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科学魔法事

科学魔法事

发布时间: 2021-03-14 03:07:55

A. 《科学是魔法吗

也许吧

B. 为什么魔法与科学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要想共存,就必须没有矛盾。好比做化学题时会出现的下列哪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但是这二者还是有区别,因为化学反应中存在许多可逆反应,何况还能电离和水解,所以是可以不完全的。但是科学和魔法不同,它们之间完全没有可以调和的规则,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一个中介关系。直接把魔法和科学放在一起肯定是不可能的,需要添加许许多多的世界规则(也有叫法则的),内容几乎都是如何调和科学与魔法的关系的,还有就是在什么东西的辅助之下,科学可以解释魔法,或者对科学的那些微观粒子赋予全新的魔法特性。像这样做出调整和修改以后,才能稳定的共存。

C. 求一些跟魔术有关的科学现象!

1.11、玻璃棒点燃了冰块

玻璃棒能点燃冰块,你一定以为这是在说笑话吧。不过,我说的完全是真事。冰块可以燃烧,这会使人惊奇,而更使人惊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机,只要用玻璃棒轻轻一点,冰块就立刻地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熄。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小火把,它可以点燃酒精灯,也可以点燃冰块。不过,在冰块上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这样,只要用玻璃棒轻轻往冰块上一触,冰块马上就会燃烧起来。请读者试验后,做出答案来。
答案

道理很简单。冰块上的电石(化学名称叫碳化钙)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所生成的电石气(化学名称叫乙炔)是易燃气体。由于浓硫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它足以能把电石气氧化并且立刻达到燃点,使电石气燃烧,另外,由于水和电石反应是放热反应,加之电石气的燃烧放热,更使冰块熔化成的水越来越多,所以电石反应也越加迅速,电石气产生的也越来越多,火也就越来越旺。
2. 14、一吹即燃的蜡烛

一般的蜡烛,当它燃烧的时候,一口气就可吹灭.然而,却有一种特殊的蜡烛,当你需要点燃的时候,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了,请看魔术师的表演吧。只见魔术师千里拿一只蜡烛)并且故意让台下的观众看看,让观众相信这是一只普通蜡烛,然后把蜡烛插到蜡台上,他对准蜡心吹一口气后,蜡烛便燃烧起来了。当你看完魔术师表演之后,能回答蜡烛一吹即燃的奥秘吗?
答案

原来,魔术师在表演之前将蜡烛芯松散开,滴进了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因为二硫化碳液体是极易挥发的物质,魔术师吹口长气使其挥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当二硫化碳挥发完了,烛芯上留下极为细小的白磷颗粒,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当温度升高到35℃时,白磷便自行燃烧,随之就把原来熄灭的烛芯又引着了。这种由于白磷在空气中氧化而引起的燃烧现象,在大自然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火”或“鬼火”。
3.
16、水下公园

小好奇同学,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晚会上,表演了一个精彩的小节目——水下花园。表演开始了,在几百双急切而好奇的眼睛的注视下,只见小好奇在一个盛满无色透明水溶液的玻璃缸中,投入了几颗米粒大的不同颜色的小块块。不一会儿,在玻璃缸中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枝条来,纵横交错地伸长着,绿色的叶子越来越茂盛,鲜艳夺目的花儿也开放突起!一座根深叶茂、五光十色的水下花园,展现在观众的眼前。顿时掌声四起,大家为小好奇的精采表演表示祝贺。一会儿他又咧开小嘴,指着这座水下花园解释着。亲爱的小读者,你知道小好奇建造这座水下公园的秘密吗?
答案

玻璃缸中原来盛的那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是水,而是一种叫做硅酸钠的水溶液(人们称为水玻璃)。投入的各种颜色的小颗粒,是几种能溶解于水的有色盐类的小晶体,它们是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这些小晶体与硅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亚钻、蓝色的硅酸铜、红棕色的硅酸铁、淡绿色的硅酸亚铁、深绿色的硅酸镍、白色的硅酸锌。这些小晶体和硅酸钠的反应,是非常独特而有趣的化学反应。当把这些小晶体投入到玻璃缸里后,它们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层不溶解于水的硅酸盐薄膜,这层带色的薄膜覆盖在晶体的表面上)然而,这层薄膜有个非常奇特的脾气,它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把其他物质的分子拒之门外,当水分子进入这种薄膜之后,小晶体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浓度很高的盐溶液于薄膜之中,由此而产生了很高的压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膜内带有颜色的盐溶液流了出来,又和硅酸钠反应,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内渗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环下去6每循环一次,花的枝叶就新长出一段。这样,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叶繁茂花盛开的水下花园了。
4. 用水烧纸

