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健康指導
『壹』 強迫症的治療
試試意義療法,這是對付強迫症的最好方法。
把你的問題分開看,一,「我的問題就是以前太注意了,認為自己太不正常了。不停的打壓自己。 使自己患上了強迫症。」這個問題先解決。
建議: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有點毛病,有點不正常是很正常的,有些人有些很搞笑的習慣,如他老覺自己的手臟,常洗,洗到皮破了。其實臟不臟是可以看到的,是吧。其實他就是不信,就是認為手臟,誰說不臟他還跟誰急,但他沒其它問題。說這么多,就是想你置身事外的看一下自己,如果本來沒什麼問題,但老覺得自己有問題,結果出了問題,你問我要不要想這個問題?我說如果你有問題,你就不會跟我說這個問題,你能把你的問題說得這么清楚,其實就是想我告訴你你真的有問題。你有確你真的問題了,你就讓自己不要再想這個問題,如果你不想問題了,你就沒問題。
原來你有沒有問題決定於你有沒有去想。想了就有?不想就沒有?那你道底有沒有?你的問題很搞笑,你不覺得么?其實你應該朝笑自己。自己不太正常,也就是搞笑的不太正常,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二,關於腦子想不想問題,這回答是:腦子就是用來想問題,但也不能浪費腦力資源,但正常的人卻是大半輩子想著與自己沒什麼關系的問題。其實想也就亂想唄,不想就讓腦子養著,這也是養精蓄銳啊!這種怎麼樣就是好事的心態,你擺正點。多這樣想想。
『貳』 強迫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哪些
你好,樓主,我翻了一本心理學書籍,其中有一段話寫得很不錯,摘錄過來,你隨喜參考看看,節選自《走出焦慮風暴》 寧波出版社
原文:
一、不論我們當下沾染了何種心靈「業習」(喻指症狀背後的習性基礎),都不要自責懊惱。請不要怪罪自己,因為你也不想這樣。
許多無明煩惱的本質就是焦慮,焦慮背後就是一份恐懼的感覺;恐懼的感覺背後一定是一份深深的失落;失落背後是我們自己所堅持的一些深層價值體系,或許現在這份價值體系需要做一些調整。
從禪學或儒家心學角度而言,許多焦慮情緒的最初是我們不恰當的執著心或分別心延伸出來的「幻相」,它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我執」的反應。
這些反應最初來自於我們的「小我」沒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又害怕失去已經得到的,以及對於擁有的永遠無法感到滿足的習慣。長此以往,個體潛意識里充斥著越來越多的負荷,以及面對失去時的恐懼,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思維根部的沉重壓力。
二、一些焦慮障礙在某種層面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心理學問題,還是一個哲學問題。倘若從整體系統的角度而言,那些症狀事實上都不是「病」,那些負性情緒都是無意識給我們的一個積極的訊號,這個訊號是要我們愛自己,讓自己用心諦聽恐懼背後純真的心,而後成為一個徹底了解恐懼真相的人。
當我們的心開始培養出一定的正念覺察能力與順應自然的底氣時,我們就慢慢地離開了對預期恐懼的執著。那純凈的一刻有時在早期雖然短暫,卻非常強有力。它開始成功挑戰了一個人舊有的許多煩惱習氣,只是在這個時候一定要牢牢護持一個必不可少的正見:一定要提前了解長久累積的習性反應開始被攪動時,偶爾會跳出來進行一下「報復性」的反彈,進而阻礙心靈沉澱的開展。
此時我們千萬不要對暫時的下落感到不耐煩、生氣或沮喪,這會動搖我們精進的意志,甚至對自己的調心能力起到固執且不理性的阻抗。
三、大部分沾染慢性焦慮情緒的心靈一方面想要解決痛苦,一方面對那些造成煩惱的習性又不願意丟棄。這真是矛盾,令人驚訝。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個體無意識留戀那些「症狀」帶來的一些說不出的「好處」。
此外,阻抗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源自於我們對現實生活中一些外在壓力的逃避,對此我們需要勇敢地去應對它們、覺察它們、轉化它們。許多時候,一些起伏現象也都源自這些埋藏在心底深處的「阻抗機制」,它們背後的始作俑者就是我們的深沉習性。
我們一定要了解這種阻抗習性會對成長過程與蛻變過程帶來較大的拉扯性阻礙,因為這些阻抗習性並不希望「主人」立刻清醒過來。如果個體蛻變了,它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所以當我們逆流而上時,它們一定會出來干擾我們。
