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董事會雜志社

董事會雜志社

發布時間: 2021-03-18 05:38:50

㈠ 《董事會》雜志社咋樣

《製冷界》專注於製冷行業,非常熟悉製冷界的運作思路及良好的營銷傳播技巧。能夠策劃和操作大型公關活動,包括新聞發布會、研討會、各類促銷活動、產品巡展、剪綵、簽字、捐贈等儀式及各類慶典活動。同時我們將各種活動整合到客戶的整體營銷方案中,除了充分利用活動的即時沖擊效應提高媒體的關注率和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外,還執行一系列後續系統的公關操作,使得公關活動的效果具有時間上的延續性,大大放大市場活動的影響力。

㈡ 創辦一個雜志社需要准備些什麼

初步擬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了解同類刊物.

2.雜志定位,宗旨.讀者群.

3.前期宣傳

4.選擇作者群體

5.編輯流程

6.封面設計,版式風格

7.活動設計,和讀者交流

8.創刊時機,試刊

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
找當地的文化局來咨詢
相關法律程序如下:
注冊就能營業,祝你棋開得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第四章 設立登記

第十四條 設立公司應當申請名稱預先核准。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公司必須報經審批或者公司經營范圍中

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報經審批的項目的,應當在報送審批前辦

理公司名稱預先核准,並以公司登記機關核準的公司名稱報送審批。

第十五條 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者

共同委託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名稱預先核准;設立股份有限

公司,應當由全體發起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託的代理人向公司登

記機關申請名稱預先核准。

申請名稱預先核准,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有限責任公司的全體股東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體發起人

簽署的公司名稱預先核准申請書;

(二)股東或者發起人的法人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證明;

(三)公司登記機關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登記機關應當自收到前款所列文件之日起10日內作出核准

或者駁回的決定。公司登記機關決定核準的,應當發給《企業名稱預

先核准通知書》。

第十六條 預先核準的公司名稱保留期為6個月。預先核準的公

司名稱在保留期內,不得用於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轉讓。

第十七條 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者

共同委託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設立國有獨資公司,

應當由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作為申請人,申請設

立登記。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報經審批的,應

當自批准之日起90日內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逾期申請設

立登記的,申請人應當報審批機關確認原批准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報

批。

申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董事長簽署的設立登記申請書;

(二)全體股東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託代理人的證明;

(三)公司章程;

(四)具有法定資格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

(五)股東的法人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

(六)載明公司董事、監事、經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關

委派、選舉或者聘用的證明;

(七)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職文件和身份證明;

(八)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九)公司住所證明。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報經審批的,還應當

提交有關的批准文件。

第十八條 設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應當於創立大會結束後3

0日內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

申請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董事長簽署的設立登記申請書;

(二)國務院授權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文件,募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還應當提交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的批

准文件;

(三)創立大會的會議記錄;

(四)公司章程;

(五)籌辦公司的財務審計報告;

(六)具有法定資格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

(七)發起人的法人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

(八)載明公司董事、監事、經理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關委

派、選舉或者聘用的證明;

(九)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職文件和身份證明;

(十)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十一)公司住所證明。

第十九條 公司申請登記的經營范圍中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

須報經審批的項目的,應當在申請登記前報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並

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批准文件。

第二十條 公司章程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的,公司登記

機關有權要求公司作相應修改。

第二十一條 公司住所證明是指能夠證明公司對其住所享有使用

權的文件。

第二十二條 經公司登記機關核准設立登記並發給《企業法人營

業執照》,公司即告成立。公司憑公司登記機關核發的《企業法人營

業執照》刻制印章,開立銀行帳戶,申請納稅登記。

第八章 登記程序

第四十五條 公司登記機關收到申請人提交的符合本條例規定的

全部文件後,發給《公司登記受理通知書》。

公司登記機關自發出《公司登記受理通知書》之日起30日內,

作出核准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

公司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應當自核准登記之日起15日內通知

申請人,發給、換發或者收繳《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者《營業執照》



公司登記機關不予登記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15日內通知

申請人,發給《公司登記駁回通知書》。

第四十六條 公司辦理設立登記、變更登記,應當按照規定向公

司登記機關繳納登記費。

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設立登記費按注冊資本總額的千

分之一繳納;注冊資本超過1000萬元的,超過部分按千分之零點

五繳納;注冊資本超過1億元的,超過部分不再繳納。

領取《營業執照》的,設立登記費為300元。

變更登記事項的,變更登記費為100元。

第四十七條 公司登記機關應當將核准登記的公司登記事項記載

於公司登記簿上,供社會公眾查閱、復制。查閱、復制公司登記事項,

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查閱、復制費。

第四十八條 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在其設立、變更、注銷登記被核

准後的30日內發布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公告,並應當自公告發布

之日起30日內將發布的公告報送公司登記機關備案。公司發布的設

立、變更、注銷登記公告的內容應當與公司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內容

一致;不一致的,公司登記機關有權要求公司更正。

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和《營業執照》的公告由公司登記機

關發布

㈢ 求國內外公司治理(企業管理、董事會建設等等)方面的雜志、報紙、網站!

