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保障論文
⑴ 反空襲作戰中車輛裝備保障特點及對策
伊拉克戰爭向世人昭示: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裝備優良一方一旦大舉進兵,往往會首先使用空中力量向對方重點軍事目標、指揮中心和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等實施大規模空襲。此作戰樣式將會直接威脅一個國家的安全。而作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地的大中型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戰爭潛力巨大,可一旦遭敵重創必定會對國家機器運轉帶來致命影響。因此,搞好城市反空襲作戰中的工程偽裝建設成為各國十分關注的課題。
瞞敵:巧施偽裝
科索沃戰爭中,復雜地形和陰雨天氣曾使北約的地面監視與目標識別能力明顯降低,如空襲前對地面機動目標偵測不清,空襲後對戰損情況評估不準等。近來的美英聯軍對伊拉克戰爭中,由於沙塵暴作用、油井燃燒後大量煙霧彌漫,使得美軍的導彈不斷偏離目標。因此在未來的城市反空襲作戰中,針對敵高技術偵察設備和精確制導武器受地形和天候因素以及遮障器材影響大等特點,充分發揮天然偽裝和人工遮障的作用可收到良好效果。
疏散瞞敵。《孫子兵法》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在城市反空襲作戰中,充分利用城市周圍的山谷、樹林隱蔽疏散人員,配置反空襲兵力、兵器;利用城市建築物林立的特點,將指揮、控制、情報、通信等重要軍事目標置於民用建築的隱蔽之中;在重要的地下工程上部建設民房、植樹造林、開墾農田等,都將起到很好的偽裝效果。
遮障瞞敵。在城市反空襲作戰中,動員各種力量,利用部隊裝備的制式遮障器材和就便材料,對重要目標設置各種妨礙敵偵察的遮障偽裝,如對城市的重要道路、橋梁以及水、電、氣等重要設施進行偽裝;以及對指揮所、集結地域、重要交通樞紐等設置角反射器、干擾箔條等,形成反雷達波遮障,可以大大減少敵發現的概率,均能有效降低敵空襲效果。
迷彩瞞敵。城市反空襲作戰中,可大量利用塗料、染料和其它新型材料,改變重要目標和軍事設施背景的顏色和圖案,可以有效增加敵識別目標的難度。
騙敵:示假造勢
在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大量設置假陣地、假目標,而且不時使假目標「動」起來,使北約軍隊真假難辨,無所適從,攻擊目標中有30%為假目標,從而使空襲效果大打折扣。戰後一位北約飛行員曾無奈地承認:「在萬米高空高速飛行,飛行員是很容易被蒙蔽的」。現代高技術條件下採用示假騙敵術,只要克服盲目性,提高科學性,使假目標具備真目標的特徵,就能誘敵上當受騙。因此在城市反空襲作戰中,充分發揮人多、地熟、材料多的優點,積極主動示假,大量吸引敵注意力,隱蔽真實企圖,可造成敵大量物資彈葯的消耗。
假目標耗敵。據有關研究,為一個真目標設置一個假目標,可使真目標毀傷概率降低50%。所以要針對敵零傷亡和高消耗的弱點,可在組織「硬消耗」的同時,通過大量設置假目標進行「軟消耗」。如在市區及周圍適當范圍內構築假導彈發射陣地、假炮兵陣地、假坦克和假機場、假碼頭、假橋梁;而且,與假陣地、假城區相結合,設置一些假導彈、假火炮、假車輛和假人員,使之動靜結合,冷熱結合,並不斷進行密度和位置的變化,必會迷惑敵人。
模擬信號誘敵。在城市反空襲作戰中,巧妙地進行信號欺騙,充分迷惑敵人,誘敵上當,分散和削弱敵空襲火力,是降低敵空襲效果的有效方法。如用假發射機模擬復制主動式雷達發射信號;設置假音響、假光電、假紅外源;從假指揮通信中心施放假電磁和假無線電信號;設置假天線、假電台、假雷達實施電子佯動等,均能有效地擾敵判斷。
變形欺敵。在強敵的高技術偵察監視下,為使假目標取得良好的偽裝效果,不同場合的假目標應滿足不同的戰術要求,如假目標的配置地點,必須符合真目標對地形的戰術要求。同時,為了保證真目標的安全,假目標除外形、顏色、各大部件尺寸應與真目標一致外,在紅外輻射特性和微波反向特性上,也應與真目標相近似。另外在未來反空襲作戰中,有計劃地設置假目標,在真目標中摻雜假目標,將真目標偽裝成假目標,將隱真與示假結合起來,也會大大降低敵空襲造成的損失。
擾敵:多法並舉
針對敵偵察設備和制導武器的類型和特徵,利用制式和就便器材構成空中干擾遮障,可有效地防敵偵察和實施精確打擊。
煙幕迷茫。煙幕對激光武器具有很強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可以事先在城市中各重點目標周圍地域設置發煙點,作好施放煙幕的准備,視情發煙。也可以利用空中煙幕發射器等自防煙幕器材,伴隨部隊行動,在敵空襲兵器未中目標前,在其來襲方向迅速形成煙幕。還可以組織機動性能較好的發煙分隊,視情快速出動,在機動中完善煙幕保障方案,到達指定地域後,迅速行動形成煙幕,掩護地面目標。在敵機來襲的主要航路、空域大量施放煙幕彈,工兵施放空中地雷,可形成大面積的干擾遮障帶。敵空襲來臨之際,市區廠礦企業的各類煙囪,排氣管道等也可同時排放煙氣,形成煙幕迷茫遮障。
誘餌干擾。另外,各國針對敵空襲特點,還利用航模、氣球、風箏等攜帶金屬箔條、干擾絲、角反射器構成空中干擾遮障;在城區高樓頂端按一定的配置要求,設置高、中、低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的角反射器,干擾敵雷達偵察;在樓群中使用火炮、飛機拋射筒、煙幕發射車等,在重要目標附近適時施放普通反激光或迷惑性氣溶膠煙幕,可有效干擾和阻擋可見光、紅外線信號和光電信號的傳播;在設置假目標的地域施放氣溶膠煙幕,以吸引敵雷達的偵察;將各種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器適時投放到敵導彈攻擊的上空或地域,同時使用大功率有源干擾機照射無源干擾雲,可形成更大的干擾反射面,從而造成敵電子和導彈攻擊的信號飽合,可增大其鎖定目標的難度。
佯動干擾。實施佯動就是以廣泛的真假相間的戰役、戰術機動,使敵無法准確掌握部隊行動和城市部分重要目標的配置,從而擾亂敵人的空襲計劃,動搖其作戰決心。
現代局部戰爭的反空襲作戰經驗表明,隨著敵軍偵察裝備和精確制導武器性能的提高,隱蔽和實施大型重要裝備、設施、集群兵力的部署已越來越困難。固定目標極易被發現和摧毀,而常適時變換位置的目標很難被偵察和摧毀,其生存能力會大大提高。海灣戰爭中,伊軍「飛毛腿」導彈發射架,經常變換陣地,使得美軍很難捕捉到目標。因此,在未來城市反空襲作戰的強敵態勢下,實施佯動、佯藏、佯守等動態活動,在特定方向地區以少數兵力和輻射體模擬城區部隊的集結或移動,在次要方向上顯示指揮位置或組織對空火力試射,組織火力假轉移等,也會隱蔽反空襲作戰企圖,使敵難以掌握打擊目標的確切情況,難以捕捉到城區主要抗擊力量的准確位置,難以定下正確的空襲作戰決心。
⑵ 誰有軍事裝備的論文
