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① 以下不屬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具有的特點是什麼
要按照安身我國、學習國外,發掘前史、掌握今世,關心人類、面向將來的思路,著力構建我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系統、學術系統
② 以下不屬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具有的特點是:().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二、不忘本來吸收外來;
三、與時俱進面向未來;
首先,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
其次,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體系。
第三,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體系。
第四,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管理體系,為整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③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具有什麼特點
第一,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
第二,體現原創性、時代性。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
第三,體現系統性、專業性。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3)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擴展閱讀: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
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分析研究,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
④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哲學分國界嗎
世界是多樣化的,應該允許有多樣的價值和多樣的生存模式。用一種「舶來」的價值和標准來批判本土的價值和經驗,本來就會犯常識性錯誤。制度的背後是價值觀,模仿某種制度而缺乏與之相適應的精神,這個制度一定會運行不良。然而,西方哲學社會科學卻處處蘊藏著一個「西方中心主義」假設:西方哲學社會科學是先進的,發展中國家社會科學是落後的,所以產生了一種心理優勢——「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實際上,所謂落後,主要是指一國現有的理論儲備滯後於本國生動活潑的發展實踐,是理論解釋不了本國實踐的落後,不是相對西方社會科學的落後。
⑤ 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
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
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
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不僅難以形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且解決不了我國的實際問題.
⑥ 如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回馬克思主義答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二、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要善於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三、與時俱進面向未來1、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2、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體系。要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體系、學術交流體系、學術評價體系和學術管理體系,打造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習氛圍、研究氛3、圍和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體系。4、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管理體系,為整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⑦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包括哪些
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志,是實力的象徵,也是自信的體現。我國是哲學社會科學大國,研究隊伍、論文數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准、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具有什麼特點呢?我認為,要把握住以下3個主要方面。
第一,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我們要善於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3方面資源。一是馬克思主義的資源,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態,如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我國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社會、生態、外交、國防、黨建等領域形成的哲學社會科學思想和成果。這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也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最大增量。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這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分寶貴、不可多得的資源。三是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包括世界所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取得的積極成果,這可以成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有益滋養。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准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後看、善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
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我說過,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強調民族性並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發展規律。
我們既要立足本國實際,又要開門搞研究。對人類創造的有益的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我們應該吸收借鑒,但不能把一種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當成「唯一準則」,不能企圖用一種模式來改造整個世界,否則就容易滑入機械論的泥坑。一些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可以用來說明一些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歷程,在一定地域和歷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們套在各國各民族頭上、用它們來對人類生活進行格式化,並以此為裁判,那就是荒謬的了。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鑒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
⑧ 不屬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我們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會在短時期內超越美利堅,
實現三個全面(這個是內部提法,為了不讓美帝打我們,我們一直韜光養晦裝孫子,不敢說在短時期內全面超過美國,預計2020年目標可達成,2030年實現全面超過)。
但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卻發展嚴重滯後,與經濟發展不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