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導學指導
Ⅰ 如何實施有效的音樂教學手段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善於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實踐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級音樂課《小雨沙沙》中,學生在自主學習歌詞之後,教師提問:大家都見過下雨,能說說大雨和小雨分別是什麼樣子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麼變化?大家可以分組討論,選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時,可以教學生合作學習歌曲,看誰學得好,看誰合作得好。歌曲學到一定時候,教師拿出各種樂器,讓學生自由為歌曲配樂,進行實踐探究,最後,歌曲圓滿結束後,可以提問學生你都有哪些體會,可以說一說嗎,孩子們會說出許多你想不到的話來,在這一節課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真正實施了素質教育。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越來越重視,計算機在農村學校教育中也得到普及。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環境,豐富教學內容,如實地傳遞、保存和反饋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失為構建高效活潑的音樂課堂教學形態的有效途徑。小學生活潑好動,樂於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利用多媒體設計生動、新穎的動畫教學,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欣賞革命歌曲《保衛黃河》前可以展示這樣的畫面:隨著一陣陣槍炮聲,大屏幕上再現出「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歷史的瞬間,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故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保衛黃河》的興趣。在欣賞樂曲《春天來了》時可設置兼有視頻、音頻的畫面,有遠處蔥郁的樹林,燦爛的陽光;近處桃花開了,梨花開了,柳樹發芽了……這一切向人們揭示春天來了。看著動人的畫面,感受著歡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傾聽著優美的歌聲,學生彷彿置身於絢麗多姿的大自然美景中,從而產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多媒體教學手段極大地激發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五、適度滲透相關文化
音樂課教學的新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題,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是一種文化現象,與相關文化有緊密聯系。通過音樂我們可以感受一種文化;反之,通過文化我們才能真正地體驗一種音樂,整體認識一種音樂。為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靈魂,新課標把「音樂與相關文化」定為音樂課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領域。教師應該利用好相關文化這一輔助教具,圍繞音樂主題適度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相關文化,引導學生了解與音樂相關文化的背景,幫助學生擴充知識面。擴大音樂的視野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審美能力能起到很好的培養作用。適度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相關文化應該是增強音樂課堂教學活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六、注重教學評價與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評價作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環節。評價由原來過於強調等級化考試、比賽獲獎選拔,轉向著眼於提高每個學生藝術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的評價方式。藝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關注對學生藝術學習過程的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採用自評、互評,並充分利用學生的藝術檔案夾實施過程性評價。只要學生盡力參與進來,我們就在指導的同時積極給予肯定。因為,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學生的關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採用這種評價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新一輪課程改革無疑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盡快的充實完善自己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不斷的摸索、總結、反思中,更好地提高音樂有效課堂教學。
Ⅱ 如何運用新課程標准指導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來教學必須重視情感自性,注意創造愉快、和諧、民主、融洽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要有激情,要以飽滿的情緒感染人,做到以情激情、以情育人,使學生在充滿情感的氣氛中學習音樂。課堂音樂教學成功的前提和關鍵因素,是建立一種融洽、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如果教師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學生也就會信賴老師,進而「親其師,信其道」,在師生情感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
Ⅲ 怎樣寫導學案能很好地配合音樂學科的教學工作
很抱歉,音樂學科我不懂。說個人的想法:
對比語文學科來看音樂,我覺得學生應該是特別喜歡音樂課的,所以要利用導學案讓學生掌握音樂學科的基本內容,要側重練習實踐。
