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文献 » 美学的参考文献

美学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21-02-28 16:37:51

A. 视觉传达专业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赵燕.视觉传达设计概论纲要[J];包装世界,1996年01期

[2] 杨屏.视觉传达设计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趋向[J].西北美术,1999年04期

[3] 陈湘.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起源和发展[J].财贸研究,2000年06期

[4] 何洁.当代视觉传达设计散论[J].装饰,1998年01期

[5] 鬲波飞.网络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

[6] 华佳.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D].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

[7] 孙超英.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N].中华读书报,2002年

【参考文献】

[1] 潜铁宇 熊兴福 《视觉传达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2] 杨伟 《关于网络传播中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3] 李金辉 《简述多媒体中的视觉传达》 理论观察2008年第5期

[4] 葛中 《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 考试周刊2007年第23期

[5] 余义虎 《视觉传达设计多元特征与表现》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参考文献】

[1]刘丹.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 (02)

[2]杨西惠.网页设计的视觉要素与编排创意[J].装饰,2005 (04)

【参考文献】

[1]《现代十大设计理念》.何晓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8

[2]《视觉传达设计实践》.靳埭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2

[3]《视觉传达色彩设计》.崔唯;周钧.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

[4]靳埭强·身度心道——中国文化为本的设计·绘画·教育[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5)

[参考文献]:
[1] 设计[EB/OL]. 网络. http://ke..com/view/14417.htm?fr=ala0_1 2010.4.11
[2] 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2. 第54-55页
[3] 霍思比.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Z].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09. 第388页-389页
[4] 朱彧. 设计艺术概论[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03. 第3-4页、第158页
[5] 视觉传达设计[EB/OL]. 网络. http://ke..com/view/386896.htm?fr=ala0_1 2010.4.30.
[6] 李砚祖.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 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01. 第2-3页
[7] 曾宪楷. 视觉传达设计[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1.07. 第1-2页
[8] 吴鑫. 设计教育当随时代——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课程改革[D]. 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9] 冯玉雪. 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J]. 美与时代, 2003(09). 第51-52页
[10] 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C/OL].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6-01/09/content_4030855.htm 2006.01.09
[11] 黄梅荣. 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数码媒体的重要性[J]. 装饰, 2004(12). 第88-89页
[12] 贾凤兰. 文化创意产业的由来与发展[J]. 求是,2009 (24). 第53页
[13] 张幼云. 美术教育大视野——中外高等美术教育比较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第4页、第46页、第150-153页
[14] 国内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EB/OL]. 金羊网. http://www.ycwb.com/misc/2006-08/10/content_1182406.htm 2006.08.10
[15] 杨德广 王勤. 从经济全球化到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 教学研究(河北) ,2000年第23卷第四期 第292页
[16] 张小鹭. 现代美术教育学[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6. 第2页、第175页
[17] 吕村. 艺术设计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回顾与现状[J]. 中州大学学报, 2009(02). 第79页
[18] 陈晓英.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索[J]. 电影评介, 2008(22). 第85页
[19] 张梦. 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考察[J]. 艺术教育, 2009(05). 第14页
[20] 彭亮. 台湾高等设计教育特色及对大陆设计教育的启示[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3(12) 第68-71页
[21] 曹田泉. 设计艺术概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09. 第17页
[22] 翁丽芬. 中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
[23] 汪晓春.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和规划学校的设计教学[J/OL]. 中国设计在线网站. http://www.dolcn.com/data/cns_1/article_31/essay_312/egen_3129/2006-12/1165814856.html 2006.12
[24] 赵倩. 设计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论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教育中人文社科课程设置的必要性[D]. 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
[25] 林采霖. 设计院校与设计业界建立双向多元化合作之研究[J]. 装饰, 2005 (03). 第77页

