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素材 » 張愛玲簡短素材

張愛玲簡短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2-28 17:04:54

1. 張愛玲的小故事……要故事不要簡介

張愛玲,1921年9月出生於上海一個門北曾頗煊赫的家庭,祖父張側重綸,外曾祖父是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李鴻章。

張愛玲的父親是那種典型的遺少,受舊社會那套風氣及傳統的影響極深,而其母卻是一個受西方文化熏染的反叛女子,與其小姑幾度赴法留學。其後父母終離異。其父又納一「後母」好象青樓女子。她就生活在這夾縫之中,受著東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

她有三個家,一是父親的、一是母親的、一是小姑的。她就在這特殊的環境下成長著。一方面由於歷史的變遷,封建士大夫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張家日漸衰敗;一方面這些舊世家旺族仍撐著門面,過著表面優裕,浮華的生活,一方面殖民文化又帶來西方社會的靡爛倡導的浪漫自由。一邊是吸鴉片,養姨太,逛堂子,一邊是鋼琴,舞會,女性解放。她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著。

童年時受舊式家庭的影響,讀的是家庭「私塾」學的是古文言,後來去了美國人辦的聖瑪麗亞女子學校,學英文、數、理、西洋史等課程,其母又想把其培養成「西式淑女」教她畫琴。她的成長也伴隨著中國的殖民史,有著東西的交匯融合。

其自小聰慧8歲就投稿,9歲寫小說,中學時還有不少的作品被發表

但其生活有是不幸的,父親和繼母天天吸鴉片,自然對她是沒有什麼教育和照顧的了,其下又有小弟,繼母乃一無甚修養之人,對其時有拳腳相加之舉,其父也因其母的反叛而加怒於她。

她曾被囚數十天,後終於逃離,跟隨母親生活,幻想過西方那種自由的生活,其母便教她西洋的一切生活,但很快發現她不適應那種「西式淑女」的作派,又加無生活來源終於放棄了她。

上海淪陷後她就讀於香港大學,在此讓她感覺到了許多的變幫,家事,國事,世俗文化沖突,人性的暴露等,都讓她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產生一種荒涼的感覺。在她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這兩個字。這些在她的散文中尤為突出。《張看》《流言》都有著很平實的語句說著平民的話,但裡面卻寓著冷峻對世俗深澈的抗拒。

她筆下的人物也是我們身邊普普通通的一員。象《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並不象瓊瑤筆下的人物那麼的空靈不食人間煙火,她是聰慧的卻也是生活中的人,感情是為了生存,一座城的毀滅成就了她的一段姻緣,能說是一段佳話嗎? 《紅玫瑰.白玫瑰》那個蒼白的煙鸝那些個曾經鮮活的紅玫瑰都在生活中變得焦黃。《連環套》的倪喜,那無數的悲涼,還有《金鎖記》的七巧,都曾經是多少鮮靈的花呀,卻都在短暫的艷麗之後成了庸俗的乾草,那被壓榨的靈氣都變成了什麼?

她的《沉香屑》在那微微的熏香中娓娓道來,道出人生的那種無奈,人性中更深的不為人所理解的情緒,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難以定論。怎樣的人生才是滿意的人生,如何選擇一生的道路,要用怎樣的犧牲?薇龍把她自己的一生賣給了她的感情,正如她看到有個十多歲的妓女被幾個海員粗暴的拉走卻仍要嬉笑時對著丈夫說的:其實我和她一樣,不一樣的只是她是被逼的,而我是自願的。那種沉痛重重的敲在人心上。

喜歡看她的《霸王別姬》那份蒼涼凄楚不是用「不肯過江東」幾個字就能表述的。她的《茉莉香片》看完後都讓人有喉頭堵堵的,但那筆下的一切可不都是生活的寫照。

她的散文《愛》又讓多少人傳頌: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遇見的人,於千成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小,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短短的幾句話,可牽起了人心中多少的無奈情緣。

她的《私語》述說了她對家的感受,那份無奈無助還有對舊式家庭的那種悲涼。《談畫》《談讀書》《談跳舞》《談音樂》《談女人》《論寫作》《更衣記》無不讓人覺得她是一個多麼特別的女子,她的散文色彩飛揚,文辭俊俏生風,既鋒芒銳峻,又幽默狡黠,靈慧輕盈。在文風上與其他女性作家迥然不同,蔚然自成一家。所寫的東西都是市民的生活起居,男女飲食皆深入淡出,泛泛道來卻言之有據,用沒有修飾的語句道出人性內在的精神。

