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導師指導 » 帆書寫指導

帆書寫指導

發布時間: 2021-03-17 16:00:03

1. 帆在田字格里怎麼寫



如有疑問,請追問;如已解決,請採納

2. 「帆」字怎樣寫好看(請給各例子)

按形意字來寫,做到乍一看讓人首先覺得宛如一艘蒙沖揚帆起航才好.

3. "帆"字篆書形式是怎麼寫的呢

小篆

4. 如何發揮日記在寫作能力中的作用

如何發揮日記在寫作能力中的作用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 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那麼,如何把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落實到實處?毋庸置疑,這是寫作教學中的一大難題,雖然新課改下很多教師在這方面做了諸多探討,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甚至絞盡腦汁。講教材、講構思、講各種「完美」的表現手法,但總體看來效果好像並不盡人意,因為這實在是捨本逐末,緣木求魚的做法。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單靠閉門造車式的課堂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回歸傳統,養記日記的良好習慣和興趣—這曾經是作文教學的必要手段。

一、日記寫作有利於扭轉作文教學頹勢

成功的、高質量的日記寫作能改進和優化當前令人擔憂的作文教學現狀,二者能夠互相促進,相互提高。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學作文教學較之小學階段更加規范化、系統化,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然而,就目前的作文教學現狀講,其又是語文綜合知識構成板塊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作文教學難,學生興趣差是目前作文教學實踐中師生雙方不言自明、無可辯駁的事實,中學階段的問題尤為突出。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有整個語文教學過程重閱讀輕寫作,課時安排比例嚴重失調,作文教學與訓練時數投入不足的因素;有人們思想認識上以為範文閱讀、語文知識的學習見效快,作文既耗時又見效慢,使作文教學受到擠壓淡化的因素;有作文教學理論滯後,作文訓練隨意化,教學體系不強,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的因素;有中學學科門類劃分過細,課程繁多,師生精力支配困難的因素,等等。作文教學時間、精力投入不足,學生作文訓練偏少是導致目前中學作文教學出現頹勢的根本症結。

作文教學耗時量大見效慢,運行狀況不景氣,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那麼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轉變這一現狀呢?加強作文訓練是必然選擇,必須讓學生多寫多練。然而,在目前的語文教學運作機制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解決這一問題,幾乎很難辦到。僅以初中為例,每冊教材的作文教學安排六個單元,在有效的教學時間里,每兩周才能進行一次不多於兩課時的作文教學訓練活動,這顯然從訓練的頻率和強度講,都是偏低的,因而很難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鑒於以上現實狀況,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加強作文教學與訓練的強度和頻率,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多寫、勤寫、愛寫,真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堅持寫日記,充分利用和發揮日記「日日記」的日常化、高頻率寫作特點,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二、日記寫作有著促進作文教學的積極功用

作文教學的現狀需要運用日記這一有效的手段和形式來強化訓練。只要長期堅持,目標明確,循序漸進,日記寫作對作文教學的積極的促進功能就會逐漸顯現出來。其功用主要是:

第一,源源不斷的素材積累功能。既然日記是日常生活中聽到、看到、做到、想到的有意義的事實的記錄,那麼其中記錄的事實必然是有保存和利用價值的,這樣的事實肯定會引起我們心靈的共振,其人其事、其情其景會給我們以教育、感染和陶冶。這些活生生的事實,以及其對我們心靈的觸發和感悟,自然就會成為有用的素材,積累起來就成了我們作文寫作中取之不竭的「原料」。這恰恰解決了我們廣大中學生作文寫作中無物可寫、無事可述、無情可訴的問題,長期堅持將有利於作文教學水平的提升。

第二、拓寬了作文教學的訓練形式,加大了訓練量。作文教學目前正在走著多寫的路子,加大訓練量,單憑每周的兩節作文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又增設了練筆作文、小評論等訓練形式,這些訓練形式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數量上仍有所限制。從這一點說,日記寫作大大地拓寬了作文教學的訓練形式,加大了訓練量。日記書寫本身就在訓練提高著學生的作文水平。它的內容涉及面寬廣,或記敘事件,或描寫人物,或發表議論、或抒發感情,表現形式不受限制,使學生的思維自由,無拘無束,大大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我們還規定日記書寫內容,譬如寫《焦點訪談》、《關注》、《鍾聲》等節目觀後感,觀看《新聞聯播》寫時事評論等,並限制字數300字左右。這種訓練定期變換形式,應該說,訓練效果是明顯的,學生既了解了時事,又提高了思想覺悟,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訓練了作文形式,加大了練筆量,從而有利地促進了作文教學。日記是帆,作文是船,帆動船進。我們的學生在日記書寫中嘗到了寫作的樂趣,體會到了日記對提高寫作水平的促進作用,我們的作文教學在日記書寫的氛圍中越走越寬廣。鑒於此,我們更應重視日記書寫指導,深入挖掘日記內涵,充分發揮日記寫作對作文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讓日記這一靈活實用文學樣式在啟迪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寫作興趣的培養功能。長期不懈堅持寫日記,就會養成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予以指導講評,向報刊薦稿,鼓勵學生投稿,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體味成功感、成就感。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培養良好的寫作興趣。目前,中學生普遍作文能力不強,作文質量不高,這與大面積的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對作文厭倦、應付的心理有密切關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什麼事如果缺乏興趣,就談不上能有什麼成就,作文同樣如此。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問題在作文教學中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第四,寫作能力的綜合培育功能。作文寫作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堅持寫日記,能夠促進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每當看到別人成功的習作,或者進行範文講讀時,有不少學生會感嘆:我也遇到過同樣的事情,為什麼我就沒有想到人家想到的這些呢?我們的學生不是沒有東西可寫,主要是缺少發現,對身邊發生的事熟視無睹。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對生活中紛繁復雜的事物,學生往往只看到一些現象,不能透過現象從本質上去判別。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對一些事的看法比較偏執。這與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對事物的看法會逐漸轉變,甚至會回過頭去對以前印象較深的事去重新評判,作出新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結論。這都是認知能力提高的表現。如果老師在日常的日記批閱中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就更能促進學生分析判斷能力的提高。再一方面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練結合,在學中用,在用中不斷豐富和積累,逐步達到文詞豐富,句意通暢,章法合理,布局謀篇規范,使日記寫作日臻完善。

