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碘鹽的論文

碘鹽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14 15:17:00

Ⅰ 求4000多字的 真鹽與假鹽 食品實驗論文 要是符合的 追加100分 決不食言 著急用 我的郵箱是wubixinvs008@com

用口嘗:鹹味純正的是精製碘鹽,咸中帶苦澀味的是假碘鹽。

顯色試驗:將鹽撒在切開的馬鈴薯切面上,如顯出藍色,是真碘鹽,如無藍色反應,則是非碘鹽。
從外包裝來識別。真鹽的外包裝袋較厚,摸起來手感較柔和,而假鹽的外包裝袋較脆,而且很薄。 假鹽包裝袋兩邊有明顯的摺痕,而真鹽包裝袋則沒有摺痕.看包裝袋的背面,真鹽每一包的編號都是不一樣的,編號相同的,則整批鹽都是假鹽;真鹽每一包的防偽標識都是在固定同一位置的
看包裝袋的封口。真鹽的包裝袋口封得很整齊且較難撕破,假鹽的封口是用電烙鐵封的,易變形、易撕破。真鹽是在流水線上灌裝到筒狀的塑料薄膜內,然後切割封裝,上下封口處不會呈現出鋸齒狀;而假鹽的包裝袋是一次性成型包裝袋,封口處呈鋸齒狀。

Ⅱ 鹽化工產業發展研究論文

相關資料:

中國工業鹽管理體制改革的現狀和問題

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例如食用鹽;同時又是基礎工業、特別是化學工業(燒鹼和純鹼)的原料,例如工業鹽。對於後者,中國歷來重視其管理。建國以後,一直實行計劃管理體制。1990年國務院頒布了《鹽業管理條例》;1994年頒布了《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1996年頒布了《食鹽專營辦法》。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工業鹽能不能放開?工業鹽管理體制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是繼續實行計劃管理體制,還是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



在中國,中央政府對鹽實行官營專賣自戰國時代就開始了。從那時起,鹽稅一直是官方聚斂民財、充實國力的支柱稅種。鹽的專賣就是建立在食鹽專營基礎上的。鹽之所以重要,一是人的生存離不開鹽;二是鹽稅是當時的支柱稅種。

歷史上鹽的主要用途是食用。中國建國初期的1950年,食鹽占總產鹽量的88.9%,工業鹽僅佔6.2%。1987年工業用鹽量已超過食用鹽量。1992年工業用鹽已達1458萬噸,占總產鹽量的63%。到1994年,僅燒鹼、純鹼行業用鹽就占總產鹽量的66.7%,食鹽僅佔25%。隨著中國工業的發展,鹽的用途在構成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國家工商業的發展也使鹽稅不再是支柱稅種。

按既有法規,鹽的生產經營實行計劃管理,生產納入國家統一計劃,無論是國有鹽場還是集體鹽場,所產的鹽都必須交鹽業公司銷售,私營企業和個人禁止辦鹽場,鹽價由國家物價主管部門統一制定。

對鹽業的計劃管理是通過輕工部門,具體由中國鹽業總公司實施,即中國鹽業總公司及各地的鹽務管理局(或鹽業公司)代表政府行使鹽政管理職能。同時它又是一個企業(地方為鹽業公司或鹽務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負責鹽的經營與流通。它掌握著鹽政執法權,負責研究和提出有關政策、法規,實施鹽政管理,對鹽的生產、銷售、運輸進行監管;同時,它又掌握著制鹽企業的經營權,鹽銷往哪裡,銷售給誰,都由它說了算。

鹽場沒有經營自主權,不能銷售,不能結算,只管生產。鹽場不知道鹽銷給了誰,不知道售價多少,更不知道收回多少貨款。有的雖然實行鹽鹼直供,鹽場只能按計劃調撥,企業間不能直接結算,必須到鹽業公司結算。

用鹽企業必須按鹽業管理部門規定的渠道、結算價格和計劃去采購;鹽的生產企業凡是不按計劃生產、銷售的鹽都按私鹽查處;鹽的運輸實行准運證和准運章制度,由鹽業管理部門核發。

鹽價的構成較為復雜。1994年12月鹽價改革前,工業鹽的價格有出場(廠)價、分配價、批發價、零售價四種形式。分配價中含:出場(廠)價(鹽場可得到的貨款)、鹽業發展基金、鹽稅、中央平衡差、築裝管理費、中國鹽業總公司服務費。集運費在分配價外收取。批發價中還含有地方的各種費用,如地方平衡差、地方鹽業發展基金等等。銷售費用、包裝費用在價外收取。不同的地區,鹽的價格和收費的數額有所差異。

在稅收上,鹽也是極為特殊的,1994年稅制改革前只徵收特種稅——鹽稅。



中共十四大後,經濟體制改革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國家取消了燒鹼、純鹼的指令性計劃,將其推入市場。