她和胡蘭成的戀情或許對她對人的感情更深的用了兩個字「荒涼」來作結,那一種付出令她前半生都在孤獨中度過。因著她聰慧的見識和對家庭關系感情的失落等的自我體驗和透視,對此她已徹底看透,用一句說概之:「一個瀟灑蒼涼的手勢」,她用其自身的承受力與覺悟力把那層虛偽的外衣撕破,她是覺悟更結底的一個:打破女性神話,而「赤裸地站在天底下了」。

她雖有著絕世的才華卻不免不著一生的孤涼,年輕時因與胡蘭成的一段感情,因了他的多情,而如舊時代一樣的空餘恨。至到老年才找到了一個可以依託的人那就是「賴雅」他比她大了十幾歲也是一個作家,一個戰地作家,「兩條凍僵的蛇,為了彼此取暖而彼此靠近」那段生活是平凡而拮據的,但她卻找到了心的歸宿 ,但不久他卻辭世而離她而去。

她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她那不流於俗的寫作手法是無人能及的。她把男女之情的本相,婚姻家庭的本質,把浪漫的理想境界還原於凡俗的人間的生存的真實狀態,給它一個赤裸裸的本相,一切的風花雪月都歸於生活的塵俗。張愛玲超越了那個時代,她在女性作家中是一個奇跡,她的思想和藝術影響力將是深刻而久遠的。

2. 張愛玲《傾城之戀》200字簡短分析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說。故事發生在彌留之際的香港版,講的是腐舊家庭里走出來的權白流蘇和瀟灑多金男范柳原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大時代和小情愛交織在一起的傳奇,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張愛玲用大線條的筆觸描繪了時代背景,卻用工筆的技藝勾勒了范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讓人讀完之後百味雜陳,「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正是這樣的感受,不可理喻的世界裡就不應該追究這么多,不問也罷!

3. 結合張愛玲的文章《到底是上海人》談談上海的人情味是怎麼樣的用作作文素材100字: )