可以到「中國網站排名」中查找。http://www.chinarank.org.cn/category/Rank.do?categoryid=19491

㈣ 如何才能成立一家雜志社

私人辦雜志困難很多 首先就是資金問題 然後是定位
但是有一樣你是就算有資金也難以實現地事情——刊號
一般很多都是買別人停刊地刊物地刊號
有了自己的刊號 就可以做雜志 讀者就可以訂閱你的雜志 你也可以正大光明的在街上贈送甚至販賣
如果你沒有刊號 就在雜志上標明訂閱方法或者價格 這個罰起來是滴血的那種
如果你實在弄不到刊號 建議你依附於某個政府部門 從做內部刊物開始一點點擴大影響力
人員方面 美術專業的人做DM——小型報刊3個人夠了
新文中文專業做文案——5個足夠
口才絕佳臉皮超厚的做廣告業務員——看你發展的野心定
後盾方面 印刷廠、排版技術(方正飛騰一發現你用的盜版軟體 罰起來也是滴血的)、辦公樓(可以不是黃金地段 但也不能寒磣)
前期准備 定位明確 獨辟蹊徑 自己有專長

㈤ 有木有哪位朋友知道《董事會》是什麼雜志!!!

《董事會》雜志是由江蘇人民出版社主辦的大型細分類財經雜志。《董事會》以公司治理為方向,致力於中國公司基業常青。《董事會》2004年10月創刊,為月刊。《董事會》的特點為「三性一化」,即通俗性、案例性、學術性及本土化。
定位:中國唯一以公司治理為核心內容的大型專業財經管理期刊。她以全球視野審視中國公司治理改革和董事會建設問題,集權威性、高端性、實用性為一體,創刊以來,雜志秉承為企業高層戰略決策、治理機制創新提供有益借鑒,為企業競爭力增強提供最新理念的辦刊宗旨,堅持「調查全球治理潮流,解讀公司高層政治,提高本土原生案例」的辦刊理念,為企業永葆基業常青提供了最強勁的動力。
你如果想買,可以直接上雜志鋪網站訂雜志。那裡的雜志都是有折扣的。

㈥ 南京有哪些雜志社

清風復苑雜志社
電話:
025-83798302
地址:
南京制市寧海路73號清風苑雜志社
《鐵軍》雜志社
電話:
025-83385440
地址:
南京市龍蟠中路69號29號樓2樓
《群眾》雜志社
電話:
025-83246704
地址:
南京市西康路33號
《銀潮》雜志社
電話:
025-83308456
地址:
南京市中山北路101號
健報雜志社
電話:
025-52241057
地址:
南京市中華路432號3樓
《釣魚》雜志社
地址:
南京市中央路165號12樓
治安雜志社
地址:
南京市草場門大街101號文薈大廈5樓
鍾山雜志社
地址:
南京市頤和路2
《董事會》雜志社
地址:
南京市高雲嶺56號
《青春》雜志社
地址:
南京市成賢街43號1號樓

㈦ 如何在香港注冊雜志社、出版社、社團、協會等

注冊香港出版社,報社,雜志社條件和注冊香港公司條件是差不多的
1 、申請出版社雜志社報社條件:
一位以上年滿 18 歲股東( 有護照或身份證的內地公民或海外人士) ; 有注冊地址和有限公司法定秘書;
2 、注冊出版社雜志社報社的股和董事:
股東是股份公司的投資者,董事是由股東選舉出來的董事會成員,董事主席是董事會的負責人。在注冊香港公司前必須先確定股東、董事、董事主席以及他們之間的股份比例;
3 、香港出版社雜志社報社法定秘書:
政府規定香港有限公司必須有一名法定秘書,法定秘書由香港本地自然人或法人擔任。一般來講,我們可以幫您安排法定秘書,第一年免費,從第二年起每年收取一定的費用(含注冊地址)。
注冊香港出版社,報社,雜志社的流程
1 、香港雜志社,報社,出版社注冊資本:最低注冊資本為 10000 元港幣,無須驗資。但必須支付注冊資本厘印稅 ( 按注冊資本的千份之一收取 ) 。如:注冊資本為 100 萬的公司,必須交付 1000 元的一次性厘印稅; 2 、如何注冊香港公司: 填寫《注冊香港公司協議書》和《股東詳細資料說明書》傳真到我們公司即可開始辦理注冊;
3 、注冊程序: 公司查名 - 》簽署協議 - 》交付定金 - 》簽署法定文件 - 》到政府各部門辦理手續,支付餘款可獲整套資料。 (資料可以直接寄到您的指定地點);
4 、注冊後綠盒內容: 公司注冊證書(營業執照);稅務局商業登記證;公司章程 18 本以上;股票本;鋼印、簽字原子印、小圓章;董事會議記錄本;申請資料影印件 1 套;公文盒一個 。

