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導師指導 » 魏於全學術造假

魏於全學術造假

發布時間: 2021-03-12 23:09:32

❶ 屠呦呦三無科學家什麼意思

屠呦呦三無科學家的意思是,屠呦呦是一個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三無科學家指的就是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系,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工作,是沒有博士學位的。屠呦呦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

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因此屠呦呦也沒有出國留過學,另外屠呦呦身上也沒有院士頭銜。所以,媒體稱屠呦呦是三無科學家。

(1)魏於全學術造假擴展閱讀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❷ 屠呦呦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為什麼落選院士,成為「三無」科學家

諾貝爾獎,與其說是某個人的成功,更像是對國家綜合實力崛起的一種肯定。諾貝爾評選標准也不代表其所在國家的認可,比如和平獎。另外再參照其他的文學、影視,獲獎的往往也是西方人的主觀認知,在我們看來,有一定醜化、片面,甚至離經叛道的。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不同的標准。如果單純看科學結果,貢獻價值,那就不會有那麼多科學家效力蘇聯、美國。而我國很長一段時間與諾貝爾無緣,沾邊的也是有些諷刺性的。而隨著國家各方面力量的增強,我國對世界的貢獻也會越來越多的得到肯定,拋開其他因素,分歧也會越來越少。

❸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引發什麼樣的反思

其一:屠呦呦為什麼不是院士?
有人說,屠呦呦之所以評不上院士,是因為她「不善交際」、「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贊同的意見,馬上肯定;不贊同的話,就直言相諫,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而實際上,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我國並非個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中國農大原校長石元春、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雖然因涉嫌學術造假而屢遭檢舉、質疑,卻依然穩坐院士的寶座;相當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業高管,順風順水地當上了院士,風光於政、學、商諸界。正所謂,有什麼樣的評價機制就會有什麼樣的團隊出現。看來,是該檢討、改進兩院院士的評選標准、方法和程序的時候了。
其二:屠呦呦為什麼會引發爭議?
2011年,在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時,盡管屠呦呦在獲獎感言中一再表示:「我想這個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也屬於我們中國科學家群體」,「榮譽也不是我個人的,還有我的團隊,還有全國的同志們」。但在國內還是引發的不少的爭議,諸如「不能把團隊的成果歸於一個人」、「把獎頒給她一個人,對項目的其他參與者不公平」之類的聲音更是不絕於耳。一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的尷尬之中,激起了人們對「平均主義、平衡觀念」的聲討,激起了網民「如果中國人不在署名權上搞內耗,諾貝爾獎也許已經拿到手了」的感慨。更有報道稱,上個世紀我國科學家發明了「人工合成胰島素」後,已經得到了諾貝爾獎的提名,但中國政府堅持發明者署名必須是集體而不是個人,因這一點與諾貝爾的評選規則不符,導致該發明丟掉了評選的機會。由此可見,沒有成熟的獲獎心理,也是我們一直與諾貝爾獎無緣的原因之一。
其三:屠呦呦有哪些精神值得學習?
據屠呦呦介紹,當年是「要什麼沒什麼,只能買來7個大缸,在幾間平房裡用土法做提煉」。就是在這樣異常落後、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屠呦呦等年輕的科研人員懷著「為國家做貢獻」的激情與夢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歷經無數次失敗,終於研製出挽救了數億瘧疾患者的「東方神葯」,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一位年輕的科研人員在網上留言:向屠呦呦等老一輩科學家致敬!現在的科研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可怎麼就難得做出世界級的領先成果呢?他給出的答案是:我們這個年代的科學家大多數都太浮躁了,往往不能靜下心來挖掘原創的成果。屠呦呦40餘年來默默無聞的刻苦專研,展示給世人的是「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韌勁兒」、「千錘萬鑿出深山」的「鑽勁兒」、「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悟勁兒」、「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補勁兒」、「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敢勁兒」。設若不具備不為世俗所動、扎扎實實做事的精神,一味地貪圖名利,即便是擁有院士的頭銜,也是很難站在科學的巔峰,接受全世界矚目的。

❹ 院士造假 院士造假

楊玉良這個流氓,造假中科院院士,為什麼還能占據復旦大學校長職位,誰是這個流氓的保護傘,大家該如何處決楊玉良這個流氓。

❺ 方舟子批判過誰

揭露造假
方舟子的打假很多都直指中國國家研究
[方舟子著作《愛因斯坦信上帝嗎?》]