進入市場的兩鹼企業開始考慮如何適應市場,如何增強自身競爭力,如何提高經濟效益等問題。而兩鹼的原料 ——工業鹽仍處在計劃經濟的「保護傘」下。

1993年,中國經濟發展一度過熱,貨幣發行量過大,通貨膨脹壓力較大,物價指數便成為政府和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這一年,鹽業又獲豐收,連續幾年的豐產,鹽的庫存量大幅度上升。同年8月,國家物價主管部門在全國鹽超產、積壓嚴重的情況下,提高了工業鹽價格,鹽價平均提高60元/噸,漲幅達39%以上。國家提高工業鹽價格,原意是想解決因原材料價格上漲,鹽的生產成本上升,造成鹽場效益下降、虧損的問題。但新的鹽價使兩鹼企業無法承受。一是自身無法消化,這將使兩鹼行業年成本增加支出約9.6億元,而1993年兩鹼行業的利潤約3.4億元;二是若價格向下游工業轉移,將會引起玻璃、陶瓷、造紙、肥皂、紡織、農業、醫葯、有色、冶金、電力、軍工等下遊行業和產品的連鎖反應,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不利於國家控制物價指數;三是鹽鹼產品已接近國際市場價格,難以通過提高產品價格將其轉移。故兩鹼企業拒絕執行,新的鹽價未能到位。兩鹼企業、協會和化工主管部門開始向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反映這一問題,並呼籲放開工業鹽價格。

鹽鹼兩個行業的價格之爭自此拉開了序幕。鹽方的利益表現為鹽業全行業的利益;鹼方的利益表現為兩鹼企業的利益。

1994年,國家為了適應計劃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要求,對稅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行了以增值稅為主體的流轉稅制度。按照稅制改革精神,取消產品稅,改徵增值稅。對於鹽業,取消了鹽稅,改徵資源稅和增值稅。由於增值稅的計劃及稅負問題使鹽鹼行業的價格之爭演變為價稅之爭,並開始激化。鹽業部門認為,稅改後的稅負高於稅改前的鹽稅,超出的稅負應由用鹽企業承擔;化工部門認為,根據國家稅制改革的精神,增值稅為價內稅,應採用倒扣的方法計劃,不能因稅改而變相漲價。

除上述解釋之外,就是國家稅務主管部門內部對此也有另外一種解釋,他們主張以1992年為基準測算,兩鹼企業的稅負下降6.2億元,鹽的稅負上升4.75億元,故擬將鹽業增加的稅負,通過價稅聯動向兩鹼企業轉移。據化工部門測算,兩鹼企業減少稅負4.8億元,再考慮1993年燒鹼的產品稅從15%降到12%,減少稅金1.5億元,扣除這一因素,實際降低的稅負為3.3億元,抵不上鹽業順加過來的稅負,若再加上1993年8月鹽的提價將要增加成本9.6億元,兩鹼行業將不堪重負。再者,這相當於在1993年8月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又一次提高了鹽價。兩鹼企業當然無法接受。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化工部門都提出,海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水是流動的,不會因采鹽而使資源枯竭,建議不征或少征資源稅,以此降低鹽業稅負。而鹽業部門的主要精力放在落實鹽價上,寄希望於國家在制定鹽價時,將稅負順加到化工及其他下游產品。經過有關部門協調,將北方海鹽的資源稅由25元/噸降到20元/噸。雖然資源稅略有下降,但總的來看,鹽的稅負是上升了。稅改前,鹽只徵收鹽稅15.4元/噸;稅改後,工業鹽的資源稅和增值稅合計平均為54元/噸,每噸鹽的稅負比稅改前提高了39.5元,兩鹼用鹽約1600萬噸/年,增加稅負約6.3億元。無論是對於鹽業還是對於鹼業,誰都難以承受,誰也不願承擔。為此,工業鹽價格一直確定不下來,鹽鹼之間無法結算,鹽業無法開票收回貨款,兩鹼企業無增值稅票而不能抵扣,鹽、鹼企業的生產經營都受到了影響。

在這期間,兩鹼協會、化工主管部門和鹽業部門多次向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反映這個問題。

為了盡快解決鹽鹼之間的價稅矛盾,國務院有關部門著手進行鹽價改革。同年12月,國家計委下發《關於改革鹽價管理的通知》,出台了新的工業鹽價格,簡化價格構成,取消分配價,適當打緊了經營費用,將築裝管理費、集運費、中國鹽業總公司服務費等商品流通費並入批發價。但有的費用由價內打到了價外,不含稅鹽價略有下降,資源稅有所降低,但含稅鹽價還是提高了,相當於又一次漲價。這次鹽價調整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鹽鹼之間的價稅之爭,鹽鹼企業間仍未能結算。

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過高的工業鹽價格,刺激了小鹽場的發展,小鹽場負擔小、用工機制靈活、成本低、產品價格低。在市場競爭中則把大鹽場推到了不利的位置,鹽業公司堅持要按國家定價銷售,而市場則不接受這一價格,調撥計劃就難以實現,大鹽場受到了小鹽場強有力的挑戰。與此同時,國家實施環保措施關閉了一批小造紙企業,兩鹼市場出現疲軟,再加上鹽鹼之間的價稅矛盾尚未解決,導致兩鹼企業拖欠鹽款達30多億元,制鹽企業也遇到了較大的困難。

1993年8月和1994年12月,在原鹽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國家物價主管部門兩次提高工業鹽價格,都受到了兩鹼企業的抵制。山東、四川、江蘇、天津、湖北等地多次發生鹽場停止向兩鹼企業供鹽的事件。為避免企業停產,一些兩鹼企業曾試圖從外地鹽場或與鹽業部門合資辦的鹽場購鹽,但都遭到鹽政管理部門的查扣。

1994年1月18日,山東省鹽務局組織全省性的鹽政大檢查,重點查處私販、私銷鹽。對省內欠款較多的五家兩鹼大中型企業停止供鹽,如省鹽政執法人員在濰坊化工廠門口設崗查鹽,工業鹽不允許進廠。幾家企業的庫存鹽告急,隨時都有停產的可能。經省經貿委出面協調後,才恢復了工業鹽供應。

