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廣西期刊協會

廣西期刊協會

發布時間: 2021-03-02 13:24:25

㈠ 農業類核心期刊都有哪些啊

農業類核心期刊南京農業大學學報、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華南農業大學學報、河北農業大學學報、作物學報、中國水稻科學、麥類作物學報、中國油料作物學報、農業工程學報、灌溉排水學報、農業機械學報,等等。

一、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創刊於1956年9月,是經中共江蘇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南京農業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

據2018年11月《南京農業大學學報》官網顯示,《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第九屆編輯委員會(2018年—2023年)共有顧問2人、編委52人。

二、浙江大學學報

浙江大學學報由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A輯:應用物理與工程、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B輯: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信息與電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組成。

三、麥類作物學報

《麥類作物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作物學會聯合主辦的麥類作物學術專刊。

據2018年12月《麥類作物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麥類作物學報》第五屆編輯委員會擁有學術顧問12人,委員57人。

四、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全國唯一的一種有關油料作物專業學術期刊,創刊於1979。

五、農業工程學報

《農業工程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期刊。

1985年,《農業工程學報》創刊;2000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2005年,改為月刊;2012年,改為半月刊。

據2018年4月《農業工程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農業工程學報》第七屆編輯委員會有委員120人、海外委員18人、顧問委員15人、編輯5人。

㈡ 廣西80後著名作家有哪些

80後的好像沒有。

我知道的廣西知名作家有七位,總得來說,他們是各有千秋,我最欣賞的還是東西.呵呵,不知道你怎麼看?
藍懷昌
男,瑤族,1945年2月生,廣西都安人。1968年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中文系,歷任廣州軍區歌舞團擔任創作員,河池地區文化局創作科長、副局長、局長, 現在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文聯主席。
瑤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人口只有200餘萬。三十年前,瑤族文學史中沒有一部長篇小說,直到藍懷昌創作的著名小說《波努河》的出現。 給藍懷昌帶來文學聲譽的,是他的長篇小說《波努河》,這部小說填補了瑤族文學史上沒有長篇小說的空白,獲得1988年獲首屆廣西文藝創作最高獎銅鼓獎
藍懷昌是一位勤奮的作家,繼《波努河》之後,他先後創作了《魂斷孤島》、《一個死者的婚禮》等多部有影響的長篇小說,出版了中篇小說集《相思紅》,散文集《巴樓花的女兒》和詩集等。目前,他的多部小說已經被日本作家介紹到了日本。
作為一位著作豐碩的作家,藍懷昌始終認為,文學應該表現人內心的東西,表現現實生活中真實美好的東西。
除了創作之外,藍懷昌還組織了許多文化項目,他主持的《中國少數民族系列大辭典·瑤族卷》已經出版。由他編劇的電視劇《虎將李明瑞》獲得了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視最高獎「駿馬獎」,他還致力於音樂歌詞創作,由他作詞的《總想給您寫封信》、《高山大海緊握手》等歌曲,雅俗共賞,並且獲得了政府大獎。難怪圈內的朋友提起藍懷昌,都說他是一個創作的「多面手」,一位大眾化的作家。

東西
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3月出生。中國作協會員,廣西作協副主席。1994年至1996年被廣東省青年文學院客聘為第一屆專業作家;1997年至1999年被廣西文學院聘為專業作家。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獲首屆中國文學最高獎--魯迅文學獎,1996年《小說選刊》獎。1982年畢業於河池師專中文系,先後干過教師、新聞報道幹事、秘書、報紙編輯、記者等工作,現在廣西南寧某報副刊部做編輯。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耳光響亮》,中篇小說集《沒有語言的生活》,中短篇小說集《抒情時代》、《目光愈拉愈長》等。
主要作品
《誰開的門》(中短篇小說集)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蘇通之死》(中篇小說集/名家三連發叢書)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說集/公牛叢書)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中國小說50強·鬼子卷/被雨淋濕的河》(中篇小說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
《艱難行走的鬼子》(小說代表作及創作備忘圖文本/回報叢書)昆侖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說集)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
《幸福時光》(電影小說)灕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時光》電影劇本(張藝謀導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電影劇本(陳凱歌導演)
獲獎情況:
1、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獲《小說選刊》1996年度優秀作品獎;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
2、1998年,小說集《沒有語言的生活》廣西第三屆文藝創作銅鼓獎。
3、1995年,獲第三屆廣西青年作家獨秀文學獎。
凡一平
1964年生於一個貧寒的小學教師家庭。廣西都安縣人,壯族。十六歲考取河池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十七歲在《詩刊》發表詩歌《一個小學教師之死》,此詩榮獲廣西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作品獎。十八歲在《金城》發表第一篇小說《歲末》。十九歲參加工作。1989年至1991年,由廣西作協推薦進入上海復旦大學作家班學習。歷任都安箐盛中學教師、都安縣文化局創作員、都安縣文化館副館長、廣西首期專業作家等職,現任廣西三月三雜志社副總編輯、、廣西政協委員。
主要作品
已先後在《詩刊》、《當代》、《十月》、《青年文學》、《上海文學》、《小說家》、《作品》、《清明》、《山花》、時代文藝出版社等報刊及出版社發表和出版長篇小說兩部、小說集兩部、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愈百篇。有作品入《小小說選刊》、《中國文學》、《散文選刊》、《作家文摘》、《傳奇文學選刊》、《情觴》、《中國超情感小說精選》、《新市民小說選》等多種選本。長篇小說處女作《跪下》出版後,榮獲廣西文藝最高獎——銅鼓獎,並被改編拍攝成同名小說二十集電視劇。中篇小說《尋槍記》被改編為電影《尋槍!》。中篇小說《理發師》也即將搬上熒幕。
獲獎情況
長篇小說《跪下》獲廣西第三屆文藝創作銅鼓獎(1997年) ;2001年第五屆廣西青年文學「獨秀獎」;獲第三屆壯族文學獎。

