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導師指導 » 觀察角指導

觀察角指導

發布時間: 2021-01-15 00:50:32

『壹』 幼兒園小班區角游戲觀察記錄表(沙池、建構區)

目標:

1、通過鏟沙,拍沙等動作,促進幼復兒上制肢動作的發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3、在玩沙中讓幼兒自由結伴,培養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

准備:l、幼兒每人一頂帽子,一雙拖鞋。

2、玩沙工具(鏟子、小桶)

3、每人自製插塑小樹若干。

過程:

(一)引題

1、師講故事:小鳥住在樹木林里很快活……,後來樹林被人砍光

了。

2、提問:樹被砍完了,小鳥能生活在樹林里嗎?

3、激發幼兒再造樹林的願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鏟子要小心,顧前又顧後,鏟子別舉太高,以免沙子揚起,

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丟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請老師幫忙。

3、玩好以後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兒玩沙,教師 指導

1、鼓勵幼兒自由結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種堆沙山的辦法,如鏟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

沙拍得緊緊的,不會塌下來。

3、在造好的山上種樹木,變成樹林。

(四)結柬部分

1、表揚幼兒的造樹林行為,體驗為小鳥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著回教室。

『貳』 怎樣指導幼兒做好種植角的觀察記錄

1 : 培養觀察意識 2 引導動手活動 3 督促思考養成習慣 4 在以上基礎上培養適當表達能力

『叄』 如何進行有效的角色游戲的觀察與指導

如何進行有效的角色游戲的觀察與指導
摘 要:角色游戲是幼兒園一種非常重要的游戲形式,強調幼兒在模擬的社會情境中模仿各種社會角色,體驗各種社會角色的語言和行為,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協商等各種社會技能。如何在幼兒園更好的開展角色游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教師應通過工作匯總的案例,來詮釋自己對如何進行有效地角色游戲的觀察和指導的思考。
關鍵詞:角色游戲;觀察;指導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都有過這樣的困惑:在角色游戲這樣的一種自然、開放、流動的游戲狀態下,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有目的地觀察和指導?觀察與指導過程中重點應該落實到哪裡?哪些才是有效的、有價值的觀察和指導?具體怎樣操作才能使自己做到觀察適時和到位呢?
一、有目的地在預設性角色游戲中進行觀察和指導。
案例一:預設性游戲是指教師預設了相關環境和材料,如娃娃家、小醫院、小餐廳等。在進行這樣的角色游戲的觀察時,要抓住以下幾個要點,那就是目的性、層次性、階段性和多功能性。我們在下面的案例中就會感受到,這是一個不斷觀察、反思、調整的過程這個案例說明了教師要善於在孩子無序的活動中體現出一種有序,並且要善於思考,及時作出有效的調整。
情景一:孩子們一進教室,就被娃娃家中的幾個瓶寶寶所吸引,瓶寶寶分別懸掛在屏風上,形成了自然的區隔,教師指著這些瓶寶寶說:看呀,這些瓶子寶寶都餓了呢,可是它們沒有小手,我們來幫助它們喂點飯飯吧!
