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杂志 » 鉴湖杂志

鉴湖杂志

发布时间: 2021-03-04 23:02:18

① 诞辰百周年的文学人物

司徒奇,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中股乡人,出生于1907年,著名的国画大师。

司徒奇从小生活在书香门第之中,饱受艺术熏陶。1924年,17岁的司徒奇考进了广州市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司徒奇在广州市美术学校攻读两年后,便转入当时国内最高艺术学府——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就读。1928年,司徒奇完成上海艺大学业,返回广州,创办烈风美术学校,并任该校校长。不久,他又创办了威尼斯美术研究社,并举办个人西洋画展。

1950年,司徒奇举家迁往澳门。1960年,司徒奇迁居香港。1961年,他在香港创立了苍城画会,编印《司徒奇画集》为课本。1963年,司徒奇主办香港东方艺术学院。1976年,司徒奇全家移民加拿大。他的三公子司徒乃锵和四公子司徒乃钟在他多年悉心栽培下,画艺都已卓然有成,海外画界把他们父子三人并称作画坛“三司徒”。

1984年春,司徒奇终于踏上了他怀念已久的故土。1988年,司徒奇为了弘扬开平美术之乡的美誉,司徒奇倡议在祥龙州筹建开平诗社和开平第二美术馆。司徒奇热情地为家乡文艺事业献计献策,建立司徒奇文艺基金,每年颁奖一次,奖励为繁荣侨乡文艺作出突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

秋瑾(1875~1907)

近代革命家、作家。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生于福建,曾随父旅居台湾、湖南。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湘潭王廷钧结婚。后曾两次入京。庚子事变之后思想剧变,决计献身革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先后参加实行共爱会、演说练习会、洪门天地会,并创办《白话》杂志。次年初,一度回国,加入光复会。七月,再返日本,加入同盟会,任总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她经常登坛演讲,鼓吹革命,又学习射击和制造炸药,准备日后进行武装斗争,成为激进的革命活动家。当年十一月,日本政府颁布约束留学生规则,她力主全体回国,并先行返沪,参与筹办中国公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初,在浙江浔溪女学任教,后到上海筹办《中国女报》。1907年春,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积极联络会党与军学各界,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先期发动,失败牺牲。13日,秋瑾在绍兴被捕,15日,从容就义。1913年,孙中山曾到杭州秋瑾墓致祭,题赠"巾帼英雄"的匾额。

秋瑾在庚子事变前即从事创作,多以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抒写个人幽怨。《梅》、《兰花》等诗,托物抒怀,已经很见才情。而《题芝龛记》八首通过对花木兰、秦良玉的赞颂,抒发她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题郭□白湘上题襟集即用集中杜公亭韵》之二,也表达了她闻鸡起舞、立功边疆的抱负。庚子事变时期的《杞人忧》"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感事》"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已见诗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胸襟,也预示着她即将冲破樊篱,走向革命。

庚子事变以后,特别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后,秋瑾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献身革命,谋求民族解放与妇女解放,成了她诗歌的基调。绝大部分诗篇都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充满着挽救危亡、振兴祖国的激情。《宝剑歌》的"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吊吴烈士樾》的"卢梭文笔波兰血,拚把头颅换凯歌"等等,无异于诗人献身于革命的誓词。和徐寄尘等女友的唱和诗,唱出了对于妇女解放的理想。她希望妇女破除袖手旁观的陈规陋习,尽国民的责任,脱下闺装换戎装,挽救祖国危亡,创造英雄事业,创造"女儿文明"。这一时期的诗除五、七言律诗和绝句外,又采用了篇幅较长的歌行体。诗的风格也明显地呈现出互不相同的两种特色。一种偏重于抒发革命理想,表达革命必胜的信念,虽间有悲凉之句,但以乐观豪放、热烈昂扬为其特色,如《宝刀歌》、《宝剑歌》、《秋风曲》、《泛东海歌》、《吊吴烈士樾》、《赠蒋鹿珊先生》等。另一种诗则偏重于批判现实,慨叹世人麻木不仁,自己救国无方,如《感时》、《感事》、《感怀》、《柬某君》等,虽有感人奋发的诗句,但以悲壮苍凉为基调。

秋瑾的词作,大致如同其诗。前期多写闺中愁绪,后期多写革命壮怀。〔满江红〕"小住京华"抒发正在觉醒,即将冲破家庭,走向革命的一腔激愤之情。〔满江红〕"肮脏尘寰"和〔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归国》,抒发唤起群众创造新世界的胸怀。

