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科學富
⑴ 我是六年級,這次小考要考科學,滿分一百 求求各位幫我出出主意怎樣去背有什麼學科學的方法
好的,我告訴你。我今年也小考。
你從網上搜科學(什麼版)幾年級(建議搜小學六年級的系統復習的那種)的復習資料,再按這樣搜社會。全列印下來,你每天保證被10頁(各是10頁) ,小考沒問題,注意10頁要背的特別熟。我從5月14背6月1號就全背會了
祝你小考順利
⑵ 期末考試考科學時圖錯卡,導致不合格,老師要我寫500字檢討書,我不會寫,知道怎麼寫的最好發篇範文給我
尊敬的老師~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沒有認真努力,這次沒考好,現在想起來非常後悔,
今天,我懷著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寫下這份檢查.以向您表示我的決心和悔改之意,只希望您能夠給我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謝謝您。
以前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散漫和無知,對於數學和物理這種需要大量做題的學科,總是抱有偷懶心理。以至於最終引火自焚,導致了這種惡果。不但對不起父母和老師,更在同學中間成為了反面教材.也是對初2X班的一種不責任的表現.另外還讓老師經常擔心。
我已深深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作為初中生,我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個15歲的大孩子了,非但沒有幫老師、家長分擔壓力,反而給他們找了很多沒必要的麻煩,我感覺到很後悔,我是班裡學習較好男生中的一個,而我非但沒有給別的同學一個認真學習的感覺卻給同學留下了不認真做題,不踏實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欠缺集體榮譽感,
我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來,絕對不在同一個地點再跌倒第2次,努力堅持,讓自己按時按質完成作業,每天認真聽講,大量做題,踏踏實實學習。腳踏實地,爭取下次考試取得好的成績,以優異的成績來匯報曾經為我做過無數付出的?老師和我的父母,我會讓您們看到一個全新的我,一個遵規守紀,尊重師長,按時完成作業,認真聽講,大量做題,踏踏實實學習。腳踏實地的初中生,一切跟著大家走,堅決 不做個別生。所以我不可以再犯懶惰的錯誤了,我要積極地看待我所生活,學習過的每一天,給我自己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給同學和老師留下好的印象,讓我在這3年的時間創造出一個另人折服的奇跡。
這次,老師跟我談了許多問題,給我敲響了警鍾,使我幡然悔悟,理解到了「播種一個行為,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獲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獲一個命運」的道理。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建議,我十分重視,並從內心上譴責自己,反省自己。要從觀念上徹底轉變,從自己身上找錯誤,查不足,深刻的反醒。
我知道,錯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做錯事的時候,能夠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知道如何改過自身,所以我在以後的日子裡,會格外的嚴格要求自己,不會讓自己再重蹈覆轍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思想轉變,現在的我,較之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對自己的言行也有了新的要求。
通過這次的事情,讓我意識到了腳踏實地,認真做題的重要性。我一定不會在同一地方摔倒。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我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作為一個男生,我更知道要富有責任感,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學習、工作更是一樣,不能夠半途而廢。
我現在已經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找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所以,我要感謝老師讓我寫了這份檢查,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希望您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好好努力,不再讓老師及家長失望。您每天那麼忙碌次為同學奔波,還要為我而操心,我已經深深地了解到了您對我們的愛,我不可以在這份真摯的愛上再次踐踏了,因為在這份愛上不僅僅是老師對我的關心,還有希望,我下一次一定會用成績來回報您,讓我的名字重新回到第二考場,也讓您不在為了我而沒日沒夜的操心,相信我的諾言和努力吧!請老師看我的實際行動吧。希望老師給我改過自新的機會.老師是希望我們成為社會的棟梁,所以我在今後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更加努力,不僅把老師教我們的知識學好,更要學好如何做人 ,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真誠地接受批評,並願意接受處理。對於這一切我還將進一步深入總結,深刻反省,懇請老師相信我能夠記取教訓、改正錯誤,把今後的事情加倍努力干好。同時也真誠地希望老師能繼續關心和支持我
請老師放心,我會用實際行動讓您相信,您的學生在哪裡摔倒,就會從哪裡站起來,會把現在的絆腳石變為成功的墊腳石,請老師相信我,不要對我失望,我會用成功讓您相信,我會成為您的驕傲!
