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幼儿教学课题研究

幼儿教学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3-30 03:37:37

㈠ 幼儿园教师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
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㈡ 如何写教科研课题 幼儿园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已被列为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作为幼儿教育研究活动成果的幼教科研论文已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要撰写好幼教科研论文确非一件易事,在我国幼教界广泛流传一句话,说幼儿教师“做的比说的好,说的又比写的好。”这句话是对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撰写幼教科研论文情况的一个真实写照,幼儿教师急需提高幼教科研论文写作水平。 一、幼教科研论文的分类及撰写幼教科研论文的原则与意义 (一)幼教科研论文的分类 幼教科研论文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四类:教育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 教育经验总结。运用教育科学的普遍原理,幼儿教师对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有一定理论高度、一定规律性的实践成果总结,属教育经验总结论文。幼儿教师写的科研论文大多属“教育经验总结”类,其内容包括教法、学法、教师终身学习、儿童成长、师生关系、心理调节、家庭教育等,几乎涉及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 教育实验报告。为了使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方法能有新的突破而提出的某种假说、主张、观点、设想等,在一定控制条件下,开展一定范围的直接实验活动,到规定时间对其实验全过程、实验效果进行评审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的实验成果称之为教育实验报告。幼儿教师对撰写教育实验报告总有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其实撰写这类文章并不是件复杂的事,撰写者只要思路清楚,掌握一定的技巧,重点把研究的过程一一记述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报告。其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写下作这个课题的基本想法,即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第二步,把采用的研究方法写下来。第三步,把记录、调查的资料择要写下来。第四步,把分析、实验、对比等的过程和结果写下来。第五步,把根据自己的结论所设想的改革某一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写下来。 教育学术论文。阐明教育问题的本质及规律性的研究成果,叫学术论文。它要求比研究报告有更新的内容、更新的思想、更新的方法与更高的层次。学术论文大多是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经验筛选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一定创造性理论观点的论文。 教育调查报告。为进行教育科研或为确立教育决策提供现实依据,为广大群众认识某一教育状况,对教育的某一事件、问题、经验、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状况,进行有目的考察和研究,而后写成的书面报告,都叫教育调查报告。写教育调查报告时要注重真实性,在阐明主要内容的同时,要注重通过数据、图片分析比较,阐明研究目的、方法与建议,选择易把握的范围进入。 (二)撰写幼教科研论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性原则。所选题目政治方向正确,能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幼教改革的实际,体现现代幼教思想。 科学性原则。内容真实具体,具有可靠的理论依据,资料翔实,研究方法得当,数据真实,统计处理规范,逻辑推理正确,论证充分,分析透彻,结论清楚明白。 创新性原则。选题新颖,视角独特,具有独立的见解和创新意义。 应用性原则。对深化我国幼教改革、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借鉴或参考价值。 规范性原则。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文字简明通顺,文风好,行文符合规范要求。 (三)撰写幼教科研论文的意义 幼教科研论文能有效地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课题成果在被媒介传播、推广,被同行、专家认可后,能广泛运用在幼教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益,促进大面积教育质量提高。 幼教科研论文是教育的宝贵财富,它反映了当时教育科研的现状和发展水平;继承了什么,发展了哪方面理论,提供了什么参考;是研究人员及广大教师教育经验及智慧的结晶。它能发现和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幼儿园的教学发展提出进一步思考。 幼教科研论文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更新观念。树立正确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的一种重要形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培养锻炼教师队伍。 二、幼儿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抓住幼教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幼儿教师都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对什么问题是难以解决的,什么问题是自己感到困惑的,什么问题是解决得不好甚至走人了误区的,其实都深有体会。如果幼儿教师有能力又有兴趣,不妨试着选择这一类的问题进行写作,就会觉得自己有内容可写,并且能写出一些鲜活的东西。 有专家认为,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继续从宏观的层面反思和探索的同时,将进一步从宏观领域转入微观的、深入的和细化的具体学术问题的研究。在幼儿教育领域,学习、领会、落实国家有关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改变陈旧的儿童观的对策和措施,幼儿园课程与教具、学具、玩具的研究、开发等,都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幼儿教师师资培养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因此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也容易成为热点。联系时代特征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活动探讨也将成为热点。 另外,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值得研究的热点。比如,家长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要求与幼儿教育机构本身的特点经常发生冲突的问题,或桎梏了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或误导了幼儿园办园宗旨的确立,甚至影响到了幼儿园师资及园舍水平的评价,是目前很多幼儿园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若幼儿教师能够抓住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写作,就能写出具有较强创新价值的高质量的幼教科研论文。 (二)善于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在幼儿园第一线的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异常复杂,面临的实际问题很多,在写教育科研论文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笔者遗憾地发现,许多幼儿教师在写作时,也许是为了赶时髦,或是为了提高文章的“品位”,在写作时总喜欢引用长篇大论的幼教理论做铺垫,而将自己擅长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东西弃而不用。这种头重脚轻的文章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在撰写幼教科研论文时完全离开了自己的实际工作,一味去照搬照抄一些幼教理论,追赶一些时髦的观点,花大力气去寻找其学理层面上的东西,然后简单添加自己的一些想法,认为这才是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文章,是名副其实的幼教科研论 文。孰不知,若是这样则犯了大忌,这样的文章是根本得不到认可的。因为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构或阐述一些比较前沿的幼教理论研究成果,是幼教理论界专家和学者的责任,也是他们的特长。作为一名幼教实践工作者冒然闯入,肯定得不到自己所期盼的结果。因此,幼儿教师在写教育科研论文时,一定要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随刻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总之,幼儿教师在写文章时要时刻牢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小题,小题大做,小题深作。题目小。不一定价值小。 (三)勤于积累和乐于练笔 幼儿教师日常工作异常辛苦,几乎抽不出时间来写文章,然而幼儿教师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必须要有平时有意识的积累,这种积累既包括专业理论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也包括教育实践的经验积累及观点积累。如此,才能做到写作时心中有数,论证有高度、有说服力。 “学而不思则罔”,其实“做而不思同样罔”。幼儿教师在平时不能仅仅为教而教,而应思考,特别是要在思考的同时多写,多总结,并积极地投稿,虽然所投稿件不一定发表,但只要持之以恒,勤写苦练,“功到自然成”。只要真正写出了有价值、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公开发表是很有可能的。 (四)把握“度”。注意选材

