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課題結題報告表格

課題結題報告表格

發布時間: 2021-03-14 01:07:43

1.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怎麼寫

一份規范的應用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其基本結構大致包括以下10個部分(也可分為8個部分):
1、課題提出的背景;
2、課題研究的意義(包括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這個部分也可以合並歸入「課題提出的背景」部分);
這兩個部分著重回答「為什麼要選擇這項課題進行研究?」
3、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4、課題研究的目標;
5、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6、課題研究的方法;
7、課題研究的步驟;
8、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從3--8部分,回答「這項課題是怎樣進行研究的?」
結題報告的這8個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從第1到第7部分在填報課題立項申報表、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在開題報告中,都有要求,內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寫結題報告時,只須照抄或作適當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則需要通過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回顧、梳理、歸納、提煉。有時候,第7、8兩個部分也可以合並寫。
9、課題研究成果;
這個部分是回答「課題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的設想。
實驗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的結構,基本上與應用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相同。它們之間的差別在3個地方:
1、研究報告中的第3部分「課題研究目標」,在實驗報告中應改為「實驗假設」。
2、研究報告中的第9部分「課題研究成果」,在實驗報告中應改為「實驗結果與分析」。
3、研究報告中其他部分的標題中的「課題研究」,應改為「課題實驗」。

2. 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表

中學生成長中的困惑與煩惱
初一(13)班 指導老師 姚彩峰
青春,是一段沒有航標的激流.在這歲月的長河裡,你將童年折成一葉紙船,讓浪花載著紙船去了.想過沒有,此時你的生命之船已經駛進了這段沒有航標的激流.你會遇到種種迷茫,煩惱,困惑……
--------題記
研究背景: 成長是一種令人喜悅與振奮的事,它不僅代表著生命的融通與提升,同時也是人生另一種詮釋與蛻變.而正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們,一方面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自主:一方面仍需要依賴父母生活.在心理方面希望走向獨立,又期待依附在父母親身邊.此種進退維谷的情懷,造成身心方面的彷徨與焦慮,帶來諸多的困惑與煩惱.譬如:學習的壓力,與異性的交往,和父母老師之間的代溝…..等等,他們急需傾訴和幫助, ,偏偏這時他們從對於成年人的"依賴期"進入了"反叛期",有些事不想跟父母說也不想跟老師說.跟同學說吧,"彼與彼年相若道相似也",你不明白的他也不明白;特別是有些隱私,連同學也不想說."欲將心事付瑤琴",憑誰問,少知音.可憐我們的少年朋友小小年紀就遭遇際遇的炎涼,心靈的荒漠了!
研究目的: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青春期, 有少男少女成長中的迷茫與疼痛;更有他們沐浴陽光,經歷風雨後的笑聲與感悟.青春就是一條船,在風浪中搏擊,在激流中前進,難免會有碰撞,難免在哪裡擱淺,但無論怎樣,誰也無法阻擋青春的腳步,總有一天他們會長大;總有一天他們會戰勝自己,戰勝風浪. 經歷風雨,鮮花才會開得更美;看到彩虹,證明少男少女已走出雨季,邁向成熟.這也就是少男少女們經常唱的那句歌詞吧--"陽光總在風雨後."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的努力,能幫助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們安然度過這一階段.
研究內容:
通過調查,初步了解當下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成長中的煩惱與困惑
這些煩惱,困惑給我們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整理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
請專門的心理老師開一場心理講座,進行心理疏導(邀請家長參加)
分析整理,撰寫論文(家長寫寫自己的體會與感受)
製作班級頁
研究組成員:
組長:黃洋
組員:沈鈺幸 賈嬌嬌 趙勝勝 魏永婷
指導老師:姚彩峰