⑶ 小學科學畢業考復習資料
1、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造成。
2、日晷是古代計時工具。
3、月相變化的周期是一個月或30天。
4、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長短的變化和方向的變化。
5、地球是個球體,太陽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那面是白晝。背著太向的那面是黑夜。
6、光在同一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7、陽光可以被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和紫七色光。
8、中間厚,邊緣薄的鏡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明鏡片叫凹透鏡。
9、空氣中的小水珠使陽光發生折射就形成了彩虹。
10、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11、電源、導線、用電器和開關組成一個簡單電路。
12、像鐵釘、硬幣這樣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像木頭、塑料像皮泥這樣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
13、磁鐵能吸鐵,磁力有大小。磁力最大的部分稱為磁極。
14、磁鐵的磁極相互接近,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15、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流的強弱、線圈的多少有關。
16、改變電流的方向和線圈纏繞的方向都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極方向。
17、呼吸時,我們吸入富有氧氣的空氣,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重要器官。
18、心臟和血管是人體的血液循環器官。
19、心跳就是心臟的收縮與舒張。
20、一次用力吸氣後,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就是肺活量。
2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22、運動員的心跳次數比普通人少。
23、解釋就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合理地說明事物變化的原因、事物的聯系,或者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24、模型能方便我們解釋那些難以直接觀察到的事物內部構造、事物變化以及事物之間的關系。
25、晝夜形成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6、凸透鏡會聚光線。
27、人體的血液循環器官包括心臟和血管
28、一次用力吸氣後,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就是肺活量。
29、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發明的。
30、磁鐵的同極相互接近時會互相排斥,異極相互接近時會互相吸引。
31、模型能方便我們解釋那些難以直接觀察到的事物內部構造、事物變化以及事物之間的關系。
32、凸透鏡能使光線會聚,凹透鏡能使光線分散。
1、常見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斜面、輪軸和滑輪。
2、像螺絲刀、方向盤這一關,有一個輪固定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作輪軸。
3、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使用它能改變用力方向,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使用它能省力。
4、能夠傳遞力量的裝置叫做傳動裝置。
5、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簡單機械構成的復雜機械通常叫做機器。
6、物體有各種形狀,但大多數是由錐、台、柱和球四種基本的單形狀構成的。
7、通常,結構由支架構成,三角形支架最穩固、結實,所用材料也最少。不穩定的結構,可以通過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結構,使它變得穩定。
8、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後代外,還可以用根、莖和葉等進行繁殖。
9、由於香蕉的種子發育不完全,所以農民一般是把老株砍掉,讓香蕉的地下莖長出新芽,長成一棵新的香蕉來繁殖。
10、運動繁殖的兩種基本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11、像魚、雞等動物那樣產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12、像馬和貓等哺乳動物那樣的直接生出小動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3、大自然中,成分集中和有一定結構的石頭叫做礦物。岩石是由礦物組成的。
14、地球上的資源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比如水資源、氣候資源、土地資源屬於可再生資源、天然氣、石油及各種礦物資源屬於不可再生資源。
15、岩石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種類型。
16、由岩漿冷卻形成的岩石叫岩漿岩;由泥、砂、岩石碎屑沉積形成的岩石叫沉積岩;當地球表面的岩石被深埋於地下時,往往會在高溫和高壓下發生變化,由這種方式形成的岩石叫變質岩。
17、古代動植物的遺骸或痕跡稱為化石。
18、礦物的透明度分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類。
19、大腦和脊髓合稱為人體的神經中樞。人類的確切感覺活動、思維和情緒、語言能力和運動技能,都是在大腦的指揮下進行工作的。
20、脊髓是低級的神經中樞,它既是大腦和軀乾的聯系通道,又可以完成簡單的反射活動。
21、神經分布於人的全身。從腦發出的腦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頭部和內臟;從脊髓發出的脊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軀乾和四肢。
22、大腦對人體管理時,左大腦半球支配右側身體的運動;右大腦半球控制左側身體的運動。人的大腦中,左半球偏重於管理語言等功能,右半球則偏重於管理空間概念等功能。