在少年宫举行的科技表演会上,一个小同学表演的化学魔术,引起了全场小观众的轰动。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张白纸,并特意对着观众晃了两下,以表示这是一张普通白纸,然,他将这张白纸一层一层地折叠起来,对着观众说:“我能用水将这张白纸点燃……”他的话音未落,台下有位勇敢的小朋友说道:“不可能,水能灭火,怎能用水点燃纸呢?”“我说也不可能,水不能燃烧,更不能燃纸。”“就是嘛,水火是不相容的,历来是对立!”小同学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时又有一位同学问道:“你用的水不是一般的水,可能是别的东西吧!”他边说边取出自己的喝水杯,装上一杯水,然后走到台上要求表演者用他的这杯水。这位表演者接受了他的要求,将手中的那张白纸往这杯水中轻轻一点,这张白纸果然熊熊地燃烧起来了。“出神了!水真的能点燃纸!”小观众们议论纷纷,亲爱的小读者,当你知道用水能点燃纸之后,也能感到出“神”吧,那么这个“神”出在什么地方呢?
答案

实际上并不神秘,这无非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原来,表演者手中拿的那张白纸上事先已粘上一小块金属钠,因为金属钠是白色的,所以台下的观众是不易看见的,他将白纸折叠几次是为了将这块金属钠包在中间以防止在空气中被氧化。金属钠有一种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遇水后能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这个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纸的温度迅速升高,并马上达到燃点。这个反应还同时放出氢气,在氢气燃烧之时,纸也跟着燃烧了。不但金属钠有这种性质,金属钾、金属锤等也都有这种化学性质。
5. 8、氯化铵的妙用——防火布

亲爱的同学,我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请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NH4Cl—>NH3(气)+HC1(气)
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D. 有什么科学小魔术吗要有原理的,谢谢。

<1>手比眼快——魔术与视觉暂留现象
典例1 瞬间便无型
魔术师将彩纸塞进一个透明圆管,向你展示后,彩纸瞬间变没。
原理:其实在彩纸的一端系有一根弹性细线,细线从魔术师的一个袖口穿进系在衣内。魔术师只须微张手臂,细绳产生的弹力在极短时间里可将彩纸拉进袖口

典例2 魔术师向平靠在竖直木板上表演者镖飞刀,但总未失手。
原理:魔术师其实并未镖出飞刀,而是将刀藏在衣内。同时木板在极短时间里,木板后的机关在不会伤人的地方插出刀,给人是魔术师在镖刀的假象

典例3 美国枷锁。例如刘谦在春晚上表演的皮筋魔术
原理:这个魔术在两段表演中都有一个必须做的动作,就是第一下先
把两个手指即食指和中指合在一起,然后在表演之前有一个绕的动作,
也就是这一下,已经把皮筋分开了。拇指和食指勾住皮筋,合拢的时候
快速用中指挂住皮筋,松开食指,然后又用食指勾住皮筋,这样就出来了。然后放回原位时不断的晃动皮筋,因为已经出来了,又是连贯的晃动动作,不容易被看穿。
事实上很多魔术都是使用了这个原理

1、飞杯不见
表演者端出一只圆磁盘,盘内有一把敞口壶,一只玻璃杯,然后用一块手帕盖在杯口上,演员拿起杯子和手帕,向观众走去,手一抖动杯子不见了。
说明:原来机关秘密在手帕中,手帕中有一块圆型铁圈,象杯子口一样大小,其实走向观众的时候,杯子已经没有了。因为铁圈和杯口一样大,所以观众不会注意到
2、二牌变五
演员拿出一付牌的其中两张,牌背向观众交代后,说明没有夹带,手一晃动,向观众交代五张扑克牌1、2、3、4、5,怎么一下变成五张呢?演员又一晃动,又变成两张扑克牌。
说明:原来只有用两张牌,另外三张不同的点子是剪下来贴在一个角上,演员一晃动就是换一个方向,调一个头,小魔术靠熟练,调头要自然,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杯底抽帕
演员将一只玻璃茶杯向观众交代,并且将水倒入滴水不漏,演员将水倒出擦干,放入一块绸布杯中,杯口封好、左手拿好,立即用右手抽出杯中的绸巾。
说明:原来机关在杯子上,在制道具时就将杯子底旁钻了一个小孔,约1分硬币大小,倒水时用左手按上,水当然不漏,抽绸巾时就从小孔里抽出来的。