3. 結題報告格式及如何寫結題報告

結題報告的格式社會科學課題基本完成以後,需要撰寫結題報告。結題報告的寫法沒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結構。課題結題報告不同於課題報告。課題報告側重於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結題報告則側重於回顧過程和評價成果。從應用寫作的角度考察,課題結題報告可以分為標題、前言、正文、結尾和附件等5個部分。一、結題報告的標題:課題名稱和文種——結題報告。二、結題報告的前言:簡述課題概況,包括課題來源及級別、歷時,對課題成果的總體評價及作用意義。三、結題報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三個部分。(1)課題的一般情況,闡述列題的背景;指明課題目標、研究思路及原則;說明研究歷時及階段,並分析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和特點。(2)課題的研究成果,簡要闡明本課題的基本觀點及其邏輯聯系;著重揭示本課題的特色和創新之處;強調本課題與實踐的關聯性,乃至在實踐工作中應用的階段性成果。(3)課題的評價意見,自我評價——根據國內外、所在地區和同類單位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的現狀,對本課題的地位給予正確的定位,並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專家評價——綜述專家對本課題的意見,並點明典型評語。實踐工作者的評價——如果本課題在實踐中已有應用端倪,則可給出實踐者的反饋意見。四、結題報告的結尾:對與本課題相關的問題,指出進一步探索的方向;對本課題的應用推廣等問題,表明課題組需作出的努力。結尾的寫作應視情而定。五、結題報告的附件:列具課題組成員名單;附上課題研究過程中已發表的論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採納或開始應用的佐證材料,致謝等其他材料。上述結題報告,在課題鑒定會結束以後,可根據專家意見作適當的修改。然後經課題組長簽署後存檔。根據課題級別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認識的深淺,結題報告將各具特色,但其總體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點。反映全貌,要求撰寫者把握從立項到結題的「全程」軌跡,把握課題預定目標、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關節,把握研究者、評價者乃至實踐者的全員意見。突出重點,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創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實踐中已有效果的評述和將有效果的預測。(摘自:《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3 原題「課題結題報告的框架結構」作者:徐挺)結題報告中常見問題及對策一、結題報告中常見的問題1.從研究進度看, 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過程的敘述性材料。比如外出考察報告(有的寫了, 但僅用幾十個字寫出到某某地方考察就完了) 、基本情況調研報告、驗收申請書等。2.從課題結題總結看, 有的基本情況部分概述不全;有些地方缺少應有的數據及過程; 有的有一定成果,但缺少推廣方面的材料。3.從結題報告看, 主要有3個問題:一是缺少引文或引文附錄, 看不出通過研究得出的創新理論以及該理論和支撐實驗研究的理論有什麼區別或聯系; 二是有的課題負責人把學校的常規教學活動作為課題的實驗研究成果展示, 給人一種勉強湊材料的感覺; 三是有的課題負責人把課題立項之前的成果當作課題立項後的實驗研究成果。4.從研究結論看, 大多數結題報告或論文都缺少理論上的升華, 對材料及論文沒有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與提煉, 沒有理論的提升, 結題報告只見「材料」不見「觀點」, 蒼白無力說服不了人, 更不具有可操作性, 不能推而廣之。5.從所附資料看, 也有兩大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一些所附調查報告或科技小論文撰寫不規范; 二是一些研究論文比較粗糙, 不僅行文不太規范, 而且內容也不大充實。二、撰寫結題報告須注意的幾點1.多參閱立項時所引的支撐理論和近年來國內外的有關新信息。2.仔細閱讀課題立項時的研究進度計劃, 盡量搜齊各階段的過程性探索、研究資料。3.重新審視整個實驗研究過程, 尤其是認真審視實驗研究論文里的觀點。4.整合所有研究資料, 進行科學的歸納、演繹,盡量提煉出該課題的創新觀點, 而不是羅列「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普遍觀點。

