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導師指導 » 科學哲學對科學研究的指導

科學哲學對科學研究的指導

發布時間: 2021-01-25 02:18:40

Ⅰ 愛因斯坦說:「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這說明

愛因斯坦說:「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這說明哲學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有指導意義。

哲學對自然科學的指導作用對自然科學產生的積極影響。這里的"指導"是指幫助,啟發,服務。恩格斯指出"我們的歷史觀,首先是進行研究工作的指南,並不是按照黑格爾學派的方式構造體系的方法"。"

辯證法對自然科學來說是是最重要的思維形式,因為只有它才能夠為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發展過程,為自然界中的普遍聯系,為從一個研究領域到另一個研究領域的過渡提供類比,並從而提供說明方法"

事實上,哲學對自然科學的指導作用有一個領域,主要集中在:

(1)在各門自然科學的基礎前沿。

這是因為在科學前沿,情況比較復雜,問題較多,各種觀點爭論激烈,哲學可以為探索提供新思路。

(2)在新的研究領域和新學科創立時期。

在很多的學科,特別是一些綜合性,橫斷性,交叉性學科的創立階段往往又一個哲學探討過程。

(3)在科學發展的危機時期。

庫恩在研究了科學史的基礎上總結:"特別是公認危機時期,科學家們必須轉向哲學分析,作為解開他們的領域之迷的工具"。

(1)科學哲學對科學研究的指導擴展閱讀

在哲學研究概括的自然、社會和思維這三大領域的知識中,自然辯證法是其中的一大領域。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的世界觀時,從一開始就認為整個世界的歷史可以「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
對這兩方面的歷史的哲學概括即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兩門學科即自然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辯證法雖然與自然科學一樣所面對和討論的都是「自然」,但有兩點原則上的區別:

其一,在各門自然科學中,「自然」作為對象是指自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殊的領域,而在自然辯證法中,「自然」作為對象,是指整體的自然或自然的整個領域,它將自然當作一個整體而從其總的方面來考察;

其二,在自然科學中,「自然」作為對象是被給定的、現成的,它的存在是無可置疑的、自明的,無需對它提出追究,「自然」已不在追問之列,而在自然辯證法中,「自然」作為對象,是「自然」本身,對於被給定的自然物,需要對它進行追問。

自然辯證法必須「透過」現象而達到實在,必須憑借人的理性以理論思維的方式「超越」呈現於感官的現象界去尋找答案。而這兩方面正是自然辯證法之所以為哲學的本質所在。

Ⅱ 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是什麼

(1)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二者之間存在著既版相互區別又相互聯權系的辯證統一關系。

(2)它們之間的區別表現在:具體科學以世界某一特殊領域的具體規律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因而其理論具有個別性和特殊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包括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在內的整個世界的最一般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因而其理論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們之間的聯系表現在: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沒有具體科學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既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發展;另一方面,具體科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拓展資料:

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具體科學:相對哲學而言,是指哲學以外的所有其它科學。

參考鏈接:

網路_哲學

Ⅲ 1.不能認為離開了哲學的指導,科學研究就不能取得進展。 2.具體科學離不開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第一個觀點是正確的。科學家研究可以有自發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
第二個觀點,多了哲學二字。
科學研究離不開世界觀方法論指導。
科學研究離不開哲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指導,這一觀點是有瑕疵的。
可以說,是與前一句有矛盾的。