材料投放①很多小珠子當作飯和菜。②各種大小、材質的餵食工具,如調羹、筷子、夾子。③不同大小的瓶寶寶,嘴巴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幼兒游戲情況:①挑大的瓶寶寶玩,對於小一點的瓶寶寶興趣點差些,而且容易把小珠子散在地上,造成失敗感。②在挑選餵食工具的時候,喜歡使用真實的工具,也就是他們自己平時使用的吃飯的調羹。③語言發展好一點的孩子會說:乖寶寶,我來做你的媽媽。乖寶寶,多吃點。(模仿碟片小仙女里的話)④過了一段時間開始不滿足於只喂珠子,於是,搬來了其他的積木、娃娃家的模擬食物等都往娃娃嘴巴里喂。⑤也出現一點問題:有的孩子常把瓶寶寶吃的飯放自己口袋裡帶回家;有的孩子在盛飯的時候盛太多了,散了一地後不願意一顆顆的拾(確實太小,全部拾起來有難度)。我跟孩子講了很多次,飯飯帶回去,或者掉了不
拾起來,瓶子寶寶就會沒飯飯吃了,可是效果不大。還有的孩子喜歡偷偷拿了小珠子放在自己的嘴巴里。
教師反思:在孩子活動過程中如何觀察和捕捉有效的行為特別重要,一般情況下,當孩子在專注於玩耍的時候,教師不要介入太多,只要支持他們的行為就可以了。至於把玩具帶回家等情況一般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可以用小寶寶沒飯吃了,誰家裡有飯飯帶幼兒園里來等情景介入的方法,幫助孩子把東西拿回來,還可以和家長聯系,幫助孩子搞明白借幼兒園里的東西明天要送回去。材料投放可以分點層次。如大小不一的食物,讓幼兒可以選擇。對於吃玩具的小朋友可能因為年齡關系搞不清是假的、不可以吃的概念,教師要及時制止,讓他了解小朋友吃的東西和瓶寶寶吃的東西不一樣,等他略大些自己就會明白的。
二、靈活應對突發性事件,進行觀察與指導
案例二:在游戲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們出現一些突發性的事件,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觀察和指導呢?我覺得作為幼兒園教師,觀察能力是不容忽視的6我們要善於從孩子的游戲行為中觀察到他們的真正的需求,引導在他們在自由、自主、自發、隨意的活動中,有序地進行學習。
觀察記錄:今天娃娃家裡可熱鬧了,客人們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爸爸為他們准備的美味佳餚,忽然,只聽砰的一聲。只見雋雋用手一個勁地將桌上的那些美味佳餚推倒在地,一邊推一邊嘴裡還不停地嘀咕著什麼?這時,娃娃家裡已是一片狼藉了。
觀察分析:游戲中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教師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能馬上否定孩子,然後進行引導,讓其學會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宣洩自己的情感。比如讓孩子知道生氣以後要把自己生氣的原因講出來等,從而讓他們在游戲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夥伴關系。
觀察指導:觀察到這樣的情況後我適時介入了游戲,扮成娃娃家外婆來做客了。我摸摸他的頭用平靜溫和的語氣問道:雋雋,為什麼生氣啊?快告訴外婆,看看我能不能幫助你。他撅著小嘴點點頭:爸爸和客人都不讓我坐在桌上吃飯,所以我生氣了。可是,我們坐不下了啊!當爸爸的舟舟說。原來是這樣,自己不高興了,就扔玩具啊,那玩具不高興了。怎麼辦啊?玩具不高興了會跑掉了不和小朋友玩了,當媽媽的若溪搶著說:以後想玩的時候找不見的。雋雋低著頭不說話。我說,我們先把小玩具撿回來吧,有事情我們商量解決,相信娃娃家爸爸媽媽一定會想出辦法讓雋雋坐在一起吃飯的然後,我假裝有事離開了娃娃家(其實在暗中觀察)。過了一會,只見他們把吃飯的桌子拉出來一點點,以便再放下一張椅子,然後就高高興興一起吃飯了。
觀察反思:教師在指導孩子游戲的時候,不宜如巡視員一般監督幼兒,而是要在一旁多觀察、等待。只有發現幼兒多次嘗試仍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才宜以教育者或游戲者的身份適當介入指導。另外,游戲中遇到的突發性問題,教師要用智慧引導孩子自己去試著解決問題,而不能包辦代替,或者幫助孩子出謀劃策,這樣能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上面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了教師在觀察指導角色游戲中的回應策略的靈活性,其不動聲色地使用了潛移默化情景介入、直接提示等指導方法,幫助孩子們化解了一場風波。