B. 美术论文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法版.中国艺术_历程与权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瑞成、宋清秀.中国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6]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8]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_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9]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C. 审美观的参考文献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版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吕澄《中国佛教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版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任继愈选编《佛教经籍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惠能着郭朋校释《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
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第二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
张彦远编撰《法书要录》校点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校点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德]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第二卷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美]R.玛格欧纳《文艺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美]斯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法]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中译本2001年版
[美]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德]克劳斯.黑尔德《世界现象学》,三联书店2003年版
倪良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三联书店1994年版
倪良康《胡塞尔现象学学概念通释》,三联书店1999年版
[1][1] 《美学三讲》中译本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2][2]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译本250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3] 同上272页
[4][4]引自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98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5][5] 参见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天地篇译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
[6][6]《中国佛教哲学要义》103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7] 同上1033页
[8][8] 见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9][9] 《辨宗论》,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22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10][10]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9页
[11][11]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6页
[12][12]见沈中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14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13][13] 《文字论》,见《法书要录》卷之四,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14]同上
[15][15]《林泉高致.山水训》,见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63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版
[16][16] 《小山画谱》,见《历代论画名著汇编》463页
[17][17] 《纯粹现象学通论》中译本210页,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8][18]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512页,三联书店1999年版
[19][19]见汤用彤着《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20][20] 见卞晓萱编《郑板桥全集》196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
[21][21] 《古诗评选》卷五,见《船山全书》第十四册736页,岳麓书社1996年版)
[22][22]斯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302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3][23] 《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二部分中译本7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24][24] 《现象学运动》中译本156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5][25] 《知觉现象学》中译本473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6][26] 《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371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27][27] 《美学与哲学》中译本11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8][28] 《艺术哲学》中译本2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29][29] 《世界现象学》中译本99页,三联书店2003年版)
[30][30]见其后期重要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中译本可见于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和孙周兴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等多种版本)
[31][31]引自张世英着《进入澄明之境》139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D. 朱光潜著的《西方美学史》,请问在写参考文献时,该如何写

参考文献就写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就可以了,这样老师就懂了,最好是加上书名号

E. 请提供一些关于艺术设计的参考文献

可以看看视觉这类杂志,我们老师要求我们看的是美术史,单独推荐是三宅一生的书,很大师的

F. 艺术美学相关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艺术类专业硕士论文或者相关参考文献的代写

你可以去一些大的威客网上发任务,不过要付出一部分费用哦。比如猪八戒或者任务中国什么的。

G. 谁能给我提供点关于女秘书美学修养论文的参考文献

摘要:针对当前企业女秘书的岗位需求,文章从职业形象、沟通语言、行为举止、人格魅力等方面分析提升女性美学修养的具体要求和途径,使美学修养在当代企业女秘书工作运用中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空间。

关键词:企业;女秘书;美学修养

古人云:“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修”即“锻炼”,“养”即“提高”,可见,修养就是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之意。修养涵盖思想修养、品德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等。而美学修养是指以修养为基础,以审美活动为中心,是欣赏、追求、创造和享受美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后天长期的涵养和训练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

一、当代企业女秘书美学修养提升的必要性

当今企业的秘书工作岗位,80%都由年轻女性担任,这与秘书工作岗位需求特点不无关系。随着秘书从业人员女性比例的加大,当代企业中的女秘书越发凸显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她们承担着撰拟文稿、办理事务、参谋决策、沟通信息、接待来访、联络协调等工作和职责。因此,女秘书所特有的细心、辅助的特质让女性更适宜秘书工作,更容易受到企业青睐。面对企业需求,她们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具体原因如下:
(一)窗口形象需求。所谓形象,就是一个人的外在印象,秘书在提供着辅助性工作的同时,还从事事务性、管理性、沟通等综合性的服务。作为窗口形象的秘书岗位,接待来访等工作都由秘书出面处理,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企业的形象,秘书就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因此,当代企业的女秘书要注重自身形象美的塑造,作为职业女性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美学修养,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奠定基础。
(二)企业发展需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也更新更高。美学既是企业文化的高层追求,也是企业文化纵深发展的逻辑延伸,这就要求秘书也应当具有相应的美学修养,才能作为审美主体,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素质,全面优化相应的工作环境。
(三)消除偏见需求。基于“女秘书就是小蜜、花瓶”这种社会的偏见及世俗眼光,一些企业只凭借女性的外貌姿色,无视女性素质的提升和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无实际内涵和业务能力的女秘书也并不少见。因此,企业女秘书只有内外兼修,提升美学修养,才能凭借自身的努力以消除偏见。
(四)就业生存需求。据2003年北京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需求与减员情况调查统计表明,全市各单位需招用的人员中,女性仅占需求总量的27.30%,用人单位存在着明显的性别选择倾向。西南政法大学的调查结果也显示,7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性别歧视。调查中,认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性别歧视的,占四成以上。由此可见,男性和女性就业比例差别较大,相比较而言,女性较男性面临更大的就业及生存压力。因此,女性增强自身美学修养,提升全面素质更显必要和重要。

