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鎮江金山雜志

鎮江金山雜志

發布時間: 2021-03-30 17:41:14

A. 鎮江有幾家報社啊

鎮江日報 副:京江晚報
鎮江廣播電視報 中山西路廣電大樓
雜志〈金山〉市政府內

B. 我要一些鎮江金山的資料

鎮江金山
金山位於鎮江市西北,海拔43.7米,佔地面積41.6公頃。金山風景幽絕,形勝天然,自古為我國游覽勝地之一。古代金山原是屹立於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稱譽。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贊頌曰:"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這個"千載江心寺"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水上風光變為陸上勝境。
金山名勝古跡甚多,俯拾皆是。玲瓏秀麗的慈壽塔立於金山西北山巔之上,高30米,和整個金山幾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處,彷彿把這座山都拔高了。磚木結構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層八面都有走廊和欄桿,八面通風,面面有景,層層風光不一樣,宋代王安石詩雲:"數重樓枕層層是叫,四壁窗開面面風,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再如楞枷台、妙高台、觀音閣、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龍洞等名勝古跡,皆依山旁勢鑿岩而建,構思神巧,令人贊嘆建築者的神奇智慧和高超藝術。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遙。唐代時就已聞名天下。第一泉原與金山同在江中,清咸豐、同治年間,遂隨金山登陸。據記載,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來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鶻山的阻擋,水勢曲折轉流,分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間一個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稱「南泠泉」。
中泠泉上岸後曾一度迷失,後來於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補道薛書常等人發現,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為池,並由常鎮通海道觀察使沈秉成,於同治十年春寫記立碑,建亭覆亡。光緒年間鎮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欄,池旁築庭榭。並拓地四十畝,開塘種植荷菱,又築土堤,種柳萬株,抵擋江流沖擊,柳荷相映,十分秀麗。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個遒勁大字,為王仁堪所書。池旁蓋樓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雙層立柱,直徑七米,十分寬敞,取名「鑒亭」,是以水為鏡,以泉為鑒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小憩,十分風涼幽雅。池北建有兩層樓房一座,樓上樓下為茶室,環境幽靜,林蔭覆護,風景清雅,是遊客品茗的最佳之處。樓下層前壁左側,嵌有沈秉成所書「中泠泉」三字石刻,右側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書常「中泠泉辯」石刻。
唐朝以來,中泠泉水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唐代評茶專家陸羽品中泠泉水為天下第一,後唐名士劉伯芻分全國水為七等,揚子江的中泠泉為第一,從此中泠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傳有「盈杯不溢」之說:貯泉水於杯中,水雖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幣,也不見沉底。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其醇可知。

C. 鎮江金山介紹

金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於鎮江市區西北部,北回歸線以北。有44米高, 520米周長,原是揚子江中的唯一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稱。宋朝沈括的"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南江北鏡里天"的詩句,就是對當年金山的寫照。金山佛寺建築風格獨特,依山而造,殿字廳堂,亭台樓閣,椽木棟接,相比相銜,丹輝碧映,加上慈壽塔聳立於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雲天,使整個金山彷彿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構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的奇特風貌。
中文名
金山風景區
地理位置
鎮江市區西北部
主要景點
法海洞、妙高台
開放時間
6:00—18:00
氣候類型
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D. 鎮江市金山有那些資料

金山位於鎮江市西北,海拔43.7米,佔地面積41.6公頃。金山風景幽絕,形勝天然,自古為我國游覽勝地之一。古代金山原是屹立於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稱譽。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贊頌曰:"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里天"。原為揚子江中的一個島嶼,由於「大江東流」,至清光緒末年(1903年)左右與陸地連成一片。

