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高中必修1政治提綱

高中必修1政治提綱

發布時間: 2021-03-30 20:07:29

⑴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大綱

《生活與哲學》主要線索
1.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論(物質與意識、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認識論(實踐與認識、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認識運動的規律)——辯證法(聯系發展全面、矛盾分析法、辯證否定觀、創新意識)
2.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價值觀的向作用——價值判斷與選擇——人生價值的內涵——人生價值的實現
生活與哲學
1.哲學、世界觀的含義,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
關系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3.哲學基本問題、基本派別及其劃分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5.物質、運動的含義,物質與運動的關系,運動與
靜止的關系
6.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要求
7.規律、規律客觀性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
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及其方法論要求
8.意識的含義(從起源、與人腦的關系、內容上回
答)
9.實踐的含義、特徵,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及其要求
10.真理的含義,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及
其要求
11.認識的無限性、反復性、上升性及其要求
12.聯系的含義、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條件性、
多樣性及其要求
13.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要求
14.系統的特徵及系統優化方法的要求
15.發展的實質,發展的普遍性及其要求
16.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要求
17.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要求
18.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關系
19.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及其要求
20.矛盾特殊性的含義、表現及其要求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22.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義、辯證關系及
其方法論要求
23.辯證否定的含義、實質
24.辯證否定觀原理及其方法論要求
25.創新的作用
26.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27.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
28.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堅持群眾觀點和群
眾路線
29.價值觀的含義,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
判斷和價值選擇
30.人生價值的含義,人生的真正價值,人生價值的
實現
希望上述提綱能給你幫助,祝高考成功!

