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中國科學家自殺

中國科學家自殺

發布時間: 2021-03-30 12:19:29

① 物理學家玻爾曼等因為無法改變自己的信念,竟然走上了集體自殺的道路。這是真的嗎

是玻爾茲曼,下面是他的網路

http://ke..com/view/302096.html?wtp=tt

② 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科學家各有哪些作死行為

◎ 阿基米德(Archimedes)怒斥羅馬士兵:「不要弄壞我的圓!」

◎ 布洛克(William Bullock)是高速輪轉印刷機的發明者,死於將腳伸進自己的印刷機去踢一個滑輪而導致的截肢手術。

◎ 伽羅瓦(Evariste Galois)作為史上最傳奇的數學家,一生都在作死。

小時候與數學老師互相看不起,慘遭留級。
中學時寫出了關於五次方程代數解(史上首次引入「群」概念)的論文,寄給大數學家柯西,要求他轉交法蘭西科學院審查,結果柯西不屑一顧,直接扔了。
次年寫出三篇論文,寄給科學院秘書傅立葉,結果傅立葉暴斃,文稿遺失。
第三年又寫了論文,寄給科學院院士泊松,結果泊松批示:不知所雲。
兩次投考巴黎綜合工科學校落榜,只因在面試時無法容忍人類的愚蠢,用黑板刷擊中了主考官的面部。(打人不打臉啊!!!)
好不容易被巴黎高等師范學院錄取,卻在校報上抨擊校長,慘遭退學。
他爹因不堪天主教而自殺,伽羅瓦隻身復仇,以「企圖暗殺國王罪」被捕。
獲釋之後上街示威,再次被捕…… 在聖佩拉吉監獄度過了人生最後一年。
獄中愛上了一個煙花女子,出來以後找情敵決一死戰。
情敵是軍官(傳說是位居全國前列的槍手),但他偏偏要跟人比槍……
在被情敵擊斃之後,他的朋友 Chevalier 根據遺囑,將伽羅瓦的遺稿寄給了大數學家高斯,高斯依然未予理睬。

決戰前夜,伽羅瓦已知不免,通宵記下了自己研究數學五年的所得。據說遺稿空白處還寫著:我沒有時間了,沒有時間了…… 伽羅瓦在天亮之前最後幾個小時記下的內容,解決了困擾數學家們長達幾個世紀的難題,開創了一門新的學科——抽象代數。數十年後,他的研究成果才被世界認可,並成為現代計算機的理論基礎。

伽羅瓦,卒,享年21歲。

◎ 卡爾達諾(Girolamo Cardano)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科學家,與達芬奇算是世交。1545年,他在《大術》中首次公布了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遭到其老師塔塔利亞的指責,認為他失信剽竊。於是雙方相約在米蘭決斗。義大利數學家比法國數學家聰明的地方就在於,決斗不會選擇槍戰…… 他們互相給對方出題,看誰先解出來。

忘了最後結果如何,反正這些解法依然被稱為「卡爾達諾公式」,而塔塔利亞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塔塔利亞只是一個外號,義大利語: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塔利亞,意思是結巴。

卡爾達諾雖然沒有死於決斗,但他的作死大法比伽羅瓦還要犀利。這位大科學家通過占星,推算出自己將於1576年9月21日去世。不料到了該死那天,腿腳麻利,歲月靜好。卡爾達諾百思不得其解,為了確保自己科學預測的准確性,他…… 就自殺了。

◎ 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有個學生,辛辛苦苦攢了篇論文證明黎曼猜想,結果被指出是錯誤的。該學生備受打擊,鬱郁而終。在葬禮當天,風雨嗚咽,山川默哀。只見希爾伯特上台發表悼詞,他說:雖然這孩子的證明有錯,但他的方向可能是對的。首先,讓我們考慮這樣一個單復變函數……

就這樣,希爾伯特為悼念者講了大半天黎曼猜想,最後大家都哭了。

◎ 柯爾莫哥洛夫(Andrey Kolmogorov)是蘇聯最偉大的數學家,愛好肉搏,曾在 Yaroslovl 車站攻擊民兵,還在蘇聯科學院打過盧津(Luzin,另一位數學家),因為備受斯大林的寵愛,皆全身而退。1939年,他對挑戰人類失去興趣,決定挑戰大自然,赤身跳入莫斯科的冰水之中,結果被送往醫院搶救,差點兒就凍死了。1973年,他以七十高齡再次跳入冰水,只為證明自己對身體的絕對信任。

