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人雜志
① 8人訂閱三種雜志
問題不清,8人都種都有,若是全班的話則:(30-8)+(20-8)+8=42 人
② 求~~~~房地產雜志的創刊號卷首語!急!
卷首語--為地產注入文化內涵
房地產是什麼?對這個問題有很多種答案。對於開發商而言,房地產是一種經濟運營方式,是能夠取得收益的投資;對於消費者而言,房地產是物質實體與權益的集合體,是可升值的不動產,追求的是物美價廉;對於政府而言,房地產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追求的是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
不管有多少種說法,隨著房地產業的成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產生了共識,那就是房地產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創造、繼承和傳播精神財富,他集中體現了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環境人文、歷史地理、藝術美學等,因此,房地產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與房地產的結盟,是房地產市場走向成熟的標志。如今,越來越多的項目都引入了文化的概念,使樓盤具有了一種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同時也使房地產企業擁有了自己的企業文化。而房地產業的綜合性,決定著房地產文化將貫穿於房地產企業的多個執行層面及過程。
文化:最大的賣點
近年來,房地產文化逐漸在中國興起,這不僅體現在建築形式上,更體現在社區文化的營造上。房地產商在提升商品房實用性的同時,將藝術與地產相結合,著力通過各種手段給鋼筋水泥注入文化內涵。
房地產是需要文化的,關鍵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實現與文化的對接。具體到國內近年的情況,房地產與文化的結合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是延續房地產開發項目所處區域已有的文化積淀。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果巧妙的加以利用,將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獲得更高的社會效益。對於開發商而言,由於房地產產品與人及社會不可分割的特性,使自己所開發的產品傳承文化是一種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比如潘石屹的「長城腳下的公社:之所以能走入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聖殿,正是因為這一建築是東方理念與西方形式的完美結合,是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傳統成功地提升了它的價值。
其次是利用人們潛意識中的文化積淀。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甚至具體到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承和積淀。在「文化房地產」開發理念的帶動下,一大批文化主題住宅應運而生:廣州樓使的「嶺南風格」牌,青島有青天碧海紅瓦白牆,安徽南部有徽派民居等。這種風格的形成,除了地理位置因素外,區域文化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就是專業人才對文化的界定和設計。隨著生活方式、開發環境的變遷,市場對開發商的文化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房地產業所涉及的文化范疇林林總總,包羅萬象,不是對地產和文化都有深刻了解的專業人才,很難駕馭從文化到地產的轉化,邀請他們加入設計,是實現從產品到建築藝術品轉換的關鍵一步。
最後是建築落成之後社區文化的建設和保存。這里說的社區文化不僅僅是成立樂隊、球隊,籌建舞廳、運動場、藝術長廊,或簡單的定期舉行活動,一個社區文化氛圍和格調的形成,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
內刊:企業文化的載體
現在大凡做得好的企業,特別是地產企業,大多辦有自己的企業內刊,這種企業內刊對於增強企業競爭力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事實也證明,企業要發展,就必然要致力於企業文化的研究和構建,而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企業內刊的作用日漸突出,已成為許多企業建設企業文化和品牌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釋放出了巨大的熱情,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不少企業每年以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速度增長,因此,市場信息的溝通和企業文化(品牌)的建設顯得愈發重要。於是,市場的發展也造就出一批出色的企業刊物,如萬科自1994年起創辦的《萬科周刊》。
作為中國企業界特殊的一份內刊,《萬科周刊》的影響是全國性的。它的影響和上世紀90年代的社會背景密不可分,作為市場經濟的「新青年」,它是一種精神和文化象徵,使許多走在時代前列的人找到了歸屬感和共鳴,隨著公開媒體的禁區突破和水準提升,隨著萬科更加清晰地聚焦在房地產專業之中,《萬科周刊》的普及性已經達到了全國深滬兩地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人手一份的地步。更重要的是,許多《萬科周刊》的讀者後來都變成了萬科的客戶。