⑵ 求高一政治必修一的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
第一課、神奇的貨幣
1、商品
①含義②必須具備的條件:
③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
2、①貨幣產生 ②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本質)是商品。
原因:產生:它本身是一種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價物一樣,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③貨幣的職能:
4、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貨膨脹②通貨緊縮
①實質:供小於求,表現:物價上漲,紙幣貶值。影響: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銷售困難,經濟秩序混亂。
②實質:供大於求,表現:物價下降,紙幣升值。影響;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有好處,但長時間大范圍下降會影響企業生產與投資積極性,使經濟蕭條,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市場消費不振,對經濟長遠發展,人民長遠利益不利。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影響價格的因素:
①影響價格的因素:
2、供求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
A、賣方市場:含義,由賣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不應求,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即使提高價格,也能把商品賣出。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
A、買方市場,是由買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過於求,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價格通常趨於下降。
3、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①A、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B、商品價格的高低,因為它們所含價值量不同。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
①價值量的決定因素:不能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A、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指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的需時間。
B、個別勞動時間即商品生產者個人生產某種商品所用的時間。
②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商品耗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勞動生產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勞率』↑生產品量↑勞時』↑
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定社會生產率的表現,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由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引起。
③個別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商品的價值量,但可改變個別勞動時間,改變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
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商品價值量關系圖
4、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①價值規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②表現形式: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③作用: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使資源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實現優化配置)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企業內部實現優化配置)導致商品生產的優勝劣汰。(使資源在企業之間實現優化配置,總之,即有利於資源優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1、消費類型:
(1)按產品類型分: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交易方式不同:錢貨兩清,貨款消費,租貨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生活消費可以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其中生存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較低層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費;發展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發展的要求;享受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層次消費。
3、消費結構:
(1)消費結構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所佔的比重。
(2)特點:不是一成不變,會隨經濟發展,收入變化而變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順序。
5、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由於受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費帶有復雜性。
(2)消費心理復雜性的表現有:
從眾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
6、做理智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第二單元、投資與創業
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
考點一:生產與經濟制度
(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人的消費不是由主觀願望決定的,而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決定)生產決定消費對象,生產決定消費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考點二:大力發展生產力
1、必要性:①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由我國社會主義主要矛盾決定的,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本質要求。我國目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考點三、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
(主導作用--國有經濟而言,主體地位--整個公有制地位)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3)公有制主體地位的主要體現:
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
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
考點四、公司經營與發展
1、企業。①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
②在我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多種所有制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2)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4)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那些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會被兼並或面臨破產。
9、企業破產,是指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而又扭虧無望的企業,按法定程序實施破產清算的經濟現象。實行企業破產制度,有利於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促使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考點五:勞動和就業
1、勞動和就業的重要性。(1)勞動是勞動者的腦力和體力的支出,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活動。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源泉。光榮屬於勞動者。
2、我國嚴峻的就業壓力。①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而生產力發展水平比較低;②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③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傳遞系統不暢通。所有這些,使得我國的就業問題比任何一個國家都突出、繁重和緊迫。
④黨和政府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
3、勞動者要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1)樹立自主擇業觀。根據個人的興趣、專長和條件,自主決定干什麼。這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調動每個人的生產積極性、創造性。
(2)樹立競爭就業觀。要通過勞動力市場競爭來實現自主擇業。要努力學習,提高技能和素質,改變觀念,積極主動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3)樹立平等就業觀。各種正當職業勞動者,都是創造社會財富所必需的,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只要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就能有所作為。
(4)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現代市場經濟和信息技術導致就業形式多樣化,諸如自由職業、彈性工作日、臨時工等就業方式不斷增加,可以更加靈活地選擇。人們還可以通過職業介紹所、媒體廣告、網上人才市場、招聘會等選擇職業,實現就業。
考點六: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3、做法:勞動者享受權利,是以履行勞動者義務為前提的。因此,自覺地履行勞動者的義務,是獲得權利、維護權益的基礎。我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採用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要求維護,而不能採用非法手段施加報復。
勞動者要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權益受到侵害時,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進行維權,是每個勞動者的正確選擇。
第六課、投資的選擇
考點七: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
1、儲蓄存款的含義:指個人將屬於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幣或者外幣儲蓄機構,儲蓄機構等具存摺或存單作為憑證,個人存摺或存單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種活動。
2、我國的儲蓄機構主要包括各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郵政企業等依法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
3、人們儲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獲得利息。利息是人們從儲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銀行因為使用儲蓄存款而支付的報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決於三個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國,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為稅收上繳國家。
4、儲蓄存款的分類。目前,我國的儲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兩大類。作為投資對象,活期儲蓄流動性強、靈活方便,適合個人日常生活待用資金的存儲,但收益低定期儲蓄流動性較差,收益高於活期儲蓄,但一般低於債券和股票。與低收益相對應,因為銀行的信用比較高,儲蓄存款比較安全,風險較低,但也存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存款貶值的風險,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損失利息的風險。
考點八:股票、債券和保險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第七課、個人收入與分配
考點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此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1、按勞分配的性質: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內容與要求: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後,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4、意義:①實行按勞分配,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②按勞分配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製度,是結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是分配製度上的偉大變革。
6、按勞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
考點二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1、堅持效率優先:
①含義:效率,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人們總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
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重要影響。因為分配是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生產決定分配,但分配又僅作用於生產。如果分配方式有利於調動人傘兵積極性,就會提高效率,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生產的發展。
③在分配中必須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因。
這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和國情決定的。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堅持科學發展觀。因此在分配中必須堅持效率優先。
2、兼顧社會公平:
(1)公平含義:公平含義較寬泛,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等各個領域。這里說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與公平是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只有提高經濟效率,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才能實現社會公平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
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③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正確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
3、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含義。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①效率優先,實質是發展生產率優先,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為首要目標。
②兼顧公平,指社會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2)如何體現: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3)如何貫徹這一原則:
①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帶後富。
③要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將個人收入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掛鉤,充分調動人們參與社會財富創造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在由國家參與的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得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稅收,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實現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
考點三、財政及其作用
1、財政收入與支出
2、財政收入
3、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財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是其主要因素。
4、財政支出: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國家的職能才得以實現,也就是說財政支出是政府實現職能的物質條件,財政支出的狀況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6、①財政收支平衡與財政赤字: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對比,不外有三種情況:收大於支,存在節余;支大於收,出現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國家財政預算和決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它表明國家籌集的財政資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財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不存在。
③財政收支平衡,是指當年的財政收入等於支出;或收入大於支出,略有節余;或支出大於收入,略有赤字。
④財政赤字,是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赤字意味著要靠借債過日子,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7、財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辦大事
(2)人民生活有保障
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考點一、市場配置資源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
①資源配置是由資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無限性,這一矛盾決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永無止境的,但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社會能夠加以利用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用於生產某種產品的資源增加,用於生產其他產品的資源就會減少。為了盡量滿足多方面的需要,社會必須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
2、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3、市場經濟:
①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②在市場經濟中,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主要通過價格的漲落以及供求行情的變化,由市場來安排和調整的。
③哪種商品在市場上好賣,人們就擴大生產;哪種生產要素昂貴,供應緊張,人們就減少這種要素的使用。市場中就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調節人、財物在全社會的配置。
4、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途徑)及優點。
①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實現的。市場能夠及時、准確、靈活地反映出市場供求變化,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能夠很好地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考點二、市場秩序
2、市場規則的含義及主要內容:
(1)市場規則是以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市場道德規范等形式,對市場運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
(2)市場規則主要包括市場准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其中,市場准入規則規定符合什麼條件的企業、商品可以進入市場。市場競爭規則用於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市場交易規則主要是對交易方式和行為作出規定。市場交易規則是市場規則中的核心。
3、市場交易原則:
(1)主要包括: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它們從不同的方面,規范著市場上買賣雙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為。
(3)誠實信用是現代市場交易活動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場交易原則,是保證市場交易活動有秩序、按規則進行的基本條件。有了這個原則,市場主體從事各項交易活動便有章可循,買賣雙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從而使交易順利進行。堅持"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交易原則,是遵循市場運行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
考點三、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並非所有行業和領域市場者能起作用,市場不能調節的領域有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槍支彈葯慣用語危險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讓市場來調節。因為如果聽任經營者自由經營這些產品,會嚴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安定。
2、市場調節存在固有的弊端:
(1)市場調節的自發性。(2)盲目性(3)滯後性。
考點4、加強國家宏觀調控
1、必要性: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既需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又需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②加強宏觀調控不僅是因為市場的局限性,而且取決於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指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標)。
2、宏觀調控的含義,主要目標及手段。
①含義: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②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考點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
2、基本特徵: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因為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二者運行的基礎不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上,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在公有制經濟佔主體地位的基礎上。
②以共同富裕為目標。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第十一課、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一、樹立科學發展觀
(1)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2)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3)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4)協調發展:就是要堅持"五個統籌",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5)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6)樹立科學發展觀的意義:牢固樹立並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就能和諧發展,就能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會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進。
二、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1、為什麼要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1)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的主旨在於更好地發展。
(2)既長期保持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又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2、怎麼樣實現經濟持續發展?
(1)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十二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面對經濟全球化
一、經濟全球化趨勢
1、經濟全球化,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如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經濟風險全球化、跨國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表現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1)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
2生產的全球化有利於世界各國充分發揮優勢,節約社會勞動,使生產要素達到合理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2)貿易全球化將極大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強大物質基礎。
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表現為,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
(1)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這是因為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
(2)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這種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
(3)經濟全球化增加了國際風險。
經濟全球化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日益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這就使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震盪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說明經濟全球化意味著"風險全球化"。
3、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
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機遇與挑戰並存。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正確的態度應是: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4、(1)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積極影響
1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於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更好的國際環境。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於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我國對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的出口不僅享有最惠國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貿組織給予發展中國家的最惠國待遇,因此,有利於進一步擴大我國出口貿易,我國可以利用談判來解決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貿易上的摩擦,維護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和權益;可以獲得大量的經濟信息,了解國際貿易的規模、世界經濟的發展情況以及國際貿易變化的新動向。
2有利於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2)中國"入世"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意義。
對外開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⑶ 高一政治必修一復習提綱

第一課 商品和商品經濟
一、識記
1、商品經濟的含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就是商品經濟。
2、貨幣的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
A、價值尺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想像中的或觀念上的貨幣;原因在於貨幣也是商品,也具有價值);B、流通手段(必須是事實在在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C、貯藏手段(必須是事實在在的足值的貨幣,即必須是金銀鑄幣或金銀條、塊;金銀首飾不能充當);D、支付手段(用於清償債務、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E、世界貨幣(必須是黃金或白銀;鑄幣和紙幣都不行;但現在,美圓或歐圓也具備世界貨幣的某些職能)
(注)對於流通手段,貨幣的讓渡與商品的讓渡是同時進行的,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對於支付手段,商品的讓渡和貨幣的讓渡是不同時的,可先支付貨幣或後支付貨幣。
二、理解
1、商品的含義:商品: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商品。
(注)物品要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是必須用於交換。
2、商品與物品、勞動產品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商品一定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產品和物品不一定都有使用價值,也不一定有價值。
(2)聯系: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商品是勞動產品的一部分;勞動產品包括商品,勞動產品是物品的一部分;物品包括勞動產品。
★3、商品的基本屬性: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
(1)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
(注)A、價值是商品的共有屬性,是商品交換的基礎;B、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只有商品才有價值;C、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互相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
D、商品的價值不是自我表現的,是通過交換價值表現出來的。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E、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只有商品才有價值。
(2)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自然屬性,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在質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不能比較)
★(3)關系:對立統一的關系;
(注)A、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商品的使用價值離不開價值,否則就不是商品,價值是使用價值交換的基礎;價值也離不開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是價值賴以存在的基礎。
B、作為商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誰都不可能同時佔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生產者生產商品的目的是實現商品的價值,因此必須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因此必須讓渡價值。
★4、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區別,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2)個別勞動時間是指個別生產者生產某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
★(3)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自發形成的,並不是由某個計算中心計算出來的。
★5、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1)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有兩種表示方法:一是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的產品數量:如2雙鞋/一小時;二是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如2小時/一匹布
(2)關系: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個別勞動時間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商品的價值總量
社會勞動生產率
個別勞動生產率
(補充)不管是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還是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時間內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使用價值)就越多;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的使用價值量成正比。
★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意義:

★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意義:

6、價格、商品流通、紙幣、通貨膨脹的含義
(1)價格: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就叫價格;
★(注)價格以價值為基礎,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由價值決定;同時價格又受供求關系的影響。
(2)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貨幣——商品
(3)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沒有價值,代替貨幣執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4)通貨膨脹:A、貨幣(紙幣)流通規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紙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待銷售的商品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次數B、通貨膨脹: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叫做通貨膨脹。
C、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但物價上漲不一定是由通貨膨脹引起的。
★★7、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1)內容: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2)地位: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人們只能遵循價值規律和利用價值規律而不能違背價值規律。
★★8、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1)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2)圖示:A、物價上漲 獲利增加 生產擴大 供過於求 ;供不應求 生產縮小 獲利減少 價格下降
B、 供不應求﹍價格 供過於求﹍ 價格
★★(注)等價交換原則的貫徹:A、所謂等價,就是交換雙方的商品價值量要相等;在貨幣出現以後,應表現為價格與價值相符。但實際上價格有時高於價值有時低於價值,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價格雖然由價值決定,但價格還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與供求關系是相互制約的(如上圖所示) B、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現象並不違背價值規律,而恰恰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因為:第一,價格的波動是以價值為軸心的,而不是脫離價值無限地上升或下降,表明價格由價值決定。第二,價格波動的原因是供求關系與價格相互制約。第三,雖然在每一次交易中價格與價值並不一致,但從較長時間看,商品的平均價格還是和商品的價值一致。(如上圖所示)
★★9、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作用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實際是市場價格在起調節作用)
(2)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價值規律的三點作用歸結到一點,就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運用與分析
1、結合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貨幣的不同看法,從貨幣的起源和本質說明應如何正確認識貨幣的作用
(1)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即貨幣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是財富的象徵和代表)。
(2)任何社會,只要存在貨幣,都具有一般等價物的共性。但是,貨幣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其作用范圍、形式及所反映的生產關系是完全不同的。在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人們崇拜貨幣發展到了狂熱的地步。
(3)在社會主義社會,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財富的象徵,經濟活動需要貨幣,因此不能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但是我們不能把獲得金錢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金錢萬能」觀點是錯誤的。對待貨幣正確態度應該是「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要自覺地抵制資本主義拜金主義思想。
★★2、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為什麼商品生產者要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
理解:生產某種商品的個別商品生產者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他們生產的單位產品內包含的個別勞動時間就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由於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些商品生產者生產的單位產品的價值量並不改變,但產品的總量增加了,因而價值總量也必然增加,在交換中就能獲得額外的收益。
第二課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識記
1、公有制經濟的含義
(1)從地位講: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從內涵講: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指生產資料歸全體勞動者或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的經濟。
(3)從外延講:在我國現階段,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集體成分。
2、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體制: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注)(1)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性質沒有改變。
(2)集體統一經營和農戶分散經營相結合,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統分結合,既適應了分散的小規模經營,也適應相對集中的適度規模經營。它較好地適應了我國目前農村生產力發展狀況,因而促進了農村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
3、我國現階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1)我國現階段的非公有制經濟主要有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等。(注)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主要區別是是否存在僱傭勞動。
★(2)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勵各種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並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
4、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
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范圍內(范圍),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前提),社會以勞動為尺度(衡量標准),向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結果),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原則)。
5、市場和市場經濟的基本含義
(1)市場分為廣義的市場和狹義的市場,狹義的市場是指商品交換的場所,又叫有形的市場;廣義的市場是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包括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
★★(2)市場經濟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注)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6、幾種主要的市場(1)從交換的范圍而言,有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2)從交換的內容而言,有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房地產市場等
★★7、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
(1)主要手段:
①經濟手段: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經濟手段是國家宏觀調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經濟計劃)。②法律手段: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注)國家宏觀調控應以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2)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的區別:A、經濟手段是運用經濟政策和經濟計劃來實施的,而行政手段是憑借政權的力量,採取強制措施(如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來實施的。
B、經濟手段的調節具有間接性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而行政手段的作用具有直接快速的特點。
二、理解
★★1、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上。第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第二,國有經濟要提高自己的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引導和影響其他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必須在國內外競爭中不斷壯大。
★★2、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必然性
(1)從根本上講,這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
(2)具體來說,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第二,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第三,這是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也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第四,實踐證明,這種所有制經濟形式對於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有積極作用的。
(3)結論,不僅公有制經濟要發展,而且要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3、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結合起來的必然性
首先,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
其次,這是與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
最後,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實踐證明,堅持這一分配製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激發了社會成員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的熱情,對加快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4、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必要性
(1)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開放性是市場經濟固有的一般特徵,是通過市場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所必需的條件,也是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的體現。
(2)必須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是一種客觀存在,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勇於參與競爭的意識,時刻准備迎接各種挑戰。此外,由於社會分工的廣泛發展,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所以,競爭必須同協作很好得結合起來,在優勢互補中實現共同發展。
(3)必須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人都是經濟活動的參加者,都必須學法、懂法、守法。既要保證自己的經濟行為符合法律的規范,維護他人參與平等競爭的權利,又要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5、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標
(1)必要性: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市場的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有些經濟行為不能發揮調節作用如國防、公安等;有些經濟行為是不能讓市場對其發揮調節作用如走私、槍支彈葯等)市場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的弱點和缺陷。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不僅需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還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使「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結合起來,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2)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促進經濟增長是國家宏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四個目標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注)①原因: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居於主導地位的是公有制經濟,按勞分配是個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社會生產目的是滿足勞動者物質和文化需要。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可以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也必須把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根本目標。
②要實現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③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第一,「先富」政策,就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承認差距的存在,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以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與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一致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而要同時富裕又不現實,只有先富才能帶動共富。第二,分配政策和稅收政策。即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保持社會穩定,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三、分析與運用
結合我國經濟建設偉大成就的事例,說明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能把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從而證實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事例:京九鐵路、三峽工程、黃河小浪底工程等。(2)市場經濟的定義、特徵和優越性((略)。(3)對市場經濟的運行必須實行國家的宏觀調控(略)。
★(4)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因為:
①社會主義公有制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所決定的社會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得社會主義國家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為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創造條件。
②在我國,國有經濟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因而有雄厚的實力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導向作用。
③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有能力將全國人民的意志統一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更好、更有成效。
④總之,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把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結合起來,運用多種手段對經濟活動進行廣泛的宏觀調控,並且能比資本主義國家做的更好、更有成效。

