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出版
⑴ 大雁有什么样的精神
大雁有团队精神。
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等。
雁有仁心,是因为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其余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
大雁不仅有仁,更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不论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
天空中的雁阵,飞行时或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其礼让恭谦之意。
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
所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这三种生灵最是敏锐机警,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论是猎户还是野兽,都很难轻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1)大雁出版扩展阅读:
《大雁精神》是2006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金洋。本书主要讲述了公司员工都应学习“大雁精神”,像大雁一样,协同合作,才能使公司更加壮大。
在一个公司里面,员工就像大雁,团队就像雁群。大雁的迁徙。就好比企业一步步向成功迈进。如果一个团队能够像大雁一样,共同努力。那么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无论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本书都值得认真学习。只要我们能够将大雁的这种团队精神移植到我们自己的团队中。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大雁人的五种精神: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质量第一,从严过细,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
学习技术,尊重知识,注重管理的科学精神;
团结奋斗,务实进取,开拓腾飞的进取精神;
热爱大雁,建设大雁,文明高尚的献身精神。
⑵ 有人知道上海哪有好点的素描老师
席慕容
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 意为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 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 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 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 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 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席慕蓉年表
一九四三年
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
于南京入小学一年级
一九四九年
迁至香港,入同济中学附小
一九五一年
得校内四年级组作文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
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级
一九五四年
迁至台湾,参加联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试,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得国文科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美术科杨蒙中老师之鼓励甚多。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购得第一本诗集为余光中的《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
得校内初三组国文阅读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
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瑛老师。三年内皆参与《北师青年》之编辑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在校外教育刊物上发表诗作,投稿《自由青年》,亦获发表。校内演讲、辩论及论文比赛均曾获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
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一九六○年
水彩《静物》一幅入选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
得台北妇女协会举办全省青年美术比赛水彩第三名。师大毕业美展油画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
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因入学成绩优异,直接升入二年级就读,从师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
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一九六六年
二月得教授推荐,在比京艾格蒙画廊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比国七大报画评均予以评介。应邀参加三十一届海洋画家展览。七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得最佳优等第一奖、杜特龙·德·特利基金会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颁发之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一九六七年
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在瑞士佛利堡大学举行个人画展。在瑞士温特吐城举行个人画展。在比京可口可乐厂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八年
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九年
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一九七○年
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一九七四年
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
一九七六年
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
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十月在皇冠杂志上开始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一九七九年
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五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七月《画诗》同皇冠杂志社出版。十一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一九八○年
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七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一九八一年
一月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六月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个人画展,为父亲七十寿辰之贺礼。展出《镜子连作》及三百号之《荷》。九月诗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一九八二年
三月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艺术导论》由台湾雷射推广协会出版。
一九八三年
二月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与晓风、爱亚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范书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
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雷射雕刻之实验。
一九八五年
三月与刘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罗画廊及皇冠艺术中心举行画展,于阿波罗画廊展出四年来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体等油画。于皇冠艺文中心展出二十年来油画及素描作品回顾展。七月应邀赴港参加文艺夏令营。十月散文集《写给幸福》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
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四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八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十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一九八七年
