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導師指導 » 三國學術專著

三國學術專著

發布時間: 2021-03-30 18:57:50

㈠ 西方學術界有哪些研究三國魏晉的學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關毛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3962964/answer/41698723
來源:知乎

西方學術界研究魏晉南北朝的人極少極少……
而西方學術界對魏晉南北朝真正了解比較深的,往往都是一些研究游牧民族史的專家,他們只是捎帶著研究了下魏晉南北朝而已……

就連被無腦貼吧黨奉為圭臬的《劍橋中國史》系列,也繞開了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為啥……其他的朝代都能湊幾個學者編一編,這時代沒專家……

被無腦貼吧黨奉為聖經的《全球通史》更是無視了這個時代,修訂前的某一版就曾以很簡短的話說,阿提拉在入侵羅馬的同時,匈奴人消滅了極度依賴僱傭軍的漢帝國,羅馬帝國和漢帝國這兩個古典帝國的巔峰都因蠻族入侵而結束……好簡單粗暴。

另外讀過的一本《亞洲史》,也是上面這個論調。

被無腦貼吧黨奉為古蘭經的游牧民族史專著,格魯塞的《草原帝國》。曾腦補了魏晉南北朝的歷史。他認為屬於突厥民族的首領叫單於的匈奴人和屬於蒙古民族首領叫可汗的鮮卑人互相征戰,最終由突厥的拓跋人擊潰了蒙古的慕容人和另一股唐古特蒙古人苻堅,掌控了中國北方,建立了北魏帝國,這些突厥人積極漢化,就像歐洲自稱繼承了羅馬的法蘭克帝國一樣……這尼瑪都什麼鬼……

曾對中國游牧民族做過大量研究的美國學者巴菲爾德的著作《游牧帝國與中國》里,畫大篇幅講述了十六國和北朝的歷史……不過,跟我們的歷史課本上講的毫無兩樣,也沒啥新奇視角。不過好歹這本書沒有離奇的錯誤,但……當我讀到唐朝的那一章,作者哀嘆突厥化的李承乾死了,即位的是懦弱的李治,因此還對唐帝國的未來表現出了擔憂……我就ang了……
這作者還真是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可難道皇帝是個突厥化的瘋子……就能比李治乾的好?
再ang一次。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情況……
我個人最欣賞的西方游牧民族史專家,老毛子國的巴托爾德就曾在某本書的序言里感慨萬千,說自己研究了一輩子游牧民族史,獲得的一手資料中最寶貴的往往都是中國二十四史里的西域傳之類的節譯,還是德文節譯再轉譯俄文的片段,這個翻譯過程中會出現多少錯漏是自己無法得知的。而波斯和伊斯蘭的史料往往沒有中國史料真實客觀,中亞的史料乾脆就只有參考價值……然後就遺憾地說他老了沒能力再學漢語,更別提去讀古漢語,如果俄國有《二十四史》的全譯本該多好……