秋瑾的革命品格与诗品历来受到称赞。邵元冲说:"鉴湖女侠成仁取义,大义炳然,不必以文词鸣而自足以不朽。然即以文词而论,朗丽高亢,亦有渐离击筑之风;而一往三叹,音节浏亮,又若公孙大娘舞剑,光芒灿然,不可迫视。"(《秋瑾女侠遗集序》)

为了唤起群众,秋瑾写过白话文、歌词,谱过曲。她还针对妇女识字者少的情况,创作了通俗易懂,能够演唱的弹词《精卫石》。篇中描写黄鞠瑞等妇女冲破家庭束缚,赴日留学,参加革命党,终于推翻清朝政府,建立共和国的事迹。它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与封建伦理观念对妇女的压迫,指明了妇女在社会革命中求得自身解放的道路,其题材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精卫石》目录20回,现存6回。

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来先后出版了多种秋瑾作品集,如王芷馥编《秋瑾诗词》,龚宝铨编《秋女士遗稿》,长沙秋女烈士追悼会编《秋女烈士遗稿》,秋社编《秋女侠诗文稿汇编》,王绍基编《秋瑾遗集》,王灿芝编《秋瑾女侠遗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秋瑾集》。其中《秋瑾集》录诗180多首,词38首。秋瑾的集外佚诗近年来又时有发现。见《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4期郭长海《秋瑾集外诗辑存》等。 (赵慎修)

【插画师】弗里达·卡萝(Frida Kahlo,1907-1954)

弗里达·卡洛是墨西哥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画家。

1908年出生的弗里达自幼就历经磨难,6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而左脚弯曲,成为残疾人.

18岁时又遇重大车祸,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1929年,她与著名的墨西哥画家里维拉(迪戈)结婚,不料,丈夫虽然是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却风流成性.

而弗里达也不甘寂寞,拥有其他男人或者女人.

毕加索曾经写给迪戈的信中说:"不管德朗还是你和我,都不能画出弗里达.卡洛的那么好的头像来"

根据传记改编的电影《弗里达》由墨西哥裔女星莎玛·海耶克主演.

"弗里达犹如一个墨西哥彩饰陶罐,一个有着漂亮边饰的容器,里面装了糖果和惊喜,但注定是要被粉碎的."

② 秋瑾历史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

③ 关于绍兴的资料

绍兴,简称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浙江第四大城市。旧称会稽、山阴,越文化中心。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

绍兴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绍兴风景秀丽、人才辈出。

绍兴著名的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百草园等)、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3)鉴湖杂志扩展阅读

地理: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位于北纬 29°13′35″至30°17′30″、东经 119°53′03″至121°13′38″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全境域东西长130.4千米,南北宽118.1千米,海岸线长40千米,陆域总面积为8273.3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942平方千米。

方言:

绍兴方言属于汉语族吴语太湖片区临绍小片,距离杭州只有70公里,方言差异虽不大但区别明显,亦带来交流障碍(杭州地区听懂绍兴地区方言很难,反之绍兴地区听懂杭州地区方言较容易);

绍兴话同上海话、苏州话、湖州话、杭州话、宁波话同属北部吴语,彼此间互通度较高,可大致进行交流。而与相近台州地区台州话以及温州话等南部吴语则基本无法互相沟通。

自然资源:

绍兴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自然植被共有153科、449属、879种,其中天然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盐生等6类,覆盖率达46.20%。

绍兴市属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一级3种、二级16种、三级17种。境内动物资源丰富,饲养动物有4类、170余个品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0余种、鸟类120多种、爬行类70余种、两栖类30余种。属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一级8种、二级59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

④ 叶文玲的书

出版小说集多种:《无花果》、《心香》、《长塘镇风情》、《独特的歌》回、《湍答溪夜话》、《浪漫的黄昏》、《此间风水》、《叶文玲小说选》等;散文集有《梦里寻你千网络》、《写在椰叶上的日记》、《艺术创造的视角》、《不了情》、《有你不寂寞》、《灵魂的伊甸园》、《永远的诱惑》、《七彩梦瓣》、《素心如简》、《叶文玲散文选》《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玫瑰换个名字一样芬芳》、《情有独钟》等。
长篇小说有《父母官》、《太阳的骄子》、《无梦谷》《秋瑾》等;《无梦谷》发表后,曾引起强烈反响,在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后,再获浙江省优秀文艺作品奖;1997年春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也获如潮佳评,香港明窗出版社即以《秋瑾之死》为名重新推出,作家出版社1998年以《鉴湖女侠——秋瑾》再版。2000年的长篇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
还曾创作一些影视文学剧本;如《太阳的骄子》、《背上的桥》;后者曾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长篇传记《常书鸿》改编的电视剧《大鸿飞天》,正在筹拍中。

