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五水共治的课题研究

五水共治的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3-30 23:10:00

A. 对五水共治好的做法或意见.

提前预防应对,做好雨水管道清淤疏通工作。

B. 乡镇如何抓好五水共治工作

要从创新入手,突出攻坚克难、不等不靠,加快各项改革在全市面上推开。一线的改革如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小城镇建设等,可以先行先试不等市里。各镇(街道)要主动思考改革问题并加以实践,一些好经验市里可以借鉴。全市性改革需要镇、街道配合做的,镇、街道要率先做好,C类企业关停并转要尽快从签约变成操作,抓紧予以推进。区域范围内的落后产能、沿河企业“两退两进”、落后农业如温室甲鱼养殖等,都要有改革退出的时间表。
要从项目入手,突出招商引资,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主动接沪融杭,抓好道路、产业和体制机制建设;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平台建设,重视产业招商;要把服务业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性服务业、旅游性服务业、健康性服务业;要做强做特工业经济,利用区位优势做强制造业,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要研究体制机制的创新,跟沪杭实现制度的无缝对接。要继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注重投资结构、质量和亩产效益。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各部门要狠抓有效投入,狠抓项目开工和服务企业,让企业早点动工、早点生产。已引进项目要抓紧建设、推进、竣工和投产。
要从难处入手,突出治污,做实“五水共治”。要率先消灭劣五类水体,治表更要治本。市级层面和镇(街道)层面要做好“统”的文章,以星级美丽乡村创建为载体和抓手,统一抓好“五水共治”、“无违建”创建等一系列工作。
要从长效机制管控入手,抓好“无违建镇(街道)、村(社区)”创建。要重视规划先行,做好全镇规划、镇区规划、各村规划和专项规划。要进一步重视城乡有机更新,老镇区有机更新要摆上议事日程,开展主要道路两边的有机更新。“无违建镇(街道)、村(社区)”要以土地集约节约为重点,做好土地文章。今年要对全市各村的出租物业进行清理,研究这些物业租给了谁、给当地带来了什么,是否污染环境,是不是落后产能等等,因地制宜进行置换。要加强城市管理,管控到位。

C. 五水共治的建设发展

为建设美丽浙江,浙江省委、省政府将“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抓节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需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
坚持率先推进,服务民生保安全
以保障安全为基本原则、以服务民生为基本理念,率先推进建设系统水处理工作。基本建立城乡一体的供水保障机制,全力监管城镇供水水质,使供水安全得到保障;不断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率先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目标,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率先实现镇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目标,提前完成国务院有关太湖治理的目标要求,污水处理厂对COD(化学需氧量)减排的贡献率已连续5年在70%以上;高度重视内涝问题,将其列入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并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和疏通工作,不断探索内涝防治的体制机制。
坚持统筹推进,理清思路明目标
确定“推进五水共治、突出治涝治污”的思路和策略,并明确到2017年本届政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消除易淹易涝片区和影响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严重灾害现象,城市新区建设确保不发生新的内涝,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7年时间基本建成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设区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市)达到90%,建制镇达到60%,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全面完成县以上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69个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制镇2014年全面开工建设,实现全省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对供水水源水质不达标的城市,实现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解决因水源污染和供水设施落后造成的水质问题;到2017年,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12%,污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2%,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75%。
坚持科学推进,完善配套抓项目
研究制订2014年项目实施计划以及三年行动计划( 2015年 2017年)。实施“固河堤、疏河道、新开河、畅管网、除涝点、强设施”六大防内涝工程;实施“管网配套、能力提升、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再生水利用”五大治污水工程;实施“提工艺、重改造、扩范围、增能力”四大保供水工程。
坚持综合推进,创新驱动重长效
按照“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完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完善六大保障推进机制。
一是按照“规划先行、摸清家底、明确重点、近期优先、有序推进”的思路,完善城镇内涝防治、污水、供水、节水各项规划,重点完善城市排(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年年底全面启动11个设区市和若干重点城市防洪排涝综合规划编制,2014年3月完成审查,6月底前完成成果审批和备案工作。
二是出台《浙江省关于加强城市内涝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制订《浙江省供水条例》,重点解决城市防涝、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次供水管理等问题,完善水价、电价等联动机制,合理确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和方法。
三是落实项目责任和时间节点要求,健全各级建设、规划、水利、国土、民政等部门的分工协作、合力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治水工程项目纳入审批程序“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和建设管理效率。
四是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以地方财政为主、省级财政为辅,明确各地每年将3% 5%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治涝,除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一部分外,省级财政设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地方加大治水工作力度。
五是将治水各工程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纳入省政府对各地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并对治涝和治污实行一票否决。加强对城市防涝、治污、供水等设施运行管理状况的检查督察。
六是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城市治水工作建言献策。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防治内涝、整治污水、节约用水等相关知识,增强群众参与意识,提高自我防御、自助自救能力。
下一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浙江省委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五水共治”,为建设美丽富饶的现代化浙江作出新的贡献!