『肆』 區角活動觀察與指導中有哪些方法

區域活動是教師對幼兒進行觀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有利於各種能力發展不一致的幼兒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提高。區域活動可以為每一位幼兒獨特的發展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豐富的操作材料能夠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活動,進行探索、嘗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形成合作意識,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
那麼,怎樣來合理地創設區域環境?怎樣讓區域環境與幼兒互動起來?怎樣讓區域活動與我們的教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在區域活動中怎樣幫助幼兒發展?這需要教師進行細致的觀察。
一、對幼兒活動的觀察
教師要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活動狀態進行細致的觀察,通過觀察來抓住能夠反映幼兒活動水平的表現,通過這些表現來准確地把握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發展水平,在這個基礎上有目的地更換投放材料,並在幼兒需要的時候提供適時、適當的指導來提高幼兒的活動水平。根據幼兒的行為表現,了解哪些活動區更吸引幼兒,並根據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學習特點,了解幼兒喜歡哪些操作材料。
如在我們班,最受歡迎的是娃娃家,在娃娃家裡幼兒能夠扮成爸爸媽媽,學著大人的樣子做飯、照顧寶寶、擇菜、疊被子等,模仿體驗成人的生活,在模仿與體驗中來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最初,孩子們模仿大人做飯的時候,我們提供的都是一些小的塑料容器(小鍋、小碗等),以及一些塑料食物(麵包、米飯、蔬菜、水果等)。孩子們因為剛接觸這些材料,還有些新鮮感。隨著時間的延長和技能的熟練,以前提供的材料已經不能滿足幼兒在某種技能上的提升了,他們慢慢對此失去興趣,這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需要,適時地更換新材料。如,把一些小的塑料的做飯容器更換成自製的模擬廚房用具,一些塑料的食物更換成能夠實際操作的用不織布製作的餃子、包子、蔬菜等,也可以根據季節提供真的蔬菜和和好的麵粉等。
再如拼插區,相對來說,男孩子選擇的較多,在活動中男孩子和女孩子在同一種拼插玩具的操作中,拼插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男孩子會拼插車、槍、飛機等,女孩子會插蝴蝶結、花朵、小鳥等。通常,孩子們在玩了一段時間後,教師會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狀況,提供相應的小的輔助材料,讓幼兒有更多的發揮創造空間。
二、對幼兒活動的指導
區域活動中,教師們會發現,孩子們喜歡的區域,往往人滿為患,發生這種情況時,通常都是用區域標記,如娃娃家的地上只有4個小腳印,表示只能進4名小朋友,益智區不同難度的同類玩具只放4筐等,讓幼兒學會選擇其他區域活動或是學會等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適宜指導是相當重要的,針對以下不同現象,教師應採取不同的策略。