軍事裝備學是一門內容豐富的新興學科,是現代軍事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軍事裝備學的地位和作用 自從人類社會出現戰爭以來,作為戰爭工具的武器裝備就成為武裝力量的物質基礎、軍隊戰斗務的基本要素。因此,古今中外的軍事家無不把發展武器裝備作為一項重要的軍事政策,對武器裝備的發展、使用、管理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毛澤東曾經鮮明地指出:武器裝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隨著軍事高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武器裝備的性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射程更遠、精度更高、威力更大。在國際上多次發生的局部戰爭和突發事件中,交戰雙方都廣泛地使用地高技術武器裝備,特別是90年代初爆發的美伊海灣戰爭中,充分地顯示了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威力和作用。它向人們表明,在高技術條件下,武器裝備特別是高技術武器裝備,強烈地影響著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對戰爭的勝負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武器裝備的作用還表現在它對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面的影響。它不僅促使軍隊不斷調整編制、體制,改變各軍兵種的比例,導致過時軍兵種的淘汰和建立新的軍兵種,而且也引起戰略戰術思想、作戰方式方法和軍事學術理論的變革,同時,還對指揮方式、軍事訓練、戰場建設、幹部結構、後勤保障、軍事基本制度等軍隊建設的各個方面都產生重大影響和變化。在和平時期,武器裝備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武器裝備建設是軍隊建設的重要內容,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已成為世界各國軍隊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因此,加強武器裝備學理論研究,探索武器裝備的發展和管理理論,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軍隊研究的重要課題,對推動我軍武器裝備的發展,加速我軍現代化建設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二、軍事裝備學的創立和發展 雖然武器裝備早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戰爭中就已開始出現,但是,作為軍事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武器裝備理論長期以來並沒有發育成一門科學的完整的知識系統,在現有涉及武器裝備的理論著作中,絕大部分是武器技術原理著作、操作教程和知識讀物,較為系統地闡述武器裝備發展、管理與影響的基本理論著述很少。 我國設立軍事裝備學的時間更換。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學位條例中根本沒有把軍事學列入國家的學科學門類。1983年12月,根據中人國民解放軍學位領導小組的建議,國務際學位委員會決定增設軍事學學科門類。1990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正式頒發《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共分11個學科門類,72個一級學科。軍事學學科列第11位,下設8個一級學科、30個二級學科、279個研究方向(相當於三級學位)。8個一級學科是:軍事思想及軍事史、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軍隊指揮學、軍制學、軍隊政治工作學和軍事教育學、軍事後勤學、軍事裝備學是軍制學3個二級學科之一。 1997年6月,為了「逐步規范和理順一級學科,拓寬和調整二級學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委重新頒發了《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對原二級學科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歸並和調整。軍事學門類的30個二級學科歸並為19個,8個一級學科數量雖然未變,但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軍事思想及軍事史改為軍事思想與軍事歷史、軍隊政治工作不和軍事教育學改為軍隊政治工作學,軍事後勤學改為軍事後勤學與軍事裝備學。這樣,原屬軍制不一級學科的軍事裝備學二級學科,現成為軍事後勤學與軍事裝備學一級學科共設的3個二級學科之一。 三、軍事裝備學的內容和方向 由於軍事裝備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所以目前理論體系還不十分完善,不僅某些理論觀點尚難統一,而且其研究的內容和方向也存在著不確定性,甚至在我國各種權威的工具書或著作中都找不到軍事裝備學的詞條或定義。例如:1997年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和1997年版的《中國軍事大網路全書》都沒有列出軍事裝備學或武器裝備學的詞條。但是,也確實有一些專家、學者進行過這方面的嘗試,如:國防大學的王厚卿教授在其主編的《現代軍事學學科手冊》中指出:「武器裝備學是研究武器裝備的現狀、發展趨勢、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軍事科學院的學者認為:「武器裝備學是研究武器裝備發展、使用、管理基本理論的學說,是從軍事學術的新視野探索武器裝備建設和發展規律的學說。」但他們認為武器裝備學與軍事裝備學不同,「武器裝備學屬於軍事裝備學的范疇,內容反映的是軍事裝備學的基本理論。」筆者認為:軍事裝備學是研究武器裝備建設與發展、運用與影響、維護與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軍事裝備學與武器裝備學是同一學科的不同稱呼,只不過武器裝備不的叫法不規范。 按照筆者對軍事裝備學的定義,軍事裝備學主要有四大內容和方向:一是武器裝備基礎理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武器裝備的准確概念、基本屬性、地位和作用;武器裝備發展的基本規律、基本矛盾和主要特點;各種因素對武器裝備發展的影響和制約;武器裝備發展的戰略環境、重點、方針及基本依據;武器裝備體制的合理構成等等。武器裝備基礎理論是武器裝備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武器裝備的應用理論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二是武器裝備建設與發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武器裝備發展的戰略目標與政策;武器裝備體制的合理構成與規劃;實現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道路與政策;各種因素對武器裝備發展的影響;武器裝備體系的合理構成等等。三是武器裝備應用與影響研究方向,主要從戰略和戰役層次出發,研究武器裝備在各種戰役或戰爭類型中的應用;武器裝備的運用方法;武器裝備的強點和弱點;武器裝備的對抗方法;武器裝備對戰爭形態、戰場特點、軍隊機動、夜間作戰、作戰指揮、作戰保障、軍事教育訓練、軍隊體制編制等方面的影響問題。四是武器裝備維護與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武器裝備的技術保障;武器裝備管理的意義、功能與原則;武器裝備管理的體制與制度等等。當然,不同的軍事際校或軍事科研單位,對武器裝備學的研究重點不同,有些比較宏觀、抽象,有些比較微觀、具體,有些側重於與軍事戰略的結合,有些側重於與戰役、戰術的結合,有些則側重於與軍事經濟的結合。 總之,軍事裝備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它與戰略說、戰役學、戰術學、軍事後勤學、軍隊管理學、軍事組織編制學、軍事系統工程、軍事運籌學,以及軍事技術,軍事歷史等學科關系十分密切,並且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和發展。
採納哦
⑶ 急!!論文 淺談公安機關警務保障體系的完善6000字 不要好幾年以前的 最好是自己找資料組織的 萬分感謝!
