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杂志 » 大众文学杂志

大众文学杂志

发布时间: 2021-03-16 08:07:58

『壹』 推荐几本好看的杂志 不要说那些很大众的 读者意林一类 最好是含盖国际文学界的

世界文学

这个专门讲国际文学 的

『贰』 文学杂志有哪些

《读者》——最精致的小资男人。

《读者》的品位决定了读者的销量,这本创刊于八十年代,植根于内陆的文摘杂志在近十年的时间,一直盘踞在中国杂志业的颠峰。有人说三代创造一个贵族,但是《读者》却用十几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杂志的一个贵族并且是唯一贵族,读者的选材区别于国内大多文摘类杂志,在整个刊物中尽情流露着思想的细腻和深度,人文的博大和文化的精致,这是影响着中国数千万小知识分子的一个纸杂志,其中大量出现着国外精品启迪散文和台湾林清玄的佛性散文以及刘墉的哲理化短文,当然也收罗有大量反应中国社会和文化现实的理性评论文章,不张扬的,透着内蕴和时代精髓的《读者》,吸取了甘肃的黄沙苍凉的艺术品位和兰州的内敛风格,在不经意之间,自然的成长为中国杂志的贵族,他的未来,我们仍可热情期待……

《知音》——最恶俗的伪真诚。

《知音》走的是煽情路线,并且走得相当成功,巨大的销量只是证明这种成功的一个方面,知音以所谓的纯情故事取胜,在整个刊物中大量的充斥了凡人的所谓不平凡的感情和爱情故事,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风雨人生,以痛苦见证坚贞,以坚贞见证伟大,以伟大见证幸福,矫情的故事一次一次上演,在大量的故事被粗糙的复制以后,所谓的职业写手成为一个边缘而新兴的职业,他们大量的复制着感动和幸福,而知音的责任就是不厌其烦的传播和鼓吹这种感动和幸福,相同的故事,相同的煽情方式和相同的矫情,让我们轻信了这个世界无言的美丽和无所不在的真诚,而据可靠的内幕消息,写手们所创造的感天动地的人间眷属,多是浮夸和任意杜撰之后形成了海市蜃楼,这是中国当代做虚伪和最矫情的一本杂志,盘踞于以女性为主要读者的对象当中,而带给社会的唯一结果就是,让更多无辜女性更加轻信爱情的力量,并且沉迷于这种力量当中不可自拔,所以,知音让我们读到喜剧的同时,却即将去导演并且正在导演着更多的人间悲剧,这就是虚伪矫情带给读者和社会的代价……

《青年文摘》——最文学的青年梦。

文学青年一般最先接触的杂志多是《青年文摘》,这是一本倾向于青春路线的文摘杂志,如果说《读者》是实力派歌手,那么《青年文摘》就一定是一个偶像派明星,这样的价值取向使青年文摘在风格上形成了与《读者》不同的内容。但是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显然的,在一个流行深度和内蕴的时代,青年文摘就象浮在水面的芦苇,美丽的开,美丽的谢,但是却没有厚实的思想土壤。从文学青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在文字上对文学爱好者具有启蒙价值的通俗语言老师,其间的文字多半亲切纯情而又富有感染力,是模仿和吸取营养的好地方,只是真正的文学青年不应该拘泥于此,以为等待他们的应该有更美丽的梦……

《家庭》——最粗俗的菜市场。

《家庭》和《知音》一样,是一本标榜情感和幸福的杂志。不同之处在于《知音》善于营造美丽的彩虹,并且为了这彩虹的存在无所不用其极。而家庭的故事则显得粗放而带有真实的意味,家庭一般选取的是知名人物作为平凡大众的爱情偶像和家庭关系指南,比如著名作家艺术家政客等,另外家庭还有一个主打节目就是性知识普及教育,题目涉及中国人曾经避讳现在仍然禁忌的性领域,包括做爱,避孕,生育,色情,自慰等任何性话题,是中国几代人的性教育启蒙老师,在这一点上,家庭就象一个粗俗的菜市场,传播着大众口味,粗俗但是实用,矫情但是有真情。流连于此,没有小资情怀,但是却可以买一篮子好菜回去招待丈夫和孩子……