方舟子著作《愛因斯坦信上帝嗎?》
部門和高校的著名教授、高級領導。其中比較著名的事件包括:
朱涵事件
朱蘇力招生事件
基因皇後陳曉寧事件
民工打磨漢芯事件
「昏教授」肖傳國事件
西安翻譯學院丁祖詒事件
四川大學教授丘小慶事件(鬧劇,《新語絲》發文者向丘小慶公開賠禮道歉)
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於全事件
東南大學校長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冠群事件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潘知常事件
2005年9月14日指出「肖氏反射弧」未獲國際公認
2005年11月清華教授劉輝學術造假
2007年4月蒙牛造骨牛奶蛋白(OMP)事件
2010年7月唐駿學歷造假事件
2010年7月28日神仙李一現形記
2010年8月28日質疑「國學天才」孫見坤剽竊作品
2010年9月16日質疑劉維寧首席科學家身份
2010年12月稱張衡當年建造的地動儀「很可能和今人復原的那些模型一樣,僅僅是個擺設」。
2011年07月質疑非誠勿擾綜合節目主持人樂嘉的學位造假和色彩理論剽竊。

❻ 現代量子力學是否被完全推翻了所說是個中國人,叫方舟子推翻的

方舟子是科普作家。自1999年建立新語絲網站以來,揭發中國科學界和教育界的學術腐敗現象,批判新聞界的不真實報道,以及批判基督教、偽科學、偽氣功、偽環保,批評中醫等。沒聽說方舟子對量子力學有疑議,恐怕也沒有具備足夠的理論研究水平能夠推翻量子力學的科學體系,畢竟量子力學是許多科學家(象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和玻爾、奧地利科學家薛定諤、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等人)多年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實驗的驗證是真科學。相信你是道聽途說的。
附:
方舟子的打假很多都直指中國國家研究部門和高校的著名教授、高級領導。其中比較著名的事件包括:
朱涵事件
朱蘇力招生事件
基因皇後陳曉寧事件
民工打磨漢芯事件
「昏教授」肖傳國事件
西安翻譯學院丁祖詒事件
四川大學教授丘小慶事件(鬧劇,《新語絲》發文者向丘小慶公開賠禮道歉)
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於全事件
東南大學校長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冠群事件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潘知常事件
2005年9月14日指出「肖氏反射弧」未獲國際公認
2005年11月清華教授劉輝學術造假
2007年4月蒙牛造骨牛奶蛋白(OMP)事件
2010年7月唐駿學歷造假事件
2010年7月28日神仙李一現形記
2010年8月28日質疑「國學天才」孫見坤剽竊作品
2010年9月16日質疑劉維寧首席科學家身份
2010年12月稱張衡當年建造的地動儀「很可能和今人復原的那些模型一樣,僅僅是個擺設」。
2011年07月質疑非誠勿擾綜合節目主持人樂嘉的學位造假和色彩理論剽竊。
2012年07月爆料廈門大學傅瑾女教授學位造假(已辭退)
2012年10月9日猛批360泄露隱私,遭遇360誹謗,10月17日,方舟子稱已起訴奇虎360公司損其名譽。工信部介入調查

❼ 屠呦呦被人戲稱三無科學家折射出怎樣得社會問題,作文立意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探究。據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我國並非個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
這些人是因為學術水平不高、科學貢獻不大而落選院士嗎?答案顯然不是。從上述幾位「落選院士」的治學為人風格中,人們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示。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扎在水田裡研究超級水稻;李愛珍數十年如一日呆在實驗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為她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恐怕還不為社會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際」,還「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贊同的意見,馬上肯定;不贊同的話,就直言相諫,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屠呦呦的老同事李連達院士語,筆者注);饒毅則是出了名的「敢講話」,研究之餘還在自己的博客和國內外媒體上撰文,批評中國科技體制的弊端、教授不聽講座的浮躁學風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中國農大原校長石元春、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雖然因涉嫌學術造假而屢遭檢舉、質疑,卻依然穩坐院士的寶座;相當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業高管,順風順水地當上了院士,風光於政、學、商諸界。