理论介绍 以上魔术都与视觉暂留现象有密切关系,以下是对视觉暂留现象的简介:当你看到一幅场景时,在之后的0.1~0.4s不等的时间里你对其他的视觉变化没有任何反应,而魔术师就是在这极短的时间里完成魔术过程,因此你无法分辨

(2)魔术与光学
典例1,箱子类魔术
大家一定见过魔术表演用的箱子,魔术师可以把空一天的箱子变出人来,也可以向你展示一个人在箱子里,之后用锯子锯开箱子,发现又出来另一个人。
原理:其中一些箱子里有许多平面镜,透镜等光学器械,将箱子下的暗室
的景象反射,折射给你看,也就是说你只看见的是镜子不是箱子内部,

典例2,瞬间变没大象
大象被牵入一个特定的背景之下,在一股短暂的烟雾过后,大象消失。
原理:大象所在特定的背景A周围,有许多平面镜(观众看不见)。并且在背景A的两侧是与背景A相同的背景B。一阵短暂烟雾后,平面镜被拉动,反射出背景B的景象,你看到的只是镜子中的影像,你自然看不见大象

典例3 铜镜透视
魔术师取出一块铜镜,让观众检查后确定只是一块普通镜子。之后照亮镜子正面,观众会发现镜子背后有黑影在动。
原理:这块镜子的镜面微凸,镜子后面有一定的图案,这些图案在相应的地方微凹,这种变化是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在光照下,由于漫反射这种变化会以明暗的形式展现出来,因为下凹处会暗一些。魔术师微微改变光的入射角便会是黑影变化(其实,这个魔术的最早发明者应该是汉唐时代的中国人,据说魔术师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一个有特殊现象的“古代魔镜”,而这“古代魔镜”正是在中国出土的一个汉唐时代的文物)

典例4 蛋中看鸡雏--光的传播
你可以利用影子的特性,向你的同伴表演一个有趣的玩意儿。拿一张浸过油的纸,把它粘在一张硬纸板中间的方孔上,就装配成一个油纸幕。幕的后面放两盏灯;请你的观众在幕的前面观看。现在,把一盏灯点起,譬如把左面的一盏灯点起。
在点起了的灯跟纸幕之间,加进一个椭圆形的硬纸片,于是幕上就现出了一个鸡蛋的影像(这时右面一盏灯还没有点燃)。现在你可以向你的观众说,就要开动X射线透视机了,就可以透视到鸡蛋的内部……看到鸡雏了!果然,一下子你的观众就会看到那鸡蛋边上仿佛比较明亮,中心部分却暗了下去,清楚地看到了一只鸡雏的影像(如图)。

其实这出魔术没有多大奥妙,说穿了很简单:在你右面那盏灯的前面,
放着一个鸡雏形的硬纸片。把这盏灯点亮以后,幕上那椭圆形的影子上,
又有右面的灯射来的一个“鸡雏”的影子,而鸡雏影子四周受到
右面灯光的照射,因此,“鸡蛋”的边上要比它的中央部分明
亮。你的观众呢,他们是坐在幕的前面的,并没有看到你
的动作。

原理简介 魔术中的箱子
魔术表演中常利用箱子,将物体或人放入变没又变回,箱子自然不是普通的箱子,许多情况下是在箱子中装了一个双面镜,如图2所示。镜子按对角线安装,将箱子分成两个对称的空间,箱子的顶和底都设制了可以打开的盖。由于镜子所成像与原物的对称性,箱内部的棱角在镜中的像与镜子另一边的棱角完全吻合,放在镜子背面的东西是看不到的,从镜子的另一面看好像是空箱。镜子也可以只安装箱子的一半,柔巧的助手进入后钻入镜后便不见了,再从镜后钻出便会重视。