人情味搬了新家,新家裝修得很精緻。我的小房間舒適、整潔,牆面刷著我所喜愛的藍色,我該開心。望著他們奮鬥了半生的成果,我的父母也該開心。可是,我們的心頭彷彿都壓著重重的什麼……放學回來。飯桌上媽媽問:「學校學習還行嗎?」我應了一句「還可以」,似乎就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對白。飯菜熱騰騰的,但騰騰的熱氣下只有沉悶、壓抑的夾菜聲。爸爸早早地睡了,我聽到他那張因捨不得扔下而強搬進新房的舊木床發出的一聲又一聲嘆息。媽媽兀自看她那沒完沒了的肥皂劇,斜躺在客廳的沙發上哈欠連連。門鈴響了。媽媽興沖沖地去開門。「對不起,走錯了」,這句冰冷的話澆滅了這一天里最後的精力,客廳等洗了,房內有些冷寂,只留下舊木床的嘆息。那一刻,想哭,終於明白心頭重壓著的是新生活中冷漠的一切。日子就這么過著,每天的變化只有牆上日歷的翻新。走進電梯靠在角落,突然有一種想讓他停下來的沖動。門開了,門合了;人來了,人走了……生活中這種冷漠填賽了腦袋的全部,頭怔怔地痛……開門,眼前的景象令人心動。走進爸媽的房間,他們在理東西,揩去汗水,興沖沖地講,「快,去打包」。嘴角都擠滿笑,「我們回家」。我有些怔怔地,卻又馬上反應過來,急急地應聲「哦」。那晚,關上新家的門,爸爸握著手中的鑰匙苦笑,卻又無所依戀地走進電梯。我知道,我的生活將不再只有冰冷的牆壁。我在想,我想要的究竟是怎樣一份情意。路邊的一切都那麼熟悉,那一顆老榕樹上,有我和夥伴玩耍過的痕跡;那一方小池塘邊,留下過媽媽摟緊我時的盈盈笑意;那一排緊挨在一起的平房下呵,都是我那純樸厚道的鄉里鄉親……鄰居們知道我們回來了,敢來串門。曾跟我家鬧過別扭的張阿姨說,「平常老跟你吵吵,你不在我心裡反倒空落落的。」媽媽笑笑說,新房子不好。其實我明白,我們是為這些舍不下的左鄰右舍和舍不下的其他一切一切而回來的。說到底,我們是為這不可或缺的人情味回來的。日子一如既往,有歡樂,有矛盾……還有,人情味。 人情味既生而為人,便自是帶情,眾人攢聚,眾情便交雜,久而久之,世界便具有了一種獨特的味道。既非胭脂水粉的香味,亦非米鹽醬醋的油味,曰:人情味。有人存在的地方,便可尋著人情味。記得我去北京參賽,去賓館路上在休息站休息時,領隊錯數人數,竟將我落在當場。當我發覺,人生地不熟,現金手機均在車上,當即急下兩粒豆大的淚。一旁等著攬客的司機大叔見狀便來問詢。得知情況後二話沒說便讓我上車,願意免費載我。路上,熱心的大叔見我仍是焦急,便將車上的零嘴給了我,然後與我天南地北聊起天來。我至今仍記得那口可愛的京片子,有粗獷的北方味道,和教人心底溫暖的人情味。那樣大的社會,總會有人逢著困難,這時候,無論是否相識,無論是否有回報,都有人伸出援助的手,那便是最濃最香的人情味。不僅人們具有人情味,法也具有人情味。法是一個社會誕生後在歷史中逐步形成的用以規范這個社會的准則。既是准則,當然得秉公執行,毫不馬虎。其實不全然,俗語有雲:王法不外乎人情。曾看過一則報道:一名婦女犯了法,理應判罰五年牢獄之刑,但該婦女腹中有著兩個月大的胎兒,於是,法院最後竟判她罰款數萬外加剝奪政治權利五年,而牢獄之刑就此免去。畢竟,她犯法與胎兒無關,而幼兒誕下後又不可無母,那牢房,終歸不是個教養孩子的好地方。那母親不禁感恩戴德,洗心革面,最後倒也皆大歡喜。這便是法的人情味。法是人定的,自是帶了些許人情。我覺得可以這么說,法也是有眼的,一隻始終圓瞪著那些違法亂紀之事,而另一隻則是半閉的,那便是帶了人情的網開一面。人情味也不盡善然。有人視利大於天,便昧著良心將本該單純的人情做了黑心買賣,使社會失了公平,沒了秩序。如憑人情關系走後門、靠人情牟利等,此等人情,散發的不再是馥郁的淳味,而是惡氣沖天、過路皆掩鼻的惡臭。這樣的人情味,實則是一個社會的瘡疤、膿包,可惜是無法除盡的。幸好,世界總是光明居多,這樣,便不至於無法生活,只願人人能將人情單純看待,將人情味單純醞釀,有道是:世間冷暖,各自斗量,惟有真情,最是芬芳。 人情味我走在路上,身邊時忽閃而過的人群,他們有的笑著,有的面容呆滯,還有的流著淚。我在尋找,一種叫做「人情味」的東西。我來到了一片金黃的原野,秋風夾著麥香迎面撲來。我愜意地走在長滿野菊花的田埂上,兩邊是陣陣翻滾的麥浪。田野里,一個身著粗布衣服的壯年正在揮刀收割糧食。他黝黑的皮膚,在陽光下散發著奇異的光澤。