1994年,武漢葛化集團公司沒有按省鹽務部門的計劃購置價格較高的調撥鹽,而是從山東、青海與本地鹽業部門合資建設的鹽場購鹽,而被湖北省鹽務局以私鹽查扣,並要罰款1400多萬元,迫使葛化集團公司與省鹽務部門對簿公堂。



在國務院有關部門進行工業鹽管理體制改革期間,鹽業管理部門多次向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門反映,要保留現行的工業鹽計劃管理體制。1994年10月,中國鹽業總公司在籌備「全國鹽業運銷會議」之機,起草了《工業鹽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對工業鹽計劃管理做了更為嚴格的規定,准備在會上拋出,試圖重新樹立計劃管理的權威。

鹽業部門為什麼不願意放開工業鹽?一種說法是,會沖擊食鹽市場。因為食鹽實行專營,如果工業鹽不實行專營,就會有人用工業鹽當食用鹽銷售,一些不法商販就會以土鹽、劣質鹽充作食用鹽銷售;同時,會沖擊我國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因為工業鹽放開後,無碘鹽會沖擊食鹽市場,所以防治碘缺乏病工作就會受到影響。

據了解,在全國查處的以工業鹽充、劣質鹽充食鹽銷售的案件中,都與兩鹼企業無關。而在查處的案件中,大部分是鹽業部門的某些人與不法商販相互勾結、狼狽為奸。

另一種說法是,制鹽企業生產環境艱苦,經營困難,虧損嚴重,包袱沉重,需要計劃管理體制來保護國有大制鹽企業。

既然制鹽企業困難,為什麼不能放開鹽場的手腳,讓鹽場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實現自我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為什麼不可以在現行的鹽價中利潤向鹽場傾斜,提高鹽的出場價,適當降低中間環節的流通費用呢?

國家物價主管部門1993年8月制定的工業鹽價格,以山東濰坊鹽為例,每噸工業鹽分配價為209.71元,其中出場價120元,上交鹽業公司10元,實際鹽場可得110元,其他均為中間環節收取的費用和基金。這次調價,每噸鹽上漲了63.38元,在提高的差價中,其中44.3%給到了鹽場,55.7%為鹽業的中間環節所得。並規定工業鹽批發價中的流通費用為69元/噸。另外,價格中還規定了中國鹽業總公司服務費每噸工業鹽0.6元(此前為每噸工業鹽0.2元),若再加上食鹽的服務費,僅此一項,每年即可收1800萬元左右。在1994年12月制定的工業鹽價中,鹽的中間流通費用仍保留了59元/噸。

據反映,遼寧省食鹽的出廠價與零售價價差很大,加碘大粒食鹽出廠價為266.6元/噸,而銷區零售價為800元/ 噸,流通環節價差533.4元;粉洗鹽出廠價為317.6元/噸,銷區零售價為1200元/噸,流通環節價差882.6元。據了解,精製加碘食鹽的出廠價一般在360~440元/噸,城市零售價在1400~1700元/噸,價差近千元,中間環節獲利較大。制鹽企業普遍反映「產鹽不如管鹽,管鹽不如賣鹽」。

某省物價部門在1995年4月制定的工業鹽價格中,規定「在出場價內每噸收取銷售服務費6元,上繳省鹽業公司統一使用」,還規定「在出場價內收取每噸4元『鹽價補貼資金』,由省鹽局收取、專戶儲存」,「其支出須省物價局同意」。還有一些地區也有類似的規定。

1994年國家經貿委在某省調查鹽鹼問題時,發現省鹽業公司每年要劃600萬元給有關權力部門。在調查中還了解到,當兩鹼企業拖欠部門鹽款時,鹽業部門先把自己的那一部分費用留足,餘下部分再給鹽場。

1995年5月18日,原國務院副總理朱■基召集有關部門研究工業鹽管理問題,朱■基指出:「工業鹽管理總的指導思想是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原則進行改革,引入競爭機制,不能再搞計劃經濟的一套。」針對當時大型制鹽企業的實際困難,朱■基提出三條原則意見:1在保護大鹽場的同時,也要支持小鹽場發展,要引入競爭機制;2 兩鹼企業年需1500萬噸工業鹽,由大鹽場提供1000萬噸左右,採取訂貨會的形式,場廠掛鉤,產需直接見面,減少中間環節,地方不得加價。其他500萬噸可由小鹽場供應。少部門零散戶所需的工業鹽,由鹽業銷售部門負責供應。大、小鹽場的供鹽數量不定死,可根據情況進行調查;3小鹽場的價格放開,大鹽場實行保護價,由供需雙方協商,允許上下浮動。

按照這一精神,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幾經協商,本著積極、穩妥、慎重的原則,既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實行政企分開,引入競爭機制,又要考慮大制鹽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採取過渡性的保護措施,使其逐步進入市場參與競爭,提出了「改進工業鹽供銷和價格管理辦法」的建議,得到了國務院的批准,並於1995年11月正式下達了《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關於改進工業鹽供銷和價格管理辦法的通知》。這一文件明確規定,「將現行工業鹽的計劃分配改為在國家總量計劃指導下的合同訂貨。即,改變現行兩鹼企業只能按照計劃分配的數量到指定鹽場(廠)『 一對一』采購的辦法,由中國輕工總會和化工部每年聯合組織訂貨會,鹽鹼生產企業雙方直接見面,雙向選擇,簽訂合同,直接結算」,「取消現行的工業鹽准運證和准運章制度,鹽鹼雙方根據簽訂的合同向運輸部門申請運輸計劃」;「對大制鹽企業進行訂貨數量和價格的保護」,「兩鹼企業要根據國家確定的目標數量即每年至少要向大制鹽企業訂1000萬噸的工業用鹽」,「國家對這1000萬噸工業鹽制定保護價」;1000萬噸以外的「兩鹼工業用鹽可向小鹽場直接訂貨,價格由雙方協商」。在工業鹽管理體制改革的同時,要求有關主管部門管好管住食鹽市場,並提倡有條件的鹽鹼企業聯合,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至此,工業鹽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歷時二年多的鹽鹼價稅之爭得到了緩解。