分身术 在卓别林的电影5大马戏团6中,卓别林逃到一个许多镜子的大厅里,几面镜子按一定角度安置,折射出无数个卓别林来。

大家简单地用两面互成锐角的镜子就可发现这个道理。镜中的像可再次成像,两镜交角处的360°空间好像被分隔成对称的小空间,每一空间里都有一个物体的像,所以在两镜间可成像360/a-1个像,A为两镜的夹角度数,这些像和原物都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如图7所示,如果你置身于用六面镜子组图8成一个封闭的六边形内如图8,镜子经多次反射便幻化出无数个相同的六角形空间,每一个空间里都有一个与你同步活动的你。玩具“万花筒”是利用三面镜子构成等边三角形,在筒内放些碎彩色玻璃,从一端望去,就能看到许多对称的图案,稍一转动,便可得到不同的图案,“万花筒”的名称绝不是虚夸。
(3)魔术与热学
典例1 火烧手绢
魔术师用打火机点燃一块手帕,待火熄灭后,手帕安然无恙。
原理:汽化吸热。表演前手帕已预先处理好,被水浸湿并蘸有酒精,事实上被点燃的是酒精,其燃烧产生的大量热被水汽化吸收,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因此手帕安然无恙。
典例2 点燃的棉布
魔术师在商场中随机找到一个正在买衣服的女士,在与其交谈过程中突然将点燃的香烟插向新买的衣服,该女士大吃一惊,之后她又不得不被衣服安然无恙而在吃一惊。
原理:其实魔术师在用香烟接触衣服时,有一个硬币靠在点燃处,金属的导热性远比棉布强,吸收大量热使棉布的温度低于着火点,因此不会点燃。
典例3 油锅取物
表演者向锅中加入一些油状物,待加热翻滚时,表演者双手伸入油中,却安然无恙
原理:在油中掺有醋,由于醋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醋沉在底下,油浮在上面。醋的沸点较低(一般来讲,醋是混合物无明确沸点),先沸腾是醋,因而不会烫手。
原理归纳:以上小魔术用到了汽化吸热,热的传导性以及沸点的知识,汽化吸热和热的传导性将较集中的热量扩散或传导,产生与人感觉不符的现象。总之,这些魔术就是用了一些假象来欺骗你,可假象的背后却蕴含着真理!
大气力学与魔术
典例1,戳不破的气球
原理:先把充足气的气球稍放一点气,再在气球某处
粘上透明胶带,扎气球的针从占有胶带的地方扎入气球,胶带能使伤口不再扩大,气体十分缓慢地泄漏,因此气球不会爆炸。
典例2,有孔纸片托水
凡是有孔的东西,都是会漏水的,可是一张满纸小孔的薄纸片,可以托起2斤重的水,并且不漏下来。
原理:1)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
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
产生向上托力。
2)小孔不会漏水是因为水表面
有张力,在纸表面形成水的
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雨伞就是
用的这个道理。
典例3 空碗变鱼--大气压强
取手巾展示给观众看无异常,平铺在桌面上。将一个碗口朝下托着给观众看后,倒扣桌面上。用手巾盖住碗,将碗翻过来故意摆弄一番,揭去手巾时碗中出现了水和鱼。
原因是碗中原来就有水和鱼,只是用一块比碗口小点的胶皮遮住,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在碗倒放时,水不流出显示碗里无物。碗翻过来揭去手巾时,同时揭去胶皮,就有了水和鱼。
典例5 彩球飞舞,二龙戏珠--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材料准备:1、铁桶一只,可乐瓶两个,尖嘴玻璃管三支,双孔橡皮塞两个,气门芯两条,橡皮管若干条、沙子,打气筒两个。2、尖嘴玻璃管若干,铁架台若干,高压水龙头、沙子。
表演时,将一根细管按如图方式安装在瓶塞上,瓶内装上水。用橡皮管把打气筒与瓶相连,不断向瓶内充气,瓶内水就会喷出。再把乒乓球放在水柱上,试验几次就成功了。也可安装两根竖管 喷水,呈现二龙戏珠的有趣现象。

