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的議論文
A. 求一篇以修身為話題的議論文 800字,有論據(好點的)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一直不太喜歡熱鬧,總是擔心太熱鬧的生活會占據生活的全部。
然而心裡又很明白,不管世界有多麼的熱鬧,熱鬧也永遠占據著生活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有我的一個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
而安靜的地方當然不僅是靜夜,靜夜裡也會有輾轉反復不能入睡的人,關鍵的是能否做到心靜似水。
多數時候,自己是做不到心靜的,那些遠遠近近的朋友,那些煩煩擾擾的鎖事,更容易在安靜的時候湧上心頭。而越是這樣,就越容易想靜下心來,心無旁騖的看看書,寫寫字。心裡很清楚,捧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的妙處了。但是心靜又怎能強求呢,它是一種境界,一個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必定總是在心轅意馬的狀態,或者是強作歡顏。
梭羅的生活只需要三把椅子,淡泊而純粹;居里夫人的生活只需要兩把椅子,寧靜而專注,多餘的椅子,會讓我們的心靈深陷於人事的侵擾、盛名的渲染而無法突圍。我想對我的生活來說只需要一把椅子,那就是簡愛,簡簡單單的學習、簡簡單單的處世、簡簡單單的去愛一個人。我所追求的那份安靜,就調皮的躲在這徜徉的簡單身後對我微笑著。而我要做的,就是慢慢的向她靠近...
忽然想起小時候看古裝的武俠電視劇,就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其中很多老尼姑都叫「靜心師太」,想來,大概這些師太也都難做到心靜如水吧。 只有心難以平靜的時候才會想要靜心...以後如若有機會,也給自己起個法號,就叫——靜逸和尚吧。
劉若英是我唯一喜歡的女歌手,她的歌大多數都是靜的,娓娓道來,每一首歌都像在講述一個故事,需要細細的聽,靜靜地和著她的節拍。因為這是一個用心唱歌的女人,安靜而清靈,在繁俗的外面,唱自己的歌,愛自己的愛,表述著一種「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無奈。所以心靜未必安靜,安靜也未必心靜。
也曾拜讀過很多文人騷客的筆絮,一生中多數時間流離的陸游,在他的一首不太知名的小詩中讀出了少有的悠閑,「兒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黃花插滿頭」,不由的讓我看到在那個開滿黃花的鄉間,一個老翁與兒童共折黃花嘻戲流連的情景,這也許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心靜之時吧。
淡泊而又純粹的安靜,是一份瞭然於胸的坦然;
寧靜而又專注的安靜,是一種一絲不苟的態度;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是大多數人的追求。
B. 以「修身」為話題寫篇800字議論文遞進式
文明修身我能行作文800字
「小學生,講文明,儀表大方修養好;懂禮儀,要熱情,以禮相待才是好……」這段朗朗上口的童謠一直圍繞著我們的身邊。現在是倡導文明、和諧的社會,有許多人都知道要講文明,樹新風,卻往往仍然欠缺一些不注重文明的人,例如:隨地吐痰等。
身為少先隊員的我,在校園內我要求自己無時無刻都講要文明、懂禮貌。記得有一次,我回校幫助老師批改整個年級的試卷,走到辦公室的時候,老師案頭上的一疊試卷正等著我呢。我心裡想:批改一個班的試卷就已經很麻煩了,現在還要改整個年級的試卷,那我豈不是壓力很大嗎?心裡不由得打起退堂鼓來,但轉念一想,不能被困難阻擋。我接過這一大疊試卷後,身負「神聖」般任務的我快速走回班級。忽然,有一個捧著一大堆作業本的小女孩從我身邊走過,我回頭看了看她,心裡想:那麼小的身子,怎麼能捧得起那麼厚的一大堆作業本呢?真厲害!當我繼續前行的時候,只聽見「啪」的幾聲,那個小女孩手上的作業本掉到滿地都是,我回頭看了一眼,見到這個情景,便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要批改的試卷,跑過去幫小女孩撿起地上的作業本。我邊撿邊說:「下次小心點,要是拿不過來的就分兩批,我幫你拿到辦公室去吧。」她看著我,臉上露出了兩個甜甜的酒窩。