去年10月公安部濟寧會議以來,各級公安機關按照部黨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學習、借鑒各地公安機關長效機制建設試點單位經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工作實際,開拓進取,改革創新,認真研究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公安隊伍建設的新措施、新方法,推動隊伍管理長效機制建設向縱深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兩年的「三項教育」實踐表明,要從根本上解決公安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實現隊伍建設三年奮斗目標,必須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在建立隊伍管理長效機制上下功夫。湖南、江蘇和四川等省廳專門成立了由公安廳長掛帥的隊伍管理長效機制建設領導小組,河南省廳抽調得力人員組建了警務規范化建設辦公室,江蘇省廳與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聯合成立了專門攻關小組,其他地方公安廳、局也都明確了專門力量抓這項工作,為建立隊伍管理長效機制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河北省廳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公安隊伍管理長效機制建設三年規劃》,明確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全省公安機關建立起「以業務信息和警務信息為基礎,以績效考核和等級評定為核心,以分離培訓和人事調整為手段,相關制度措施系統配套」的隊伍管理新模式。天津市局在認真研究、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以建立健全管理規范為基礎,以激發隊伍內在活力為核心,以改善公安執法活動為重點,以等級化管理為基本框架,以提高人民滿意率為目標」的長效機制建設總體思路。上海、湖南、湖北、海南、甘肅等地公安廳、局也研究制定了適合本地工作實際的長效機制建設規劃。
公安部和地方公安機關長效機制建設試點單位所在的公安廳、局對試點工作高度重視,及時進行檢查指導,共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推動試點工作健康發展。吉林省廳明確全省七個試點單位分別由一名廳黨委成員和一個機關處室進行聯絡指導,以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民警的行為規范、工作規范和公安機關的裝備規范涉及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是建立隊伍管理長效機制的基礎。部黨委和地方各級公安機關高度重視「三大規范」建設,在部署工作時,把這項工作作為長效機制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
部黨委特別是賈春旺部長多次作出指示,提出具體要求,並明確部人事訓練局、辦公廳和裝備財務局分工負責「三大規范」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部機關有關業務局也不等不靠,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研究制定了《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規范》《高速公路巡警隊警務規范》等71個工作規范,並擬定了94個工作規范的制定或修訂計劃。部裝備財務局先後出台了九個警種的裝備標准,其他部門、警種的裝備標准也正在抓緊研究。省、地兩級公安機關在總結基層首創經驗的基礎上,對隊伍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加以歸納梳理,查漏補缺,固強補弱,大力加強適應本地工作實際的「三大規范」建設。山東兗州市公安局等15個公安部試點單位和255個地方公安機關試點單位積極加快「三大規范」建設的步伐,在實踐中探索總結了許多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已經初步形成了「三大規范」的基本框架,有的已開始付諸實施,邊實踐、邊完善,為建立隊伍管理長效機制奠定了良好基礎。
科學的考核是隊伍管理工作的基礎環節,也是落實責任、推動工作、鼓舞士氣的重要手段。各級公安機關以此為切入點,在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的基礎上,著手建立量化考核指標體系。公安部發布實施了《公安機關執法質量考核評議規定》,從執法環節入手,加大考評力度,嚴格執法監督。去年年底組織的百縣公安機關「三項教育」綜合考評,有力地引導和推動了地方公安機關的量化考核工作。
上海、雲南、湖南、吉林、陝西等地出台了執法質量考評具體辦法。山東省廳在地市級以下公安機關推行了目標量化考核和民警等級化管理辦法。河南省廳規定,年度執法考評位居全省後30位的縣級公安機關主要領導要進行集中培訓;連續兩年執法質量不合格的單位,「一把手」必須引咎辭職。海南省廳把對基層單位和民警的考核等次劃分為四級,要求優秀單位不稱職民警不得低於1%,其他單位不得低於2%。各級公安機關在考核過程中,注意把隊伍與業務、個人與單位、崗位目標與年度工作的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考核結果全面、准確、客觀。河北省公安機關在實踐中做到了考隊伍與考業務、考工作過程與考工作結果、考日常工作與考中心工作、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等「四個結合」。天津河西分局、海南文昌市公安局對科室所隊的整體工作和不同崗位民警的執法、服務工作全部實行了分解和量化考核。湖北谷城縣公安局、江蘇江陰市公安局借鑒企業管理模式,出台了績效考核辦法。一些地方公安機關還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量化考核工作的科技含量。
各級公安機關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精神,按照公安部紹興會議的部署,進一步深化公安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一是嚴格兌現考核獎懲。各級公安機關充分運用量化考核的結果,從兌現獎懲入手,積極探索建立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北京市局從領導班子、領導幹部抓起,規定機關處室和分縣局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考核居於末位的必須離崗培訓,至今已舉辦離崗培訓班兩期,培訓處級以上領導幹部100餘人。二是普遍推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目前,全國縣級公安機關的基層所隊和窗口單位都普遍推行了幹部聘任、民警聘用和競爭上崗制度。2000年以來,全國共有五萬余名民警參加了競爭上崗,兩萬余名民警通過競爭走上了領導崗位。全國先後調整、充實科所隊級以上領導班子1.4萬個,調整、任免各級領導幹部近3.2萬人。三是嚴把「進口」,暢通「出口」。各級公安機關結合長效機制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人事部、公安部《關於地方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實行省級統一招考的意見》。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已經實行了省級統一招警制度。
