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中国科学家自杀

中国科学家自杀

发布时间: 2021-03-30 12:19:29

① 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竟然走上了集体自杀的道路。这是真的吗

是玻尔兹曼,下面是他的网络

http://ke..com/view/302096.html?wtp=tt

② 历史上有哪些作死的科学家各有哪些作死行为

◎ 阿基米德(Archimedes)怒斥罗马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圆!”

◎ 布洛克(William Bullock)是高速轮转印刷机的发明者,死于将脚伸进自己的印刷机去踢一个滑轮而导致的截肢手术。

◎ 伽罗瓦(Evariste Galois)作为史上最传奇的数学家,一生都在作死。

小时候与数学老师互相看不起,惨遭留级。
中学时写出了关于五次方程代数解(史上首次引入“群”概念)的论文,寄给大数学家柯西,要求他转交法兰西科学院审查,结果柯西不屑一顾,直接扔了。
次年写出三篇论文,寄给科学院秘书傅立叶,结果傅立叶暴毙,文稿遗失。
第三年又写了论文,寄给科学院院士泊松,结果泊松批示:不知所云。
两次投考巴黎综合工科学校落榜,只因在面试时无法容忍人类的愚蠢,用黑板刷击中了主考官的面部。(打人不打脸啊!!!)
好不容易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录取,却在校报上抨击校长,惨遭退学。
他爹因不堪天主教而自杀,伽罗瓦只身复仇,以“企图暗杀国王罪”被捕。
获释之后上街示威,再次被捕…… 在圣佩拉吉监狱度过了人生最后一年。
狱中爱上了一个烟花女子,出来以后找情敌决一死战。
情敌是军官(传说是位居全国前列的枪手),但他偏偏要跟人比枪……
在被情敌击毙之后,他的朋友 Chevalier 根据遗嘱,将伽罗瓦的遗稿寄给了大数学家高斯,高斯依然未予理睬。

决战前夜,伽罗瓦已知不免,通宵记下了自己研究数学五年的所得。据说遗稿空白处还写着:我没有时间了,没有时间了…… 伽罗瓦在天亮之前最后几个小时记下的内容,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长达几个世纪的难题,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抽象代数。数十年后,他的研究成果才被世界认可,并成为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伽罗瓦,卒,享年21岁。

◎ 卡尔达诺(Girolamo Cardano)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科学家,与达芬奇算是世交。1545年,他在《大术》中首次公布了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遭到其老师塔塔利亚的指责,认为他失信剽窃。于是双方相约在米兰决斗。意大利数学家比法国数学家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决斗不会选择枪战…… 他们互相给对方出题,看谁先解出来。

忘了最后结果如何,反正这些解法依然被称为“卡尔达诺公式”,而塔塔利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塔塔利亚只是一个外号,意大利语: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利亚,意思是结巴。

卡尔达诺虽然没有死于决斗,但他的作死大法比伽罗瓦还要犀利。这位大科学家通过占星,推算出自己将于1576年9月21日去世。不料到了该死那天,腿脚麻利,岁月静好。卡尔达诺百思不得其解,为了确保自己科学预测的准确性,他…… 就自杀了。

◎ 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有个学生,辛辛苦苦攒了篇论文证明黎曼猜想,结果被指出是错误的。该学生备受打击,郁郁而终。在葬礼当天,风雨呜咽,山川默哀。只见希尔伯特上台发表悼词,他说:虽然这孩子的证明有错,但他的方向可能是对的。首先,让我们考虑这样一个单复变函数……

就这样,希尔伯特为悼念者讲了大半天黎曼猜想,最后大家都哭了。

◎ 柯尔莫哥洛夫(Andrey Kolmogorov)是苏联最伟大的数学家,爱好肉搏,曾在 Yaroslovl 车站攻击民兵,还在苏联科学院打过卢津(Luzin,另一位数学家),因为备受斯大林的宠爱,皆全身而退。1939年,他对挑战人类失去兴趣,决定挑战大自然,赤身跳入莫斯科的冰水之中,结果被送往医院抢救,差点儿就冻死了。1973年,他以七十高龄再次跳入冰水,只为证明自己对身体的绝对信任。