⑤ 秋瑾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什么贡献

秋瑾,原名秋闺瑾,小名玉姑,字璿卿,后来又以鉴湖女侠、旦吾、竞雄、汉侠女儿等为字号。1875年出生于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的一个官宦家庭。父亲秋寿南是个举人,当过湖南常德县厘金局总办。秋瑾自幼工诗词,善骑射,性豪爽。1890年,秋瑾的父亲到湖南做官,她随父入湘。1896年,奉父母之命嫁与湖南富商之子王子芳。因愤于封建家庭的压迫,不甘于“米盐琐屑终其身”,她毅然离开“铜臭纨绔”的丈夫。她曾以诗词抒发当时心境: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自此,她不仅经常身着男装,出入朋友家中;而且四处奔走,变卖首饰,筹措经费。待安顿好一双年幼的儿女,便买船票东渡,踏上了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1904年7月4日,秋瑾抵达日本东京,开始了留学生涯,她先在中国留学生会馆设立的日语讲习所补习日语,一个月后进入东京实践女校师范科学习。学校课程有日语、教育学、心理学、理科(包括理、化、生物、生理卫生等)、地理、历史、算术、图画、体操、唱歌、汉语等,每周设33课时,再加6小时的自修课。秋瑾除完成繁重的功课外,还每天坚持做体操,练习骑射等。

留学期间,秋瑾时刻不忘救国重任,她在赴日后不久曾写道: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己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抱着为救国而寻找“知音”的目的,秋瑾除在校学习外,还广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树人(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时人回忆,她常身着和服“不事修饰,慷慨潇洒,绝无脂粉习气,日惟与留东之革命党人相往还”,急切讨论救国大业;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爱国、革命团体。她先是加入留学生组织的“演说练习会”,以期掌握演说技巧这个宣传和发动革命的武器。据说,每次留学生集会,她都要登台演说,“其词悲感激切,荡人心魄,人之闻者,未尝不泣数行下,而襟袖为之渍也”。秋瑾1904年,又加入了冯自由奉孙中山之命组织的反清革命团体“三合会”,担任该会“白纸扇”(军师),在“推翻清朝,恢复中华”的宗旨下进行革命活动。同一时期,秋瑾还积极参与创办《白话》杂志,“仿欧美新闻纸之例,以俚俗语为文,……以为妇人孺子之先导。”她以“鉴湖女侠”等笔名,在杂志上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击清朝官场丑恶,宣传男女平等,号召救国。她写道:“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初那些腐儒说什么‘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说,我们女子要是有志气的,就应当号召同志与它反对。”“但是从此以后,我还望我们姐妹们,把从前的事情,一概搁开,把以后的事情,尽力去做,……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妇女解放的激情。

1905年,秋瑾从与陶成章的结识交往中,获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光复会已在上海成立,遂于三四月间离日回国,前往探访。经陶成章和徐锡麟介绍,在上海加入了光复会,并宣誓:“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从这时候起,秋瑾由一般的爱国、进步青年正式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同年8月20日,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该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由国内重返日本不久的秋瑾,在同盟会成立后,即经宋教仁、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填表登记,宣誓加入了同盟会。她是浙江籍加入同盟会的第二人。由于她斗争立场鲜明,工作态度积极,被推举为同盟会评议员、浙江主盟人(分会长)。于是,秋瑾由一般的革命志士和革命党人,成长为主持一省革命之责的革命党领导人,成为自觉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著名女革命家。

同盟会成立3个月后,在日本发生了中国留学生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

1905年11月,日本政府应清政府的要求,颁布了《中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日语“取缔”即约束、管制之意),对中国留学生实施种种无理限制。中国留学生立即掀起了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运动,秋瑾一如既往地全力投入。12月5日,数百名留学生在东京富士见楼举行集会,她作为全体女留学生的代表,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痛陈女留学生的爱国之情,严斥日本政府对留学生的压制,力主全体留学生罢课抗议。集会后,留学生组织了敢死队,推举她担任指挥,率敢死队维持罢课秩序。12月8日,陈天华为抗议日本政府的迫害而蹈海自杀,留学生们反响强烈。秋瑾在留学生集会上要求大家同心同德,一致行动,坚决主张留学生全体回国。1905年12月25日,她登上从横滨开往上海的轮船,离开日本,回到满目疮痍的祖国。

