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中外科學家的故事

中外科學家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13 02:07:16

A. 古今中外科學家的故事各一個

公輸般(魯班)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於創造 發明。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於是就模仿草葉製成伐木的鋸,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飛鷂,藉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公輸般一生注重實踐,善於動腦,在建築、機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他能建造「宮室台榭」;曾製作出攻城用的「雲梯」,舟戰用的「勾強」;創制了「機關備制」的木馬車;發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了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
華羅庚的故事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拉馬努金
在十三歲時,高班的同學借給他一本Loney 的〈三角學〉一書(以,前,
有一些學校採用此書為高中課,中譯本書名為〈龍氏三角學〉),他很快把
整夬書的習題解完。第二年他得到了正弦和餘弦函數的無窮級數展開式,後
來他才知這是著名的Euler 公式,他心中有點失望,於是把自己結果的草稿,
偷偷地放到裏的屋樑上。

B. 中外科學家的故事的內容簡介

《中外科學家的故事(雙色珍藏版)》主要內容: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笛卡爾說:「讀一本書就彷彿和一位高尚的人說話!」這慶說得真好!因為——閱讀對一個的素質培養和精神成長有著特殊的意義,寂寞時,書給你以安慰;有疑問時,書會給你解答;遇到挫折時,書會給你以鼓舞和力量,會指引你向光明的前程邁進。

C. 古今中外科學家的事跡

一、愛迪生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二、阿基米德

公元前218年,敘拉古和羅馬帝國之間發生戰爭,是在阿基米德年老的時候,羅馬軍隊的最高統帥馬塞拉斯率領羅馬軍隊包圍了他所居住的城市,還佔領了海港。

阿基米德雖不贊成戰爭,但又不得不盡自己的責任,保衛自己的祖國。阿基米德眼見國土危急,護國的責任感促使他奮起抗敵,於是阿基米德絞盡腦汁,日以繼夜的發明御敵武器。

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一種叫作石弩的拋石機,能把大石塊投向羅馬軍隊的戰艦,或者使用發射機把矛和石塊射向羅馬士兵,凡是靠近城牆的敵人,都難逃他的飛石或標槍······阿基米德還發明了多種武器,來阻擋羅馬軍隊的前進。

根據一些年代較晚的記載,當時他造了巨大的起重機,可以將敵人的戰艦吊到半空中,然後重重地摔下使戰艦在水面上粉碎。

三、陳景潤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四、鄧稼先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槍聲響起。22天後,北平淪陷了。日本侵略者召開了「慶功會」。時年13歲的鄧稼先無法忍受這種屈辱,當眾把一面日本國旗撕得粉碎,並扔在地上踩了幾腳。這件事發生後,鄧以蟄的一個好友勸他說,此事早晚會被人告發,你還是盡早讓孩子離開北平吧。

無奈之下,鄧以蟄讓鄧稼先的大姐帶著他南下昆明,那裡有南遷的清華和北大教授,還有眾多的老朋友。臨走前,父親對他說「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學文,科學對國家有用。」鄧以蟄憑自己的經驗寄希望於鄧稼先,但這句話在鄧稼先的腦海里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五、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非常善於動腦筋,經常會想到一些別人不容易想到的東西。

有一次手工課上,老師教大家疊紙盒。正當大家都忙於疊紙盒的時候,老師卻發現愛因斯坦趴在桌子上。老師以為準是小愛因斯坦懶惰,不想動手,於是走過去問愛因斯坦為什麼不疊紙盒。愛因斯坦抬了抬頭,問道:「老師,您知道一張紙的厚度嗎?」

老師說:「這個很好測量啊,你先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後除以100不就得到每張紙的厚度了嗎?」愛因斯坦拿出直尺,准確地測量了一下,然後計算得出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

D. 關於中外科學家的小故事

老師不喜歡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不喜歡也不能代表那樣是錯的,世界上,只有懷疑,才有思考,才有探索求真,我想科學的發展也應該是在人的懷疑求證中發展起來的,不然,人類社會應該還在原始社會吧.所以,老師不喜歡,作為學生有這種求索精神,也不應該讓自己撲滅自己的進取.還是勇敢的進行懷疑\探求吧.

E. 《中外科學家故事》都有誰

能工巧匠魯班

中華醫學的祖師扁鵲

興建都江堰的李冰

東漢科學家張衡

造紙技術發明人蔡倫

我國古代名醫代表華佗

南朝科學愛祖沖之

唐朝天文學家一行

博學多才的科學家沈括

元代天文水利學家郭守敬

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

明朝科學家徐光啟

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

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

地質學家李四光

氣象學奠基人竺可楨

著名橋梁專家芧以升

教學家華羅庚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

實驗物理學的先驅伽利略

英國科學家牛頓

劈雷針的發明者富蘭克林

瑞士數學家歐勒

英國發明家瓦特

「數學王子」高斯

發明火車的斯蒂芬遜

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

「昆蟲大師」法布爾

發現X射線的倫琴

F. 中外科學家故事

蔡明池

G. 中外科學家的故事讀後感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中外科學家的故事》的書。
這本書介紹了中國和外國的科學家。比如:發明了鋸子的古代建築大師魯班,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和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的畢升。外國的科學家有我們課本上學到的達爾文,有發明大王愛迪生,還有用風箏引電的富蘭克林……
其中,我最喜歡中國的張衡,因為它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如果他沒有發明渾天儀和地動儀,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地震。我還喜歡外國的伽利略,因為它是第一個將望遠鏡指向太空的人。
我很喜歡看這本書,通過理解科學家從小到大的故事,我發現他們小時候對周圍的事物都很好奇,愛動腦筋,喜歡動手鑽研。比如:愛迪生學著母雞孵雞蛋,李四光捉迷藏的時候會追問石頭從哪裡來的。他們長大後堅持自己的理想,最後成為了偉大的科學家。
我希望我也能夠成為一位像他們那樣了不起的人

H. 《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內容概括(100個字)

這是一套專門講述科學家故事的「故事會」,是一位擅長講述科學家故事的「故事大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在普通人的眼裡,科學家彷彿總是一板一眼、高深莫測,總是工作在遠離人間煙火的實驗室里,是一群最沒有故事的人。
《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完全改變了人們對於科學家刻板、冷漠的印象,原來科學是那麼有趣,科學探索如同福爾摩斯破案,科學發現往往「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科學之路如同密林小徑,跌宕起伏,豐富多彩。可以說,科學家是一座「故事富礦」。《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還道出一個真理:科學無世襲。科學擯棄一切因循守舊的框框。科學的勛章可以獎賞給任何一個人,不論你是初生之犢還是年已花甲,不論你是清貧子弟還是富家兒女,不論你是七尺男兒還是纖纖女子,不論你是無師自通還是學歷高深,條件只有一個——用你的才智創立新學說,發明新技術。科學無世襲,科學的皇位人人可坐。誰努力誰就可以摘取科學皇冠上的明珠!
這是一套讓人受益無窮的書,是步入科學殿堂的向導,在輕松的故事中蘊涵深刻的哲理。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