这个大概属于作死未遂的案例。

◎ 波丹诺夫(Alexander Bogdanov)是个苏联的物理学家,企图通过输血实现返老还童,传说还帮列宁的妹妹输过血。这可能是我国“鸡血疗法”的前身。后来波丹诺夫为自己输入了一个病号(身患疟疾及肺结核)的血,不治身亡。

◎ 瑞切特(Franz Reichelt)为了展示自己发明的“飞天神衣”(如图,降落伞的前身),从埃菲尔铁塔跳下,“五体投地”,没有留下抢救的机会。

◎ 埃菲尔铁塔已经不能满足法国人 “带我装逼带我飞” 的欲望。1911年,巴黎飞行家环龙(Vallon)来到上海,在盘马路表演飞行,坠亡于跑马厅。史载:环龙死后获恤金,甚巨,其妻痛之甚,顾哀而不哭。隔壁有个叫老王的人一直安慰她,大意是:嫂子不哭,今夜我们都是法国人。并附挽联:
环龙君是当世神龙,快哉列子御风,绕场三匝;
盘马路看行空天马,伤矣杞妻不哭,市骨千金。如今上海的南昌路,旧名就叫环龙路;而复兴公园的原名是法国公园,里面也有一座环龙纪念碑(抗战被毁)——都是为了纪念这位“空中白求恩”。

配图为环龙君的泉下好友——同样摔死的飞行家:李林塔尔(Otto Lilienthal)

◎ 老上海曾将环龙君誉为:神州飞天第一人。此言差矣。
早在明朝初年,有个叫陶成道的人以“火器神技”得到朱元璋赏识,被授为万户官。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双手举起两只大风筝,命人在后面点火发射(如图),果然被送往了西天。

这才是真正的 “世界航天第一人” 好吗!
后来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山”。

◎ 清朝有个科学家,名叫徐寿,被誉为中国近代化学之先驱,曾研造出我国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鹄号”。徐寿有个儿子,叫徐建寅,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首席科学家,“一人足抵洋匠数人”。他先是帮李鸿章研制出了硫酸(时称镪水),又被张之洞抓到钢药局去制造炮弹。由于此人坚持要“日手杵臼,亲自研炼”,结果“以试无烟药,被轰”。最后全身只找回了一只脚,还穿着大清官靴。

闭上眼睛,用心再感受一遍:被轰!

张之洞的挽联写得很好:
中华化学更有几人,从此广陵成绝调;
今日军资为第一事,痛哉欧冶堕洪炉!

③ 中科院搞心理学研究的人会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不如一个农民工而忧郁自杀

能进入中科院搞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人,至少是博士,至少有海外留学或做访问学者的经历,至少去过三四个以上的国家做交流,至少英文对话没有问题,至少每个月有一万以上的拿到手的工资,至少出行有小轿车,至少衣服是干净挺括的,至少面容是斯文雅致的,等等。无论是哪个层面,他们所拥有的,远远超过农民工,怎么可能因此而自杀呢?想想都不可能。 但如果您说袁隆平就是农民工,那么就当我没说。

④ 有哪些著名人物是自杀的

王国维 中国 国学大师 跳北大未名湖 在学术上已经无法超越了,大清忘了 不愿留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川端康成 日本 文学家 自杀 死亡方式未知 原因未知(猜是获诺奖后成就太大,再自我超越已无望)海明威 美国 文学家 饮弹自刎 原因未知(可能是经济问题) 陈布雷 中国 文胆 服毒自尽 感到心力交瘁 1948年死亡 张国荣 中国香港 演员 跳楼自杀 抑郁症 2003年4月1日

⑤ 中国的科学家为什么难以取得大成就中国人比外国人笨吗

第一点需要说明,中国流行一百多年的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有很好的科学传统,到明清后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是误传。误传含有善意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国人希望中国强大,提出我们“古代行,现代不行”以鼓励自己。这种的说法传给外国人,特别是由英国的李约瑟再用英文说一遍以后“出口转内销”,对我们的心理有很大的安慰作用。这是在我国普遍自信比较低的时代诞生的一个迷思。

这一说法违反基本事实。中国在古代有没有过科学?有,但很弱,而且特别缺乏抽象、系统、深刻的科学,有的主要是比较简单的、接近实用和实用的,如与天文、农业、医学相关的科学。以古希腊为重要起源的科学,经欧洲传入阿拉伯,再从阿拉伯传回西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很长的历史过程,而中国极少参与。看过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就系统性、深刻性、准确性而言,会感慨两百年前的中国是否达到西方科学两千多年前的程度?