⑷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提綱

高一政治復習要點
第一課 商品和商品經濟
一、名詞解釋
1、商品
2、商品生產
3、商品經濟
4、商品的使用價值
5、商品的價值
6、交換價值
7、一般等價物
8、貨幣
9、價格
10、商品流通
11、流通手段
12、紙幣
13、通貨膨脹
二、基本問題
1、構成商品的條件
2、商品和勞動產品的異同、商品和其他非勞動產品的異同
3、商品生產出現的條件
4、交換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5、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6、商品的價值量和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用關系圖表示)
7、商品交換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8、一般等價物和貨幣的異同點
9、貨幣的本質及其與貨幣的職能之間的關系
10、貨幣具有哪幾種職能?
11、商品流通的公式表示是什麼?
12、貨幣為什麼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
13、流通手段與支付手段有何異同?
14、紙幣的產生原因是什麼?
15、行哪些職能?
16、人民幣的發行權歸誰、誰又負責發行的具體事宜?
17、商品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由哪幾個因素確定?
18、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通貨膨脹的表現是什麼?
19、通貨膨脹對經濟、生活的影響?解決通貨膨脹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20、通貨緊縮的表現是什麼?
21、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共同影響是什麼?
22、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表現形式
23、價值規律的作用
24、商品為什麼必須實行等價交換?
25、供求和價格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第二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名詞解釋
1、國有經濟
2、集體經濟
3、混合所有制經濟
4、所有制結構
5、個體經濟
6、私營經濟
7、外資經濟
8、按勞分配
9、資源、資源配置、資源優化配置
10、市場(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
11、市場經濟
12、市場經濟的平等性、競爭性、開放性和法制性
13、宏觀調控
14、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基本問題
1、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組成部分?
2、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什麼作用、具體表現是什麼?
3、集體所有制的地位是什麼?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集體經濟、為什麼?
4、農村集體經濟的表現是什麼、有何特點、又有什麼優點和作用?
5、為什麼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
6、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哪幾種形式?它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占什麼地位?
7、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是什麼?為什麼要確立這樣的所有制結構?
8、評價所有制結構優劣的標準是什麼?
9、如何正確對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
10、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11、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2、我國的分配製度是什麼?為什麼?
13、按生產要素分配有哪幾種形式?
14、市場經濟具有哪些一般特徵?
15、市場經濟的平等性是由什麼決定的?平等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16、為什麼說競爭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
17、為什麼市場經濟需要法制性?
18、為什麼市場經濟要具備開放性?
19、市場經濟的四個一般特徵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
20、市場的作用?
21、國家為什麼需要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22、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23、宏觀調控主要有哪幾種手段?
24、為什麼說發展市場經濟是振興我國經濟的必由之路?
2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哪些基本特徵?
26、確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有什麼樣的作用?
27、如何正確理解「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28、為什麼要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29、為什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夠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發揮更有力的作用?
第三課 企業和經營者
一、名詞解釋:
1、市場主體
2、企業
3、企業法人
4、法人
5、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有限責任公司
8、股票
9、股東
10、股息
11、經濟效益
12、勞動成果、勞動消耗
13、企業兼並、強強聯合
14、企業破產
15、廠長(經理)負責制
16、企業的信譽、企業形象
17、正當競爭
18、不正當競爭
二、基本問題:
1、市場主體由哪幾部分組成?
2、企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具有怎樣的重要作用?
3、為什麼說企業的生產經營直接關系著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
4、企業的建立須具備什麼條件、履行怎樣的程序?
5、法人和自然人有什麼區別?
6、我國的公司種類有哪幾種?
7、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8、給股份制企業定性,關鍵看什麼?
9、國有經濟尤其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其支柱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0、國有大中型企業在經營上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其出路是什麼?它的存在和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11、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有何影響?
12、企業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則提高經濟效益對國家有何重要性?
13、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正確的方法和途徑是什麼?
14、實行企業兼並的意義是什麼?
15、強強聯合的意義是什麼?
16、為什麼說「實行企業破產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的必然結果,也是增強我國企業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17、如何正確對待企業兼並和破產?
18、如何正確對待廠長(經理)負責制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
19、企業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20、我國國有企業的領導機制是什麼?
21、為何要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企業與職工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
22、企業經營者要具備哪些素質?為什麼?
23、企業為什麼要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
24、正當競爭的手段有哪些?正當競爭有何作用?
25、不正當競爭的手段是什麼?它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第四課 產業和勞動者
一、名詞解釋:
1、國民生產總值
2、國內生產總值
3、農業
4、工業(重工業與輕工業、採掘工業與加工工業)
5、第三產業
6、勞動者的權利(勞動權)、勞動者的義務
7、職業道德
8、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制度)
9、社會保障制度
10、社會保險
11、社會救濟
12、社會福利
13、社會優撫
二、基本問題:
1、三大產業的劃分
2、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異同
3、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4、農業的重要性(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
5、我國的農業為什麼還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五環節?
6、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系
7、為什麼說農業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
8、完成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什麼?
9、如何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
10、鄉鎮企業的作用
11、工業的地位是什麼?
12、工業的作用是什麼、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3、為何要著重發展建築業和工業中的機械、信息產品製造、石油化工、汽車製造等成為支柱產業?
14、我國的新型的工業化道路
15、我國的第三產業主要分為哪幾個層次?
16、第三產業形成的原因
17、第三產業的作用
18、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
19、我國要發展什麼樣的產業格局?
20、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由什麼構成、又如何體現?
21、勞動權的地位
22、勞動者依法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23、保障勞動者的權利有何重要作用?
24、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有什麼關系?
25、勞動者依法應履行哪些義務?
26、為什麼說提高職業技能是勞動者必須履行的義務?
27、為什麼說遵守職業道德是勞動者必須履行的義務?
28、勞動合同的內容是什麼?簽訂勞動合同時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則、遵循什麼程序?
29、為什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30、勞動者應如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1、我國的社保制度包括哪些內容?它要堅持什麼樣的基本原則?又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⑸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點知識點!