Ⅳ 如何指導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基礎,是幼兒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種重要音樂的教育實踐活動。為了提高教師駕馭音樂欣賞活動的能力,現以林虹教師參加市幼兒園教師教學比武,獲得第一名時的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為例,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
一、選擇適宜的音樂欣賞作品 選擇適宜的音樂作品是進行有效音樂教學的基本條件,促進幼兒深入感受、主動表現和積極創造的前提。教師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應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
1、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教師應著重考慮的是結構單純、工整且長度適中的音樂作品,而且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和理解的,可以讓幼兒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出音樂中所表現形象。如,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的音樂選取了法國聖桑的名曲《水族館》,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為A間A間B尾。在主奏樂器——鋼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有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著泡泡玩耍,彷彿讓我們看到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快活地嬉戲。因此,我們選擇此樂曲開展欣賞活動,是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趣味性、游戲性很強,非常適合作為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材料。
2、切合幼兒的音樂經驗。藝術來源於生活,切合幼兒生活經驗而開展的音樂活動有利於讓幼兒藉助經驗發揮想像欣賞音樂作品。音樂欣賞活動前,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幼兒豐富相應的生活經驗,並喚醒已有的相關生活經驗,為開展音樂欣賞活動作準備。例如,音樂欣賞《水族館》活動中,教師事先與幼兒討論的小魚生活習性和動作特點,並鼓勵幼兒用動作進行模仿,表現小魚的不同生活情節。教師組織幼兒到「水族館」觀察水草在水中隨波晃動,小魚在水裡游動,讓幼兒觀看了水族館視頻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活動時,由於有了前期經驗的鋪墊,就使得幼兒的學習重點十分突出,將注意力集中於對音樂的聽辨與理解上,當幼兒安靜地聆聽著時而舒緩、時而快活的樂曲旋律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回憶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的情景……這樣,更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避免了因學習難點過多而造成幼兒注意力分配的不足。
二、教學過程應優化教學手段
要讓幼兒在欣賞音樂活動過程中始終以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參與,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豐富和深化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
1、聽音樂的節奏、旋律,有效感受音樂的美。
對於結構工整、簡單的音樂作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整體感知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使幼兒對音樂形成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然後結合其他方式進行分段欣賞,逐步深入幫助幼兒體會音樂中表現出來的美。在「水族館」的教學中,教師讓幼兒完整欣賞音樂,並用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第二遍欣賞時,用合適的線條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這種層層深入的整體欣賞不斷加深對《水族館》旋律美的感知。
2、看圖譜理解音樂旋律,有效表達情感。
面對抽象的、轉瞬即逝的音樂藝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藉助圖象——將抽象的音樂節奏和旋律進行形象化表達。[HTK]如,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這個教學活動,在平緩的旋律中,教師用一條線代表音樂中的一個樂句,幾個相同的樂句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樂段。波浪畫得比較慢、比較大,它表現各種水草;波浪畫得快、密,它表現魚兒在游戲的狀態;用圓圈代表魚兒吐泡泡的樂句。通過這種具體、形象化的圖譜,幼兒能夠逐漸發現音樂的起、承、轉,聽出它細微的變化,音樂形象也會逐漸豐滿和生動起來。這是教師根據音樂結構、內容、情緒和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幼兒的音樂經驗來設計的圖譜。這樣,幼兒能夠更容易理解、感知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
3、做音樂游戲,有效表達對旋律的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音樂游戲讓幼兒感知音樂。其形式有:一種是音樂表演游戲,是讓幼兒跟著音樂徒手進行的,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一種是音樂操作游戲,是讓幼兒通過操作道具跟隨音樂進行的游戲。如,在幼兒初步理解《水族館》音樂後,我們以有趣的游戲介入,讓幼兒彷彿置身於海底之中。幼兒佩戴頭飾,扮演「小魚」「水草」,游戲規則是:水草動時小魚不動,小魚動時水草不動的動作。當音樂緩緩響起,請幼兒聽音樂並找出各自的音樂形象。幼兒很快分辨出旋律優美的代表水草姐姐,快樂活潑的是小魚弟弟,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做小魚和水草嬉戲的場景,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將「小魚在和水草玩」「小魚和水草跳舞」 等詼諧有趣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以極高的熱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的旋律,對音樂作品有了更深的體會。
4、藉助於體態動作,使音樂成為看得見的身體活動。