而此時我們一定要正確識別這種阻抗的聲音,認識到通過這個「聲音」所傳遞出來的痛苦都是假象。如果個體被這些阻抗的聲音拉著走,那麼都是中了「頭腦陷阱」與「心魔」的圈套。
在這個時候,務必正確領會一些難過的原因,這意味著我們自我初級調心的成功,意味著某些不良思維習慣已經從心靈的表層動搖了。如果我們堅持下去,持續少想多做,習以治驚,對一些拉扯性的「誘惑」抱視而不見的態度,那麼它們就會漸漸消退。
因此,我們要有智慧,在面對這些小困難時不可即刻就灰心喪氣,而應該了解,如果想改變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煩惱習性,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四、面對一些積重難返的煩惱習氣,自我修復的確沒有捷徑,唯有相對之曲徑,但在曲徑中只要擁有一定的正見基礎,又會帶來快速的精進。各式焦慮障礙的成長、蛻變的時間雖因人而異,但的確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自我積極的調心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滿足與感恩任何微小的進步。
「宇宙律動螺旋定律」(該定律在此書的其他章節有重點闡釋)告訴我們,心靈的成長註定是彎彎曲曲向上發展的,因此當我們在前進時顛簸了也該高興,偶爾的掙扎也是成長的一部分。總之,我們需要以退為進,以精勤為師,以耐心為師,一定要明白「心靈療傷」是一個再教育、再成長的過程。
同時,美麗的蛻變只會發生在那些不急於尋求結果的人身上,只發生在享受過程的人身上。心靈蛻變沒有時間表,它或許總是在我們沒有期待它出現的時候出現。唯有如此,才有機會去深入破解這本「心靈難經」(喻指心路歷程與症狀)背後的本質與智慧妙用。
『叄』 強迫症怎樣進行心理疏導治療
一、不怕它:很多人總「怕」強迫症的出現。其實,這在正常人身上偶爾也會出現的,只不過當事人不在意罷了。而強迫症患者由於怕這種思維的再現,於是,越怕就越會出現,越出現就越緊張,並不斷把這種意識強化和鞏固下來。因此,對於強迫症,患者首先要改變思路,即大家都有過這些思維,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樣正常。二、不刻意注意它:有的患者經過初步治療後,強迫症症狀會大大減輕甚至很久不出現,這時,他可能會想症狀好久沒出現了,會不會再出現?這么一想,強迫症症狀果真就出現了,而且帶來新一輪恐懼強迫思維的「浪潮」。這種反復是正常的。
三、不理它:為什麼很多患者與其斗爭多年,卻一直無法戰勝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順其自然。舉例說明,強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樣,皮球跳動代表著病態思維。那麼,怎樣才能使球靜止下來,即症狀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會靜止下來。對待強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視它的存在,症狀才會慢慢消失。
豚海心理咨詢聚集了多位資深心理專家,具有高超的心理咨詢技能與豐富的臨床經驗,秉承「以人為本、關愛生命、潤養心田」的理念,嚴格遵循尊重、保密的專業精神,堅守職業道德,把咨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旨在幫助對生命、對生活迷惘困惑的人們認識自我、找到自我,從而找回內心的平靜,體驗生命的內在自由,由此成為命運的主人,更積極地面對人生。
我是看到廣告到店後可以領取免費心理測評,懷著試試看的心態去體驗一下,沒想到老師和藹可親、也非常專業,首先了解了我個人情況,還簽了保密協定,這個非常贊,確實效果不錯,老師引導我去探尋內心真實的想法去認清自己,然後給予意見和建議
『肆』 患了強迫症可以怎樣恢復健康
沒什麼好辦法的。我以前也做試題同一道題目就做四五遍,不是說題目做得少,所以基本什麼試卷都不能在考試時間內完成。
後來我就強迫自己不去回想,剛開始還是不行,還是一道簡單的題目思考半小時,來回四五遍,但強迫久了,還是會有一點點用。
總結一句,就是以強迫治強迫。不過我覺得如果你現在的狀態對生活沒有造成影響的話,不必介懷。
『伍』 強迫症與好習慣的養成
雖然你說你是學心理學的 但是我從你的提問中完全看不到心理學對你的身心健康的幫助
你的主觀意識非常強烈,自認為可以控制抑鬱症和強迫症。比如你說你今天不想讓自己產生飢餓的感覺一樣,這其實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真正意義上的抑鬱症和強迫症)
書籍我是沒有什麼可以推薦的了,不過感覺你目前的情況不容樂觀,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