當然,這些都是上世紀的學者,本世紀有啥新著作……咱見識短不知道。

㈡ 關於三國演義的學術專著有哪些

三國演義的學術專著有很多,有沈伯俊、譚良嘯著作《三國演義辭典》毛宗崗對《三國演義》的比較批評

㈢ 古代文學著作及作者 列表 例如:《史記》司馬遷 急用 萬謝呀 做好多來幾個多多益善哦

先秦作家作品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里(今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現存《論語》20篇,是他的弟子記錄他與弟子們言行的語錄體專集。「論」,讀lún,擇也,選擇摘錄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時代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著有《墨子》一書,今存53篇。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後期齊國人,軍事理論家,著有《孫子》,一名《孫子兵法》,13篇,古代稱為「兵經」,是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山東)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其中心思想是「仁義」,主張實行仁政,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著有《孟子》一書。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河南)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現存《莊子》一書,33篇,又名《南華經》。代表作是《逍遙游》。
荀子,名況,尊號「卿」,漢時避宣帝劉洵諱,改稱「孫卿」,戰國時趙(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他針對孟子「性善論」提出「性惡論」,針對儒家「天命論」提出「天行有常」的樸素唯物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勸學》、《天論》等。
韓非,戰國末韓國人,荀況弟子,法家學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者諸項政策,主張君主集權,反對貴族操縱政治。現存《韓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鄰》、《扁鵲見蔡桓公》。
呂不韋,戰國末期韓國大商人,曾為秦國的相國。他集合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
列子,名禦寇,戰國時鄭(河南)人,被道家尊為前輩,主和貴「虛」,即虛靜、無為。著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哥白尼、英國莎士比亞、義大利但丁)。他用楚辭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即遭遇憂愁,「離」通「罹」),還有《九歌》、《九章》、《天問》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農歷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羅江自沉的紀念日。
漢代作家作品
賈誼,世稱賈生,或賈長沙、賈太傅,洛陽(河南)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有「疏」7篇,《新書》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賦》、《鵩鳥賦》。明朝人輯有《賈長沙集》,是以他曾做過長沙王太傅命名的。
劉安,沛郡(江蘇)人,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漢高祖孫,襲父爵封為淮南王。集體編著《淮南鴻烈》,也叫《淮南子》。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陝西)人,太史令司馬談之子。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歷盡艱辛撰成《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撰有《說苑》、《新序》,還整理修訂了《戰國策》、《楚辭》。
班固,字孟堅,扶風(陝西)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歷盡二十餘年修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辭賦方面以《兩都賦》最著名。
魏晉南北朝
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時官到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代漢建魏,追尊曹操為魏武帝。有抒情詩《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等樂府歌辭。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官至蜀漢丞相,詩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師表》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曹丕,字子恆,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國文學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論?論文》是我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
陳壽,字承祚(zuò),西晉史學家。著有國別體史書《三國志》。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干寶,字令升。東晉史學家、文學家,撰寫出我國第一部神話(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范曄,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散文家。《樂羊子妻》、《張衡傳》選自他的《後漢書》,「後漢」即「東漢」。「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出自他的《後漢書?列女傳》。
劉義慶,南朝宋代小說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這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的筆記小說,書中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懸河」等。
劉勰,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50篇,涉及到創作的許多問題。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撰成《水經注》40卷,是富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志。
鍾嶸,字仲偉,南朝梁代文學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詩品》。
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唐代文學家,有抒情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楊炯,初唐四傑之首,名作有《從軍行》。
盧照鄰,初唐四傑之一,代表作為《長安古意》。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代表作為《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
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所作《回鄉偶書》(七絕),為傳誦名篇。
王之煥,字季陵,唐代詩人。他的《涼州詞》、《登鸛鵲樓》是唐代絕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過故人庄》(五律)描繪了綠水青山的田園風光和「把酒話桑麻」的農家情趣,體現了詩人與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曉》(五絕)寫春曉之景及早春之情,成為流傳千古的好詩。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擅長七絕,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從軍行》七首、《芙蓉樓送辛漸》和《出塞》兩首都很有名。
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名篇有《鳥鳴澗》(五絕)、《送元二使安西》(七絕)、《觀獵》(五律)。「味摩詰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贊王維之語。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為權貴所容,使他對腐敗社會加深了認識,寫下了抨擊帝王權貴荒淫奢侈和控訴現實政治黑暗的詩篇。五絕《靜夜思》、《秋浦歌》、七絕《望天門山》,五律《送友人》,七古《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路難》。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適,字達夫,唐代邊塞詩人,詩作對當時的邊境形勢、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別董大》(七絕)。
崔顥,唐代詩人,開元進士,官至司勛員外郎。所作邊塞詩慷慨豪邁。《黃鶴樓》(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鞏縣(河南),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曾漫遊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後任左拾遺,後棄官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度參軍,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詩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組詩「三吏」、「三別」。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從軍多年,對邊塞生活體驗深刻,有《岑嘉州詩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古)。
張志和,字子同,唐代詩人,多寫隱居閑適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漁歌子》(詞)。
韓愈,字退之,河陽(河南)人,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唐代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劉夢得文集》,《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出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深寓哲理,膾炙人口。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稱白太傅。下(陝西)人,唐代詩人,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有諷諭詩《秦中吟》、《新樂府》,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並序)。還有《賣炭翁》(七古)、《錢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山西)人,世稱柳河東,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又遷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論說文《天說》、《封建論》,傳記文《段太尉逸事狀》、《童區寄傳》、《捕蛇者說》,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之一,著有《柳河東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學家,晚年居住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善用絕句形式諷詠時事,如《赤壁》、《過華清宮絕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代詩人,有《李義山詩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無題》、《隋宮》、《賈生》、《夜雨寄北》等。