除了在校園內,在社會上我們也要做一位文明的小公民。還記得那一次放學,我背著沉重的書包等候公共汽車,幾分鍾後,我要坐的公共汽車緩緩靠站,上車後,我往車內放眼掃了一遍,發現還有一個座位,太好了!我興致勃勃地坐下。放下書包後,肩膀一下子得到了解放,「哎呦,真舒服!」我拍著肩膀說道。舒服的時刻很快到了下一站,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帶著剛放學的孫女上了這輛滿座的公共汽車,但是,車上的乘客故意裝作視而不見,每個人都面面相覷,似乎在說「你去讓座吧,我可不去」,我見了後,無奈的搖了搖頭,背起了沉重的書包,走到老爺爺的身邊,對他說:「老爺爺,你們坐那兒吧。」老爺爺看了看我,說:「小姑娘,還是你坐吧。」我搖了搖頭,扶著老爺爺的手,對他說:「不,老師常教我們要尊老愛幼,在公共汽車上要主動讓座,走,我扶您過去吧。」我小心翼翼地扶老爺爺到座位上,他對我投來了感謝的目光,頓時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書包也不再沉重。
文明是每個人身上必不可少的基因,正是因為「文明」二字,才使社會更進步、更和諧。讓我們一起來當一個文明的少先隊員、文明的社會公民,讓文明之花永駐校園、永駐社會吧!
C. 修身為題寫一遍作文
我自己寫的,自己也很喜歡。《書卷多情似故人》——古人曰「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誠然。然其效,不止於此。
讀書猶如賞樂。好書如陽春白雪之樂,餘音可繞梁三日,清心平氣得大智慧。清朝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中曰:「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修身養性,書中自有道且勝於顏如玉黃金屋。於謙的《觀書》寫得極具韻味,「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書當日日讀,遍遍有收益。世人緣何愛書?也許正如蘇子所言「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愛美本是天性,美樂、美食、美人、美景、美文皆可愛。
好書如珍饈美酒,讀之滿口余香,回味無窮,言語難盡其中滋味。「蘇子美讀《漢書》以此下酒,百斗不足多;予讀《南唐書》一斗便醉。(吳從先)」古人以書為食下酒,書之味遠勝於酒。隨園先生袁枚「愛讀詩書又戀花」,尤擅飲食茶酒之道,其《隨園食單》對飲食之道的剖析可謂一絕。但袁大才子卻說:書味在胸中,甘於飲陳酒。可見讀書之樂遠勝品飲美酒!袁先生說「書非借不能讀也」,以至於「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不知是什麼好書讓袁先生秉燭夜讀,以致廢寢?「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如此讀書生活,何等酣暢別致,羨煞我也!
吳從先《小窗自紀》里有文:「王百穀曾說:『余錢但買書』。若待余錢則天下目枯久矣。余且移待之舉火之錢,納之書肆,嘗曰:移錢且買書。」吳先生所言極是,若是等得余錢才去買書,豈不是讓愛書之人受「望穿秋水」之苦?錢乃身外之物,何為多何為少?何為余?吳先生是真愛書者,移舉炊之錢買書,寧可不食不可無書。每每讀書至此,都忍不住莞爾,古人真性情也!唐人杜荀鶴傳為杜牧之子,雖擅溜須拍馬,卻也是個可愛的好書之人。在《書齋即事》中曰:「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讀書貧里樂,搜句靜中忙。世人皆有一痴,杜、吳二人「書痴」一名當之無愧也!
蒲松齡曰: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俗話說「熟讀詩書三百篇,不會作詩也會吟」,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意義相通。明人張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文人,六歲時便「隨先君子讀書於懸抄亭」,平日居家讀書,從不為謀生操煩。其《陶庵夢憶》涉及頗廣,文字通俗不失優美,文筆工且不失實,實為難得佳作。世家子弟出身的他廣遊河川、置身市井之中、細察生活細微,中年國破入山而居,暮年著書自遣,知悔奢淫。在自己的《墓誌銘》中說:「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避其生平,就文而言,《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王月生》等佳作不勝枚舉。其《彭天錫串戲》有文:「余嘗見一出好戲,恨不得法包裹,傳之不朽;嘗比之天上一夜好月,與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實珍惜之不盡也。桓子野見山水佳處,輒呼『奈可!奈何!』真有無可奈何者,口說不出。」實在是妙極!有時讀得好書,急於即刻與人分享,文字之美言語難表,也只能忍不住感慨:奈何奈何!