㈢ 幼儿园应如何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

㈣ 课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成果运用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带给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挑战。贯彻、实施《纲要》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即要把 《纲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要求 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即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 “一课三研”作为一种教研方式,同时关注了课程、幼儿与教师的发展,因此,实施课改以来即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的部分优质幼儿园已率先对其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我园地处山区,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相对滞后,对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指导教育行为,教师们始终充满困惑,这就大大阻碍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步伐。 为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与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这对加快我园教研与课程的园本化,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要具备研究与反思的 能力。“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我们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倘若把 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 2、《纲要》强调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育评价 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 的重要途径”等等理念,为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任务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课三研: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目标: 通过研究,架设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新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形成团结、合作、信任、支持的群体氛围。 内容: 1、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2、在“一课一人三研”与“一课二人三研”的活动中探讨如何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智慧,围绕预定专题进行研讨,并将教研经验向日常、随机迁移与运用。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由园长亲自担任,课题组成员由园教研组成员担任。 2、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 3、以“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研讨大方向,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问题、并分类归纳,确定“活动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有 效投放”、“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如何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实施有效引导”、“如何创设和谐、亲切、宽松的活动氛围”、“如何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如何引 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探究的欲望”等七个研讨小专题,以科学、艺术领域为切入点,从“一课一人三研”(一人同课多轮)过 渡到“一课二人三研”(同课异构),分别在大、中、小班开展研讨活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重研“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轻研“课”(活动框架 及环节),凸显教师的主体性。 第一阶段:(2006、9——2006、10) 1、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 2、设计调查问卷,以全园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进行访谈,充分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的困惑及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3、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 第二阶段:(2006、11——2007、6) 1、选定四名课题组成员,以“一课一人三研”的形式,在“学习、实践、研讨、反思,再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围绕既定专题开展教学研修,课题组主要成员观摩、评析、修正活动方案,并提交课例、案例及个人在三研全程各阶段的反思记录。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向全园展示三研成果,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 第三阶段:(2007、9——2008、4)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以年段为单位,围绕选定的研究专题,以“一课二人三研”的形式开展教学研修,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取长补短,做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 2、总结教学策略,收集课案例及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各阶段的个人反思记录,进行整理归档,并向课题组反馈情况。 3、优选研究课,向全园展示。 第四阶段:(2008、5——2008、6)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汇编优秀课例、案例集,收集反思记录,在全园范围内交流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与分析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成员深有感悟,对研讨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了极大的转变,理论与实践水平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1、执教者的成长 执教老师在领到研讨任务后,首先必须对所对应的研讨专题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内化,再提交教案,开展“一研”,“一研”活动结束后并不急于研讨,而是留 下几天的时间给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学习用教育理论来解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书面反思材料,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在“研师”的氛围中,内化群体的 智慧,并接收来自群体的质疑: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宜、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指导是否到位等等,而后再反思,再研讨,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三研三反思。 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执教老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发现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通过不 断的执教、反思,在磨练中提高了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学会了考虑目标的设计要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明确具体,能 反思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学具是否做到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是否做到服务于教育目标,在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逐渐改 进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加快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