二、当代企业女秘书提升美学修养的具体要求

女秘书的美学修养应包含对秘书工作的热爱,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掌握,对所从事职业美学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对职业美的积极创造。在审美过程中,秘书应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美、沟通语言美、行为举止美和人格魅力美等若干方面的提升,充分体现优于男性的女性美。
(一)职业形象美。女秘书的职业形象是美学修养的客观反映和外在体现,是女秘书自身素质的一种综合体现。因此,女秘书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注重自身的主体形象与社会的文化底蕴、社会环境、职业特点的和谐。
1.妆容。当代女秘书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形象应端庄而职业。在妆容上可着淡妆,化妆既要讲究美观,又要讲究合乎自身的工作环境,体现出自然、大方的美丽;既体现出对别人的尊重,增加他人对自身的形象分值,又可以显示出特有的职业女性的魅力和自信的礼仪素质;既能使自己心情愉悦,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2.着装。整洁大方的衣着是构成女秘书美好的职业形象的外在表现。因此,女秘书的服装不仅要职业、大方、整洁,还要求整洁中渗透着典雅,朴素中融合着美观,大方中孕育着和谐,以求得与秘书职业特征、精神面貌、人格魅力融为一体的和谐美,树立起高层次的服装审美情趣。
3.微笑。卡耐基说过: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他的人,像是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女秘书应当注意自身的企业形象作用和职业沟通的特点,工作中应常常面带微笑。甜蜜的微笑和具有本人特色的仪态,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还可表现诚意、表现友善,是与他人沟通的催化剂,会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4.眼神。微笑离不开眼睛的神采,秘书面带微笑的同时还应当双目平视对方,并运用真诚和亲切的眼神与他人接触,体现出平易近人的感觉,显示出职业和自然的美感。
(二)沟通语言美。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企业业务开展的频繁,语言越来越体现其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工具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当代企业的女秘书,工作中向上级汇报、接待客户、与各部门的同事交流等沟通工作时都需要运用语言。因此,人们对秘书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沟通语言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秘书应当具备语言美的能力。
1.用语文明。女秘书应注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这是体现沟通语言美的外在体现。秘书要熟练使用文明礼貌的十字用语,即“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以给他人注重礼仪的感受。
2.音调轻柔。在沟通交流时,女秘书应当注重说话的场合与氛围,语言不仅要清晰、准确、文雅,还应注重音调轻柔,渗透着对他人的关注与耐心,具有美学特征,体现出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 3.语气真诚。沟通语言美还需要善于表达真诚。如果不能很好地表达出真诚,则很难体现出语言的美学价值。作为女秘书面对来访的客户如能面带笑容,态度热情,但夸夸其谈会给人留下训练有素,却不知道如何表达真诚,不懂得语言美学价值的不良印象。因此,沟通语言美需要注重语气真诚,才能带来应有的美感。
(三)行为举止美。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优美的言语,大方的修饰,加上优雅端庄的体态,敏捷协调的动作,就能很好地体现女秘书的行为举止美感。当代女秘书的工作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广泛。他们已经不再局限在办公室这一狭小的空间里,他们的形象就是公司和企业形象的代表。因此,女秘书应当时常注意自身的各种姿态美。如站立时应当脊背挺直,胸部挺起,不要弯腰曲背,才能体现出规范、自然、挺拔、美丽的感觉;坐姿要求腰部挺起,上身要直,交谈时身子可适当前倾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优雅的坐姿传递着自信、友好、热情的信息,同时也能显示出高雅庄重的良好风范;行走时要抬头挺胸,步幅适当,双臂自然摆动,体现出自然、挺拔的美感。
宋美龄女士1943年在美国演讲时,她美丽的容貌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旗袍着装引来了众人关注和欣赏的目光。她步伐优雅,目光随和,面带微笑而愉快地与人交谈,并不因为交谈者的身份高低而显出不同的神情。行为举止的美学修养在宋美龄女士身上显现得十分突出。可见,女秘书应体现出潇洒、优雅的行为举止美。有些女性尽管长相漂亮,衣着时髦,但是站无站相、坐无坐相,举止忸怩、表情呆板、谈吐粗俗,使人感到整体的不协调,很难给人以美的感觉。
(四)人格魅力美。高尚的人格魅力能给当代女秘书的工作锦上添花,女秘书的人格魅力主要通过女秘书的主体形象来体现,它体现在对秘书工作的热爱,对工作态度的认真,让她沟通交流的对象感受到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以形成美感。此外,女秘书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待人接物中表露出来的自信、亲和,对沟通对象的真诚,以及爱好广泛、反应机智等性格魅力上,这都是当代女秘书不可缺少的美学修养。具有这种人格魅力的女秘书,定能使他人产生强烈的沟通欲望和美感。
人格魅力美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女性美不仅需要具备外表美,还要具有内在的心灵美。内在美的衡量,取决于女性的精神状态、个人气质、品德情操和生活习惯,它是在长期的陶冶中形成的。对于女性而言,内在美表现在工作上宽容默契、通情达理、吃苦耐劳、细心耐心;生活上谦和恭敬、柔情似水;社交上善良、有同情心、体贴他人、帮助弱者。心胸狭窄、遇事斤斤计较、妒忌他人、损人利己是内在美的大敌,同时也直接影响外表美的形象。

