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創意指導
『壹』 如何對幼兒進行情境創意美術的培養
在情境中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以富有情節的教學情景內容,以教師兒童化的語言,改變了傳統教學得模式,創設情境文學滲入,促進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在繪畫中,培養其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因為幼兒是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獨特的感受和情感,就像《綱要》中所提出的「喜歡參加美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表達情感」。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呢?在實際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情景為主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
陳鶴琴先生在《談談兒童繪畫》中指出:「兒童繪畫的動機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因此,活動情境的創設對孩子積極參與繪畫活動有很大的吸引力,從而由吸引變為喜愛。小班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弱,往往遇到一些困難就會退縮,不願參與活動,此時情境教學就可以發揮其優勢,讓孩子在不自覺的狀態下進入繪畫。《畫籬笆》是我設計的一節小班上期「畫直線」的活動,活動開始是師幼以雞媽媽和雞寶寶的角色進入,快樂的游戲找食物,突然遭遇狐狸的襲擊,雞媽媽奮力保護小雞。之後,雞媽媽提議我們在自己家的周圍畫上「籬笆牆」這樣狐狸就不會進來了。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拿著各色的粉筆開始了「保衛家園」的「工作」。狐狸又一次出現,它在「籬笆牆」周圍一邊轉一邊說:「我要找到縫隙大的地方進去」。其實這是對孩子繪畫效果的一次檢驗,接著在進行「籬笆牆」的補充,從而使孩子掌握畫直線的要領。終於狐狸被氣走了,雞寶寶又開心的游戲了。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學習掌握畫直線的方法,同時也減輕了幼兒在繪畫紙上操作的壓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故事貫穿,提高繪畫技能
我們常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抓住最佳的興趣點教學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我就將孩子們最喜歡的故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故事讓孩子掌握繪畫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棉簽畫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繪畫方式,如何讓單調的棉簽畫具有特色呢?我為小班孩子設計的《畫落葉》就藉助了故事來完成棉簽畫,首先以《落葉》的故事導入,讓孩子們感受秋天植物的變化,然後再找來各種各樣的落葉讓幼兒觀察,發現葉子上的葉脈、小蟲眼等等;接著為幼兒提供顏料的棉簽,讓其在畫好的樹葉底板上進行添畫,孩子們非常喜歡。另外,在中班孩子學習顏色變化時,感知三原色兩兩混合後會變成另外的顏色活動中,我又一次藉助了《白雪公主》的這一經典童話,讓孩子們在愛心的驅使下,動手感知色彩的變化,為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角色游戲,豐富創作想像
無論大班、中班還是小班,游戲一直是孩子們的最愛,但是對於大班的孩子們來說,角色游戲對他們更有益,更適合。大班孩子的一節意願畫《畫房子》活動,我以森林為活動意境,請幼兒扮演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他們在快樂的生活。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把它們的房子全沖垮了,這可怎麼辦呢?請幼兒為自己扮演的角色設計一套適合他們居住的房子,這次活動效果非常好。孩子們還講述了許多自己設計房子的特點和特殊的用途,真的讓人意想不到。
四、不同材料,激發學習慾望
通過各種不同的繪畫工具、特別的材料及表現技法,來激發幼兒繪畫興趣。如吹畫活動,它很適合中大班幼兒進行。先選擇一張油光紙或者掛歷紙,吸水性不易太強,然後把配好的各種色彩用毛筆蘸著滴到紙上用嘴吹。適合小班孩子的還有好多方法如:壓印畫。將積木、割好的黃瓜、青椒、藕、青菜根等蘸上調有糨糊的色彩,在紙上壓印,就形成一朵朵的花。再用黃瓜切面蘸上綠色顏料壓印,畫出葉子,然後畫上莖,這樣就出現了一棵美麗的花草。另外,用積木可以壓印出大樓、機器人等。
五、兒童畫的語言使活動富有童趣
上課時,面對一張張稚嫩的小臉,老師應該用最好聽的聲音對幼兒說話,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跟孩子交流。那麼,孩子當然會對童趣的語言感興趣,從而極其快樂的進入活動。比如《美麗的小花》這節課,孩子們塗顏色時,我發現有個孩子沒有塗勻,有的地方空著,於是,我就用故事性的語言對他說:「你給小花畫的衣服怎麼破了?下雨好冷啊!」孩子聽了馬上把小花的衣服補好了。還有個孩子不小心把紙塗破了,他告訴老師:「是我小心把小花衣服弄破的。」「不要緊,老師幫它補好。」 有個孩子只畫了一朵小花就不想畫了,於是,我問:「咦,這朵小花怎麼自己在這里,連個朋友也沒有,快幫他找個朋友吧。」孩子聽了馬上動起了畫筆。因此,老師應該用兒童化的語言跟孩子交流,進行繪畫指導。這樣不但孩子對這節課感興趣,而且知識也會掌握得更輕松、更牢固,從而才能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美術教學的重點是興趣和創造意識的啟迪,我們讓幼兒自己畫畫其實也就是解放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自由想像,自由創作,為他們新奇、離奇、誇張、變形、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作品而加油,讓幼兒為他們敢想、敢畫的求異精神鼓掌,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只要有興趣,我可以畫的最棒,最好!