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因排第七,世稱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為人放盪不羈,終身潦倒,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著有《樂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溢號文正。名詞《漁家傲》反映了邊塞生活。貶為鄧州知州時寫了名文《岳陽樓記》,著有《範文正公文集》。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並重,反對浮靡文風。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六一詩話》開創了「詩話」這一新體載,對後世詩歌理論的發展有一定影響。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集》。《六國論》選自《嘉集?權書》。《權書》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評論政治和歷史的。他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山西)涑(sù)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宰相,當政八月即逝,追封溫國公,謚文正。著有《司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對抗王安石變法。在學術上有不朽貢獻,花十九年時間主編了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它與《史記》一起被譽為「史學雙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官至宰相,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也稱王文公。臨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學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傷仲永》節選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錢塘(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他的《夢溪筆談》(26卷)是用筆記文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術專著,是我國第一部科學作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官至禮部尚書,追謚文忠。其文明白暢達,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很有影響。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南宋女詞人,我國第一位女詞人。其詞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徑,語言清麗。《如夢令》選自《漱玉詞》,另有《李清照集》。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容豐富,主要表現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詩作《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為世傳誦,《訴衷情》、《釵頭鳳》是很有藝術特色的詞,文有《過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與蘇軾共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江西)人,南宋詞人,其詞多為寫景詠物、記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詩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廬陵(江西)人,南宋大臣,愛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氣歌》、《指南錄》、《酹江月》、《〈指南錄〉後序》皆為後人傳誦。
元明清作家作品
關漢卿,號已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雜劇(戲曲)作家,我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元雜劇的奠基人。所作雜劇達60多種,今存14種,以《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最為著名,有《關漢卿戲曲集》。《竇娥冤》是我國戲曲史上典型悲劇之一。
王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雜劇(戲曲)作家,代表作《西廂記》5本,21折,以歌頌反封建的愛情為主題,歌頌張生和鶯鶯為爭取婚姻自由所進行的斗爭,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思想。
馬致遠,號東籬,大都(北京)人,元代戲曲家、散曲家,所作雜劇15種,代表作有雜劇《漢宮秋》、散曲《天凈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水滸》即《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為施耐庵學生,曾共同從事創作。傳有17種通俗演義,代表作《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全書120回。
於謙,字延益,錢塘(浙江)人,明朝大臣、愛國將領。官至兵部尚書,溢忠肅,詩人。有《於忠肅集》。《石灰吟》為作者12歲所作,選自《古代詩歌選》。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江蘇)人,明代小說家。四十多歲中貢生,官僅至縣丞,因恥於折腰而罷歸,一生貧寒,對黑暗現實不滿。晚年著成我國第一部神話長篇小說《西遊記》,既寄託了他濟世匡時的願望,也是積極浪漫主義的傑作,其藝術性標志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達到一個新高峰。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崑山(江蘇)人,後徙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歲中進士,官任南京太僕寺丞。所作散文樸素簡潔,善於敘事,有《震川先生集》。《項脊軒志》選自《震川文集》。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稱《還魂記》)。劇作多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
馮夢龍,字猶龍,號墨憨齋主人,長州(江蘇)人,明代文學家,輯有話本集《喻世明言》(又稱《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恆言》,改編為影片《秋翁遇仙記》。
徐宏(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陰(江蘇)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質學家和游記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記》,該書是日記形式的游記散文,是我國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書中作者描繪了祖國山河的壯美,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被稱作「古今紀游第一」,《游黃山記》出自本書。(黃山,在安徽省境內,有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浙江蘭溪人,清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芙蕖》節選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種植部」。
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淄川(山東)人,清代文學家。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我國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方苞,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禮部右侍郎。為桐城派創始人。散文多為經說、序跋、書信、應酬之作。
吳敬梓,字敏軒,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說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55回。
曹雪芹,名,字夢阮,號雪芹,祖籍豐潤(河北),生於南京,清代小說家,以十年時間從事《石頭記》(即《紅樓夢》,又名《金玉緣》)的創作,全書未成,病而卒,後四十回為高鶚(è)所續,全書120回,屬於章回體小說,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隨園老人,浙江錢塘(杭州)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曾任知縣,辭官後於江寧(南京)小倉山下修築隨園定居,自號倉山居士。《祭妹文》選自他的《小倉山房文集》,還著有《隨園詩話》。
姚鼐,字姬傳,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繼方苞、劉大木魁之後「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須以「考據」、「詞章」為手段闡明儒家的「義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論。《登泰山記》選自《惜抱軒詩文集》,其中「雪中觀日」一段,尤為後世稱道。
龔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官至禮部主事,後辭職南歸。深於經學、文學和史地學,為「今文學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運動先驅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歸途中寫了315首絕句,總題為《己亥雜詩》。表達對國事的感慨與生平經歷的哀樂。
劉鶚,字鐵雲,筆名(別署)洪都百煉生,江蘇丹徒(鎮江)人,清末小說家,通數學、醫術、水利等,他的《老殘游記》是我國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吳趼(jiǎn)人,號沃堯,字繭人,後改趼人,廣東南海(廣州)人,因居佛山鎮,又自稱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說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李寶嘉,號伯元,號南亭亭長,江蘇武進人,清末(近代)小說家,他的《官場現形記》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曾樸,字孟朴,江蘇常熟人,近代小說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戊戌維新的領袖,政治家、文學家。《少年中國說》、《譚嗣同》出自《飲冰室合集》。