23、人體的重要感覺器官是指眼睛、耳朵、鼻子和舌頭。
24、交流就是讓其他人了解自己的想法的任何一種形式。
25、質疑就是有根據地對自己和別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問。
26、國旗是利用油輪升上去的。
27、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
28、地球上的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29、神經就像電話電纜,起著傳遞信息的作用。
30、像剪刀、筷子那樣能夠幫助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裝置,都可以稱做機械。機械可以分成簡單機械和復雜機械兩類。
31、大腦能管理人的感覺、運動、說話、情緒、記憶、分析和推理等活動,所以被人們稱為人體的「司令部「。
32、人睡眠不足時,會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思維反應不靈敏等症狀。
33、耳朵是接受聲音的感覺器官,聽神經將信號傳遞給大腦,由大腦識別這些聲音的含義,人就產生了聽覺。
1、 細菌、霉及病毒,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清楚,所以通常把它們稱作(微生物)。(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
2、 第一個揭開微生物秘密的荷蘭人是(列文虎克)。
3、 細菌體積微小,幾萬個細菌合在一起才有頭發絲那麼粗,有(桿菌)、(球菌)、(螺旋菌)三種基本形態。
4、 最大的細胞是雞蛋中的(蛋黃),搭建生物體的積木是(細胞),(胡克)發現了細胞。
5、 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6、 生物體的衰老、死亡是由(細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7、 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通常要藉助(顯微鏡)才可以看清楚。
8、 不同的生物體細胞的大小和形狀都是(不相同)的。
9、 生物體的生長發育過程就是(細胞)的生長發育過程。
10、 「滄海桑田」指的是地表發生的變化,引起地表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地層運動)、(填海造陸)等。
11、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航行第一次成功驗證了偉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12、 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搭乘東方1號飛船繞地球飛行,這是人類第一次在遙遠的太空觀察到了地球;1969年,美國人(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拍攝地球照片;2003年,我國宇航員(楊利偉)坐飛船繞地球飛行了14圈。
13、 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地)、(平原)(丘陵)等。
14、 地球的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15、 人們站在海岸邊看遠處的航船,發現總是先看見進港船隻的桅桿,再逐漸看見船身,這是因為地球是(球形)的。
16、 地球儀上黃色代表(山地、沙漠),藍色代表(水),綠色代表(平原、耕地、森林),白色代表(冰川)。
17、 1800多年前,東漢時期(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的儀器,叫(候風地動儀)。
18、 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過程叫(風化)。
19、 風化後的岩石被風、水、冰或重力磨蝕、搬運的過程叫(侵蝕)。
20、 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另一類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21、 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可以從(顏色)的改變、產生(沉澱)或(氣泡)、(發光發熱)等現象表現出來。
22、 (溫度的改變)可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
23、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4、 像太陽這樣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叫做(恆)星;像地球這樣自己不會發光,圍繞恆星運行的天體,叫做(行)星;像月亮這樣自己不發光,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叫做(衛)星。
25、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繞著(太陽)公轉,公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
26、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的公轉周期最短,(海王)星的公轉周期最長。
27、 人們把星空分成88個區域,稱為(星座)。
28、 (實驗)是驗證假設的主要方法之一。
29、 (假設)是有依據的猜測。
30、 (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31、 對比實驗有(1)個條件是不相同的。
32、 在科學研究中,有時受客觀條件限制,不能對某些自然現象進行直接實驗,這時就要人為地創造一定的條件或因素,在模擬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這種實驗稱為(模擬實驗)。
33、 運用比較的方法來揭示事物的性質和變化規律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
34、物體在(溫暖)和(潮濕)的環境條件下,容易發霉。
35、世界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
36、實驗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兩)種類型。
37、在適宜的溫度下,乳酸菌會使牛奶發酵變成酸奶。
38、青黴分泌了的某種物質能殺死細菌,這種物質叫青黴素。