在有關部門制定工業鹽保護價時,鹽業部門又提出,1994年12月國家物價主管部門制定的價格是「不規范的」 、「不完全的」,沒有包括企業內部發生的部分費用,出場價僅相當於一般企業的車間成本,要求重新核定。

1995年11月底,由原輕工總會、原化工部聯合組織的1000萬噸工業鹽訂貨會如期舉行,但鹽的價格遲遲不予公布。直到訂貨會開幕的當天下午,國家物價主管部門才公布1996年度1000萬噸工業鹽保護價,保護價以中准價為基礎,上下浮動8%。制定的保護價高於1994年12月制定的鹽價,也高於這以前鹽鹼企業的實際成交價格,最高的每噸鹽高出實際成交價60多元,超出了兩鹼企業的承受能力。如大連化學工業公司,按保護價,將增加2000多萬元成本,而該公司1994年的盈利才有300多萬元。價值規律這只「無形的手」左右了訂貨會,鹽價過高,兩鹼企業消極觀望、不訂貨,制鹽企業又不能自己調整鹽價,只好乾坐在「保護圈」內,小鹽場則異常活躍,大有把兩鹼企業推向小鹽場之勢。1996年11月召開的1997年度1000萬噸工業鹽訂貨會,國家物價主管部門依然在會議開幕的當天才公布保護價。保護價仍維持1996年保護價的水平。參加訂貨會的代表們對國家物價主管部門的價格政策反映強烈,認為不符合實際,不符合價值規律,難以執行。

在兩年的訂貨會上,對於保護價,鹽鹼企業之間都形成了一定的默契,會上簽訂的合同價格是給政府部門看的,實際執行時價格另議。河北省的一些鹽場還自定了一項給用鹽企業增加10%路途損耗的規定,相當於降低了鹽價。

在1997年度訂貨會之前,鹽業部門還提出,訂貨會實行履約保證金制度,每成交1噸工業鹽,鹽鹼雙方各向其管理部門交納1元的履約保護金,遭到化工部門的反對。於是,由鹽業協會出面(不屬於行政行為),在鹽業內部實行履約保證金制度,制鹽企業簽訂的合同,每噸鹽需交納1元的履約保護金,按預分計劃交納,否則不得參加訂貨會。將來如違約,企業將被扣沒履約保護金;履約企業每年返回同期銀行利息,本金結轉下次訂貨會;下一年度不參加訂貨會,則歸還本金。參加訂貨會的制鹽企業都交納了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制鹽企業對此反映較大。

鹽、鹼企業參加會議的代表嘆息,政府定價為何不能實際一點?工業鹽何時才能真正走入市場?



1995年以來,工業鹽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鹽鹼企業聯合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改革的阻力重重。

——拒不執行工業鹽供銷管理體制改革的精神。由於1990年頒布的《鹽業管理條例》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雖然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下發了關於改革工業鹽管理體制的文件,但未及時對《鹽業管理條例》進行修改,少數地區就以此為據,對鹽業進行管理。如北京市發布政府令規定「對工業用鹽實行計劃管理」,由市商委指定鹽業公司統一經營。據反映,北京平谷化工總廠因鹽業公司供應的鹽到廠價格每噸高達830元,比自己到外地采購的鹽每噸420元高出410元,他們與外地鹽場直接見面簽訂合同,但在執行中多次被北京市鹽政部門查扣和處罰,不但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而且也不利於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競爭力。首鋼等幾家工業鹽使用大戶也遇到類似問題。

工業鹽供銷管理體制改革中明確規定「取消工業鹽准運證和准運章制度」,但少數地區仍緊緊抓住工業鹽運輸 「准運證」和「准運章」的特權不放,僅僅換一種說法。如江蘇省規定「對工業鹽運輸實行『工業鹽承運證』制度 」,由鹽業主管部門「核發『工業鹽承運證』」,並在證上「加蓋『江蘇省鹽務管理局兩鹼工業鹽承運專用章』,實行一車(船)一證制」。四川等地也對工業鹽運輸實行「放運證」、「鹽運專用章」及「出場調撥證」等管理手段。

——曲解工業鹽供銷管理體制改革的精神。將對工業鹽的改革解釋為對「兩鹼用鹽」的改革;對其他工業鹽「 由鹽業公司組織供應」變為由鹽業公司「專營」,甚至在同一企業內的用鹽還被分成「改革了的鹽」和「未改革的鹽」兩部分,實行不同的價格政策和管理辦法。

在工業鹽供銷管理體制改革中,國家考慮到大制鹽企業當前困難較多,採取穩妥逐步放開的過渡性辦法,規定對大制鹽企業進行訂貨數量和價格的保護,兩鹼企業每年至少要向大制鹽企業訂1000萬噸(約2/3)的工業用鹽,並沒有地域限制。而江蘇省則規定「省內享受定點供應的兩鹼企業每年必須從江蘇省鹽業公司訂足2/3國家規定的保護價工業鹽」,否則,「也不得訂購屬1/3非保護價的工業鹽」。