中国传统在科学方面不如西方,但我们并非愚蠢的民族,而是我们的智力主要没用于自然科学。我们的人文,例如中文的诗歌,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比英文的诗歌要美很多,包括结构上的巧妙。在两千多年前、甚至一千年前,很难看出选择科学、还是人文一定会有很大的不同。最近几百年,人类才认识到自然科学传统的巨大意义。我们的文化对真理的追求相当弱,对自然的好奇整体上也是相当差。不仅以前差,现在恐怕还是不能盲目乐观。对真理和自然的态度成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短板,今天可能不仅影响我们的科学技术,而且对我们的社会也有影响。

2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很短

我们的科学主要是从国外、特别是西方引进,西学东渐最初很慢。几百年前一般人包括大多数中国人看不到科学的意义。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而用科学技术来向我们展示西方文化,用科学技术作为例子,而中国人还称之为“奇技淫巧”。当时只有很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时候,深刻地体会到西方的科学很强,而且远优于我们,但中国人普遍不了解。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枪炮打开中国大门以后,中国才有共识:我们的科学技术不如人,而科技对国家整体发展很重要。此后,我们引进科学的速度加快,同时我们国家小学、中学、大学逐渐普遍采用西方模式,替代了中国原来以文科为主的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学逐渐建立,西方的理科教育引进中国。理工科大面积引进西方教学的模式和内容。迄今绝大部分的中小学和大学的理工科教材,以西方科学的体系和成就为内容,教科书以翻译西方的教科书为主,有少数编译在翻译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说法。偶尔出现过中国写书西方用的情况。

1940年代,北京大学生物系的李景钧教授,用英文撰写《群体遗传学》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50年代初,因为李森科主义在中国流行,李景钧被迫离国出走,通过香港转至美国,在美国重新出版了这本书,且再版几次,成为全世界的群体遗传学教科书。当然,李景钧在北大写书的内容仍为西方科学成果。

1949年以前中国条件很差、科学研究规模小。我们经常讲西南联大或北平协和医学院,她们确实在一些学科取得了重要成就,程度相当高,有可能清华大学数学系同时拥有陈省身和华罗庚的时候,是迄今为止我国数学离世界数学高峰最近的时候,当然今天中国的数学做得好的人比那时多,但要超过陈省身和华罗庚这样的组合,恐怕今天尚不敢确定,以后应该会出现。

协和医学院在1920、1930年代的医学科学研究做得非常好。协和医学院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建立,且非教会学校。建校原则要求研究、教学和医疗服务,三头并进。这种方针和政策在当时是很独特的。1920年代的中国,相当多的人饭都吃不饱,协和医学院居然要研究、教学、医疗并重,且研究做得非常好。我最近看到有一个例子,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微生物学家——谢和平,他在北平做的研究工作、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在微生物方面,以后几十年协和医学院其他人全部加起来,可能也不如他当时的工作。

国民政府主要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长。一方面经费有限,另外一方面,中央研究院和北京的北平研究院在建立以后不久,特别是当其房子建好不久,抗战就开始了,投入后得到的回报有限。当时做科学的人少、规模小,谈不上蓬勃发展。

《知识分子》的新书《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不仅介绍了屠呦呦的工作,还介绍了1940年代从中药获得抗疟化学分子常山碱的先驱科学家张昌绍。他从西方留学回国后为我国找抗疟药,他和他同代的留学西方回国的科学家从科学研究到人才培养做的工作,为1950年代屠呦呦等大学生做了必要的铺垫。可惜张昌绍1967年在文革中含冤去世。