出版社,報社,雜志社組織機構形式

獨資經營 /名稱形式:「xx出版社」或「xx雜志社」
合夥經營 /名稱形式:「xx出版社」或「xx雜志社」
有限公司 /名稱形式:「xx出版(社 )」或「xx雜志(社)」+「有限公司」
分行 /名稱形式:「xx出版社」或「xx雜志社」 你可以委託一些專業會計事務所代理申請注冊。

㈧ 香港雜志社如何注冊

1 、申請出版社雜志社報社條件:
一位以上年滿 18 歲股東( 有護照或身份證的內地公民或海外人士) ; 有注冊地址和有限公司法定秘書;
2 、注冊出版社雜志社報社的股和董事:
股東是股份公司的投資者,董事是由股東選舉出來的董事會成員,董事主席是董事會的負責人。在注冊香港公司前必須先確定股東、董事、董事主席以及他們之間的股份比例;
3 、香港出版社雜志社報社法定秘書:
政府規定香港有限公司必須有一名法定秘書,法定秘書由香港本地自然人或法人擔任。一般來講,我們可以幫您安排法定秘書,第一年免費,從第二年起每年收取一定的費用(含注冊地址)。
注冊香港出版社,報社,雜志社的流程
1 、香港雜志社,報社,出版社注冊資本:最低注冊資本為 10000 元港幣,無須驗資。但必須支付注冊資本厘印稅 ( 按注冊資本的千份之一收取 ) 。如:注冊資本為 100 萬的公司,必須交付 1000 元的一次性厘印稅; 2 、如何注冊香港公司: 填寫《注冊香港公司協議書》和《股東詳細資料說明書》傳真到我們公司即可開始辦理注冊;
3 、注冊程序: 公司查名 - 》簽署協議 - 》交付定金 - 》簽署法定文件 - 》到政府各部門辦理手續,支付餘款可獲整套資料。 (資料可以直接寄到您的指定地點);
4 、注冊後綠盒內容: 公司注冊證書(營業執照);稅務局商業登記證;公司章程 18 本以上;股票本;鋼印、簽字原子印、小圓章;董事會議記錄本;申請資料影印件 1 套;公文盒一個 。
出版社,報社,雜志社組織機構形式
獨資經營 /名稱形式:「xx出版社」或「xx雜志社」
合夥經營 /名稱形式:「xx出版社」或「xx雜志社」
有限公司 /名稱形式:「xx出版(社 )」或「xx雜志(社)」+「有限公司」
分行 /名稱形式:「xx出版社」或「xx雜志社」 你可以委託一些專業會計事務所代理申請注冊。

㈨ 怎麼辦個雜志社

這個特別詳細 你可以好好看看 我轉過來的
申請刊號的關鍵
申請刊號的關鍵是尋找一個能負政治責任和新聞行政單位認可的主管單位,由其出面申請。為什麼大家申請難,就是沒有主管單位
1.1什麼是主管單位
在我國新聞行政單位認可的主管單位有如下副廳以上的行政和事業單位(包括行政機關、學 校、研究機構、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協會、國有企業),或正縣一級政府機構以上,(包括政協、人大、法院、檢察院)或相當於縣一級的如地市的新聞出版局,宣傳部、廣播電視局、日報社、新聞辦、地市級總工會、紀律委員會、政法委、編制委,民族自治地區的科委,僑鄉地區的僑辦,大的出版社或其他認可的主管單位(如我國十四個副省級城市的副廳級單位和某些相當於副廳級民辦大學和研究機構)。具體可以查尋當地的年鑒。

1.2.怎樣尋找主管單位
由於要負政治責任,一般單位主管單位都不太願意,根據經驗。有兩個渠道,一個是找到一個副省以上領導,退下的也可以,由他出面聯系。另一個就是從下往上走,找到主管單位一定級別的主要領導。這很重要,沒有他們支持無法申請。
2.申請流程
中國刊號申請歸口有四個單位,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科委,國儀勸歟 夥啪 苷 尾俊R話閆誑 ü ∈行攣懦靄婢直ü 倚攣懦靄媸穡 萍祭嗤ü ∈行攣懦靄婢趾褪】莆 ü 銥莆 俚叫攣懦靄媸稹G瓤 ü 儀勸煸俚叫攣懦靄媸稹?
3.民間辦刊關鍵
目前民間辦刊的五個出口,
1) 科協、
2) 工商聯、
3) 相當於副廳級民辦大學和研究機構(如深圳綜合研究院或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另外有50個大的民辦大學中有部分相當副廳級的);
4) 某些國家字頭的學會、研究會、基金會、論壇(他們一般是部省級別領導下來辦的事業單位,是民間協會。
5) 中圖渠道和省新聞出版局的出版社渠道。
4.申請技巧和注意事項
一般申請需要先辦6期以上的雜志,一般是用叢刊、協作出版、書號形式、光碟號形式、增刊形式、內部准印證形式。(千萬不要用國際刊號)。要求期發行量如消費經濟類在20000份以上、技術經濟類5000以上、學術類1000以上(不能底於500份),我國目前有幾百種發行量在500份左右的學術期刊,這是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但許多期刊是通過這樣說服主管單位的或找到主管單位,一定要有過程。