三、当代企业女秘书提升美学修养的必要途径

(一)找准位置,明确形象。作为当代企业的女秘书,应当了解自身的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自身在公司和企业所处的位置,明确自身的形象定位,踏实、勤恳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才能不受社会偏见制约,树立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企业形象。
(二)提高素养.增强知识。现代人提出的“知识美容论”就是掌握丰富的知识,深化自身的内涵,读书能改变容貌,其实就是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形象化的表现。“知书达理”的女人,才有善解人意的修养和回味无穷的魅力。即便容颜逝去,举手投足之间依然会流露出优雅高贵的气质。“慧外秀中”的女人,才善于理性的思考,能够充满自信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因此,女秘书应当从“大”处着眼,从知识上充实自己,从素质上提高自己。
(三)熟悉需求,塑造性格。知识与智慧是企业对秘书的职业需求,而细心和耐心更是企业女秘书的职业性格需求。当代女性应当有锻炼自己性格的自觉性。造物者用了最和谐的美学原则来创造人类,它赋予了男性阳刚之美,又赋予女性阴柔之美。女性的温柔应表现在善解人意,宽容忍让,谦和恭敬,温文尔雅,工作中也应当形成健全丰满的性格,柔中有刚,韧中有勇,谦虚而不自卑,自信而不鲁莽,细腻而不拖沓,热烈而不狂放,更好地与秘书职业特点相吻合。
(四)减轻压力,保持健康。当代女性工作和生活压力之大有目共睹,因此,女性应当学会自我减压,使自己尽量保持美丽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工作之余可以走向大自然,面向江海,脚踏青山,去感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去感受明月、清风、青山、绿水……。对工作压力大的女秘书而言,亲近大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美,欣赏和感悟自然美,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升审美能力。
总之,当代企业女秘书只有通过自强不息地努力,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美学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做一名称职的女秘书,对提高企业的效率,提升企业的形象都将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行吗??