电磁学与魔术
典例1纸人跳跃--摩擦起电
手持一张白纸,当众剪成许多小纸人,放在桌上,又取来一小块玻璃板放在小纸人上面,再把这块小玻璃板用两本书架好,使玻璃板与小纸人之间有一定空隙,又拿出一块手帕反复交待,证明手帕是没有秘密的,用这块手帕在玻璃板上用力擦了几下,只见玻璃板下面的小纸人却上下跳跃起来……
解释:用手帕在玻璃板上用力摩擦就能生电,所以玻璃板就能把小纸人吸上来,大家都可以试试看,看看纸人能不能跳跃?当然不一定就只剪成纸人,剪成别的动物也可以
摩擦起电有关的小魔术
在干燥的天气里,在干燥的手上戴一副线手套,两手相对乒乓球摩擦,然后就可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典例2钻袖筒
拿着摩擦过半分钟的乒乓球,松手使球自由下落。你将会看到球没有竖直下落,而是走了一条弧线,甚至还能钻到你的袖筒里去呢。
球跟手走
把经过双手摩擦的乒乓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用手靠近它,瞧!乒乓球向着手的方向滚过来了。手若移动,它也会跟着移动。
典例3火柴直立
拿摩擦过的乒乓球去接触桌面上的一根火柴棍,慢慢提起,火柴棍就随着抬起了头,甚至还能直立起来呢。
典例4气功提碗--磁力
演示者手拿一个白色塑料碗,向观众交待清楚碗内外,无任何夹带和异常现象。
将塑料碗内注入半碗水,放在桌上。演示者取来一根黑色魔棒,用右手握着魔棒的中部,将魔棒一端插入带水的塑料碗里,使魔棒的端头与碗底接触,然后拉开架势运上“气功”,运气运到一定程度,向上提魔棒,魔棒虽然提起来了,但碗仍然停放在桌面上。此时演示者向观众说:“气没运足,碗是提不起来的。”尔后,演示者再按上述方法运用“气功”提碗,魔棒与碗一起被提起而离开桌面。
所谓气功提碗是假,而靠磁钢的吸力提碗是真。原来在塑料碗底上粘有一块硅钢片,而魔棒一端镶有一块具有强磁力的钕铁硼磁钢,当该磁钢与硅钢片接触时,将硅钢片磁化而被吸住;当表演者向上提魔棒时,就会连同盛有水的塑料碗一同提起来了。为了增加演出效果,第一次提碗时,用魔棒没有磁钢的一端接触碗底,这当然不能将碗提起来,然后再将棒巧妙地掉头,即可吸住硅钢片。如果你有兴趣演示,只要制作一份简单的道具,练习几次就可以上演了。

E. 科学是魔法吗

科学不是魔法,是遵循客观规律,自学应用客观规律的产物。当然在不理解科学的情况下,觉得科学很神秘,但懂得了科学后,觉得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F. 魔法和科学有什么区别

魔法的基础是魔力。属于能量的一种,与光能,电能,生物能本质上一样,都属于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那么魔法师就是可以使用这一特定能量的人。甚至可以把魔法当成一类科学,即魔法科学,魔法师通过研究魔法原理,积累魔力变得更加强大。就像如同人类增强体能,学习格斗技巧一样。
那么魔法是怎么发挥效果的呢?
魔法阵!
就是让魔力在一定的魔法阵回路里循环,即可发生作用。
这个原理就如同电能需要在电路里才能发挥作用,即能量要以正确的环境与方法加以趋势。

在这个基础上,魔法师事如何使用魔法呢?
在古典魔法体系当中,魔法是需要刻画魔法阵,还要辅以香料等特殊材料。简单的魔法阵可以直接在地上刻画,复杂的则需要特殊的液体,比如血液,水印,甚至特殊的金属,秘银等进行刻画。这正是魔力运行所需要的特殊环境与条件。

根据刻画的魔法阵的不同与使用的材料不同,魔法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血液刻画的魔法阵往往会吸收施法者的生命里作为补充,一般是比较邪恶或者代价很大的魔法。使用特殊金属的魔法往往威力奇大,需要特殊金属的硬度及内部所含能量来驱动。

那么涉及到实战的时候,魔法师通常会有不画魔法阵直接瞬发的情况。
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方法。
1.魔法师直接在空气中刻画,通过空气这种介质来运行魔力,一般能耗比太大,这种威力一般不会太大。不同于在空中刻画大型魔法,大型魔法会向空中撒出大量可以在空气中定型且稳定的魔法介质。
2.通过自身携带的魔法道具瞬间魔力激发,就如同弓箭一样,用力一拉就可以产生杀伤力。
3.这是最厉害的一种,非魔力高强的魔导士无法使用。即通过直接释放高压缩的纯魔力达到杀伤效果,简单粗暴,消耗大。对一般不顶魔法盾的魔法师可以瞬杀。就如同云层之间的摩擦瞬间释放的大量电能。