按照部黨委的要求,各級公安機關在實踐中堅持系統配套的原則,使長效機制建設協調發展。一是強化監督制約。各級公安機關從便於群眾監督、減輕群眾負擔的角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取消了一批收費項目,並增加了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加強教育培訓。各級公安機關在加強隊伍管理的同時,堅持教育、管理並重,認真貫徹人民警察內務條令和訓練條令,強化教育培訓,不斷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戰鬥力。去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共培訓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民警50餘萬人次。三是注重警務保障。各級公安機關始終堅持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幫助民警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充分激發和調動民警的積極性。
經過幾個月來各級公安機關的不懈努力,隊伍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有了新的進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沿著正確的發展方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人民公安報)
⑷ 工程兵裝備保障論文
網路文庫一大堆的
⑸ 中國武器發展及國力提升一千多字論文
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不僅對軍隊的武器裝備作戰理論,編制體制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對軍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構成戰爭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裝備及人與武器的組合方式,都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高技術戰爭,實質上是高科技的較量與對抗。作為戰爭主體的人,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並把其科學有效地運用於戰場上,誰就可以獲得戰場上的主動與優勢。
一、正確認識高技術條件下人與武器的關系
人與武器的關系問題,是確立正確的高技術戰爭認識觀的首要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早就明確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這一科學論證,正確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辯證 統一關系。在現代條件下,武器裝備的發展不僅沒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決定作用,相反卻顯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這是因為,人永遠是戰爭的主體,這也是我們建立正確的技術戰爭認識軍事人才的關鍵。 (一)高素質的人是高技術戰爭中決定性因素的關鍵要素。
在高技術廣泛運用於軍事領域的今天,高素質的人與低素質的人不是簡單的能力差,而是戰鬥力的質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體,軍隊,部隊或戰斗團體,在戰爭勝負的決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質的差別。因為高技術戰爭所涉及的技術與科學知識十分廣闊,人的體力與體能在戰爭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於絕對優勢的地位。在科學技術還十分發達的情況下人與武器的結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訓練就會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戰鬥力。武器裝備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樣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將發揮不同的效能。兩伊戰爭,伊拉克和伊郎 各自得到了蘇聯和美國的一些新式武器裝備,但由於雙方軍隊的素質不高,結果是用先進的武器打了一場落後的戰爭。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來掌握。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全勝與伊拉克的慘敗,二者在科技素質上的懸殊差別是一個重要原因,而霍克導彈現象足以證明這一點。霍無導彈是美國雷錫恩公司1954年研製,60年代初裝備部隊的一種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對空導彈。經過近些年的高技術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較先進的高技術兵器,它是美陸軍、海軍、陸戰隊標準的野戰防空的中程防空導彈,可以用來攔截飛機,巡航導彈和地對空導彈。海灣戰爭前夕,美軍賣給科威特140枚導彈及發射控制系統,當科威特陷落後,這140枚霍無導彈自然成為伊軍的戰利品,但由於霍克導彈採用了先進的制導方式,操作與發射過程十分復雜,由於伊軍缺乏技術人才,盡管在90年8月份占繳獲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戰爭爆發,還沒有掌握操縱,控制與發射的本領。盡管戰場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於缺乏高素質的人才,只能讓其在庫中睡大覺,造成了巨大的浪費。霍克導彈現象則進一步說明高素質的人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質的人盡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時甚至是沒有作用。 有的同志說戰爭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實不然,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第二個問題:
(二)人的數量優勢不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優勢,戰鬥力不僅來自人質量,也來自人的結合體-武器的質量。 在武器裝備水平較低的時代,兵力兵器的數量是軍力大小強弱的主要標志數量優勢可以彌補質量上的劣勢,成為制約戰爭勝負決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勝」幾乎成為戰爭制勝的名言,而現代高技術的今天,是用數量無法彌補的。海灣戰爭中,占盡兵優勢的伊軍,由於軍力,經濟和政治組織力方面的質量差,不僅一次象樣的抵抗都沒有,簡直成為戰場上的聾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動挨打,絲毫沒有還手的餘地,因此人的決定性因素-不在數量優勢。高素質的人與武器結合,才能生長和提高戰鬥力。 (三)人心向背在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作用更為突出。