還有在申請時一般是專門成立新的主辦單位,以事業單位為好,(也可以公司制)以適應要出版期刊的出版宗旨 (如許多人掛靠地方上的,地市級總工會、紀律委員會、政法委、編制委。他們一般專門成立如XX經濟發展中心,XX企業戰略研究會,XX研究會,XX人才研究會,XX職工技術改革研究,XX企業文化研究會。最好是以跟出版內容相適應機構。我知道有紀律委員會辦的文摘雜志,他們的主辦單位就是XX戰略研究會 。

5.如何通過掛靠主管單位合作出版
1) 直接申請,請幾個副省級別的領導或院士出面做顧問,一般3個人以上,強調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經費保障。向新聞行政單位或市科協,國家科協申請。 能請到副委員長或政協副主席以上領導,會很快。
2) 如果是所在地區指標缺,可以請主管部門出面,到其他地區調一個刊號,一般也是選同行業方面的,將他的刊號轉過來,他們的內容可以合到其他雜志。或他們的內容用協作出版的方式用書號出版。國際刊號不變。類似目前許多學術期刊形式。

3) 以上都是過程,有時申請可能需要一兩年,對時機而言,時間太久,風險大。可以用收購合作的形式辦,我們講收購期刊也要通過主管單位進行。有省內收購和出省收購。有省內收購一般可以逐漸用新的主管單位接手。出省收購則需要用合辦的形式或者購買一個新指標補償原有的地區。

4) 與新聞出版局下的出版社合作,他們派編審,費用10000--15000元每期。他們可以幫你用增刊號的形式,或安排某雜志合辦的方式。這一般是新辦雜志的過度。

5) 打主管單位本身雜志的主意,捆綁在一起的方法,待市場培養較好後再創刊一種是A、B卷形式將A卷為《要辦的雜志》, B卷為原來的主管單位雜志,定價不變還是原樣。但A卷為《要辦的雜志》進入用打折的方式零售市場,如只賣?元等。另外是將主管單位雜志改書號協作出版將其刊號用於《要辦的雜志》出版,但這樣最好能改月刊或半月刊安排的好可以變成三四本雜志(如科普版)(綜合版)(學術版)(專題版)價值才大

6) 走叢刊道路,與出版社協作出版或用內部准印證的形式捆綁其他雜志發行,這需要好好找,需要有資金保證 。利用增刊號申請郵發,解決訂戶問題。一年出版2期正式期刊,

7) 最壞情況用內部准印證的方式發行,在許多同類雜志上交換廣告如XXX等進行會員發展,用會員方式征定。或用郵購形式零售,如許多內部雜志目前是免費,但其郵費則很貴,如無線電定向要8元,中國無線電要12元。還有20多的,30多的。通過快遞發行落地。不需要有資金保證 。到一個發行臨界點再申請正式刊號。

6.注意事項

有的地方刊號的指標非常緊張,申請要注意看他們的刊號走向,你可以查《媒介》 雜志上面有一個出版公告,一般在申請刊號時,內緊外松,地方上要擋駕,國家會支持,但技術經濟類雜志他有個總量規劃布局,如果一種類型太多他可能會限制,但可以用自己設立主辦單位的方式規避,如文化類申請困難,可以用經濟類,以經濟文化內容為主。

科技類雜志特別是地方協會辦,一般當地的省市科協會會擋駕或強調很難。這時你們需要強硬一點,質問他們,同不同意辦一本科技雜志,一般情況他們沒有理由,如果他們沒有理由,請他們支持就蓋章行文,或者先讓支持辦一個省內的連續內部准印證。上面新聞部門批不批是一回事,你們報不報又是一回事。新聞部門政策性強,人員修養高,只要你堅持,不會為難,還會給建議,出主意在許可權內,就都會批准。

許多地方協會就是這樣給檔回,一般北京的機構為什麼容易拿到刊號,原因在此,我知道只要主管單位同意,新聞部門就擋不住,因為現在一切都是依法辦事,他在規定的時間不答復,你們可以對其行政訴訟,訴行政不做為。一般到這地步,他們會給你一個叢刊號或協作出版書號,讓你們出版,幾期後根據他們的考核標准,再批准,給正式刊號。

7.刊號需要多少錢

刊號是一種社會公共資源,數量有限。一般情況下的手續費用非常少。但是任何國家都有出版管制,有一個總量平衡的問題。數量有限,殼就有一個價格,根據評估如消費經濟類在100萬以上、技術經濟類50萬以上、學術類30萬以上新聞類要150-200萬以上,報號要200-500萬。 (是對現有刊號指特定情況的最低評估,需要請出版部門的高層協助。能夠交易的價格。但學術類有許多可以改類(如改新聞類),所以價值很高)