鬼子
廣西羅城人,自幼多災多難,當過農民,教師,文化館員,1989年在西安畢業於西北大學,同年曾考於該校的研究生班,後因生計艱難而棄學。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創作,自1996年開始。
主要作品
《誰開的門》(中短篇小說集)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蘇通之死》(中篇小說集/名家三連發叢書)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說集/公牛叢書)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中國小說50強·鬼子卷/被雨淋濕的河》(中篇小說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
《艱難行走的鬼子》(小說代表作及創作備忘圖文本/回報叢書)昆侖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說集)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
《幸福時光》(電影小說)灕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時光》電影劇本(張藝謀導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電影劇本(陳凱歌導演)
獲獎情況
《被雨淋濕的河》(中篇小說)
【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97《小說選刊》年度優秀小說獎】
【1997年中國十佳小說獎】
【廣西區政府第四屆文藝創作銅鼓獎】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篇小說)
【1999年《人民文學》優秀中篇小說獎】
《農村弟弟》(中篇小說)
【廣西區政府第三屆文藝創作銅鼓獎】

馮藝
男,壯族,1955年9月生。當過六年工人,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學,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後任編輯、總編輯、社長等職。1997年出任廣西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1999年當選為廣西作家協會主席。廣西文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編審。
1982年開始散文詩和散文的創作,發表過散文詩、散文300多章(篇),其中《大瑤山的思考》曾獲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屆青年文學創作獎;出版的作品集有《朱紅色的沉思》、《雲山朗月》、《逝水流痕》、《廣西當代作家叢書(馮藝卷)》等,其中散文集《朱紅色的沉思》榮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20集電視紀錄片《西部的發現》、10集電視片《飛越廣西》總撰稿人。
獲獎情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科技人才稱號。

黃佩華
1957.8月生於廣西西林縣八達區平用村;1971.9月參加工作,任西林縣革委會通訊員;1975.1月任西林縣水泥廠工人、車間主任、秘書;1981.4月任西林縣總工會幹事;1981.11月任西林縣委調研室調研員;1982.4月任西林縣委辦公室秘書;1983.9月考入廣西民族學院干訓部幹部專修科學習;1985.6任西林縣委宣傳部部長;1987.11月調三月三雜志社任編輯、編輯部主任、副社長兼副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
1982年始在《右江文藝》發表文學作品,先後在《三月三》、《民族文學》、《廣西文學》、《上海文學》、《青年文學》《當代》、《灕江》、《南方文學》、《紅豆》、《小說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學》、《花城》、《清明》、《散文選刊》、《羊城晚報》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200多萬字。
主要作品
1990年中篇小說《紅河灣上的孤屋》(三月三)獲廣西首屆青年文學創作獎;
1991年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南方女族》,並獲第一屆壯族文學獎、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文學獎;
1992年中篇小說《回家過年》(清明)獲廣西首屆獨秀文學獎;
1993年中篇小說《涉過紅水》(當代)獲廣西1993年度優秀文學作品獎;
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瓦氏夫人》;
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當選廣西作家協會理事;
1996年為廣西首批長篇小說簽約作家,創作長篇小說《流水謠》(長江文藝出版社即將出版);
1997年為廣西首批簽約作家(兩年制);
1999年當選廣西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0年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遠風俗》,獲廣西第四屆銅鼓獎;
2001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代表大會代表;
2002年灕江出版社「廣西當代作家叢書」《黃佩華卷》出版。
2002年7月小說集《遠風俗》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

藍晶瑩
廣西青年作家,天峨運管局黨組書記,散文小說均長,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實,語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別了,平臘>一文自廣西日報發表後在河池引起強烈反響.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響,完全自然清新,這是他文章中最難能可貴的東西.發表的作品小說有《秋天裡的故事》和《心計》(《廣西文學》發),《活命》和《山女淚》(《飛天》發),《槍響軍帳》(《南方文學》發),《無後老人》(《短篇小說》發),《出事》(《紅豆》發),《花格衣》(《廣西日報》發),《雪的季節》和《元兇》(《三月三》發),《驅鬼》(《廣西民族報》發),《厚士雜志》(《紅水河》發);散文有《故鄉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動河流的峽谷》《在仙山做仙》《花開花落》(《廣西日報》發),《別了,平臘》(《廣西文學》發);報告文學《藏在深閨人未識》(《廣西文學》發)。2000年和2001年分別加入廣西作家協會和河池作家協會。

㈢ 什麼是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什麼是核心期刊

(一)什麼是「省級」期刊

「省級」 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所屬部、委辦、廳、局主辦的期刊 以及由各本、專科院校主辦的學報(刊)。

(二)什麼是國家級期刊

「國家級」 期刊 ,即由黨中央、國務院及所屬各部門,或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性人民團體主辦的期刊 及國家一級專業學會主辦的會刊。

(三)什麼是核心期刊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

1、「北大核心」: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每四年修訂一次,目前是2008版。
2、「南大核心」: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4、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5、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
6、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7、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但各單位對中文核心認定辦法不一樣,應以自己單位的規定為准。一般的以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為准,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為准來確定核心期刊。
找一個機構不難,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找誰都一樣

第一,先考慮你發表論文的用途,評中職,還是高職。中職一般發表省級以上就可以,高職就需要有國家級的了,甚至核心期刊。畢業論文的話,還是根據學校的要求了。

第二,考慮價格方面,省級 國家級 核心價格都不一樣,但是咱們也不能一再追求低價格,網上假刊太多,小心佔小便宜吃大虧,被騙了幾百快無所謂,主要是耽擱了事情,評職稱一年就一次(要找可以用支付寶付款的)。

第三,時間問題,刊物確定好了 一定要確定下(新聞出版總署)是否能查到。然後就是時間,一般雜志從定稿到出刊都得需要1個月,趕上高峰期3月都有可能,如果對方什麼都答應你,今天給稿子明天郵遞給你刊物,這個肯定是假刊的。

第四,價格方面,這個不好說,雜志種類太多,沒法完全根據省級 國家級來判斷價格,核心期刊的話 懸殊很大。

最後祝你成功,這是我發表論文的經驗,我幫我同事也發表了一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㈣ 申請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中國作家協會章程中的第三章會員規定:

第十九條本會由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組成。

第二十條凡贊成本會章程,發表或出版過具有一定水平文學創作、理論評論、翻譯作品者,或從事文學編輯、教學、組織工作有顯著成績者,

由本人申請,團體會員推薦或兩名個人會員介紹,並徵求申請人所在地區或系統團體會員的意見,經專家評議,由本會書記處會議審議批准,即為個人會員。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作家、文學工作者,由本人申請,兩名個人會員介紹,經本會書記處會議審議批准,即為個人會員。

第二十一條凡贊成本會章程,並有一定數量個人會員和健全辦事機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作家協會和全國性行業作家協會等,向本會提出申請,經主席團審議批准,即為團體會員。

第二十二條會員有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參加本會活動、接受本會委託工作、繳納會費的義務;有選舉權、被選舉權,有對本會工作及領導人的建議、批評和監督權,有享用本會福利設施等權利。

第二十三條團體會員接受本會委託,負責代為聯系本會在該地或該系統的個人會員。

第二十四條會員有退會自由。會員要求退會時,由本會書記處會議確認終止其會籍。

第二十五條會員的創作成果、著作權和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有權要求本會予以保護。本會有責任提供法律咨詢、協調糾紛等服務,依法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六條本會會員如嚴重違反本會章程或嚴重違法、觸犯刑律,經本會書記處通過,停止或取消其會籍。

第二十七條會員入會、退會及取消會員會籍採取公告形式。


(4)廣西期刊協會擴展閱讀

中國作家協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各民族作家自願結合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文學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社會力量。

1949年7月23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在北平成立;10月,正式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 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截至2009年6月,協會共有個人會員9301人。2017年發展中國作家協會會員507人。據2018年4月中國作家網顯示,中國作家協會擁有46個團體會員,設有5個直屬單位、16個主管社團、11個專門委員會。

直屬單位: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魯迅文學院、中國現代文學館、中華文學基金會、作家活動中心

主管社團:中國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會、中國茅盾研究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中國小說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中國丁玲研究會、中國趙樹理研究會、

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武俠文學學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蕭軍研究會、中國筆會中心

專門委員會:小說委員會、詩歌委員會、散文委員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兒童文學委員會、軍事文學委員會、影視文學委員會、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作家權益保障委員會、網路文學委員會