㈣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學術史著作

〈明儒學案〉
春秋,漢書,後漢書,資治通鑒,左傳,戰國策
史記,三國志,還有許多朝代的史書
,,等等,夠嗎

㈤ 關於兩晉時期的史籍和學術著作有什麼啊

這一階段出版的斷代史和綜合研究專著,代表作有

王仲犖
《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韓國磐
《魏晉南北朝史綱》(人民出版社,1983年)、

萬繩楠
《魏晉南北朝史論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何茲全
《中國古代社會》(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唐長孺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

簡修煒
《六朝史稿》(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等。

重要的論文集有

陳寅恪
《金明館叢稿初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何茲全
《讀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唐長孺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中華書局,1983年)、

鄭欣
《魏晉南北朝史探索》(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年)、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續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田余慶
《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華書局,1993年)、

谷霽光
《谷霽光史學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朱大渭
《六朝史論》(中華書局,1998年)、

黎虎
《魏晉南北朝史論》(學苑出版社,1999年)等。
思想文化方面主要有

王葆

㈥ 為什麼在戰國至三國時期產生四部經典著作

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四部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中國古代小說作品的合稱,這早已是一個人人皆知的文學常識。但是如果要問,四大名著之稱是誰從何時叫起的,恐怕就沒有人能回答上來了。



從理論上說,四大名著之稱再早都不會超過300年,原因很簡單,其中的《紅樓夢》乾隆年間才面世,到現在也就200多年。此前有四大奇書、六才子書、十才子書等稱呼,但從來沒有四大名著之說。

與四大名著最接近的是四大奇書,從相關記載來看,四大奇書之說最早出自李漁之口:「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三國演義》序)

有意思的是,李漁通過比較,否定王世貞的說法,將四大奇書的發明權給了馮夢龍。至於馮夢龍究竟是如何說的,什麼時候說的,限於資料,已經無法弄清。這很可能只是當時坊間一個流行的說法,不過借用馮夢龍的名頭而已。

四大奇書與四大名著的前三部都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紅樓夢》取代了《金瓶梅》。既然如此,那四大名著的說法怎麼也得有200多年的歷史吧。其實不然,這事不能憑感覺,還是要靠材料來說話,翻檢清代文獻資料,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四大名著一詞。