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
第一課、神奇的貨幣
1、商品
①含義②必須具備的條件:
③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
2、①貨幣產生 ②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本質)是商品。
原因:產生:它本身是一種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價物一樣,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③貨幣的職能:
4、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貨膨脹②通貨緊縮
①實質:供小於求,表現:物價上漲,紙幣貶值。影響: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銷售困難,經濟秩序混亂。
②實質:供大於求,表現:物價下降,紙幣升值。影響;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有好處,但長時間大范圍下降會影響企業生產與投資積極性,使經濟蕭條,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市場消費不振,對經濟長遠發展,人民長遠利益不利。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影響價格的因素:
①影響價格的因素:
2、供求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
A、賣方市場:含義,由賣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不應求,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即使提高價格,也能把商品賣出。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
A、買方市場,是由買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過於求,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價格通常趨於下降。
3、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①A、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B、商品價格的高低,因為它們所含價值量不同。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
①價值量的決定因素:不能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A、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指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的需時間。
B、個別勞動時間即商品生產者個人生產某種商品所用的時間。
②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商品耗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勞動生產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勞率』↑生產品量↑勞時』↑
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定社會生產率的表現,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由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引起。
③個別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商品的價值量,但可改變個別勞動時間,改變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
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商品價值量關系圖
4、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①價值規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②表現形式: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③作用: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使資源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實現優化配置)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企業內部實現優化配置)導致商品生產的優勝劣汰。(使資源在企業之間實現優化配置,總之,即有利於資源優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
1、生產和消費的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消費的方式、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A消費的實現是生產行為的完成標志
B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C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D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的積極性。
2、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1)我國現狀: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落後的社會生產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
(2)意義:
① 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 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③ 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④ 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強國之路
① 內容:A 調整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
B 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② 性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③ 誤區:把改革誤認為要改變社會主義性質。
4、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組成部分:公有制范圍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有經濟:A 含義: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B 地位: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集體經濟:A 含義:由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的經濟。
B 地位: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
(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都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
B(在關繫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6、非公有制經濟
(1)個體經濟: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佔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
(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和支配。)
(2)私營經濟:以生產資料私有和僱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利潤為目的。
(3)外資經濟: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中的外商投資部分。
7、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存在的意義
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是根本原因)
實踐證明: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課 企業與經濟制度
1、企業的含義: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它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是什麼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其中哪種企業起主導作用?企業、國有企業。)
2、企業組織形式:
(1)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
(2)公司,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共同出資,並由股份形式構成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股東不得少於兩人)
(3)兩種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相同點:
「有限」:指股東僅以其認購的股份對公司債務負有有限清償責任。
「合股」:由若幹人共同集資來建立一個公司,這筆資金被分成股份。擁有股份的人叫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
不同點:課本P41表格
(4)公司的組織機構通常由三部分組成:決策機構(股東大會及選出的董事會,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執行機構(總經理及助手,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監督機構(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的工作進行監督)
3、公司經營如何才能取得發展(公司能否經營成功,取決於什麼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公司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良好形象。
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只有兩條路:企業兼並和企業破產
4、人類生產出是任何財富,都是勞動、生產工具、勞動對象這三種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勞動是其中的決定性力量。
5、就業的重要意義: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勞動者謀生的重要手段,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社會生產順利地運轉。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合理配置下的勞動就業,使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促進經濟的發展。
(2)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勞動就業有利於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6、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1)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都比較大;
(2)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
(3)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不暢通。
7、應該樹立怎樣的擇業觀
(1)樹立自主擇業觀
(2)樹立競爭擇業觀
(3)樹立職業平等觀
(4)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8、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1)我國勞動者享有的權利:
A 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B 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C 休息、休假的權利;
D 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E 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
F 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2)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勞動者享受權利,是以履行勞動者為義務為前提的。
(3)我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
(4)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維護權益,而不能採用非法手段施加報復。
第六課 投資的選擇
1、儲蓄存款:
(1)含義:個人將屬於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摺或者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存摺或存單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2)主要機構包括:各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郵政企業等依法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
2、利息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為稅收上繳國家。
3、存款儲蓄分類: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
定期儲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體形式
4、我國的商業銀行
(1)含義:商業銀行指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並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2)主要業務:存款業務(基礎業務)、貸款業務(主體業務)、辦理結算三種
A 貸款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體業務,也是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按照貸款用途,可劃分為工商業貸款和消費者貸款。
銀行本著真實性、謹慎性、安全性等原則,評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然而評估的結果,決定是否發放貸款。
B 其他還有提供債券買賣及兌付、代理買賣外匯、代理保險、提供保管箱等業務。
5、股票:
(1)含義: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代表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東公司的所有權。
(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許向公司要求返還其出資。
特點:高收益高風險
6、債券:
含義:一種債務證書,即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利息,並到期償還本金。
組成:期限、面值、價格、利率和償還方式等組成
種類: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又稱企業債券)
三種債券依次流通性漸弱、利率漸高、風險漸大。
7、保險:
(1)含義: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行為。
(2)類別:人身保險、財產保險
(3)訂立原則:公平互利、協商一致、自願訂立