H. 美容与化妆的论文并附上参考文献 3000字左右

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探析
摘要]目的:广泛取其精华,不断完善美容医学专业的教学及临床应用,从而提高美容医师的审美情趣。方法:总结各学派的审
美标准,整理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探析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结果:取化妆造型之长,补美容医学之短,使人类更贴
近于自然美,从而引领唯美新时尚。结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内呼外应之美,是最时尚的求美指南。我们提倡求美者走“健
美-化妆-整形”这条求美之路,来寻求属于自己的个性美。
[关键词]呼应之美;本质特征
“呼应”一个熟悉而又经久不衰的字眼,她是文学鉴赏中最
常用的一项指标。由前文埋下的伏笔,到后文的悬念被诠释就
是其中的一种手法,她不断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美容、军事、医
药学、工程学、IT、艺术等)。如化妆艺术中常用呼应的造型手
法-T.P.O原则;美术中也运用明暗关系、色彩的晕染、渲染来
体现人物、环境与角色的呼应。虽然各行业中的呼应是大同小
异,但是又各具特色。总之,他们的目的都是“烘云托月,表现主
题”。那么,究竟整形泰斗与化妆大师之间,是怎样有机结合、内
外呼应地将人的健与美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呢?这有待于我们去
探究,为了使该专业能与国际接轨,满足众多新世纪求美者的
需要,我们从多方面作出了探索与研究。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
着眼于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走势、皮纹的走向,来通过医学手
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是一种
“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立足于外部五官的长势通过素描
学中的明暗关系、色彩的层次晕染、服饰的装扮来产生视错觉
(幻觉)的典雅、时尚、唯美的真实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她
们两者的内呼外应、相得欲彰的联系,将是我们美容医学界探
索、研究及应用的新课题
1相互呼应
1.1殊途同归:医学美学与化妆美学,一源于整形外科,一源于美
术艺术,两者逐渐向医学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共同以人体
美为研究对象,殊途而同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必然
有美化自身、改变容颜的要求。在社会交际中,容貌美者容易赢
得更多的信赖和倾慕,给人以愉快的视觉形象,从而有利于人
际间进一步交谈和情感领域的开拓。中央电视台主任化妆师徐
晶曾说“:化妆……,能够拂拭掉心灵的尘埃,能够唤起女性心
理和生理上的潜在活力,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去”。甚至有人说“:容貌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正是这种现
实社会的需要,人们利用医学手段,来重塑容颜,美化人体;利
用美术及艺术的色彩与线条,高光与阴影,造成视错觉,来美化
容颜,修饰人体美,二者共同达到藏缺扬优的目的。整形外科学
这样一门以诊治畸形为目的的学科,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最
终独立出一门学科-美容外科学;美术艺术也逐渐向美容领域
渗透,独立为一门学科-化妆造型学。
1.2各有所长:化妆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通过丰富的化妆材料、
运用基本底、高光、阴影(暗影)的明暗关系来修饰不理想的容
貌,使之接近“三停(庭)五眼”的标准,是在人的客观条件基础上的美化,再润上色彩衬托,起到藏缺扬优的视幻觉美,以此来充
分展示自己长处的魅力美学[1];而医学美学是一门以医学原理和
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
来研究、维护、修复和重塑人的健与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
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新兴美学学科[2]。两定义告诉我们:
由于美容手段不同,各具优势,其美容效果也各有所长。通常将
人体美分为生命活力美和人体形式美,对人体形式美的张扬是
化妆美容的长处;对人生命活力美的流露是医学美容的优势。
人们已公认的容貌美标准为:端正的五官,形态正常的眉、眼、
