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導師指導 » 大學生職前指導

大學生職前指導

發布時間: 2021-03-13 16:09:12

㈠ 大學生職前指導中心

大學生職前指導中心是專門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人才培養的教育型機構,致力於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促進大學生就業

㈡ 大學生職前教育指導中心怎麼樣,指導的說下

我來說下吧,我是川大大三的學生,我從大一就在中心學習,剛開始我也像很多同學那樣怕上當受騙反反復復好幾次才報名了,結果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剛去的時候我很膽小也不敢和別人說話,經過幾次學習和活動我慢慢找到了自信,學到了很多學校學不到的社會知識,覺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高。上個月我簽了一家成都電業公司非常不錯,真的很感謝職前中心。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學不學的到東西關鍵還是要看自己認真去學沒有。

㈢ 成都市磨子橋那兒的那個大學生職前指導教育中心怎麼樣

這個我去參加過,當時有各個高校的同學和不同專業的同學,先是我們自己交流,關於專業,關於大學生時間規劃,關於綜合素質這方面的主題,最後大家都有很多問題,然後老師對於你自己的不同問題做了個解答。當時我記得是王老師給我們講的,讓我認清了很多現實性的東西,大學啊,社會啊,專業啊,就業啊這些...

㈣ 大學生的職前教育應該針對哪些方面來做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能力星球(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75903623/
現在正是大學生畢業求職的高峰期,很多大學生可能在大二、大三時就已經為大四畢業找工作打基礎了,而對於相當大部分的一群同學來說,很多人對找工作這件事情是很盲目的,把自己的簡歷寫得非常華麗,然後就帶上簡歷去了招聘會現場,滿心以為自己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為此奮斗終生,但實際上結果往往並不能令自己滿意,要不就是公司自己看不上,要不就是自己沒能面試成功,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如何才能找一份你期待的工作。
第一步:我們要明確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令人滿意的工作

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有的人認為只要工資高就是好工作;有的人認為公司福利好就是好工作;也有的人認為像公務員、老師那種所謂的「鐵飯碗」就是好工作,其實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都有不同的觀點。那麼,評價工作好與壞的標準是什麼呢?
薪水、職位、工作環境、工作強度,還是發展空間?每個人的答案肯定都不盡相同。其實別人眼中的「好工作」未必就是你的首選。比如,有人覺得教師工作很穩定,各方面的待遇也不錯,可是自己親身實踐後覺得教師的工作就是上上課,批改批改作業,好像每天都做差不多的工作,今天就可以看到幾十年後的自己,工作索然無味,只好重新選擇。因此,只用一個「好」字來形容工作實在欠妥。
其實,工作沒有好與壞,只有適不適合。那麼我們應如何去判斷工作適不適合我們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識、技能、性格、愛好以及身體狀況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須先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一定要明確自己能做哪方面的工作,不適合做哪方面的工作。同時,這個工作最好是自己所感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工作需要激情,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恐怕自己工作起來都會沒有激情,必然是做不好的。
其次,找工作切忌眼高手低,明明自己沒有能力做的工作卻偏要做,那結果一定是被拒之門外的。一個人的能力是從事某項工作的基礎。有什麼樣的能力決定了一個人將會處於什麼樣的層次。但在現實操作中除了「適才適用」外,還有兩個極端。一是「大材小用」,自身的能力不被認可,能力達到了但沒有找到相應的職位。二是「小材大用」公司提拔時,沒有考慮到個人能力是否達到,就匆忙的趕鴨子上架,讓你去做了根本以目前的能力還遠遠達不到的工作。
第三,最為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利於自己未來的發展,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一定要謹慎。這份工作能提供給我們多大的發展空間?與發展空間直接相連的就是企業平台。在選擇企業時,也不是以大公司或外資企業就一定好,發展空間就一定大。我們必須要明確發展空間是自己職業發展的一條線,可以由很多的階段和公司平台組成。在某一個平台無法提供發展空間的時候,可以重新選擇。

第二步:我們要了解自己所選擇的公司以及該公司對畢業大學生的基本要求

我們需要了解我們所選擇的職業和行業。一份工作,包含三方面信息:
行業、公司、職位。明確了這三點,才能確定一份工作的性質,職責,所需能力以及技術的要求,才能明白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你,你是否有興趣。
了解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和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
可以向親朋好友中做過相關工作的人了解有關情況,也可以向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請教,他們經驗豐富,體會深刻,能給我們這些未從事過這份工作的初學者提供具有指導意義的信息,他們工作過程中的失敗教訓,對我們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而他們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們可以借鑒的。
其實在找工作之前,首先明確公司希望你是怎樣的人才,第一是素質,其次是能力,最後才是知識。
素質方面:第一是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用人單位怕用畢業生很大程度上是覺得90後的畢業生嬌生慣養,吃苦精神不強,眼高手低;第二條是做事要認真,有責任心 ,勇於擔當,如果工作出現失誤,要勇於站出來,做事認真、有責任心的人往往可以找到好的工作;第三是要具有團結協作精神;此外,還要具備溝通、社交等方面的基本素養。
能力方面:首先是口頭表達和文字書寫能力,對於內向的人而言,在找工作前半年左右就要開始練習多講話,敢講話,有話講。此外,還有溝通能力,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知識方面:大學4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學習專業知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多種知識。在人才需求排行榜上,營銷人員一直高居榜首,但是企業不願意要專門學營銷的文科生,而是要有工作經驗。工作和學習是截然不同的,我們要調整思路和心態,成績好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現在很多企業尤其是外國公司在要人的時候,經常注意求職者是否做過學生幹部,有沒有組織能力,願不願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志願者。這些其實都是在考察人際關系和組織協調的能力。