我的分類是按國際上的一種分法。消費經濟類相當大眾期刊,技術經濟類相當小眾期刊。新聞類是指刊期在2周內的。

8.國際刊號

WTO後中國的出版沒有放開的內容,同時任何國家都有出版管制,國際刊號他是一個圖書館的檢索標志,不是出版許可。中國刊號包括國際刊號和國內刊號(他實際是出版許可證,有國內刊號可以出版)在香港和許多國家不承認國際刊號 ,通過他們的機構直接到法國申請是免費的。

⊙—⊙同時香港的出版許可證也是免費的,但很少有人申請,因為監督管理和市場容量的原因,如香港每年出版10000種期刊,但只有750多種登記,(在香港有俗語害人勸他辦雜志)在香港雜志出版需要月內按時送樣,沒有送樣一期罰2000港幣,還有版權問題處理困難。

⊙—⊙在香港除必須零售才登記,從某種意義沒有登記也是違法的,好在香港商業印刷品可以不登記。所以標的國際刊號也沒有意義,我觀察許多發行中港台的雜志沒有國際刊號,但都有當地落地許可的標

DM廣告媒體刊號如何申請 ?(轉帖)
目前我國還沒有DM廣告,國家工商局在1996年2月有一個內控標准,即在出版部門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出版不包含政治新聞和文學作品內的信息內容。目前我們看到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全部是廣告內容的印刷品,可以按區域或行業許可審批,但每一次需要按印刷品廣告審查。目前郵政DM,電信運營商的DM,金融辦的DM,或工商部門辦的DM,商業部門辦的黃頁DM。都是這種形式,由於不含信息內容,不能定價、可讀性差和成本高,經營很困難,發展不好。實際DM的廣告業務收入在西方廣告總量70%。如果DM能放開。以上機構都會成為巨無霸。

二、商情類,發行2000份以上,這是信息管理部門用紙媒質許可證的方式發的一種印刷品,把廣告做為信息發布,寫各省的管理條例不一樣,但一般要通過新聞出版部門前置審批,有紙 媒質許可證號、內部准印證號,印刷品廣告號。有紙媒質許可證號是一次性申請,內部准印證號,印刷品廣告號逐次審查批准。這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DM。但審批困難,有許多地方不批,可以拿一本《慧聰商情》類的DM,跟新聞出版部門做工作,一般他們請示上級後,2個月內會批,(會有主管領導面談,學習出版和廣告條例,獲得廣告審查證)面向特定群體的還可以獲 得工本費許可。付版權費的按50元/千字或協商支付。

如果申請的話,要注意什麼,有什麼技巧?

需要注意版權問題,按付版權費的按50元/千字或協商支付,需要在引用軟文時聯系,或者20個字修改一次。各地對DM一般不批,需要掛靠政府信息中心單位或者新聞機構(如電視台)或協會(如廣告協會、工商聯),年鑒辦、工商服務中心等其他部分符合廣告宗旨事業單位。申請時先做幾期樣板,一般用激光列印(彩色也如此)。送信息辦、新聞出版局、工商局,他們會報省級單位的信息辦、新聞出版局、工商局批准。派2個律師和精通法律的顧問跟進,一般2個月會批下。公開費用很少,每期的審查費用大眾廣告內容的在1000/期。

費用大概需要多少?

公開費用很少,每期的審查費用大眾廣告內容的在1000/期。或者需要提供擔保。地方或區域性的專版類DM雜志。新聞出版和工商廣告方面的協調要好。大眾類不建議,行業內可以考慮。開辦費用大眾類投入地區20萬以上,省級200萬。除非是有足購的廣告資源,建議不要輕易進入。
怎樣辦一個賺錢的新的經濟類雜志

這不是一篇充滿了術語,看似邏輯嚴密,盈利的可能性十足的專業媒體投資分析報告(我還不能夠教投資方怎樣辦一個賺錢的經濟類雜志)。
本文寫來,實在是有感於我所看到和經歷到的是在一些新的媒體中,刊物執行總負責人和傳媒外的投資方一直上演著重復發生的悲喜連續劇。多版本的故事梗概無一例外都是這樣:開始時的相敬如賓,後來是劍拔弩張,最後不歡而散的多,很少見到大家相處愉快。這是最危險的:一是令我們一些具體執行、完成雜志使命的中層就很是為難,二是大亂軍心,人心一散,團隊不再,這會嚴重影響雜志社的發展規劃,有時就是曲終人散的結局。(哈,我認識的一些媒體朋友們可不要對號入座啊,我只是將一個普遍地現象作一歸納,個案太多,大家的所見所聞都太多,就不舉例說明了。)

