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導師指導 » 冠心病心理指導

冠心病心理指導

發布時間: 2021-03-13 19:31:13

A.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保健有哪些

診斷為冠心病,不論有無症狀,病變輕重,患者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據美國哈佛大學對1600名冠心病患者的調查顯示,他們中間精神緊張、情緒抑鬱、脾氣變壞、缺乏信心者比普通人高3倍。專家認為,這種心理反應不利於病情穩定,可增加急性發作的危險性。因此,冠心病患者應該注意心理健康.解除心理困惑,主要有以下幾點。

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隨著年齡增長,患冠心病幾率增加,應該說是一種自然規律。盡管冠心病有發展為心絞痛、心肌梗死的危險,但事實上,人群中患冠心病的人數遠較發生心絞痛和心肌梗死者要少得多。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冠心病患者屬於穩定型。退一步說,即使發生了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由於醫療技術的顯著進步,臨床治癒率大大增加。倘若過度緊張,整日憂心忡忡,反而對預防急性發作產生負面影響。

適當運動和合理休息:部分中老年人得了冠心病後,便過分強調休息,忽略適當運動。這不僅不利於活血化淤,而且對心理穩定有害。正確的做法是積極參加一些輕松愉快的文體活動,以便調節大腦功能,活躍血液循環;最低限度也要從事簡單家務勞動,使精神有所寄託,心理不至於過度失落。當然,過於激烈和競爭性強的運動應該避免。

合理收看電視節目:冠心病患者不宜收看恐怖驚險的電視節目,也不要過多收看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的電視言情劇,更重要的是切忌過分投入、把自己融入劇情當中,甚至為此而感慨萬千,傷心落淚。這對於心理健康十分有害,甚或誘發病情發作。

矯正不良性格:據調查,多數冠心病患者為A型性格。脾氣比較火爆,不善克制,急躁好勝,對人對事或多或少帶有「敵意」,存有戒心。這樣的性格對冠心病患者極為不利,往往促使病變發展、病情惡化。因此,要認真加強心理疏導,克服「敵意」情緒,寬容待人。遇事要冷靜思考,不放縱自己的情感。有條件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鬆弛訓練、行為訓練、運動鍛煉等。

B. 冠心病患者心理保健方案有哪些

(1)中老年人心態不穩易患冠心病。冠心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這與中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是分不開的。中年人大多在工作崗位上是中堅力量,在家裡也是上有年邁的父母要贍養,下有兒女要養育,生活的重擔落在肩上。在現代高速度、快節奏的生活中,要不斷地調整自己和更新觀念,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如此巨大的精神壓力常常使中年人感到透不過氣來。如果長期處於緊張的壓力下,就會引發和加重冠心病。

老年人隨著生理功能的衰退,心理方面也發生了變化,由於他們心理的平衡能力減弱,就會出現情緒不穩、易傷感、易激怒、憂郁悲觀的現象,久而久之,也會誘發冠心病。

保持心理平衡,得了高血壓要重視,但不要緊張平時要保持樂觀的心情,知足常樂注意緩解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

(2)培養良好的性格預防冠心病。對冠心病者或有冠心病傾向的人來說,培養良好的情緒,及時對不良心理進行調試,做好心理保健是非常重要的。A 型性格的人在應急情況下,血漿總膽固醇、三醯甘油、去甲腎上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睾酮均升高,而這些物質與冠心病的形成和發展有密切關系。

培養良好的性格,一般可採取以下幾個方法。

①從日常生活、工作著手,克服急躁情緒,以養成遇事不慌、處變不驚的素質。故而應建立一套新的行為規則,如行為的計劃性,工作的條理性,使自己有規律的生活,有秩序地工作,形成不慌不忙、從容不迫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改掉易怒的壞脾氣。

②干任何事情都要為自己確立合理的、適度的預期時間,不要對自己提出太高的要求,以免造成心理的超負荷。長期的心理壓力過大,導致體內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管收縮,使得心肌負擔加重,久而久之,可引發冠心病。