㈤ 廣西心裡學會是教育聯合部門嗎

戊戟戊戟武俠作品:《武林傳奇》、《江湖傳奇》、《神州傳奇》、《奇俠傳奇》、《黑鷹傳奇》、《黑豹傳奇》、《隱俠傳奇》、《神女傳奇》、《杜鵑傳奇》、《刀客傳奇》、《嶺南一劍》戊戟生平簡介:從武俠迷到武俠小說家熟讀戊戟小說的人都知道,出自他筆下的一些主要人物諸如小蛟兒、公孫不滅、聶十八、娉娉和婷婷等都年輕聰慧,機靈敏捷,身手不凡,也許人們不會想到,戊戟先生今年已至古稀高齡了。不過看上去仍精神矍鑠,很有神采。他待人謙和平易,十分親切。坐下來聊天,他思維清晰,反應很快,令人暗暗稱奇。戊老祖籍江西吉安,幼年遷居廣西柳州。祖父給他取的名字叫劉祖漢,後來他投筆從戎參加革命時改名為王影。戊戟是他開始寫武俠小說時才取的一個筆名。他的人生經歷其實也頗富有傳奇色彩。他出身於商賈之家,卻並沒有秉承父輩那種經商的天分,自小偏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並且特別鍾愛《七俠五義》、《施公案》、《彭公案》之類的行俠仗義懲惡揚善的小說,往往讀得盪氣回腸熱血沸騰。那時他心中有個願望,有朝一日也要一柄青鋒一匹瘦駒一襲長袍行走江湖。後來他果真偷偷離家出走,憑藉年輕人一腔熱血沖動跑到一江之隔的廣東參加了粵中縱隊,成為一名游擊隊員。那年他20歲。在槍林彈雨中摸爬滾打了大半年,全國解放了。戊老先後在粵贛等地的文化部門工作。不料在反胡風集團時,他莫名其妙被當成「胡風分子」被揪了出來。1959年,他一不留神又被列為「特嫌分子」而被內控使用。「文革」開始,因他一直在文化單位任職,所以毫無疑問被視為「臭老九」而打入另冊,經常要接受造反派們對他的「教育」和「改造」。其間幾多風雨,幾多坎坷,真是一言難盡!文革結束,倒轉的乾坤扭正過來。戊老這才感到可以透一口氣了。然攬鏡自顧,華發早生,幾十年拋擲的光陰再也拾撿不回了,激憤之情難以言表。此時他被擢升為佛山文藝創作研究室副主任,同時出任《佛山文藝》副掌門。可是當時擺在他眼皮底下的窘況是,作為地市級的文藝期刊《佛山文藝》發行上不去,讀者不愛看,攤派到基層文化部門的雜志被人們一捆一捆拎回去做了枕頭。怎麼辦?這時候,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港台武俠小說家的作品在大陸搶灘登陸,《射鵰英雄傳》、《七劍下天山》等風靡一時,讀者爭相購買,一睹為快。戊老以一個編輯家敏銳的觸角感覺到這是一個市場。當時有這樣一種說法,文化市場一定要自己佔領,你不佔領就會被資產階級佔領。出於一種責任感,戊老開始試著去寫第一部武俠小說《神州傳奇》,一邊寫一邊在雜志連載。不料還未連載完畢,竟在文藝圈子內激起軒然大波。有人公開指責這部作品是「歪門邪道」、「不正統」、「品味低」的東西,「離曬大譜」(太離譜了)。不少同事私下勸他注意把握分寸,別去冒風險,小心吃虧。與此反應截然不同的是,許許多多讀者對這部小說持肯定的態度,並盛贊寫得好,「弘揚了中華民族路見不平出手相助的傳統美德,給人一種積極的不畏邪惡的向上的勇氣。」當時任廣東省文化廳廳長的唐瑜同志以及佛山市文化局局長謝金雄同志看過連載後,也對他的創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鼓勵他繼續寫下去。讀者的支持與領導的鼓勵使戊老心裡有了底,他堅信自己走的路子是對的。文藝作品就是要絕大多數群眾看的,只要群眾喜歡就說明是成功的。很快,他又投入到第二部小說《江湖傳奇》的創作中去,沒想到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並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武俠小說家。期刊界出現「戊戟現象」從1983年至今,戊老埋頭致力於武俠小說創作,以一種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求索精神,先後創作完成了《武林傳奇》、《江湖傳奇》、《神州傳奇》、《奇俠傳奇》、《青鳳傳奇》、《黑鷹傳奇》、《黑豹傳奇》、《隱俠傳奇》、《神女傳奇》、《杜鵑傳奇》和《刀客傳奇》等長篇傳奇小說共計十一部,另外還有一部《嶺南一劍》中篇傳奇故事。這些作品的問世不僅贏得了廣大讀者對他由衷的崇敬與喜愛,也奠定了他在我國武俠小說界的地位。隨著戊老的知名度愈來愈高,擁有的讀者群人數愈來愈多,不少報刊雜志把提高發行量擴大影響面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說來也真奇怪,論哪家報刊登載了戊老的武俠小說,發行數量都會節節攀升,佔領不少市場份額。這一現象曾一度被期刊界稱為「戊戟現象」。江門市一家文藝刊物在連載戊老的作品之前,僅印8000份,還有積存現象,乾脆改為內部攤派發行。自推出了戊老的《江湖傳奇》後,銷量一下躍升了10倍,喜煞了該刊的老總。廣州市一家群眾文化性質的雜志以前的發行量僅1萬份,因為印數不大,當時在一個機關小印刷廠印刷。自登載了戊老的《奇俠傳奇》後,印數提高到十幾萬份,只好拿到外面規模較大的印刷廠去印。戊老的第一部小說連載完畢准備結集出版時,當時不少人擔心,這部小說已經在雜志上面連載過了,出書還會有人買嗎?出版代理商也憂心忡忡害怕賠錢。等書印出來的時候,戊老專門跑到印刷廠去觀察效果,結果發現廠門外排了一條長龍,很多經營書店的個體老闆等候批發。印刷廠一位老工人告訴他,出現這么火爆的情況他僅見過兩次,一次是印賈平凹的《廢都》,一次就是這回了。結果首印的3萬冊被搶購一空,代理商不但沒賠錢,還賺了錢買了房子裝了空調。不少報刊編輯部的老總正是看中了戊老作品中所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所以才紛紛登門求稿的。有一段時間,他不得不同時為三家月刊一家周報供稿,四部長篇武俠連載同時要「按揭」出籠,月產量接近10萬字。盡管這樣,還是難以應付更多的登門約稿者。無奈之下,戊老只好以「年事已高力不從心」為由婉拒了。的確,他當時已是60多歲的老人了,每天早上8:00起床開始動筆,中午休息1個半小時又要繼續寫作。深夜一點半後上床休息,大腦又在醞釀第二天的故事情節。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量對於一個花甲老人而言,不能不說是一種負累。若沒有一種熱愛和奉獻精神,是很難做到這點的。一次,廣西一家雜志主編打來電話,請戊戟無論如何給他們一部長篇。戊老自然不敢答應。那位主編十分奇怪地問:「你不是有個寫作班子嗎?鼓搗一部長篇還難嗎?」令戊老哭笑不得。戊老哪來的「寫作班子」?他寫作甚至連電腦也沒用上,至今都是一筆一畫在稿紙上一個格子一個格子地爬。寫到不滿意的地方,還要撕掉重新再來。可以問心無愧地說,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稱得上是心血之作。他曾經對家人說過,愈是讀者愛著我的作品,就愈是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去寫,盡可能把最精美的東西奉獻給他們。鑒於戊老在武俠小說創作領域取得的突出成績,廣東省文聯於1993年向他頒發了「廣東省通俗文學獎」榮譽證書。據悉,榮膺此項殊榮的戊老是第一人。順德市一位農民企業家因為喜愛讀戊老的作品,聯合了一家文化單位為他頒獎。農民獎作家在文藝界還是破天荒的事情,當時各大傳媒均對此事作了報道,在文壇一時傳為佳話。