㈤ 幼儿园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

1、幼儿园评估督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执行研究

3、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

4、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5、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6、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7、学前教育片区教研责任制研究

8、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保障研究

9、普惠性幼儿园的基本标准和维持体系研究

10、幼儿科学探索能力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11、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其获得方式研究

12、幼儿数学学习策略研究

13、幼儿数学学习策略研究

14、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15、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16、幼儿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研究

17、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研究

18、婴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㈥ 如何开展幼儿园小课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

㈦ 课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带给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挑战。贯彻、实施《纲要》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即要把 《纲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要求 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即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 “一课三研”作为一种教研方式,同时关注了课程、幼儿与教师的发展,因此,实施课改以来即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的部分优质幼儿园已率先对其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我园地处山区,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相对滞后,对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指导教育行为,教师们始终充满困惑,这就大大阻碍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步伐。 为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与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这对加快我园教研与课程的园本化,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要具备研究与反思的 能力。“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我们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倘若把 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 2、《纲要》强调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育评价 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 的重要途径”等等理念,为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任务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课三研: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目标: 通过研究,架设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新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形成团结、合作、信任、支持的群体氛围。 内容: 1、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2、在“一课一人三研”与“一课二人三研”的活动中探讨如何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智慧,围绕预定专题进行研讨,并将教研经验向日常、随机迁移与运用。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由园长亲自担任,课题组成员由园教研组成员担任。 2、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 3、以“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研讨大方向,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问题、并分类归纳,确定“活动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有 效投放”、“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如何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实施有效引导”、“如何创设和谐、亲切、宽松的活动氛围”、“如何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如何引 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探究的欲望”等七个研讨小专题,以科学、艺术领域为切入点,从“一课一人三研”(一人同课多轮)过 渡到“一课二人三研”(同课异构),分别在大、中、小班开展研讨活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重研“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轻研“课”(活动框架 及环节),凸显教师的主体性。 第一阶段:(2006、9——2006、10) 1、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 2、设计调查问卷,以全园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进行访谈,充分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的困惑及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3、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 第二阶段:(2006、11——2007、6) 1、选定四名课题组成员,以“一课一人三研”的形式,在“学习、实践、研讨、反思,再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围绕既定专题开展教学研修,课题组主要成员观摩、评析、修正活动方案,并提交课例、案例及个人在三研全程各阶段的反思记录。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向全园展示三研成果,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 第三阶段:(2007、9——2008、4)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以年段为单位,围绕选定的研究专题,以“一课二人三研”的形式开展教学研修,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取长补短,做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 2、总结教学策略,收集课案例及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各阶段的个人反思记录,进行整理归档,并向课题组反馈情况。 3、优选研究课,向全园展示。 第四阶段:(2008、5——2008、6)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汇编优秀课例、案例集,收集反思记录,在全园范围内交流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与分析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成员深有感悟,对研讨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了极大的转变,理论与实践水平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1、执教者的成长 执教老师在领到研讨任务后,首先必须对所对应的研讨专题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内化,再提交教案,开展“一研”,“一研”活动结束后并不急于研讨,而是留 下几天的时间给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学习用教育理论来解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书面反思材料,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在“研师”的氛围中,内化群体的 智慧,并接收来自群体的质疑: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宜、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指导是否到位等等,而后再反思,再研讨,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三研三反思。 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执教老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发现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通过不 断的执教、反思,在磨练中提高了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学会了考虑目标的设计要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明确具体,能 反思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学具是否做到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是否做到服务于教育目标,在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逐渐改 进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加快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