鼻、唇、颏;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的面型;健康红润的颜面皮肤;
自然闭合的双唇,微笑不露牙龈,侧貌鼻、唇、颏突度适宜;面部
双侧对称,颧颊及腮腺咬肌区无异常肥大或凹陷;牙列整齐,牙
齿洁白,咬合关系正常等。标准中包含了形式美和生命活力美
两方面。要改变容貌的形态、轮廓,使之符合美学要求,非医学美
容莫属。虽然化妆美容也有类似的效果,但只是色彩、阴影产生
的视错觉,这错觉与要建立在一定的形态结构之上,且尚需一定
的距离,不可能将鞍鼻妆饰成高鼻梁。但对皮肤色泽、弹性、湿润
及容貌动势这些都能表现人的生命活力因素进行张扬或夸张,
非化妆美容莫属。医学美容是重塑人体美,化妆美容产生的是
修饰人体美。例如单睑,给人的印象是眼小、疲惫、迟钝、臃肿的
感觉。美容医师根据受术者的要求、脸形、性格、职业设计出各种
重睑:较宽的重睑、适中的重睑、较窄的重睑、广尾型重睑、平行
型重睑、新月型重睑,并施行重睑成形术以改变上睑的形态,从
而增进人的容貌美,并维持较长时间,这是化妆美容无法做到
的。但化妆美容也有其优势,一是可重复性,二是对人的生命活
力美的张扬。在中国化妆美容界,公认且富盛名的“化妆造型三
剑客”-毛戈平、吉米、李东田,他们的妆型和妆色都各具风格,
也称为中国三大派别。唯美、典雅、经典而贴近生活的美女是毛
戈平大师的化妆风格;时尚、惊艳、五彩斑斓、魅力四射的女人味
是吉米大师的指南;前卫、时尚、狂野、诱人的妆型是李东田大师
的路线。这些唯美、典雅、时尚、狂野、惊艳……的字眼,都是大师
们对人体形式美各方面进行张扬和引领。
1.3相互呼应:呼应,在词海中的解释是:一呼一应,前呼后应,声
气相通,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前后照应。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
呼应美主要表现在美容手段与美容效果上的互补和目的的一
致性。如鼻梁低者,先行隆鼻术,使鼻梁加高到合适的高度。一般
手术切口采用:前鼻孔侧切口,鼻小柱基底部切口,蝶形切口,剥
离鼻背到鼻根部,将雕塑好的L形假体放在鼻背筋膜与鼻骨骨
膜之间,术中还须对假体进行适当修整,直到满意为止,最后缝
合切口。术后无需特殊固定,1~2个月恢复正常,在2个月内应
避免戴眼镜、日光曝晒及暴力冲击。隆鼻术一般选在身体发育
定型后进行,男性在17~25岁,女性在15~22岁。隆起的鼻梁
如果再配以化妆与之呼应,将会锦上添花。即在清洁皮肤、修眉
后,打底以遮盖瑕疵,然后用高光膏,涂在鼻根至鼻尖,反复提
亮,以达到理想的鼻型和鼻根高度。一个完美无缺,符合美学规
定的鼻子就诞生了。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交相呼应,魅力无穷。
所以,时下,笔者建议全球爱美者选用健美-化妆-整形的程序
去探寻适合自已个性美的方案,这必将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求美
时尚,随着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的出炉,整形美容再次热
遍大江南北。
2呼应之美
2.1呼应美感:审美是人的独特的意识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
客体的互动、交错、影响,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活动[3]。审美愉悦
就是美感,他是审美活动与其它意识活动的区别。中国古代有
四大美女,传说她们美丽无比,分别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之
美称,即是美感,是古人对她们进行审美产生的美感。审美意识
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联想、情感
等[4],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解、联想,而以联想尤为重要。医学美
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能引发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如果将美容领
域看成为一个王国,站在美容学的高度对美容王国进行审视,笔
者认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就像一座金壁辉煌的宫
殿,医学美容好似宫殿的结构、框架、造形,化妆美容好似宫殿的
装饰、色彩、气势,两者相互呼应,给人以金壁辉煌之美感。如果
将美容领域比作一个美丽的花园,在我看来,医学美容与化妆美
容犹如花与叶,花因叶绿而五彩缤纷,叶绿因花艳而生机盎然,
置身其中,宛若仙境,心旷神怡。对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
应之美,也许有人会想起美丽的苹果,颜色红艳,外形完美,肉质
可口,内呼外应,惬意与食欲油然而生。近期,一股较强的“韩流”