毛澤東同志歷來把人心向背作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來看待,這也是他建立無產階級戰爭觀的基本出發點。在高技術戰爭的今天,人心向背,戰爭的正義性問題仍在戰爭勝負中起著重要作用。海灣戰爭更為深刻的說明這一點。(1)從戰爭的起源上,是由於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特別是伊拉克置聯合國十項決議而不顧,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個國家參加反伊的聯盟和30多個國家組成多國部隊;(2)從戰爭力量的形成上,由於伊拉克的侵略行徑,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幾乎全世界都反對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國部隊似乎具有了戰爭的「正義性」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再不像美軍侵略越南,奇襲利比亞那樣遭到世界及國內的反對與遣責,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問題嗎?就連生活中也是這樣,如一個需要積極向上的整體,某名同志不顧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於集體「摸黑」的錯誤,必然招來全體的反對。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思想切不可有絲毫的動搖。
二、人的因素在現代高技術出現的幾種新的特點
(1)人的因素將更多地通過「物化」形式表現出來。
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內和更高層次上得到充分發揮。如人藉助「外腦」和其他先進的技術裝備,成倍地提高大腦的功能;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廣泛運用,把人的「智力」開發推向一個新領域;「機器人」參戰也由幻想變為現實等等。這些都足以說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將更多「物化」形式表現出來。
(2)人的因素在「寂靜戰場的的對抗中更加突出」
以往的戰爭,眾人們習慣考慮雙方打起來之後如何戰勝對方。而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則要求把和平時期各個領域的廣泛較量,即在「寂靜戰場」上的較量,視為「熱戰場」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為戰勝對方的新手段。當今世界,威懾理論的廣泛研究和運用。憑借高精尖技術兵器,力圖給對方構成一種威懾,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人的素質,觀念及軍事理論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3)人的因素將更多地在間接對抗中發揮作用。
新的技術兵器大量運用於戰場幾乎是強制性地改變著傳統作戰方法。打贏現代化戰爭不僅要靠直接操縱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組織者。人的因素將更多地表現為鬥智斗謀。 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爭方式和作戰方法的改變,作戰理論的更新,歸根到底是人創造活動的結果。
就連技術發展的美國1986年《作戰綱要》指出:「戰爭是由人而不是由機器去進行並取勝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將在未來的戰役戰斗中起決定作用」。
三、現代軍事人才產生的途徑
1、在嚴格訓練中成才。軍事人才要經過系統嚴格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軍事知識的教育,更要經過直接或間接的軍事實踐的鍛煉。戰爭條件靠戰爭實踐學習戰爭,在和平時期則要靠訓練,靠苦練,鄧小平指出:「在沒有戰爭的條件下,要把軍隊的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提高軍隊的;軍事素質和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做到「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知識。在新的歷史時期,我軍肩負著抵禦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穩定和統一任務。現代戰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需要更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毛澤東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軍事技術,努力探索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克敵制勝的戰法。 3、堅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學成才道路。培養現代高素質軍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徑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從實際出發,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辟軍事人才的新途徑,謀求21世紀戰略主動,在軍隊建設上,實現收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實現質量建軍,科技強軍的戰略思想。
⑹ 空軍通信裝備維修保障論文參考資料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xtgcydzjs/xtgc2003/0306/030614.htm
⑺ 信息化條件下外軍航空裝備維修保障研究
深入分析了信息化建設對空軍裝備維修保障體制建設的基本要求,並結合實際,對在信息化建設背景下進一步深化裝備維修保障體制改革提出幾點對策和建議.關鍵詞:新軍事變革;信息化建設;空軍裝備;維修保障體制中圖分類號:257隨著以信息化為基本特徵的新軍事變革的深入發展,空軍裝備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對裝備維修保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而對空軍裝備維修保障體制的研究,應站在新的視角去觀察,採用新的思路去謀劃,提出新的觀點和見解.一,維修技術的發展及對空軍裝備維修保障體制的要求在裝備維修的發展過程中,維修技術的改進始終是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是改革的突破口.空軍裝備維修保障信息化建設將廣泛地應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尤其是電子技術,信息技術來加強空軍裝備維修保障能力,以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要求.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在空軍裝備維修保障技術研究和發展上,以下技術將得到深入的研究與廣泛的應用:一是故障診斷技術的應用研究,提高裝備的測試性,使裝備具有最佳故障診斷能力;二是狀態監控技術的應用研究,利用先進的狀態監控技術對裝備進行連續或周期性的定量測試,掌握裝備的實時狀態信息;三是自修復技術的應用研究,提高裝備的自修復能力;四是計算機網路技術應用研究,建立完善的維修保障信息網,建立以網路為中心的遠程維修保障系統;五是建模與模擬技術的應用研究,將建模模擬技術用於維修保障方案的制定和評估,提高維修保障的效能.維修技術的更新必然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維修保障體制,在空軍信息化建設中,高新技術在維收稿日期:2005一6—26作者簡介:武昌,男,導航裝備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修中的應用對裝備維修保障體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維修管理體制具有高效率實時的組織指揮能力.