1949年以前,除了国家内忧外患、经济情况不能支持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人并不很喜欢自然科学,中国人真正愿意学自然科学的很少。北京大学生物系在创办的前几年,一共只有三个学生,其中之一是现在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家郝柏林的父亲郝景盛。其他学科比生物可能好一些,但好不了很多,学科学的学生人数相当少。

从1949年到也许是2000年左右的50年间,因为不敢做官发财,中国人愿意做自然科学的较多,也许是中国历史上不仅空前、还绝后的对科学兴趣最高的年代。但是,中国的经济情况并不允许支持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在19世纪50年代建立,与民国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有承接关系,带动中国科学。曾定位科学院做研究,高校做教育,出现争议。热情最高的年代经费局限,两弹一星以及相关的学科得到支持。在非军事目的的科学方面,投入有限。生物学方面,1950后期到1960年代中期,胰岛素的工作做得很漂亮。

袁隆平作为个人,在农业研究方面获得突出成就。袁隆平于1930年出生于协和医院,他的出生证现在还存有,有他的小脚丫,更有趣的是负责的医生是林巧稚,所以袁隆平远非一般人误认为有农民背景,而是民国政府的官二代,他报考重庆的大学也是因为那时重庆是“国统区”。袁隆平一个人开始做研究,后来才得到支持。他做科研从1956年开始、研究水稻从1960年开始、杂交水稻是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成功是1974年。

2015年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参加的523计划,早期由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参加,以后主要直接主持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卫生部为行政主管,协调全国多个单位。文革期间,以前的留学生很难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张昌绍等含冤去世、有一些人被打进牛棚、另一些人靠边站。屠呦呦这一辈人的老师主要是西方留学生。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在青蒿素方面做得很漂亮,她获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需要仔细知道可以看我们写的书:《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是比较客观的有关青蒿素历史的书。

《辛酸和荣耀》介绍了两代科学家的工作,从自杀的科学家,到得诺奖的科学家,这个历程非常令人感怀。抗疟的523任务并非1970年代唯一的大项目。比如参与过屠呦呦课题组工作、在屠呦呦以前注意到青蒿的余亚纲,他很快被调离抗疟研究是因为安排他参加支气管炎研究,其目的是为毛泽东的疾患找到治疗办法。70年代受文革影响很严重,还有很多人不从事科研工作、上班看报纸,大量才华被浪费。

毛泽东去世之后,邓小平对中国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他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1970年代中晚期很多年轻人投身科学技术与那时风气分不开。不过很快大家意识到中国科学技术与西方有很大差别,很多人出国留学。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虽然中国人对科学感兴趣,但出国造成了中国国内自然科学人才的缺乏,虽然有少部分人回国、还有更少部分人在中国也做了重要工作,但留学对中国国内科学技术在短时间造成的直接问题是负面为主,长期也许还是带来了更多正面。

中国投入自然科学的经费直到90年代都非常有限。经费的增加主要是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联合清华大学向国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就是所谓“985”计划,而同期中国科学院向国家提出“知识创新计划”,两个计划为高校和科学院带来了新的资源。但1998年高校和科学院都不清楚支持能持续多久,当时主要目的是救穷救急。

985和知识创新计划到2003年得以延续第二期,大家也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持续,所以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能够真正、而非口头上考虑如何发展科学。在之前都是某个特殊计划按某个当时的情况投入,而2003年以后大家共同认识到中国可以稳定地发展科学,真正能摆脱当时的问题,用心思来想发展,如果说主要是这十几年,也有一定的道理。

⑥ 有哪位科学家死在4月25日

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景山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1927年——中国革命家萧楚女英勇牺牲
1955年——郝景盛,著名林学家、植物学家。我国系统研究杨柳科和裸子植物分类最早的学者。
1968年——著名抗日将领、爱国民主人士蔡廷锴逝世
1992年——日本著名歌手、作词家、作曲家尾崎丰逝世
2011年——日本资深演员田中实自杀身亡[3]

⑦ 为什么美国研究UFO的科学家都自杀了

就像有中国人不相信政府,也有美国人不信政府,所以这个美国佬就得出结论……美国UFO科学家全被秘密部门杀了。

⑧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几几年自杀的

1906年在意大利的杜伊诺自杀。而1902年自杀未遂。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