测选区—验证反馈的技术思路,采取地质研究、异常筛选、相似类比、集成选靶的工作路线,筛选圈定找矿靶区,实施工程验证,及时反馈改进矿床模型和勘查方法技术组合。
『肆』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指导思想是心理学上的术语吗
『伍』 研究教学方法,什么是最主要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个中心,两个不变,五个创新突破”的总体要求,树立新理念,创立新机制,探索新方式,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抓细节、抓过程、抓节点、抓落实,坚定不移抓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真正改进教学模式,逐步改进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素养,着力培养学生能力,逐步形成慧润教育和慧润课堂的教育教学特色,全面推进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1.紧扣质量,大力营造进位争先的浓烈氛围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质量的高低是一所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近两年来我校教学质量有很大进步,重新树立和赢得了在全县初中学段龙头学校的地位。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形势,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摆正自己的位置,戒骄戒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增强提升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营造进位争先的浓烈氛围,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面积、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真正暴露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的问题,不回避自己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每位老师都去从内心和行动中解决问题,让我们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行。
作为学校的一员,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提升质量的各项措施上来,真抓实干,勇争一流,在统一思想中形成合力。每一位管理者要聚精会神抓质量,养成深入教研组、深入备课组、深入课堂,走进师生的管理习惯,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学校抓质量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完善捆绑考核、岗位考核等一系列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机制,把责任不断细化,逐层逐级分解责任,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人人都有压力,个个都有动力的局面,使责任意识灌输到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思想里,落实到实际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上来。每一名教师,要切实增强责任心,发扬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进取精神,认认真真抓管理、抓教学、抓质量,学校上下、全校师生营造和创建一种浓烈的争第一、创品牌的氛围,不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紧扣质量,在其位谋其政,尽职尽责,干就干好,争第一创特色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努力推进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别强调的就是要强化机遇意识,借助我们今年的良好基础,再接再厉,团结一心,苦干巧干,确保各年级教学成绩稳居第一。
2.注重过程,切实规范教学工作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是重点。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切合校情、学情才能便于实施;管理要精细,细节关乎成败;管理要规范,规范才会出效益。
一是要坚持精细化管理,全面规范教学常规。教学质量提高是个动态的积累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一环一环地努力与推进。抓好过程就显得比什么都重要。要强化过程管理,使管理由终端转向全程。我认为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级部要发挥管理的主体地位,全面承担起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责任。教学方面主要抓好学科组集体备课、教师个人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与评价、课堂教学监控,把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常态化、规范化;班级学生方面,主要抓好班级主题班会、学生常规教育、卫生公物维护,把对班级学生的常规检查细化并落到实处。重点抓纪律、抓卫生、抓习惯、抓学习方式的改进、抓学习兴趣的培养、抓后进生的转化、抓优等生的培养、抓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抓弱科学生的弥补,总之要抓学生学习成绩和品质的共同提高。班级学生管理,班主任是核心,每位老师都是参与者,要重点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这是基础;抓好纪律和环境卫生建设,形成步调一致、守规守纪的习惯,这是保证;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全面把握学生的成长流程,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我们的目标。每个班级每月要召开一次班教导会。