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抗震論文

抗震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31 09:16:31

『壹』 求一篇關於抗震設計的論文

什麼情況

『貳』 建築抗震論文,參考文獻

建築論文參考文獻 1.《江西傳統聚落建築文化研究》,博士論文,2004; 2.《地域環境與傳統民居特徵的形成——兼論贛中吉泰地區「天門式」民居》, 潘瑩、張敏龍,載南昌大學學報,2004/3,64—67頁; 3.《江西傳統聚落建築文化的研究方法》,載《江西社會科學》,2003/12: 211—212頁; 4.《簡析明清時期江西傳統民居形成的原因》,潘瑩、施瑛,載《農業考古》, 2006/3 :179—181頁; 5.《論江西傳統聚落布局的模式特徵》,潘瑩、施瑛,載《南昌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2007/3 :94—98頁; 6.《江西傳統聚落中的文化類建築》,潘瑩、施瑛,載《農業考古》,2007/6 : 225—226頁; 7.《江西傳統聚落中的祭祀類建築》,潘瑩、施瑛,載《農業考古》,2007/3 : 201—203頁; 8.《探析贛中吉泰地區「天門式」傳統民居》,潘瑩、施瑛,載《福建工程學院 學報》,2004/1:94—98頁; 9.《建築歷史研究的哲學反思》,載《江西社會科學》,2003/2,57—60頁; 10.《「重商」思想與「嶺南派」建築》,潘瑩、施瑛,載《中國民族建築論文 集》,2004,121—125頁 11.《試從遷徙與融合的動態模式解析客家民居》,發表於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中國客家民居與文化》,2001年3月。

『叄』 跪求建築抗震設防論文

這周心情依舊很沉重。不斷看到關於災區災情的報道,不斷見到死亡人數的上升。

同時,譴責什邡、綿竹市領導的失職,譴責沒良心的萬科老總王石,譴責那些說風涼話的無知青年。

不過,也要看到希望所在。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我們的熱心的志願者,我們的醫療救援人員,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當然,還有全部中華兒女,甚至是全世界人民。我們還有他們,都在關切,同情這一場空前的大災難。

有些個人或團體應當特別拿出來贊揚和欽佩:

溫總理。第一時間趕赴災區,親自指揮甚至親自下手救援。他甚至在指揮時受傷了,但他竟然還拒絕包紮,繼續指揮。他深入災區第一線,深情與災民,甚至與被困者交流。他,體恤人民的好總理!!!

空15軍。也就是最開始4500個寫好遺書去空投的那些勇敢無懼的英雄。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會訓練山地空投,更不會訓練在惡劣天氣空投。但是,為了國家安全,為了災區人民,他們義無返顧地創造了歷史。探路好,救援好,轉移核武器也罷,這種勇氣已經是值得大抒特抒的了。

行乞老人徐超。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頭,靠行乞為生的老頭,卻在平凡中干著最平凡的事。他,捐出了自己一生的積蓄;更令人感動的是,他為了不給收集善款的人添麻煩,竟然還事先去銀行將他積攢下來的一元元硬幣換成了百元大鈔。最平凡的人,感動著每一個中華兒女。

加多寶集團(王老吉)。1億也許對於一個房地產商算不上什麼,可是對於一個國營飲料商來說,這是1年辛辛苦苦得來的利潤。可是,加多寶集團好不猶豫地把這一年的利潤奉獻給了災區的重建工作。

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張祥青)。這不是什麼鼎鼎大名的大企業,可是它捐助額是全中國第一的。董事長張祥青,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兒,他深知災區人民的苦難。因此,他拿出了驚人的全集團資產的5%,作為32年前的受災者,回饋了當時幫助他的社會。這,是真正的知恩圖報。這,是真正的創業報國。

沙特國王。6000萬美圓,比其他所有國家的捐助總和還要多。這份心意,中國人民必定會心存感激!

其實還有好多好多,特別是還有好多好多災區的感人事跡,在這就無法一一列舉了。愛,在大家的心中。

汶川,永遠不會孤獨。

『肆』 防震論文

地震專家提醒,發生地震後千萬不要慌亂,按照以下經驗和方法進行防震避震。

一、在室內時,躲在堅固傢具下面,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二、趕緊熄滅火,關閉火源。

三、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四、 將門打開,留下出口。

五、 戶外場合,保護好頭部。

六、在人多的場所時保持鎮靜。

七、避難時要步行 ,盡量少攜帶東西。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八、嚴禁在狹窄的地面、牆根、懸崖、河邊停留。

九、注意山崩和地裂。

十、不要害怕餘震,不要聽信謠言,應當用攜帶的收音機,把握正確的信息
(一)制定家庭防震計劃

須根據政府或有關部門的防震要求,准備食品和飲料。檢查並及時消除家裡不利防震的隱患,加固住房。

檢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樣的,有沒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圍環境的情況。[被屏蔽廣告]

住房的建造質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離。

房的結構是否有利抗震?女兒牆、高門臉等笨重的裝飾物應拆掉。

做好家庭防震准備(二)

清理雜物,讓門口、樓道暢通。

陽台護牆要清理,花盆雜物拿下來。

做好家庭防震准備(三)