汗水順著他的臉頰流淌下來,他直起身來,望著一望無際的原野,活動了下酸疼的腰肢,繼續埋頭苦幹。遠遠走來一個婦女,哦,那是他的妻子,為他送飯來了。他們相視一笑,也不說話,在路旁的樹蔭下,男子打開可口的飯菜,狼吞虎咽起來,妻子在一旁溫和地笑著,偶爾為他擦去額頭細密的汗珠。眼前的這一幕,讓我倍受感動。我找到了,這是人世間至善至美的親情。我繼續前行,離開了鄉村小鎮,來到了一片繁華的都市。眼前是車水馬龍,刺耳的車鳴。我走向了公交車站台。我環顧四周,周圍的人群衣著光鮮,有的手提公文包,西裝筆挺,有的塞著耳機,嘴裡「吧唧吧唧」嚼著口香糖,有的盯著手中的手機,一刻不停的撥著按鍵,有的面無表情,低頭看手指發呆……一輛公交車緩緩駛進站台,剛才還在閉目養神、各干各事的人們,一下子像清醒了過來,蜂擁至車門口,推搡著擠進門。我在艱難中擠上了車。到了車里,剛才還精神著的人們,進了車便又各顧各的。我頓時疑惑了,這里哪裡存在人情味呢?這時,上來一個拄著拐杖的年過花甲的老人,車里已被擠得滿滿當當,老人環顧了四周,見沒有座位,便只能在搖搖晃晃的車廂里干站著。人們依舊面無表情。突然,一個青年站起來,微笑著把座位讓給了老人。人們像回過神來似的,用贊許的目光看著這個青年。哦,原來,人與人之間的互幫互助,便是人情最佳的表現。即使在這個冷冰冰的城市裡,也能像一盆炭火一樣,溫暖人心。海德格爾說,這時一個不再思考的年代。不再思考的人們,物質的提升削減了人情。但人世間的這份情感,總是會滲透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這時一種永恆的情感。 人情味朱自清曾說過:「一人生在世,倘只有極少極少的所謂得失相關者顧念著,豈不是太孤寂又太狹隘了么?狹隘,孤寂的人間,哪有善良的生活?」可見,世間需要人情味。生活若沒有了人情味,將毫無色彩可言。人情味不是一種偽善。在當今這個分分秒秒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社會,人們都忙於在快節奏中為自己贏得利益的最大化,還能有多少人願意放慢腳步,俯身照看下身邊的失意者?縱使有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樣的現實主義,但總難免會有幾家歡喜幾家愁,總會有人生活受挫、事業受阻、感情受困,若這時連個真心安慰或支持的人都沒有,這樣的現實未免也太殘酷了。然而比起一個人承受失落打擊,若這時再出現一個人虛偽地同情你,還是選擇「殘酷的一人現實」的好了。人們總是在構築自己的利益世界,冷冰冰的現實讓人渴望溫暖,渴望一種充滿人情味的溫馨感,但這絕不是在渴求別人的同情,絕不是要人們去學會偽善。沒有什麼比站在幸福的位置去看待不幸的人更殘忍的事了。人情味的缺失,絕不是可以用偽善來濫竽充數的,寧缺毋濫。人情味是一種濟世仁心。真正的人情味往往是從真情實感中流露的。唯有對身邊的失意人群深入體會,感同身受地去開導,才能給人真正的開導。構建人情味的世界,需要我們懷著一顆悲天憫人的心去看這個世界,總會有不計益的付出將這個世界注入人情味的。從大家耳熟能詳的雷鋒,到如今一個個感動著中國的人物,他們無不是以自己的一顆濟世之心來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與對社會的責任的。充滿人情味的世界,必將是人們所追求的和諧社會。如今人們極力宣傳共建和諧社會,不就是在呼籲多一份關注、多一份人情么?當每個人都能自然而然地去關心呵護身邊的弱勢群體時,當每個人都能主動去付出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時,必能在將來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懷。你傳遞了這份人情味,帶給對方的不單是溫暖,更激起了對方的感恩之心,當這種感恩再次將這種人情味傳遞時,走到哪裡不會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呢?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關懷,讓我們共建和諧社會,讓人情味回家!