封筆之作《刀客傳奇》在戊老的武俠世界中,邪惡與正義相逐,奸佞與忠善相爭。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奇詭多變的人物個性以及險惡異常的江湖環境使人如身臨其境,讀後有一種酣暢淋漓十分盡興的感覺。他的小說沒有多渲染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沒有陷入江湖幫派之間相互仇殺的小圈子裡,他的小說中始終張揚著一股正氣,一種使命,這股正氣和這種使命往往與民族大義與家國憂患緊緊聯系在一起。可以說,一腔熱血,錚錚鐵骨,凜凜正氣,鑄就了他的作品與眾不同的魅力。在談及讀者為什麼熱衷於去讀武俠小說時,戊老頗有感慨地對記者說:「任何一個時代和社會,都有自身的不足或局限。人們總有一些想說不能說的話,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所以人們就希望能夠有一個『超人』出來,替他們說話做事,伸張正義。而武俠小說正迎合和滿足了人們的這種心態,所以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緊接著,戊老話鋒一轉:「一部好的武俠小說,絕不僅僅寫一些打打殺殺的故事,它要告訴人們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要激起人們心中對正義的追求,對尊嚴的嚮往,對民族氣節的捍衛。可惜眼下這類作品太少了,包括港台的一些武俠作品的格調品味都不太高,老是把人物定位在『小我』上面,從而失去了很多有益的東西……」現在,戊老已推掉其它刊物的稿約任務,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刀客傳奇》的創作中去。畢竟年事已高,寫完這部長篇,便打算金盆洗手,「退出江湖」頤養天年了。順便提一句,戊老並不是武林高手,也沒有什麼「武林秘笈」之類的東西。不過,他是一位通曉中國歷史的作家,曾在國內一所名牌大學面壁修行了4年。想拜師學武藝的朋友可能覺得失望嘍。以下為關於戊戟的評論文章:《記嶺南武俠大腕——戊戟》 文 / 華發生戊戟,這個名字你聽過沒有?在九十年代的廣東地區,戊戟和金庸是幾乎可以劃等號的。甚至號稱「大陸的金庸」。戊戟的武俠小說影響之巨大已經成了一個傳奇。戊戟的武俠小說發跡之地在《佛山文藝》,一部將近百萬字《武林傳奇》在《佛山文藝》刊登以來,如平地一聲雷,使該雜志銷量飆升,《佛山文藝》也因此聲明鵲起,成為全國首家文學期刊。緊接著,這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一氣呵成地寫到今天,作品有《江湖傳奇》、《神州傳奇》、《黑鷹傳奇》、《奇俠傳奇》、《隱俠傳奇》、《黑豹傳奇》、《青鳳傳奇》、《神女傳奇》、《嶺南一劍》以及現在連載的據說是封筆之作《刀客傳奇》共11部。作品從數量上看不算多,可字數已近一千五百萬。除了《嶺南一劍》是部只有三十萬的長篇外,其它各部都上六部頭到十部頭一兩百萬字的大作。這個數字,金庸從而立之年開始花了十五年,戊戟卻在花甲之年開始大概十年左右。看到那一套《戊戟作品集》的時候,你不禁對這位大器晚成的嶺南武俠大腕的創作力嘆為觀止。戊戟的成功帶動了廣東一代的文藝期刊的超高速發展。在那個時候,無論哪家報刊登載了戊老的武俠小說,發行數量都會節節攀升,佔領不少市場份額。這一現象曾一度被期刊界稱為「戊戟現象」。《江門文藝》在連載戊老的作品之前,僅印8000份,還有積存現象,乾脆改為內部攤派發行。自推出了戊老的《江湖傳奇》後,銷量一下躍升了10倍。現在還不止20倍。《珠江》本為廣州市一家群眾文化性質雜志,以前的發行量僅1萬份。因為印數不大,當時在一個機關小印刷廠印刷。自登載了戊老的《奇俠傳奇》後,印數提高到十幾萬份,只好拿到外面規模較大的印刷廠去印。(這些數據不太准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可能少了,不會多了。)其後,戊戟的小說出單行本,銷量也是驚人。光一本《武林傳奇》就出了幾十萬冊,其餘的作品也是節節攀升,戊戟武俠風靡整個廣東地區,影響巨大。連那本寫得實在很水的《嶺南一劍》首版也是五萬冊,之後不停再版。戊戟小說明明屈指可數,可盜版商也不能放過這棵搖錢樹,於是許多莫名其妙的《xx傳奇》、《xx傳奇》等冠上戊戟的名字也賣到滿地攤都是。那時戊戟小說接近於神,凡是沾上戊戟的光都會成功。甚至連當時的「講故佬」(電台說書人)鄭達因為講《武林傳奇》也一炮而紅,成為廣東最受歡迎的「講故佬」之一,甚至後來還到了電視台發展。其作品也一再被「講故佬」在電台傳播,那時電台最受歡迎的小說是《射鵰英雄傳》,而《武林傳奇》(播的時候改名《武林雙傑》)的收聽率可以與之抗衡。還有某一本雜志幾年後將他的《武林傳奇》改成連環畫連載,依然很受歡迎。戊戟後來也成立了一家「戊戟文化傳播公司」(名字大概是這樣),專門傳銷自己的作品,並與香港某雜志某君合作寫小說,進軍香港去了。古來文人註定是窮困潦倒的,像戊戟一支妙筆致富的確實是異數。除去今古梁三大師之外(當時內地溫黃尚未紅火),戊戟締造了另一個武俠神話。可現在回頭看來,戊戟的小說並不能用一流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他的作品沒有全部看過,不過一直覺得沒有什麼大的突破,很多時候墨守成規。首先,書名呆板。從《武林傳奇》開始,然後有《江湖傳奇》、《神州傳奇》、《黑鷹傳奇》、《奇俠傳奇》……,每一部書都是xx+傳奇這個模式,而且xx兩字通常含混晦澀,像武林、江湖這樣的字眼外延深廣,從字面上看根本不知書的內容是什麼,難免有愚弄讀者之嫌。武林和江湖的定義本就沒什麼區別,即使把《武林傳奇》和《江湖傳奇》兩書名字調換,竟然也是可以的。後面的《奇俠傳奇》、《黑鷹傳奇》等多少透露了一點內容,可依然顯得晦澀。大概是像江湖那麼磅礴的字眼畢竟不多,基本用完了吧。其實,書名怎麼改,作者有充分的自由,不過若總是一成不變,看著讓人心煩,至少看完這本也大概了解那一本了。一部好書,書名有概括內容、點睛之用,第一時間吸引讀者的往往是書名,像《鹿鼎記》、《雲海玉弓緣》、《劍·花·煙雨·江南》、《尋秦記》無不個性鮮明。與之相比,這些xx傳奇無疑相形見拙。其次,歷史背景呆板。從第一部《武林傳奇》開始,是以明朝中葉為背景開始,以後每一部都是它的續集,主角慕容子寧的後人層出不窮,分別擔當各書的主人公。《神州傳奇》的慕容小燕是《武林傳奇》白燕燕的孫女,《黑鷹傳奇》的痴兒又是慕容家的後代。《隱俠傳奇》的公孫不滅的是《江湖傳奇》公孫家的後代,而公孫家與慕容家又是緊密聯系著。後來另闢出來的《黑豹傳奇》中的聶十八與誰也沒有關系,可是走著走著,也成了大牌,續集就跟著他來。然而,戊戟的書不是以歷史為主題,對於明朝的歷史事件是從來不提的,背景不過是蜻蜓點水而已,主要都是江湖故事。官方代表是東廠、西廠、錦衣衛,他們的目的都是挑起江湖仇殺,消滅江湖人士。明朝的歷史也不過兩百多年,按照「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來推算的話,戊戟筆下的俠士該延續了好幾百年,明朝卻一直沒有垮台,甚至連衰敗的跡象也沒有出現,怎麼也說不過去。再次,武功問題。戊戟對於武功是走半虛半實的路子,有時會進行單調地一招一招地比劃,到高潮時則是古龍的法子,眾人什麼也看不見,然後勝負就分了出來。