《三联生活周刊》——最花哨的新新人类。

《三联》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周刊,也是一个成长迅速的周刊,就好象当今流行于世的新经济。三联的排版可能是中国杂志目前最花哨的,同样三联的选题也可能是最前卫的,他依附于时事,明星,新科技和新话题,一切前卫的词汇汇聚于此,象海上渐进的西风,吹拂着中国报刊杂志业,三联不仅花哨而且小资,其读者定位就是今天中国所谓的新白领和新新人类,是处于消费和文化的前卫边缘,《三联〉存在的意义,象征多于实际,由于价值和舆论取向,三联注定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杂志的精髓和价值核心,流行的文化,思想以及艺术都无法构建三联的王者风范,从这个层面来讲,实现三联做中国第一周刊,做中国的时代周刊的宏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女报〉——最浪漫的小资女人。

女报更多的时候,让人看不明白,她似乎传承着太多的内容,她好象集中了时装,影视,文化,当然好有美容和美食,总之女人迷信的东西,在〈女报〉上都可以找到,其中渲染的是无限的女性情怀,小资情愫和浪漫空间,她制造着女人的美丽神话,当然也为大多数化妆品和时装厂家所重视。〈女报〉的内容涉猎范围之广,页码之多都是中国杂志比较罕见的,而零售价格也一度高高在上,但是在零售报刊厅里,这无疑是一本抢手的杂志,印刷精美的封面,醒目的标题当然还有让男人侧目的美女图,这是男人和女人逛公园以及结婚旅行度假都很不可少的一本杂志,对于女人来说,〈女报〉意味着时尚和潮流,而对于男人来说,与女人一起看〈女报〉不失为趁机握着她白皙小手或者拥住她瘦小肩头的一个绝佳机会……

〈演讲与口才〉——学术界最大的骗子。

我一直认为这应该是一本学术刊物,或者至少应该在演讲这一准学术领域应该有所建树,但是这样一本杂志,在其虚幻的外表之下掩藏的是无力甚至虚弱的内容空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演讲与口才〉不如叫贫嘴实验更确切,在这本刊物上,我们除了看到那些老掉牙的案例以及案例分析之外,充斥于其中的便是某些所谓的演讲大家的理论文章。我曾经硬了头皮使劲看了几期,但是苍白的内容和堆砌的辞藻以及充数的篇幅让我大失所望,这本刊物是目前中国最空壳主义的一本刊物,我相信现今之国人,通过看〈演讲与口才〉提高口才水平的,应该是绝无仅有,奇怪的是这样一本虚弱缺血的刊物仍在畅销,这是因为国情所限,中国人的性格里沉默和木纳的成分太多了,并且将自己人生的失败完全归于这种沉默和木纳的人也太多了,因此,一本刊物折射了一个民族的日常性格,只是无论我们看多少次〈演讲与口才〉,口若悬河对读者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