必須適應未來高技術戰爭條件下空軍作戰的特點,充分發揮信息網路優勢,從適應機械化軍隊合同作戰和建設的縱長型"樹狀"體制向適應信息化軍隊聯合作戰和建設的扁平型"網狀"體制轉變,以便使信息快速,順暢,有序地流動,強化對維修資源的統一管理,使維修指揮部-根據戰場變化實時決策,實時指揮.其次,要求空軍裝備維修保障體制運行具有更高的效率.要完善維修機構的設置,整合分散的修理機構,實施一體化維修保障,確保維修機構具有更高的維修效率,更快的維修響應能力;要運用先進的維修保障理論,實行更加切實有效的維修制度,發展基於狀態的維修;要優化維修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民間技術優勢,藉助民用維修力量為空軍裝備維修保障服務,進一步降低維修保障的運行成本.第三,要求空軍裝備維修體制必須不斷地適應信息化裝備的發展.在維修專業方向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新型信息化裝備的維修需求以及新概念武器對裝備造成的損傷.對策二,深化空軍裝備維修保障體制改革的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深化空軍裝備維修保障體制改革,著力增強裝備維修保障的能力,應做好第4期武昌等:信息化建設中的空軍裝備維修保障體制改革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採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扁平化"維修管理體制隨著新軍事變革的不斷深入,迫切需要利用先進的通信技術和數據傳輸技術來提高裝備維修資源調配,調撥過程的時效性和准確性.必須遵循信息化建設客觀規律,結合空軍部隊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搞好維修管理體制的頂層設計,打破原有的體制框架,建立新的編制體制,管理模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理順各部門,上下級之間的關系,重新整合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只要有利於信息資源獲取,傳遞,應用的機構和組織關系,就應予以確立,反之則應廢除.採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統一的維修管理專門機構,實施扁平化管理.隨著維修管理信息網路的建立,可將維修信息納人部隊的指揮自動化體系之中,使裝備故障信息的傳遞收集更加快捷和准確,維修機構的指揮管理更加協調與統一,從而達到更加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各種維修資源的目的.維修管理體制的建立可參照美軍的體制,將維修管理工作分為戰略,戰役和戰術三個層次.其中,戰略層維修管理人員負責工業部門與基地級的維修活動;戰區戰役層維修管理人員負責協調具體的修理及靠前修理活動,此外還負責指導綜合保障活動;戰術層維修管理人員負責檢查操作人員/機組,基層分隊的維修活動.(二)合理配置和使用各種維修資源.切實提高維修保障體制運行效率空軍裝備維修體制改革是維修保障信息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建設信息化的維修保障系統,需要對修理機構及人員進行必要的重新整合,改變原有的運行機制,以提高保障效率,充分發揮信息化保障裝備的優勢.同時,維修運行機制的改革,也能夠促進整個維修保障系統的信息化建設進程.在修理機構的設置上,進一步完善現行的兩級維修體制,整合現有的,分散的修理機構,實行裝備的集中統一修理,避免重復建設和技術力量分散,避免因條塊分割,隸屬關系復雜而無法優化資源配置.發揮修理裝備,人才,技術,管理集中的優勢
⑻ 急求論文!3000~5000字!專業技術士官在導彈裝備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幫你
⑼ 求一篇有關於兵器知識的論文。
世界常規兵器工業發展狀況與趨勢
常規兵器工業是軍事工業中最早出現和形成的一個行業,是國防高科技產業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之一,歷來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冷戰結束後,世界常規兵器工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的一系列高新技術在兵器工業中的應用使現代兵器工業進一步高技術化,同時兵器工業的科研生產能力進一步集中於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在發展兵器工業上遇到了更高的技術門檻和資金困難,美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發達國家與其他國家在兵器工業技術水平與生產能力方面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美國軍事霸權的科技產業基礎不斷提高,其他國家在建立獨立自主的國防能力方面遇到更大的挑戰和困難。
一、 世界常規兵器工業發展現狀
現代常規兵器工業是以設計、試制和生產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彈葯、槍械、反坦克導彈、防化器材、工程破障器材以及偵察、信息處理、指揮裝備等常規武器裝備為主的工業體系。根據德國《軍事技術》雜志2002年第一期發表的「2001~2002世界防務年鑒」統計(見表1),按國家計算,世界上能夠生產坦克的國家(地區)有31個;能生產裝甲車輛的國家(和地區)有47個;能生產火炮的國家(地區)有52個;能生產輕武器的國家(地區)有64個;能生產彈葯的國家(地區)有94個。按各洲計算,世界上能夠生產主戰坦克、裝甲車輛、火炮、輕武器和彈葯的國家(地區)以北美洲所佔比例為最高(100%),歐洲次之。根據美國《防務周刊》公布的「2000年世界軍工公司100強」,有一半以上公司涉及兵器產品,其中,前30家大公司(除日本和以色列各有1家外,其餘全為美國和歐洲的公司)有90%涉足兵器產品,前10家大公司(其中7家是美國公司,2家法國公司,1家英國公司)100%生產兵器產品。因而,世界常規兵器科技開發和工業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均主要集中於北美和歐洲,更確切地說,主要是集中在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等軍事大國。在其他地區,擁有較強常規兵器高科技產業能力的國家雖有,但數量有限,如:亞洲只有日本、以色列、印度、韓國等國相對強一些。
二、世界常規兵器工業的結構與產品
坦克行業 由於坦克裝甲車輛裝備質量和數量是一個國家陸軍實力的重要標志,大國均以有國產主戰坦克來顯示本國的軍事和軍事工業實力,如美國的艾布拉姆斯坦克,俄羅斯的T-80 、T-90坦克,德國的豹-2坦克,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英國的挑戰者2坦克,日本的90式坦克,印度的阿瓊坦克,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韓國的K1A1坦克等,所以,坦克裝甲車輛行業是各國兵器工業領域最重要、最龐大的行業。