「文章之妙,語快令人舞,語悲令人泣,語幽令人冷,語憐令人惜,語險令人危,語慎令人密,語怒令人按劍,語激令人投筆,語高令人入雲,語低令人下石。(吳從先《小窗自紀》)」讀書之樂,在於借書中之文字,可觀眼不能見之景,可達足不能及之地,可聽耳不能聞之音。身居一室,心亦可行天下、游穹宇。民國熊伯伊《四季讀書歌》里寫道:「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此為真妙處。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書可讀,佳作在手,實為人生一大快事!
希望被採納
D. 求篇以修身為話題的議論文 800字的
孟德斯鳩說:「一個人的成功,不僅需要學校和家庭,更需要社會的關懷。」話正是說明了一個道理:內方外圓,方顯修身之道。以前說人,從兩方面看,一是內心,二是外貌,但這並非這里的內方外圓。所謂「內方」指在父母、教師下奠定的人生資本;「外圓」則指的是在社會教育下健康的人格。
在我看來:人的道德修養的提升即人品高尚的體現就在於「內方外圓」,兩者缺一不可。若內過於方,則會致呆滯,不懂變通;若外過於圓,則會致滑膩,讓人生厭。內方外圓,如同日月星輝,有日無月過於猛烈,讓人難忍;有月無日又過於寂寥,讓人落寞。只有通過內方外圓,人才能真正的剖析自己,從而達到一個高度去審視自己,從而對自己的查漏補缺,真正的修養,養性,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古代,內方外圓表現為文武。鍾子期琴藝了得,關羽武藝高強讓人心生敬意,可又總覺的在冥冥之中少了點什麼。是什麼呢?當我接觸到李白的「拔劍四顧心茫然」時,我明白了,那是一種兩面的缺乏,只有李白才把實質發揮到了極致。而如今提倡的「內方外圓」,則是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體。所以這是人最基礎的追求,我們應該嚮往「內方外圓」去學習做一個大寫的人。
社會,金錢,利益,這些詞連在一起給人一種不寒而慄之感。因為社會教育與父母,老師教育又相悖之地,於是有人只注重在內在深層次。可一個事物有反面,必有其正面。要想修身養性我們就應學會趨利避害。做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將吸收外部,納為己用,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力量對比懸殊情況下仍打贏了日本。2001年,中國加入WTO,在他人猜測眼光中獲得長足發展。種種實力告訴我們,我們只有化不利為有利,創造自我條件,才能站穩腳跟。如果不利導致了失敗,只要仍有一口氣在,我們也要爬起來,因為我們有了經驗,又向成功跨進了一步,說不定下一步就是夢寐以求的成功。
內方外圓,方顯修身之道,它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就像「一國兩制」,「改革開放」等政策的實施,大膽但是實效性很大。知識與行動是2個指標,只有2者達標的人才有實現人生價值的資本,才能無愧的「仰天大笑出門去,」高嘯著「我輩豈是蓬蒿人」。
內方外圓,如同筷子,具備兩者才具有實用性,如同鴛鴦,具備兩者才具有藝術美。「內方」與「外圓」本身就是一對雙胞胎,隨著人的降臨而出現,你要做個好家長,就需要父母,老師,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將他們養大,並且你的人生價值完全由你對它們的關心程度而定。
E. 以"修身" 800字作文 題目自擬
古語有雲: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廉潔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
徜徉亘古,卷卷浩史中,總有股股貪婪之濁流讓我們歷歷在目;渺渺青史里,也總有陣陣廉潔之清風讓我們刻骨銘心。中國,一個禮儀之邦,一個道德之國,無論是孔子還是孟子,無論是屈原還是范仲淹,廉潔之風,修身之氣,貫穿始終。當今世界,物慾橫流,廉潔修身,有時已被金錢,名聲,利慾拋之於腦後。然而,國無廉潔修身之風氣,衰敗傾頹之勢,必將指日可待!因此,反腐倡廉,靜心修身,勢在必行!學生在大學之時,文化基礎學習基本完備,思想尚未受到歪風邪氣的侵襲,猶如初生之犢,若能於此最佳良機修身養性,步入社會後才能婉如出淤泥而不染之蓮,身正心明!