D. 如何推进五水共治

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切实抓好“五水共治”各项工作。要全面整治垃圾河、黑河、臭河,实施“一河一策”、分类推进。要大力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全面推进工业污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和达标排放,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和近海治理。要统筹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防洪工程今年要重点抓好“强库”、“固堤”、“扩排”三大工程,加快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排涝工程要重点抓好强库堤、疏通道、攻强排三项工作。要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饮用水水源保障项目建设和供水能力建设。要建立健全节约用水体制机制。加快研究制定和实施水权制度,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建立健全节水法规和政策。
强化保障,确保“五水共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制度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积极推行第三方治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奖惩制度。切实加强资金、技术及组织、政策保障。切实抓好考核督查,制定时间表、项目表、责任表,推动“五水共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E. 为影响政府五水共治的统一部署 初一数学题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总体要求,全面履行司法行政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努力当好“五水共治”的法制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法律服务员,为“五水共治”作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二、作重点、措施及职责分

(一)开展“五水共治,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1.编制印发“五水共治”法制宣传资料。围绕《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制作法制宣传教育挂图,编制法制宣传读本。

2.组建“五水共治”法律法规讲师团。联合环保、水利等部门,动员政法干部、律师等队伍,组建“五水共治”法律法规讲师团,确定主讲老师和主讲课题,并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开展菜单式、点题式宣讲活动。

3.开展“五水共治”法律知识宣传咨询活动。结合省法治宣传月、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宣传纪念日,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指导员”的作用,组织法律服务作者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利用方言普法栏目“老王说法”、律师答疑信箱“王律师信箱”、 “普法微影” 微电影和官方微博“司法”等多种载体,积极宣传“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政策,全面引导广大城乡居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投身到“五水共治”的行动中。

4.开展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展示展评活动。在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建设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栏和法制宣传长廊,并进行展示展评。通过对“五水共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五水共治”的内容,宣传居民的权利和义务。

责任科室:宣教科、各司法所

(二)开展“五水共治,法律保障”优质服务活动

1.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职能作用。组织政府法律顾问对党委、政府研究制定涉及“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等,协助开展法律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对政府及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协助进行合法性审查;对涉及“五水共治”的疑难信访问题,积极参与并提供法律建议,协助有关部门化解信访难题;对参与防洪设施建设、污水治理、供水设施建设等涉及“五水共治”项目的建设单位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引导其依法、规范施,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对涉及“五水共治”的重大项目,提供法律评估、风险预警、协议起草等方面的法律服务,为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当好“法律智囊团”。

2.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法律顾问职能作用。组织农村(社区)法律顾问定期到农村(社区)开展“五水共治”法律服务,协助农村(社区)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法实施“五水共治”,积极做好群众作,帮助农村(社区)解决“五水共治”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积极为涉及“五水共治”的“一事一议”事项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确保“五水共治”的部署要求在基层依法贯彻落实。

3.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组织企业法律顾问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加大对企业“五水共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和支持政府开展“五水共治”作。特别是担任存在排污情况的企业法律顾问,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五水共治”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企业自觉治水护水,全面做好排污治污作,保护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4.充分发挥公证的前置性预防作用。选派素质过关、精通业务的公证员,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五水共治”作中证据保全公证、合同协议公证、现场监督公证、程项目招投标公证等服务,确保服务高效优质。

5.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对涉及“五水共治”的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要优先接待、优先受理,并指派政治素质好、执业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特别是对涉及“五水共治”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开通“绿色通道”及“一站式”服务,稳定人员情绪,迅速开展法律援助,防止事件和矛盾进一步扩大。

责任科室:公管(律管)科、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各司法所

(三)开展“五水共治,纠纷调处”定纷止争活动

1.做好矛盾纠纷排查。指导基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及时收集、分析、研判涉及“五水共治”的矛盾纠纷,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动深入到矛盾问题多、作难度大的村(社区)和企业中去,排查出一批重大矛盾纠纷,并进行分级预警。

2.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对排查出来的涉及“五水共治”的矛盾纠纷,指导各调解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分类化解。对一般性矛盾纠纷,及时开展调处化解;对于复杂、疑难、涉及人数多的重大矛盾纠纷,建立化解班子,制定化解计划,限期进行化解;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引发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的矛盾纠纷,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落实领导包案调处,实现案结事了,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3.探索环境污染纠纷调处机制。围绕“五水共治”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加强与环保、水利等部门联系,积极探索环保纠纷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及环境污染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环境保护领域的矛盾纠纷。