在国内登陆,国人无不因韩国影星的美艳而惊羡,由艳羡而仿
效,准确地说,“韩星之美”应属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
的表现。
2.2本质特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
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众所周知,医
学美容是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
和谐统一的重塑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通过素
描学的属性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修饰美感,是一种“外应”的
结果。探析呼应美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该事物的本质,就
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独有的规定性(或曰
特有属性的集合);就人的认识来说,本质是对这种独有的规定
性的正确反映;寻求美的本质,也就是要寻求美之所以成为美的
本质的独有的规定性。
诚然,医学美容和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与美学是一种子属关系,也
是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譬如现在盛行的“唯美、净化心灵,美化
他人、美是自然的人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比”等观点,事
实上,都是审美主体对人体美独有的规定性反映。换言之,也就
是人类在驾驭美容学中的特有反映。医学美容是以治疗手段为
目的,而化妆美容则是以修饰方法为目的,自然也就存在本质上
的自身属性。
呼应美,也是一种可以找到固定层面的一种事物的属性,
她具有自身稳定的独特的规定性,其本质最终是能被人类揭示
的。所以,呼应美探析的成果将会给美容领域/产业注入新的生
命活力,点燃全球最亮的一次美容火花。
[参考文献]
[1]毛戈平.毛戈平化妆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00-150.
[2]郑振禄,何伦.医学美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7:210-225.1]护肤纠错,留住美丽容颜[J]. 八小时以外, 2007, (07) .
[2] 黄立娃,高媛,陈敏. 美容化妆学实验教学初探[J]. 长春医学, 2006, (02) .
[3] 黄毅,彭力,王昌辉. 美容中医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J]. 长春医学, 2008, (02) .
[4] 秀芬. 家制美容猪蹄肴[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7, (05) .
[5] 张平,刘宁,曹刘静,李黠,陈翩. 盛唐时期的美容理念及美容方法初探[J]. 甘肃中医, 2007, (05) .
[6] 毛忠南,李占虎,贾建兵. 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120例[J]. 甘肃中医, 2009, (03) .
[7] 魏华,黄倩. 简谈中药美容[J]. 海峡药学, 2008, (04) .
[8] 刘吉凤. 《美容中医学·绪论》的教学体会[J]. 中医药导报, 2009, (01) .
[9] 张小龙. 中医药中的美容[J]. 环球中医药, 2008, (02) .
[10] 沈志荣. 珍珠粉美容6问[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08, (04) .

I. 论文题目是"包豪斯美学风格对中式茶楼设计的启示" 请专业人士给点参考资料,最好有参考文献!!!急需!!!

你这题目相当难写. 包豪斯美学风格对中式茶楼设计的启示 你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包豪斯美学风格, 中式茶楼设计有哪些原理,这两者有什么可以值得切入的点。
我认为这两者之间能切入的点真是不好找。因为包豪斯美学和中式建筑所谓美学完全是两个概念。能写出这论文的人,估计艺术理论水平达到教授级别了。
你要是说包豪斯对西方娱乐休闲建筑风格美学的影响,那就好写了。那资料太多了。西方设计几乎完全是承接包豪斯理论发展而来的。

你这题目建议放弃,呵呵真的很难写的.
呵呵呵呵 另外一个,这是哪位老师出的题目啊. 我觉得出这样的题目,有些让人费解.

J. 关于美学的文章

这种事还是自己弄比较好吧,给你介绍几本资料书:
朱光潜谈美学 美学散步 西方美学史 中国美学十五讲
这些都是精品书,就算自己不看了,留给周围的人或者后人看,也是一件大功德的事。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