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2019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2019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發布時間: 2021-03-05 04:26:34

⑴ 今年國家重獎兩位科學家500萬,這兩個人是誰,主要做什麼的

中新網1月9日電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葉篤正與吳孟超兩位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以下是這兩位獲獎者的介紹:

葉篤正

葉篤正,男,1916年2月出生於天津市,1948年11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現任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美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會員;芬蘭科學院外籍院士;曾在許多國際國內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

葉篤正院士的主要科學技術成就如下:

(1)開創青藏高原氣象學。葉篤正首先發現圍繞青藏高原的南支急流、北支急流及它們匯合成為北半球最強大的急流,嚴重地影響著東亞天氣和氣候;他與國外氣候學家Flohn各自指出了青藏高原在夏是大氣的一個巨大熱源,葉篤正還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冬季是冷源;他同時還深入地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熱源及其對東亞大氣環流的影響。由於他的研究工作,國際上才接受了大地形熱力作用的概念,為青藏高原氣象學的建立奠定了科學基礎。

(2)創立大氣長波能量頻散理論。提出了大氣平面Rossby波的能量頻散理論,從理論上證明了西風環流中的能量可按遠大於風速的群速度向下游(或上游)傳播,為現代大氣長波的預報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對阻塞高壓天氣系統的生成、維持和移動給出一種動力學解釋。這個理論31年後才由B.Hoskins的「大圓理論」所推廣,成為對遙相關和遙響應的理論解釋。

(3)創立東亞大氣環流和季節突變理論。葉篤正與陶詩言等發現東亞和北美環流在過渡季節(六月和十月)有急劇變化的現象,這一發現對中國天氣預報有重要意義。他們還發現阻塞形勢的建立和崩潰常伴隨著大范圍環流形勢的強烈轉變,它的長期維持則帶來大范圍氣候反常現象,從而證明了阻塞高壓在持續異常天氣預報中的重要性。這些發現和理論成為研究東亞氣象學問題的重要文獻,奠定了中國天氣預報的重要基礎。國外的學者在10多年後,由於1976年冬季北美出現極其寒冷的天氣,才開始提出各種系統理論,並形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4)創立大氣運動的適應尺度理論。大氣環流中究竟是氣壓場還是風場為主導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的問題,也是天氣預報的關鍵之一。葉篤正等通過一系列工作建立了大氣運動適應尺度理論:對不同空間尺度的運動都存在著特徵尺度,當實際運動的空間尺度大於這個特徵尺度時,氣壓場起主導作用;當運動的空間尺度小於特徵尺度時,風場起主導作用;對中小尺度的大氣運動,同樣存在適應問題。這個獨創的理論完善了大氣運動各分量的相互作用過程的物理解釋,在天氣預報業務上有重要的應用。

(5)開拓全球變化科學新領域。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葉篤正積極組織並領導中國開始氣候變化的研究。他積極參加全球變化科學組織(IGBP)的創立,並發揮了重要作用,並貢獻了一系列科學思想,如:氣候和植被過渡帶的敏感性、全球變化中大氣化學的作用和「有序人類活動」適應全球變化等。他通過模擬計算後指出,大范圍的灌溉對氣候和水文的影響時間可長達3-6個月,從而證明了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的可能性(被稱為「陸面記憶」)。

(6)對中國現代氣象業務事業發展的卓越貢獻。葉篤正的理論研究成果對提高氣象業務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有些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如大氣長波能量頻散理論在業務天氣預報中俗稱為「上游效應」;阻塞高壓形成和維持的理論,一直是業務上對持續異常天氣預報的重要理論基礎;青藏高原氣象學理論,在中國氣象業務中不僅是天氣預報的重要基礎之一,更是氣候預報的主要基礎;大氣運動的風場和氣壓場的適應的尺度理論至今仍是天氣分析和預報的主要理論基礎之一。此外,他積極參與和指導建立中國氣象業務系統,為中國氣象局的「氣象中心」、「氣候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建立做出了實質性貢獻。

葉篤正的科學貢獻得到了國內外一致承認,也為他贏得許多榮譽,主要有: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陳家庚地球科學獎;世界氣象組織最高獎-第48屆IMO獎等。世界氣象組織在授予葉IMO獎時確認葉篤正獲獎理由為:建立青藏高原氣象學;大氣環流的突變的發現;提出大氣能量頻散理論;倡導與可持續發展相聯系的全球變化研究和人類有序活動對全球變化影響的適應等。