音樂欣賞是聽覺活動,肢體動作的配合對於幼兒感受作品是相當重要。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肢體語言來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引起幼兒對音樂形象的關注與感受。如,《水族館》教學活動中,B段音樂輕快活潑,律動性強,但速度很快。首次執教時教師讓幼兒自由學小魚,幼兒各學各的:幼兒跳得氣喘吁吁,還是跟不上節奏;對活動進行優化後,我們在地板上貼上圓點,讓幼兒自由地穿梭,用熟悉的小跑步在沿著圓點邊跳,動作與節奏合拍,也能表現出B段音樂熱烈歡快的效果。同時,我們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與水草交往,如給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對水草點頭等。
5、適時的語言引導,有效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恰當運用語言的手段,能夠讓音樂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幫助幼兒感知、理解音樂作品,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如,教師根據《水族館》的旋律特點,嘗試編制一些描述性及明確提示作用的小故事來幫助幼兒感受樂曲的節奏,在A*B*段式音樂中老師是這樣講的:水族館住著許多的水草和小魚,水草在水裡輕輕地擺動,小魚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小魚和水草在水裡成了好朋友,手拉手在水裡游來游去,好朋友抱在一起了。整個故事簡單明了,突出的情節與音樂的結構特點相吻合,在故事的啟發下幼兒很快聽辨出音樂的變化與不同,再通過幼兒集體聽音樂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特點,為幼兒下一階段的自主表現積累相關經驗。
以上兩個方面,是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的有效策略,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
Ⅳ 如何指導音樂中的教學計劃
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專願屬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Ⅵ 在音樂教學中培養指導青年教師的幾點做法
南湖學校舉行青年教師教學設計比賽
【字體:大 中 小】
發布時間: 2018-05-09 來源:南湖學校 作者:茹小玉
為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近日,南湖學校舉行了青年教師教學設計比賽。賽前,他們查閱資料,斟酌揣摩,最後形成定案;賽中,該校組織專班,對參賽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評定打分。經過激烈角逐,徐霜、徐琰、李紅薇老師分別獲得一二三名的好成績。
比賽現場
Ⅶ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決定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就音樂教學的特點談談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選擇教學方法要與學科特點相適應,要依據該學科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美的熏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音樂視野。審美、修美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選擇教學方法還要依據學科中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如歌唱教學方法有聽唱法、視唱法,還可由教師范唱范奏,並運用圖片、教具及手勢提示輔導學生唱好歌。器樂教學要避免機械枯燥的練習,教師講解要簡明扼要形象。欣賞教學不光採用欣賞法,還可以採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像。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視聽結合法、聯系對照法、講解法為主,不同於一般技巧訓練採用的方法。 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徵,音樂素質等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譬如:在進行歌唱技巧訓練的時候,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就要指導他們逐步從胸式呼吸轉向胸腹聯合式呼吸,學會有氣息支持的歌唱;到高年級要求逐步掌握控制氣息的能力,為從本能地歌唱進入藝術歌唱奠定基礎,同時進行發聲方法的訓練,咬字吐字也要求清晰准確。律動教學則應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較為簡單的可能性的示範,並且大量採用游戲的方法,以更好到調動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不管在器樂、欣賞或音樂常識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要以形象性、趣味性為主,對高年級學生來說,講授法相比較可多用。 學生的素質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在音樂素質較好的班級,可適當加大音樂知識和技巧訓練的難度、深度,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也可更加充實。例如,在教唱新歌時就可採用視唱法。而對音樂素質較差的學生,就應以聽唱法、跟唱法為主學新歌,教學進度要放慢,難度也要降低。 此外,在運用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配合。在歌唱、器樂教學中,不僅要採用示範法、練習法,還要穿插運用講授法等其他教學方法。在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們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也要適當進行講解。這是因為各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多種教學方法之間的互相配合,合理運用,會有相輔相成之功效。 總之,選擇音樂教學方法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在選擇的同時,既要正確對待經長期教學實踐檢驗至今任然適用的各種教學方法,還要科學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創造出切合音樂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