中文名稱:鎮江金山
地理位置:鎮江市
佔地面積:41.6公頃
著名景點:金山寺
分享
文明聖地

金山名勝古跡甚多,俯拾皆是。玲瓏秀麗的慈壽塔立於金山西北山巔之上,高30米,和整個金山及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處,彷彿把這座山都拔高了。磚木結構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層八面都有走廊和欄桿,八面通風,面面有景,層層風光不一樣,宋代王安石詩雲:「數重樓枕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再如楞枷台、妙高台、觀音閣、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龍洞等名勝古跡,皆依山旁勢鑿岩而建,構思神巧,令人贊嘆建築者的神奇智慧和高超藝術。清代大詩人、大書畫家張船山《十六日雪中渡江》雲:「故人折簡近相招,一舸橫江路不遙。醇酒暗消京口雪,大帆平壓海門潮。揚州燈火難為月,吳市笙歌剩此簫。那管風濤千萬里,妙蓮兩朵是金焦。」將金山比為一朵美麗的蓮花。

南泠泉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遙。唐代時就已聞名天下。第一泉原與金山同在江中,清咸豐、同治年間,遂隨金山登陸。據記載,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來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鶻山的阻擋,水勢曲折轉流,分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間一個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稱「南泠泉」。

中泠泉曾一度迷失,後來於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補道薛書常等人發現,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為池,並由常鎮通海道觀察使沈秉成,於同治十年春寫記立碑,建亭覆亡。光緒年間鎮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欄,池旁築庭榭。並拓地四十畝,開塘種植荷菱,又築土堤,種柳萬株,抵擋江流沖擊,柳荷相映,十分秀麗。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個遒勁大字,為王仁堪所書。池旁蓋樓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雙層立柱,直徑七米,十分寬敞,取名「鑒亭」,是以水為鏡,以泉為鑒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小憩,十分風涼幽雅。池北建有兩層樓房一座,樓上樓下為茶室,環境幽靜,林蔭覆護,風景清雅,是遊客品茗的最佳之處。樓下層前壁左側,嵌有沈秉成所書「中泠泉」三字石刻,右側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書常「中泠泉辯」石刻。

唐朝以來,中泠泉水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唐代評茶專家陸羽品中泠泉水為天下第一,後唐名士劉伯芻分全國水為七等,揚子江的中泠泉為第一,從此中泠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傳有「盈杯不溢」之說:貯泉水於杯中,水雖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幣,也不見沉底。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其醇可知。

金山湖

「三山-金山湖」的地質地貌現象極其豐富,極其典型。在焦山-象山一線除了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背斜以及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種地層外,更能看到長江沿江斷裂的斷裂面和殘留在江面上背斜的北翼——焦山、松山、寥山,這對於研究長江大斷裂有著獨特的意義,它是長江大斷裂惟一得以保存至今的物證。在北固山,從下向上看,依次可以看到粗面集塊岩、凝灰岩、流紋狀粗面岩等火山噴出岩。在金山,可以看到花崗閃長斑岩侵入在三疊紀石灰岩中的岩漿侵入現象。在「天下第一泉」,還能看到古代曾出露在江水之中、現已上岸的岩溶上升泉。在金山湖,則可以看到河漫灘、邊灘、鬃崗等一系列長江堆積地貌,還能看到長江在北岸(凹岸)的沖刷現象和在南岸(凸岸)的堆積現象。金山湖作為一個由邊灘發育後封閉而成的河成湖,在長江中更是少見……

除此而外,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三山」,還有著「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紅玉擊鼓戰金兵」、「劉備招親」、「焦光三詔不起」、「韓世宗大戰金兀術」、「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眾多民間傳說。

因此,「三山-金山湖」既有眾多地質自然景觀,又有富有傳奇色彩的人文景觀。這里的旅遊業開發較早,並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提檔升級」建成地質公園可謂是錦上添花。

E. 金山雜志社怎麼樣

簡介:《金山》下半月刊由江蘇省文聯、江蘇省新聞出版局、中共江蘇省鎮江宣傳部主管,江蘇省鎮江文聯、《金山》雜志社主辦的省一級期刊。《
法定代表人:馬季
成立時間:1997-09-08
注冊資本: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事證第132110000235號
公司地址:正東路34號