在《武林傳奇》開始,西門子創立一套西門劍法,然後傳給小魔女白燕燕,這套劍法打遍江湖,堪稱第一。然後在續集裡面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以後所有武功也動搖不了其權威的地位。而事實上,戊戟對於西門劍法的解釋說是西門子在廬山觀光,感於廬山「幽、雄、奇、絕、險」的特點而創出這套包羅萬象的劍法來,對於劍理不曾有過闡述,始終沒有表達出它究竟有何與眾不同或者為什麼厲害。金庸的降龍十八掌大派用場的也只有《射鵰》、《天龍》而已,在《神鵰》、《倚天》便不是重點,黯然銷魂掌、乾坤大挪移等也陸續登場。戊戟的武功竟然有打遍千秋萬代的可能!當然,戊戟也有成功的,個人認為「分花拂柳掌」,一套不在於傷人,而在於消耗敵人體力,令人知難而退的慈悲掌法;「迎風柳步」,敵人掌風刀風一到,身體便如柳枝一樣輕飄飄躲開,有自己的理念是成功的。至於後來的「百變千幻身法」「天亟掌」等等,就顯得比較蒼白。戊戟的武功有時也有取巧的地方,如《武林傳奇》的董子寧無意學會九陽神功,練最後一重的時候,跌入敵人陷阱中的犀牛皮袋中,真氣源源外瀉,最後鼓破皮袋,龍虎匯聚,打通任督二脈,學已大成,這像不像張無忌在說不得布袋中的情景?《隱俠傳奇》中津津樂道的「錯武門」,戊戟一再大行其道,什麼錯掌、錯刀、錯劍等等,卻總讓我想起陳家洛那套還打不過張召重的「百花錯拳」。最後,人物和題材問題。戊戟的人物刻畫實在有點單調,男主角通常都是老老實實、大智若愚,整天被女主角欺負,女主角就是機智聰明、帶點辣椒氣味。《武林》的董子寧之與小魔女,《江湖》的小蛟兒與甘鳳鳳,《神州》的墨明智與慕容小燕,《黑鷹》的慕容痴兒與莫紋,幾乎讓我懷疑是郭靖與黃蓉的翻版。而其反派人物多是來自朝廷,走神秘路線。故事內容方面、題材方面則更顯得呆板。重復,很少突破。來來去去都是江湖與朝廷之間的仇殺紛爭,以男女少年主人公愛情穿插牽引其中。當初《武林傳奇》一出,很是大氣,給人很大驚喜,誰知此後的作品好像中了魔咒,怎麼也跳不出這種模式!戊戟成功的原因也很多的,戊戟是90年代在大陸缺乏原創武俠的情況下稱雄的。那時大陸寫武俠的人畢竟不多,金庸全集是94年才正式進入大陸的,那時候讀者對武俠處於狂熱之中。戊戟本人是《佛山文藝》的副主編,雜志充分把握住那群到廣東的打工大軍。戊戟的小說通常是宣揚一種正義,打擊欺壓良善的惡霸,對於那些長期在打工中碰壁的人們可以得到一絲心靈上的慰藉。而他所連載的幾家雜志也是以打工者為主要對象。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戊戟這廣東一帶紅紅火火,而在全國卻似乎默默無名。總的看來,戊戟的創作是比較呆板的。這樣形容有點殘酷,恐怕真正做到不斷創新、不斷變化的作家也沒幾個。個人認為可能是他寫得太多了,全盛時期同時為四家雜志報紙寫,時間倉促,只能沿襲已有的套路,自己把自己固了。梁羽生對於自己也曾發過這樣的感慨,不是沒有道理的。同時,戊戟是六十歲開始寫武俠,個人認為基本上是過了最富激情的創作時段了。但是,戊戟對於武俠是功不可沒的。雖然不能排除其寫作的商業運作,其作品還是保持一貫的水準,這也不是任何人可以做到的。求變創新,成功則已,不成功則是泡沫。戊戟的成功也帶動了武俠創作的發展,廣東一帶出現了許多銷量不錯的地級市雜志,如《佛山文藝》、《江門文藝》、《珠江文藝》、《潭江文藝》、《西江文藝》等等都長期連載武俠,這一切都是戊戟開的風氣。而當初戊戟武俠最活躍的《佛山文藝》和《江門文藝》,前者成了「全國最暢銷的半月刊文藝」,後者也稱是「最暢銷的半月刊打工文藝」。盡管戊戟在廣東大紅大紫,書賣到大街小巷,卻不知道是否運作方面的原因,沒能趁機發展向全國,殊為可惜。在武俠沉寂的今天,戊戟還在《佛山文藝》寫《刀客傳奇》,捍衛武俠僅有的幾片天空,也算可貴。寫到這里該畫句號了,回頭一看,發覺自己批評的居多。人總是挑剔的,戊戟的成就和他的名氣是不成比例的,上網搜索也沒找到多少關於他的評述。筆者本著介紹和評述武俠陣地的這么一位前輩的心,態度是認真的。和那位沖著金庸唁唁狂吠的那位先生是不一樣的,畢竟我那時的確是用心讀過戊戟的書。幾年沒有看戊戟的書了,寫這篇東東的時候全憑回憶,難免會有錯漏。不是人物傳記,人物傳記不是幾千字可以寫完的。寫完這些,算是對自己那段曾經狂熱過的日子的一個紀念吧。戊戟,本名王影,76歲,佛山市文化局文藝創作室離休幹部,著名武俠小說家。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以「戊戟」的筆名創作武俠小說,共創作《武林傳奇》、《江湖傳奇》、《神州傳奇》、《奇俠傳奇》等武俠小說共1千多萬字。是佛山市作家中的一位奇人。我是在朋友的引領下去拜訪戊戟老人的,不知是朋友的口誤還是我的耳誤,我一直以為戊老今年67歲,所以當房門輕啟,老人精神矍鑠地出現在我面前時,我並沒感到有什麼特別。戊老領我進了他的書房。不大的書房裡,左右兩邊都是書櫃,裡面滿滿的幾乎全是武俠小說,有梁羽生、金庸、古龍的,也有老人自己在各個時期創作出版的,還有一些武俠刊物的收藏本。坐下來聊天時,老人告訴我他今年76歲了,我這才詫異於面前這位老人的爽健、從容、思維清晰,尤其令人稱奇的是,這位數十年埋頭創作,筆耕不輟,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竟然還是滿頭黑發,沒有一根白頭發。戊老是廣西柳州人,雖然出身商賈之家,卻從小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尤其對《七俠五義》、《施公案》、《彭公案》之類武俠小說情有獨鍾,百讀不厭,常常夢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像書中主人公那樣馭風縱馬行走江湖,行俠仗義、懲惡揚善。抗日戰爭時期,他親眼目睹了日寇鐵蹄踏遍廣西,柳州倫陷,百姓流離失所,面對國恨家仇,滿腔熱血早已在他年輕的心中沸騰。20歲那年,他終於離家出走,跑到廣東參加了粵中縱隊,成了一名游擊戰士,馳騁於槍林彈雨的戰場……戊老的武俠小說創作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梁羽生、金庸的武俠小說大量流入大陸,廣大讀者爭先搶讀,這令他十分感慨:原來武俠小說有這么多人喜愛,要是這塊園地大陸作家不去佔領,就會被港台作家佔去了,於是萌發了寫通俗武俠小說的念頭。1985年,戊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武林傳奇》在《佛山文藝》連載,收到了始料不及的效果,而戊戟的武俠小說創作也從此一發不可收,即使是離休後的十多年裡也從未停下過手中的筆。最忙的時候他得同時創作4部武俠小說,為4家報刊供稿,日產量近10萬字。上世紀八十年代,戊戟便專門從事武俠小說的創作,當第一部近百萬字的長篇小說《武林傳奇》在佛山文藝上連載和出書後,都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1989年離休後,戊戟仍筆耕不輟、先後連載、出版了《武林》、《江湖》、《神州》、《奇俠》、《黑鷹》、《黑豹》、《隱俠》、《神女》、《杜鵑》、《刀客》及《青鳳傳奇》等十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字數有一千一百多萬字,其中有八部在台灣出版,《青鳳傳奇》在香港的《武俠世界》雜志上連載。直到2006年初,完成《刀客傳奇》後,便正式封筆。