教研组既要发挥教学改革的导向功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功能,同时也要承担起本教研组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和评价职能,落实每学期一次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此推进和激励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备课组要侧重于战术研究,重点围绕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操作层面的研究和实践,要研究具体的课程标准、课堂实施目标、措施、方法,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与讲评,试题命题方向等。备课组活动针对性要强,方式不拘一格,提倡友情合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最为基本的是落实每学期的具体教学计划、每周的集体备课研究、每课时的学案教案撰写、每天的作业布置、每单元过关检测、每月的教学反思笔记等六项工作。本学年一定要把今年暑期远程研修延续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把磨课活动作为首要的教研活动来抓。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每位中层干部、科室负责人,要当好模范、做好表率,要用精细化的管理理念,精雕细刻每一个环节,明确质量标准,让每一个环节都显现出管理的痕迹,都成为学校抓教学管理的一个亮点;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检查、有评比,推出先进典型,让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特色项目。
『陆』 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提倡什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您想要的答案
『柒』 学术指导思想和研究途径
研究工作遵循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系统的、联系的和综合的观点把握研究工作重点,从点到面、再面到体并以循环的技术路线突出工作方向。注重文献的研究,继承前人成果,更重视通过文献对比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观点,用野外实践证实或进一步修正认识。并保持宏观思维的扩张与测试野外数据的充分扣合。学术思想可概括为:
(1)将矿床纳入岩石,将含矿地质体纳入构造单元的演化,以系统的观点进行研究工作。研究思维上,具体从全球重要岩浆硫化物矿床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地质分布入手,概括其成矿时空分布特征,对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和地质分布与全球对比,归纳中国两类重要矿床的成矿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祁连山岩浆硫化物矿床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特征,探索其成矿规律。
矿床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特殊岩石,它是地质作用过程中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产物,一定地质构造单元在一定的构造活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相互关联的分支作用,并在不同的地质部位形成与特定地质作用关系最为密切的矿床成矿组合。祁连山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大陆裂解发生、洋盆出现、俯冲消减和构造汇聚的完整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成矿响应,例如形成与大陆裂谷、岛弧裂谷和弧后扩张脊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分别以白银厂、浪里克和雪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矿床)、与活动大陆边缘有关的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床(以小柳沟为代表)和低温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以寒山为代表),以及与构造汇聚后前陆盆地有关的砂岩型铜矿床(以天鹿为代表),这是以一个构造演化为主线表现出来的成矿系统。按类似的完整成矿系统,在活动大陆边缘和成熟岛弧环境中,预测还应有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可能,但迄今未发现可能是无形成这种矿床的重要条件,也可能是勘查工作程度还不够而造成的,不论哪种情形成矿系统仅是一种系统观点的认识,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地质条件的差异,在成矿组合和成矿强度上是不同的。但从研究角度讲,可提供一种探索的思路。本书着重于特定矿床类型的研究,重点是同类矿床在不同微相中的可能成生形式的研究。
(2)将相邻构造单元的同类矿床纳入一个体系,以联系的观点进行研究工作。世界勘查成功的实例中,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的研究,选取靶区找矿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这是当今找矿勘查中运用较多的地质对比方法,是一种联系的成矿观点。例如西澳大利亚的Olympic Dam超大型铀铜矿床,就是通过与赞比亚超大型铜矿地质背景对比进行勘查成功的;还有美国地调局对美国东北部威斯康星州的苏必利湖1Ga的大陆裂谷玄武岩与俄罗斯Noril’sk和加拿大Voisey’s Bay大陆溢流玄武岩进行对比,认为同属超地幔柱作用大火成岩省的结果。龙首山地区的金川超镁铁岩可能与南祁连的拉脊山拉水峡全岩矿化的超镁铁岩属同一大规模岩浆作用认识,是本研究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研究的实践。联系的观点还表现在矿床形成与基础地质研究成果的紧密结合上,运用地质历史上超大陆形成和裂解块体重塑的成果,可为开展区域找矿提供新的思路,同时矿床的发现又可作为大陆聚散的重要证据。