1、(青春期)是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女孩大約從(10)歲開始進入這一時期。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一個特點就是(性發育)的開始
3、人體發育可分為(胎兒期)、(嬰幼兒期)、(學齡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4、動植物的後代與親代之間存在著相同的特徵,這叫做(遺傳)現象。
5、子代與親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特徵,這種現象稱為(變異)。
6、變異有(可遺傳的變異)、(不可遺傳的變異)兩種形式。
7、(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
8、在地層岩石中保存的幾百萬年以前的殘骸或遺跡,如(骨骼)、(外殼)、(葉子)、腳印等稱為化石。
9、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層)比做一本書,那麼化石就是書中的(特殊文字)。
10、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並於1859年出版了震驚世界的巨著(《物種起源》)。
11、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則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
12、同一棲息地上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之間會形成(互相合作)關系或(敵對)關系。
13、食物鏈上的生物,能自己製造食物的叫做(生產者),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叫做(消費者),分解動植物殘骸或廢物的叫做(分解者)。
14、生物連同它們周圍的環境叫做(生態系統)。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如果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且變化不大,這種狀態就叫做(生態平衡)。
15、生物之間普遍存在一種「吃與被吃」的關系,這種關系像鏈條一樣,把一些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做(食物鏈)。
16、一種生物願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是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生物的棲息地)。
17、能夠使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本領叫做(能量)。任何東西只要有移動、發熱、冷卻、生長、變化或發聲的現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18、孟德爾被人們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19、形態各異的金魚是人們有意識地利用野生鯽魚的後代與親代存在的變異培育而成的。
20、第一塊恐龍化石是在1822年被發現的。
21、澄江生物化石群的發現對達爾文的經典進化學說提出挑戰。
22、人口、資源和環境是威脅人類當今和未來發展最主要的問題。
23、人類的很多行為直接破壞了生態平衡,如濫施農葯、過度放牧,以及過度捕撈等。
24、火箭升空利用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氣墊船能在水面上高速滑行是利用了物體與空氣的摩擦力比與水的摩擦力小的原理。
⑷ 環評工程師考試怎麼准備高手請進。。
一、全面有序,心中有底
從考試題目來看,出題范圍較廣,在大綱中很多是「了解」的部分都出了題目,因此,復習應全面、有序。
有序就是復習要有計劃。分配復習時間以成績提高最快為原則。我拿到考試大綱和參考教材後制訂一個粗略的復習計劃,對於在職的我們,計劃往往很難執行,盡管去年我的工作任務也很重,但我還是規定好每周的復習進度,按教材的頁碼或按大綱的條目都可,我花了近二十天的業余時間(晚上和周末)通讀了一遍參考教材(盡管錯誤較多),四月份則精讀。五一黃金周七天則全封閉式參照大綱針對性看書和法律原文、技術導則,在這周時間,我花一些時間重點去復習自己尚未完全掌握的重要知識點,這樣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最大的效益。建議在5月考前這段時間,自己擅長的科目不應再花太多時間,而自己不擅長的一些科目,應多花時間去突擊復習,效果肯定會好。
根據去年我的經驗,我建議考四科的考生在整個復習過程中,對前三科至少要復習三遍,時間充足的應復習四遍。按照記憶的規律來看,第一遍可能使你熟練地掌握百分之三十的知識內容,第二遍的復習能使你掌握百分之五十的知識內容,第三遍就能使你掌握百分之七十的知識內容,第四遍的復習你就能達到掌握百分之九十應考內容的效果。
考前最後幾天,記憶力容易激活,應充分利用。此時不宜再去復習具體的知識點,而應採取浮光掠影式的復習方式,應以輕松的心態,著眼於宏觀的角度去發現和解決問題或快速地從頭到尾瀏覽翻一遍大綱和參考教材,在腦海里對其中每一個知識點留下最後的印象。這種方法對付客觀題比較有效。
二、緊扣大綱,萬變不慌
考試大綱是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考生對課程進行復習的依據。考試大綱規定了課程考試的內容、范圍、深度。在運用大綱時,一定要根據大綱提出的要求,結合輔導教材,全面理解和掌握大綱的內容,並使其融會貫通。
有的考生據大綱整理了相關內容,雖然歸納的不是全面,但對考生有所幫助,這些資料去年我也看過。看這些資料也是復習的一種方式,輔導教材中有些內容加入了編者的思想,不一定準確,而按大綱整理的內容是原汁原味的,考試命題的內容(前三科)絕大部分是來自法律法規原文和各種導則。因此,復習時一定要緊扣大綱。
三、 先易後難,信心漸強
在這四科中,個人覺得從看書的難易程度而言,第一科最容易看,第二科其次,第三科稍難。但第一科和第二科的知識點太多,看到後面,前面的東西又忘了,要記住也不容易,第三科雖然難點,但只要理解了,反而不需死記硬背,也不容易忘記。
為了樹立考試信心,首先復習第一科(法律法規)好點,前後知識點關聯性不大,這門課程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復習。我是每天晚上睡覺通讀一下法律法規原文。第二科和第三科得靜下心來看書。
考四科的同仁,復習重點應放在前三科,只要把前三科學習得扎實,《案例》通過也沒多大問題,《案例》復習我只用了一個星期時間,主要是看不同類型的案例在環評時應抓住的重點、注意事項等等,並把主要要點能寫出來。因《案例》考試時有兩道必做客觀題(40分)其實也是考查前三科的知識,後面的六選四主觀題也是考查前三科的應用。
考二門的前輩,如果《導則》和《技術方法》基本功不扎實,建議還是要看,否則還是會大意失荊州呀!