把牢固的傢具下騰空,以備震時藏身。

准備一個家庭防震包,放在便於取到處

進行一個家庭防震演練

練習「一分鍾緊急避險」。進行緊急撤離與疏散練習。

加固睡床准備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伍』 建築結構抗震論文

幫助作者考慮文章全篇邏輯構成的寫作設計圖。其優點在於,使作者易於掌握論文結構的全局,層次清楚,重點明確,簡明扼要,一目瞭然。[2]
第二,有利於論文前後呼應。有一個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在檢驗每一個部分所佔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系,每部分所佔的篇幅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和諧,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絲絲入扣、相互配合,成為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都能為展開論題服務。經過這樣的考慮和編寫,論文的結構才能統一而完整,很好地為表達論文的內容服務。
第三,有利於及時調整,避免大返工。在畢業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作者的思維活動是非常活躍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從表面看來不相關的材料,經過熟悉和深思,常常會產生新的聯想或新的觀點,如果不認真編寫提綱,動起筆來就會被這種現象所干擾,不得不停下筆來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寫的從頭來過;這樣,不僅增加了工作量,也會極大地影響寫作情緒。畢業論文提綱猶如工程的藍圖,只要動筆前把提綱考慮得周到嚴謹,多花點時間和力氣,搞得扎實一些,就能形成一個層次清楚、邏輯嚴密的論文框架,從而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寫論文的學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寫成提綱,再去請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較易提出一些修改補充的意見,便於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導

『陸』 地震論文

1.四川汶川地震感想心得體會論文:讓地震孤兒有個美好的未來

四川省副省長李成雲5月19日表示,「地震後孤兒如果考取大學,全部學費由政府來承擔。如果沒有考上大學,我們就讓孤兒讀職業學校,讀完職業學校出來,我們還負責給他們找工作。」(見5月20日《長江商報》)

在地震中失去父母親人,這些孩子以後如何生活?未來的路怎麼走?現在政府表態,不僅負責他們以後的生活,還管學習和工作,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

親人已逝,生者還要繼續生活;太陽每天都會升起……這些道理,或許孤兒們都懂,但要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撫平心靈的創傷,絕非易事。幫助他們,讓他們生活得更好,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各界的願望。

我們的社會從不缺乏愛心。對地震孤兒的關注,這些天來一直在延續:四川新聞網接到數百個網民的電話,希望能夠收養這些孩子;上海市民政局透露,在該市收養登記負責部門登記預約收養意向的市民已達3000多人;北京、江蘇領養地震孤兒開始登記……為了讓地震孤兒更好地生活下去,全國人民都伸出了援手。

資料顯示,唐山大地震的孤兒中有不少患有各類心理疾病。如果災難後的心理陰影沒有及時消除,往往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因此,如果能有更多符合收養條件的家庭能合法地收養這些孤兒,讓孩子們能在健全的家庭里成長,那麼,孩子們心靈的創傷會癒合得更好。

在央視「5·18」「愛的奉獻」捐款現場,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現場捐贈1億元。該公司董事長張祥青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兒,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解放軍幫助受災群眾修建房屋、分發救災物資的情景令他至今難忘,所以他希望能盡自己之力,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我們不期望每個孤兒都能像張祥青一樣,但讓每個地震孤兒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則是我們對死去同胞的最好告慰。

2.四川汶川地震心得體會:我們相信奇跡,絕不輕言放棄

晚上看了CCTV的一段視頻「男子被埋108小時搶救後奇跡生還」,很振奮,居然出現了奇跡。這位教師的奇跡源自自己堅強的信念,一個礦泉水瓶子,幾張作業本紙張,還有自己排出的尿液,最好挽救了自己,喝自己的尿液,吃作業本紙張,生命的盡頭,是自己的努力挽救了自己,是用極限條件下正確的方法挽救了自己。人只要有信念,只要我們相信有奇跡,只要我們往奇跡這個方向努力,希望還是有的。

「我就等你們來救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這是被困60多個小時的女孩樂劉會獲救後說出的第一句話,也說出了所有埋壓在廢墟下的群眾的心聲。這求生的執著信念和對搜救人員堅定的信任,是受困群眾的精神支柱,一定能夠使人們有效地延續生命,一定能夠使一些人堅持到被營救的那一刻。

盡管隨著時間殘酷地推移,受困人員搶救成活率會越來越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為轉移。但亦有諸多事實表明,在極端惡劣的生存條件下,總是會有人能夠創造生命的奇跡。尊重每一個生命,抓住每一個可能,最大限度地搜救每一個受困群眾,把人員傷亡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就是抗震救災的最大勝利。

全體救援人員,沒有人想放棄,沒有人會放棄。每一個搜救人員,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採取一切手段,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竭盡所能地多救活一些人。一位剛剛救人的戰士,不顧斷壁坍塌往裡沖而被其他戰士拖住時,跪下來這樣哭喊:「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這樣的信念,這樣的力量,時刻督促每一位救援人員把心思用到最仔細,把體能發揮到最極至,最大可能地尋找每一絲生命的氣息。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