作為「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兩院院士的評選無異於風向標、指揮棒,具有無可替代的引領、示範作用。其評選是否客觀、公正,不僅事關院士群體自身的尊嚴和公信力,更影響著廣大科技人員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熱情,甚至海外留學人員的來去選擇。
默默工作、不善交際、敢講真話、貢獻卓著的落選院士,涉嫌造假、擅長公關、有權有錢的卻順利當選、風光無限。兩相比照,向社會傳遞了怎樣的信號?給公眾造成了怎樣的印象?
是該檢討、改進兩院院士的評選標准、方法和程序的時候了。

❽ 方舟子打過哪些假

一井底之蛙、 左手一支無堅不催的打甲之矛、右手一隻不可催毀的科牌甲盾、一路打假為生、一時心血來潮准備去南海龍宮打假、不承想一不小心打到自己祖宗頭上了、
龍王沉思片刻、語重心長的說了一聲:小子、你是打到頭了
無奈之好一聲令下:將其打回原形、送回井中、蓋上蓋子、

❾ 方舟子都質疑過誰

您好!
方舟子(1967年9月-),真名方是民,筆名方舟子,旅美中國人,出生於福建雲霄縣,是《新語絲》月刊和同名網站的創辦人。

方舟子熱衷於文學和科普。自1999年以來,方舟子以新語絲網站為基地,通過互聯網揭示科學界和教育界的學術腐敗現象,批判新聞界的不真實報道,以及批判基督教、***、偽科學、偽環保、中醫等。方舟子也在平面媒體上發表過大量的文章,並且出版過一些以科普和反學術**為題材的著作。方舟子本人和他的言論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爭議。

1 簡歷
2 新語絲
3 民間打假
3.1 揭露學術造假
3.2 批判中醫
3.3 批判偽環保
3.4 批判虛假保健品
4 支持者與反對者
4.1 傅新元120公開信事件



2000年,方舟子開始在互聯網上進行學術打假,創立「立此存照」欄目,專門揭露科學界、教育界的學術**的現象和新聞界各種不實報道。幾年來新語絲上舉報數百例,當事人中有**院副院長、院士、名牌大學校長、博導、教授等,不一而足。「新**」網站和「方舟子」也因此被廣為關注。mi國《科學》雜志在2001年8月10日曾專門對此進行了介紹。從2005年起,方舟子又在新語絲上設立「中國不良記者名單」,指控某些記者不實報道,從此與某些大陸媒體交惡。

方舟子在新語絲上對於虛假保健品也多有揭露。1999年開始揭露腦白金其實不過是褪黑激素,2001年開始揭露所謂核酸營養品其實對人的身體毫無益處。2007年查證出蒙牛「特侖蘇」牛奶中所謂「造骨牛奶蛋白」其實是IGF-1。

方舟子及新語絲的反學術**活動受到《人民日報》、*****等中國大陸主流媒體的支持。在這些媒體上時常可以看到關於方舟子的正面報道。但新語絲網站被**大陸**,大陸讀者不可直接訪問。大陸媒體報道時通常也不提「新**」。

目前新**在中國大陸有若干鏡像可供訪問。同時新**上主要文章(即「新到資料」)也與新**月刊一起通過電子郵件傳播。新語絲上另有中文論壇可供網民討論。新**上設有一年一度的「網路文學獎」,由新**編輯進行評選,並給獲獎者發給獎金。

民間打假
由於方舟子以自己創辦的新**為基地、利用互聯網來進行打假,他被支持者譽為「**鬥士」或「打假鬥士」。方舟子打假特點為:

直接披露被揭露者姓名
不顧忌被揭露者的**和**署名發文,身份公開

揭露學術造假
方舟子的打假很多都直指****研究部門和高校的著名教授、高級**。 其中比較著名的事件包括:

基因皇後陳曉寧事件
南京大學朱涵事件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招生事件
四川大學教授丘小慶事件
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於全事件
東南大學校長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冠群事件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潘知常「略同」事件
民工打磨「漢芯」事件
「昏教授」肖傳國事件
西安翻譯學院丁祖詒事件

批判中醫
方舟子的犀利文筆並不限於揭露學術造假。方舟子批判中醫、中葯等的大量文章也產生了比較大的社會影響,如:《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中葯》、《就這樣被慢慢毒死》等等。

方舟子在新語絲上設立【中醫騙子】專輯,推崇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所說「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的說法,認為中醫和中葯沒有經過現代科學的檢驗,中醫基於陰陽五行的理論沒有實際依據,而中葯的療效也沒有被嚴格的雙盲法證明,認為應該「廢醫驗葯」 [1]。方舟子另有專著《批評中醫》。