Ⅳ 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理論指導

看到有人說馬哲是一門很死板的學問,我覺得這個人可能還沒有摸到哲學的門在哪.馬哲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
你的問題用教材上的例子就可以回答了,比如達爾文的進化論,人最早是由單細胞進化到多細胞的生物,再由多細胞到低等生命體,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進化出人類.很多這樣類似的例子,比如(軍事)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戰爭,最開始是戰略退卻,然後是戰略相持階段,最後是戰略反攻.這兩個過程至少告訴我們1,絕對運動.相對靜止.2,發展是事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無序到有序的運動.第二個例子還告訴我們,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人民力量是由小到大發展的.新生事物不可戰勝.
以上兩個事例所總結出來的哲學原理能怎麼用呢?在任何學科任何地方都可能用到.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夫妻關系同學同事關系都可以用到.比如追女孩子(先當你是個男的),發展兩人關系主動走點彎路(曲折性),分分合合,感情會更牢固.哈哈,我就不多說了.
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獨立思考.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大學的教材是最好的學習書籍

Ⅳ 哲學對科學研究的作用

「哲學指導科學」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理想,比如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都曾把哲學視為某種「第一學科」。哲學高高在上,為各學科奠基,各學科卻不能反過來對哲學指手畫腳。

然而到了二十世紀,科學已經迅猛發展,哲學卻剛從德國唯心論的泥潭中脫身。這時,哲學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驕傲,反而亟需給自己找點事兒干,證明自己的價值。


於是,問題不再是哲學如何指導科學,而是哲學與科學如何分工。有人認為,哲學研究最普遍抽象的東西,而科學研究較為具體的東西;有人認為,哲學進行先驗反思,而科學進行經驗研究;有人認為,哲學研究價值和規范性,而科學研究事實。

曾經更流行的觀點是,哲學是關於概念或語言的研究——搞清楚命題什麼條件下有意義、什麼條件下為真,或者搞清楚一些概念的正確意思,從而不僅消除哲學困惑,也讓科學家少犯點糊塗。

這時也出現了一個新學科叫「科學哲學」,專門對科學進行反思。它研究科學和偽科學有啥區別,科學研究應該採用什麼方法,各門科學里有哪些預設,這些預設合不合理,等等。早些時候,這些工作也不只是哲學家在搞,很多大科學家也都願意說兩句。這些問題有很多都與科學實踐密切相關,說它們指導著實踐也不為過。也有另一撮哲學家,願意思考一些宏大敘事的問題,什麼科學技術會使人異化啦,什麼搞科學其實是為了追求權力啦,這些話科學家不太往心裡去。


二十世紀中葉左右,科學又進步了一大截,哲學家的壓力更大了。原本物理學就已經搶佔了物質領域的話語權,現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又威脅到了哲學家的自留地——心靈。原本被認為只能通過「內省」曲徑通幽的內心世界,現在被發現與大腦的物理現象緊密相連。於是哲學家們逐漸接受了「物理主義」,即所有事物(當然,包括心理事物)都是物理的,或者隨附於物理事物。什麼是「物理的」?大概來說就是物理學承認其存在的。哲學家一開始想告訴物理學家應該研究什麼,什麼是物質,萬萬妹想到啊,現在輪到物理學家告訴哲學家什麼東西存在了。


盡管如此,後來的哲學家還是試圖保住心靈領域的一個地盤,即現象性意識。大衛·查爾莫斯認為,經驗科學雖然能搞清楚意識現象與物理現象的因果關聯,卻無法解釋意識現象為什麼會產生。畢竟現象性意識是主觀的,無法被還原為客觀的東西,所以就算我們進行了充分的經驗研究,但是——你怎麼可能知道當個蝙蝠是啥感覺捏?你咋知道不存在身體和我們相同卻莫得意識的僵屍捏?這個自留地保留得是否成功,是個爭論中的問題。

在物理主義的背後,實際上有一個更廣闊的立場,即「自然主義」。自然主義認為,所有存在的東西都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至於自然科學不研究的怪力亂神,我們就不應該假定它們存在。有些自然主義者比較極端,覺得有些哲學領域乾脆交給科學家來搞算了,比如蒯因就覺得認識論就應該是心理學的一章。其他自然主義者覺得我們應該一起搞,科學家負責搞經驗研究,哲學家負責搞概念分析,你待你的實驗室,我坐我的扶手椅,大家各司其職,合作愉快。