元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五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五月母逝。六月底应美西华人学会年会之邀赴洛杉矶演讲。七月参加旧金山东风书店书展“以文会友”座谈会。十月开始作《荷的连作》系列油画。
一九八八年
三月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九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一九八九年
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圆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八月与女芳慈赴欧洲游览。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九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阅读蒙古现代诗人的作品及蒙古历史。
一九九○年
七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八月与子安凯赴欧洲游览。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谒圣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乌兰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车横渡戈壁,正逢农历八月十六月圆之夜。
一九九一年
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范书店出版。六月应德国柏林艺术文化宫之邀赴柏林朗诵诗作。并应邀前往德国汉堡大学现代中国文学课程演讲。七月陪同台湾文化访问团一行十六人,应蒙古文化部之邀请前往乌兰巴托参加建国七十年庆典活动。七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九月与北京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签约,委托代为处理大陆各省盗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严重侵权行为。九月再赴蒙古,访问当地艺术家,并赴蒙古北部之库苏古泊采访、摄影。
一九九二年
二月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二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四月邀请蒙古民间音乐工作者来台访问录音。五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由东华书局出版。
本站所收集到的资料至此为止
席慕容作品目录
1.心灵的探索
〔美术论著〕
出版:自印
时间:1975年8月
2.画诗
[诗画]
出版:皇冠
时间:1979年7月
3.七里香
[诗]
出版:大地
时间:1981年7月
4.成长的痕迹
[散文]
出版:尔雅
时间:1982年3月
5.画出心中的彩虹
[散文]
出版:尔雅
时间:1982年3月
6.镭射艺术导论
[美术论著]
出版:镭射推广协会
时间:1982年12月
7.无怨的青春
[诗]
出版:大地
时间:1983年2月
8.三弦
[小品]
出版:尔雅
时间:1983年7月
9.有一首歌
[散文]
出版:洪范
时间:1983年10月
10.同心集
[散文]
出版:九歌
时间:1985年3月
11.写给幸福
[散文]
出版:尔雅
时间:1985年10月
12.时光九篇
[诗]
出版:尔雅
时间:1987年1月
13.山水
[画集]
出版:敦煌艺术中心
时间:1987年5月
14.在那遥远的地方
[诗.散文.摄影]
出版:圆神
时间:1988年3月
15.信物
[散文.素描]
出版:圆神
时间:1989年1月
16.写生者
[散文.素描]
出版:圆神
时间:1989年3月
17.我的家在高原上
[散文.摄影]
出版:大雁
时间:1990年7月
18.远处的星光
[编选]
出版:圆神
时间:1990年7月
19.花季
[画集]
出版:清韵艺术中心
时间:1991年4月
20.江山有待
[散文]
出版:洪范
时间:1991年5月
21.河流之歌
[诗.素描]
出版:东华
时间:1992年6月
22.涉江采芙蓉
[画集]
出版:清韵艺术中心
时间:1992年6月
23.写生者
[散文]
出版:洪范
时间 1994年2月
24.黄羊·玫瑰·飞鱼
[散文]
出版:尔雅
时间:1996年7月
25.大雁之歌
[散文.摄影]
出版:皇冠
时间:1997年5月
26.时间草原
[诗]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时间:1997年6月
27.生命的滋味
[散文]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时间:1997年6月
28.意象的暗记
[散文]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时间:1997年6月
29.我的家在高原上
[散文.摄影]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时间:1997年6月
⑶ 大雁归来的主旨是什么
抒发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笔下,大雁可爱,人与大雁和谐相处,情趣盎然。
近代·奥尔多·利奥波德《大雁归来》原文: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春天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
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像,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然后,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在5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那些红翅黑鹂和黑脸田鸡更给它增添生气。
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自更新世(第四纪的早期,自160万年前至1万年前。)以来,每年3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因为有了这种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伊利诺斯的玉米粒才得以穿过云层,被带到北极的冻土带。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3)大雁出版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大雁是报春的使者,作者把春雁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他是那样珍爱大雁。春雁觅食前后的鸣叫,似乎先有一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
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这也是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晚上大雁群居沼泽,作者说那是他们的集会,他喜欢听那种集会的种种声响。
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无论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有层次地细细地加以描写,如闻其声。
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浓郁的抒情色彩更是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感情。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0篇文章,大部分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题目。《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其中,他的作品《大雁归来》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为其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七篇课文。
⑷ 到底是席慕容还是席慕蓉
席慕容
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 意为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 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 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 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 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 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席慕蓉年表
一九四三年
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
于南京入小学一年级
一九四九年
迁至香港,入同济中学附小
一九五一年
得校内四年级组作文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
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级
一九五四年