這個大概屬於作死未遂的案例。

◎ 波丹諾夫(Alexander Bogdanov)是個蘇聯的物理學家,企圖通過輸血實現返老還童,傳說還幫列寧的妹妹輸過血。這可能是我國「雞血療法」的前身。後來波丹諾夫為自己輸入了一個病號(身患瘧疾及肺結核)的血,不治身亡。

◎ 瑞切特(Franz Reichelt)為了展示自己發明的「飛天神衣」(如圖,降落傘的前身),從埃菲爾鐵塔跳下,「五體投地」,沒有留下搶救的機會。

◎ 埃菲爾鐵塔已經不能滿足法國人 「帶我裝逼帶我飛」 的慾望。1911年,巴黎飛行家環龍(Vallon)來到上海,在盤馬路表演飛行,墜亡於跑馬廳。史載:環龍死後獲恤金,甚巨,其妻痛之甚,顧哀而不哭。隔壁有個叫老王的人一直安慰她,大意是:嫂子不哭,今夜我們都是法國人。並附輓聯:
環龍君是當世神龍,快哉列子御風,繞場三匝;
盤馬路看行空天馬,傷矣杞妻不哭,市骨千金。如今上海的南昌路,舊名就叫環龍路;而復興公園的原名是法國公園,裡面也有一座環龍紀念碑(抗戰被毀)——都是為了紀念這位「空中白求恩」。

配圖為環龍君的泉下好友——同樣摔死的飛行家:李林塔爾(Otto Lilienthal)

◎ 老上海曾將環龍君譽為:神州飛天第一人。此言差矣。
早在明朝初年,有個叫陶成道的人以「火器神技」得到朱元璋賞識,被授為萬戶官。他將47個自製火箭綁在椅子上,雙手舉起兩只大風箏,命人在後面點火發射(如圖),果然被送往了西天。

這才是真正的 「世界航天第一人」 好嗎!
後來為了紀念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山」。

◎ 清朝有個科學家,名叫徐壽,被譽為中國近代化學之先驅,曾研造出我國的第一艘蒸汽機輪船——「黃鵠號」。徐壽有個兒子,叫徐建寅,是晚清洋務運動的首席科學家,「一人足抵洋匠數人」。他先是幫李鴻章研製出了硫酸(時稱鏹水),又被張之洞抓到鋼葯局去製造炮彈。由於此人堅持要「日手杵臼,親自研煉」,結果「以試無煙葯,被轟」。最後全身只找回了一隻腳,還穿著大清官靴。

閉上眼睛,用心再感受一遍:被轟!

張之洞的輓聯寫得很好:
中華化學更有幾人,從此廣陵成絕調;
今日軍資為第一事,痛哉歐冶墮洪爐!

③ 中科院搞心理學研究的人會不會發現自己其實不如一個農民工而憂郁自殺

能進入中科院搞心理學研究的,是什麼人,至少是博士,至少有海外留學或做訪問學者的經歷,至少去過三四個以上的國家做交流,至少英文對話沒有問題,至少每個月有一萬以上的拿到手的工資,至少出行有小轎車,至少衣服是干凈挺括的,至少面容是斯文雅緻的,等等。無論是哪個層面,他們所擁有的,遠遠超過農民工,怎麼可能因此而自殺呢?想想都不可能。 但如果您說袁隆平就是農民工,那麼就當我沒說。

④ 有哪些著名人物是自殺的

王國維 中國 國學大師 跳北大未名湖 在學術上已經無法超越了,大清忘了 不願留在不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川端康成 日本 文學家 自殺 死亡方式未知 原因未知(猜是獲諾獎後成就太大,再自我超越已無望)海明威 美國 文學家 飲彈自刎 原因未知(可能是經濟問題) 陳布雷 中國 文膽 服毒自盡 感到心力交瘁 1948年死亡 張國榮 中國香港 演員 跳樓自殺 抑鬱症 2003年4月1日

⑤ 中國的科學家為什麼難以取得大成就中國人比外國人笨嗎

第一點需要說明,中國流行一百多年的一種說法:「中國古代有很好的科學傳統,到明清後中國科學落後於西方」,是誤傳。誤傳含有善意的原因。鴉片戰爭後,中國內憂外患,國人希望中國強大,提出我們「古代行,現代不行」以鼓勵自己。這種的說法傳給外國人,特別是由英國的李約瑟再用英文說一遍以後「出口轉內銷」,對我們的心理有很大的安慰作用。這是在我國普遍自信比較低的時代誕生的一個迷思。

這一說法違反基本事實。中國在古代有沒有過科學?有,但很弱,而且特別缺乏抽象、系統、深刻的科學,有的主要是比較簡單的、接近實用和實用的,如與天文、農業、醫學相關的科學。以古希臘為重要起源的科學,經歐洲傳入阿拉伯,再從阿拉伯傳回西方,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很長的歷史過程,而中國極少參與。看過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的,就系統性、深刻性、准確性而言,會感慨兩百年前的中國是否達到西方科學兩千多年前的程度?