⑹ 高一必修一政治復習提綱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是由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各類市場構成的有機統一體。包括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它不僅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定和特徵,同時又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市場經濟。
2、市場經濟的形成與發展:市場經濟是生產社會化和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產物。所謂市場就是商品和勞務交換的場所或接觸點。其主體是市場參與者;客體是主體在市場活動中的交易對象。
市場運行的條件有1市場選擇和分散化決策即資源配置由市場需求導向,市場主體根據各自利益分散做出決策;2自願交換和自願合作;3自利與互利兼容。社會化大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現使的商品經濟出現成為可能。
商品經濟的特徵:1產權的確定性即各中資源的所有權;2市場活動的自主性;3經濟活動的競爭性;4經濟活動的規范性。從17世紀到20世紀30年代稱為古典市場經濟時期,這一階段主要人物有亞當斯密提出「看不見的手原理」即市場經濟的原形。他認為經濟活動要絕對自由化,政府不應當干預,政府只要規范經濟活動就行了。理由是:1政府無法了解各個地區,各個時期各種條件下的生產和消費;2政府官員的假公濟私會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3政府幹預伴隨壟斷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因而這一時期古典市場經濟的特點是:1社會化大分工程度提高,交換遍及各個角落;2市場交換藉助貨幣實現交換關系多邊化;3信用關系擴大,金銀逐步被替代;4生產要素沒有完全社會化,市場不成熟不穩定;5國家職能沒有被提出;6現代公司處在發展階段,經濟法規不完善。1929年到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嚴重爆漏出古典市場經濟的嚴重缺陷:1市場經濟不能解決事業和經濟周期問題,凱恩斯認為決定國民收入的是總需求和總供給,當供給需求一致時會出現三種情況;1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社會潛在生產力得到發揮,此時不存在失業;2資源沒有充分利用,部分閑置,出現失業,此時國民收入。
3、運行機制和規則:
一、供求規律
(一)供給。供給指一段時間里在一定價格水平下能有多少某種商品或勞務可供出售。供給量與商品價格的關系是,價格越高生產者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就越多,價格越低,生產者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就越少。
(二)需求。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涉及變數包括:一是該商品的銷售價格,二是人們在某種價格水平上願意並且有能力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三)供求機制。供求機制包括供求決定價格機制和價格調節供求機制。
二、價格機制
(一)含義。價格機制指在競爭過程中,與供求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市場價格的形成和運行的機能。包括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調節機制。
(二)成本。指在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指勞動者的工資、資本的利息、土地出租等。
(三)價格。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由商品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決定的,還受市場供求影響。供不應求,價格上升;供過於求,價格下降。
(四)功能。主要功能是:調整信號、競爭手段、導向信息、平衡參數。
三、競爭規律
(一)競爭。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矛盾是產生市場競爭的內因,商品市場交換是產生市場競爭的外因。競爭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二)作用。(1)市場競爭使價值決定得以確定。(2)市場競爭使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得以實現。(3)市場競爭使供求規律得以發揮作用。
(三)壟斷。競爭產生壟斷,壟斷又加劇競爭。保護競爭,避免壟斷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和主要特徵之一。
四、市場規則與秩序
(一)建立市場規則,規范市場秩序。市場的有序性是保證市場有效運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監督和審查進入市場、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資格,確保市場主體的合法性,是對市場主體管理的首要任務和核心內容。
(二)加強市場法制建設,使市場運行法治化。(1)加強立法,完善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2)加強司法和執法,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
一、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價值規律調節社會主義生產和流通
二、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
三、國家宏觀調控主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四、科學評價市場經濟活動效果,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依法規范市場經濟活動,保障市場經濟健康運行
5、體制框架:一.有一個比較完善的市場體系,尤其是要素市場發育較好;二.建立和逐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要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三.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四.有一個比較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
我只能提供這些了,盡力了。。。。吐血去了我。 這個資料還可以在網站上找到的 很多!!

⑺ 高一政治必修一的復習提綱

我只摘了一點~~其他的你再看看我給的網址吧~~好好考吧~~~

高一政治下冊復習提綱7.8

第八課

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第八課

當代 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知識點

題型

世界市場的形成原因:它是伴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國際分工的發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佔了統治地位後形成的。

選擇

二戰後,世界市場新特點:(1)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2)商品結構復雜化。

(3)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4)跨國公司迅速發展。(5)市場競爭激烈化。

選擇

外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匯率:又稱匯價,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標准:如果100單位外幣可兌換成更多人民幣,說明外匯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

外匯儲備:作用: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構成:外國貨幣,外國政府公債和外國公司債券、股票等)

選擇

不等價交換:產生原因:交易一方憑借其在政治、經濟上的優勢地位,人為地抬高某些商品的價格,壓低另一些商品的價格。

方式:剪刀差(P101-P102漫畫)

實質: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剝削。

簡答

論述

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時間:1995.1.1,別稱:「經濟聯合國」

性質: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

目標:各成員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削減關稅,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其他貿易障礙和歧視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促進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

作用:(1)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進口關稅的水平。(2)規定了國際貿易中各項基本原則。(最重要--非歧視原則)(3)實施了一些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條款。

簡答

論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性質:協調國際貨幣關系。

目的:向會員國提供短期貸款。

世界銀行:性質:主要協調對發展中國家貨款和投資的國際金融組織。

目的:對成員國提供用作生產投資的長期貸款。

作用:(1)指導成員國擺脫國際收支困境。(2)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選擇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麼必須面向世界?

(1)它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2)它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3)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簡答

論述

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1)生產的國際化。(2)市場的國際化。(3)資金的國際化。(4)科技開發與應用的國際化。(5)信息傳播的國際化。

選擇

簡答

對外貿易主要形式:(1)國際商品貿易—國際貿易傳統形式,佔主導地位形式。(2)國際勞務貿易。(3)國際技術貿易—有償的技術轉讓活動。

選擇

對外貿易構成: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

三概念:(1)貿易順差(出超)---出口>進口;(2)貿易逆差(入超):進口>出口

(3)貿易平衡:進口=出口。

進出口關系: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出口是基礎,進口是重要方面。(P114)

如何發展對外貿易?

(1)首先要努力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因為是出口是對外貿易的基礎。

(2)要適當增加進口,更多地利用國外資源和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進口往往還能帶動出口。

選擇

辨析

關稅:(GNP115)

徵收機關:國家海關當局。

征稅對象:准許進出關境的貨物、物品。

作用:(1)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措施。(2)對一國進出口貿易的調節作用。

選擇

論述

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1)對等貿易(目前國際普遍流行的一種貿易方式)。

(2) 展賣:廣交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

(3)加工貿易: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 三來

(4)補償貿易:是一種貿易方式也是一種利用外交的形式。如石油換食品。 一補

選擇

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重要作用:

(1)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4)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簡答

論述

我國發展對外貿易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⑴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為什麼要堅持這個原則?原因:①只有這樣,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國的經濟命脈,逐步建立起獨立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社會主義的經濟獨立,進而保障政治獨立;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③只有這樣,才能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保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自力更生與發展對外經濟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①自力更生是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前提和基礎;②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增強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徑。

(2)平等互利

體現:平等互利既是市場經濟的普遍原則,也是各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前提。平等互利要體現貿易雙方地位平等和權利相同,不允許有損害一方主權的要求;同時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要符合對等原則,不允許不等價交換的發生。

選擇

簡答

論述

發展對外貿易與保護民族工業的關系

這兩者是相輔相成,不能分割,更不應對立。貿易自由並不意味著進口失控,特別是一些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時,更要對進口嚴格控制,以保護國內工業的正常發展。