责任科室:基层科(人民调解指导办)、各司法所

三、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负其责。成立“五水共治”法律服务作领导小组。

(二)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科室、各基层司法所要把服务“五水共治”法制宣传教育及法律服务活动作为阶段性重点作,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要注重结合,创新形式,将此次活动与各主题活动、各项作职能结合起来,积极主动投入到法律服务“五水共治”行动中去,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增长群众相关法律知识、提升群众的法律素养。依法提供法律服务,指导、协助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正确处理实际问题。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科室、各基层司法所要加强宣传,营造法律服务 “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这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宣传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以树立榜样,推广经验,指导作,激励先进、鼓舞士气,进一步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要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宣传橱窗、宣传横幅等各种平台资源,提高活动的影响力;要将其与重要时间节点的宣传、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活动的渗透力。

需要定制原创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需要快速发表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公务员之家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以上链接获得专业文秘写

F. 写一个金点子方案:关于"五水共治"(保护我们嘉兴河流,湖泊的环保项目)的金点子方案。

在河旁边树立新制,该怎样保护河流

G. 五水共治是什么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
五水共治”是根据浙江“水乡”省情和公众亲水诉求,深入贯彻“八八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美丽浙江”的战略重点,对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水共治”的经济意义。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水资源效率低下的问题、水环境质量低劣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水是生产之要。“五水共治”必然要求我们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保障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另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五水共治”需要启动治污工程、防洪工程、排涝工程、供水工程、节水工程等一系列公共工程。政府适时推出这些公共工程,既可以起到“五水共治”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拉动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
“五水共治”的政治意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治水就是政治,治水就是政绩。即使在当今社会,“水政治”仍然是一个重大课题。水安全了,政局就稳定了;水安全了,人民就满意了。反之,因为治水不力而垮台的政府有之;因为治水低效而受到人民唾弃的政权也有之。人民政府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而水资源需求、水环境需求、水安全需求等是人民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人民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最基本的政治。“五水共治”可以全面满足人民的水需求。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义。众多文化是以“水”作为载体的,文学作品、书画作品、音乐作品均不例外。如果没有富春江如诗如画的美景,就不可能激发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灵感;如果没有黄河汹涌澎湃的气概,就难以激发光未然创作《黄河颂》歌词的激情和冼星海创作乐曲的灵感。“上善若水”,水代表着“道”; “山清水秀”,水代表着温柔、灵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代表着人民群众。因此,水的文化寓意极其深厚,而这种文化寓意的挖掘是建立在“五水共治”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一定要大力倡导敬畏洪水、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等水文化,让水文化浸润人们的心田,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五水共治”的社会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都是最基本的民生。基本民生不保,社会稳定就无从谈起。从国际上看,“为水而战”已经成为事实;从区域上看,“为水而争”已经屡见不鲜。而且,水是流动的,关系到上下游、左右岸、前后代等诸多关系。只有实现“五水共治”,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安康。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的水资源、水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政府提供优质的“五水共治”。因此,“五水共治”不仅要做,而且必须做好。
“五水共治”的生态意义。水是生态之基。“山林水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无论是山林、湿地,还是水田、江湖,最基本的要素是水。有了适度的水、有了生态的水、有了灵动的水,山林水田湖这一生命共同体就健康了。“五水共治”就是要变污水为清水,恢复水生态;就是要化害为利,保障水安全;就是要保护源头活水,让百姓喝上生态水;就是要变浪费用水为节约用水,保障生态用水。因此,“五水共治”就是要保护好水生态。我们一定要抛弃“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错误观念,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观念。
“五水共治”的现实路径
“五水共治”,要治污先行;“五水共治”,也要齐抓共治。“五水共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才能落实。为此,需要找准切实有效的治理路径。
抓蓝图建设,统筹“五水共治”规划。“五水共治”需要回答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里可以做、哪里不可以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明确水生态建设规划、水环境治理规划、水资源配置规划、洪涝防治规划等,以及与此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五水共治”规划既要注意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整体性,又要注意处理好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呼应。
抓工程建设,强化“五水共治”项目。落实“五水共治”规划,需要建设一大批项目,项目建设是“五水共治”的重点内容,例如河道整治工程、污染减排工程、防洪大堤工程、城市排涝工程、饮用水引水工程、城乡节水工程等。“五水共治”工程是民心工程。做好了,得民心;做不好,失民心。因此,既要做好事先评估和论证,又要做好事中评估和论证,还要做好事后评估和论证。而且,评估和论证的主体既要有政府参与,又要有专家参与,还要有公众参与,实现政府评估、专家评估和公众评估的和谐统一。
抓技术建设,突破“五水共治”关键。“五水共治”必须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规律性是关键。技术建设需要特别重视三个方面:第一,重视“五水共治”工程技术的突破,学习都江堰技术创新的经验,强化工程技术的前沿性,使得工程项目多年不落伍。第二,重视“五水共治”监测技术的突破,水文监测、水质监测、水量检测等都要提高科学性,要重视不同监测体系的整合,重视监测信息的及时发布、传输和运用。第三,重视“五水共治”统计技术的突破,既要加强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建设部门、经济部门等不同部门之间涉水统计的合作,又要解决部门内部涉水统计的多口径整合和权威性发布,避免多口径统计和统计数据无法对接的现象。