中國傳統在科學方面不如西方,但我們並非愚蠢的民族,而是我們的智力主要沒用於自然科學。我們的人文,例如中文的詩歌,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是比英文的詩歌要美很多,包括結構上的巧妙。在兩千多年前、甚至一千年前,很難看出選擇科學、還是人文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最近幾百年,人類才認識到自然科學傳統的巨大意義。我們的文化對真理的追求相當弱,對自然的好奇整體上也是相當差。不僅以前差,現在恐怕還是不能盲目樂觀。對真理和自然的態度成為文化傳統的重要短板,今天可能不僅影響我們的科學技術,而且對我們的社會也有影響。

2中國科學發展的歷史很短

我們的科學主要是從國外、特別是西方引進,西學東漸最初很慢。幾百年前一般人包括大多數中國人看不到科學的意義。西方傳教士為了傳教而用科學技術來向我們展示西方文化,用科學技術作為例子,而中國人還稱之為「奇技淫巧」。當時只有很少數的中國知識分子在翻譯西方科學著作的時候,深刻地體會到西方的科學很強,而且遠優於我們,但中國人普遍不了解。

1840年鴉片戰爭,西方槍炮打開中國大門以後,中國才有共識:我們的科學技術不如人,而科技對國家整體發展很重要。此後,我們引進科學的速度加快,同時我們國家小學、中學、大學逐漸普遍採用西方模式,替代了中國原來以文科為主的教育。

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學逐漸建立,西方的理科教育引進中國。理工科大面積引進西方教學的模式和內容。迄今絕大部分的中小學和大學的理工科教材,以西方科學的體系和成就為內容,教科書以翻譯西方的教科書為主,有少數編譯在翻譯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說法。偶爾出現過中國寫書西方用的情況。

1940年代,北京大學生物系的李景鈞教授,用英文撰寫《群體遺傳學》一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在50年代初,因為李森科主義在中國流行,李景鈞被迫離國出走,通過香港轉至美國,在美國重新出版了這本書,且再版幾次,成為全世界的群體遺傳學教科書。當然,李景鈞在北大寫書的內容仍為西方科學成果。

1949年以前中國條件很差、科學研究規模小。我們經常講西南聯大或北平協和醫學院,她們確實在一些學科取得了重要成就,程度相當高,有可能清華大學數學系同時擁有陳省身和華羅庚的時候,是迄今為止我國數學離世界數學高峰最近的時候,當然今天中國的數學做得好的人比那時多,但要超過陳省身和華羅庚這樣的組合,恐怕今天尚不敢確定,以後應該會出現。

協和醫學院在1920、1930年代的醫學科學研究做得非常好。協和醫學院是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出資建立,且非教會學校。建校原則要求研究、教學和醫療服務,三頭並進。這種方針和政策在當時是很獨特的。1920年代的中國,相當多的人飯都吃不飽,協和醫學院居然要研究、教學、醫療並重,且研究做得非常好。我最近看到有一個例子,有一位鮮為人知的微生物學家——謝和平,他在北平做的研究工作、發表的論文數量和質量,在微生物方面,以後幾十年協和醫學院其他人全部加起來,可能也不如他當時的工作。

國民政府主要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長。一方面經費有限,另外一方面,中央研究院和北京的北平研究院在建立以後不久,特別是當其房子建好不久,抗戰就開始了,投入後得到的回報有限。當時做科學的人少、規模小,談不上蓬勃發展。

《知識分子》的新書《辛酸與榮耀—中國科學的諾獎之路》不僅介紹了屠呦呦的工作,還介紹了1940年代從中葯獲得抗瘧化學分子常山鹼的先驅科學家張昌紹。他從西方留學回國後為我國找抗瘧葯,他和他同代的留學西方回國的科學家從科學研究到人才培養做的工作,為1950年代屠呦呦等大學生做了必要的鋪墊。可惜張昌紹1967年在文革中含冤去世。

1949年以前,除了國家內憂外患、經濟情況不能支持大規模的科學技術研究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中國人並不很喜歡自然科學,中國人真正願意學自然科學的很少。北京大學生物系在創辦的前幾年,一共只有三個學生,其中之一是現在中國科學院物理學家郝柏林的父親郝景盛。其他學科比生物可能好一些,但好不了很多,學科學的學生人數相當少。