回国后,秋瑾在上海全力赞助创办中国公学,以安置归国学生,并奔波于上海、绍兴之间,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有力地宣传妇女解放,发动妇女团结起来参加斗争,她决定创办一份便于普通妇女阅读的杂志――《中国女报》,提出创办的宗旨,是要“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此,她四处奔走募捐求援,筹集办报经费。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第一号终于在上海问世,秋瑾在“发刊词”中说明办《中国女报》是为了“中国前途”,“奔走呼号于我同胞诸姊妹”,“欲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3月,第二号也出版发行。秋瑾对此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在这两期上发表了《中国女报发刊词》、《敬告姊妹们》、《看护学教程》、《勉女权》等文章、诗作。文章都用白话文,字字血、声声泪,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各种纲常伦理、旧习恶俗对广大妇女的残酷压迫与束缚,愤怒驳斥了封建统治者鼓吹压迫妇女的种种谬论,热情洋溢地号召妇女们行动起来,为自身的自由、解放,为男女平权进行斗争。她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

“唉!二万万的男子,是人了文明新世界,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足儿缠得小小的,头儿梳得光光的;花儿、朵儿,扎的、镶的,戴着;绸儿、缎儿,滚的、盘的,穿着;粉儿白白,脂儿红红的搽抹着。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是常常的滴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一世,曾受着些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

她痛心于当时广大妇女尚不觉悟,希望妇女们不要安于命运,立志从经济上获得自立的能力,以摆脱奴隶地位,争取男女平等。据说,许多妇女看到这些文章后,感动得流出眼泪,并开始了深刻的思考。

秋瑾重视妇女们团结起来开展斗争,她努力创办《中国女报》,要把它作为“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她还把争取妇女的解放与整个国家、民族的解放紧紧地联结起来,号召妇女们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与男子一起承担责任。她在《勉女权》歌中写道:

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
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
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
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
曙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等。
愿奴隶根除,知识学问历练就。
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她号召妇女们“奋然自拔”,参加反清革命斗争,在民族解放事业中建“素手”之功。

由于经费无来源,《中国女报》仅出了两期便被迫停刊。

除了公开的思想宣传外,秋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秘密筹划武装起义的工作上。她刚从日本回国,便参加了光复会的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她曾奔走各地,联络革命同志,千方百计筹款购买武器,也曾在上海租屋制造炸弹。1906年12月,湖南革命党人筹划萍浏醴起义,光复会也积极准备江、浙、皖地区起兵响应。决定由徐锡麟主持安徽的起义活动,而浙江的武装起义活动则由秋瑾担任指挥。秋瑾从上海动身回浙,在杭州白云庵,与正出发赴皖的徐锡麟会面商定,浙皖两地分头活动,同时举兵。这时,正逢她母亲病故,秋瑾强忍悲痛,全身心地投入到起义筹备工作中。她在杭州的新军和弁目学堂、武备学堂中发展光复会组织,亲自往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1907年1月,得知萍浏醴起义失败,浙江的起义活动被迫停止。悲愤之余,秋瑾、徐锡麟等决定江、浙、皖地区独立举行起义。

2月,秋瑾被公举为绍兴大通学堂督办。大通学堂全称为“大通体育师范学堂”,是1905年徐锡麟、陶成章等人所创办的、光复会培训革命骨干的学校。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后,承担起以大通学堂为中心,组织浙江革命力量准备起义的重任。她首先整肃学堂纪律,再扩大招收各地的会党骨干入学,接受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第一批招生80名,其中大多数都成了光复会会员。她以学校上军训课的名义,经绍兴知府批准,从上海购得250支步枪、20万发子弹,并从革命党中选派了几十名教官。每天清晨,当号声响起,学员们奔向操场时,身着军衣、怀藏手枪、跨马佩刀的秋瑾,早已英姿飒爽地等候在操场上了。她和学员们一起跑步,督促学员们一起训练。她把大通学堂办成了革命党的军事干部学校,和聚集革命力量的大本营。

