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民導師
Ⅰ 孫一民的個人資料
姓 名:孫一民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1964.08
職 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最後學位:博士
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的研究機構
華南理工大學與香港大學聯合成立城市建設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of Urban Habitat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名稱:香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城市建設研究中心
HKU—SCUT Research Center of Urban Habitat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宗旨
香港是世界級的大都會,而廣州是中國的南大門,隨著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和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其地位日顯重要,城市規模也迅速擴大。香港與廣州的關系有歷史文化淵源,在改革開放後兩地聯系更加密切。
香港與廣州在城市建設方面面臨許多相似的條件和一些共同的課題。特別是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對城市環境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香港特區政府和廣州市政府已投入並將繼續投入巨額資金改善城市環境和興建城市橋梁、高架快速道路、地鐵、輕鐵、污水處理廠等城市基礎設施。兩地的城市建設正處在高潮時期。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基礎設施的老化不可避免,維修需求也逐漸突現。為適應城市環境質量提升及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的需要,擬聯合成立城市建設研究中心。
香港大學是香港歷史最長、水平最高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是廣東省及華南地區最重要的工科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香港大學張佑啟院士是土木工程學的世界著名學者,兩校聯合建立以張院士領導的城市建設研究所,進一步加強兩校合作,共同研究在城市建設中面臨的問題,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科學技術支持,並為兩校有關學科的科研水平的提高作出努力是很有意義的。
1.1主要研究領域
1、智能建築、節能建築與綠色建築
2、新型建築結構的研究與開發
3、建築技術科學(建築的聲、光、熱技術) 、城市環境與城市設計
4、結構 ( 包括房屋和橋梁結構 ) 檢測、評估與維修加固的理論與技術
5、橋梁工程---橋梁抗風抗震分析、橋梁健康監測與橋梁管理系統等
6、建築與土木工程信息化技術
7、其它有關城市建設的問題
1.2主要活動
1、聯合兩校力量,向政府及企業爭取研究課題,並組織力量去完成
2、組織學術報告會,每年1至2次,輪流在香港及廣州舉行
3、組織參觀城市建設,每年1至2次
4、交換學者
1.3經費來源
1、香港大學人員受張佑啟教授委託到訪我校進行短期交流由我校負責食宿和交通,並提供會議室
2、我校人員應邀到香港大學進行研究由港方負責安排
3、積極爭取城市建設科研任務,在科研經費中提取少量費用作為研究所的運行費
1.4組織架構
請香港大學張佑啟教授出任研究中心主任;設副主任若幹人,其中華南理工大學派一人出任常務副主任,負責協調華工方面的工作。中心下設若干個研究所。華南理工大學一方下設4個研究所
1、城市建設研究所
2、建築技術科學研究所
3、建築工程研究所
4、建築與城市設計研究所
1.5機構負責人簡介
中心主任:張佑啟 香港大學教授,前代首席副校長,現任校長高級特別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長,出版學術專著10部,學術刊物文章300餘篇。
常務副主任 兼城市建設研究所所長 韓大建
副主任 兼建築技術科學研究所所長 吳碩賢
副主任 兼建築工程研究所所長 蔡建
副主任 兼建築與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 孫一民
1.6常設機構及辦公地點
在港大及華工大分設兼職管理人員,進行日常管理。在華工大,研究中心設在土木工程系內,同時,各研究所在各自地點辦公。 Tall Building Structure Research Institute
2.1研究所簡介: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高層建築結構研究所成立於2003年,主要從事高層建築結構理論研究、試驗研究、工程設計和工程咨詢等工作,成立以來與國內外高校、科研單位以及建築設計院合作,完成了多項大型復雜高層建築結構的設計與技術咨詢工作。
通過不斷努力,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牽頭,年輕的博士、碩士為骨幹,博士生、碩士生為主力的工作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華南理工大學自然科學基金和橫向科研基金資助下,完成了「基於性能的超限高層建築結構抗震設計方法」和「基於能力的轉換層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等課題的研究,其成果已在十幾棟高層、超高層建築結構抗震超限設計中得到應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和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2005年獲英聯邦結構工程師學會優秀結構設計大獎(IStructE China Award 2005);2007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獲由第14屆世界地震工程大會組織的模擬真實結構強震作用下性能大賽3D科研組第三名;2008年獲美國著名結構計算公司(CSI)組織的中國結構計算一等獎。
「基於性能的高層建築結構抗震設計研究」和「超高層建築風振響應研究」可以為超限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和超高建築風振響應設計提供技術支持。
2.2所長介紹:
所長: 韓小雷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英聯邦結構工程師學會特許注冊結構工程師(MIStructE),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MHKIE),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廣州市建設科技委結構與抗震委員會專家。長期從事高層建築結構、大跨度結構的教學、科研和工程設計工作,主講本科和研究生的高層建築結構、結構抗震和高等鋼結構等課程;主持縱、橫向科研基金研究;主持超限高層建築結構咨詢;主持超限高層建築結構設計;主持超限高層建築結構試驗研究。
2.3研究所工作范圍:
1.基於性能的超限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咨詢;
2.基於性能的新建及既有建築結構靜力、動力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及其抗震性能評價;