廉如深山幽蘭,不言自芳;欲似長堤螻蟻,無孔不入。要做到達則兼顧天下,穹則獨善其身,實屬不易。因此,廉潔修身,任重道遠!多植荷花塘自清,勤讀修身道自明,名節重於泰山,利慾輕於鴻毛,功名利祿,只不過是身外之物,品格道德,才是立身之本!面對一疊疊強取豪奪的鈔票,面對一張張後悔莫已的貪官的臉,面對一滴滴發人深省的眼淚,面對一副副維護廉潔的鐐銬,我們覺悟,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雖不能效彷古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亦可做到,勤以為民,廉以養德,淡以明志,靜以修身!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每一個背離廉潔之道的人,其心本正,而後踏上歧途,究其根本,是心無正綱之向導所致,因此,從今始學廉潔修身之道,從今始立廉潔修身之綱,其重要之勢,已畢現無遺!以史為鑒才能知興衰,以德為綱方能知得失。
當代大學生,倡導的是德才兼備,我們才學智慧已具有,道德修養需完備,廉潔修身,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廉潔,多一次拾金不昧,少一次偷拐搶騙,多一次路不拾遺,少一次貪贓枉法;修身,多一份處事的坦然,少一份無謂的執著,多一份真誠的微笑,少一份待人的無禮。讓我們乘著廉潔修身之舟,駛向那前程似錦的未來!
F. 以「修身」為話題的作文
文明修身我能行
「小學生,講文明,儀表大方修養好;懂禮儀,要熱情,以禮相待才是好……」這段朗朗上口的童謠一直圍繞著我們的身邊。現在是倡導文明、和諧的社會,有許多人都知道要講文明,樹新風,卻往往仍然欠缺一些不注重文明的人,例如:隨地吐痰等。
身為少先隊員的我,在校園內我要求自己無時無刻都講要文明、懂禮貌。記得有一次,我回校幫助老師批改整個年級的試卷,走到辦公室的時候,老師案頭上的一疊試卷正等著我呢。我心裡想:批改一個班的試卷就已經很麻煩了,現在還要改整個年級的試卷,那我豈不是壓力很大嗎?心裡不由得打起退堂鼓來,但轉念一想,不能被困難阻擋。我接過這一大疊試卷後,身負「神聖」般任務的我快速走回班級。忽然,有一個捧著一大堆作業本的小女孩從我身邊走過,我回頭看了看她,心裡想:那麼小的身子,怎麼能捧得起那麼厚的一大堆作業本呢?真厲害!當我繼續前行的時候,只聽見「啪」的幾聲,那個小女孩手上的作業本掉到滿地都是,我回頭看了一眼,見到這個情景,便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要批改的試卷,跑過去幫小女孩撿起地上的作業本。我邊撿邊說:「下次小心點,要是拿不過來的就分兩批,我幫你拿到辦公室去吧。」她看著我,臉上露出了兩個甜甜的酒窩。
除了在校園內,在社會上我們也要做一位文明的小公民。還記得那一次放學,我背著沉重的書包等候公共汽車,幾分鍾後,我要坐的公共汽車緩緩靠站,上車後,我往車內放眼掃了一遍,發現還有一個座位,太好了!我興致勃勃地坐下。放下書包後,肩膀一下子得到了解放,「哎呦,真舒服!」我拍著肩膀說道。舒服的時刻很快到了下一站,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帶著剛放學的孫女上了這輛滿座的公共汽車,但是,車上的乘客故意裝作視而不見,每個人都面面相覷,似乎在說「你去讓座吧,我可不去」,我見了後,無奈的搖了搖頭,背起了沉重的書包,走到老爺爺的身邊,對他說:「老爺爺,你們坐那兒吧。」老爺爺看了看我,說:「小姑娘,還是你坐吧。」我搖了搖頭,扶著老爺爺的手,對他說:「不,老師常教我們要尊老愛幼,在公共汽車上要主動讓座,走,我扶您過去吧。」我小心翼翼地扶老爺爺到座位上,他對我投來了感謝的目光,頓時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書包也不再沉重。
文明是每個人身上必不可少的基因,正是因為「文明」二字,才使社會更進步、更和諧。讓我們一起來當一個文明的少先隊員、文明的社會公民,讓文明之花永駐校園、永駐社會吧!