为了更广泛地发动会党,把会党力量纳入革命武装斗争的轨道,秋瑾于1907年3、4月两次前往诸暨、义乌、金华、东阳、永康、缙云等地联络会党。几乎每天跋山涉水五六十里,10多天中马不停蹄地奔走联络几个县。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宣传、发动工作,秋瑾与浙江各地的会党建立了广泛亲密的联系。此外,秋瑾还多次赴杭州,在白云庵、西湖游船、客栈等处与驻杭新军及武备学堂、弁目学堂中倾向革命的官兵会面,动员并吸收他们加入革命党,发动他们参加起义。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秋瑾在会党、新军中吸收了600多人加入光复会,扩大了浙江的革命力量,为发动武装起义准备了基本队伍。

1907年4月以后,秋瑾开始了起义军的编制组织工作。她先把从缙云到金华府各县,直到绍兴府嵊县等地的会党,统一编组为16级,以“黄河源溯浙江潮,卫我中华汉族豪;莫使满胡留片甲,轩辕神胄是天骄”的七绝诗中,从“黄”字到“使”的16个字,代表16个等级,举徐锡麟为统领,秋瑾自任协领,另为分统、参谋等等,各级人员还发给嵌入表示自己职衔的那个字的金戒指作为标记。

接着,秋瑾定革命军名为“光复军”,亲自草撰《光复军军制稿》,用“光复汉族,大振国权”8个字为代号,将会党力量、以及所有在浙江的光复会员,统一改编为8个军,每军设置大将、副将、参谋、副参谋、中军、左军、右军、中佐、左佐、右佐、中尉、左尉、右尉13个军职,并规定以白底黑色“汉”字为军旗,以内书黑色“复汉”二字,并盖上图章的黄色小三角旗作为顺旗;还具体规定了军服、肩章等式样。

秋瑾还起草了《普告同胞檄稿》、《光复军起义檄稿》等文告,用于起义后张贴发布。文告中痛斥了清王朝的罪行,号召人民愤而响应起义。

这些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秋瑾亲往上海,会见她与徐锡麟之间的联络人陈伯平,通过陈伯平与徐锡麟约定:7月6日先由金华府起兵,处州府响应,以引出杭州的清军前往镇压;而绍兴方面则乘省城空虚之机,派起义军渡钱塘江袭击杭州城;在杭的革命党人则伺机从内部响应,里外配合,夺取省城;若此举未能奏效,则起义军即刻返回绍兴,经金华府、处州府而入江西、安徽,与安庆的徐锡麟会合。在浙江革命党人举起义旗的同时,徐锡麟也在安庆发动起义,两地互为呼应,先夺取两省要地,再联合直取南京。

尽管起义计划颇为周密,但绍兴与安庆之间紧锣密鼓地筹措起义,引起了清政府方面的注意。同时,由于起义军内部违反纪律,以及叛徒的出卖,嵊县、武义、金华、兰溪、汤溪、浦江等地的起义组织遭到破坏,起义计划泄露。正当浙江起义活动危急之时,安庆的徐锡麟也被迫于7月6日仓促起事,虽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但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徐锡麟等惨遭杀害。绍兴方面,已侦悉起义计划的胡道南也向知府贵福告密。于是,大通学堂及秋瑾的身份和起义计划完全暴露。

7月10日,秋瑾从报纸上得到安庆起义失败和徐锡麟牺牲的消息,陷入巨大的悲痛,她“执报纸坐泣于内室,不食亦不语”。她预料敌人会立即来搜捕,便迅速将光复会的秘密册籍、来往函电及枪械武器等全部转移或销毁。12日,杭州的革命党人送来密报:清政府已从省城派出300多人的军队,前来绍兴逮捕秋瑾等人。周围的革命同志和亲属一再劝她赶快撤离,但她毅然做好了慷慨赴难的准备,她在给徐小淑的绝命诗中写道: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需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满,中原回首肠堪断!”