簡答

選擇

http://pippalxh.bloghome.cn
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1、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此概念是歷史范疇,而非永恆范疇。)
2、貨幣和商品比較,貨幣出現得晚。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3、交換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物物交換: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價物)——商品
一般等價物:它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各種商品進行交換的媒介。
(3)商品——貨幣——商品
4、貨幣的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5、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
6、貨幣的基本職能
(1)含義:是貨幣本質的體現,指貨幣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兩種基本職能:
A 價值尺度——觀念中的貨幣(價格: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
B 流通手段——現實中的貨幣
8、商品流通: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公式:商品——貨幣——商品
9、紙幣發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 / 貨幣流通次數
紙幣是國家規定的貨幣符號,如果濫發紙幣,會導致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
紙幣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紙幣發行量小於所需的貨幣量,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時期的各項經濟收支往來時,人們通常使用的兩種結算方式:現金結算;轉帳結算
11、信用工具分類:
(1)信用卡: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信用卡的特點: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
A分類:現金支票和轉帳支票
B共同點:不準流通轉讓。
12、外匯
(1)含義: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升高——人民幣貶值
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少的人民幣——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降低——人民幣升值
13、人民幣穩定的意義:
保持人民幣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穩定,對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考點:1、紙幣發行是不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
2、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如何應對?今年我國上調人民幣幣值,如何看待?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1、影響價格的因素如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等等,但這些因素對價格的影響都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
2、供求影響價格
(1)供不應求——搶購——價格上漲——形成賣方市場(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2)供過於求——滯銷——價格下跌——形成買方市場(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3、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4、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不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時間。
個人企業要想更多贏利應該怎麼做?
賺錢:個別勞動時間短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賠錢:個別勞動時間長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5、縮短個別勞動時間的途徑:
(1)加強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
(2)提高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根本途徑:提高勞動生產率
6、價值規律
(1)基本內容:
A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B 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表現形式:
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價格上下波動示意圖:(如右圖)
7、價格變動的影響有哪些?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的影響比較大。
一般來講:
價格降低——需求量變大
價格升高——需求量變小
(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A調節生產。(圖形略)
B提高勞動生產率
C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8、互為替代品: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如:火車——飛機 空調—風扇
互補商品:兩種商品共同滿足人們的一種需要。如:乒乓球拍—乒乓球 汽車—汽油
考點:企業生產者怎樣在價格戰中獲勝?怎樣使你的商品在市場中有競爭力?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費品價格
(1)收入是消費是前提和基礎。
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比較快;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2)商品價格高低影響人們的消費選擇。
物價上漲,購買力普遍降低;物價下跌,購買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費品受價格水平變動的影響要遠遠低於奢侈品。
活學活用:請說出幾種促銷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觀、質量、包裝、購買方式、商店位置、服務態度、售後維修、保養情況等方面的變化都可能帶來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選擇。
2、分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個過去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都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減少的情況下,短期內仍然會力圖保持已經達到的較高的消費水平,而不會立即削減消費支出。
3、消費的類型
(1)按照產品類型不同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服務)消費。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為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三種。
(3)按照消費目的不同分為生產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
4、食品支出、發展資料支出、享受性資料支出哪一項支出在家庭消費總支出佔比重越小,證明該家庭消費水平越高?
答: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被稱為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越小,人們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關材料分析題型:
濟南市統計局發布信息:私家車和商品房成為省城居民2004年增勢最強的主要消費品。到現在,全市私家汽車總量已達11.2萬輛,按濟南城鄉居民統算,每百戶居民擁有量已達6.5輛。而個人住房購買量也比上年增長了55.8%。
運用相關知識,回答材料體現的經濟知識。
分析:材料表明汽車和住房消費已成為市民除食品消費外的最大的消費類別,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被稱為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越小,人們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濟南的社會消費結構正向發展型和享受型升級。
5、消費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受外部因素影響(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個人經歷)以下是幾種主要的心理引發的消費:
(1)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2)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4)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6、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續性發展。)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們的精神財富。
考點:結合我國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實際,思考在消費中我們如何做到節約?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
1、生產和消費的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消費的方式、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A消費的實現是生產行為的完成標志
B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C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D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的積極性。
2、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1)我國現狀: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落後的社會生產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
(2)意義:
① 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 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③ 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④ 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強國之路
① 內容:A 調整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
B 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② 性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③ 誤區:把改革誤認為要改變社會主義性質。
4、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組成部分:公有制范圍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有經濟:A 含義: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B 地位: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集體經濟:A 含義:由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的經濟。
B 地位: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
(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都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
B(在關繫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6、非公有制經濟
(1)個體經濟: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佔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
(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和支配。)
(2)私營經濟:以生產資料私有和僱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利潤為目的。
(3)外資經濟: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中的外商投資部分。
7、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存在的意義
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是根本原因)
實踐證明: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課 企業與經濟制度
1、企業的含義: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它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是什麼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其中哪種企業起主導作用?企業、國有企業。)
2、企業組織形式:
(1)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
(2)公司,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共同出資,並由股份形式構成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股東不得少於兩人)
(3)兩種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相同點:
「有限」:指股東僅以其認購的股份對公司債務負有有限清償責任。
「合股」:由若幹人共同集資來建立一個公司,這筆資金被分成股份。擁有股份的人叫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
不同點:課本P41表格
(4)公司的組織機構通常由三部分組成:決策機構(股東大會及選出的董事會,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執行機構(總經理及助手,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監督機構(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的工作進行監督)
3、公司經營如何才能取得發展(公司能否經營成功,取決於什麼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公司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良好形象。
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只有兩條路:企業兼並和企業破產
4、人類生產出是任何財富,都是勞動、生產工具、勞動對象這三種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勞動是其中的決定性力量。
5、就業的重要意義: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勞動者謀生的重要手段,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社會生產順利地運轉。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合理配置下的勞動就業,使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促進經濟的發展。
(2)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勞動就業有利於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6、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1)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都比較大;
(2)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
(3)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不暢通。
7、應該樹立怎樣的擇業觀
(1)樹立自主擇業觀
(2)樹立競爭擇業觀
(3)樹立職業平等觀
(4)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8、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1)我國勞動者享有的權利:
A 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B 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C 休息、休假的權利;
D 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E 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
F 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2)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勞動者享受權利,是以履行勞動者為義務為前提的。
(3)我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
(4)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維護權益,而不能採用非法手段施加報復。
第六課 投資的選擇
1、儲蓄存款:
(1)含義:個人將屬於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摺或者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存摺或存單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2)主要機構包括:各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郵政企業等依法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
2、利息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為稅收上繳國家。
3、存款儲蓄分類: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
定期儲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體形式
4、我國的商業銀行
(1)含義:商業銀行指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並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2)主要業務:存款業務(基礎業務)、貸款業務(主體業務)、辦理結算三種
A 貸款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體業務,也是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按照貸款用途,可劃分為工商業貸款和消費者貸款。
銀行本著真實性、謹慎性、安全性等原則,評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然而評估的結果,決定是否發放貸款。
B 其他還有提供債券買賣及兌付、代理買賣外匯、代理保險、提供保管箱等業務。
5、股票:
(1)含義: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代表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東公司的所有權。
(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許向公司要求返還其出資。
特點:高收益高風險
6、債券:
含義:一種債務證書,即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利息,並到期償還本金。
組成:期限、面值、價格、利率和償還方式等組成
種類: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又稱企業債券)
三種債券依次流通性漸弱、利率漸高、風險漸大。
7、保險:
(1)含義: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行為。
(2)類別:人身保險、財產保險
(3)訂立原則:公平互利、協商一致、自願訂立