下面说一下,咒语与禁咒魔法。
根据魔法师使用的魔法的难易程度,部分魔法需要魔法阵与咒语一同发动。
原因很简单,光凭魔法师自身的魔力不足以支撑发动大型魔法,或者即使发动了也会将自身魔力抽干,续战能力下降。所以魔法师自身只需要提供一点魔力作为引子,通过魔法阵与咒语吸引更多的天地间游离的魔力来完成魔法。
咒语在这当中起到的是一个加强沟通的作用。魔法阵的运转本身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周边的游离魔力。而咒语通过特殊音节与频率与空气中的魔力产生共振,使得大量的魔力达到魔法阵的相同共振频率,加速魔力的注入与加快游离魔力被魔法阵识别。
那么禁咒是怎样产生的呢?
禁咒一方面对魔法师本身有着巨大的要求,首先你的魔力要十分强大,禁咒随随便便就要吟唱咒语十几二十分钟,这期间你的魔力是一直向外猛烈倾泻作为魔力沟通的引子与桥梁的。哗啦哗啦自来水开二十多分钟都得一吨多了吧。只此一条小年轻魔法师就免了吧。
其次你要不断吟唱咒语这么长时间,对于你的记忆力以意志力还有精神力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及抽空魔力造成的精神震荡都是非常痛苦的,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空气中的大量魔力被吸附,魔力会充满施术者的周围,如果没有强大的身体素质的话,根本扛不住魔力的挤压。所以虽然说魔法师脆,那也是相比战士,相比普通人魔法师还是可以一个打十个。
那么魔法是如何精准打击对手的呢?
精神力。魔法师的精神力强于常人百倍,在不断的意志力锻炼自己魔力操控中,精神力被锻炼得十分强韧。甚至可以将精神力外放感知周围的环境。通过精神力在对手身上留下记号,在精神力可以感知到记号的范围内,魔法就会顺着精神力所指发动攻击。

一般魔法师在发出禁咒之后都无力再战,甚至昏迷,身体与精神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能够连发禁咒的,一般都是魔法界顶级大拿了。禁咒这种玩意一般不会用来打人,性价比太低,攻城比较靠谱。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
为什么现在没有魔法?
为什么现在没有魔法?
为什么现在没有魔法?

三方面原因:
1.时代变换,空气中的游离魔力早就被魔法黄金时代所挥霍干净,转换成了其他能量。或者剩下的魔力太过稀薄人体无力吸收。
2.魔法阵失传,导致即使有人可以积累魔力,也无法用正确的方式释放,魔力在身体囤积的方式不当反而可能引起问题。
3.魔法介质消耗殆尽,可以承载魔力运行的魔法介质被消耗一空,空气当中的魔法介质也残存不多。在此基础上魔法师除了直接激发魔力以外,根本无法使用魔法。而魔法不通过使用魔力来锻炼很难获得提升。从而形成一个负循环。

最后,魔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魔力是一种能量,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如同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电能转变为动能。魔力也可以由这些能量转换,只是并没有找到转换的方法。

那么是否存在自然转化的魔力呢?
很可能地球上没有。已知的物理实验中能量是守恒的,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能量完整的转化成了其他的能量并没有莫名其妙消失的能量用于转化成魔力。