其實,投資和媒體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業,媒體人和投資人想的問題、想問題的角度都不同,表達方式及語言也差之千里。開始時,大家能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一般來說,投資方選擇操盤手(刊物執行總負責方)就是選擇一個自己投入真金白銀希望著盡快產出的項目,但他們又不了解內容(編輯部)、銷售(廣告部)、發行三大部門的操作流程和業內的潛規則,更不理解雜志的盈利是需要有個過程和周期的。雜志的操盤手,更多的是一些文人,他們骨子裡比較傲氣,對投資者他們可能從心底里,認為他們沒有專業,不懂傳媒,修為差一點的,傲氣也就寫在臉上了;同時,內心也還有一種危機感和一種不安全感,對操盤手來說,找到一個展示和實現自己抱負的舞台不容易,操作了半年或者一年,還不足以證明他的能力,實現不了他的個人抱負,也一定已經是一件很令他惱火的事了,再遇到……這是雙方戰爭上演著的心理基礎。

跳出來回頭審視,我想:如果在雜志市場與資本市場聯姻之前就溝通好,將雜志的DNA――雜志是怎麼賺錢的?雜志的市場運作與合作風險規避、我的雜志能贏利嗎?退出程序……這些所有的可能出問題的方面溝通清楚,雙方理解,合作方共同努力,按市場規律和經濟法則辦事,把風險降到最低點,這不比有了問題再來互相責怪的好嗎?

第一大問題:期刊盈利模式和周期的共識
期刊盈利模式:
一發行收入,這是最為普遍的盈利模式――雜志的定價一般高於其成本,廣告收入少,盈利主要依靠發行收入。
二是依靠廣告收入,這是當前國內期刊業最為熱衷的盈利模式。一批新興雜志開始放棄依靠發行盈利的模式,採用低於成本的價格發行,擴大發行量以吸引更多的廣告。
第三種盈利模式則是出售期刊的品牌資源,利用品牌資源發展衍生產品。在有一個好的媒體平台的基礎上,方式通常有:重印或合訂本、特刊或增刊、圖書和光碟、資料庫、網站、會展、客戶名單、品牌授權和主辦會展論壇活動等。活動可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也成為新的盈利點。具體而言,就是要以刊物資源、影響力為依託,用更開放的思路、更多樣的路子、更有效的服務,尋求新的盈利途徑,真正實現經營刊物的目的。現在有些刊物已在這些方面進行初步的摸索,如辦班、購書服務、舉辦論壇等。總體看,在依託刊物資源的同時,又受到了刊物本身的局限。

媒體行業無論是產業形態、政策與法律環境,還是盈利模式、投入產出、治理結構、進人與退出機制等都與其他行業有本質的不同,因此用通用的商業分析方法恐怕還不能看透傳媒業。這也是為什麼以前一些投資銀行、券商、投資公司、咨詢公司等機構出具的媒體研究報告讓人有浮於表面的感覺,觀點不夠深入,有的甚至出現偏差和謬誤的原因所在。

在傳媒界流傳甚廣的西諺:如果你愛一個人,那麼就讓他去辦雜志;如果你恨一個人,那麼也讓他去辦雜志。現在這句話也可以演化為:如果你想賺錢,那麼就去投資雜志,如果你想賠錢,那麼也去投資雜志。期刊的確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也許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如果運作得法,印雜志就像印鈔票一樣,能夠產生豐厚的利潤;反之,印出來的雜志賣不掉,廣告上不來,就像把鈔票變成廢紙,「印鈔機」就變成了「老虎機」。

不論任何形式的媒體,都有自己容易和困難的地方,雜志最難的地方是一年只有12期,最多隻有12次調整與表現的機會,而事實上,如果一本雜志在一年內犯了三次以上的錯誤,基本上就意味著這一年的時間白過了。因為一次錯誤通常需要2-3期才能發現並挽回。同樣,雜志一年的出彩機會也只有12次,如果投入不大,不大可能做到每期都要極高的質量。我們經常都聽到很多人說雜志需要3年時間才能盈利或者看出勝敗。這就需要投資方夠耐心,《三聯生活周刊》堅持七年,才奠定了中國《TIME》的地位。

很多投資人做慣了其他盈利較快的行業,對期刊較長的市場培育期不能理解,也不能忍受,結果導致合作破裂。比如做工業產品的賣出去就賺錢,房地產商挖個地基就開始賣「樓花」,就有錢進賬,可投資一份期刊兩年了還沒持平呢。其實那份雜志可能已經做出一定的影響了,再稍微堅持一下就能贏。很多期刊投資就是這樣,往往在水已經燒到90度還差一點就開時挺不住了,十分可惜,這樣的例子不少。關鍵還是對期刊的「影響力經濟」的特徵和「二次售賣」的盈利模式沒有吃透。