㈧ 幼儿园课题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数理逻辑知识的起源既非存在于物体本身,也非存在于主体,而是存在于两者复杂的交互作用。在阐述如何让儿童学习数学这一问题时,皮亚杰提出,应组织和创设一种合适的环境,让幼儿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这个环境包括各种学习的材料、工具、空间和时间,还包括他们之间适当的交流和合作。《纲要》凸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发展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形式已经由传统的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走向了与幼儿自主选择的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变化,而幼儿教学活动的研究有助于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并挖掘其中数学教育的新价值,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育符合幼儿认知心理和学习特点,启蒙可持续性发展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学习。 (2)教师适时、适当、适度的导与幼儿主动、积极的学形成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有利于农村幼儿发展的教学过程。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在中国,1990~1994年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幼儿衔接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正确地提出了幼儿数学教育应重在发展思维,幼儿数学入学准备主要是智力准备而不是知识准备的改革方向和观点。 与此同时,美国于1989年在《2000年教育目标》中提出了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要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为此进行了众多的研究。 两个国家的改革者几乎都强调指出早期数学教育在提高数学基础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两国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应重视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儿童思维的问题。正如美国的心理学家戴维斯所说: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过程,与其说数学是一种动作不如说它是一种思维。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和形的一门科学。国内外的知名专家都对数学活动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本课题将结合国内外专家的理论性知识和本园的具体情况,以及农村的特色进行研究。主要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和其他支持手段,试图通过研究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㈨ 学前教育研究课题有哪些

类 别 题 目
A学前教育发展政新建公办幼儿园办园机制(模式)研究 策
A 城乡幼教机构帮扶结对机制与成效的研究
A 四川省公益性幼儿园办园效益研究
A 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
A 幼儿教师国培后续效果研究
A 农村及民族地区免费幼师生培养中的难点探索
A 幼儿园名师、名园长工作室(园长基地、教师发展基地)
B学前教育课程改培养儿童良好社会性品质的课程开发研究 革
B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优化研究 B 伦理视角下的幼儿园课程研究
B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B 园长与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研究
B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成效评价研究 B 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开发
B 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开发
B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语言发展价值 B 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与教育价值挖据 C 幼儿教师专业四川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发展
C 专业标准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C 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研究
C 学前阶段聋人教师与健听教师协同教学研究 C 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语言 C 编制外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
C 幼儿园教师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支持研究
C 少数民族地区在职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D 学前儿童发展 四川省学龄前儿童特殊需求调研
D 幼儿园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健康维护研究
D 绘本阅读在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E 民办学前教育 民办幼儿园办学激励政策执行情况调研 E 民办幼儿园办园特色研究
E 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E 四川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势 E 民办幼儿园招生管理研究
F亲子与亲职教育聋人父母指导聋儿亲子阅读的策略研究 活动
F 农村学前儿童家长亲子教育素质研究(可具体到某个领域)
F 流动或留守学前儿童亲子活动研究 H比较学前教育 成都幼儿园外籍教师调查研究
H 发达国家幼儿园课程模式研究(可分国别)
H 外国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及其借鉴研究
H 欧美国家早期干预教师资格的发展变化
H 学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
I 学前教育综合改幼儿园信息化发展研究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