三、日記寫作可以成為作文教學的基石

特級教師魏書生將日記活動形象地稱之為「道德長跑」抑或「心靈的閃動」。將每日所做過的事、見過的人、用過的物和各種感受經驗教訓記下來,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聚沙成塔的財富。如將這些財富分門別類的加以甄別、遴選、修剪,那將是一塊隨時支取信手拈來的素材「寶庫」。寫日記也有它自身的優勢,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剔除了一切的條條框框,學生自由選題,自由立意,盡情發揮,「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形式不拘一格,各種文體皆可嘗試。能切實寫出來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又能寫出真正的自我、真我的思想、真我的感情。這樣可謂是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那麼怎樣引導學生寫好日記呢?我以為至少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要及時批改,寫好評語。教師不但是學生寫作的引導者,更是激勵者。這是因為教師是學生日記創作的第一個讀者,因此,教師的評語對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和習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方面,筆者有著切身的體會。我曾經專門做過一個試驗:將全班學生隨機分成A、B、C三組,其中A組每篇精批細改,B組每周一批,C組從來不批。一個月後A組同學全都培養起了寫日記的良好習慣,不用督促,不用檢查,態度認真,內容翔實,而且寫作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B組同學則對寫日記表現得比較淡漠,雖然能基本上完成此項作業,但態度欠端正、書寫不認真、內容很單調,更有一些同學簡直將寫日記當成了記事本、流水賬,寫作成績收效甚微;而C組表現更差,除B組各種不良表現外,較大一部分同學乾脆不再寫日記,認為那是為老師而寫的作業,特別是個別原來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幾乎完全喪失了從前對寫作的興趣。

其次,還要注意寫評語的方式。寫作本來是感情的噴發,正如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所說:「我寫作,是因為我願把內心深處無聲的痛苦用文字表達出來。」 評語也應當遵循這一原則。好的評語能輕松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一般說來,評語有以下幾種形式:①共鳴式,針對學生日記中能引起讀者內心情感強烈共鳴的文章,寫一段感情激盪的文字,與學生的文章相映成趣。②疏導式,針對學生文章中流露出的消極低沉的情感或對社會、他人過於偏激的看法,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從內心理解、關愛他們,與他們談心。試看一位語文老師給少年茅盾的作文評語,就極為重視這一點:「豪則豪矣少年人不宜有此悲涼語。」(《茅盾全集·學堂衛生策》)③品讀式,針對學生文章中富於個性化的思想情感或精妙獨特的構思、表達作深入細致的品讀,教師應時時處處懷著一種愉快的心情,帶著一種「找寶」的心情,一種准備欣賞精彩節目的情緒去「讀」學生,用心去體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自信心。④鼓勵式,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以懇切的語氣和商討的口吻寫一段充滿熱情與希望的鼓勵性的評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這是教師給後來成為偉大文學家的茅盾的作文評語。其時「小子」才十二三歲,無論他如何天資聰穎,教師的評語還是有點言過其實的。但是,誰又敢否認,正是教師那鼓勵得激奮人心的評語,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為後來的一代文豪呢?一句話評語不是人雲亦雲、空洞無物、千篇一律的,而要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寫出個性、寫出感情、寫出哲理。 再次,及時講評。批閱講評要及時不能拖延,批閱時要做好批閱記錄,尤其對學生日記中的閃光點,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要詳細的記錄在案。講評時要有針對性地重點品讀,如那些富於個性、具有新意的構思,表達較好的文章。有些日記的講評還要徵求作者的同意,特別是那些涉及到學生隱私的文章,更要注意,否則,可能會給學生的心靈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最後,定期交流。文章寫了就是為了交流,交流亮點、交流思想。日記作為作文的一種特殊形式,當然也不例外。我曾經讓學生編選出自己認為質量高、可讀性強而又不涉及個人隱私的日記,編成自己的優秀「作品集」,在班內相互傳閱。這樣即展示了自我,又了解了他人。不但提高了寫作水平,而且加深了學生間的感情。當然,日記要寫好還必須讓學生保證三點:一是對生活深入細致的體驗;二是認真獨到的觀察和思考;三是勤於練筆,堅持不懈。只要做到這幾點,再加上老師正確的引導,良好的寫作習慣、積極的寫作興趣、高超的寫作技巧自然會不期而至。