隨著自然主義思潮的席捲,我們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一些人開始質疑,為什麼概念分析就不能一起搞?很多概念來自於大眾,而大眾如何理解這些概念(至少部分地)是一個經驗問題,那幹嘛不把大眾抓來做實驗看看?乍一看很悖謬,他們的名字叫「實驗哲學家」。

在之前的故事中,哲學的領地一直被科學入侵,但其實科學也有需要哲學的時候。科學家總是用個別的經驗證據支持普遍的結論,然而什麼證據能夠支持什麼結論是一個哲學問題。比如當話題涉及到認知的時候,科學家一不小心就會在其中復雜的概念和邏輯關繫上犯錯,因此需要哲學家的幫助。二十世紀下半葉,「認知科學」的概念被提出,哲學是其6個子學科之一。現在世界各地也紛紛建立認知科學中心,哲學與科學的交流更加密切了。


至此,哲學與科學的關系已經錯綜復雜、一言難盡了。從人類思想史早期開始,我們就一直重視學科劃分,以期達成更加合理的分工,維護學術研究的秩序。另一方面,隨著學術實踐的深化,我們也越來越懂得合作。在我看來,沒有什麼觀點比T. 威廉姆森的更合時宜了。威廉姆森認為,科學和哲學之間沒有實質性的界限、也不應該有界限。科學家也進行先驗推理,也思考概念,而哲學家也提出經驗命題,也能從經驗研究中受益。我們處理問題時,不是要先分出個你我,而是啥方法有用就用啥方法——甭管它是科學的還是哲學的。這樣一來,和前人相比,我們就有了一個更加開放多元的態度。二十一世紀才剛開個頭,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我期待威廉姆森的觀點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共識,也期望這種開放的態度能催生更美妙的智力成果。

Ⅵ 什麼是科學哲學,及科學與哲學的關系

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從哲學角度考察科學的一門學科。它以科學活動和科學理論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科學的本質、科學知識的獲得和檢驗、科學的邏輯結構等有關科學認識論和科學方法論方面的基本問題。
從哲學和具體科學的研究對象來看,具體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世界某一特殊的領域和方面,它揭示的是這些領域和方面的特殊本質和規律。這些領域十分廣泛,大致分為自然科學領域、社會科學領域和思維科學領域。具體科學一般有比較明確的分工,每個學科都有自己所分屬的領地。它們直接面對世界,探究世界中隱藏的各種奧秘和規律。哲學的研究對象與具體科學相比具有一般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是「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是「外部世界和人類思維運動的一般規律」。正因為哲學是探究這種普遍的、一般的規律,所以哲學往往是建立在具體科學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對具體科學的總結、概括、抽象的基礎之上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哲學具有「反思」的特性,是對具體知識的「再認識」、「再反思」。因此,黑格爾把哲學比喻成貓頭鷹,貓頭鷹的特點是夜晚才起飛,比喻哲學的「反思」特性。由於哲學命題具有概括性、一般性、抽象性,許多人把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說成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准確地說,這種說法不夠准確。例如,哲學和物理學,常有人說它們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作為並列的學科,它們並不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哲學和西方哲學、中國哲學可以說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應該說,哲學的「研究對象」與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哲學和具體科學又是密切聯系的。

首先,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哲學並不是建立在對世界的直接觀察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具體科學的研究成果之上。因此,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這個基礎發生了變化,哲學也會隨之變化。與古代科學技術相適應產生的是古希臘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與近代牛頓力學的成熟相適應產生的是機械唯物主義,與現代三大科學發現相適應產生的是辯證唯物主義,與當代科學技術相適應的又有最新的哲學研究成果。但是,把哲學凌駕於具體科學之上,認為哲學是「科學的科學」的觀點也是錯誤的。

其次,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家進行具體科學的研究都是在某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的,缺乏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研究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亂和失敗。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