(3)将矿床研究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紧密结合,以综合的观点进行研究工作。对于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金属硫化物矿床,对矿床形成的全面认识,单一的矿床学研究方法不可能取得深入的成果,这也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充分汲取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和成果认识,以矿床学研究为基础向综合学科方向发展。本书研究中强调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探索,特别重视综合火成岩成因岩石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和前寒武纪大陆重建、区域构造地质的最新认识成果应用,旨在试图对祁连山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金属硫化物矿床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力图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所发展、补充和创新。
本书研究选取两种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以一个成矿带范围进行研究,主要锁定在两类矿床的区域成矿作用研究和区域找矿潜力分析上。具体采取的技术路线为:
(1)文献收集分析,提出研究重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充分收集已有的文献和成果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国内外最新有关文献,对比研读后选取研究的主要内容,并突出重点,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2)依托执行项目,针对性开展野外工作。以正在开展的项目工作为基础,精心设计野外调研内容,通过路线地质剖面、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和专门样品采集等工作方式收集野外资料,并对重要矿体的硐探和采场进行现场观察研究,进行资料综合,提出新的问题。
(3)修正认识,明晰研究思路。在野外资料综合成果与前人成果复查对比研究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新认识新发现,与国内外重要矿床和所在成矿区带进行对比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思路,并在进一步的野外工作中证实和完善。
(4)深化成果,完善论文研究提纲。对初步研究成果和新的认识成果撰写专门论文,以进一步深化认识,明晰总体论文框架,在修改专门论文的同时,逐步形成总体论文的目标和研究内容结构,完善论文提纲。
(5)突出重点,争取创新成果。科学研究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的源泉是反复实践。在研究提纲明确后,针对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收集资料和开展野外工作予以弥补,日臻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工作中特别思考了该两类大型、特大型矿床的找矿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宗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飞速发展,据国际铜业协会的统计,2000年全球铜消费量达到1520万吨,其中:中国达到250万吨,占到全球铜消费量的17%,目前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中国铜需求年增长速度高达10%~15%,估计2004年中国铜市场可能将会出现约30万吨的供给缺口。可见中国铜矿找矿任务的艰巨。镍矿全球性价格回升,国际矿业市场镍价已达12250美元/t,镍已成为世界性的战略资源,全球寻找镍矿的热情大大高涨,目前中国大部分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岩浆Cu-Ni-PGE矿床成矿带均已有外国勘探公司介入,也反映了世界矿业界对镍矿找矿的迫切需求。
世界最大的岩浆硫化镍矿床加拿大Sudbury镍矿深部找矿,Falconbridge公司从2001年起重新拟定了矿区的勘查战略,试图寻找埋深1500m左右,在矿区附近可以立即开采的新矿体。勘查中使用三维模式,利用过去井中电磁异常资料。重测了1996年施工的MAC-100号钻孔,使用UTEM Ⅳ井中EM系统。通过钻探验证在Sudbury火成杂岩体东沿的南侧,发现了新的Sudbury接触带矿化,即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和块状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下盘的矿化宽0.5~20m。目前已控制推测资源量矿石460万吨,含镍2.17%、铜4.9%、金2.6g/t、铂3.66g/t、银18.56g/t。这是一个老矿区深部找矿的重要实例。研究区内金川矿床作为世界级的巨型岩浆硫化镍矿床同样存在进一步找矿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开始变得日益重要。按英国力拓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甘肃省秦祁矿业公司近期签订的合作合同,双方将共同对甘肃龙首山铜镍矿进行风险勘探。英国力拓公司将运用高精度航空磁法测量,对甘肃龙首山大约2000km2的地区进行风险地质勘探,以寻找新的具有世界级别的铜、镍矿床。上述成功的勘查实例和勘查实际的需求,启发我们应积极对该地区找矿新区的开辟加大研究力度。
据报道中国铜城白银由于矿产资源枯竭,铜城风采已不再。当年折腰山、火焰山两个露天矿年出矿量达400万吨以上,可谓“日出斗金”,从1956年矿山开采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继闭坑,两采场共贡献铜金属量81.3万吨,但目前白银公司累计亏损已达47亿元,资产负债率160%。寻找新的矿山,开辟新的矿区应是白银的出路之一,对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富铜矿床的研究勘查,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研究工作是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主要依托笔者参加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超大型铜镍(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预测研究(编号200110200058)”(2001~2003)和主持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雪泉铜矿普查(编号2002001)”(2002~2003)及中澳合作项目“中国青海东部拉脊山地区金川型Cu-Ni-PGE矿床找矿潜力评价研究”(2003~2004)等项目工作开展的。
