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學術
Ⅰ 如何在中國成為真正的做學術的人
在當下,社會尚在一元和多元之間,產官學之間的界限有欠明晰,學界像官場,又像市場,想做一個真正的做學術的人並非易事。但決心想做一個真正的學術人,一是必須恪守學者本分,捍衛學術尊嚴。學術貴在專一,曰恪守學者本分,固守學術邊界,捍衛和提升學術應有的地位和尊嚴。絕不能被世俗利益誘惑,「左手生意,右手學術」。若為了給學術派上學術之外的用場,使學術失真變味,蛻化為追逐名利的工具、討價還價的砝碼,投機鑽營的手段,是說不上真正做學術的;二是做到專一,用心專一,用情專一。做學問須專心致志,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或作或輟,一曝十寒,則雖讀書百年,也不見得成器。一個人,畢生向學,專注,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咬住青山不放鬆,建立並不斷鞏固自己專業領域的根據地,自然能夠在本專業掌握話語權,取得他人無法取代和難以超越的成就,在學術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Ⅱ 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的區別專業碩士國內承認學歷嗎
專業碩士國內是承認學歷的。
區別:
第一,培養目標不同。
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處於同一層次,培養規格各有側重,在培養目標上有明顯差異。
專業碩士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學術型與職業性緊密結合,獲得專業學位的人,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職業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師、醫師、教師、律師、會計師等。這是一種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方式。
學術碩士按學科設立,其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
第二,培養方式不同。
專業碩士課程設置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教學過程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學術碩士的課程設置側重於加強基礎理論的學習,重點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創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第三,入學難度不同。
對於大部分專業來說,專業碩士較學術碩士難度略低。專業碩士公共課英語科目多考英語二,難度相對較小;學術碩士公共課英語科目考英語一,難度比較大。
專業碩士多數不考公共課數學科目或考數學三、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難度相對較小;學術碩士公共課數學科目考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數學(農)或招生單位自命題理學數學,難度較大。
Ⅲ 國內有沒有關於物理的專業學術網站
http://www.iphy.ac.c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國外的倒是有一大堆
http://www.iop.org/ 物理學會
http://www.aps.org/ 美國物理學會
http://www.aip.org/ 美國物理研究所
http://www.eps.org/ 歐洲物理協會
http://www.link.springer.de/forum.htm 科學論壇
http://arxiv.org/ 美國在線文檔
Ⅳ 在有國內統一刊號的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兩篇以上啥意思
就是每個學術期刊都會有自己的刊號,有國內統一刊號比較正規,不過你放心,能評上核心的質量都不會差~ 然後找到合適自己論文方向的期刊發表兩篇以上就好了~ 想發的話我可以給你聯系~
Ⅳ 報考中國美術學院全日制專業學位和學術型學位的區別
如果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招生目錄里,其專業後面會用括弧註明。如計算機科專學碩士:計算機體系屬,計算機軟體理論,計算機應用。這些後面沒有括弧,就都是科學學位;而計算機裡面的: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軟體工程(專業學位)。這些後面有括弧並且註明是專業學位的,就屬於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
Ⅵ 國內考研專業性和學術型考研有什麼區別
1. 學碩專碩之分的由來
1.1 就業形勢決定碩士必須擴招
由於本科擴招嚴重,課程設置不合理,導致每年產生數以萬計的毫無實踐經歷和工作技能的待業畢業生。