從1949年到也許是2000年左右的50年間,因為不敢做官發財,中國人願意做自然科學的較多,也許是中國歷史上不僅空前、還絕後的對科學興趣最高的年代。但是,中國的經濟情況並不允許支持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中國科學院多個研究所在19世紀50年代建立,與民國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有承接關系,帶動中國科學。曾定位科學院做研究,高校做教育,出現爭議。熱情最高的年代經費局限,兩彈一星以及相關的學科得到支持。在非軍事目的的科學方面,投入有限。生物學方面,1950後期到1960年代中期,胰島素的工作做得很漂亮。

袁隆平作為個人,在農業研究方面獲得突出成就。袁隆平於1930年出生於協和醫院,他的出生證現在還存有,有他的小腳丫,更有趣的是負責的醫生是林巧稚,所以袁隆平遠非一般人誤認為有農民背景,而是民國政府的官二代,他報考重慶的大學也是因為那時重慶是「國統區」。袁隆平一個人開始做研究,後來才得到支持。他做科研從1956年開始、研究水稻從1960年開始、雜交水稻是1964年開始。雜交水稻成功是1974年。

2015年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參加的523計劃,早期由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邱會作參加,以後主要直接主持的是軍事醫學科學院和衛生部為行政主管,協調全國多個單位。文革期間,以前的留學生很難參與科學研究工作,張昌紹等含冤去世、有一些人被打進牛棚、另一些人靠邊站。屠呦呦這一輩人的老師主要是西方留學生。屠呦呦和她的課題組在青蒿素方面做得很漂亮,她獲諾貝爾獎是當之無愧的。需要仔細知道可以看我們寫的書:《辛酸與榮耀:中國科學的諾獎之路》,是比較客觀的有關青蒿素歷史的書。

《辛酸和榮耀》介紹了兩代科學家的工作,從自殺的科學家,到得諾獎的科學家,這個歷程非常令人感懷。抗瘧的523任務並非1970年代唯一的大項目。比如參與過屠呦呦課題組工作、在屠呦呦以前注意到青蒿的余亞綱,他很快被調離抗瘧研究是因為安排他參加支氣管炎研究,其目的是為毛澤東的疾患找到治療辦法。70年代受文革影響很嚴重,還有很多人不從事科研工作、上班看報紙,大量才華被浪費。

毛澤東去世之後,鄧小平對中國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他支持中國高等教育和科學技術,1970年代中晚期很多年輕人投身科學技術與那時風氣分不開。不過很快大家意識到中國科學技術與西方有很大差別,很多人出國留學。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雖然中國人對科學感興趣,但出國造成了中國國內自然科學人才的缺乏,雖然有少部分人回國、還有更少部分人在中國也做了重要工作,但留學對中國國內科學技術在短時間造成的直接問題是負面為主,長期也許還是帶來了更多正面。

中國投入自然科學的經費直到90年代都非常有限。經費的增加主要是1998年北京大學百年校慶的時候,聯合清華大學向國家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也就是所謂「985」計劃,而同期中國科學院向國家提出「知識創新計劃」,兩個計劃為高校和科學院帶來了新的資源。但1998年高校和科學院都不清楚支持能持續多久,當時主要目的是救窮救急。

985和知識創新計劃到2003年得以延續第二期,大家也看到中國經濟的發展會持續,所以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普遍能夠真正、而非口頭上考慮如何發展科學。在之前都是某個特殊計劃按某個當時的情況投入,而2003年以後大家共同認識到中國可以穩定地發展科學,真正能擺脫當時的問題,用心思來想發展,如果說主要是這十幾年,也有一定的道理。

⑥ 有哪位科學家死在4月25日

1644年——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景山自縊身亡,明朝滅亡。
1927年——中國革命家蕭楚女英勇犧牲
1955年——郝景盛,著名林學家、植物學家。我國系統研究楊柳科和裸子植物分類最早的學者。
1968年——著名抗日將領、愛國民主人士蔡廷鍇逝世
1992年——日本著名歌手、作詞家、作曲家尾崎豐逝世
2011年——日本資深演員田中實自殺身亡[3]

⑦ 為什麼美國研究UFO的科學家都自殺了

就像有中國人不相信政府,也有美國人不信政府,所以這個美國佬就得出結論……美國UFO科學家全被秘密部門殺了。

⑧ 物理學家玻爾茲曼幾幾年自殺的

1906年在義大利的杜伊諾自殺。而1902年自殺未遂。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