批判偽環保
2005年,方舟子與何祚庥,受國家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建壩設計單位)資助對怒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認為「怒江一帶的生態和環境實際上已被毀滅」,是否建壩已不是問題的關鍵。 方舟子在新語絲上為【怒江爭「壩」事件】「立此存照」,收集並撰寫大量關於中國怒江水電開發的文章,如: 《「敬畏大自然」就是反科學》、《直擊偽環保反壩人士》等等, 揭露**的所謂「環保人士」其實是「偽環保」,質疑中國的環保人士「更多的是出於**方面的考慮而不是環境」。

批判虛假保健品
對於許多借科學或者玄學名義推銷的商品,他也不留情面地予以揭露。2001年,核酸營養品「珍奧核酸」首次被新語絲揭露[1],引起較大反響。其實更早被揭露的還有以褪黑激素為主要成分的「腦白金」[2]。

近期被揭露的則有聲稱添加了名為「OMP(造骨牛奶蛋白)」的**乳業產品「特侖蘇」牛奶[3]。經方舟子查證,OMP就是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正常情況下口服無作用,而如果血液中IGF-1濃度過高則有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2]。 在這個事件中,聲援方舟子的廣東奶業協會在其主辦的南方奶業網上刊登了有關信息,而被批評者蒙牛乳業則動用各種手段施壓,最後請中宣部出面要求撤下有關報道(參見廣東奶協秘書處《蒙牛特侖蘇牛奶事件備忘錄》一文。許多論壇和個人博客均有轉載,但其中不少均受到壓力被撤下)。

方舟子另有相關專著《科學成就健康》。

支持者與反對者
新語絲網站主頁上的「新到資料」由方舟子不定期更新(通常每天更新一次),爭論的話題很廣,很多時候也會有選擇地同時刊登正反兩方面意見,但大多數情況下選擇刊登支持其觀點的文章。對於揭露學術腐敗的文章,如果被揭露者有回應,則一般會原文刊登。

在2001年一篇題為《一點聲明:我的人文主義原則》的文章里,以及在之後幾次回復網友問題時,方舟子並不諱言自己的傾向性,也坦承新語絲並非中立媒體(凡是違反這些原則的稿件,宣揚、同情以下內容的,我都不登(除非是為了駁斥),也無閱讀的興趣,不必寄來:種族主義、法西斯主義、恐怖主義、沙文主義、民族歧視、 性別歧視、宗教迷信、反科學、反理性、反民主、反人道、反人權---《一點聲明:我的**主義原則》)。

近一段時間,在網路上最喧囂的其實並不是春晚,而是熱火朝天的另一場大戲——— 「韓*大戰方舟子」。「環球辯論」第2期:方舟子質疑韓*代筆引激辯

❿ 屠呦呦為什麼落選院士一人獲獎

這個是我們國家的社會體制所致的。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探究。據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我國並非個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
這些人是因為學術水平不高、科學貢獻不大而落選院士嗎?答案顯然不是。從上述幾位「落選院士」的治學為人風格中,人們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示。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扎在水田裡研究超級水稻;李愛珍數十年如一日呆在實驗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為她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恐怕還不為社會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際」,還「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贊同的意見,馬上肯定;不贊同的話,就直言相諫,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屠呦呦的老同事李連達院士語,筆者注);饒毅則是出了名的「敢講話」,研究之餘還在自己的博客和國內外媒體上撰文,批評中國科技體制的弊端、教授不聽講座的浮躁學風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中國農大原校長石元春、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雖然因涉嫌學術造假而屢遭檢舉、質疑,卻依然穩坐院士的寶座;相當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業高管,順風順水地當上了院士,風光於政、學、商諸界。
作為「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兩院院士的評選無異於風向標、指揮棒,具有無可替代的引領、示範作用。其評選是否客觀、公正,不僅事關院士群體自身的尊嚴和公信力,更影響著廣大科技人員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熱情,甚至海外留學人員的來去選擇。
默默工作、不善交際、敢講真話、貢獻卓著的落選院士,涉嫌造假、擅長公關、有權有錢的卻順利當選、風光無限。兩相比照,向社會傳遞了怎樣的信號?給公眾造成了怎樣的印象?
是該檢討、改進兩院院士的評選標准、方法和程序的時候了。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