③做放鬆療法。於清晨或夜間,選擇一個清靜的環境,坐在一個舒適的位置上,雙手自然放於兩腿上,閉上眼睛,使自己安靜下來,產生一種即將入睡的意向。放鬆全身肌肉,從頭開始按順序從上到下一直放鬆至腳。用鼻進行有意識的呼吸,呼氣時默念「一」,吸氣時注意自然放鬆,保持一定節律,持續10 ~ 20 分鍾,睜眼看一下時間(不可使用鬧鍾或其他裝置),然後再閉目靜坐5 ~ 10 分鍾,試著排除一切思慮。不要刻意追求馬上獲得成功,而應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按進度練習,每天1 ~ 2 次。練習中當思想分散時,應盡量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上。絕大多數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都會感到心情平靜,精力充沛。

(3)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會人際關系。與人為善、樂於助人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根本所在,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首先要保持夫妻恩愛。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夫妻是否恩愛,對於夫妻和家人的情緒、心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夫妻朝夕相伴,白頭偕老,只有「長相知,不相疑」「心心相印」「相敬如賓」,互相理解,互相關心,才能做到恩愛有加,使愛情之樹常綠,避免夫妻感情不和甚至破裂,而產生無窮無盡的憂愁、煩惱和痛苦,而誘發和加重冠心病。

其次是要和家庭一切成員,包括子女、父母和親戚保持關系的和睦,要常溝通、勤走動、多幫忙。同時要和鄰里、同事和朋友保持關系的和諧。神經調節達到最佳狀態,有利於預防和治療冠心病。

(4)正確對待冠心病可以提高療效。冠心病者首先應該向醫師了解自己的病情,分析得病的原因,同時學習醫學科普知識,對自己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消除緊張、恐懼的心理,建立戰勝疾病的心理防線,使自己處於情緒穩定、心情開朗的狀態。

臨床實踐證明,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經過葯物和某些特殊的治療是可以減輕的,其所致的胸痛、胸悶、氣促等臨床症狀經過正確的治療也是可以完全緩解的。故冠心病患者應該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醫師治療,醫患之間良好的合作,常可收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5)宜自我心理保健。冠心病者過度的情緒變化會引起變感神經功能亢進,使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臟活動增強,血壓L 高,心輸出量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多,從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因此,冠心病者,應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心理。

①對所患的病有正確的認識,不要加重自己的精神負擔。嚴格遵循醫生的囑咐。

②合理安排生活,有規律有節奏,有張有弛。積極地參加平緩的文娛活動,如繪畫、垂釣、種花、養鳥等。加強適合自己身體條件和病情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

③加強道德和文化修養,避免不良情緒刺激,有煩惱和不愉快時要及時向朋友和親屬傾吐,情緒憤怒時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消減自己的怒氣。

④做到「知足常樂」,對外界的人和事不要期望過高,要適應社會環境的變遷。

(6)宜保持穩定而樂觀的情緒。人的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很大,特別對冠心病的影響更為明顯。冠心病者情緒激動時,很可能誘發心絞痛及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者要盡量避免情緒激動。特別當家中發生不幸事件時,要特別冷靜,注意休息,設法保持良好的睡眠,或從事一些輕體力勞動,以引開自己的思路,遣散憂愁、焦慮情緒。

對於病情尚不穩定的冠心病者來說,最好不要參加聚會聯歡、觀看文體比賽等。若因工作需要必須參加時,也應在平時服葯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服葯次數和葯物用量,並注意保持穩定而樂觀的情緒。

外出參加各種活動時最好有親屬陪同,並隨身攜帶急救葯品。要避免飲用白酒,可採取以水代酒的辦法適當應酬,聚會的時間也要有限制。

(7)青年冠心病者要克服心理障礙。因為社會原因,冠心病的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青年人患冠心病常以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年輕人身體素質好,身體恢復快,正因為這樣,很多年輕人對疾病表現出「無畏」精神,認為死亡的威脅離自己很遠,煙照抽、酒照喝。

針對這類人群恢復期主要的任務是健康宣教,改變其不良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減少危險因素的存在。還有一些年輕患者表現出極度害怕、無助感。家屬應給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讓患者明白任何疾病都是可以治療的,都是可以控制的,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是冠心病恢復的重要條件。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