『貳』 如何在開展的創意美術活動中正確
淺談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美術教育活動
作者:來成琴
幼兒園美術教育是幼兒藝術教育的核心部分,是開啟幼兒創新思維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培養幼兒健全人格及審美情趣的主要方式。但是幼兒審美是沒有邏輯的,是一種以感性體驗為主要方式來獲得美感。那麼,幼兒園究竟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拓寬幼兒的審美視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呢?經過探索、嘗試、體驗,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整體園所環境創設科學合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凸顯教育價值的同時提升藝術品味。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資源,幼兒園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首先,整個環境創設需遵循教育性、適宜性、參與性、藝術性、實用性、開放性、安全性、經濟性八大原則。其次,幼兒園環境創設應以「讓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為目標,將環境的創設和布置上升到與日常教學活動平等的地位,成為課程設計與實施的重要因素。再次,通過創設結構合理、衛生安全、賦予美化、教育化的環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自然接觸中認識各種事物,獲得各種感受。最後,環境創設必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主要以禮儀、安全、健康、國學、弟子規、傳統節日、紫陽特色文化等內容為主題,製作出安全標志快樂列車、紫陽茶山、紫陽金錢桔、禮貌用語等主題牆。為幼兒創造了豐富的物質環境,讓幼兒感受到家鄉的特色之美。讓幼兒園的每一塊牆壁、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極大程度地挖掘、強化了幼兒園的教育審美功能。
二、對生活中廢舊材料合理利用和大膽創意,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教師可廣泛發動家長力量收集廢舊材料,這些廢舊材料為幼兒所熟悉,教師方便指導幼兒通過折、剪、擺弄等各種方式,對廢舊材料加以改造、創新。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它既有助於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又展現了廢舊物的「另類美」、「創意美」。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紙盒隨處可見,如用過後的糖盒、牙膏盒、餅干盒、葯盒等,而這些即將丟棄的廢舊紙盒,卻成了幼兒手中的寶貝。
三、將民間美術融入到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大大激發了幼兒的美術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許多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淀。在成人有目的地引導下,兒童在美術活動中會受到這些文化的感染和影響,因此選材的內容也可涉及適合幼兒欣賞和表現我國民族傳統中的優秀文化。如,繪畫:年畫、蔬菜印染畫、蛋殼彩繪、農民畫等;手工:折紙、剪紙、泥塑、兒童紙塑、鵝卵石和桔桿造型、京劇臉譜、樹葉貼畫、風箏、中國結等節日裝飾物,用以在幼兒各類活動中對幼兒進行系統的藝術教育活動。
四、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開展與月主題和區角活動有效結合,消除幼兒對美術活動的神秘感、恐懼感。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經常會有部分幼兒在下筆繪畫時疑惑地望著老師說:「老師,我不會畫」,這種現象乃是幼兒前期經驗不足,感知體驗太少的緣故。然而把美術活動內容與每月主題緊密結合,並將這些內容滲透到每月的主題活動中,將一些經典、傳統的藝術活動有計劃地滲透到主題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領域去了解感知後再通過美術操作活動加以提煉,並用區角進行延伸,及時投放豐富的操作材料,充分體現讓幼兒自主選材,自由個性創作。這樣,使幼兒繪畫或手工時達到心中有想法,作品有創意,激發了幼兒去創造美、大膽表現美的興趣,自然就消除了對美術活動的恐懼感。
美術活動是為幼兒提供發現美,認識美、展現美和創造美的平台,對幼兒健全人格、創新思維的開啟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創設豐富而溫馨的園所環境,選用適宜的內容,正確評價幼兒的作品,使美術活動真正成為孩子們的一種樂趣。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幼兒園應用手工》.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叄』 創意美術主要的教學引導方式哪些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在課後感到一些遺憾,但實際上課堂上的缺陷和漏洞總是與備課不充分、不細致,教案的書寫不全面有關。教師要上好一節課,往往需花費十倍於它的或更多的時間作準備。認真寫好教案是合格教師的基本功
『肆』 兒童美術創意繪畫技巧方法
很多繪畫技巧都可以使用的,兒童畫,限制應該很少,所以,繪畫材料的選擇就很多,然後各種不同的材料,都有很多繪畫技巧,沒有限制,教兒童繪畫,需要簡單,易上手、有趣的材料,技法
『伍』 如何指導學生畫出有創意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一般只有自己理解,有豐富的想像力,你能做的也只有想辦法開導學生,開發他們的想像力。不要太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