H. 五水共治是什么谈谈五水共治的意义及实现路径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
五水共治”是根据浙江“水乡”省情和公众亲水诉求,深入贯彻“八八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美丽浙江”的战略重点,对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水共治”的经济意义。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水资源效率低下的问题、水环境质量低劣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水是生产之要。“五水共治”必然要求我们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保障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另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五水共治”需要启动治污工程、防洪工程、排涝工程、供水工程、节水工程等一系列公共工程。政府适时推出这些公共工程,既可以起到“五水共治”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拉动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
“五水共治”的政治意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治水就是政治,治水就是政绩。即使在当今社会,“水政治”仍然是一个重大课题。水安全了,政局就稳定了;水安全了,人民就满意了。反之,因为治水不力而垮台的政府有之;因为治水低效而受到人民唾弃的政权也有之。人民政府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而水资源需求、水环境需求、水安全需求等是人民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人民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最基本的政治。“五水共治”可以全面满足人民的水需求。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义。众多文化是以“水”作为载体的,文学作品、书画作品、音乐作品均不例外。如果没有富春江如诗如画的美景,就不可能激发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灵感;如果没有黄河汹涌澎湃的气概,就难以激发光未然创作《黄河颂》歌词的激情和冼星海创作乐曲的灵感。“上善若水”,水代表着“道”; “山清水秀”,水代表着温柔、灵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代表着人民群众。因此,水的文化寓意极其深厚,而这种文化寓意的挖掘是建立在“五水共治”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一定要大力倡导敬畏洪水、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等水文化,让水文化浸润人们的心田,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五水共治”的社会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都是最基本的民生。基本民生不保,社会稳定就无从谈起。从国际上看,“为水而战”已经成为事实;从区域上看,“为水而争”已经屡见不鲜。而且,水是流动的,关系到上下游、左右岸、前后代等诸多关系。只有实现“五水共治”,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安康。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的水资源、水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政府提供优质的“五水共治”。因此,“五水共治”不仅要做,而且必须做好。
“五水共治”的生态意义。水是生态之基。“山林水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无论是山林、湿地,还是水田、江湖,最基本的要素是水。有了适度的水、有了生态的水、有了灵动的水,山林水田湖这一生命共同体就健康了。“五水共治”就是要变污水为清水,恢复水生态;就是要化害为利,保障水安全;就是要保护源头活水,让百姓喝上生态水;就是要变浪费用水为节约用水,保障生态用水。因此,“五水共治”就是要保护好水生态。我们一定要抛弃“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错误观念,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观念。
“五水共治”的现实路径
“五水共治”,要治污先行;“五水共治”,也要齐抓共治。“五水共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才能落实。为此,需要找准切实有效的治理路径。
抓蓝图建设,统筹“五水共治”规划。“五水共治”需要回答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里可以做、哪里不可以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明确水生态建设规划、水环境治理规划、水资源配置规划、洪涝防治规划等,以及与此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五水共治”规划既要注意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整体性,又要注意处理好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呼应。
抓工程建设,强化“五水共治”项目。落实“五水共治”规划,需要建设一大批项目,项目建设是“五水共治”的重点内容,例如河道整治工程、污染减排工程、防洪大堤工程、城市排涝工程、饮用水引水工程、城乡节水工程等。“五水共治”工程是民心工程。做好了,得民心;做不好,失民心。因此,既要做好事先评估和论证,又要做好事中评估和论证,还要做好事后评估和论证。而且,评估和论证的主体既要有政府参与,又要有专家参与,还要有公众参与,实现政府评估、专家评估和公众评估的和谐统一。
抓技术建设,突破“五水共治”关键。“五水共治”必须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规律性是关键。技术建设需要特别重视三个方面:第一,重视“五水共治”工程技术的突破,学习都江堰技术创新的经验,强化工程技术的前沿性,使得工程项目多年不落伍。第二,重视“五水共治”监测技术的突破,水文监测、水质监测、水量检测等都要提高科学性,要重视不同监测体系的整合,重视监测信息的及时发布、传输和运用。第三,重视“五水共治”统计技术的突破,既要加强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建设部门、经济部门等不同部门之间涉水统计的合作,又要解决部门内部涉水统计的多口径整合和权威性发布,避免多口径统计和统计数据无法对接的现象。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