4. 請給我一些張愛玲的語錄,要簡短的,不要從網上抄的,不看長度只要內容。她作品裡的美文也行,例如,『...

1、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回里,沒有早一步,答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

2、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3、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這上面略加點染成一枝桃花。

4、 照片這東西不過是生命的碎殼;紛紛的歲月已過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給大家看的惟有那狼籍的黑白的瓜子殼。——《連環套》

5、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6、樓下公雞啼,我便睡。像陳白露。像鬼――鬼還舒服,白天不用做事。 按:陳白露是<日出>里的交際花。她有一句出名的對白:「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

7、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8、最可厭的人,如果你細加研究,結果總發現他不過是個可憐人。...

5. 關於張愛玲的~~

散文,名字叫《愛》,在《張愛玲散文集》里有收錄。比較簡短,全文如下: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
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
,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
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
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
噢,你也在這里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
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子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
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
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
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6. 張愛玲適用什麼話題的作文

有關內心的豐富和內心的真實世界,如莊子外表極冷,內心極熱忱

7. 張愛玲作文素材

張愛玲,一代才女,她一生既輝煌又寂寞,既精彩又冷清,既煊赫又悲涼。她是那個時代,大上海開出的一朵奇葩,冷艷之中略帶凄楚。
張愛玲是大家閨秀,又是知識分子,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女人。封建社會不贊成女孩讀書,可見女人有了知識還是了得的。當權者傲,富貴人傲,女人傲,文人傲。張愛玲只能是「傲」上添「傲」。所以她生來一副傲骨,三分才氣,三分傲氣。對於文學來講,文學與非文學以及文學之間的差異來自人與人的不同,她依然與眾不同,孤傲清高。文學作品中的感覺和精神來自作者,張愛玲一生的經歷一波三折,她筆下的人物或多或少有她自己的影子。
她自己寫出了《金鎖記》、《傾城之戀》,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到頭來,自己卻親繹一曲纏綿悱惻、靈肉糾葛的傾城之戀。這是宿命,還是偶然?
張愛玲遇到了胡蘭成,鍾情於他,為這段戀情拚命地付出。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富盛名的才女,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一個孤傲成性,一個風流倜儻。她不介意胡蘭成已婚,不管他漢奸的身份,不顧他的年齡可以做她的父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絲毫不介意,胡蘭成一個月回來在她那待幾天然後回他的家,她在一封信中對胡蘭成說:「我想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里來來去去亦可以。」她絲毫不介意,胡蘭成給她溫暖之後,剩下的便是一個人的寂寞。
戰後人民反日情緒高漲如昔,全力捕捉漢奸。胡蘭成潛逃溫州,因而結識新歡范秀美。當張愛玲得悉胡蘭成藏身之處,遠去溫州,去探望她的夫君。千里迢迢覓到他的時候,,胡蘭成驚而不喜,甚至有怒。對此他後來的解釋是,夫妻難中相別,妻子尋蹤探夫,本是令人感動的人情之常,但愛玲是超凡脫俗的,就不宜了。他對她的愛早已燒完了,就像一堆柴火,愛來時,情濃時,燃氣熊熊烈火,恨不得燒了整個世界,轟轟烈烈愛一場,而愛過之後,情淡之時,變成一堆灰燼,再也沒有任何激情與慾望。於是,一切只剩下無言的冰封,相處的冷淡,相見的尷尬。縱使張愛玲才華橫溢,聲名在外,也沒能力改變什麼。張愛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裡只有這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的心裡卻裝著幾個女人,叫她怎麼能不感傷?於是她離開溫州的時候,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真是天公應離情。這場雨,也沖刷了他們曾經的「傾城之戀」。張愛玲已經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有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有一次,胡蘭成有機會途徑上海,在危險之中,他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夜。他不但不懺悔自己的濫情,反倒指責張愛玲對一些生活細節處理不當。還問她對自己寫小周的那篇《武漢記》印象如何,又提起自己與范秀美的事,張愛玲十分冷淡。當夜,兩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蘭成去張愛玲的床前道別,俯身吻她,她伸出雙手緊抱著他,淚水漣漣,哽咽中只叫了一句「蘭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可見,對他情有多深!
過了不久,她告訴胡蘭成她自將萎謝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到底曾經愛過,而且是銘心刻骨的愛,哪怕雖有千般委屈,但委實難以放下,因而拖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有最後的決斷。愛情的酸甜苦辣是可以忍受的,因為畢竟還是情味,而無愛的苦澀卻是無可奈何然而,凋謝的不只是張愛玲的心,她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亦隨之而逝。往後的日子縱然漫長,她始終沒再寫出像《金鎖記》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漢奸罪惡史》中,張愛玲榜上有名,這多多少少拜胡蘭成所賜。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於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卻是張愛玲濃墨重彩的一筆。
張愛玲,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憫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在我眼裡,張愛玲,只是一個美麗如煙的女子,美麗的多元化,多樣化,美麗的別具一格
今夜,讀張愛玲
「每一隻蝴蝶都是從前一朵花的精魂,是花的前世回來會見今生。」我似乎看到張愛玲在一棵花樹下,喃喃自語,我便被如此曠世奇女的一句話而熱淚盈眶。
也許她便是那朵花那隻蝶,張揚的才女,逃不了世事變遷。她的開場便註定有淚,才會有她溫溫的情懷。她的結局註定悲涼,才會有絕美的回眸。
她說:「我喜歡我四歲的時候懷疑一切的眼光」,童年最初的朦朧與不快便被這句話概括。貴族的血統,給她於無奈。童年在她《私語》里呈現,是該和她一起歡喜,還是一起悲哀,我突然有了些許的茫然。一本《摩登紅樓夢》把她從文字中帶出來,是該為她的才情呼贊的,這樣的奇女子。
要強如她,也在父親再婚的前夜哭泣。她說:「像重重疊疊復印的照片,整個空氣有點莫糊。」她說:「有太陽的地方使人瞌睡,陰間的地方有古暮的清涼。房屋的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的,有它自己的一個怪異的世界。」我是愛極了如此語言,仿若看到一個身著艷色旗袍女子在一幢斑駁的屋子外徘徊。這樣怪異的世界,便在她的身上刻下了烙印。如此讓人驚嘆。
在那個時代充滿青春充滿希望的她,卻在滿清遺老遺少里,昏昏沉沉,紛紛擾擾的世界裡,她卻有著不同一般的迷糊與清醒。她曾經的愛人說她是「花來衫里,影落池中」。她每一個細微的情緒會被聚焦,放大,似「一花一世界,一沙一菩提。她的世界邊緣被敲打著,她始終讓自己沉澱,淡漠著,熾烈著,甜膩著,跌跌撞撞往前走。
沉浸在她的《金鎖記》里,誰見過軒信箋上的淚?淚珠是「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的失眠。淚便會烙上一個永遠的印跡,誰會再想起,三十年前的月亮?誰還會沒吃過雪裡紅呢?誰還會在吃的時候盯著它?誰能再想起青澀年紀中的凄涼,敏感壓抑的少女?飄浮的情緒只有張愛玲有如此的才情。
她在《燼余錄》里說,「銅鍋坐在藍色的煤氣火焰中,象一尊銅佛坐在青蓮花上,澄清,光麗。。。。。。雞在叫,又是一個凍白的早晨。我們這些自私的人若無其事地活下去」看似淡然,卻隱藏著無法明言的悲涼,這樣句子讓人傷感,讓人不由地心深疼起來。亂世中的女子,聰慧並孤獨,洞察著人性的真相。
她是喜歡悲狀,喜歡蒼涼亦喜歡張揚。她痴情於那份本看著不見好的愛情,幾乎是卑微地,她說「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她更明白眼前的男人的悲劣,在那個亂世里,她無法把握這樣的男子,在她決定要離開時,也多少心酸往事塵埃歷歷,要做一個了斷,和愛人,也和自己心靈最深最真的愛做了個發斷。去留之間,徘徊復徘徊。她了斷之後的平靜與從容見出了決絕,那是一個尊嚴中的華美。