抱定“牺牲尽我责任”的秋瑾,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和脱身之策,临危不惧地采取保护革命力量的种种应变措施,继续沉稳疏散人员。

7月13日下午4时左右,绍兴知府贵福带领清军包围了大通学堂,面对清朝统治者血腥的魔爪,秋瑾最后一次拒绝了逃离学堂的劝告,让学生和办事人从前、后门分别出逃,自己与教师程毅等数人坚守。当清军围攻之际,她勇敢地举枪抵抗。最后清军从前门攻入学堂,秋瑾等人被捕,她双手反缚,被清兵推拥着,押送到知府衙门。

知府贵福当夜即提审秋瑾。

贵福升堂就坐,厉声喝令秋瑾招供同党。秋瑾不予理睬。贵福指着摆在案桌上从大通学堂搜查来的枪支、文告等,问道:“这些是什么?”秋瑾理直气壮地回答:“论说稿是我所做,日记笺折亦是我办,革命党之事,不必多问!”贵福不甘心地又问:“你在大通学堂同哪些人有往来?”秋瑾即反驳说:“你也常到大通,并赠我‘竞争世界,雄冠地球’的对联,同在大通学堂里拍过照相!”狼狈不堪的贵福,只得宣布退堂。

次日上午,改由山阴知县李钟岳审讯秋瑾,他在县衙的花厅设案讯问,企图让秋瑾说出革命党的秘密,但仍没有问出什么名堂,只得令人取来纸笔,要秋瑾写笔供。秋瑾握笔蘸墨,沉思片刻,写下了“秋”字,又停笔凝思。李钟岳连连催促,秋瑾遂挥笔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便掷笔案上。这七个字,是她交给清政府的唯一的“笔供”,表达了她对起义未成功的惋惜,对祖国前途的愤忧。

贵福对李钟岳不用刑讯极为不满,又派幕僚余某,再对秋瑾严刑逼供,在各种刑具残酷地逼供下,秋瑾忍受肉体剧痛,始终不吐露任何革命机密。

连续三次审讯,或严刑逼供,或以利诱之,秋瑾始终坚贞不屈,不改其志。

1907年7月15日凌晨,黑暗笼罩下的古城绍兴一片沉寂。突然,衙役们凶狠地叫开了山阴县牢大门,秋瑾望见牢门开启处灯火通明,一队清军荷枪实弹正在等候,她知道自己就要赴难了,就在白色汗衫外,套上黑色生纱绸衫裤,脚穿西式皮鞋,从容走出牢房。被反缚双手,戴着脚镣,昂首走向轩亭口……

秋瑾被害后,浙江及全国舆论纷纷谴责清政府的残暴。她的事迹传扬后,激起了人们的觉悟,尤其是妇女同胞,勇敢地加入了革命行列。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烈士。在秋瑾遇难的第二年,秋瑾的密友、同志们即遵照烈士生前遗愿,将烈士灵柩移葬至杭州西湖边的西泠桥畔,与她所景仰的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煌言的庙祠、坟墓相邻。她的生前好友和同志数十人还成立了“秋社”,自1908年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秋瑾遇难日)都举行纪念烈士的活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到杭州视察时,亲莅致祭,并题赠“巾帼英雄”匾额。1939年,周恩来同志亲临绍兴时,也在题词中写道:“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如今,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女革命家、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汉白玉全身塑像矗立在西泠桥畔的青山碧水间,受到人们的瞻仰和纪念。

⑥ 寻找叶文玲小时候写的一篇作文

叶文玲,女,当代小说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浙江玉环人。1957年毕业于楚门中学,考取黄岩一高,因受哥哥叶鹏错划右派株连而辍学,即在故乡担任幼儿园教养员、小学教师、农场职工等职。

1962年迁居河南郑州,先后在郑州金水区工业办公室、郑州金笔厂、郑州机械工具厂任干部、冲压工、生产科计划统计等职,工作期间坚持业余创作。

1979年因创作成绩突出,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调入河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80年被推荐去中国作协文讲所学习毕业;1981年开始进行长篇小说创作。1986年调回浙江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0年起担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联任至今;1992年起担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成员,联任(两届)十年;2002年底换届改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96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五届、六届连任至今)。

叶文玲自幼酷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在县办的《玉环报》上发表《夫妻间的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说。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出版小说集多种:《无花果》、《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当代》荣誉奖)、《长塘镇风情》、《独特的歌》、《湍溪夜话》、《浪漫的黄昏》、《此间风水》、《叶文玲小说选》等;散文集有《梦里寻你千网络》、《写在椰叶上的日记》、《艺术创造的视角》、《不了情》、《有你不寂寞》、《灵魂的伊甸园》、《永远的诱惑》、《七彩梦瓣》、《素心如简》、《叶文玲散文选》《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玫瑰换个名字一样芬芳》、《情有独钟》等。