吳孟超
吳孟超,男,1922年8月出生於福建省,194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肝臟外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曾任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解放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12次擔任「國際肝炎肝癌會議」等重要學術會議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吳孟超院士的主要科技成就如下:

(1)創立了肝臟外科的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

進行了肝臟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體肝臟灌注腐蝕模型並進行詳盡觀察研究和外科實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五葉四段」的解剖學理論;為解決肝臟手術出血這一重要難題,在動物實驗和臨床探索的基礎上,建立了「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的肝臟止血技術;為掌握肝臟術後生化代謝的改變以降低手術死亡率,通過臨床和肝臟生化研究發現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臟術後生化代謝規律」,並據此提出了糾正肝癌術後常見的致命性生化代謝紊亂的新策略;為進一步擴大肝臟外科手術適應症,提高肝臟外科治療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葉切除為代表的一系列標志性手術。以上述工作為基礎,創立了獨具特色的肝臟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建立了中國肝臟外科的學科體系,並使之逐步發展、壯大。

(2)開辟了肝癌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新領域。他針對肝癌發現時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點,提出「二期手術」的概念,即對巨大肝癌先經綜合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行手術切除,為晚期肝癌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針對肝癌術後復發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療的特點,率先提出「肝癌復發再手術」的觀點,顯著延長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時間;針對中國肝癌合並肝硬化多,術後極易導致肝功能衰竭的特點,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療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療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機統一。上述研究使肝癌術後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來的48.6%,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肝臟外科事業。為了提高中國肝臟外科的科學研究水平,使肝臟外科事業持續、深入的發展,吳孟超院士組建了國際上規模最大的肝臟外科專業研究所,牽頭指導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礎研究工作,研製了細胞融合和雙特異性單抗修飾兩種腫瘤疫苗,發明了攜帶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載體等,研究結果發表於《Science》、《Nature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Research》等學術刊物。

(3)創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肝臟疾病研究和診療中心,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他領導的學科規模從一個「三人研究小組」發展到目前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和肝膽外科研究所,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的肝膽疾病診療中心和科研基地;設立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基金,獎勵為中國肝膽外科事業作出卓著貢獻的傑出人才和創新性研究;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門人才。通過他和同行們的共同努力,推動了國內外肝臟外科的發展,多數肝癌外科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原創於中國,使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和診治水平居國際領先地位。

他從事肝臟外科領域研究近五十年來,發表學術論文796篇,主編《黃家駟外科學》、《PrimaryLiverCancer》等專著15部,獲得國家、軍隊、省部級科技獎勵26項,獲中央軍委授予的「模範醫學專家」稱號和國際肝膽胰協會授予的「傑出成就獎」等榮譽26項。

年逾八旬的吳孟超院士,為了中國的肝臟外科事業,至今仍奮斗在臨床、教學、科研第一線。

⑵ 【題文】2019,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________兩位院士分別是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於今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辦,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分別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⑶ 袁隆平所獲得的榮譽中最高的獎項是

共和國勛章

2019年,2019年8月27日,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公示8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於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公示期至9月2日止。

公示結束後,八人仍均順利成為第一批「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共和國勛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授予公民的一種勛章,是現行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制度中最高的一級,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予。該勛章於2019年9月29日首次頒發。


主要貢獻

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




(3)2019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擴展閱讀:

外觀

「共和國勛章」以紅色、金色為主色調,章體採用國徽、五角星、黃河、長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鏈採用中國結、如意、蘭花等元素,使用冷壓成型、花絲鑲嵌、琺琅等工藝製作,象徵勛章獲得者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授予資格

共和國勛章根據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第三條規定設立,頒發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國家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的傑出人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授予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獎章,簽發證書。

⑷ 國家人民英雄榮譽獎獲得者

1、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陳薇,2020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表彰大會中,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1966年2月26日,陳薇出生於浙江蘭溪,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198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2011年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薇在今年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為我國抗擊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

2、張伯禮——「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2020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表彰大會中,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葯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2014年,張伯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9年獲得全國中醫葯傑出貢獻獎。張伯禮為我國中醫學發展,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做出了重要貢獻。