幼兒操作困難。比如,在美工區,幼兒前期製作都非常順利,最後選擇粘合材料時遇到了困難,選擇多種粘合材料都不能將兩個物品粘牢,這時,教師給與幼兒一些建議和指導,能夠加深幼兒的印象,也能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幼兒出現玩不下去的情況。比如,娃娃家一次只能進4名幼兒,已經有4名幼兒在活動了,還有一名幼兒想參與其中。這時,教師可以介人,並引導幼兒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加入大家的游戲。這名幼兒說:想當一名客人到娃娃家去做客。就這樣,這名幼兒以客人的身份加人到大家的游戲當中了。
出現同伴間問題糾紛。在建築區的活動中,小朋友都在高高興興地給小動物建房子,有一個小朋友在轉身的時候不小心碰倒了給長頸鹿搭的房子,其他幼兒紛紛指責這個小朋友,有的小朋友還用小手進行攻擊。這時教師要適當介入:「天氣真冷呀,我們快快幫助長頸鹿把房子修好吧。」於是在教師巧妙的化解下,小朋友們又開始興奮地游戲了。
幼兒表現消極和打發時間。娃娃家是最搶手最受歡迎的區域,但是每次活動重復著同樣的事情,幼兒會表現出無聊的樣子。這時,教師可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其中,請幼兒製作一杯果汁或炒盤小菜,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也可以請娃娃家的主人帶著寶寶去看錶演區的節目,豐富幼兒的游戲內容。
幼兒有創造性行為的出現。在拼插區中,幼兒大多數用齒輪積塑插一些飛機長槍之類的東西,有一名幼兒用了齒輪積塑和插管積塑組合,拼插了一輛自行車,教師及時發現了幼兒的創造性,適時地給與鼓勵。
針對活動中幼兒的個體差異。無論幼兒在活動中成功與否,教師都要給予正面、積極的鼓勵與肯定,因為每個幼兒的個性發展和能力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對於某一方面能力弱的幼兒,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降低游戲的難度,讓幼兒體驗成功,幫助幼兒在游戲中建立技能,在不斷練習中提升能力。教師也可以請能力強的幼兒做小教師,和能力弱的幼兒一起活動,同伴間的溝通更容易,更方便提升能力,在幫助的同時,也能讓能力強的幼兒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在幼兒的活動中,教師要以適合的身份和適時的時間介入引導幼兒,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時候教師要做一個游戲的玩伴,有的時候教師是時間的調解員,有的時候教師又是一個旁觀者。幼兒在活動中的問題解決後,教師就要適時地退出,而當問題矛盾增大時,教師就要選擇合適的辦法幫助幼兒解決,這樣才能夠體現出教師指導及介入的藝術性。
三、活動後的評價
每一次活動後的評價對於提升幼兒的活動水平和活動經驗有著很大的幫助,通過評價讓幼兒知道在活動中怎樣游戲,怎樣解決問題,也能讓教師了解幼兒活動的實際水平,能夠及時地調整和更換區域材料。有的評價可以幼兒自己說,這樣也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評價的能力;有的評價可以教師說,幫助幼兒為下一次區域活動做鋪墊,也能在評價的同時將一些知識技能傳遞給幼兒。
比如,在一次美工區活動的時候,有一名幼兒選擇了搓紙繩為小蝸牛粘貼殼的方法。由於蝸牛殼是螺旋的細線,在使用膠棒粘貼的時候,很容易粘到手上,為粘貼活動增加了困難,在幾次嘗試後,幼兒都沒有好的方法。這時,我悄悄提示可以選擇一樣工具來輔助粘貼,幼兒看到手旁的小剪刀,在教師的引導下,使用剪刀的尖,一邊粘一邊壓,很快就將作品完成了。在總結區域活動的時候,這名幼兒大膽地站出來,將區域活動中的新方法用自己的語言,告訴全班小朋友。通過孩子自己的總結評價,這個方法很快在美工區蔓延,孩子們不但將這種方法使用在粘貼蝸牛的作品上,在美工區其他的粘貼作品上也被廣泛使用。