對政府而言,待業人數的逐年增大,社會不安定系數逐年遞增,怎樣把莘莘學子入崗就業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對企業而言,找到優秀人才也相當不易,而中國人有高學歷情節,高學歷是人才的重要指標。所以,碩士在就業大軍中優勢明顯。
於是政府明白了,解決就業問題最直接的方法是把學生送入學校攻讀碩士,既減少待業青年,又能培養企業認可的人才,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碩士擴招勢不可擋。
1.2 科研形勢決定碩士必須縮招
何謂碩士?碩士是有獨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科研創新能力之人,甘於放棄功利而坐冷板凳苦心鑽研之人。
但是,隨著碩士的擴招,研究生成為就業的跳板,功利主義四處開花,風氣敗壞,沒有人願意攀登科學高峰了。同時,導師也不把研究生看成高等人才、中國科學的未來,而是斂財工具。這導致碩士質量嚴重下降,逐漸連碩士就業也成困難。
為繼先人之絕技,維持科學和就業的可持續發展,碩士縮招勢在必行。
1.3 政府解決方案——學碩專碩之分
就業形勢決定碩士必須擴招,科研形勢決定碩士必須縮招,貌似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政府作為老練的和稀泥者,果斷使出殺手鐧——分碩士為學碩和專碩!政府希望,從一開始,考研者就主動舉手示意,究竟是為就業考研還是為科研考研。前者是為專碩,後者是為學碩。
傳統的碩士都是按照培養科學家的方案來培養學生。事實上,社會不需要這么多科學家,大批量培養科學家也是天方夜譚。按照原有方案培養學生無疑是耗費科研經費,浪費學生青春。所以學碩專碩之分是政府一箭雙雕的高招。而且學碩比例必然越來越低,專碩比例必然越來越高。
2.專碩之地位
專業碩士早已有之。專業碩士是以培養應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為目的。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定位,專業學位為具有職業背景的學位,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之前規定的是應屆畢業生不能考,只有工作兩年之後的人才可以考。這是由於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專業基礎較扎實,知道自己哪些知識薄弱,哪些知識工作中常用,無論學習規劃還是學習目標都更有針對性。導師對專碩的培養自由性較強,只需在關鍵時候給予必要指導即可。不過09年的時候應屆畢業生可以從學術碩士調劑到專業碩士。
應屆生可以直升專碩是形勢所迫的產物,名為碩士,卻已經失去碩士培養的初衷。這些專碩應屆生既不像學碩那樣接受循序漸進的科研能力和思維的培養,也不能像有工作經驗者那樣自主性針對性較強的汲取知識。導師究竟怎麼培養他們呢?既要區分於學碩,又要區分於之前的專碩,不倫不類。何況導師真的有時間仔細推敲培養方案嗎,更可能是放養式的給幾個項目做做,最後寫篇論文畢業罷了。
專碩目前處於非常尷尬的局面。
3.學碩專碩之前途
學碩專碩本身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兩者是平行的,前者向著學術,後者向著應用,前者是小部分人,後者是大部分人。
但是改革後的專碩畢竟是新生事物,就總體而言,在一段時間內其認可度要低於學碩。這段時間是多久呢?我想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年二十年。時間長短完全在於培養方案。如果方案得體,即確實能培養出極具應用能力的人才,很快專碩的認可度就會超過學碩。專碩有一個王牌優勢——進公司實習。很多企業會留下表現優秀的實習生,畢竟企業需要的是應用型人才。可是從目前浮躁的氣氛來看,應用型人才更像是一種口號,筆者很難搜索到關於專碩的系統的培養方案。兩年時間再除去寫論文和上課,究竟能否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是個問題。還有一種說法,兩者的教學一樣,差別僅在於畢業論文和直博。專碩畢業論文對理論要求低一些,容易過;專碩不能直博。不過從政府的態度看,政府絕對不會偏向學碩,反倒是會偏向專碩。近幾年學碩的培養的確差強人意,而解決就業問題是當務之急。所以政策上絕對會大張旗鼓的宣傳專碩,並且專碩的待遇也不會比學碩差。只要有政府支持,從長遠看,專碩總有一天會超過學碩。
而學碩呢?當然保持原來的教學風格,培養著理論和實踐有點脫節但認可度較高的所謂學術型人才。值得慶幸的是,由於專碩的存在,學碩的比例會越來越小。或許不久的將來,學碩又會變成精英教育,學碩會越來越成為科學發展的中堅力量。
究竟報考學碩還是專碩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的觀點是,如果你的考研目標是搞科研、考博士,那麼學碩幾乎是你的唯一出路,你要義無反顧的報考學碩;如果你的目標是就業,同時對自己的實力較有把握,安全起見最好報考學碩,實在不行也能調成專碩,萬一將來想混個博士學位,直博是條捷徑,既省時又省力;如果你就是想混個文憑就業,同時對自己的實力沒有把握,直接報專碩,專碩也是雙證,完全滿足企業對學歷的虛榮心,不要怕有歧視,即使有也是短暫的。
學碩也好,專碩也罷,只是學歷的一種形式。人的前途終究不是靠學歷來決定的,還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混!