另外,新創期刊的不確定性更大,品牌和市場培育的時間較長,即使經過市場調研,所得的數字也存在很多變數,分析也都是預測的、未知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發現與想像的差距很大,因此投資風險極大。但一旦成功回報極高,尤其在培育期過後的3-5年內都會保持極高的年增長率。成熟期刊有成熟的品牌、穩定的受眾,清晰的盈利模式等,是實業投資和財務投資理想的目標。但成熟期刊對待投資的態度往往是:一)不缺錢,拒絕投資;二)代價高,出讓小股融巨資;三)利用老刊的品牌優勢為擴張新刊融資,這就又帶有新刊投資的色彩了,可能比單純投資新刊風險相當低一點,但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以上談的是第一個問題,我想解決的是婚姻的雙方處於「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危險的防範,我把這些講清楚,可能雙方美好姻緣的幾率會大一些?投資的目的就是逐利,利從哪裡來,什麼時候該來了,這是我們要首先搞清楚的。讓業外不懂傳媒的投資者能夠輕松掌握期刊業的特徵和規律,這是我的第一目標。

第二大問題: 面對第三者,媒體人和投資人雙方的相互配合與容忍
媒體人和投資人雙方的關系就好象一對男女的相親,既然要論及婚嫁,除了男女雙方彼此要相配和喜歡外,還要討好雙方都很在意的親朋好友(也就是雜志傳媒與廣告主都在意的讀者,也同時是消費者) ,取得讀者(也就是消費者)的滿意和認可。其實,一些有經驗的男女都知道,本來夫妻雙方都是恩愛的,但一加上父母親朋好友的因素,雙方的關系就不是那麼好處理了。

雜志當然在媒體人和投資人外要有第三者,雜志要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將讀者利益置於中心(當然是在符合國家的宣傳政策和新聞規范的前提下),這將直接決定雜志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能否實現贏利。進入實操階段,媒體人和投資人最容易出現代問題是:媒體由於定位不清,得不到讀者和廣告主的認可;或是思路清晰,但市場不成熟,投資商沒有耐心等下去;或是也進行了市場細分,但市場規模不大,競爭卻很激烈,依然是贏利無望(當然除此之外,其他外部風險同樣不容小覷,如政治政策的影響等可能會成為無妄之災)……這些是雙方不愉快的環境因素。

大家為什麼看好期刊業的市場機會與發展前景呢?相對於報紙來說,雜志的投資小,也不容易出事(政治風險和心理風險小些)。傳媒投資近年來持續升溫,而期刊在各類媒體中也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且人均創利能力最強,具有投資小、見效快、人員少、成本低、利潤高等特點,雜志的贏利的確實很強,可以說一本好雜志就是一棵搖錢樹。因為媒體後期投入成本並不大,設備無無非就是幾台電腦,投資期刊的成功模式和成功案例最多。所以雜志一開始就背負上了較高的贏利期望值。

任何投資都是為了取得投資收益,得到投資回報,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讀者定位和廣告營銷定位,沒有關於有效發行量、有效覆蓋地區、有效版面規模、獲得相對競爭優勢的版面強度等數量效益界限的計算與把握,以及一系列相應營銷措施的配合與跟進,投入很可能會「打水漂」』。

新雜志創刊前,在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和分析後,最好是由媒體人和投資人雙方確定雜志的定位。而新期刊按照的定位,運作幾期後,必然會咨詢來自該雜志定位時假想讀者和雜志人朋友的意見和建議。咨詢結果通常會顯示: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更多的是否定雜志的定位。這時,投資方第一反應就是:開始懷疑定位或執行有偏差。有的投資人開始對期刊的專業管理工作參與過深,而且固執己見,要求被投資人必須言聽計從,令行禁止,不管決策正確與否。一種是指手畫腳,對辦刊人的專業管理工作橫加干涉,往往理念不和造成合作破裂,《新××》雜志采編骨幹集體跳槽就是這種典型。還有一種是監視和說教,對職業經理人像家長看小孩一樣總是監視和不信任的態度。
其實,我的看法:一是主管、主辦、投資方應該開明一些、有耐心一些,干涉不能太多。遇到問題要從治理結構上去解決分工、責任和權力的問題。二是要清楚:市場對新生事物,是很難接受的,總是會發現他的一些小毛病,然後放大這些小問題。其實有些問題是可以進行自我修復的,市場接受是需要付出時間做交換,是有一個過程的。新刊貴在堅持,堅持自己的定位,一年後你會看到勝利的曙光。三是需要合作方共同努力,按市場規律和經濟法則辦事,把風險降到最低點。遇到相關沖突,這里我強調用市場的手段解決問題,而一定不能用政治的所謂「謀略」 曲線救國來處理。
有的投資方走得更遠,因為個人意氣,炒掉操盤手,這面對的必然是重新找人替換整個團隊,意味著追加一筆不菲的投資,要付出時間和很大的機會成本,而且要命的是,可能這個團隊整體不如上個團隊,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所以建議投資人需要學會在觀望中忍耐,要盡量策略謹慎地處理。

第三大問題:雙方嚴密規劃,商定「過程監測、結果評估、賞罰獎懲」的規則
雜志市場與資本市場聯姻是一個前景看好的投資熱點,同樣也存在種種風險。因而對這些風險的論證和防範應具體和量化,這很有必要,投資的目的就是逐利,利從哪裡來?風險在哪裡?如何運作?投資的底線是什麼?投資方必須對自己的目標是清楚明確的,否則自己昏昏,豈能使人昭昭?自己都沒有實際的計劃,怎麼確定執行者的進度。