F. 鎮江金山怎麼樣

金山位於鎮江市西北,海拔43.7米,佔地面積41.6公頃。金山風景幽絕,形勝天然,自古為我國游覽勝地之一。古代金山原是屹立於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稱譽。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贊頌曰:"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這個"千載江心寺"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水上風光變為陸上勝境。
金山名勝古跡甚多,俯拾皆是。玲瓏秀麗的慈壽塔立於金山西北山巔之上,高30米,和整個金山幾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處,彷彿把這座山都拔高了。磚木結構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層八面都有走廊和欄桿,八面通風,面面有景,層層風光不一樣,宋代王安石詩雲:"數重樓枕層層是叫,四壁窗開面面風,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再如楞枷台、妙高台、觀音閣、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龍洞等名勝古跡,皆依山旁勢鑿岩而建,構思神巧,令人贊嘆建築者的神奇智慧和高超藝術。

G. 鎮江市《金山》主編張靜

請求公安派所警員協助查找或報紙刋登尋啟事

H. 鎮江金山簡介

鎮江金山簡介:
鎮江金山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於鎮江市區西北部,北回歸線以北。有44米高, 520米周長,原是揚子江中的唯一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稱。宋朝沈括的"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南江北鏡里天"的詩句,就是對當年金山的寫照。金山佛寺建築風格獨特,依山而造,殿字廳堂,亭台樓閣,椽木棟接,相比相銜,丹輝碧映,加上慈壽塔聳立於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雲天,使整個金山彷彿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構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的奇特風貌。

I. 鎮江金山的起源和發展史

鎮江金山
金山位於鎮江市西北,海拔43.7米,佔地面積41.6公頃。金山風景幽絕,形勝天然,自古為我國游覽勝地之一。古代金山原是屹立於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稱譽。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贊頌曰:"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這個"千載江心寺"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水上風光變為陸上勝境。
金山名勝古跡甚多,俯拾皆是。玲瓏秀麗的慈壽塔立於金山西北山巔之上,高30米,和整個金山幾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處,彷彿把這座山都拔高了。磚木結構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層八面都有走廊和欄桿,八面通風,面面有景,層層風光不一樣,宋代王安石詩雲:"數重樓枕層層是叫,四壁窗開面面風,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再如楞枷台、妙高台、觀音閣、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龍洞等名勝古跡,皆依山旁勢鑿岩而建,構思神巧,令人贊嘆建築者的神奇智慧和高超藝術。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遙。唐代時就已聞名天下。第一泉原與金山同在江中,清咸豐、同治年間,遂隨金山登陸。據記載,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來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鶻山的阻擋,水勢曲折轉流,分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間一個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稱「南泠泉」。
中泠泉上岸後曾一度迷失,後來於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補道薛書常等人發現,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為池,並由常鎮通海道觀察使沈秉成,於同治十年春寫記立碑,建亭覆亡。光緒年間鎮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欄,池旁築庭榭。並拓地四十畝,開塘種植荷菱,又築土堤,種柳萬株,抵擋江流沖擊,柳荷相映,十分秀麗。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個遒勁大字,為王仁堪所書。池旁蓋樓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雙層立柱,直徑七米,十分寬敞,取名「鑒亭」,是以水為鏡,以泉為鑒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小憩,十分風涼幽雅。池北建有兩層樓房一座,樓上樓下為茶室,環境幽靜,林蔭覆護,風景清雅,是遊客品茗的最佳之處。樓下層前壁左側,嵌有沈秉成所書「中泠泉」三字石刻,右側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書常「中泠泉辯」石刻。
唐朝以來,中泠泉水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唐代評茶專家陸羽品中泠泉水為天下第一,後唐名士劉伯芻分全國水為七等,揚子江的中泠泉為第一,從此中泠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傳有「盈杯不溢」之說:貯泉水於杯中,水雖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幣,也不見沉底。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其醇可知。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