Ⅶ 碩士研究生學術型與專業型的區別
1.培養方向不同:
學術型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授予學位的類型主要是學術型學位;
專業型碩士是為了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並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2.招生考試不同:
學術型碩士的招生考試只有年初的「統考」,而統考以外的專業考試則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
專業碩士的招生考試有10月份的「聯考」和年初的「統考」兩次機會。
3.學習時間不同:
學術型碩士: 全日制學習,一般為3年。
專業碩士:從學制來說,全日制專業型碩士一般2~3年,其中不少於半年的實習期。
4.學習費用不同:
學術型碩士的學費需要自己承擔。
專業碩士從2010年開始基本跟全日制學術型碩士一樣,錄取為國家計劃內(非定向、定向)的碩士生按國家規定享受免學費待遇。
(7)中國專業學術擴展閱讀
考研的技巧方法:
(一)制定詳細計劃,提高執行力:
對於暑假才開始備考的小夥伴來說,時間緊,進度落後,有必要制定詳細的計劃,要將計劃細化到每一分鍾,並結合自己的學習效率進行調整。同時利用好零碎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尋找適合自己的高效率學習規律,也要留出足夠的運動和休息時間,使自己保持精力充沛的狀態。
再詳細完美的計劃,缺乏落地的執行力,也是一紙空話,所以計劃制定後,一定要連續執行,可以通過打卡的方式,讓自己對自己的執行情況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二)選定學校,搜集資料:
結合自己的優勢、資源選定院校和專業之後,就不要輕易改變,聯系對應院校的學長學姐,有條件的話,可以親自去目標院校,收集期末考試題和歷年真題。
8月過後,及時關注和考研相關的各種信息,如招簡、大綱、預報名和報名等信息,要保證信息對等。
(三)樹立自信,克服困難:
暑假才開始備考的小夥伴,會遇到時間緊張的問題,多少會心裡沒底,但是面對備考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要靜下心來,一一解決問題,要相信辦法總是比問題多。切忌妄自菲薄。
(四)視自身情況考慮是否報班:
報班這件事,好比健身請教練,有的人會請教練給予自己專業指導,而有的人選擇自己在家練練也不錯。
對於暑期才開始備考的小夥伴,由於時間比較緊,有條件的話可以報一個輔導班,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系統地學習,可以省下很多找資料、找資訊的時間,集中一切注意力來學習。
參開資料:網路-學碩 網路-專碩
Ⅷ 中國政府的概念,學術的,專業的
第一復 你這個問題可以去問下當制地相關的圖書館 或者相關的大學社會學系
第二 一般這樣的機構都有很多的相關的書籍 以及相關的文獻可以參考
第三 網路上面收集整理這些東西都要時間
第四 而且你的目標太大 不夠清晰 不夠明確 不清楚如何下手 而作為當事人的你比較清楚
第五 祝福你工作順利 事業發達 生活安康 家庭幸福
Ⅸ 考研時,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有哪些區別專業碩士是參加全國統考嗎
給你貼一個很細的比較,學術和專碩(有咱們一般學生理解的那種專碩和在職研究生)的區別,你看完下面這幾條,你就明白了。望採納
一、定義
學術型研究生接收普通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學位的類型是學術型碩士學位。
專業學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對於學術型學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學位類型,其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並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處於同一層次,培養規格各有側重,在培養目標上有明顯差異。
二、培養方向不同
根據我國的有關規定,普通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授予學位的類型主要是學術型學位,一月考試,錄取後獲得研究生學籍,畢業後可獲碩士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專業碩士是具有職業背景的碩士學位,為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置。
1.學歷教育:一月考試,畢業後可獲碩士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這個就和我們學生理解的那個專碩一樣了)
2.非學歷教育:十月考試,獲得可以申請學位的資格,再通過碩士論文答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無畢業證書。(這里指的是在職的研究生)