从很多魔法的运用来看,魔力是一种很高级的能量,甚至可以对时间与生命产生影响。一般条件下很难转换出这种能量。

所以,魔法你还是想想就好了。

G. 幼儿园魔法科学课有趣的梳子的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梳子不仅可以梳头,还可以用来刷画。
2、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让幼儿学习用梳子刷画,体验用不同绘画工具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四幅范画:第一幅画:由蓝颜料自上而下刷的一幅画。第二幅画:由绿颜料刷一棵树。第三幅画:由黄颜料转圈刷成的半圆形。第四幅画:由大红色刷成的一幅画,上面是圆形,下面是半圆形(像人的背影,像火箭,像太阳等)。
2、红、黄、蓝三种颜料,小勺子,抹布,每组各一份;每人一个梳子,一张白纸。
3、音乐磁带《我有一双小小手》、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引出今天绘画的工具。
1、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手拍拍》。
2、我们都有一双小小手,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小朋友们你们的小小手都能做什么呢?
小朋友讨论:刷牙、洗脸、梳头等。
小结:小朋友的小手很灵巧,能洗脸,能梳头,小朋友知道梳头使用什么工具吗?(用梳子)。梳子不但能梳头还能刷画。
二、出示范画,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漂亮的画,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像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每幅画各像什么。
师:这些画上面一条条的线是用什么画的昵?
师:那么梳子是怎么画画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三、示范讲解:
1、第一幅画:我想画《蓝天》,应该先做什么?
引导幼儿说:先用小勺子舀上蓝颜料倒在纸上,再用梳子有齿的一 面刷,就会出现一条条的线(横着刷)。我在蓝天的下面画草地,先用小勺子舀上绿颜料倒在纸上,然后用梳子竖着刷。我还想在草地上画上大树,同样先倒上褐色颜料竖着刷,然后倒上绿颜料用梳子斜着刷两下 。小朋友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刷出不同的树 ,还可以在草地上刷出小花等。
2、教师小结:老师用梳子横着刷出了蓝天,竖着刷出了草地,斜着刷出了大树、小花,小朋友你想刷幅什么画呢?
四、动手刷画:
1、幼儿认识刷画用具:颜料盘、梳子、小勺子、白纸、抹布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2、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刷画内容,有代表性地提问幼儿说说自己想要刷一幅什么画。
3、鼓励胆子小的幼儿大胆作画,教师可帮助其完成作品。
4、教师随时找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达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五、教师讲评:幼儿将作品贴到展板上,幼儿边贴边告诉老师作品的名字是什么,教师再次组织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找出颜色搭配的漂亮的画,给以鼓励。
2、教师引导幼儿找出画面安排得当的作品,给以表扬。
3、教师引导幼儿找出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以讲解。
师小结结束活动:今天小朋友们用梳子刷出了许多很漂亮的画,以后我们继续观察,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画出更漂亮的画。
下来我们 把自己的梳子拿到水龙头去冲洗一下,让小梳子再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为大家梳头,把小朋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好吗?然后带幼儿到室外洗小梳子。
《有趣的梳子刷画》课后反思
我是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的这节课,主要是想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让幼儿学习用梳子刷画,体验用不同绘画工具绘画的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问题主要出在我的身上。
总结如下:
1、范画的指向太过明确,导致幼儿盲目的跟从教师的做画方式,限制了个别幼儿发展个性化的创造。
2、对不同画的评价不够全面,这好象是我一贯犯的老毛病,叫做知错不改。鼓励幼儿共同探索,找出更多适合锡箔纸画的方法。
3、结束活动这一环节比较仓促,感觉没有上次雪花的结束环节好。

H. 《科学学魔法》最新txt全集下载

科学学魔法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听完张呈雷的发言,牛厅长苦笑着把手中正准备用来记录的铅笔顺手丢在桌子上,回头看自己的秘书,说:“和首都那些给系统写备用程序的专家组说,就说他们苦想五个小时得出的解决办法,这里的一三班不到三分钟已经发现根子了。”
想了想,厅长又转头看书记:“想不到啊,想不到,你们学校的一三班除了那些出名的,不出名的学生也有如此能力,你们当初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选材的,能把这么一群学生聚集到一起来,可不是撞大运就能撞上,一三班的辅导老师很有水准呀。”
校长揉着自己的眉头,不停的摇头,张老师啊张老师,你招的这群学生真是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大凡有什么事情他们居然都能冒出头来,他们是瘟神吗?
贵宾室的三个人正在这里焦头烂额,一三班已经有更惊人的议论传了出来。
厅长和书记以及校长之所以对王小枪他们的这些推论只是表示惊叹而不是特别在意,就在于他们知道系统锁定媒介,并通过媒介变化来锁定使用魔法者,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说基本上无解……
别忘了采纳哟

I. 怎样用科学解释魔法

...魔法网络一下你就知道是怎么弄出来的~
接下来我简单说明一下自己的看法
(各种忽悠不解释...但是谁又能说我乱说呢?)
首先,魔法利用精神控制游离能量
如果把精神散发看做一种电磁波,那么用它来控制存在天地的元素也不是说不可能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