在工業鹽管理體制改革中還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只有通過深化改革才能解決。可喜的是,工業鹽管理體制改革受到了鹽鹼企業的歡迎,深得民心,維護了鹽鹼企業的利益。1000萬噸工業鹽訂貨會在連續召開了三年後,1999年已完成了它「過渡期」的使命,國家已不組織訂貨會,工業鹽的訂貨已開始轉入鹽鹼企業間的正常訂貨。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補充:

http://www.ycwb.com/news/2008-02/25/content_1802049_3.htm

Ⅲ 作文堅持科學補碘,建設健康中國400字

碘鹽可有效地預防碘缺乏病。我們要科學地食用碘鹽,以提高碘的利用率。
首先,食用碘鹽貴在堅持。人體補碘是一個長期性、日常性和生活化的過程,正常人應經常食用碘鹽,最好是天天食用。
其次,碘鹽儲存方法要適當。碘鹽應貯存於玻璃或陶瓷罐中,加蓋密封放置於低溫陰涼處。同時,碘鹽不宜久存,要隨食隨買為宜。以前的含碘鹽是在食鹽中摻入碘化鉀製成,但由於碘化鉀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會造成碘流失,且價格較貴,故我國從 1989 年起規定食鹽中不加碘化鉀,改加碘酸鉀( KIO 3 )。碘酸鉀是一種較強的氧化劑,在空氣中或遇光都是不會被氧化的;而且碘酸鉀是離子晶體,沸點高,不具揮發性,所以炒菜時不必強調在出鍋前或食用時才加鹽。一些科普文章中強調碘鹽要避光保存,烹飪加碘鹽忌早宜遲等,實際上是指的碘化鉀來說的,對於碘酸鉀不存在這些情況。碘鹽雖然在空氣中不會被氧化,但為防止被還原,也要注意以密封保存為好
國人碘攝入量偏高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是6克,但中國國民普遍超過20克。這就需要同時提供不含碘的鹽供人選擇,否則碘攝入過量的危險性極大

Ⅳ 有關碘對人體健康的論文

論文現在好像是全國聯網搜索……
一種偷懶方法:
你可以到論文網站上,搜羅一番,多找幾篇。
但不要大段復制粘貼,換一種說法,就像小學語文的換句。
把這幾篇總結性地整理下,就是你的創造成果啦~
這個在國外叫做review,寫出來就是你的版權了。
當然,我還沒寫,也不知道行不行,還是問問已經畢業的學長為妙~

Ⅳ 化學研究性學習 --加碘鹽的論文

LEE知道 以下為論文: 我們知道食鹽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 這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調味品。但是它的作用絕不僅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它是人體組織的一種基本成分,對保證體內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動和功能,起著重要作用。Na+和Cl-在體內的作用是與K+等元素相互聯系在一起的,錯綜復雜。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細胞、組織液和血液內的電解質平衡,以保持體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體內的酸鹼平衡。Na+與K+、Ca2+、Mg2+還有助於保持神經和肌肉的適當應激水平;NaCl和KCl對調節血液的適當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裡開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膽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里的鈉鹽和鉀鹽形成的。此外,適當濃度的Na+、K+和Cl-對於視網膜對光反應的生理過程也起著重要作用。此外,常用淡鹽水漱口,不僅對咽喉疼痛、牙齦腫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還具有預防感冒的作用。碘化鉀、碘化鈉、碘酸鹽等含碘化合物,在實驗室中是重要試劑;在食品和醫療上,它們又是重要的養分和葯劑,對於維護人體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碘是人體內的一種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狀腺激素的重要組成成分。正常人體內共含碘15 mg~20 mg,其中70%~80%濃集在甲狀腺內。人體內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生理作用通過形成甲狀腺激素而發生。因此,甲狀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機能,均與碘有直接關系。人體缺乏碘可導致一系列生化紊亂及生理功能異常,如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導致嬰、幼兒生長發育停滯、智力低下等。我國是世界上嚴重缺碘的地區,全國約有四億人缺碘。政府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提供含碘(碘的化合物)食鹽和其他食品(如高碘蛋),井水加碘,食用含碘豐富的海產品等,其中以含碘食鹽最為方便有效。1991年3月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做出庄嚴承諾:2000年在中國大陸消除碘缺乏病。

