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經濟雜志記者

經濟雜志記者

發布時間: 2021-01-14 04:28:45

㈠ 經濟類的記者要具備哪些條件

財經來類記者的基本素質要求:自
1、財經專業知識 :
(1)經濟類基本知識。
(2)對所報道行業或范疇的認識。
2、財經報道資源與人脈 :
(1)要斷定關系范疇。
(2)保護關系要有績效,不能害人,不可做騙人、曲解的報道。
(3)在信賴的基礎上,通過專業知識博得對方,可應用自己信息面廣的上風為他們供給一些信息,讓他們感到除采訪外,和你來往還有收獲。
(4)對於采訪資源的重要性,懇切的態度也是博得采訪對象信賴、積累人脈資源的有效手腕。
3、財經報道寫作才能 :
(1)財經報道以寫實為主。
(2)財經報道的時候很強調專業化的要求,在財經寫作上,也有大量的要求作者把握節奏的規定。
(3)要努力地琢磨、訓練、提升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注重情境式的寫作,假設式的寫作。

㈡ 中國經濟報有哪些記者啊

登陸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網站,輸入該報社名稱,查詢所有記者,另外,一些記者由於來的時間短,還在實習,也許在網站上查不到。

㈢ 關於工作,央視網招商頻道某省 和 某省電視台經濟欄目,同樣是記者哪個會比較有發展

據我知道央視網招商頻道是外包出去的,跟央視沒關系,環境好一般意味公司實力比較強

㈣ 南方周末記者的相關收入是多少以及經濟支出

這個不好說,報社主要是基本工資加稿費和車馬費,南方周末的記者一般不拿車馬費,但是稿費很高,月薪上萬很平常。

㈤ 記者與經濟人的職業有什麼沖突

記者與經濟人

記者的情感生成,主要是新聞本身使記者有感覺。
記者通過對經濟生活的感受寫報道。

經濟新聞的佳作,
或催人淚下、或逗人發笑、或發人深省、或引人向上,
而經濟人注重的是經濟效益,
對經濟新聞的人文性
就是 有 沖 突。

㈥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的工資一般多少

記者月薪如何?記者收入怎麼樣?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記者月薪一般包括記者底薪和稿費(績效考核獎金),記者收入是指記者月薪加記者灰色收入(即記者出去采訪時采訪單位和采訪對象所給的「紅包」、「茶水費」等等合法收入,要挾、交易、索取等違規收入不計)。因此,記者收入大於記者月薪,但是記者灰色收入不確定性大,因此一般情況下,人們談到的記者收入可以等同於記者月薪。
記者月薪全國各地差異很大,各種傳媒類型如報紙、電視等記者的月薪也可能相差很大。下面記者網選取4個城市的記者月薪作一介紹。注意,因為記者月薪包含記者底薪和記者績效考核獎金兩大部分,下面各地記者月薪以記者完成績效考核任務為基礎。
北京記者月薪:一般記者月薪6000至7000元,大多數記者編輯的底薪收入每月在3000到5000元。當然,如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社、參考消息報等中央級媒體大亨的記者記者月薪高得有點「深不可測」。
上海記者月薪:一般記者月薪5000元左右。《新民晚報》等主流媒體記者月薪可達上萬。
廣州記者月薪:廣州是中國傳媒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媒體營收能力普遍較強,如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廣州電視台等等都是「吸金器」,因此廣州記者月薪普遍較高,一般可達7000元以上。
西安記者月薪:3000至5000元。西安記者月薪排位大致為《華商報》、《西安晚報》、《三秦都市報》。
上海《新民晚報》一個專版責任編輯的月收入在13000元以上,《深圳特區報》記者月均收入6000人民幣。由此不難看出,內地各大城市媒體的在編記者,按其收入大都可以躋身中國標準的中產階級。
有北京同行曾這樣形容媒體從業者的收入,他說,「5000至6000元不是問題,電視主持人、製片人更是能掙會花。最新動態是,一些財經媒體的大腕已在談年薪制了,開口30到50萬不會嚇壞僱主,關鍵看你有沒有料。

㈦ 一個經濟類的英語記者應該多看看哪些國內外的英語期刊報紙請各位推薦一下。謝謝!