美國坦克行業主要由國有私營兵工廠構成,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經營的萊馬坦克總裝廠是美國唯一一家坦克總裝廠,底特律兵工廠是坦克總裝廠的配套企業,生產坦克車體、炮塔、底盤。俄羅斯坦克生產主承包廠商有捷爾任斯基烏拉爾車輛廠、基洛夫股份公司、鄂木斯克運輸機械廠等。德國坦克總裝企業有克勞斯•瑪菲公司-韋格曼公司和克虜伯•馬克公司兩家;法國主戰坦克的研製與生產幾乎由國有的地面武器工業集團公司壟斷,此外,私營的克勒索-盧瓦爾工業公司有能力進行AMX-13坦克系列的總裝;英國坦克行業的總承包商有阿爾維斯-維克斯公司、利茲皇家兵工廠、皇家軍械防務公司火炮和車輛分部等;日本唯一的坦克生產廠是日本三菱重工的相模原製造所。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國家坦克發展了三代。一代坦克,如美國的M48、英國的遜邱倫,二代坦克,如美國的M60、德國的豹1、法國的AMX-30、日本的74式和以色列的梅卡瓦等,三代坦克如美國的M1及其改進型、德國的豹2及其改進型、法國的勒克萊爾、英國的挑戰者2、日本的90式等。從裝備情況看,除美國陸軍已全部換裝為第三代的M1艾布拉姆斯系列坦克外,包括俄羅斯和德、英、法等軍事強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目前仍裝備有一定數量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主戰坦克。各國在積極進行第三代主戰坦克現代化改造的同時,也在加強對新型地面主戰武器的系統概念、總體方案及相關技術的研究,比如,美國在研製未來戰斗系統(FCS);英國發展未來快速有效系統進入招標,法國也啟動了方案與FCS相似的新項目。
裝甲車輛行業 裝甲車輛同坦克行業一樣,參與分系統和零部件生產的企業眾多。美國裝甲車輛行業的總裝企業有4家,即聯合防務公司、卡特皮勒公司、AM通用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裝甲車輛行業的配套企業約有20多家。俄羅斯的主要承包商有鄂木斯克運輸機械製造廠、魯布佐夫斯克機械製造廠、庫爾干機械製造廠、阿爾察馬斯機械製造廠、圖拉裝甲廠等;德國裝甲車輛的主合同商有波爾舍公司、克虜伯•馬克公司、蒂森•亨舍爾公司和戴姆勒-賓士公司;英國裝甲車輛的總承包商有皇家軍械防務公司、沃斯珀•桑尼克羅夫公司、阿爾維斯-維克斯公司等;在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公司是履帶式裝甲車輛的主導企業,克勒索-盧瓦爾工業公司與雷諾防務公司是VAB裝甲車系列及AMX-13裝甲人員輸送車的總承包商。
目前,世界各國列裝的步兵戰車均採用履帶式,典型產品主要有:美國的M2A3布雷德利、俄羅斯的BMP-3、英國的武士2000、德國的黃鼠狼、瑞典的CV9040、義大利的標槍等,這些步兵戰車在火力、防護力以及指揮與控制能力方面有明顯提高。進入21世紀,為提高部隊的快速部署和機動的能力,不少國家研製並裝備了新型輪式裝甲車。美國陸軍選定以輪式的LAV-Ⅲ輕型裝甲車為基礎發展過渡性部隊主裝備——斯特賴克過渡型裝甲車;德國確定用新型SPz-3步兵戰車取代黃鼠狼-1步兵戰車;法國的新型步兵戰車VBCI 8×8初步成形。
火炮行業 美國火炮行業約有50家總裝企業和配套企業,其中較重要的是沃特弗利特和岩島兵工廠2家國有國營火炮總裝廠。這兩家陸軍火炮總裝廠都擁有雄厚的科研生產力量,從而保證其在火炮生產領域始終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此外,私有私營的聯合防務公司、哈斯科公司的BMY戰斗系統分公司、環境計算機集團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也是火炮行業的重要企業。俄羅斯的主要企業有巴里卡迪國營生產聯合體、電子機械聯合廠、摩托維里哈廠聯合體、國家合金科學工業公司、葉卡捷琳堡火炮廠、沃特金斯克廠等。其他軍事大國中,火炮研製、生產能力較強的國家及公司企業有: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和毛瑟公司,英國的維克斯公司、皇家軍械防務公司的諾丁漢皇家軍械廠、維克斯造船與工程公司的軍械分部等,法國的地面武器工業集團公司,日本制鋼所以及瑞典的博福斯公司、南非的軍械公司等。
現裝備各類火炮口徑多,品種也多,以美國為例,現裝備有十多種口徑、型號或系列的各類身管火炮、兩種多管火箭炮。多管火箭炮,典型產品有俄羅斯裝備的颶風和旋風火箭炮,以及美、英、法、德、意等裝備的M270式多管火箭系統。現裝備的高炮代表產品有德國獵豹雙管自行高炮系統、瑞士空中盾牌35mm高炮系統等。彈炮一體防空系統綜合了高炮和導彈的優點,許多國家都利用成熟的小口徑高炮,配裝先進的防空導彈,組成性能良好的彈炮一體防空武器系統。
輕武器行業 世界上能生產高質量輕武器的國家很多,能生產輕武器的企業更多。美國輕武器行業約有20多家企業,40%是國有國營公司。主要企業有8家,即聯合研究公司、薩科防務公司、FNMI公司、史密斯•韋森公司、美國連珠武器公司、匹卡丁尼兵工廠、斯圖姆•魯格公司和柯爾特武器製造公司。俄羅斯的主要企業有傑格佳廖夫廠、依熱夫斯克軍械廠、科夫羅夫機械廠、維亞茨克•波利亞內機械製造廠等;德國生產輕武器的企業很多,最重要的有毛瑟公司等。
目前,國外單兵作戰武器已向綜合作戰武器系統發展。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末實施單兵綜合防護系統(SIPE)計劃、90年代初提出「21世紀地面勇士」計劃以來,已形成了包括作戰武器、頭盔、單兵計算機、防護服和微氣候空調/能源分配多個子系統的單兵作戰系統;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義大利、澳大利亞都在實施了未來士兵綜合作戰系統計劃。美國最近提出的「目標部隊勇士」計劃是現有「地面勇士」計劃的延續,將進一步減輕下車作戰步兵的負擔。
彈葯行業 美國彈葯行業約有9家彈葯廠和十幾家火炸葯與推進劑的生產企業及配套企業,9家彈葯企業中,3家是國有國營,6家是國有私營。彈葯行業的主要企業主要有陸軍湖城彈葯廠、衣阿華陸軍彈葯廠、阿克辛製造公司、普利邁克斯技術公司、阿連特技術系統公司、薩科軍品公司、CIC國際公司、派恩布拉夫兵工廠、隆斯塔陸軍彈葯廠、密西西比彈葯廠、米蘭陸軍彈葯廠等;俄羅斯彈葯行業的主要企業有圖拉彈葯廠、三角旗國家生產聯合體等;在歐洲軍事大國中,德國共有彈葯企業20多家,最主要的是迪爾公司、萊茵金屬公司和布克化學技術公司;火炸葯企業約16家,主要公司有諾貝爾火炸葯公司、瓦薩克化學公司等;英國彈葯的主承包商有BAE系統公司皇家軍械防務公司、亨廷工程公司等;在法國,彈葯的研製和生產基本由GIAT和SNPE兩家公司壟斷,若干生產槍炮彈葯的私營企業都已被GIAT收購。在其他國家中,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瑞典博福斯公司等也都有較強的研製、生產能力。
近些年彈葯發展的特點是:將功能單一的炮彈改用多功能戰斗部,使其能攻擊多種多樣的目標;採用底部排氣技術、火箭增程、復合增程技術等來提高大口徑炮彈射程;大力發展子母彈技術;研製攻擊堅固目標和深埋地下目標的戰斗部;將制導技術引入常規彈葯提高炮彈、火箭彈的打擊精度。所以,就彈葯產品結構來看,所表現出的特點是:彈種數量迅速增加;具有精確打擊能力的彈種越來越多;遠程、增程彈種不斷涌現;功能各異的特種彈(炮射偵察彈、毀傷評估彈、巡飛彈)層出不窮。大口徑火炮彈葯,無論從裝備還是從研製看,均呈多彈種齊頭並進的局面,各發揮各的功能,互為補充。炮彈、火箭彈、航空炸彈和地雷都有子母彈彈種。為實現遠程打擊,火箭增程彈已成為美國榴彈炮用遠程彈葯的主要彈種,許多國家正在研製能夠打得更遠、更準的彈種。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和制導技術的成熟,很多國家研製並裝備了制導炸彈,電視制導、激光制導、紅外製導、雷達制導和GPS制導的航空炸彈相繼出現,並在近期的一些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激光制導炸彈已發展了三代產品,現裝備與生產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產品,主要有:美國的寶石路II和寶石路III、法國的瑪特拉系列、俄羅斯的KAB-500L和KAB-1500L等。航空火箭彈主要裝備在強擊機、殲擊轟炸機和武裝直升機上,是對地攻擊的重要武器。迄今,已有美、俄、英、法、意等10多個國家的空軍裝備有20多種航空火箭彈。
軍用光電、電子行業 軍用光電、電子裝備產品范圍廣泛。美國的主承包商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聲公司、利頓工業公司等等;俄羅斯軍用電子行業的主要企業有扎爾戈斯克光學機械廠、羅斯托夫光學機械廠、新西伯利亞儀器製造廠、科夫羅夫電子機械廠、喀山光學機械廠、依熱夫斯克圓頂電子機械廠等;德國生產兵器光電裝備的企業主要有卡爾•蔡斯公司、埃爾特羅公司、不萊梅電器專用公司;英國的主承包商有BAE系統公司、通用電氣-馬可尼雷達與防務系統公司、曾格萊琪防務系統公司、普萊西公司等;法國軍用光電電子行業主要企業包括泰利斯公司、激光工業公司、測試儀器製造公司、GDI模擬公司、塞爾日-達索電子公司、薩吉姆公司等。