『伍』 如何提高教師在區角活動中的觀察,分析,指導能力

什麼是觀察?觀察就是透過教師的感官、知覺了解兒童的歷程,也是教師針對某一位或某一群兒童的行為採取包括看、聽、問、思考等方式,收集兒童資料的過程,更是教師用「心」感受和體會兒童的行為背後的真相。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游戲進行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
(一)觀察方法
1、全面觀察——巡視。幼兒在區角活動時,教師要通過巡視,注意孩子會選嗎?有困難嗎?結束前再巡視一次,共2—3次。
2、重點觀察——看內容。教師可跟蹤一個區角的幼兒觀察他們在操作時遇到了哪些問題,並且幫助他們一起解決問題。
3、個別觀察——看人。對於你要觀察的個別小朋友,教師應觀察在先,指導在後。看看他是否能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不要操之過急。大班孩子在觀察室不要輕易打擾他,因為他們可能正在認真地建構著牟陽東西,你對他的關注可能會影響到他。而小班幼兒則需要教師一次次進入游戲中,幫助他們順利進行游戲活動。
(二)記錄與分析
在觀察和指導的基礎上,做好及時的案例記錄和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反思和調整是尤為重要的。環境創設是否適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調整;游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游戲是否有推動作用。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有沒有什麼變化;游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游戲中的交往、合作等達到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調整的記錄才能體現觀察和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發現游戲的價值,促進幼兒在這樣的自主游戲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分析講評
什麼是區角活動的講評呢?所謂區角活動的講評是指教師在觀察幼兒區角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就開展的區角活動進行講述、討論、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的零散經驗,引導幼兒修正錯誤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經驗並找出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下一次區角活動的開展作好材料、經驗等方面的准備。
然而,在活動講評時,我們往往對講評的認識不夠,講評都以教師為主,讓幼兒被動地答應或靜靜地聽教師講評,比如教師會問:「今天你幹了些什麼?」「你是怎麼做的?」「感覺怎麼樣呀?」這時會有一個孩子說「我今天用橡皮泥搓了湯圓」,而再問到其他的孩子時,他們就會跟著照搬模仿,2、3個孩子雷同之後教師就會給予肯定,有的還會給予五角星獎勵。或者教師會對幼兒在活動中外在的表現作總結性的發言,面面俱到並指出存在的問題,同時以成人的方式告訴幼兒應該怎樣做,過分地追求活動的教育功能,而沒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違背了區角活動自主性、愉快性的特點。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評價應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只有我們有效做到了從孩子的興趣需要出發,在評價過程中更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側重於孩子在想什麼、在說什麼、在做什麼,並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孩子們的自主性。