最重要的當然是Forbes(《福布斯》)、Fortune(《財富》雜志)、economist(《經濟學人》)、專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屬》)、Financial Times(《金融時報》)、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財經版。這些都有電子版本。NASDAQ和NYSE網站上也提供財經新聞。

㈧ 新聞媒體從業記者怎麼寫出經濟新聞的親民味道

怎樣把經濟新聞報道寫得有看頭,讓讀者更喜愛?這一直是廣大新聞工作者著力探討的問題,其中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們用心去探索,就會有突破。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最關鍵的是要寫出經濟新聞的親民味。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報道視角要追求平民化
長期以來,在一些人的頭腦中,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提高經濟新聞的指導性,就要從領導的角度和工作的角度寫新聞。這種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那些從百姓日常生活的角度提問題、為讀者喜聞樂見的經濟新聞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後者的宣傳效果比前者更好。
1980年4月25日,《市場報》刊發的《經濟學家趕集》,是一篇記者以「平民視角看事物」的成功之作。該報道借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以百姓身份趕集的生活細節,反映了「文革」結束後我國開始重視發展個體經濟的大主題。由於報道生活氣息濃郁,文字自然清新,深受讀者好評。
1990年12月8日,《經濟日報》刊發的《從煮餃子說到規模經濟》一文,從人人熟知的煮餃子入手,把規模經濟的大道理娓娓道來,既充滿生活氣息,讓讀者產生了親近感,又觸動了他們的興奮點,引導讀者一步一步地讀下去。
可見,記者的「報道視角平民化」對經濟報道的采寫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改善記者的采訪方式和寫作思路,使經濟報道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得到群眾的認可。當然,這樣的平民視角絕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它是在「吃透兩頭」的基礎上形成的,故在其字里行間一樣蘊藏著自然、真實的理性色彩。
現在,老百姓關心市場經濟條件下自己的今天和明天,媒體必須為讀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有用的東西。這是增加經濟新聞報道可讀性的有效途徑。
新聞語言要追求通俗化
經濟新聞報道要有生活氣息,能吸引讀者閱讀,必須解決好語言問題。作為大眾傳播工具,報紙的新聞應該是寫給大眾看的,應該從受眾的認識水平出發,運用群眾熟悉的語言做報道。在經濟新聞報道中,要盡量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數人或部分人才能看得懂的字眼或話語,如古字、生僻字、專業技術用語等,更不能用自己硬造的詞句。
經濟新聞涉及的專業術語較多,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外行人看經濟新聞容易鬧得一頭霧水,看不懂。因此,記者在寫經濟新聞時,一定要對經濟名詞、術語做好「翻譯」工作,即用通俗的語言講出通俗的道理。例如,氣象預報中的短期、中期、長期等專業術語,讀者雖然能夠理解,但並不具體。法新社的一篇報道卻用一天、兩天、一星期這種人們生活中常用的時間概念,通俗地表達了短期、中期、長期的氣象專業術語的含義。法新社是這樣報道的:世界上大多數氣象站能做出一天、兩天乃至一星期的氣象預報,中國的一個縣氣象站卻能做出更長時間的氣象預報。法新社記者的高明之處在於,這種通俗的表達方式具體、形象、讀起來順口,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
群眾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明快、輕松有趣,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能夠讓讀者在枯燥的經濟信息中感到耳目一新,易於「抓住」讀者的眼睛。1980年6月15日,《孝感日報》刊登的通訊《會計伢嫌我的油壺小》,通篇是農民王二婆的口述內容:
六月開了門,鄉里喜盈門。我們超賣了菜籽油,平均每人還分9斤2兩油。分油那天,我興沖沖提著壺趕去。只聽會計伢蔡後建在那裡左右開弓,嫌李二嬸壺小了,怪張大媽不抱個大壇子來,還說我的油壺是拿來「做得玩」的。我心想,你這伢是「洋人的房子——光是門」,就說:「你這伢,我去年拿這個壺來,是哪個笑話我『心大壺也大』的?」會計伢忙賠笑說:「二婆,您老人家把老花眼鏡戴上看看!去年吃的是『大鍋飯』,收的那點油還不夠『鍋』吃;今年『分社吃飯』,幹活勁大了,收的油多了,壺就小了唄!」我這才想轉來:是哩!今年分組作業、聯產計酬的辦法就是好,以後再不吃「大鍋飯」的苦頭了。
此文僅有280個字,生動的鄉土語言卻運用得十分順暢,可讀性極強,也獲得了全國好新聞獎。
經濟新聞要通俗,還要認真學習群眾語言。群眾語言源於豐富的社會實踐,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表現力。如1982年11月18日新華社播發的由穆青、周原采寫的《搶財神》一文,就沒有從某地怎樣大力開展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寫起,因而避免了一些專業化的名詞及數據的出現。「從搶被子發展到搶『財神婆』——搶他老婆。農民說,有了『財神婆』,就不愁『財神爺』不回來。」這些語言里找不到一絲人工雕鑿的痕跡,而且個性鮮明、朴實准確。農村人讀了倍感親切;城裡人讀了,就好像嗅到了泥土味,鄉村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寫作手法要追求故事化
經濟新聞報道在我國新聞傳播活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地方黨報中的比例很高。而經濟領域的廣闊性、專業性和復雜性,與讀者所需要的通俗、易懂、實用之間的矛盾,又使經濟報道具有很大的難度。這使傳播效果大打折扣,以致使讀者流失。讓故事情節穿插其中,是軟化經濟新聞報道的一種有益嘗試。
9月24日晚,雞西市一位叫白欣陽的女孩到底沒能剋制住舞蹈的沖動,加入到中心大街邊一個跳街舞的方陣。這個大約30人的歡樂團隊踐踏起的黑色粉塵,很快就讓白欣陽腳上那雙精緻的白色羊皮靴變得面目全非,與此同時,高分貝的音樂湮沒了這個街舞方陣跺擊地面時應該產生的咚咚回響。白欣陽的母親說,那其實是在一面大鼓上跳舞。」
初讀這段文字,我們一定會認為這是哪一篇小說的內容,但這是一篇經濟新聞報道——《經濟觀察報》「關註失衡」特別報道之一《東北礦區沉陷》的開篇。與傳統的經濟新聞以數據等作為文章導語不同,這篇文章讓故事成為新聞的開端,採用個性化和情節化的故事手法來講述新聞內容,對當地女孩跳舞的文學化的描述只是一個引子,而對女孩母親的引語「在一面大鼓上跳舞」,形象而直接地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文章的主題——東北礦區沉陷這一經濟發展進程中的失衡問題。
經濟新聞講故事,應該始終尋找主角——人的存在,賦予新聞以生命活力,增強對受眾的說服力和影響力。從某個個體的視角出發,以小見大、貼近讀者,從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對重大新聞的報道。
1993年2月7日,《經濟日報》刊發的《「小機」斗「大機」——記發生在大連市的「三師出走」風波》,就是繪聲繪色講故事的好報道。它講述了大連機床廠總經濟師、總設計師、總會計師三人同時出走,投奔鄉鎮企業,另起爐灶辦起了一家以組合機床為主產品的企業——渤海機床廠的故事。通過講故事,加強了讀者對生存本身的認識,同時對競爭、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給人思索與啟迪。
講故事的新聞寫作手法,有助於將枯燥抽象的經濟新聞事件具象化,便於受眾理解。但是經濟新聞首先要實用,要能夠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一些記者在應用這種手法的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過分追求文章結構的波瀾起伏,而使信息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因此,如何避免這種弊端,實現新聞的輕松閱讀與實用全面的平衡,是每個從事經濟新聞報道的記者應該注意的問題。

㈨ 如何做好經濟報道 經濟時報新聞部高級主任 記者

朋友看到您問的題目就得一個詞句地說明,如何做好經濟報道 經濟時報新聞部高級主任專 記者
1,經濟-----當然報道的屬文章都離不開經濟
2,新聞-----所謂新聞就不是遲到的新聞,如果遲到的新聞就不叫新聞,而叫評論,評論沒有時間限制,只要把事情的始末說明就可以了,這里的新聞要 強調一個「新 」 字
3,高級-------就不是凡凡的報道,這里 報道的內容要有深度、廣度、新穎、語言生動、聽後或看後有「豁然開朗」、「耳目一新」的感覺;
4,主任------就不是隨從、不是聽喝,而要有個人的主觀意願、有自己的獨道見解、有高層次地分析表述、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經濟報道 經濟時報新聞部高級主任 記者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