第三步:以上這些事情都准備好了之後,再去進行有針對性的求職

明確自己能幹什麼,想干什麼,公司是否有前景,這些問題在求職當中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找工作時要圍繞著「我有能力做好這份工作,而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分合理的,該公司可以給我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台」這樣三點來展開。一定要學會推銷自己,這樣公司才會認可和錄用你。

相信以上三步做好之後,一份你非常期待的工作就離你越來越近了。

㈤ 作為大學生在求職前應該做好哪些准備

求職是培養能力的過程,要不間斷的學習積累


求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offer不代表求職結束,而是職業生涯的開始。

一個年輕人完成從「學生」到「初級職場人」的轉變應當把求職流程分為五大階段:求職學習期、求職預備期、求職沖刺期、求職分水嶺、職場過渡期.(如圖)

Ace愛思益研究院研究成果:CEDT職場啟蒙及發展模型


愛思益基於用戶求職流程和重課程服務總結出來一套發展模型:Career Enlightenment & Development Track(CEDT)

  • 求職是培養能力的過程,要不間斷的學習積累

A.愛思益提倡的"打鐵還需自身硬"。通過長期的准備和學習,積累足夠多的工作必備技能以及項目、實習經歷,並讓其擁有較好的項目實習經驗,可在應聘時向面試官展示呈現,有真正的能力提升,憑實力去拿到更好的求職結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個人能力的提升才是一切的基礎

B.求職技巧:面試實戰模擬,吃透筆試面試每一個環節的考察點,大大提升筆面試通過率。求職技巧是可以在短期內快速提升.比如大家都知道快消面試中經典題型"寶潔"八大問以及咨詢的case面都是有技巧可循,好的技巧可以讓你迅速抓住題眼,在復雜的面試環境下高效解決問題,而這也不斷地鍛煉思維能力,技巧在反復地練習中逐漸消化,成為能力。一旦學會,能力就會觸類旁通的運用在其他領域.

求職技巧目的不是讓你變成面試筆試機器而存在,而是讓你在樣板模型的基礎上建立思維模型,擁有獨立、自主的思維。

㈥ 大學生職前教育培訓的必要性

職前教育幫助年輕人完成從「學生」到「初級職場人」的轉變

求職從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專門的系統的學習。

如果說考研、留學都需要系統的學習,那麼求職找工作,也需要科學的教育輔導。求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offer不代表求職結束,而是職業生涯的開始。一個年輕人完成從「學生」到「初級職場人」的轉變應當把求職流程分為五大階段:求職學習期、求職預備期、求職沖刺期、求職分水嶺、職場過渡期.(如圖)

(Ace愛思益研究院研究成果:CEDT職場啟蒙及發展模型)


  • 職前教育除線上課程,項目學習經驗在求職中有不可替代性和絕對優勢

職前教育除去知識和求職技巧的課程培訓,也會配比項目學習的輔導有較好的項目實習經驗,應聘時向面試官展示呈現自身能力,也是求職中必不可少的。

據數據顯示2018年獲得offer的同學中有將近45%認為有相關實習經歷是獲得offer的重要原因,相比無實習經歷的同學,有實習經歷人群的專業認同度、職業成熟度更高。在實習過程中能夠加強對專業知識的認知,更能提前具備一定的行業認知。

其實在群面環節你就可以非常直觀的感受到,沒有任何實習經歷的同學,基本上不會出現在群面桌上。你和職位是否夠匹配,也不是說我覺得自己匹配就算匹配的,你得有以往經歷做支撐,突出你的不可替代性和絕對優勢。同時,實習是檢驗自己對行業喜愛與否,且犯錯成本最小的渠道.這也是為什麼職前教育會將項目經驗放在如此之重的位置,我們鼓勵同學參與實習,在實踐中加強對專業、行業的認知,盡早完成從「學生」到「初級職場人」的轉變。

㈦ 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的若干意見

要規劃好自來己的職業生涯,首自先你得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和目前你所擁有的技能,找出自己適合的職業(此所謂知己),再次你需要對這些你可能適合的職業做一個客觀的行業和職業環境分析(此所謂知彼),在做到了知己知彼的情況下,明確自己的目標,做兩到三條職業路線規劃(目標不宜過多設定,故而要謹慎,但路線可以有兩到三條不等,以做靈活處理),然後就努力地做下去。