『陸』 如何發揮觀察角的教育價值

一、區角活動的性質定位從區角活動的性質這一維度,我們把它分為三類:一是學習性的區角活動。這類區角活動主要指向幼兒對周圍環境、客觀現象的認識和理解,積累生活經驗與認知經驗。如,生活、健康等內容與技能的學習(生活區);數概念、科學常識等內容與方法的學習(探索區);語言、美術、音樂等內容與方法的學習(表現區)等。二是游戲性的區角活動。這類區角活動主要指向良好情感經驗、社會經驗的積累。如,結構區、表演區、角色區等。三是學習與游戲融合性的區角活動。這類區角活動往往兼有學習與游戲雙重功能。如,有的班級既有語言區、數學區,又有結構區。角色區等,滿足孩子(尤其是托班、小班孩子)學習與娛樂的不同需求。目前,我們「市中心教研組」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習性區角活動的探索上。試圖把學習性區角活動這一涵蓋面廣、功能獨特的教育形式進行全面的梳理,以期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發揮其更充分的教育功能。學習性區角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它是以學習為主的。可以是單一內容的學習,如數學區、語言區等,也可以是綜合內容的學習,如生活區。棋類區。在學習和探索中,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和客觀事物。它是以操作擺弄類學習為主的。幼兒在與各類材料的互相作用中,去觀察、去體驗。去探索。去發現,積累各種經驗。它是以個別化學習為主的。幼兒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興趣、意願去選擇活動區,並自己決定操作的時間、速度和次數。它是以教師預設與幼兒自發生成相結合為主的學習活動。學習性區角活動的環境和材料,是教師根據年齡目標和階段目標,根據幼兒當前的發展需要而創設、提供的。這類區角活動,有時是以獨立形態出現的,有時則是集體教學活動的准備或延伸。然而,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學習是自主的、自動的,是獨立的、個性化的。因而,它也是一種更多地體現為過程性模式的學習活動。概言之,學習性區角活動,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目標是清晰的,有序的,但非即時的。學習性區角活動的目標,往往是教師根據學期目標或階段目標制訂的。相對於集體教學活動而言,目標要更寬泛些、長遠些。同時,這類活動的目標,也絕非在一次活動中所要追求實現的,而是應該有一個較長的達成過程。另外,根據幼兒操作、探索的水平,教師需要及時地、不斷地調整活動目標,以使各種活動材料的投放,能更好地定位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上。第二,空間與時間是半開放的。在空間上,它是讓孩子在一定區域和范圍內進行自由選擇。在時間上,它允許每個孩子按自己的認知速度進行學習。同樣的操作內容,有的孩子一次、兩次就能完成,有的則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應該予以認可。但最終是要達到學期目標或階段目標的。第三,活動過程是自主的。學習性區角活動這種個別化學習的方式,更有利於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使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性這一現代兒童觀得以真正體現。近年來,在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影響下,人們對個體差異的理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過去認為的認知能力強弱差異、個性差異轉變為認知結構、發展速度及心理特質的差異。這就使我們意識到,要真正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使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進度等適合每一個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水平。而學習性區角活動,正是體現了這種新的學習觀、個別差異觀。幼兒在區角活動過程中完全是自主的。他們自主地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夥伴,按自己的速度進行自主學習,改變了集體教學時,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以同樣的方式與速度,學習同樣內容的模式,給學習活動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二、學習性區角活動的功能價值(一)學習性區角活動,體現了新的教育目標價值觀在學習性區角活動中,每個孩子能在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願和需求進行活動。他們的個性、興趣得到滿足,學習的原動力、潛力得到激發。這樣的學習,就有可能獲得終生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機制。其次,新的教育目標價值觀要求我們在學習中,更關注學習的方法,關注探索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會學,也許比學會更有意義。學習性區角活動,就是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下,讓幼兒自己進行探索性學習。如,看著「圖示」學習系鞋帶——探索看圖解的方法;看著「說明書』學習沖配果汁——學會看「說明書」的本領。這樣的學習對幼兒的成長是有意義的。另外,新的教育目標價值觀,還要求我們在學習中更注重幼兒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堅持性等情感態度的培養。而這一切,在區角活動中都能得到積極的體現。(二)學習性區角活動,體現了新的教學價值觀長期來,在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觀指導下,學習被看作是接受完全由教師預先構建好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學習者不同的認知結構以及不同的經驗基礎都被忽視了。因此,幼兒的學習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劃上了等號。集體教學成為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誠然,集體教學活動,有它存在的價值。它是一種明確便捷、系統有序、經濟有效地作用於幼兒的教學方式。然而,它的致命弱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學習同樣的內容,並以相同的速度與方式進行。這樣的學習,教師是無法顧及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的,也無法真正滿足每個幼兒的學習需求。應運而生的學習性區角活動,就以它個別化學習的鮮明特點彌補了集體教學的先天缺陷,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主動性得到了發揮,個人的經驗、特點得以體現,也使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體落實。