在實際操作中,現實情況的表現不盡人意時,投資方對原則問題不能妥協。投資方自己和媒體人最好有大家一致認同的可執行的三年內各年度的目標及各年度的分季度分月目標,按雜志的投入產出基本規律,通常將雜志發展分為導入期(一般為3—6個月)、成長期(一般為第6-第36個月)、成熟期(一般為第36-第54個月)及衰退期(根據發展而確定時間)。在進行投入產出核算時,應重點做好導入期和成長期的財務預算。同時,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做到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即在一定原則性的基礎上,允許在一定程度上的靈活性。超過預算的費用必須經董事會批准,否則一律按計劃操作。我認為花錢要謹慎、有計劃,浪費是品德的問題,不是經營的問題,經營上當花的一定不能省。所以,不管多大財力的投資者投資報業,合理控製成本,永遠是必要的。其中,在投入產出的核算中,必須精確地列出在各個動態發展階段的預算:
1.印刷成本。根據需要先進行委託加工生產,但要確保印刷質量和時效。一本雜志100多頁,印1萬冊,用銅板輕塗紙,一期印刷費大概要5-10萬,要看具體頁數和印場。
2.固定資產投資。通常以滿足基本需要為原則。
3.管理成本。應盡量減小中層人員,縮短管理等級,強調高效的集約化管理。
4.采編成本。通常對采編成本應進行總量控制。編輯成本每頁算1000元(不算高吧),
5.廣告成本。此項成本主要用於客戶聯誼、廣告推廣會等方面。
6.發行成本。實行不同階段的費率控制,強調有效發行比片面強調發行總量更有意義。
7.品牌推廣成本。根據品牌建設的規律,在各個階段進行不同規模的投入。
8.工資、福利、稿費、差旅費、交通、通訊、稅費等相關費用。
9.發行、廣告及相關副業的產出。
除了對前期硬體投入、工資、稿酬、運營成本、差旅、印刷、發行、推廣、流動資金等進行匡算計劃以外,還需要執行人 的具體操作方案。各高管層人員(包括兼職)到崗後,應該在20天內根據雜志的整體發展戰略、目標及各人的崗位職責,將自己的工作思路理清並加以細化,從而形成各階段的操作方案。每個人都必須提供主要包括:1.工作目標(包括時間限制和最終完成成果);2.工作思路(如何完成,其過程,所需資源設施人員);3.管理理念及風格(團隊的選擇標准及選擇方案);4.下屬人員的結構、數量、素質、工作職責、考核辦法、人員進退制度等;5.風險防範;6.團隊配合的工作計劃等。

在實際操作中,現實情況的表現不盡人意時,投資方對原則問題不能妥協。在把握雜志發行廣告的特殊規律和周期前提下,抗風險措施的核心是加強財務預警和財務監督;並在建章立制及縮短投資回收期、增收節支方面下功夫,尤其要控製成本、費用,減少發行盲目布點與退刊損失。

結尾:
生意經有條基本規律就是「不熟不做」,投資方在具體雜志運作過程中必須盡快熟悉,對期刊產業進入深入了解的階段,這是可以與操作方取得「共同語言」並對自己投資負責的一個途徑。
投資當然是一種風險,但對期刊投資風險有過分的恐懼,導致遲遲不敢投入,結果可能錯失良機。早期國康實業投資《三聯生活周刊》就是謹小慎微,結果反而由於過於保守被清除出局了。傳媒業投資雖有一定的政策風險,但只要一開始設計好合作模式,把握住大的方向和原則,還是可以大膽地投資,否則將失去最佳的進入時機。尚未准備真的投入卻已經在計算著何時回收的;或精細到似乎要將雜志上的每一個字兒的費用都計算一遍的投資人可能不投資倒更好一些(對內容質量、市場份額等「精細」是我十分熱愛的)。
投資雜志失敗中,其中有人的因素,有機制的因素,有政策的因素,還有其他外部因素,最好不要是因為人的因素,不要在開始結親那一刻就埋下了隱患,這是我希望的,畢竟投資人資金血本無歸,也會給媒體自身一大打擊,一拍兩散的是最傻的結果,對投資方和操盤手雙方都是一個巨大的傷害,對一個團隊則是一個集體的失敗。
萬能的商業思維在沒有商業化的中國傳媒業中似乎還遠遠沒有發揮出其萬能的力量。資本還不能完全駕馭傳媒,傳媒業也沒有充分藉助資本的翅膀飛翔,這需要雙方拿出更多的耐心磨合,在合作中不斷調整期望和預期。投資人與傳媒人要互相學習、互相認同,而不是相互抵觸、不以為然。只有知道對方的所思所想和其特殊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溝通、合作,讓資本與媒體達到共贏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