如果你目前還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性格的人,適合做什麼,需要什麼,建議你可以先做這樣一個專業測試:

MBTI職業性格測試(Psytopic特別版)

㈧ 如何指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則是針對大學生在認識自我、了解社會的基礎上,從大學生自身實際和社會需求出發,確定職業發展的方向,制定大學學習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人生目標、步驟,盡其可能地規劃未來生涯發展。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 合理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第一,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對自身價值進行准確的定位;第二,能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理想職業和發展目標,找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道路;第三,能引導學生發掘自身潛在的優勢,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第四,能使學生在面對社會不斷變遷時,更好地去適應變化,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年年擴招,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已達2000萬人之多,在如此快速的人數增長規模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了各大高校的首需解決問題。而就湖南而言,2008年畢業生增加了3萬多。然而,2006年湖南高校就業率不足50%,那麼在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的現如今,湖南省的大學生就業壓力較大。在大學生就業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顯得更加重要。但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仍存在一些問題,以下就是其中最常見、最需解決的三點。 1、大學生缺乏規劃意識,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一項針對湖南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的調查指出:62%的大學生對自己將來的發展及工作、職業生涯沒有規劃,33%的大學生不明確,只有5%的大學生有明確的設計;認為在大學期間為自己制定職業生涯計劃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只佔45.35%,而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的佔了15.1%。以上數據都充分顯示:目前,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2、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沒有準確認識,追求「最佳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會受到個人興趣愛好、個人素質等主觀因素以及社會變遷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求隨時根據各種變化來做出調整。然而,許多學生卻一味追求所謂的「最佳規劃」,妄想一勞永逸,無法根據變化做出靈活調整,導致出現發展目標與現實社會以及自身價值產生較大差距的現象。 3、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職業方向性 通常,具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在就業時有一定優勢,因此,大學生在學習期間都會從事社會實踐活動。但是,由於缺乏對所學專業的了解以及工作機會的限制,大多數學生都從事家教、促銷等實踐活動,沒有將自己所學進行利用,缺乏職業方向性,只注重了量的積累,而忽視了質的追求。 二、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除專業教師的指導以外,各專業的輔導員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高校輔導員要負責學生學習和生活各方面的指導工作,因此,與學生平時交流和晤談的機會和時間比專業指導教師多,對於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較了解,能更好的指導學生對自身價值進行定位。 第二,由於高校輔導員通常都在固定的院系工作,對學生所學專業在專業的性質、相對口的職業、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指導學生更准確的進行職業需求評估,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發展目標。 第三,通常情況下,高校輔導員將伴隨學生度過大學時期,因此,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可做到全程指導和個性指導相結合,隨時幫助學生解決在不同階段產生的各種問題。 第四,高校輔導員可以從學生的社會實踐著手,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性質以及學生的個性特徵,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職業方向性。 三、對於高校輔導員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建議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通常可分為五個步驟:第一,產生規劃意識;第二,進行全面的自我評估和職業需求評估;第三,確立理想職業和發展目標;第四,制定相應方案;第五,實施方案並反饋調整。高校輔導員可以再這五個步驟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利用自己的作用給予學生有利指導。 1、明確提出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產生規劃意識 產生規劃意識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開端,通常是針對才跨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因為新生對大學生活缺乏了解,往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於怎樣利用自己寶貴的時間和有限的資源感到迷茫,而此時如果不能及時地給予學生指導,則會使學生經歷許多本不必經歷的挫折。針對這種現象,高校輔導員在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時就要明確提出職業生涯規劃,講解其必要性,並讓學生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去熟悉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和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讓其身臨其境地去體會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產生規劃意識。 2、指導學生進行全面自我評估和職業需求評估 自我評估就是對自己進行科學、全面、徹底的解剖,目的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就是對於自我價值觀、性格、愛好、能力和氣質等方面的了解。高校輔導員在學生進行自我評估時要更多的從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方面著手:對學生取得的成績給予鼓勵,使學生產生成就感;開展各類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人際交往能力以及面對挑戰的勇氣,使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等。 職業需求評估是學生根據所學專業了解目前社會的需求信息,換言之,即是了解所學專業在社會上可以從事何類職業以及該類職業對人才有何要求。在學生進行職業需求評估時,高校輔導員要利用集中教育和平時交流的機會,指導學生了解專業的性質,向學生講解目前該專業所對口的職業以及該專業人才應該具備何種素質和能力,為學生指出未來發展的大致方向。 3、指導學生確立職業生涯目標 從美國的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斯的萬能公式「成功=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我們可以看出,成功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明確目標,而職業生涯規劃也是如此。

㈨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方面有哪些

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應該差不多吧!

1、 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干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 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斗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 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了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了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 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系;② 比較鑒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 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 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