第七課 個人收入與分配
1、按勞分配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基本內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後,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老多得,少勞少得。
2、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2)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現實性)
(3)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3、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
(1)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4、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經濟)
(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收後直接歸勞動者所有)
(2)按生產要素分配
A 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權益收益分配參與。
B 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土地等。
C(意義) 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
a 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b 有利於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於人民。
5、效率:
(1)含義: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重要的影響
A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於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就會提高效率,促進生產發展;
B 反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生產的發展
(3)在分配中必須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因:由我國的根本任務的國情決定的。
A 根本任務:發展生產力
B 國情: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貧乏
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6、兼顧公平
(1)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不等於平均主義(P70對觀點一的辯析)
(3)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7、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與公平是一對矛盾,即對立統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
(2)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8、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統一?(如何做到兼顧效率與公平?)
A 兼顧效率與公平,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B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又要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C兼顧效率與公平,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

第八課 國家收入的分配
1、什麼叫財政?財政收入都包括什麼?
國家的

⑻ 急需高一政治必修一復習提綱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使用價值概念: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注意:有使用價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

(2)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注意: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換,是因為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時兼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銷售者是為了實現商品的價值。

(二)貨幣的本質。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一般等價物:能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

3、貨幣的職能

(1)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

A、價值尺度職能

(1)含義: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職能。

(原因:貨幣之所以能成為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也是商品,也有價值。)

(2)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所謂價格是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價值成正比。

(3)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貨幣。

B、流通手段:

(1)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區別。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

(3)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2)貨幣在發展過程中又有了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的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注意: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或特定地區發行的。二是國家強制使用的。紙幣沒有價值,之所以能代替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於國家的強制力。)

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

(2)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或社會經濟秩序。

(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等。)

(3)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的下跌的經濟現象。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一)信用工具:

1、結算的方式:(1)現金結算(2)轉賬結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義:具有消費、轉帳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B、優點: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C、其中銀行信用卡是指商業銀行對信貸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2)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支票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

(二)外匯和匯率:

1、外匯: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判斷匯率升高和跌落的標准:如果用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

3、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

(1)本幣升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少,影響有:A出口減少,進口增加;B外資投資成本增加;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D本國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於償還外債;E有利於本國企業走出去

(2)本幣貶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多,影響有:A出口增加,進口減少;B外資投資成本降低;C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本國消費相對便宜,外國遊客增加。

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從產生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2、從本質看: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從職能看: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從重要性看: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格由價值決定,並受供求關系及其它的影響(即價格由市場形成)

(一)供求影響價格

1.供求影響價格

(1)引起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有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響(間接因素);(2)這些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直接因素)來實現的

2.供求如何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就是「賣方市場」。(即由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賣者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就是「買方市場」。(即是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買者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

(二)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值越大,價格越高

2.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3.勞動生產率及其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

4.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1)基本內容:商品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提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有商品經濟就有價值規律)

(2)表現形式: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為什麼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即為什麼沒違背價值規律---等價交換原則?為什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

價格和供求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造成價格上下波動,價格不可能無限上漲,也不可能無限下跌,始終以價值為基礎,圍繞價值波動.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經常價格與價值不相符,但是從一個較長時間看,商品的平均價格還是和商品價值相符的可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而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現形式,等價交換存在於商品多次交換的平均數中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來說,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1)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

(2)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1)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

(2)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1)在可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將增加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同時將減少對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詞解釋:替代品是指如果兩種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是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

(二)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規模2、提高勞動生產率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收入、物價總體水平)

⑴、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A、其他條件不變,則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當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來預期收入(未來收入)越高,預期支出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C、社會收入差距與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有密切的聯系。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縮小,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⑵、物價水平也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一般說來,物價上漲人們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物價下跌,則購買力普遍提高,會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

2、消費的類型

(1)按照消費對象不同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分: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

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太陽地軸

方向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時15o(兩極除外)

線速度平均30千米/小時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晝夜平分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

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

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

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

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鍾來算.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

天.

第二單元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

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溫度大氣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2000-3000千米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50-55千米隨高度的增加而上昇平流運動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於高空飛行

對流層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對流運動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於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雲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於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於大氣對於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於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

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1)三圈環流(課本37頁圖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對於北半球來說,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

置偏南.(圖2.15)

②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3)季風環流(圖2.18)

地區東亞南亞,東南亞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風向冬季西北風(亞洲大陸)東北風(亞洲大陸)

夏季東南風(太平洋)西南風(印度洋)

第1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

1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

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西周的分封:

1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2影響:

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後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暑期列國紛爭

3結果:西周後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權

3、西周的宗法制:

1內容:用父系的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的制度。

2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第2課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特點:一人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評價: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2、中央集權的基本特徵:權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

積極作用:

1使秦實力增強,通過戰爭擴大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2使秦能一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朝漢承秦制

有所變化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決策機構

外朝執行機構

尚書台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

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

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

宋二府中書門下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三司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元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事機構

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西藏地區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漢初,郡國並行制;漢武帝後期:設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後期,地方軍鎮長官節度使越設越多,發展成藩鎮割據局面

宋文臣做地方官;州縣兩級制

元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邊遠民族地區高寒宣政院進行管理

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特點: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增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增強。

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明朝:君主專制強化,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置軍機處,由皇帝挑選新任的滿漢官員充任軍機大臣。全

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古代希臘政治民主政治

1、基礎:梭倫改革

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黃金時代:伯利克里統治時期

2、特徵: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內部平等

3、積極作用:促進希臘民族性格形成;推動古希臘文化事業發展;開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極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簽選舉,輪番坐莊的弊端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十二銅表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組織編纂)標志著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2、影響: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是現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反封建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1光榮革命:1688年

2《權利法案》:1689年。特點: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會逐漸處於「同而不治」的地位

3責任內閣制:首相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2、作用:

國內影響:提供保障、穩定社會、走入民主、樹立模式;

國外影響: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響。

3、特點:英國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徵性

的元首,其職責多數是禮儀性的。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