㈥ 《傳播與版權》是省級期刊嗎

這個是可以在國家新聞總署是可以直接輸入期刊的名字就可以了

㈦ 年度發表論文與期刊出版物

2009年度全院共發表論文844篇,包括《SCIENCE》與《NATURE》論文2篇,SCI檢索論文170篇,EI、ISTP檢索論文14篇,國內核心論文536篇,國內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專著26部,外文專著1部。2009年與2008年相比,發表論文總數增長了12%,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數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度發表論文數量統計分布圖

主辦學術期刊及年度發表論文情況

中國地質科學院及掛靠學會主辦了9種學術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質學報》、《地質論評》、《地球學報》、《礦床地質》、《岩石礦物學報》、《岩礦測試》、《中國岩溶》、《地質力學學報》。《地質學報》英文期刊為SCI檢索刊物,《地質學報》中文版、《礦床地質》為CA收錄刊物,其他絕大部分院辦學術期刊為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和「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個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質學報》、《地質論評》、《地球學報》、《礦床地質》、《岩礦測試》、《岩石礦物學雜志》、《中國岩溶》、《地質力學學報》建起了網站,實現了辦公手段的現代化。以中國地質科學院9個刊物為依託,聯合《地質通報》、《岩石學報》、《地球物理學報》、《地球物理學進展》、《湖泊科學》、《自然科學進展》、《地質與勘探》、《地球科學》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國地學期刊網」,成為融辦公系統與數據查詢、分析功能為一體的專業資料庫系統,也是目前國內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納單學科期刊最多的網站。

《地質學報》(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掛靠中國地質科學院的中國地質學會主辦,創刊於1922年,原名《中國地質學會志》,現為雙月刊,2006~2009年連續4年榮獲中國科協A類精品期刊工程資助(全國僅5個)。近年來,《地質學報》(英文版)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國地質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國際水平。

《地質學報》英文版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2009年《地質學報》(英文版)榮獲中國期刊協會評選的「新中國數字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編輯部主任郝梓國同志榮獲「新中國數字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人」稱號。

《地質學報》(英文版)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n/ch/index.aspx

2009年,《地質學報》(英文版)取得的亮點主要有3個方面:

(1)發揮科技期刊的導向作用,第4期緊急登載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引起了地質學家的高度關注。據BLACKWELL網站統計,閱讀率從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餘次。董樹文等發表有關汶川地震破裂、應力變化及影響因素、地震機理的論文全文下載量101次,摘要瀏覽量34次;徐錫偉等發表有關地震位移的論文全文下載量為67次,摘要瀏覽量53次。

《地質學報》(英文版)2009年文章國外下載量

(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專輯國外高瀏覽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2)閱讀、引用本刊論文的讀者越來越多。據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響因子為1.431,引文頻次為1312次。在被SCI收錄的256種國際地質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餘種國際刊物引用《地質學報》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餘種,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載的論文水平基本上與國際刊物接軌。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國際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論文情況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3)刊物的國際影響不斷提高。截至2009年底,國外收錄本刊的資料庫、網站達22家,其中國外資料庫達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魯大學圖書館網站、法國地質學會網站等,國際網站和資料庫對《地質學報》英文版的介紹,為我刊走出國門、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鋪墊。

據中國國家圖書館文獻檢索室提供的檢索報告,截至2009年2月收錄本刊的資料庫等已達22個。它們是:

1)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

2)《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清華同方);

3)中國《萬方資料庫》;

4)中國《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

5)香港大學圖書館網站;

6)中國地學期刊網;

7)SCI《美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網路版》;

8)CA《化學文摘》;

9)GeoRef《美國地質文摘》;

10)TULSA(Petroleum Abs.);

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

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

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

14)Inside Conferences;

15)Civil Engineering Abs.;

16)耶魯大學科學圖書館網站;

17)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網站;

18)澳大利亞網上博物館網站;

19)法國地質學會網站;