營銷:就這樣被「文化」征服
文化已經在房地產行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認為未來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力不一定體現為房地產最後的價值,能夠征服消費者的將是發展商的文化取向而不是具體的房子的價值。
買了房,有了車,人們還需要什麼呢?精神家園。精神產品的潛在市場空間一直在持續增長,也許5年之後,也許不到5年,地產的利潤會很薄,文化產業會很龐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都市中,文化藝術正在成為新的時尚消費品,這將導致一場新的文藝復興,誰能抓住機會,誰就是最大的贏家。
從觀念上看,很多買房人置業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買一處住所,同時也是在追求一種生活品位和格調。一個優秀的項目,應該真正成為客戶安身立命的住所,使人不但在居住上感到舒適,更在精神上感到愉悅,而最能體現這些的莫過於文化。如今越來越多的開發商試圖通過各種各樣的文化形式來吸引買房人的目光,有些把文化當成宣傳的賣點,有些把建築和文化融合,有些大力創建社會文化氛圍等等,不一而足。
③ 國內有錢人看的雜志,報刊有哪些呢,想在上面打廣告,有知道的麻煩回答一下,謝謝
你可以試試些關於財經的雜志,再或者關於品牌奢侈品的雜志(會有很多女土豪關注的那種)
④ 要訂閱《職業經理人》雜志
郵局可以訂閱
不是的
⑤ 本人想了解近階段的杭州房地產情況,想問下大家是從那些專業雜志周刊月刊中了解的
置業杭州挺好的,也蠻實惠的
⑥ 經理人雜志的大事記
1989年1月 《經理人》的前身《特區企業文化》於深圳創刊
1998年10月 更名為《經理人》
1999年12月 經理人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5月/ 2001年1月/2001年4月北京/上海/廣州辦事處分別成立
2001年11月 進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
2002年6月 《經理人》正式進入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銷售
2003年10月 《經理人》成為BPA International正式的認證會員
2004年2月 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國家百種重點期刊」稱號2006年8月 高端商業電子互動雜志《經理人》出版上線
2007年 2月 北京引領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4月 經理人掌中寶手機雜志正式上線
2007年5月 上海知行合一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5月中國經理人資料庫突破百萬
2007年6月博思會在深圳揭牌啟動
2007年6月《經理人》榮獲「十大期刊創新經營模式」獎
2007年9月 經理人雜志社完成事業單位轉企進行工商注冊
2007年11月首屆中國CEO年會在北京成功舉辦
2010年1月經理人活動頻道上線
2012年10月海豚會正式啟動
⑦ 出版人雜志社社長是誰
就是老闆
⑧ 上次在一家中介公司看到《置業經紀》雜志,誰能介紹一下這本雜志
《置業經紀》雜志創刊於2009年5月,是面向中國房產經紀行業發行的一本業專內交流性刊物。《置屬業經紀》雜志是由中國房地產經紀協會、浙江省房產地中介協會等單位共同指導,並由一支來自於中國各大城市的知名房產經紀公司高層組成的專家顧問團隊,以及《置業經紀》雜志自身專業的資深業內人士、編輯團隊組合打造。 《置業經紀》目前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南京等中國近百個城市擁有合作夥伴,互通信息,互相交流,同時目前在中國近百個城市中有十萬房產經紀行業的同行每月都能看到《置業經紀》。
置業經紀》雜志內容版塊主要有:樓市關注 行業動態 數據發布 業內聚焦 行業發展 論壇 專題報道 調研 人物專訪 經營探討 業務實戰 團隊 培訓 有問必答,涉及面從中國的房產經紀行業的發展及演變,到品牌的發展、擴張思路,到門店的經營思路,到團隊的管理及業務層面的具體實施。
《置業經紀》雜志每月中下旬發行,發行量十萬份。發行對象為中國的房產經紀行業業內人士,目前已涉及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一百多個城市,訂閱可以實行淘寶網訂閱,也可以實行電話訂閱,訂閱期是以季度訂閱,每季50元。
⑨ 地產雜志有哪些最好是在上海、蘇州、杭州、深圳、廣州這樣的城市。 懸賞分:150 - 解決時間:2007-12-24
我在蘇州,只能給你說說蘇州的情況.
在蘇州地產界,比較有權威的雜志呢,就是市房產協會主辦的《蘇州樓市》,因為其主辦性質有點半官方,所以其發行量還是比較廣。內容和形式,都還具有一定的可讀性,唯一不好的就是廣告比較多,商業味兒較濃。
其次是企業自辦刊物,我個人覺得比較出彩的,當數蘇州工業園區中新置地的《築就》和建屋集團內刊(好像叫樂活什麼的),這兩本雜志之所以說他的品味還可以,就因為這2本刊物的主辦方都有相當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裡面的設計和文章品味,都很不錯,有一定的小資情調,建議樓主可以了解下。
再還有一些地產類媒體,就只存在一些綜合刊物的地產板塊中了,不足以推薦。另外,現在很多開發商,不管品味高雅與否,都比較喜歡弄企業內刊,拉上35人,不管適合不適合自己的企業文化建設實際,強行搞些什麼文化內刊,把不屬於自己企業的文化硬搞過來,把原本現實中失敗的案例,胡編亂造成經典個案,目的就是為了「假宣傳、真賺錢」。本人從事商業媒體運作多年,對這種現象耳濡目染,大為不齒。所以針對樓主的提問,也想在回答之後發發牢騷,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