Ⅵ 急需化學研究性學習(廚房裡的化學)的3000字論文

廚房裡的化學 廚房就象一個科學實驗室,別以為廚房裡的化學品只在洗滌槽里才有。你烹調時所用的各種成分本身都是由化合物組成的——其中有些復雜,而有些相當簡單。為什麼我門要關注廚房裡的化學呢?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應該注重飲食健康與飲食平衡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更好的去工作和學習,所以我們更要關心我們的身體健康,關注廚房裡的化學。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課題組分別從食物的烹飪、食物的保鮮、調味品使用的技巧、在廚房中的注意事項、保持食物原有的營養物質的方法、處理食材的技巧等等方面進行了探究。我們依照自己平時所學的化學知識和積累的生活常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了解了許許多多以前我們從來不知道的一些知識。同時也意識到廚房裡的化學有多麼重要。我們做這個課題,無非就是希望朋友們處處留心廚房中的化學和生活中的化學,這樣我們就會減少危害,保持營養,增進健康。一、廚房裡的化學---調味品篇 1.炒菜時在油熱了的情況下放入一些食鹽,會起化學反應,對身體是有害的。研究表明,傳統的烹飪方法對食品對食物中的營養有很大的破壞:在200℃的高溫下,食用油所含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同時產生「丙烯醛」會導致致癌過氧化物的產生,食鹽中的碘會揮發掉50%,食物中的維生素被氧化等等都造成了食物中營養素極大流失。專家指出,煎、炸等烹飪方法對食品的營養破壞之一是使食鹽中的碘揮發,使碘鹽中含碘量和人體實際攝入的量不同。因為煎、炸時需要的油溫很高,大約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元素,在高溫下易揮發,因而,經過油炸高溫處理的食鹽中,碘的損失率可以達到40%-50%。因此,如果不改變烹飪習慣,即使大力推廣碘鹽,人們仍然不能達到足夠的攝入量。專家建議燒菜時不要用碘鹽爆鍋,盡量在菜將出鍋時加鹽。 2.食鹽在食品工業上用作調味品,因為人類在生理上對鹹味有強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鈉也是維持人體內滲透壓平衡的主要成分。沒有糖人還可以活,沒有鹽活著就很困難,四肢無力,還會出現消化不良,精神失常,以致於死亡。 此外,在食品加工中,食鹽可做防腐劑。腌魚、腌肉、腌菜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加工方法之一,既防止了腐敗,又製得了美味食品。因為食鹽有滲透作用,可使肉類、蔬菜脫水,還可使細菌細胞內的水分滲出而死亡,因而起到防腐作用。 畜牧業也離不開食鹽,一頭牛每天需要30~40g食鹽一匹馬每天需要10~15g食鹽。牲畜吃了鹽可以膘肥體壯、耐寒耐勞、防止疾病發生。 食鹽在制皂和染料工業常作鹽析之用,礦業的氯化、焙燒;鋼鐵的表面處理;皮革業的皮毛保存;窯業的彩釉配製;酸性白土變活性白土;或利用石英砂和焦炭制金剛砂等均要使用食鹽。 2.市售的普通糖都是由兩個糖環結合在一起形成的蔗糖。糖可以提供能量。我們的飲食當中甜品非常重要。在史前時代,人們必須攝入足夠的能量才能去狩獵和養家,因此我們對甜食相當適應和喜歡。精製糖剛剛上市的時候相當昂貴,但是現在糖已經很便宜了。我們甚至攝入了過量的糖——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在廚房中糖有多種用途。除了可以使食物吃起來香甜以外,我們還在很多中菜餚里加了糖。糖分子可以使蛋白質連接在一起——如此這般攪打蛋白做成蛋白甜餡餅以及做牛奶蛋糊就變的容易多了。 二、廚房裡的化學----保鮮篇工業和科技的發展使得水產品加工已由過去簡單的鮮、凍、干制、鹽腌等幾種初級加工產品發展成適合現代生活方式的多種多樣的深加工產品,其工藝更復雜,設備與包裝更加現代和完善,對產品安全衛生要求也相應更高了。於是,一種新型的保鮮技術———化學保鮮便應運而生。 化學保鮮就是在水產品加入對人體無害的化學物質,以延長保鮮時間,保持品質的一種保鮮方法。如鹽腌、糖漬、酸漬及煙熏等。使用化學保鮮劑最為令人關注的問題就是衛生安全性。化學保鮮劑中有一些對人體無害或危害性較低的糖、鹽、有機酸、酒精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過去常用的煙熏法和硝酸鹽添加法,現在因懷疑有致癌性,所以用得越來越少了。還有一些化學品如安息香酸、甲醛、硼酸等也可用於水產品的保鮮,但它們有一定毒性,對人們有危害,並且在食用之前不能完全處理干凈,所以現在已不能用。用於保鮮的食品添加劑有許多種,它們的理化性能和保鮮原理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抑制細菌的,有的是改變環境的,還有的是抗氧化性的。因此,一定要選擇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食品添加劑,以保證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目前,我國水產加工行業採用的化學保鮮方法是用食品添加劑進行保鮮(防腐劑、殺菌劑、抗氧化劑)、抗生素保鮮、糟醉保鮮、鹽藏保鮮、煙熏保鮮等,其中用食品添加劑進行保鮮尤為普遍。 從廣義上講,能夠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化學物質都可以稱之為防腐劑。它們的作用原理是控制微生物的生理活動,使微生物發育減緩或停止。殺菌劑就是能夠有效地殺滅食品中微生物的化學物質,分為氧化型和還原型兩大類。抗氧化劑是防止或延緩食品氧化變質的一類物質,抗氧化劑種類很多,其機理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消耗環境中的氧而保護其品質,有的是作為氫或電子供給體,阻斷食品自動氧化的連鎖反應,還有的是抑制氧化活性而達到抗氧化效果。 不論採用什麼保鮮方法,好的保鮮劑應在維持水分、保鮮、保色、品質改良和安全性上具有獨特的性能。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檢驗水產品保鮮劑的優劣。 一看發泡性好的保鮮劑能顯著減少產品在加工、冷凍、烹飪等過程中的重量損失,維持水分,防止產品在貨架、冷凍、烹飪過程中的水分流失。 二看魚品鮮嫩度、彈性及風味好的保鮮劑通過乳化螯合作用,可使產品分子與水分子及肉分子之間形成乳化螯合狀態,從而提高產品的鮮嫩度、彈性及風味。 三看魚品色澤好的保鮮劑能在水產品表面形成抗氧化保護膜,能有效地保持水產凍品的新鮮性,防止儲藏過程中水及營養成分的流失,抑制微生物的生長,使食物色澤穩定、外形美觀,口感鮮美。 三、廚房裡的化學----烹飪技巧篇 1.調味品的添加順序是以滲透力強弱的尺度的。滲透力強的後強。炒菜時,應先加糖,隨後是食鹽、醋、醬油,最後是味精。如果順序顛倒,先放了食鹽,便會阻礙糖的擴散,因食鹽有脫水作用,會促使蛋白質的凝固,使食物的表面發硬且有韌性,糖的甜味滲入很困難。還有個別原則,是沒有香味的調料(如食鹽、糖等)可在烹調中長時間受熱,而有香味的調料不可以,以免香味逃逸,味精的主要成分分為谷氨酸鈉,受不了烹調的高溫,只能在最後加入。 燒煮食物時,加調味品的時間,對食物中發生的化學變化也有關系。食物中的蛋白質本身具有膠體的性質,遇氯化鈉等強電解質,會發生凝聚作用。例如:豆漿中加入食鹽,它就會凝聚,成為豆腐腦,在煮豆、燒肉時,如果加鹽過早,一方面湯中有了鹽分, 水分難以滲透到豆類或肉里去;另一方麵食鹽使豆肉里蛋白質凝聚,變硬。這兩方面都使豆或肉不易煮爛,當然也不利於人體消化和吸收。 烹煮食物的火侯,也就是溫度對食物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溫度升高,可以加快反應速度。例如:燉煮食物的溫度約為100度(水的沸點),炒的溫度約為200至300度(油的沸點比水高),油炒比油炸的溫度略低一些,但比燉煮的溫度要高很多。所以,把肉煮酥燜爛的時間要比炒、炸多幾倍,鍋中的溫度與拌炒也有關系。拌炒可使食品受熱均勻,但過分拌炒會使鍋中溫度降低,而且拌炒多了食物與空氣中氧氣接觸的機會也會增多,食物中的維生素C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壞。所以拌炒以後加鍋蓋必要的,一則可以防止降低鍋溫,二則可以防止維生素氧化而降低營養價值。 很多家庭在燒魚時都喜歡加些酒,你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嗎?死魚中三甲胺更多,因此,魚死得越久,腥味越濃。三甲胺不易溶於水,但易溶於酒精,所以燒魚時加些酒,能去掉腥味,使魚更好吃。酒可去掉魚類的腥味,也可去掉肉類的腥味;酒的作用並不僅僅如此,食物中的脂肪在燒煮時,會發生部分水解,生成酸和醇。當加入酒(含乙醇)、醋(含醋酸)等調味輔料時,酸和醇相互間發生酯化反應,生成具有芳香味的酯。 2.也許媽媽曾經對你說過,煮豆時,鹽別放得太早,要不豆就會煮不爛。這句話很有化學道理。黃豆浸在清水中,黃豆不是慢慢地變「胖」了嗎?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滲透現象。 因為干黃豆中,水分是很少的,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濃溶液,而黃豆外面的那層皮,相當於一個半透膜,當黃豆浸到清水中去煮的時候,就會發生滲透現象,結果是清水中的水分子,穿過黃豆皮進到了黃豆裡面,使黃豆變胖了。黃豆只有充分浸胖以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煮,黃豆的細胞才會被脹破,使豆子煮爛。 如果煮豆時,鹽加得太早,黃豆浸在鹽水中,由於鹽水的濃度比起清水來說,是濃了很多,這樣水就很不容易再往黃豆中滲透了。如果加的鹽較多,鹽水的濃度甚至也可能超過黃豆中的濃度,這樣,水就不但進不去,甚至還可能從稍稍變胖的黃豆中「鑽」出來,黃豆中沒有了足夠的水分,難怪黃豆就煮來煮去煮不爛了。 同樣的道理,煮綠豆湯、赤豆湯時,糖也不要早早的放;煮豬肉、牛肉時,也不要過早加鹽,以免不容易煮爛。 3.家庭中清除蔬菜瓜果上殘留農葯的簡易方法有以下幾種: 浸泡水洗法:蔬菜污染的農葯品種主要為有機磷類殺蟲劑,有機磷殺蟲劑難溶於水,此種方法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農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殘留農葯基礎方法。主要用於葉類蔬菜,如菠菜、金針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沖洗掉表面污物,然後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於10分鍾。果蔬清洗劑可增加農葯的溶出,所以浸泡時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劑。浸泡後要用流水沖洗2-3遍。 去皮法:蔬菜瓜果表面農葯量相對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種較好的去除殘留農葯的方法。可用於蘋果、梨、獼猴桃、黃瓜、胡籮卜、冬瓜、南瓜、西葫蘆、茄子、蘿卜等。處理時要防止去過皮的蔬菜瓜果混放,再次污染。 儲存法:農葯在環境中隨時間能夠緩慢的分解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所以對易於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過一定時間的存放,較少農葯殘留量。適用於蘋果、獼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爛的種類。一般存放15天以上。同時建議不要立即食用新採摘的未消皮的水果。 加熱法: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隨著溫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對一些其它方法難以處理的蔬菜瓜果可通過加熱去除部分農葯。常用於芹菜、菠菜、小白菜、圓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將表面污物洗凈,放入沸水中2-5分鍾撈出,然後用清水沖洗1-2遍。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於:①獲得親身參與探索研究的體驗;②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學會分享和合作;⑤培養科學的態度和道德:⑥激發我們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我們主動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恰似一縷春風,給呆板的傳統教學帶來了活力和生機,使我們在學習中貼近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知識。 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Ⅶ 有關小學生生活常識教育的150字文章