迁至台湾,参加联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试,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得国文科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美术科杨蒙中老师之鼓励甚多。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购得第一本诗集为余光中的《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
得校内初三组国文阅读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
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瑛老师。三年内皆参与《北师青年》之编辑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在校外教育刊物上发表诗作,投稿《自由青年》,亦获发表。校内演讲、辩论及论文比赛均曾获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
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一九六○年
水彩《静物》一幅入选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
得台北妇女协会举办全省青年美术比赛水彩第三名。师大毕业美展油画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
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因入学成绩优异,直接升入二年级就读,从师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
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一九六六年
二月得教授推荐,在比京艾格蒙画廊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比国七大报画评均予以评介。应邀参加三十一届海洋画家展览。七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得最佳优等第一奖、杜特龙·德·特利基金会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颁发之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一九六七年
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在瑞士佛利堡大学举行个人画展。在瑞士温特吐城举行个人画展。在比京可口可乐厂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八年
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九年
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一九七○年
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一九七四年
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
一九七六年
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
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十月在皇冠杂志上开始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一九七九年
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五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七月《画诗》同皇冠杂志社出版。十一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一九八○年
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七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一九八一年
一月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六月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个人画展,为父亲七十寿辰之贺礼。展出《镜子连作》及三百号之《荷》。九月诗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一九八二年
三月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艺术导论》由台湾雷射推广协会出版。
一九八三年
二月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与晓风、爱亚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范书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
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雷射雕刻之实验。
一九八五年
三月与刘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罗画廊及皇冠艺术中心举行画展,于阿波罗画廊展出四年来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体等油画。于皇冠艺文中心展出二十年来油画及素描作品回顾展。七月应邀赴港参加文艺夏令营。十月散文集《写给幸福》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
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四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八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十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一九八七年
元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五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五月母逝。六月底应美西华人学会年会之邀赴洛杉矶演讲。七月参加旧金山东风书店书展“以文会友”座谈会。十月开始作《荷的连作》系列油画。
一九八八年
三月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九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一九八九年
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圆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八月与女芳慈赴欧洲游览。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九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阅读蒙古现代诗人的作品及蒙古历史。
一九九○年
七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八月与子安凯赴欧洲游览。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谒圣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乌兰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车横渡戈壁,正逢农历八月十六月圆之夜。
一九九一年
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范书店出版。六月应德国柏林艺术文化宫之邀赴柏林朗诵诗作。并应邀前往德国汉堡大学现代中国文学课程演讲。七月陪同台湾文化访问团一行十六人,应蒙古文化部之邀请前往乌兰巴托参加建国七十年庆典活动。七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九月与北京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签约,委托代为处理大陆各省盗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严重侵权行为。九月再赴蒙古,访问当地艺术家,并赴蒙古北部之库苏古泊采访、摄影。
一九九二年
二月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二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四月邀请蒙古民间音乐工作者来台访问录音。五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由东华书局出版。
⑸ 谁知道席慕容和宗羹的简介高悬赏
http://bk..com/view/5331.htm
黄宗羲 (1610~1695)
明末清初史学家、思想家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父黄尊素为东林名士,为宦官魏忠贤所害。早年参加“复社”反阉党斗争。清兵南下,他招募义兵建“黄氏世忠营”抗清。明亡后匿迹山林,隐居著述。与孙奇逢、李并称三大儒。黄宗羲学问广博,对天文、算学、地理等均有研究,尤以史学成就最大。哲学上反对程朱学派的理一元论,坚持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离气无理”,理在气中。但在心物关系上,又未超脱王守仁“心学”束缚,认为物不能离心,心是根本。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撰成《明夷待访录》,书中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提出鲜明的民主观念。对明代思想史料作了系统整理。十五年至二十四年(1676― 1685)完成的《明儒学案》是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哲学断代史。另有整理宋、元思想史料的《宋元学案》留世。