四、 練習強化、考試不怕
客觀題考試往往考關鍵詞。從2005年考試的內容來看,基本是這樣,選擇題的選項往往就是容易混淆的一些關鍵詞(字),因此,復習時要抓住關鍵詞去看。如何知道哪些關鍵詞(字)呢?通過練習是檢查復習關鍵詞到位和檢驗復習效果的最佳方式。
去年因找不到合適的練習題,自己則站在命題者的高度復習備考,從考官的角度設置了很多自測題,此法果然效果不錯,一方面解決了看書單調、乏味的感覺,另一方面也能檢測自己學習的效果。不過今年的考生不用愁了,筆者和另一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已按06的大綱逐條逐項重新把三科的練習題整理了一遍,每科的練習在500道以上,估計3月中旬可以印刷出來。
五、 比較記憶,忘記不易
在職的我們經過幾年或十幾年工作的消耗,特別是人到中年後,記憶力大大下降。因此得多想點其它辦法去加深記憶,除前面講的通過練習是一種抗遺忘的方式外,比較法也是一種有效復習的方法。
前三科考查的內容多,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也多。比如建設項目報告書的內容,在《環評法》有規定,在《導則》中也有規定,我把兩者放在一起來比較就清楚了;敏感點也是如此,在《環評法》和《導則》中都有界定,兩處不完全一樣,只有比較才知異同。
六、快樂復習,過關容易
從小學到大學,經歷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考試,很多考試是為考試而考試,考完後什麼都忘了。這樣的考試對一個人知識的長進效果不明顯。
對於從事過環評的考生來說,通過復習是一次梳理環評理論、知識的機會,查漏補缺吧,往後從事環評再上一層樓。對於從事環評相關工作的考生來說,通過復習是一次系統掌握環評知識的途徑,往後有機會從事環評工作不至於無從下手,犯一些基本的錯誤,懷著這樣的心態去復習去考試可能比純粹為證書而考試更能靜下心來看書。
05年每次看《法律法規》參考書和法律法規原文都有收獲,雖然每次不可能都記住,但暮然發覺以前環評中遇到的一些法律法規的問題竟在這次復習過程中找到了答案,以前犯下的錯誤如早點通讀就好了。其它兩科亦然。
七、關於兩個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1) 考試成績與參加培訓的關系
考試成績的好壞與是否參加培訓沒有必然的關系。參加培訓是一次向環評界前輩學習的好機會,對幫助記憶、深刻理解知識點有一定的作用,碰見一位好老師的講授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依賴短短的幾天培訓達到順利過關的目的不太現實(除非有的考生本身基礎扎實)。對於沒時間或因其它原因沒有參加培訓的考生不必沒有信心,筆者去年也沒有參加培訓同樣通過,而且分數不低。參加培訓的人花了時間和經濟成本,沒有參加培訓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符合經濟規律。
考試成績的好壞還是與復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成正相關。
(2) 考試成績與從事過環評(狹義)的關系
有些考生沒有真正從事過環評工作,只從事過與環評相關的工作,比如環境監測、環境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研究、環境影響評價授課等,擔心考不過,這種擔心也是沒必要的。考試成績與從事過環評有一定的關系,但也沒必然的關系。從事過環評工作的考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應用過環評考試的各種知識、技術,理論與實踐都有一定的基礎,復習各科相對容易,看書也不顯得陌生,只要稍加努力通過的概率高些,但目前很多環評工作者因分工較細,大都從事某一專題的環評,其它專題少接觸,而考試考查的面較廣,如果自以為經驗豐富,掉以輕心,過不了這道門檻也不足為奇了。
考試與實踐有一定的差距。資格考試考查的是從事這行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也就是從事這個行業所達到的要本要求,僅僅是「資格」而已,取得了資格並不意謂著就能做好環評。考試不可能把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搬上來考,也不能把實務中需要用程序來解決的問題搬上來考,相對而言,考試還是比做好一個環評項目並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還是容易點,當然,有些人做環評全依賴COPY,就另當別論了。環評實踐更多是去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有些問題在書目中有時也找不到,而且還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因此,從事相關環評工作的考生只要樹立信心,多花點時間,一定能通過考試,取得資格證書。
希望對你有幫助 GOODLUCK
⑸ 初三科學考試的考後反思100字