3、張定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張定宇,人民英雄、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1963年12月出生於武漢。2020年,8月19日,獲得第十二屆「中國醫師獎」。為表彰他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的無畏貢獻,於今年9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4、艾熱提·馬木提——「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艾熱提·馬木提,新疆和田皮山縣公安局原副局長,2016年9月在抓捕人犯事遇自殺式爆炸襲擊,壯烈犧牲,被追授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稱號。2019年9月17日,國家授予艾熱提·馬木提「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5、申亮亮——「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申亮亮,1987年8月出生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2016年6月1日,在非洲維和時為阻止汽車炸彈沖入營區而壯烈犧牲。2019年9月17日,國家授予申亮亮「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用生命保衛了隊友的安全,用生命捍衛一個部隊的尊嚴,值得敬重。

6、麥賢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廣東潮汕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斗英雄,被國防部授予「戰斗英雄」稱號。他所在的611艇被中國海軍授予「海上英雄艇」榮譽稱號。2019年9月17日,國家授予麥賢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7、張超——「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張超,原海軍殲-15艦載機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出現故障,為最大限度地保全戰機,最終壯烈犧牲。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⑸ 最高科學技術獎2020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其中黃旭華為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專家。1926年生於廣東汕尾,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專業。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所名譽所長、研究員。1958年起一直致力於我國核潛艇事業,是研製我國核潛艇的先驅者之一。

曾慶存為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1935年出生於廣東陽江,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首次成功實現原始方程數值天氣預報,創立氣象衛星大氣紅外遙感系統理論和定量反演方法,為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5)2019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擴展閱讀

黃旭華院士隱姓埋名數十年,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核潛艇精神。201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中,「共和國勛章」共授予8人,黃旭華便是其中之一。不僅如此,黃旭華還獲得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曾慶存,1935年5月出生於廣東省陽江市,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志——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曾慶存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半隱式差分法」和構建斜壓原始方程模式,突破了同步計算渦旋和波動的技術瓶頸,首次成功實現原始方程數值天氣預報,這一工作成為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里程碑。他的理論、模式和方法隨即被世界氣象組織「莫斯科世界氣象中心」用於天氣預報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曾慶存院士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和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2014年被美國氣象學會授予其最高榮譽——榮譽會員,2016年被世界氣象組織授予其最高獎——國際氣象組織獎。

⑹ 中國最近的科技新聞有哪些

每天都有新聞
瀏覽政府網或科技網

⑺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屬於國家獎還是省部級獎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既不屬於國家獎也不屬於省部級獎,只是一種協會獎項。

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三個等級。

1、一等獎項目:應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需提供國家確認的查新單位出具的查新報告),技術難度很大,對促進行業科技進步或國民經濟建設具有重大作用,經實踐驗證有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二等獎項目:應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技術難度大,對促進行業科技進步或國民經濟建設有較大作用,經實踐驗證有很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三等獎項目: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有一定技術難度,對促進行業科技進步或國民經濟建設有一定作用,經實踐驗證有較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7)2019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擴展閱讀

2019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出《關於公布表彰2019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個人的決定》,共評出獲獎項目304項。其中,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太原研究院等單位完成的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獲得特等獎。

據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煤炭學會組織開展了2019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評審活動。本次活動共收到來自煤炭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申報的科技成果700項。

經過專家組專業評審、綜合評審,評審委員會審定及公示,共評出獲獎項目304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7項,二等獎116項,三等獎150項。

⑻ 2019年有什麼國家大事

1、2019年全國兩會

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於2019年3月5日至15日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於2019年3月3日至13日在北京召開。

2、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

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包含50元、20元、10元、1元紙幣和1元、5角、1角硬幣。2019年8月30日起,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正式對外發行。

(8)2019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擴展閱讀:

2019年2月27日,設在北京梅地亞中心的兩會新聞中心正式開展工作,負責接待和安排中外記者對兩個會議的采訪。

兩會新聞中心設有境內記者組、港澳台記者組和外國記者組,為參與此次兩會報道的中外記者提供服務。為保證中外記者在全國兩會期間順利完成采訪、編發和傳輸稿件的任務,新聞中心設有通信網路服務室,並首次提供5G網路全覆蓋。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閉幕會,表決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關於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關於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關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確認全國人大常委會接受張榮順辭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職務的請求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發表講話。

⑼ 2019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兩位科學家

|2019年國家科技獎最終揭曉:黃旭華和曾慶存獲最高獎。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根據《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頒給了無數電力人曾作出以及正在做出貢獻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主要完成單位30家!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