那麼,這一叫法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各類典籍加上報刊,浩如煙海,要找到這個詞語最早的出處談何容易,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時至今日,隨著文獻數字化的開發,各類大型資料庫相繼建立,利用這些豐富的電子資源,成千上萬冊典籍,一秒之內就可以做到逐字檢索,四大名著的問題也可以由此得到解決,至少是部分解決。

就目前搜檢的情況來看,四大名著一詞最早出現在1919年。這一年的2月14日,《申報》開始刊載求古齋書帖社的廣告,號稱「四大名著特價六折」,後面是對《廿五史彈詞》《隨園詩法叢話》《金聖嘆、陳眉公才子尺牘》《唐詩白話解》這四大名著的簡介。這份廣告又見於同年5月8日的《新聞報》上。

顯然這是為推銷書籍而創用的一個詞語,說白了,就是一個賣書的噱頭。雖然是叫四大名著,但內涵與現在的完全不同。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四大名著之說並非直接由四大奇書演變而來。至於求古齋書帖社是否第一家使用四大名著一詞,此前是否有人用過,還需要材料來證明。大體可以這樣說,四大名著一詞是清末民初書商為推銷書籍所創的詞語。

此後,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其間的報刊上不斷出現四大名著一詞,但基本上都是出現在廣告中,具體內容也經常變化,比較隨意,算是一個廣告套語,始終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值得注意的是,1947年8月2日,《人民日報》刊載一則「新華社東北十九日電」《東北解放區新文化事業日盛 蔣黨慘重摧殘滬出版界》。文中提到,在東北解放區,「政治書籍中以毛主席四大名著及陳伯達之『中國四大家族』等書最受讀者歡迎」。那麼毛主席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著作呢?筆者在1951年8月7日刊載的一封讀者來信中找到了答案,文章提到天津聯合出版社1950年印行的《人民大憲章學習資料》一書中有這么一段話:「一九四五年召開了七全大會;毛澤東同志更發表了《論持久戰》《論新階段》《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四大名著。」

由此可見,直到1951年,四大名著的說法雖然已相當流行,但其內涵並沒有固定下來,處在各說各話的狀態,我們今天理解的四大名著的說法是更晚的事情。1952年,《歷史教學》雜志第5期刊載《關於高初中本國近代現代史教材教法的一些問題》一文,再次提到毛澤東的四大名著,可見這一說法已進入中學歷史,流傳相當之廣。



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說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出版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四部小說,人們遂將這四部小說合稱四大名著。這一說法有其道理,但目前還沒有見到確切可信的資料。

進入1980年,情況發生變化。從這一年開始,四大名著這個稱呼開始和《三國演義》等這四部古代小說聯系起來。這一年10省17院校《作家談創作》編輯組編印《中國當代作家談寫作》一書,其中有一篇黃飛卿的《構思點點》,文中寫道:「我小時候喜歡看故事書,以前看過些古典小說,什麼四大名著,三言二拍都看過。」這里雖然沒有具體說出四大名著包括哪四部小說,但明確說是古典小說。

1982年,《上饒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刊載汪嘉言的文章《漫談自學語文——為上饒師專學生講》,其中提到「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同一年,《國外社會科學》第3期刊發了署名「平」的文章《〈紅樓夢〉全譯本在法國出版》,提出另一說法:「中國的四大名著(另外三部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和《金瓶梅》)之一的《紅樓夢》,無疑是中國小說中水平最高,寫得最精彩和最全面的。」

可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時候,四大名著開始指向中國古代小說,但還有不同的說法。之所以此時發生這一轉變,與時代文化風氣有關。粉碎「四人幫」之後,開始撥亂反正,以前被視為封建落後的古代文學作品解禁,民間出現了讀書熱潮,《三國演義》這四部小說作品本來就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為歷代讀者所喜愛,此時受到熱捧,被稱作四大名著,自在情理之中。

其後,四大名著逐漸成為專有名詞,內涵固定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四部小說的合稱。