『叁』 大众文艺的杂志目录

大众文艺 最近更新知网目录
2014 年23期 目录
那场雨 丁梦楠;
阳光中国梦 代谨思;谢霓;
赵旭耀作品选 赵旭耀;
时培文 唐钰琪 王鑫 宣宏博作品 时培文;唐钰琪;王鑫;宣宏博;
浅析喜剧小品表演艺术技巧 刘桂华;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研究院作品集选
浅析农村文化礼堂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基石作用 来妍;
邓鸿涛作品 邓鸿涛;
探讨群众文化与农民的结合途径 王蓓;
郭锦龙作品 郭锦龙;
探讨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何婷婷;
令晓君作品 令晓君;
提升城市老年健身舞蹈参与性的对策思考 肖鹂;
马山 祝彬作品展集 马山;祝彬;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阵地 李淑元;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孙卫东;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作品展集
乡镇图书馆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 程华萍;
孙巍巍作品 孙巍巍;
浅谈文化馆工作机制的创新 杨春蕾;
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教师作品
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漫谈 蒋君卉;
关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考 李雨沛;
谢灵运山水赋的艺术特征 袁凌;
“拯救”中的情感与哲思——浅析斯皮尔伯格“战争三部曲”中的“拯救”主题 马骁;
“自是花中第一流”——试论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邓依晴;
艾丽斯·沃克《紫颜色》黑人妇女主义生存观解读 郑丽;
《生死场》解读 陈红玉;
鲁迅笔下的鬼神世界 冉思源;
谷崎润一郎东洋回归之路的“钥匙”——关西女子 周晓彤;
文学性与文学批评之浅谈 刘琳;
解读哈利波特的救世主英雄主义形象 于海燕;李振;
论巴蜀地域对杜甫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彭敏;
王国维之“古雅说”与“境界说”的比较研究 罗阿波;
光山县火居道丧葬仪式音乐的传承方式 王青;
解读大汶口文化 李天一;
西海固民居文化之认识 柳真;
浅谈东北大鼓的自身价值 胡晓旭;苗佳琪;
甲骨文形声字的文化解读 种亚丹;牟军荣;
浅析化石的修复(海百合) 韩军;
“江南地域”意象油画的风格成因 张巧;
“美在和谐”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及对当代环境设计的启发 吴承钧;李梦露;
从“禅宗思想”解读设计的本性回归——以南岳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为例 姚奇志;康红娜;
“文质彬彬”与“有意味的形式” 谷莉;赵长伟;
材质语言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以千灯传统民居为例 王之千;
浅谈包豪斯理念运动对中国当下设计运动的影响与借鉴 陈海乔;
谈传统中国水墨与西方水彩的结合 刘悦;
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我国当代艺术设计 刘雅丽;
从庄子的“自然美”思想看产品的仿生设计 刘潵潵;
浅谈汉服饰与汉式礼仪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王雪妮;
读马萨乔《纳税钱》有感 张帅;
中国古代公共纪念性雕塑缺失的原因探讨 杨志宇;
浅谈民俗艺术对汉服饰典型化的影响 谷淑芳;
由林莹漫画版《梅兰芳插图集》分析中国画技法在漫画创作中的应用 杨梅;
当今地域人文景观与大学校园特色建构的探索与思考——以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为例 施并招;施并塑;
谈动画片的受众群体 任姗;
当代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 张鹏;
非物质设计视野下的网络界面情感化设计研究 杨柳;
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时代性 许海燕;
谈柴田文江设计中的“母性关怀” 徐敏洁;
服装之图案——无言语的语言 刘玉璟;
古典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褚成阳;
关于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现的多维化 庞娟;
论元代的审美与景德镇“釉里红”瓷 刘海英;赵晓雪;
论现代平面设计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尹青;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熊宏萍;
贵州省黔东傩文化旅游商品保护性开发 张思华;
国画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角色定位 苏晓明;
浅谈贝壳在现代首饰中的设计与运用 霍凯杰;王雪;
平面设计中“空符号”的设计研究 肖静;王艳;
浅论山水画中的意境 张雪姣;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交互设计研究 怀晓迪;
漏窗在现代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新演绎——以南京紫园景观设计为例 陈良梅;
汉字的创意联想在海报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张珊;
基于平面构成理论的古敢水族文化旅游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文鸿;
论漫画中的文学性 朱蘅初;
论传统三雕艺术对绘画创作题材与场景设计的启发 马永伟;
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对室内设计程序的启示 冯乃曦;
浅谈漆画的发展与创新 蒋华;
设计中色彩的应用——不同色彩不同的心理感受 刘兴;
物尽其用——论竹文化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独特魅力 陈文懿;
浅议吴冠中绘画的艺术特色 杨胜军;
油画绘画中光的探究 张大勇;
浅谈传统写意风格在现代中广告的应用 全苗;
浅析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光色运用 王志;
浅谈服装色彩的影响因素 李春蕾;
明青花瓷器纹饰与社会生活的变异 刘颖睿;
谈现代陶瓷雕塑创作 黄鲁坤;
情境中的智能设备用户体验——以可穿戴设备为例 王璐;
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付伟;
威客网站中引入专利推广模块的交互设计研究 谭伊曼;蒋晓;赵春城;
浅析阿利卡的独特艺术魅力 邵珠国;
徐州汉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再设计”研究 何靖;
窨井盖人性化设计 吴晓端;王艳敏;胡志平;
探析古村落视觉形象设计的必要性 路沙沙;
趣味产品设计的情感分析 闫家骐;
铁山寺公园现况调查与保护研究 孙直法;
中国历代植物染料的发展与研究 沈加芹;
依时为景,寄心于境——《园冶》借景理念探析 江子沂;
浅析爱德华·蒙克的《青春期》 崔扬;
如何为儿童选择木制玩具 孟艳婷;靳桂芳;
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的思考 张明星;
浅析点、线、面在建筑上的应用 李晓楠;
未知方向:具象绘画语言与抽象绘画语言 彭博;
中原特色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创新研究 刘迟奇;
浅析商业摄影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黄鹏;
现代主义绘画运动审美考察——从印象主义到抽象主义 苏葆荣;
阳新布贴中重复和肌理形式美法则应用与研究 张淼淼;廖兆磊;
广西当代绘画语言的地域性研究 陆俞志;陆丽娟;
浅析油画风景写生中的情感表现 郭鹏;
中国传统笔墨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徐圣超;
中德城市交通导向图形人性化设计比较研究 孟娟;
试析装饰画的表现技法及其运用 杨琳;
论版画在我国的发展演变 陈亮;
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许敬;
简析现代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王雁军;
浅议油画色彩结构中的秩序 薛瑛;
东北地区抗联题材雕塑的创作研究 张可佳;
浅谈元代山水画 胡飞;
论广东客家民歌的形成 黄新媚;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7NO.1音乐探析 潘屹;
浅析阿沃派尔特转型之后的创作特点 王婷;