8. 如果高中議論文寫張愛玲,有什麼素材可以寫

死亡對她來說是期待已久的凋零
「臨水照花人」樂用文字跳舞,跳的凄美以至於孤寂。余秋語說她死得很寂寞正如她活得很寂寞,難以想像獨自死在美國洛杉磯家中的她,面臨死亡時的心態,不過對於她來說應該是一種期待已久的凋零。
她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旗袍,上面爬滿了蚤子」。因為皮膚病,她與跳蚤戰鬥了幾十年,在我看來,時局、命運、愛情都是她生命的跳蚤。希望「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她換來的卻是胡蘭成一次又一次的背叛,而她選擇容忍,因為她說「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我不知道這句話是害了她還是救了她。
她願意為胡蘭成卑微地低到塵埃里,欣喜地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可是等來的卻不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愛你,管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這或許是她用來安慰孤傲的自己,卻讓我心碎。。。。
林徽因有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毛有大鬍子荷西,好希望她也可以遇到對的人。她的性感、譏誚、冷漠把她置於居高臨下,想要去觸摸她,可是又會高冷的讓人戰栗,她說,當你愛上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會發現文字是多麼的蒼白,不能說愛她,但她卻真的讓我心碎,沒辦法用短短的文字來描述這個女人的一生。臨水照花人,浮華褪盡,人比煙花寂寞。(來自綿陽三新裝飾)

9. 關於張愛玲的簡介、生平事跡。最好多點詳細點。

1.早年經歷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廷重(張志沂)屬於遺少型的少爺,母親黃逸梵(黃素瓊)是新式女性。

1923年,父親在津浦鐵路局謀得一英文秘書職位,父母和姑姑張茂淵由上海搬到天津。

1924年,開始私塾教育,母親與姑姑奔赴歐洲游學,張愛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7年,在私塾讀詩背經的同時,開始寫小說。第一部小說寫一個家庭悲劇,第二部小說是關於一個女郎失戀自殺的故事,還寫過一篇類似烏托邦的小說《快樂村》。

1928年,父親帶著張愛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並開始讀《三國演義》《西遊記》《七俠五義》等古典文學作品。

1930年,在母親的堅持下進美國教會辦的黃氏小學插班讀六年級,同時改名為張愛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協議離婚,張愛玲隨父親生活。

1931年,在小學寫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節的小說,在同學中傳閱。同年秋,進入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就讀。

1932年,首次發布短篇小說《不幸的她》刊載於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總第12期,並不時有讀書評論等文章見於校外的《國光》等報紙雜志

1933年,在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發表第一篇散文《遲暮》,並開始與父親學寫舊詩。隨後陸續發表了《秋雨》《牛》《霸王別姬》《論卡通畫之前途》等文章。

1937年,夏,從聖瑪利亞女校畢業。

1938年,年底參加英國取倫敦大學遠東地區入學考試。

2.步入文壇

1939年,張愛玲考取倫敦大學,卻因為戰事激烈無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學文學系。不久,在《西風》月刊上發表她的處女作《天才夢》。