另外,新的教學價值觀還要求我們變接受性學習為發現性學習。學習性區角活動,是一種更適合於幼兒發現性學習的方式。因為幼兒主要是通過感知、動作、表象來認識世界的,他們往往是在與具體材料的互相作用中,獲取直接經驗。在區角活動中,幼兒藉助於操作擺弄,與客體交往,進行發現性學習。這樣的學習,比單向的接受性學習更有意義。(三)學習性區角活動,體現了新的教師價值觀學習性區角活動通常是個別進行的。這種活動形式,在客觀上增加了教師與幼兒直接接觸的機會,使幼兒能更多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增進雙方感情交流,提升師幼互動的有效性。另外,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直是一個我教你學的「教育者」形象,教學的出發點是教材、大綱,而非幼兒。而現在,空間距離的接近,使教師能走近孩子,有可能了解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這時,教學活動追求的主要目標是支持、幫助幼兒學會學習。教學的出發點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兒——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幼兒的原有經驗和水平。應該說,這是一種新的教師價值觀的體現。三、學習性區角活動的指導方法(一)活動前的准備:創設環境、提供材料首先,內容選擇應服從於目標。目標是創設學習性區角環境,投放材料的依據,也是觀察、指導、評價幼兒活動的依據。區角活動的目標相對於集體教學活動而言,通常是大目標、階段性目標。有時,一個目標可以通過不同區角來實施。如,小班上學期要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可以通過串珠子、用小勺餵食、夾玻璃球等系列活動來達到階段目標。有時,一個區角也可以達到幾個不同的教育目標。如在「奇妙的口袋」里摸圖形、拼圖形活動,既是數學形狀概念的學習,又是觸摸能力的培養。其次,材料要有層次。學習性區角活動的材料一定要有層次,以便於不同水平的幼兒按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如,「配對」練習的區角,可以是大小瓶蓋與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對);可以是數板與數形的匹配(形狀配對);可以是圓點卡與數字的匹配(數量配對)。又如,學習剪紙練習區,可以從「隨意剪紙」到「剪粗條紙」到「剪細條紙」到「剪曲線條紙」;從「剪報紙」到「剪吹塑紙」到「剪馬糞紙」;從「剪紙」到「剪布」到「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難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使學習活動真正體現下能保底、上不封頂的層次性要求。最後,環境宜安靜。學習性區角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認知經驗與生活經驗,需要個人獨立地摸索、探索,自主地學習、練習。因此,相對游戲性區角活動而言,要追求互不幹擾、互為方便的環境效果,讓幼兒專注地投入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另外,活動區的布置也不宜過於花俏,以簡潔、溫馨、一目瞭然為好,力求創設一個輕松優美的學習活動環境。(二)活動過程中:觀察「需求」,了解「水平」 1.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觀察的內容:一是重點觀察幼兒的學習、探索情況。如,幼兒當前的興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兒為什麼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有什麼困難;把握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以及情感態度特點和個性差異等。二是看活動環境是否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適宜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學具的數量是否充足等等。在觀察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指責,不要輕易評判。 2.以間接指導為主。這種間接指導,第一是靠學具、材料為媒介。如,小班幼兒拼動物六面圖活動,當老師觀察到大多數幼兒已駕輕就熟,且興趣下降時,應及時投放九面圖、十二面圖等,使幼兒從材料中獲得探索學習的新的激情。第二是靠問題為媒介。當幼兒在活動中,出現學習興趣疲軟時,教師可以假設問題,引導幼兒去繼續探索、去發現。如啟發幼兒:「也許還會有秘密呢,再試試看。」「為什麼天平會傾斜?再放放看。」等等,以激發其繼續學習的慾望。 3.指導要適時、適度。即何時介入指導要靈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的問題難以深化時,缺少材料、學具時或發生問題糾紛等困難情況下,老師要予以及時的支持與幫助。適度,指教師指導要留有餘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幼兒,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三)活動結尾部分:引發感受,提升經驗當幼兒在學習性區角活動中進行了探索、學習後,教師在必要和可能的情況下,要組織幼兒交流體驗與收獲,分享快樂與成功,並把有些關鍵經驗加以提升。學習性區角活動交流的內容,應圍繞幼兒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前提是大多數幼兒已積累了相關的操作經驗),如「編謎語時為什麼謎底不能講?」「為什麼這天牛老是要傾斜?」「有什麼辦法使這枚回形針又快又准地取出來?」這樣有意義的討論,可以使幼兒彼此思維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華,操作經驗得以提升。同時,也使有些關鍵概念得到學習。在師生討論的同時,教師還應結合幼兒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即在「討論』沖滲透「鼓勵」,在「鼓勵」中體現「激趣」,使幼兒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探索的興趣,並激發起下一次在區角里繼續學習、探索的慾望

『柒』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觀察與指導記錄

幼兒園小班的,角色游戲觀察和指導記錄 當然,進行游戲環節,觀察小朋友們的狀態和心情,對於游戲的積極性 進行指導孩子們能夠更為正規的面對這場游戲,也是十分重要的。

『捌』 如何利用自然角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在自然角抄養相關植物,讓學生定襲期寫觀察日記。
以一定順序來進行觀察。有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從上到下、從明顯特徵到不明顯特徵等等。例如在觀察小植物的活動中,有的幼兒從上到下的觀察,是葉、莖、根等;有的幼兒讓他們從遠到近的看,是大和小。因此,我們不強調幼兒掌握哪種順序,只要幼兒有順序地細致觀察就行了。這是基礎的觀察法,需要幼兒人人掌握,這樣可以為他今後的一系類觀察打好基礎。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