Live House——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产业的新救赎 周丹;
电视综艺节目中的音乐编辑 杨梦;
基于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几点思考 杨忠林;
论肖邦《夜曲》的音乐特征——以降b小调夜曲op.9—1为例 梁钊;
浅析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田霞;
慢练钢琴之内涵 穆珍;
对烟台市中老年业余合唱团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王舒;
莫扎特《C大调行板》(K315)演奏探析 赵婧;
浅谈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民族风格 颜超航;
浅谈冀中传统音乐的保护方式 毛砚;
架子鼓演奏中的肢体语言运用 陈俐君;
西藏林芝县鲁朗歌舞考察报告——以鲁朗镇扎西岗村为考察对象 蒋晶;
浅析现代爵士乐在“007”系列电影中的具体表现 钱若莹;
《天空之城》电影音乐之赏析 朱丹;
人文情怀与审美在民族器乐审美中的应用 潘从明;
管窥音乐史学的方法论——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音乐史学方法简述 王艳;
元代江西舞蹈研究 江美玲;
枣庄地区城市广场舞蹈研究 李丹;
传统与现代撞击背景下如何发展舞蹈艺术 周莉亚;
论黎族舞蹈的起源及其流变 孙乃反;
浅析“龙舞”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影响与体现 刘洋;
浅析《仫佬仫佬背背抱抱》作品中的母爱表达 郭神;
浅析“陶身体剧场”中的道家身体美学观 涂琳璐;
对《红蓝军》获“满分”的再认识——反思CCTV电视舞蹈大赛的历史责任 张偲偲;
舞出生命的奇迹——走进残疾人的舞蹈艺术 陈萌;
冷月犹得照诗魂——我眼中的越剧王派艺术 沈可娜;
论复州皮影戏舞台表演的创新实践——以皮影戏《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张小鸥;
灵宝市地方戏曲初探——浅论蒲剧唱腔艺术 孙建民;
独特的戏曲独特的美 王艳武;张金红;
浅谈如何提高戏剧演员的素质 李艳东;
电视剧对白的一级传播与二级传播 逄格炜;
新媒体时代影像艺术的发展传播研究——以电影为例 邢桂真;
刍议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泛化 张晓婉;
郭在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郭在容的浪漫喜剧作品为例 周律;
解析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姜毅;
近神远势——浅谈二维动画镜头的景别运用优势 王苗苗;
论当代动画发展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王菲;
浅谈情感的表达方式——安东尼奥尼的三部曲《情事》《夜》和《蚀》 谢佩佩;
浅析张艺谋电影改编特色——文学的影像诠释 王丽尧;南锋;
浅析移动社交媒体对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裴旭;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 潘明歌;王艺霖;
手机媒体的传播探索 王臻;
竹镇旅游网络媒介形象分析 金霄;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博物馆信息传播 白鹏飞;刘宗元;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电影《喜福会》的主题解析 袁月;付明忠;
当前我国消息写作技法的缺陷和发展趋势 李涛;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动画电影《霍顿与无名氏》 陈若飞;
论高校图书馆主导型服务的主导意识 杨海;
试述西吉县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苏芳;
“非遗”传承与高校通识教育互动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 彭涛;胡显斌;
弹性教学和个性教学在大学钢琴教学中的重组 孙丹青;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 宋网兰;
对日用陶瓷设计课程创新的思考 方梦雪;
学前教育专业泥塑教学策略的探索 李婷花;
高职动漫专业《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周雯;
高职文秘专业口语交际类课程教学的优化与实践 张艳艳;
谈谈学前教育专业中国画教学的创新 李关亮;
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金成辉;
汉字设计教学多元化的新思考 钱蕊;
聋人大学生二维动画设计的教学方法研究 苏力健;
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改变中小学美术教学“单一化”的策略 秦霄;
浅谈艺术实践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马体亚;
浅谈在造型基础教学中的色调训练 程建;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多媒体教学 王顺初;
浅谈综合性高校音乐鉴赏类课程课堂效果的提升 孙凯;
浅析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阅读 闫永霞;张尧;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借力Moodle平台的思考 陈倬豪;
浅析环境设计专业中引入“设计再造”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陈菁菁;
浅析街舞进校园的可行性 吴畏;
山西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郭栋;
设计素描教学新探 左峻岭;
试论“校企课题对接”在艺术设计专业毕设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刘棠;
试论艺术设计专业优质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社会化意义——以海南省琼台师专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为例 张鹰;
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创编能力培养分析 张静;
项目教学法在影视短片创作课程中的应用 曹陆军;
高校品牌文化与高校内涵建设研究 李雷;王小文;李佳鸿;
如何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效率 于晓雨;
以《音乐教学法》课程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 黄小欢;
试论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尹珂;
河北省动漫产业创新人才培育问题研究 史爱兵;田野;
浅谈高中美术书法模块的教学及意义 苗玲;
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以广西贵港市桂平县大洋镇为例 周婷;
巴彦淖尔市农牧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石鑫;
家庭环境下幼儿画画支持和评价体系研究 张英;张莉;
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创新与实践 杨森清;
园林景观设计校内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丛林林;
探究高校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杨勤;
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 史涛;杨涛;
为宜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以培养音乐应用型人才为例 蒋帆;
提升大连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余杨;夏佳;
东阳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研究 朱俊芬;
试析荻生徂徕的“义利”观 李宗鹏;
红火的乡村旅游背后的一些思考 郭小清;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 王小春;
利奥塔及其学术思想评述 刘振;
明清时期“贾客书船”经营一瞥 王宇;
90后大学生文艺消费的心理特征与营销策略 王汝虎;刘伟龙;孙雅丽;
《闽南文化大辞典》艺术类词条编纂研究 陈凯丽;
《吃碗茶》中“茶”式隐喻 王昕;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美术作品选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软装饰设计部分优秀作品选登