G. 關於修身的作文~急需啊
古語有雲: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廉潔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
徜徉亘古,卷卷浩史中,總有股股貪婪之濁流讓我們歷歷在目;渺渺青史里,也總有陣陣廉潔之清風讓我們刻骨銘心。中國,一個禮儀之邦,一個道德之國,無論是孔子還是孟子,無論是屈原還是范仲淹,廉潔之風,修身之氣,貫穿始終。當今世界,物慾橫流,廉潔修身,有時已被金錢,名聲,利慾拋之於腦後。然而,國無廉潔修身之風氣,衰敗傾頹之勢,必將指日可待!因此,反腐倡廉,靜心修身,勢在必行!學生在大學之時,文化基礎學習基本完備,思想尚未受到歪風邪氣的侵襲,猶如初生之犢,若能於此最佳良機修身養性,步入社會後才能婉如出淤泥而不染之蓮,身正心明!
廉如深山幽蘭,不言自芳;欲似長堤螻蟻,無孔不入。要做到達則兼顧天下,穹則獨善其身,實屬不易。因此,廉潔修身,任重道遠!多植荷花塘自清,勤讀修身道自明,名節重於泰山,利慾輕於鴻毛,功名利祿,只不過是身外之物,品格道德,才是立身之本!面對一疊疊強取豪奪的鈔票,面對一張張後悔莫已的貪官的臉,面對一滴滴發人深省的眼淚,面對一副副維護廉潔的鐐銬,我們覺悟,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雖不能效彷古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亦可做到,勤以為民,廉以養德,淡以明志,靜以修身!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每一個背離廉潔之道的人,其心本正,而後踏上歧途,究其根本,是心無正綱之向導所致,因此,從今始學廉潔修身之道,從今始立廉潔修身之綱,其重要之勢,已畢現無遺!以史為鑒才能知興衰,以德為綱方能知得失。
當代大學生,倡導的是德才兼備,我們才學智慧已具有,道德修養需完備,廉潔修身,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廉潔,多一次拾金不昧,少一次偷拐搶騙,多一次路不拾遺,少一次貪贓枉法;修身,多一份處事的坦然,少一份無謂的執著,多一份真誠的微笑,少一份待人的無禮。讓我們乘著廉潔修身之舟,駛向那前程似錦的未來!
H. 「修身」為話題的高中作文
我今天談論的話題是修身。現代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對自己的品行重視起來,有的人從自己的外表上做起,比如美容美發,穿衣打扮,濃妝淡抹等;還有的人從內心和氣質上做起,比如練練瑜伽,打打太極,讀讀經文等。的確現代人對於行為、舉止、談吐和氣質上是越加重視,這也成為了當今的一種風靡的時尚。
00當然,文明修身並不開始與現代。早在孔夫子時期,就有文明修身之說,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於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地球人都知道啊,是我國古代的文聖,他與釋迦牟尼在古代並稱為「聖人」!同學們,就連聖人都得「三省吾身」,何況我們這些「非聖人」的平凡人,能不做到「三省吾身」嗎?甚至要「六省吾身」「九省吾身」呢!從古至今,古人在修身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競爭、講究秩序、講究文明的社會,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不僅要有扎實的科學專業知識,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文明的行為舉止、深厚的道德涵養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人無完人,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去探討、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文明修養。
00對,現在,在這個社會上都以「德、智、體、美、勞」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為准則,德為重,智於其後,由此可見,德,即是修養、品德;智,即是才華。那麼想要全副武裝自己,看來先得在自己心裡種下一棵「修養」的種子,從內而外地發散自己,塑造自己。剛才說到,這個修身,它包括外表和內心。先說說這個我們比較重視的「形象」修養。走在大街上,不乏有著穿戴奇異,另類時尚的青年男女。是的,不可否認,人都有追求自己心裡美麗的一個標准,但有些人過於追求所謂的「個性」,而選擇走與別人不一樣的路線,尤其是學生!像那些個「滿頭金絲,披金戴銀,長靴高襪」的人早已不再新奇,似乎已經成為社會人群中的一部分。還有,在一些公共場合,本應是井然有序,不得喧嘩的地方,卻不時響起個性十足的手機鈴聲,以及高聲攀談的「男女重唱」……我們要考慮一下,當今社會需要的是表裡如一的人才,有人評價說,當代學生有前途沒有壯志,有文化沒有修養,有知識沒有思想,有個性沒有品行,當時很不服氣,但以上鏡頭的確叫人無話可說。加強學生文明修身建設勢在必行,面對現實,我們何去何從?