文章寫到這里,可以進行總結了。據筆者搜檢各類資料庫所掌握的資料來看,四大名著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末民初,是出版商為宣傳書籍而創用的一個詞語,長期以來其內涵並不固定。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和古代小說聯系起來,很快成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小說的合稱,成為專有名詞。

如果筆者上述推斷成立的話,四大名著成為專有名詞也不過才40來年的時間,這可能和很多人的感覺很不一樣,但事實就是如此。不管是誰最先將四大名著與古代小說掛鉤,這一叫法很快就得到認可並廣為流傳乃至成為一個基本的文學常識,原先不斷變化的內涵被固定下來,濃厚的廣告色彩退去,被賦予一種莊重感,這應該說是人們的共識和選擇。在可以想見的未來,這個叫法應該是不會再改變了。(苗懷明)

來源:光明日報

㈦ 中國古代八大科學名著是什麼

中國科學八大名著:《水經注》、《農政全書》、《九章算術》、《齊民要術》、《夢溪筆談》、《徐霞客游記》、《本草綱目》、《天工開物》。

1、《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2、《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基本上囊括了中國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又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貫徹這一思想正是《農政全書》不同於其他大型農書的特色之所在。

由於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積累了數千年的耕作經驗,留下了豐富的農學著作。先秦諸書中多含有農學篇章,其他的大型農書,無論是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還是元代王禎的《農書》,雖然是以農本觀念為中心思想,但重點在生產技術和知識,可以說是純技術性的農書。

3、《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

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該書內容十分豐富,全書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同時,《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演算法則。

它是一本綜合性的歷史著作,是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4、《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梁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全書10卷92篇,系統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勞動人民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季節、氣候、和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關系,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網路全書」。

5、《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

6、《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記》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7、《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葯性理論。

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葯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葯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

卷3~4為「百病主治葯」,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葯」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葯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葯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葯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

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

各葯「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葯名下列8個項目(即「事」)。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葯物出產、形態、採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葯物疑誤。

「修治」,述炮炙方法;「氣味」、「主治」、「發明」,闡述葯性理論,提示用葯要點,其下每多作者個人見解;「附方」,以病為題,附列相關方劑。

8、《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葯、紡織、染色、制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㈧ 我想寫一篇有關曹操的論文,但不清楚該看哪些書籍、著作、學術期刊!!!!請高手指教指教!!!

有《曹操傳》 《曹瞞傳》 《後漢書》 《魏書》 《資治通鑒》 易中天的

品三國系列《易中天品三國--魏武揮鞭說曹操》 《實事求是說帝王-魏武帝曹

操》-李菽材 《煮酒品三國》-沈忱 《閑品三國》-潘慧生

這些是我看過的~~我挺喜歡曹操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請推薦斷代史書籍 1春秋戰國 2秦漢 3三國魏晉南北朝 4隋唐五代十國 5宋元 6明清 不是二十四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有《中國斷代史系列》是中國大陸「十五」出版規劃重點項目,被稱為「斷代體裁的完璧之作,跨越世紀的歷史巨著」。

全套書始編於20世紀50年代,歷時50年之久,經數代人之手,200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發行(ISBN 7208045453)。全書共13卷16冊,近1000萬字。它和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被認為是目前中國史學研究學術價值最高的兩套通史系列專著。
如果全買。。。要800多。。。這套書的精彩的《殷商史》《西周史》《春秋史》《戰國史》《秦漢史》《元史》《明史》。其他的也有出眾的地方,像《隋唐五代史》中的五代部分,宋史中的宋朝建立部分。總體來說是目前容易得到的關於中國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每本如下:
中華遠古史 王玉哲著
殷商史 胡厚宣 胡振宇著
西周史 楊寬著
春秋史 顧德融 朱順龍著
戰國史 楊寬著
秦漢史 林劍鳴著
魏晉南北朝史 王仲犖著
隋唐五代史(上、下)王仲犖著
宋 史 陳振著
遼金西夏史 李錫厚 白濱著
元 史 周良霄 顧菊英著
明 史(上、下)南炳文 湯綱著
清 史(上、下)李治亭主編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