『肆』 大众文艺杂志怎么样好发吗

《大众文艺》杂志由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是本半月刊,验证是否正刊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即可,国际、国内刊号及邮发代号都有!我们学校老师都在一个地方投稿,陈编辑是位很负责的编辑,我们合作多年,她的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注大家评职成功,工作顺利!

『伍』 哪位高手有中国文学杂志排行榜

中国流行杂志绝对排行榜!!!

《读者》——最精致的小资男人。

《读者》的品位决定了读者的销量,这本创刊于八十年代,植根于内陆的文摘杂志在近十年的时间,一直盘踞在中国杂志业的颠峰。有人说三代创造一个贵族,但是《读者》却用十几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杂志的一个贵族并且是唯一贵族,读者的选材区别于国内大多文摘类杂志,在整个刊物中尽情流露着思想的细腻和深度,人文的博大和文化的精致,这是影响着中国数千万小知识分子的一个纸杂志,其中大量出现着国外精品启迪散文和台湾林清玄的佛性散文以及刘墉的哲理化短文,当然也收罗有大量反应中国社会和文化现实的理性评论文章,不张扬的,透着内蕴和时代精髓的《读者》,吸取了甘肃的黄沙苍凉的艺术品位和兰州的内敛风格,在不经意之间,自然的成长为中国杂志的贵族,他的未来,我们仍可热情期待……