“中国超大型铜镍(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预测研究(编号200110200058)”项目是汤中立院士集多年研究之大成,主持开展的一项全国性的铜镍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项目,目标旨在对中国大陆背景、镁铁-超镁铁岩特征与世界上重要世界级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环境和含矿岩石特征对比研究,预测中国形成超大型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可能及其类型和地区。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项目。该项目研究重点是对中国大陆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进行总结性研究,并重点对扬子古陆西缘峨眉玄武岩、华北古陆西南缘中小侵入体和塔里木古陆西南缘新发现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的成矿潜力进行评估,同时对新疆北部准噶尔陆块(哈萨克斯坦古陆东缘)北缘(喀拉通克铜镍矿床为代表)、东南缘(黄山铜镍矿床为代表)、华北古陆东北缘(赤柏松、红旗岭等矿床)和扬子东南缘(宝坛科马提岩型岩浆镍硫化物矿床)大规模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华北古陆西南缘的金川矿床是中国惟一的世界级超大型岩浆铜镍(含铂)硫化物矿床,也是世界上铜镍矿产勘查和研究者关注的地区,自该矿床发现以来基本未曾间断过地质工作,近年又有英国矿业公司在外围进行音频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CSAMT)探索深部隐伏侵入体,要使该矿床类型的找矿有进一步突破,首先需要认识上的进一步突破,本书就该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扬子古陆西缘峨眉玄武岩是目前在中国境内惟一被学术界认可的由地幔柱作用形成的大火成岩省(Chung et al.,1995;Xu et al.,2001),它可为中国大火成岩省成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一个研究的场所,但目前在该地区尚未发现有大规模Cu-Ni成矿的表现。塔里木古陆西南缘新发现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在近年西昆仑矿产资源综合调查中发现了铜镍矿化的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它应是塔里木古陆边缘裂谷的产物。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雪泉铜矿普查”项目是导师夏林圻研究员指导下,笔者主持申请的勘查研究项目,旨在对该地区形成于洋壳环境的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找矿潜力和前景做出评价,该项目本身目标的明确性,促使笔者深入对该类矿床的成矿环境、成因模式进行研究,并纳入区域地质背景中审核区域成矿强度和可能的保存方式。北祁连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类型,勘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以往比较概略的划分为与长英质火山岩有关和与基性火山岩有关块状硫化物矿床两种类型,已有工业矿床的发现基本上都是与长英质火山岩有关的类型,例如白银厂、清水沟-白柳沟的尕大坂和郭米寺等矿床。与基性火山岩有关块状硫化物矿床,仅在东段发现有老虎山小型矿床,在西段有九个泉、错沟等小型矿床。夏林圻研究员在“八五”、“九五”连续十余年的北连山海相火山岩成因和相关矿产找矿潜力研究中,依据弧后扩张洋壳环境拉斑玄武岩残存的判别确认,预测指出与弧后扩张洋壳环境拉斑玄武岩系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夏林圻等,1996)。甘肃肃南雪泉(石居里沟)铜矿的发现初步印证了这种认识,但找矿前景如何目前仍无法定论,勘查工作还在进行。深入对矿床成矿机制和最终保存样式的研究是重要的,已有的工作已展现出至少有两种成矿样式:一种是弧后扩张初期主要是中心式火山爆发-喷溢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和块状玄武岩中,环古火山口的原生环状和放射状裂隙交汇处形成成矿热液循环体系的喷口,形成的金属硫化物矿体延深大于延长呈板柱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为主,少量闪锌矿,有时闪锌矿含量可高于黄铜矿,与成矿部位有关,以雪泉石居里沟Ⅵ号沟为代表,矿石矿物中见有斑铜矿,说明后期的进一步富集改造,因此Cu含量可达30%以上,为典型的富铜矿;另一种是弧后扩张成熟期裂隙式的火山喷溢作用形成典型的海底枕状玄武岩中,平行扩张脊或垂直扩张脊形成的裂隙构成热液循环体系的喷流系统,形成有一定延长的铜硫化物矿体呈不规则状。因此主要为弧后扩张初期和成熟期两种成矿样式。需指出的是当成矿液作用于火山岩凹地时可形成成层状矿体。
“中国青海东部拉脊山地区金川型铜-镍-铂族矿床找矿潜力评价研究”项目是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与国际著名矿业公司西澳矿业公司(WMC)签订的一项旨在进行勘查评价可行性评估的科研工作项目,是笔者提出来的一种找矿设想,对金川铜镍矿床当时成矿条件的模拟和后期构造改造样式重塑。岩浆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有两类:一类是浸染状(disseminations)矿石,一般认为是就位岩浆房发生熔离形成的矿石,矿石金属含量较低,国外称为Ⅱ类矿石,不大可能形成大规模矿床;另一种是海绵陨铁状(net)矿石,是深部岩浆房或岩管(column)发生硫化物熔离(不混溶)在进入高位岩浆房位于底部成矿,国外称为Ⅰ类矿石,是大规模成矿的必要条件。金川矿床90%以上的矿石由Ⅰ类矿石组成,表明深部岩浆房有强烈熔离作用发生,并有岩浆不断补给。拉水峡矿床尽管矿体规模小,但也主要是Ⅰ类矿石,是深部岩浆房熔离作用形成的高硫化物液相贯入高位岩浆房(矿浆房)的结果,也应有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发生才可以提供这种可能。这种大规模的岩浆作用推测与金川所指示的大规模岩浆作用可能是同一事件的表现。
『捌』 单项选择:社会研究的( )是社会研究一般方法,是社会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
你好!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