小人好恶以己,
君子好恶以道。
――黄宗羹
《明夷待访录》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在有2000多年封建传统的中国,它不啻是暗夜火炬,隆冬春雷。它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21篇。著名学者顾炎武看了这本书的手稿,连声说:中国有人才,中国民族大有希望。事隔200多年以后,梁启超还惊诧地称其为“大胆之创论”。至于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则把他的学说视为洪水猛兽,把《明夷待访录》列为禁书,不许其流传人间。直到戊戌运动时期,谭嗣同等人出于维新变法的需要,把《明夷待访录》印刷了数万本,秘密散布,使这颗火种重新燃烧起来,对于鼓动民主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⑹ 《大雁归来》一文如何分层次
第一部分(1~5段),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第一段写与燕子比较,说明大雁才是报春的真正使者。
第二段写大雁对春天把握准确。
第三段写秋天的大雁,为下文作铺垫。
第四段写春燕归来时的欢快景象。
第二部分(6~10段),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
第六段写春归的大雁活泼欢快的样子。
第七段介绍雁的孤独和忧郁,从侧面反映作者对枪杀大雁者的愤恨。
第八段说明雁群是一些家庭或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第九段按时间顺序写晚间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第十段说明大雁集合的时间逐渐减少。
第三部分(11~13段),写大雁的联合观念。
第十一段写大雁具有人类所缺乏的联合观念。
第十二段写大雁的联合是全球性质的神奇的大联合。
第十三段写大雁的国际性迁徙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6)大雁出版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大雁是报春的使者,作者把春雁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他是那样珍爱大雁。春雁觅食前后的鸣叫,似乎先有一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不必说,这也是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晚上大雁群居沼泽,作者说那是他们的集会,他喜欢听那种集会的种种声响。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可谓全球一体化,正是人类所不及的。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
从写作上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一大特色。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无论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有层次地细细地加以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诸如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为人们闻所未闻,让读者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
浓郁的抒情色彩更是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感情。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0篇文章,大部分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题目。《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其中,他的作品《大雁归来》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为其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七篇课文。
⑺ 什么是大雁精神
大雁精神就是团队精神。
《大雁精神》是2006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金洋。主要讲述了公司员工都应学习“大雁精神”,像大雁一样,协同合作,才能使公司更加壮大。
大雁能够飞越千里,不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有多么的强,而是因为他们团结起来,目标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让他们达到了独自所难以实现的迁徙。
在一个公司里面,员工就像大雁,团队就像雁群。大雁的团队精神,如果能够运用到我们的团队中,将整个团队的能力发挥到极限,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甚至超出我们所期望的结果,达到我们所未意料到的良好效果。
在一个公司里面,员工就像大雁,团队就像雁群。大雁的迁徙。就好比企业一步步向成功迈进。如果一个团队能够像大雁一样,共同努力。那么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只要我们能够将大雁的这种团队精神移植到我们自己的团队中。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7)大雁出版扩展阅读
团队精神的影响因素 :
1. 团队精神的基础——挥洒个性 。团队业绩从根本上说,首先来自于团队成员个人的成果,其次来自于集体成果。团队所依赖的是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而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里恰恰不要求团队成员都牺牲自我去完成同一件事情,而要求团队成员都发挥自我去做好这一件事情。
2. 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 。社会学实验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它要求发挥团队的优势。
3. 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团结一致。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在这里,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鼓励所有成员为之奋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向心力、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同的价值观。
4. 团队精神的外在形式——奉献精神 。团队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总是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充满活力和热情,为了确保完成团队赋予的使命,和同事一起,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创造性地工作。
⑻ 席慕蓉是香港的什么家和什么家
作家
还有..
她好象是主攻油画的
⑼ "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定以死来句读"是谁说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
如果深情因为不平等的付出而酿成了畸形的爱,那么毁灭则是对情深之人最终的惩罚。
摘自的简媜《四月裂帛》。
简媜台湾宜兰县冬山乡人,现代文学作家。
台湾散文家往往天份极高,笔下的文字更是清新脱俗,出水芙蓉一般,确有大陆作家所不及处也,这大概与台湾没有发生文化断裂的革命有关,保持了传统文化的水土养分,故唯美文学在此地源远流长;雅者如余光中、张晓风、许达然等,皆为一代大家。
近年来新生代散文作家,简媜的散文别具一格,可谓是女作家中的“异数”,她笔下摇曳恣纵,言人之所不能言,但谨守纪律,轻易不逾越文法尺度,收放之间看得出旺盛过人之血色,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
洗尽铅华,独具慧眼,以卓越细笔,描绘人间生活情态,常有惕然惊心的刻画,令人如在盛夏平添一种寒意也。其虽为女性,但其文却有着男性作家所不及之大气。
(9)大雁出版扩展阅读:
"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定以死来句读"也可用于隐喻轰轰烈烈却又不得善终的爱情:
1、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本在一家书院就读,同窗共烛整整三载,祝英台爱上了朴实老实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子,却也有些倾慕,所以心中纠结压抑。毕业之后,梁山伯格外想念祝英台,于是去其家中探访,惊喜地发现对方竟是个貌美的姑娘。
互达心意以后,梁山伯去祝家求亲,却发现祝老爷早已经将女儿许配给了有权有势的马公子,梁山伯心灰意冷,一病为起,不久故去。
祝英台则在送亲路上,路过梁山伯的坟头的时候,与死去的梁兄双双化蝶。蝴蝶寿命短暂,美丽却有些脆弱,大概也正如梁祝的深情,绚丽却没能长久地在一起。
2、刘兰芝与焦仲卿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3、罗密欧与朱丽叶
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
他们不仅彼此相爱,而且大胆追求他们的爱情.不惜以命拼争。他们的爱情力量使他们敢于面对家族的仇恨,敢于向生活中的障阻挑战。他们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模式。不怕做赎罪的羔羊,因而他们的死亡虽是生命的终结,却在道德上取得了胜利。终于使两个敌对的家族言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