《知音》——最恶俗的伪真诚。

《知音》走的是煽情路线,并且走得相当成功,巨大的销量只是证明这种成功的一个方面,知音以所谓的纯情故事取胜,在整个刊物中大量的充斥了凡人的所谓不平凡的感情和爱情故事,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风雨人生,以痛苦见证坚贞,以坚贞见证伟大,以伟大见证幸福,矫情的故事一次一次上演,在大量的故事被粗糙的复制以后,所谓的职业写手成为一个边缘而新兴的职业,他们大量的复制着感动和幸福,而知音的责任就是不厌其烦的传播和鼓吹这种感动和幸福,相同的故事,相同的煽情方式和相同的矫情,让我们轻信了这个世界无言的美丽和无所不在的真诚,而据可靠的内幕消息,写手们所创造的感天动地的人间眷属,多是浮夸和任意杜撰之后形成了海市蜃楼,这是中国当代做虚伪和最矫情的一本杂志,盘踞于以女性为主要读者的对象当中,而带给社会的唯一结果就是,让更多无辜女性更加轻信爱情的力量,并且沉迷于这种力量当中不可自拔,所以,知音让我们读到喜剧的同时,却即将去导演并且正在导演着更多的人间悲剧,这就是虚伪矫情带给读者和社会的代价……

《青年文摘》——最文学的青年梦。

文学青年一般最先接触的杂志多是《青年文摘》,这是一本倾向于青春路线的文摘杂志,如果说《读者》是实力派歌手,那么《青年文摘》就一定是一个偶像派明星,这样的价值取向使青年文摘在风格上形成了与《读者》不同的内容。但是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显然的,在一个流行深度和内蕴的时代,青年文摘就象浮在水面的芦苇,美丽的开,美丽的谢,但是却没有厚实的思想土壤。从文学青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在文字上对文学爱好者具有启蒙价值的通俗语言老师,其间的文字多半亲切纯情而又富有感染力,是模仿和吸取营养的好地方,只是真正的文学青年不应该拘泥于此,以为等待他们的应该有更美丽的梦……

《家庭》——最粗俗的菜市场。

《家庭》和《知音》一样,是一本标榜情感和幸福的杂志。不同之处在于《知音》善于营造美丽的彩虹,并且为了这彩虹的存在无所不用其极。而家庭的故事则显得粗放而带有真实的意味,家庭一般选取的是知名人物作为平凡大众的爱情偶像和家庭关系指南,比如著名作家艺术家政客等,另外家庭还有一个主打节目就是性知识普及教育,题目涉及中国人曾经避讳现在仍然禁忌的性领域,包括做爱,避孕,生育,色情,自慰等任何性话题,是中国几代人的性教育启蒙老师,在这一点上,家庭就象一个粗俗的菜市场,传播着大众口味,粗俗但是实用,矫情但是有真情。流连于此,没有小资情怀,但是却可以买一篮子好菜回去招待丈夫和孩子……

《三联生活周刊》——最花哨的新新人类。

《三联》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周刊,也是一个成长迅速的周刊,就好象当今流行于世的新经济。三联的排版可能是中国杂志目前最花哨的,同样三联的选题也可能是最前卫的,他依附于时事,明星,新科技和新话题,一切前卫的词汇汇聚于此,象海上渐进的西风,吹拂着中国报刊杂志业,三联不仅花哨而且小资,其读者定位就是今天中国所谓的新白领和新新人类,是处于消费和文化的前卫边缘,《三联〉存在的意义,象征多于实际,由于价值和舆论取向,三联注定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杂志的精髓和价值核心,流行的文化,思想以及艺术都无法构建三联的王者风范,从这个层面来讲,实现三联做中国第一周刊,做中国的时代周刊的宏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女报〉——最浪漫的小资女人。

女报更多的时候,让人看不明白,她似乎传承着太多的内容,她好象集中了时装,影视,文化,当然好有美容和美食,总之女人迷信的东西,在〈女报〉上都可以找到,其中渲染的是无限的女性情怀,小资情愫和浪漫空间,她制造着女人的美丽神话,当然也为大多数化妆品和时装厂家所重视。〈女报〉的内容涉猎范围之广,页码之多都是中国杂志比较罕见的,而零售价格也一度高高在上,但是在零售报刊厅里,这无疑是一本抢手的杂志,印刷精美的封面,醒目的标题当然还有让男人侧目的美女图,这是男人和女人逛公园以及结婚旅行度假都很不可少的一本杂志,对于女人来说,〈女报〉意味着时尚和潮流,而对于男人来说,与女人一起看〈女报〉不失为趁机握着她白皙小手或者拥住她瘦小肩头的一个绝佳机会……