20)SJR網站(國家不祥);

21)The Open University網站(國家不祥);

22)Blackwell出版公司網站。

《地質學報》中文版

《地質學報》(中文版)由掛靠中國地質科學院的中國地質學會主辦,其前身為《中國地質學會志》,是中國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國地質學界在地質科學的理論研究、基礎研究和基本地質問題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為主要任務,兼及新的方法和技術。《地質學報》現為月刊,主編為中國地質科學院陳毓川院士。《地質學報》多次獲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的表彰,入選2001年中國科技期刊方陣,2005年獲國家期刊獎,2006~2008年連續3年贏得中國科協B類精品期刊工程資助,是國內外多家文摘或資料庫的源期刊,在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的統計中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指標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響因子為1.566,總被引頻次為2013次,影響因子在全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發表論文175篇,共2032頁。

《地質學報(中文版)》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x

《地質論評》由掛靠中國地質科學院的中國地質學會主辦,創刊於1936年,一直以愛國、爭鳴為辦刊宗旨。刊頭圖案,缺右上殘左下,為創刊之時東北遭侵吞,西南被蠶食,一直沿用至今,表達了我國地質學家的憂國愛國之情。《地質論評》現為雙月刊,主編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任紀舜院士。《地質論評》多次獲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的表彰,入選2001年中國科技期刊方陣,2005年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6年、2007年贏得「中國科協精品期刊工程」的C類資助,2009年度被評為「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是國內外多家文摘或資料庫的源期刊,在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的統計中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指標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響因子為1.393,總被引頻次為1702次,影響因子位居中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發表正式論文94篇,發表了6條通訊資料和16條中國地質學會和中國地質界的消息報道,共計912頁。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地質論評》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index.aspx

《地球學報》是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美國《CA》收錄期刊、中國科學引文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層、岩石、礦床、礦物、構造、第四紀地質、同位素、地球化學、物化探、遙感、水文、石油地質與石油工程等基礎類地質研究及其相關的新技術、新方法等科技論文或者綜述性論文,現已成為全國地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期刊之一。為了實現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發行的電子化,推進科技信息交流的網路化進程,本刊除印刷版外,還被編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並被「中國期刊網」收錄,已入網「萬方數據數字期刊群」,2009年與兄弟刊物完全實現了網上辦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學報》改為大16開本,雙月刊。主要設有學術研究、綜述與進展、技術與方法等欄目。2008年,《地球學報》總被引頻次1064次;影響因子0.940,在全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發表論文98篇,共883頁。

《地球學報》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index.aspx

《地質論評》

《地球學報》

《礦床地質》由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辦的雙月刊,創刊於1982年。是中國唯一報道礦床學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內容包括礦床地質特徵及與礦床有關的岩石學、礦物學、地球化學研究成果和科學實驗成果及新技術、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羅斯文摘雜志)、《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數字化期刊——期刊論文庫》、《數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庫》、《中國地質文摘》、《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版》、《有色金屬文摘》和《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檢索期刊及資料庫收錄。根據《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礦床地質》在近幾年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響因子為1.891,總被引頻次為1233次,影響因子在全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發表論文81篇,共866頁。

《礦床地質》

《岩石礦物學雜志》

《礦床地質》http://www.kcdz.ac.cn/ch/index.aspx

《岩石礦物學雜志》由中國地質學會岩石學專業委員會、礦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創刊於1982年。2005年起改為雙月刊,現任主編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侯增謙研究員。《岩石礦物學雜志》主要報道岩石學、礦物學各分支學科及有關邊緣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創造性和綜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礦物鑒定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新儀器以及與有關的最新地質科技信息。《岩石礦物學雜志》是國內外多家檢索系統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統計中,2008年度的影響因子為0.775,總被引頻次為722次,在我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影響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發表論文72篇,共694頁。

《岩石礦物學雜志》http://www.yskw.ac.cn/ch/index.aspx

《岩礦測試》是中國地質學會岩礦測試專業委員會和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共同主辦的分析測試技術科技期刊,創刊於1982年,主要報道國內與分析科學、資源環境、地球科學相關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和新設備等研究成果、動態、評述及相關實踐經驗。曾獲國家級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地質礦產部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優期刊獎,中國科協優秀學術期刊三等獎。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目前被美國《化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國內外15家文摘和資料庫收錄。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統計中,2008年度的影響因子為0.735,總被引頻次為579次,在我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影響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發表論文127篇,共604頁。

《岩礦測試》http://www.ykcs.ac.cn/ch/index.aspx

《岩礦測試》

《中國岩溶》創刊於1982年,由中國地質科學院主管,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主辦的我國唯一公開出版的岩溶學術刊物,同時也是我國地學領域中最富學術影響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評為廣西優秀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全國中文科技期刊,並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地質文獻資料庫(GeoRef)、波蘭哥白尼索引(IC)、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等國際著名的文獻檢索資料庫收錄。

創刊近30年來,《中國岩溶》始終堅持「爭創名牌,構築精品」的辦刊理念,依託我國岩溶優勢,突出特色欄目建設,嚴把質量關,刊物的學術影響力不斷增強。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統計中,2008年度的影響因子為0.617,總被引頻次為534次,在我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影響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發表論文65篇,共440頁。

《中國岩溶》

《地質力學學報》1995年創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引文資料庫的來源期刊,CNKI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是「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和CNKI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是反映地質力學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對外窗口。主要報道地殼運動與大陸地質構造及其動力機制等方面的前沿動態和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同時關注礦產資源、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環境變遷規律等方面的應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響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響 因子為0.651,總被引頻次為335次,在我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影響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發表論文40篇,共421頁。

《地質力學學報》http://journal.geomech.ac.cn/ch/index.aspx

《地質力學學報》

㈧ 國家核心期刊有哪些,省級核心期刊有哪些

《價值工程》創刊於1982年,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公開發行的經濟綜合性專業學術期刊,具有國際國內雙刊號(國際刊號:ISSN 1006-4311 國內刊號:CN 13-1085/N),郵發代號:18—2。主管單位: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價值工程專業委員會、河北省技術經濟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價值工程》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入選)、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