1、早晚刷牙是保護牙齒的有效方法之一。
2、正確的讀寫姿勢有利於保護視力。
3、因為生水中含有細菌和蟲卵,所以不能喝。
4、紅眼病流行時,不可以到游泳池去游泳。
5、肺的功能主要是不停地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6、預防近視主要是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7、甲型肝炎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
8、按時接種卡介苗是預防肺結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9、糖對保護肝臟有好處。
10、我們不僅要搞好家庭內部的衛生,而且要搞好環境衛生。
11、體育鍛煉有利於我們生長發育和增強體質。
12、青春前期男生應不穿緊身褲,女生應不束胸、不束腰、不穿高跟鞋。
13、少年兒童不能吸煙;因吸煙對身體危害很大。
14、預防碘缺乏病最簡單、經濟的方法是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15、牙齒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
16、真正的健康是指一個人的身體、心理和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都處在良好的狀態.
17、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給人體熱量;維持體溫;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保護內臟,滋潤皮膚,是人體必不可少的。
18、維護公共衛生要做好住宅區衛生、街道衛生、公共場所衛生,並且要愛護公共衛生設施。
19、預防貧血要糾正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20、急救的設施包括急救電話(120);救護車和醫院急診室等。
21、我們的身體是由頭、頸.軀乾和四肢組成。糖對保護肝臟有好處。
22、預防接種能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
23、正確的刷牙方法是順著牙縫刷,上牙從上向下刷,下牙從下向上刷,咬頜面來回刷,上下里外要都刷到。
24、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物質,排出渣滓。