⑦ 伍镜湖的个人履历

铁道工程专家、教育家,铁道工程教育的先驱
伍镜湖,字澄波,广东台山人,1884年5月29日出生。父亲及伯父都是旅美华侨。他幼年读过私塾,13岁时和哥哥同去美国依父亲生活,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他只能半工半读,先入美国麻省西林市立小学,后升人西林市立中学,1908年毕业。族亲允予资助,才得以报考大学。当年考入美国纽约州伦塞勒工科大学(Rensselaer Polytechnie Institute),读大学时他仍利用假期打工挣钱,并在德拉瓦汉河铁路公司实习,1912年夏大学毕业,得土木工程师学位。毕业后又在德拉瓦汉河铁路公司工作。他切身体会到美国白人轻视有色人种,歧视华侨,留在美国犹如寄人篱下。当时中国已开始兴建铁路,正缺工程人才,在民族自尊心与建路兴国初衷的促使下,他决定离美回国。
1913年夏,伍镜湖回国任川汉铁路汉口宜昌段任助理工程师。1914年转入京绥铁路任工务员。这时伍在北京巧遇在美国时的友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校长赵仕北,邀他到学校任教。他遂辞职离开铁路,于1915年暑假后来到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交通大学前身,今西南交通大学)任教。从此再未离开,即使随学校颠沛流离也未曾动摇,被誉为唐山交大“五老”之一”(唐山交大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既有使人敬佩的学术造诣,又有崇高的人格魅力的教师团队中的五位杰出代表人物,被广大师生尊称为五老,记有罗忠忱、顾宜孙、伍镜湖、黄寿恒及李斐英)。伍镜湖长期担任唐院土木铁道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是讲授铁路工程专业课的第一任中国教授。他还曾担任土木系系主任、总务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并曾短暂代理过院长,1952年夏改任研究教授,1955年退休,1974年8月9日病逝于唐山,享年91岁。 1884年5月29日 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
1897-1908年 半工半读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西林市立中学。
1908-1912年 美国纽约州伦塞勒工科大学,获土木工程师学位。
1912-1913年 美国德拉瓦汉河铁路公司实习。
1913-1914年 由美国回国,任川汉铁路汉口宜昌段助理工程师。
1914-1915年 京绥铁路工务员。
1915-1937年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部唐山大学、唐山交通大学、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教授。
1937-1946年 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湖南湘潭)教授;国立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联合学校(贵州平越今福泉县)教授;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贵州平越今福泉县、后迁四川璧山丁家坳)教授、教务主任。
1946-1955年 唐山工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教授。
1955年 退休。
1974年8月9日 病逝于唐山。 1915年夏,伍镜湖到唐山交大后,先后教过道路工程和工程图画、平面测量,测地学、天文学等课程,并带领暑期测量实习和水文测量实习、铁路测量和野外测量实习。1921年后还讲授铁路测量及绘图、铁道工程、铁道经济、铁道工程、铁道管理等课程,并带领测量实习和指导毕业设计。伍镜湖学识渊博,毕生从事铁路工程高等教育,开拓并充实了铁道工程学科的教学内容,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基础。唐山交大自1910年起采用4年学制,学生毕业前应完成毕业论文一篇,西南交大图书馆现存1922至1948年毕业论文200余份,其中由伍镜湖指导者有数十份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是结合实际的工程设计(含勘测)。选题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按照实际工程的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锻炼,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伍教授这种结合工程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选题思路,对学生的成才很有指导意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伍镜湖教授非常重视吸收先进技术,善于把国外杂志上刊载的新技术、新理论,融合于课程讲授中,并编写讲义对教材进行补充和订正。他不仅重视学生对理论和公式的理解,并且强调基本概念的运用和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的判断能力。他擅长指导学生在野外的测量实习,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认为测(量)绘(图)算(计算)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严格培养和锻炼。他这种重视实际,治学谨严的教风,对当年唐山交大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能承担实际工作,很快作出成绩,走在许多学校毕业生的前头,是起了重大作用的。自1915年至1952年,唐山交大土木系毕业生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其中知名者如茅以升、林同炎、林同骅、黄万里、张维、严恺等)很多都曾是伍镜湖教授的学生。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专家,大多毕业于唐山交大,其中伍镜湖教授的学生为数不少。伍教授常说:学生的成就,就是对教师的最高奖赏。校友们对中国铁道建设的卓越贡献,实现了伍镜湖教授教育救国的爱国之心。 伍镜湖在教学活动中,既能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深受学生爱戴,他严肃认真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更是有口皆碑。
他带领测量实习,终日往来于各测量小组检查,随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指出学生操作中不足之处及应注意的要点。这种严格要求、负责认真的教风,老而弥坚,直到退休前年届古稀时,仍和壮年一样,当年身受教益的学生至今记忆犹新。
他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执行,决不通融。考试判分相当严格。如1933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入冀东,4月22日学校被迫南迁上海,1933届毕业班学生都在上海通过考试后毕业离校;惟独江大源同学前一年在水文测量实习中,因患病就医未能参加全过程,缺少此项成绩;江虽在上海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但伍教授仍要求江随下班同学于暑假去塘沽补作此项实习;在江补做实习并经伍亲自检查给予通过后,才补给成绩并签字通知注册组,发给江毕业证书。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南迁湘潭杨家滩,部分进步同学奔赴敌后参加抗日。1938年7月土木系二位学生由新四军返校,学校因他们系参加抗日活动,准予自修补课参加毕业考试。考试结果,除伍镜湖教授的号志学只有36分外,其他各课均及格;根据学校规定考试成绩不足40分者,需要补修不得补考,伍教授坚持此项校规,于是这二位同学直到1939年在贵州平越补学号志学后,才毕业离校。唐山交大在逐步形成严格要求的校风方面,伍教授身体力行树立了良好榜样。
他关心爱护学生和朴实无华的敬业精神,流传下来很多轶事趣闻,至今让人称道。考试作弊是绝对不能宽容的,上午发现下午就出布告开除。为了防止学生考试时在厕所内传递信息,学生上厕所他总是陪同前往;学校在平越时没有电灯照明,下午考试时,他就自备蜡烛,为学生点燃蜡烛照明。1938年11月,日本侵略军攻占武汉,南下湘北进犯长沙,学校自湘潭杨家滩西迁桂林后,12月2日遭到日机轰炸,学校的仪器、图书、档案损失殆尽,80余名同学的行李衣物也全被炸毁。12月中旬到达柳州后,寒凝大地,丧失行李的同学非常困难,伍镜湖预支了他个人的薪金,为困难同学添置衣被,师生情谊让人感动。