1942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大學停辦,張愛玲未能畢業。隨後與好友炎櫻返回上海,報考上海聖約翰大學,卻因「國文不及格」而未被錄取。於是,開始為《泰晤士報》和《20世紀》等英文雜志撰稿。

1943年,張愛玲在《紫羅蘭》上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該小說使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此後,張愛玲一發不可收拾,陸續了發表《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

1944年,初春,張愛玲因小說《封鎖》與胡蘭成相識、相知、相戀。不久後,便與其結婚。然而,這次婚姻只維持了兩年。這段沒有結果的婚戀是張愛玲人生中一段不尋常的經歷,也是讓她飽受非議的一段經歷。同年,張愛玲不僅創作了《花凋》、《鴻鸞禧》、《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作品,還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集《傳奇》以及散文集《流言》,並且《苦竹》上發表《自己的文章》以回應傅雷的批評,張愛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壇大放異彩。

1947年,張愛玲應邀創作了電影劇本《太太萬歲》和《不了情》。

1951年,張愛玲以「梁京」的筆名發表的小說《十八春》。

1952年,張愛玲赴香港,供職於美國新聞署的駐港辦事機構。

1954年,張愛玲兩部帶有政治傾向的長篇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先後在《今日世界》連載。

3.旅居美國

1955年,秋,張愛玲乘「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赴美國。

1956年2月,搬到紐英倫州,遇見了美國劇作家賴雅。同年8月,張愛玲與賴雅相識半年後結婚,兩人共同生活到1967年賴雅逝世。

1958年,獲加州韓廷敦哈特福基金會資助半年,在加州專門從事寫作,發表小說《五四遺事》,為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編寫《情場如戰場》、《桃花運》、《人財兩得》等劇本。

1960年,張愛玲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

1961年,應香港電懋影業公司的邀請,張愛玲去台灣收集資料後赴香港創作電影劇本《紅樓夢》、《南北和》及其續集《南北一家親》、《小兒女》、《一曲難忘》,回美國後還創作了《南北喜相逢》。

1962年,張愛玲在英文《記者》雜志發表訪台記事《重回前方》。

1966年,張愛玲把中篇舊作《金鎖記》改寫為長篇小說《怨女》在香港《星島晚報》連載。[2]

1967年,張愛玲任紐約雷德克里芙女子學院駐校作家,並開始英譯《海上花列傳》。

1969年,張愛玲將舊作《十八春》略做改動後,易名為「半生緣」在台灣出版。同年,得陳世驤教授之識,任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研究中心」,繼續《紅樓夢未完》之研究,兩年後離職。

4.晚年歲月

1972年,張愛玲移居洛杉磯,開始了幽居生活。

1973年,張愛玲在《皇冠》發表《初評紅樓夢》,張愛玲的一些散文,小說也由台灣重刊。

1974年,張愛玲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談看書》與《談看書後記》,在皇冠發表《二詳紅樓夢》,完成英譯《海上花列傳》(未出版,後來因為搬家遺失譯稿)。

1976年,張愛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張看》,同時發表《三詳紅樓夢》。1977-1993年,張愛玲陸續完成了《色戒》、《惘然記》、《對照記》的創作,並出版了《紅樓夢》評論文集《紅樓夢魘》。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木區家中寓所死後一星期才被發現,享年75歲。生前指定林式同為遺囑執行人。9月19日,遺體在洛杉磯惠澤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張錯、高全之、張紹遷、許媛翔等人攜帶出海,撒於太平洋。

(9)張愛玲簡短素材擴展閱讀:

張愛玲(1920.9.30—1995.9.8),中國現代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10. 季羨林,錢學森,張愛玲,魯迅,李煜,項羽,能不能簡要概括出有關他們的素材200字

人物故事: 1、堪稱「國寶級」的一代大師季羨林,從不倚老賣老。每有客人前來拜訪,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齊地在書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內收,坐得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來,挺胸端坐,是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在客人離開時,他一定送出門外,道別再見。 1995年的一天,白岩松為季羨林做「學者訪談錄」。當時,季羨林坐著,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備遞給他的一剎那,他就站起來,彎腰等著,令在場所有的人感動不已。曾經有不少人贊嘆過,大師就是大師,簡單的姿勢,有幾個人能時時做到? 感悟:尊重別人,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姿勢。不管是端坐還是站立,是感謝還是放低自己,都能彰顯閃耀的人格。