Ⅷ 求一篇由於日本核泄漏引起的搶鹽的議論文

新華網杭州3月17日電(記者張樂)浙江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17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碘鹽中的碘含量相對較低,起不到預防放射性碘的作用。同時,碘片對阻斷除放射性碘之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質也沒有作用。不根據實際情況、盲目過量吃碘鹽或碘片,對身體有害無益。 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後,歐美部分地區公眾開始購買碘鹽防止核輻射,我國一些地方也出現了公眾盲目搶購碘鹽的情況。 浙江省衛生廳介紹,核與輻射突發事件一旦發生,人有可能攝入放射性碘,並集中在甲狀腺內,使這個器官受到較大劑量的照射。當發生較嚴重的核污染時,應該有計劃地在一定時間內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鉀化合物,是一種穩定性碘,能阻斷放射性碘被人體甲狀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體外,達到保護機體組織的作用。但是,碘片也只能阻斷放射性碘的吸收,對其他放射性物質是沒有作用的。 針對一些公眾為補碘盲目搶購碘鹽的情況,衛生廳表示,碘鹽和碘片不一樣。碘鹽中的碘含量相對較低,起不到預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根據實際情況、盲目過量的吃碘鹽對身體有害無益。 據介紹,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受到天然輻射的影響。每個人每年平均接受的天然輻射劑量為2.4mSv,其中包括宇宙射線、地面γ射線以及來自空氣和食物的輻射。一些人類活動也會導致輻射,如佩戴夜光錶、乘坐飛機、抽煙、X光檢查等都會使人吸收一定的輻射。經過長期觀察和調查,這些日常劑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環保部門和國家核安全局的輻射監測值顯示,我國輻射環境水平未受日本核電事故影響。同時,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也表示,日本核電放射性物質不會對我國公眾健康造成影響。因此,目前僅憑個人主觀臆斷或因恐懼而擅自服用碘片沒有必要。 衛生廳表示,在發生較大量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的事件時,採取躲在室內、關閉門窗及通風系統等隱蔽措施,可以明顯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吸入和外照射。是否需要服用碘片,應聽從政府部門的統一安排,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Ⅸ 碘鹽的讀後感

【四大要素】
(1) 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准確,有針對性.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2) 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Ⅹ 碘鹽吃了這么多年,還要繼續吃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等在2010年5月14日發表的《中國食鹽加碘和居民碘營養狀況的風險評估》報告中指出:“攝入過量的碘會擾亂甲狀腺現的正常功能,既可以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也可以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孕婦暴露於高碘可導致新生兒甲狀腺腫和甲狀腺機能減退。

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就發出警告,中國已屬於碘導致的甲狀腺機能亢進風險地區。加碘鹽並不適合所有人,有些人完全可以不用吃加碘鹽。而且,這些人群如果再繼續食用加碘鹽,對於健康反而會帶來危害。

高碘地區的人

居然在沿海地區,飲食上不缺乏海產品。有些老太太在閑暇之餘也會到海邊撿拾一些海產品回家吃,豐富的海產品也已經讓這些人群早已經脫離碘缺乏人群行列,沒有必要繼續食用加碘鹽。

甲亢患者,吃碘鹽會加重病情

碘缺乏會引起甲狀腺出現問題,攝入碘過量,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對於已經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的人群,不適合繼續食用加碘鹽。

甲狀腺腫瘤患者

甲狀腺腫瘤也是甲狀腺疾病之一,對於已經出現甲狀腺腫瘤的人,需要分辨清楚是“熱結節”還是“冷結節”。“冷結節”的人,不用刻意控制碘的攝入量,而“熱結節”的人,是必須嚴格控制碘的攝入量。

其他類型的甲狀腺疾病患者

甲減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甲減是因為甲狀腺激素合成及分泌減少,或其生理效應不足所致機體代謝降低的一種疾病。需要結合病情和醫囑,決定要不要補碘。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