⑧ 叶文玲的资料

叶文玲,女,当代小说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人。代表作品《叶文玲文集》。1957年毕业于楚门镇中学,1963年迁居河南郑州。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在县办的《玉环报》上发表《夫妻间的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说。1957年考入黄岩县立高中(今黄岩中学)后因家庭原因而辍学,回乡在镇文工团、业余宣传队做宣传员,次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正式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我和雪梅》。1962年迁居河南郑州,先后在郑州金水区工业办公室、郑州金笔厂、郑州机械工具厂任干部、冲压工、生产科计划统计等职,工作期间坚持业余创作。此后做幼儿园、民办小学教员,农场、街道缝纫站工人,发表短篇小说多篇。迁居郑州后,在工厂做过很长时间冲压工和铣工,先后发表短篇小说及报告文学30余篇。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同年调入河南省文联。这一年创作的《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1981年开始中长篇小说的创作。 1986年后任作协浙江分会主席,后来担任名誉主席。并调入河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80年被推荐去中国作协文讲所学习毕业;1981年开始进行长篇小说创作。1986年调回浙江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0年起担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联任至今;1992年起担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成员,联任(两届)十年;2002年底换届改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96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五届、六届连任至今)。

⑨ 秋瑾的生平事迹

从大家闺秀,到缔结婚姻,最后走向革命,秋瑾何以如此?我以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从小家庭培养起的豪爽性格,使她有强悍的一面。秋瑾出生于官宦世家,母家也是江浙望族,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但秋家对女儿的教育,却不像传统那么刻板,不仅让她读书识字,还由其跟人骑马射箭。相当开明。这样的家风,使得女子的视野较一般妇女大得多。

四,结识吴芝瑛,毅然出走日本,就此坚定走向革命道路。是年,秋瑾29岁。临行前,丈夫王廷钧还将秋瑾的财物行囊藏起来,以期阻止自己心意已决的妻子。同为女杰的吴芝瑛资助了秋瑾。

包括秋瑾留日,也与吴芝瑛有关。秋瑾很多新思想的接触,对日本的了解,都来自吴芝瑛和她的丈夫。他们助推秋瑾走上了海阔天空的人生世界。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