軍用光電、電子器材包括用在現代武器平台和武器系統的光電、電子器材,以及外在的、網路狀無縫連接的更龐大的系統,如美國陸軍作戰指揮系統、C4ISR系統等,僅用在武器平台和武器系統上的就有軍用光學裝置(望遠鏡、瞄準鏡、潛望鏡等)、微光夜視裝置、紅外熱像儀、激光裝置、導航定位裝置、雷達、火控系統、通信裝備、車輛綜合電子系統、單兵綜合作戰系統等,它們對於提高每一個平台和武器系統的信息能力、在網路環境下作戰的能力越來越重要。這些器材和系統品種繁多,不勝枚舉。
[NextPage]
三、世界常規兵器工業的發展趨勢
世界常規兵器工業將會繼續進行結構調整。由於世界軍火市場競爭激烈,軍火公司通過合資經營或收購、兼並進行重組具有實現優勢互補、節約經營成本、提高競爭力、搞活企業等好處,因而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通過合(兼)並開拓軍貿市場,促進軍品銷售。在軍工企業內部,結構調整的主要動向是集中核心業務。軍工企業集中核心業務,把大量輔助任務轉包出去,可以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節省工時,增強市場競爭力。例如,法國GIAT採用這一策略,只承擔大型武器系統的研製和總裝,將零部件、子系統等業務交給轉包商完成;英國BAE系統公司的皇家軍械防務公司向核心業務集中,擴大火箭發動機的研究和生產,逐步放棄非核心業務(如放棄輕武器和火葯生產)。但世界級的大公司都具有多種經營、軍民結合的特點,這在未來的結構調整中將不會改變。隨著各國兵器的研製,尤其是坦克裝甲車輛等的研製,已經注重並採取車族化、通用化、模塊化發展戰略,必將繼續促進各國對兵器行業的規模和生產能力做出合理的調整。
常規兵器製造技術和加工手段將日益精良。常規兵器製造技術的特點是生產的產品品種多,批量大小不一,加工難度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工藝復雜,既包括大量的通用製造技術,也包括許多專用技術。由於先進製造技術對提高兵器性能與質量、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國都十分注意適時利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有計劃地對兵器製造技術進行現代化改造。隨著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各國兵器工業企業將會擁有更多的生產兵器產品所需要的各種通用和專用機械設備,實現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在火炸葯、彈葯等危險性高的生產領域,將會進一步實現自動化、連續化、遙控化;滿足高新兵器產品高質量、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特點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柔性製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將會得到更廣泛應用。
常規兵器科研和生產領域的國際合作將不斷加強。由於現代新兵器裝備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研究、開發和生產的成本也愈來愈高,有些技術的攻關不是一國、一時可以解決的,因此,為了縮短研製周期、降低研製成本,各國及其國防工業企業都在積極尋求開展國際合作。如,美國與許多國家有合作關系,美、英、法、德、意在生產多管火箭炮系統和研製制導型多管火箭炮上的合作;美、英、法、德在研製大口徑火炮模塊化發射裝葯系統的合作;美、英在研製輕型155mm火炮、研製通用導彈上的合作;美、法在火炸葯柔性製造技術研究上的合作等。在歐洲,為了能與美國抗衡,歐盟范圍內的國際軍事合作是有目共睹的。俄羅斯也改變了以前封閉式的做法,不僅允許國防科研和生產部門開展國際合作,而且授權一些競爭能力強的兵工企業獨立開展國際軍貿業務。
各國軍品出口政策將更加靈活,世界軍火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未來世界各國軍工界將更會加重視國際軍火貿易,把武器出口視為搞活經營、促進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戰略。目前全世界出口常規武器的國家和地區有六十多個,進口國家和地區有近150個。近幾年,世界局勢的不穩定因素,帶動世界軍火市場日趨紅火。全球軍貿總額不斷呈上升趨勢。除了美、俄、法、英、德等武器出口大國外,以色列、瑞典、南非、巴西、印度、韓國等在國際軍火市場也日益活躍起來。為滿足部隊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應付地區沖突、加強國內治安與反恐等需要,未來世界各國的國防開支預算會呈回升的勢頭,許多國家將會增加武器裝備的采購費和武器進口。
世界常規兵器工業發展將更加高技術化,新式武器將不斷涌現。為了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一些國家已對未來武器裝備提出了高殺傷力、高機動性和高生存力的要求。未來武器系統將會進一步處理在武器系統輕型化與高殺傷力之間、輕型化與高生存力之間的矛盾,使武器系統的性能有顯著的提高。未來戰爭中信息和信息戰能力不可或缺,信息和信息戰裝備的研究已得到普遍的重視。光電技術不僅是發展高技術兵器的技術基礎,而且是改造現有武器裝備、提高其信息能力、夜戰能力、光電對抗能力的技術資源。抓光電、電子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將是加速兵器裝備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未來常規兵器將會進一步實現打擊精確化、遠程化和毀傷高效化。目前已經有許多導彈、制導炮彈、制導炸彈具有精確打擊能力,更多的新型制導炮彈或靈巧炮彈正在研製中,隨著火炮性能的提高以及制導或簡易制導、增程、滑翔等技術在彈上應用,常規火炮的打擊將越來越精確,射程更遠。先進戰斗部的研發及新型引信、高能量密度材料等在彈上適時應用,將不斷提高彈葯毀傷效率。當前武器種類繁多,導致常規兵器工業基礎龐大,經濟效益低下;品種繁多,導致武器通用性差,加重了戰時供應和保障的負擔。一些國家和兵器企業已經在重視研製多用途武器系統、多用途彈葯,減少武器品種,提高武器的通用性。
隨著網路中心戰概念的提出,武器裝備發展的中心將有所轉移。以往武器系統的發展多以平台為中心,圍繞平台來考慮系統配置;而網路中心戰則需要轉變為以網路為中心,規劃武器平台的任務與作戰需求,設計武器系統和平台的配置,制訂武器系統的戰技指標要求。
網路中心戰將使未來戰爭武器體系對抗的特點更為突出,同時也要求武器系統與平台的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更高,戰場感知能力更強,實現武器平台之間的互通、互操作。目前新武器系統的開發已很重視開放式結構原則,以便於系統的改造和升級。在未來地面作戰和聯合作戰中,要求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等及其平台呈車族化發展模式。平台車族化,既可以避免平台種類繁多,減少研製和生產工作量,又能提高部件通用性,便於減輕日常保養、戰時維修的負擔。
近些年來,世界范圍內低強度戰爭、民族糾紛或地區沖突不斷,尤其是反恐怖、反走私、輯毒等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頻繁發生,已經對適合城市作戰、山地作戰、特種作戰使用的兵器裝備有越來越多的需求。這類兵器裝備包括各種槍械、單兵作戰系統、攜帶型攻堅(反坦克、反掩體、破門)武器、輕型(地面或空降)作戰車輛、輕便探測裝備、夜視裝置、非致命武器、探雷和掃雷裝備、防毒面具、防彈衣等,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