三、招生條件不同
專業碩士要求報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經歷(指在職的研究生的條件),而普通碩士則不需要。絕大多數專業碩士還要求在職人員報考需經所在單位或相應管理部門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單位推薦等。我們學生平時說的專碩是和普通學術型的一起報名,一起考試的那種,應屆的往屆的都是,和在職研究生的要區分開來。
具體的報考條件上所要報考的學校的招生簡章上去看,一般有明確說明,一般學生當然全滿足了。
三、招生考試不同
對學生來說,普通碩士的招生考試只有年初的「統考」,而統考以外的專業考試則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我們學生理解的那個專碩同樣是統考,和學術的一起在一月份進行考試。專業碩士的招生考試有10 月份的「聯考」和年初的「統考」兩次機會,考生可以自行選擇,而這兩大國家級別的考試的專業考試,也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這里偏向於說在職)。
四、入學難度不同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統考)完全是嚴進寬出的代表。據統計, 2005 年研究生考試考生人數為117 萬,招生人數只有32 萬,錄取比例為3.7:1。北大、清華、復旦等名牌大學,以及微電子、信息科學、生物醫葯、世界經濟、國際金融等熱門專業,由於報考者眾多,錄取率更低。據了解,一些名校熱門專業的錄取比例甚至為70:1。而一些二流學校的冷門專業卻年年招不滿。因此,入學難度取決於考生報考的學校和專業。
專業碩士的招生考試有10 月份的「聯考」(在職那種)和年初的「統考」(我們學生的理解的那種)兩次機會,考生可自行選擇。這兩大國家級別考試的專業考試,是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不同專業的入學難度各不相同,熱門專業相對難一些。例如,2004 年上海復旦、交大、財大三所高校MBA 的錄取比例在6:1 左右;2004 年全國法律碩士錄取率則不到10% 。此外,「聯考」和「統考」的難度也不一樣,由於「統考」考生遠多於「聯考」考生,考試競爭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過,「聯考」的考試雖容易,但錄取時更看重申請者的工作背景和經驗。(具體數據來自於中國考研網,僅供參考)
五、學習方式不同
普通碩士: 全日制學習。一般為3 年。
專業碩士:半脫產,學制2-3 年(這里偏向指在職的)。
具體的我們學生理解的那種學術和專碩,有兩年、兩年半、三年。具體以報考學校招生簡章上顯示的為主,具體學校具體分析了。
六、學習費用不同
普通碩士錄取為國家計劃內(非定向、定向)的碩士生按國家規定享受免學費待遇。錄取為國家計劃外(委託培養、自籌經費)的碩士生須繳納學費,一般為8000 元/年,不同專業有所不同。對於自籌經費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過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或者商業貸款緩解學費的壓力。
專業碩士學費按照不同專業類別差別較大。例如,MBA 的學費要十幾甚至幾十萬元,而工程碩士的學費一般為3-4 萬元。專業碩士學位一般不能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偏向於說在職研究生)。
學費標准具體也以學校的招生簡章上註明的為准。
七、文憑頒發不同
與普通碩士不同,大多數專業碩士(在職)只授予學位證書,沒有學歷證書。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建築學碩士等,就同時頒發學位和學歷證書。大體來看,「統考」生拿「雙證」,「聯考」生拿「單證」。我們學生理解的那種專碩也發雙證的,和學術一樣。
八、認可度不同
普通碩士:由於是全日制正規大學碩士畢業,擁有學歷、學位雙證,因此社會對這樣的畢業生的認可度非常高。但企業在招聘時也會考慮到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弱點:光有理論,經驗不足。特別對於碩士專業與本科專業方向完全不同,又從無相關工作經驗的求職者,企業會有所顧忌。建議這類畢業生通過實習、兼職或考職業證書來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專業碩士:參加1 月份統考的MBA 能拿雙證,而工程碩士目前只能拿學位證,因此對專業碩士的市場認可程度略有差異。當然,隨著近幾年專業碩士種類不斷增多,報考人數連年上升,因此人氣帶動了市場效應,其認可度和求職地位也逐漸上升,很多企業不再苛求學歷證書,而是更關注專業學位證書本身的含金量。
總之,好壞全是相對的,只要能力在就可以了,能力證明一切。
委託幫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