4. 課題研究指導:結題報告格式及如何寫結題報告

結題報告的寫法沒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結構。課題結題報告不同於課題報告。課題報告側重於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結題報告則側重於回顧過程和評價成果。從應用寫作的角度考察,課題結題報告可以分為標題、前言、正文、結尾和附件等5個部分。一、結題報告的標題:課題名稱和文種——結題報告。二、結題報告的前言:簡述課題概況,包括課題來源及級別、歷時,對課題成果的總體評價及作用意義。三、結題報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三個部分。(1)課題的一般情況,闡述列題的背景;指明課題目標、研究思路及原則;說明研究歷時及階段,並分析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和特點。(2)課題的研究成果,簡要闡明本課題的基本觀點及其邏輯聯系;著重揭示本課題的特色和創新之處;強調本課題與實踐的關聯性,乃至在實踐工作中應用的階段性成果。(3)課題的評價意見,自我評價——根據國內外、所在地區和同類單位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的現狀,對本課題的地位給予正確的定位,並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專家評價——綜述專家對本課題的意見,並點明典型評語。實踐工作者的評價——如果本課題在實踐中已有應用端倪,則可給出實踐者的反饋意見。四、結題報告的結尾:對與本課題相關的問題,指出進一步探索的方向;對本課題的應用推廣等問題,表明課題組需作出的努力。結尾的寫作應視情而定。五、結題報告的附件:列具課題組成員名單;附上課題研究過程中已發表的論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採納或開始應用的佐證材料,致謝等其他材料。上述結題報告,在課題鑒定會結束以後,可根據專家意見作適當的修改。然後經課題組長簽署後存檔。根據課題級別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認識的深淺,結題報告將各具特色,但其總體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點。反映全貌,要求撰寫者把握從立項到結題的「全程」軌跡,把握課題預定目標、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關節,把握研究者、評價者乃至實踐者的全員意見。突出重點,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創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實踐中已有效果的評述和將有效果的預測。 結題報告中常見問題及對策一、結題報告中常見的問題1.從研究進度看, 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過程的敘述性材料。比如外出考察報告(有的寫了, 但僅用幾十個字寫出到某某地方考察就完了) 、基本情況調研報告、驗收申請書等。2.從課題結題總結看, 有的基本情況部分概述不全;有些地方缺少應有的數據及過程; 有的有一定成果,但缺少推廣方面的材料。3.從結題報告看, 主要有3個問題:一是缺少引文或引文附錄, 看不出通過研究得出的創新理論以及該理論和支撐實驗研究的理論有什麼區別或聯系; 二是有的課題負責人把學校的常規教學活動作為課題的實驗研究成果展示, 給人一種勉強湊材料的感覺; 三是有的課題負責人把課題立項之前的成果當作課題立項後的實驗研究成果。4.從研究結論看, 大多數結題報告或論文都缺少理論上的升華, 對材料及論文沒有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與提煉, 沒有理論的提升, 結題報告只見「材料」不見「觀點」, 蒼白無力說服不了人, 更不具有可操作性, 不能推而廣之。5.從所附資料看, 也有兩大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一些所附調查報告或科技小論文撰寫不規范; 二是一些研究論文比較粗糙, 不僅行文不太規范, 而且內容也不大充實。二、撰寫結題報告須注意的幾點1.多參閱立項時所引的支撐理論和近年來國內外的有關新信息。2.仔細閱讀課題立項時的研究進度計劃, 盡量搜齊各階段的過程性探索、研究資料。3.重新審視整個實驗研究過程, 尤其是認真審視實驗研究論文里的觀點。

5. 結題報告怎麼寫

課題結題報告格式要求
一、課題背景及立項 (800~1000字左右)
二、課題簡介 (500字左右)
三、課題主持人及課題實驗學校
建議包含以下部分:
1.課題領導小組成員
2.課題實驗校
3.課題起止時間
四、課題的理論依據 (500~800字左右)
建議包含以下部分:
1.理論依據
2.課題研究目的與意義
五、課題理論研究和探索 (5000~8000字左右)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成果 (500~800字左右)
七、課題終結成果目錄
八、參考文獻

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由以下幾個基本內容組成:
1、 報告標題:課題名稱 結題報告
2、 作者署名:單位 姓名(負責人或負責人和撰寫人),署在標題的下面。
3、 內容提要:主要觀點、內容。超過4000字的就要寫內容摘要
4、 問題提出:意義(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對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義部分的深化)、理論依據、前人研究綜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綜述以及立項後又看到過的同類課題研究成果)。
5、 研究過程:簡單介紹研究經過、方法、步驟。方案中的研究過程是一種假設,而結題報告中的研究過程是實際做的。
6、 結果分析:擺事實,講道理,對研究內容進行分析。這塊是結題報告的主體部分,應按原來設計的內容,分幾個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來。這些事情做後得到什麼啟發,得出什麼規律性的東西,可以有數據分析、案例分析等。
若在文中恰當運用圖表,可以簡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結果。圖表可以對研究過程中一些零亂的原始數據進行初步加工整理,從而直觀地反映數據的某些規律和特徵,顯示事物發展規律、變化趨勢及分布狀況。常用的表格有分類表、頻數頻率分布表、累積頻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進行顯著性檢驗,如卡方檢驗。有時為了更直觀地表達研究結果,可以用統計圖像,如條形圖、圓形圖、線狀圖等。在論文中若運用量表和常模,必須標出名稱,並簡述使用方法。
7、 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績、效果的分析。成績與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對比分析,通過前測、中測、後測得到三組數據,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過具體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個學生行為的變化,研究之前什麼樣的行為,通過一年的干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把他們的行為描述出來。
8、 問題思考:研究的特點,今後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看看還存在什麼問題。
9、 參考文獻:引用(注釋),參考他人的成果。注釋,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別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誰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幾頁。參考文獻則附在後面。(注釋的方法和參考文獻的注入格式附後)
10、 附錄: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調查問卷,一些統計過的數據,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上述第4至8部分是結題報告的正文部分。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