〈演讲与口才〉——学术界最大的骗子。

我一直认为这应该是一本学术刊物,或者至少应该在演讲这一准学术领域应该有所建树,但是这样一本杂志,在其虚幻的外表之下掩藏的是无力甚至虚弱的内容空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演讲与口才〉不如叫贫嘴实验更确切,在这本刊物上,我们除了看到那些老掉牙的案例以及案例分析之外,充斥于其中的便是某些所谓的演讲大家的理论文章。我曾经硬了头皮使劲看了几期,但是苍白的内容和堆砌的辞藻以及充数的篇幅让我大失所望,这本刊物是目前中国最空壳主义的一本刊物,我相信现今之国人,通过看〈演讲与口才〉提高口才水平的,应该是绝无仅有,奇怪的是这样一本虚弱缺血的刊物仍在畅销,这是因为国情所限,中国人的性格里沉默和木纳的成分太多了,并且将自己人生的失败完全归于这种沉默和木纳的人也太多了,因此,一本刊物折射了一个民族的日常性格,只是无论我们看多少次〈演讲与口才〉,口若悬河对读者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

『陆』 求可以投稿的幻想类文学杂志

《萌芽》
如果是青春校园类的还有《新蕾》《九州志》(魔幻?)《花火》之类
《青年文学》杂志办的不错。新蕾 花火 花溪 后来 南风 漫客小说绘 男生女生 其中力荐花火和新蕾啊 望采纳。

《科幻世界》国内原创科幻小说杂志,80%为国产小说,每期一到两篇译文小说,10%的科幻/科普类栏目;
《科幻世界·译文版》单元为科幻,双月为奇幻。考虑到大幻想的融合,无法严格鉴定科幻还是奇幻的小说越来越多了;
《新科幻》原《科幻大王》,今年改版,内容比例基本与《科幻世界》同,使用后者毙稿的情况越来越少,质量上升,可惜发行很成问题,晋外基本只能靠网络订购;
《九州幻想》月刊(以书代刊),前科幻作家主办的杂志,潘海天现在已成功过度为大幻想杂志,科幻约占20%-40%比例;
《阿飞幻想》月刊(以书代刊),幻想类杂志,以奇幻为主,偶尔有科幻出现,其投资人为老牌科幻作家苏学军;
《新幻界》资深科幻迷制作的免费PDF电子杂志,按月发稿,且均为知名作者首发原创稿。

今古、知音漫客等杂志财团均有涉猎科幻领域,但都浅尝辄止,因为无论是武侠还是动漫,科幻与之相比都是一块很小的蛋糕。《小说月报》曾于2009年出过科幻小说增刊,近几年来时长有科幻小说被刊载在老牌主流文学杂志上。《新发现》《大众软件》均曾有科幻栏目保存最近的消息是双月刊杂志《天南》刚推出一期科幻专刊。

PS:注意投稿是不能一稿多投的哦~如果你想一次性给“所有”的杂志都丢出去的话……那个后果~咳咳……建议最好不要的。

请采纳哦~

『柒』 电影杂志投稿网址——不要《大众电影》《电影文学》这一类核心刊物的~

看电影月末版

『捌』 《文学与艺术》 与 《大众文艺》 杂志 哪个好

前者更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后者强调通俗性

『玖』 国内办的比较好的文学期刊有哪些,我想投稿。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里的中国文学作品类共包括以下25种核心期刊,按排名顺序如下:
1.人民文学
2.当代
3.收获
4.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花城
10.长城
11.大家
12.山花
13.天涯
14.解放军文艺
15.清明
16.芙蓉
17.北京文学.原创版
18.诗刊
19.青年文学
20.莽原
21.飞天
22.剧本
23.小说界
24.时代文学
25.民族文学

读者根本就不是什么文学期刊,是大众娱乐期刊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