一,有一次錢學森作報告,描述航空航天遠景,台下一位老人舉手發言,對他的某些觀點進行駁斥,錢學森堅持己見,兩人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老人走後,一直在旁默默觀戰的馮·卡門,這時走上前來,對錢學森說:「你知道剛才那位老人是誰嗎?」錢學森搖頭。馮·卡門說:「他就是馮·米賽斯啊。」馮·米賽斯?錢學森顯出一臉驚訝,原來他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力學權威!馮·卡門面露詭譎的笑,問:「如果你知道他是誰,還敢和他辯論嗎?」「怎麼不能?」錢學森回答:「在學術問題前面人人平等,這是您一貫教導我的嘛。」

魯迅一生創作的作品題材很多,包括小說,散文,雜文等。其中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並開始用筆名魯迅。小說代表集子有《吶喊》,其中收錄《狂人日記》,《孔乙己》,《葯》,《故鄉》,《阿Q正傳》等。小說集《彷徨》收錄有《祝福》,《在酒樓上》,《傷逝》,《離婚》等。小說集《故事新編》收錄有《補天》,《奔月》等。散文詩集《野草》,主題是1自我主觀感情情緒的象徵性表現;2對自我存在價值的象徵性肯定;3對各種庸俗傾向的憤懣揭露和無情鞭撻;4對反動政治統治者的揭露和控訴;5對青年中某些思想傾向的批評和諷刺。另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個回憶性散文集。記述了魯迅從少年到青年時期的一些重要的生活片斷。雜文在魯迅的全部創作中佔有最大的比重,是他一生的主要文化和文學業績。現代雜文的這種文體形式是魯迅創造的,是他對中國現代散文文體的一個重 大貢獻。著有有《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二心集》等。作品包括《我之節烈觀》,《墳》,《記念劉和珍君》,《友邦驚詫論》《為了忘卻的記念》等。

張愛玲,一代才女,她一生既輝煌又寂寞,既精彩又冷清,既煊赫又悲涼。她是那個時代,大上海開出的一朵奇葩,冷艷之中略帶凄楚。

張愛玲是大家閨秀,又是知識分子,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女人。封建社會不贊成女孩讀書,可見女人有了知識還是了得的。當權者傲,富貴人傲,女人傲,文人傲。張愛玲只能是「傲」上添「傲」。所以她生來一副傲骨,三分才氣,三分傲氣。對於文學來講,文學與非文學以及文學之間的差異來自人與人的不同,她依然與眾不同,孤傲清高。文學作品中的感覺和精神來自作者,張愛玲一生的經歷一波三折,她筆下的人物或多或少有她自己的影子。

她自己寫出了《金鎖記》、《傾城之戀》,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到頭來,自己卻親繹一曲纏綿悱惻、靈肉糾葛的傾城之戀。這是宿命,還是偶然?

張愛玲遇到了胡蘭成,鍾情於他,為這段戀情拚命地付出。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富盛名的才女,

  1.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縱然有蓋世神功也無法改變楚國破滅的事實。烏江旁,他已被敵軍層層包圍,空氣中飄盪著象徵繁盛的楚歌,悠遠婉轉。此刻,他剛毅無比的心開始脆弱起來,看到四處躺著的無數兄弟,他懊惱曾經的剛愎自用,悔恨楚國的大好局勢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裡。懷著深深的自責,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剎那間,血染紅了烏江河畔,倒映著半邊天空。殘陽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纏綿。一個巨人倒下,卻留給後人無限的感慨。
    2.「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幾分哀愁,幾分無奈。在我看來,他是充滿稜角的多邊形,縱使有豪邁的氣概,稱霸的壯志,卻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時放縱形骸,蒼涼的歌頌只能讓滾滾的烏江為之伴奏,又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他的銳氣,他的突兀,他的彰顯,讓歷史也懼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諸侯」的始皇已將天下擾得惶惶不得終日,哪又容得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愁似東流水——讀李煜

圓月出,東風襲。

月下的溪水,涓涓地向東流去。站在閣樓上的你,望著這片被鋪滿月色的江山,任那涼風撕扯著你單薄的衣襟。在這月明的時刻,你不知是否該去尋得往事的蹤跡,再憶起故國的音容。你猶豫著……

春去秋來,斗轉星移。

美好的歲月隨著溪水,消逝在遠方。你終於承認了現實,凝視著夜空,長嘆一聲:「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那不堪回首的故國,那不忍追憶的往事,讓形同階下囚的你的愁愈加地濃厚。

努力找了好久,望採納。(*^__^*) ……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