3.基於性能的「爛尾樓」續建、改建結構抗震性能評價;
4.高層建築結構及大跨度結構方案咨詢、優化;
5.結構試驗研究;
6.結構非線性有限元分析程序OpenSEES、PERFORM-3D、IDARC-2D的合作開發與技術支持 華南理工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成立於2002年,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的人才優勢成立的重要研究機構,也是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岩土與地下結構子實驗室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時也是培養岩土工程、地下結構碩士、博士的主體力量。
建所以來,華南理工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充分結合我國南方及沿海岩土工程的特點,突出亞熱帶地區的特色,積極參與各類大型工程實踐及地區規范的編制,並致力於土力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已初步形成具有亞熱帶沿海特色,面向全國的軟土工程、地基處理與地下結構理論與方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該所成員先後主持承擔各類縱橫向科研項目百餘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和主要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近百篇,其中50餘篇為EI光碟收錄,10餘篇為SCI收錄。出版學術著作1部。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3項。相應的研究成果已經在廣州地鐵、廣州新光大橋、廣州龍頭山隧道、南沙港、廣州新煙草大廈等各類重點工程得到應用。
本團隊在眾多岩土工程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正積極開展沿海軟土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如微細觀土力學、真空預壓加固大面積超軟弱吹填淤泥土、珠江三角洲軟土特性等。
華南理工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是一個富有活力、務實求新、成果累累的研究機構,願與國內外岩土工程領域的政府管理部門、建築、鐵路、公路的研究院所、施工企業及其他相關部門精誠合作,共同促進岩土工程學科的快速發展。
4.建築經濟與房地產研究所
4.1簡介
「建設經濟管理與房地產研究所」是華南理工大學「城市建設研究中心」屬下的分設機構,它依託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和建築學院的人才優勢,積極開展對外服務,轉化科研成果,使高校的理論研究與社會工程建設及企業經營管理互相結合,為華南地區經濟建設作一份貢獻。其主要服務領域包括:
1、建築與房地產行業長期建設規劃;
2、建設企業經營管理;
3、可持續發展、生態綠色建築;
4、工程項目經濟分析、可行性研究;
5、房地產開發策劃及經營等。
4.2人員構成:
王幼松:教授,博導,社會專業兼職包括中華建設管理研究會理事、中國建築學會會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經濟分會理事、第五屆房地經濟專業委員會委員、亞洲房地產學會會員、廣東省房地產行業研究協會理事、第三屆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廣州市房地產學會會員、廣州市房地產行業協會會員、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院校房地產學者聯誼會理事、廣州自然科學高層專家人才庫專家、廣東省考試中心專家、「南方日報」特約撰稿人、《南方房地產》編委、上海市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土木組)等。主持完成「廣東省房地產市場分析研究」、「梅州市建築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建議研究」、Best practice in contracting systems for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天龍山石窟山體加固方法的研究 、Research on influences of real estate market cycle and proctivity of construction instry、「中國建築業生產效率的分析與評估」及「建設工程招投標運作分析與策略的研究」等多個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一百餘篇,數十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指導畢業研究生50多名。
葉作楷:工學碩士,副教授,長期從事建築施工及組織管理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在華南地區完成多項工程建設管理,桃李滿天下。
張原:工學碩士,副教授,注冊監理工程師,一直從事建築經濟與管理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主持監管多項工程建設,其中,「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教學樓」的項目施工管理,獲國家「魯班獎」。
張雁: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從業20多年來,主持完成多項工程設計和研究項目,指導畢業碩士研究生20多人。對工程經濟、項目管理和房地產有一定的研究。
申琪玉:博士,副教授,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造價工程師,熟稔項目施工控制管理,施工組織設計,對綠色建築研究也頗有建樹。
張海燕:工學博士,一直從事工程設計、結構、施工和房地產方面的教學和研究,通過對外服務,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協調管理經驗。
謝琳琳:管理學博士,注冊造價工程師、注冊咨詢工程師,工作經歷包括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主持參與國家建設部項目「政府采購協議的建設標准前期戰略研究」等多項,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並有專著和譯著出版。
石開榮:工學博士,一直從事大型復雜工程的施工技術管理研究,主持參與科研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黃文煒:博士,主要從事建設法規和土地資源管理研究,在房地產開發營銷方面也有一定業績,主持參與科研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另外,本所長期招收培養約30名全職研究生在讀,他們也是科研和對外服務的生力軍。
4.3對外服務內容:
1、建築與房地產行業宏觀規劃研究;
2、開展工程建設項目策劃、可行性分析、實務管理等服務;
3、建立投入產出模型,分析地區建築業、房地產業、各類相關企業的經濟效益;
4、進行房地產項目開發策劃;
5、建設項目管理和房地產經營方面的專業人員培訓;
6、承接或合作開展其他有關意向的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