日記是日常生活的真實記錄。堅持寫日記,就會留下我們在漫長生活長河中的心靈感悟、物事評判、世態萬象、讀書感知、情感私語、審美瞬間,等等,留待我們日後咀嚼、回味和陶醉,成為珍貴的精神財富。中學生堅持寫日記,更能促進日常練筆、積累生活素材、培養作文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有效解決中學生作文寫作中普遍存在的言之無物、無話可說、矯情虛泛等等問題。如果我們能積極有效地進行理性指導,引導學生堅持高質量規范化的日記寫作,充分發揮日記寫作在作文教學中的促進功能,就一定能推進作文教學擺脫頹勢,步入良性軌道。

5. 帆楷書怎麼寫

臨摹一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洵、元趙孟頫都可以的奧

6. 帆字的筆順怎麼寫

帆 fān
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帆船。帆檣。帆板。
筆畫數:6;
部首:巾;
筆順:豎折豎撇折捺

7. 篆書帆字寫法


【怎樣練好書法】

1、臨摹結合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還需要臨摹。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後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摹還有一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鉤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紅。即從一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這叫「雙鉤」。然後把鉤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約紙張。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范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於規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練習時可以採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或者採用「雙鉤」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下筆要准,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臨摹後要反復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2、先入後出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臨摹就是繼承,就是向古人學習,學習前人優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筆、美的結字、美的章法、美的韻味和氣勢等。但臨摹還有一個入帖與出帖的關鍵問題。不入帖,寫不進去,或寫出來不象,是無法與古人對話,無法學到古人書法妙處的。但不出帖,即進去又出不來,太象古人,簡直成了古人的書奴,一點自己的個性都沒有,這樣寫,最終也形不成自己的書風特點。

關於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說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說的是要專心一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說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有個性,有創造,並逐步走向自由創作的新境界。

3、讀帖善悟

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一定去臨,只要認真閱讀,反復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閱讀碑帖,並不是出聲朗讀碑帖的文字內容。所謂讀帖,這是書法的專門用語,即書法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閱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古人讀帖非常認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詩人、書法家,陝西漢中博物館就有傳為他書寫的「滾雪」隸書碑刻。相傳他喜歡梁鵠的書法,便把梁鵠的字掛在帳中,一有空就讀,連行軍打仗也不放棄讀帖。相傳三國魏時的大書法家鍾繇「坐則畫地,卧則畫被」,學書非常刻苦,特別注意閱讀和默寫名帖。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一次在行路中,發現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碑,輾轉賞讀,站得兩腿發酸,乾脆坐下來讀。這樣連續了三天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讀帖猶同古人對話,交朋友,達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鍛煉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讀帖勝於臨帖。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閱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三味,積少成多,逐漸地吸收消化,才能奔匯腕底,充實於紙面,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入於眼,融於心,出於手,心手相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8. 帆的筆順怎麼寫

帆的筆順是:豎、橫折鉤、豎、撇、橫折彎鉤/橫斜鉤、點,寫法如下圖所示:

一、帆的釋義

1、掛在桅桿上的布篷,利用風力使船前進。

2、指帆船。

二、組詞

風帆、征帆、帆船、帆板、帆布等。

(8)帆書寫指導擴展閱讀:

一、風帆 [ fēng fān ]

指張帆乘風而行的船。

二、征帆 [ zhēng fān ]

指遠航的船。

三、帆船 [ fān chuán ]

1、依靠作用在帆具上的風力來推進的船。

2、水上運動項目之一。利用風帆力量推動船在規定距離內比賽航速。分穩向板帆艇和龍骨帆艇兩類。

四、帆板 [ fān bǎn ]

1、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運動員站在有帆的板體上操縱帆桿,變換帆和板體的重心和位置,藉助風力前進。

2、帆板運動用的器材,薄而狹長,有浮力,多用玻璃鋼製成。板體上裝有可隨意旋轉的三角形帆。

五、帆布 [ fān bù ]

用棉紗或亞麻等織成的一種粗厚的布,用來做帳篷、衣物等。

9. 帆的筆順筆畫順序

一、帆的筆順:

二、相關組詞:

1、石帆[shí fān]

珊瑚蟲的一種。呈樹枝形,骨骼為角質,著生於海底岩礁間。骨骼中之紅色節片可為裝飾品。

2、解帆[jiě fān]

指開船。

3、帆幔[fān màn]

帆篷。

4、戰帆[zhàn fān]

戰船。

5、足帆[zú fān]

滿帆;把篷帆扯到最高點。

10. 行書帆字怎麼寫

有很多種寫法,給你四種參考,不知道你喜歡哪種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