月考綜合反思月考結束了,成績也隨之很快的發了下來。 我總體成績版還算可以,全年級第權46名,全班第4名,比上次的全年級第111名,全班13名有一些提高。 但也有幾科,考得不算很理想。 比如語文,我只考了79分,其中,有10分是由於粗心錯的,如果我當時再細心點,那麼就會考到89分,就會有新的突破。 我的數學成績還算不錯,考了90分,但是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一道填空題因為少寫了一個小數點,而丟掉了一分,這讓我感到很遺憾。 在無數次考試中,我也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1、平日里要做到當天內容,當天復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鍾,上課認真聽講。
3、需要背誦的科目,不要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掌握。
4、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不能不懂裝懂。
5、有能力、有精力的同學,不要只滿足於書本上的知識,要多涉獵一些課外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
6、考試時,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再作答,不要急於答題,忙中出錯。特別是出現一些自己不能原諒的低級錯誤。 在以後的考試中,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⑹ 中考科學實驗考試有沒有什麼技巧
實驗題可歸納為四種:
一、測量型實驗題
這種實驗題是比較簡單的,主要包括直接測量型實驗和間接測量型實驗,只要同學們不馬虎,得滿分是沒問題的。
二、探究型實驗題
新課標的特點就是探究,探究型實驗題也是中考物理實驗題的主角。教材上除了幾個測量類實驗和演示實驗以外,都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出現,課本上的實驗是出題的一個重點。
解法分析:解探究題要深入了解課本上實驗的原理和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對探究實驗題做到萬無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熟練運用「控制變數法」「等效替代法」「類比法」等方法。
三、開放型實驗題
有許多物理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做,用不同的實驗方法、不同的驗儀器能得出相同的實驗結果,也就是說物理實驗具有開放性。開放型實驗題是近年考題中的一個新亮點,特點是題設條件不確定、解題方法多樣化、答案不惟一;在考查大家實驗能力的同時還考查大家的創新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因為一題多解,考題的難度並不大。
解法分析:希望大家把做過的開放型實驗題歸納在一起,找到解題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發散思維能力。
四、設計型實驗題
設計型實驗讓我們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能考查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常見設計型實驗題多數考察密度和電學部分,並有以下特點:基礎性:大部分題目以課本知識為依託,不脫離教材,考查我們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開放性:設計題大部分沒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寫出其中的一種或幾種,還有就是貼近生產、生活,常把日用品作為實驗儀器來驗證物理規律,考查知識的遷移能力與運用能力。
解法分析:設計型實驗題所能涵蓋的內容較多,提供的信息較少,出題的知識點不好把握,要求我們要富有創新精神,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遇到問題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⑺ 考研 科學院
那就要看你的知識有多豐富了,對科學是不是有相因的了解。問題是不一定的。你要注意一些關於天文的知識,很可能會考哦。
⑻ 事業單位考試自然科學c類具體考哪些
1,閱讀理解:能夠把握自然科學文獻中的數據、事實和觀點,全面准確領會材料含義。
2,邏輯思維:能夠運用邏輯方法,對自然科學領域的現象、數據、問題和觀點等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論證。
3,數據加工: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信息和數據進行識別、收集、分析和評價,並將數據處理結果用於解決實際問題。
4,文字表達:能夠運用文字、數據、圖表等准確清晰地陳述意見、論證觀點、表達思想。
(8)考科學富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考試面試:
達到筆試 合格分數線的應聘人員,根據招聘計劃和招聘崗位由高分到低分按比例依次確定面試人選。
筆試合格人數出現空缺的崗位,取消招聘計劃;達不到規定招聘比例的,按實有合格人數確定。面試人選確定後,由招聘單位張榜公布並通知本人。
面試結束後,按筆試成績和面試成績計算應聘人員考試總成績。筆試成績、面試成績、考試總成績均計算到小數點後兩位數,尾數四捨五入。根據考試總成績,確定進入考核體檢范圍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