00再回頭看看我們內心的「修養」吧! 考試了,很多同學不是忙著去加緊復習,而是忙著去縮印課本、筆記,往桌子上抄「重點」;考場上,靜悄悄的背後,在抄書、在交流,甚至在交換試卷的不乏其人……考試本是對自己所學知識的檢驗,但在很多人身上卻成了應付,考試也只是成為了某些人領取畢業證、學位證的工具。「60分萬歲」曾經是他們中間最「響亮」的一句口號。在考試之前許多同學的筆記上會經常看見「一定要及格」的警句,以此激勵大家學習是好事,可以此為終極目的就難讓人苟同了。在某些人那裡是「書到考試時方恨少」,更甚者寫道:學不在精,及格就行;知識不在多,會抄就行…… 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會作何感想?
00那麼到頭來,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文明修身的秘密呢?
00文明修身,我們缺少的是意識。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立場堅定,態度明確,然而在平常卻忽略了一些「小事」。隨手扔掉了廢紙,隨地吐了口痰……「有些事,我們就是不注意,其實也知道這是不對的!」對錯不論,有一點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越是小的事情越能體現精神。去過新加坡的人都會被該城市的「干凈」所折服,而干凈不正是源於市民的環保意識嗎?反過來,後果可想而知。缺少意識,從小處說毀掉的是個人的形象,從大方面來說影響的是我們整個群體的形象,因此我們學生最需要和最迫切的就是要提高我們的文明意識。
00文明修身,我們需要的是堅持。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其實,文明的修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不是沒有,關鍵看自己有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許多同學都能做到,但是能堅持的就寥寥無幾了。文明修身不能淺嘗輒止,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嚴格要求自己,從而真正提高自己的修養。有了堅持到底的決心,陋習才會慢慢改掉;有了堅持到底的決心,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得以形成;有了堅持到底的決心,才能將學生文明修身進行到底!
I. 關於修身的議論文800高中
修身
孟德斯鳩說:「一個人的成功,不僅需要學校和家庭,更需要社會的關懷。」話正是說明了一個道理:內方外圓,方顯修身之道。以前說人,從兩方面看,一是內心,二是外貌,但這並非這里的內方外圓。所謂「內方」指在父母、教師下奠定的人生資本;「外圓」則指的是在社會教育下健康的人格。
在我看來:人的道德修養的提升即人品高尚的體現就在於「內方外圓」,兩者缺一不可。若內過於方,則會致呆滯,不懂變通;若外過於圓,則會致滑膩,讓人生厭。內方外圓,如同日月星輝,有日無月過於猛烈,讓人難忍;有月無日又過於寂寥,讓人落寞。只有通過內方外圓,人才能真正的剖析自己,從而達到一個高度去審視自己,從而對自己的查漏補缺,真正的修養,養性,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古代,內方外圓表現為文武。鍾子期琴藝了得,關羽武藝高強讓人心生敬意,可又總覺的在冥冥之中少了點什麼。是什麼呢?當我接觸到李白的「拔劍四顧心茫然」時,我明白了,那是一種兩面的缺乏,只有李白才把實質發揮到了極致。而如今提倡的「內方外圓」,則是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體。所以這是人最基礎的追求,我們應該嚮往「內方外圓」去學習做一個大寫的人。
社會,金錢,利益,這些詞連在一起給人一種不寒而慄之感。因為社會教育與父母,老師教育又相悖之地,於是有人只注重在內在深層次。可一個事物有反面,必有其正面。要想修身養性我們就應學會趨利避害。做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將吸收外部,納為己用,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