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研究課題的途徑有哪些

研究課題的途徑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3-02 16:03:03

『壹』 科研選題有哪些方法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自變數、因變數、控制變數。自變數是由研究者主動操縱而變化的變數,是能獨立地變化並引起因變數變化的條件、因素或條件的組合。如在學習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上研究者採取的變革措施。因變數是由自變數的變化引起被試行為或者有關因素、特徵的相應反應的變數,它是研究中需要觀測的指標。控制變數是與某特定研究目標無關的非研究變數,也叫無關變數,由於它對研究結果將產生影響,所以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對象與范圍

教育研究總是指向一定的對象。這些對象往往是人、由人組成的群體、組織及他們的行為和特質。由於人及其行為和特質的極其復雜性,所以對之進行研究時必須先對之明確界定,以避免不同人從不同的視角理解而帶來的混亂。

①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對象帶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學校」、「品德不良學生」。我們可根據某一標准(有權威性的標准最好)來做出劃定,例如根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估標准,評估分數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學校」。

②對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進行界定

總體是統計學概念,是指研究對象的全體。研究對象的范圍大小,得根據研究目標考慮。其范圍有來源范圍和特徵范圍。來源范圍有地域、學校、班級;特徵范圍有性別、年齡、心理特質等。例如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學生的范圍是某一地區還是某一學校,在什麼類別的學校,在什麼年級或年齡段,這些都要進行明確的界定。范圍不同,最後得出的研究結果會很不同。

③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界定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由於學派林立、觀點各異,所以有許多名詞術語往往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為了避免由於一些關鍵性名詞概念上的歧義,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評審、研究過程中產生認識上、觀念上的不統一,避免由於這些歧義造成他人對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時,對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詞下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

⑺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是研究方案的主體,回答的是研究什麼問題,問題的哪些方面。它把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小問題。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的大小有關,課題越大內容就越多。但許多老師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細化,一點一點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問題。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根據各種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收集研究數據資料的方法,如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文獻法等。這些方法旨在獲得對象的客觀資料,而不給予對象任何影響。另一類方法是旨在改變和影響變數的方法,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這些方法是要通過施加某些干預而獲得某些期望的結果。有一些研究可能採用單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則可能採用多種方法。例如採用實驗法或行動研究法,也必然要採用第一類的數據資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實驗的最終結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要求,用多少時間,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它使得研究者一開始就心中有數,在實施研究中一環接一環、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從而保證研究能按預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

⑽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後的研究結果以什麼形式出現。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論文和報告,專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學儀器,教學(包括音像製品,計算機)等。研究周期較長的課題,還應該分別有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階段成果可以按學期列出。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⑾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課題組成員要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而確定。課題組成員並不是越多越好。課題組的成員必須都承擔課題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務。不應有光掛名不幹事者。課題組各成員承擔的任務的性質應與承擔者的學識、能力相適合。計劃中要把課題組負責人、成員的名單、分工寫出。必要時,還應把各人的專業、能力特長,曾有的研究經歷和成果列出,以便課題管理者對課題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經費預算與設備條件要求

經費與設備是開展教育科研的物質條件。要本著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謀劃。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自變數、因變數、控制變數。自變數是由研究者主動操縱而變化的變數,是能獨立地變化並引起因變數變化的條件、因素或條件的組合。如在學習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上研究者採取的變革措施。因變數是由自變數的變化引起被試行為或者有關因素、特徵的相應反應的變數,它是研究中需要觀測的指標。控制變數是與某特定研究目標無關的非研究變數,也叫無關變數,由於它對研究結果將產生影響,所以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對象與范圍

教育研究總是指向一定的對象。這些對象往往是人、由人組成的群體、組織及他們的行為和特質。由於人及其行為和特質的極其復雜性,所以對之進行研究時必須先對之明確界定,以避免不同人從不同的視角理解而帶來的混亂。

①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對象帶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學校」、「品德不良學生」。我們可根據某一標准(有權威性的標准最好)來做出劃定,例如根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估標准,評估分數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學校」。

②對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進行界定

總體是統計學概念,是指研究對象的全體。研究對象的范圍大小,得根據研究目標考慮。其范圍有來源范圍和特徵范圍。來源范圍有地域、學校、班級;特徵范圍有性別、年齡、心理特質等。例如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學生的范圍是某一地區還是某一學校,在什麼類別的學校,在什麼年級或年齡段,這些都要進行明確的界定。范圍不同,最後得出的研究結果會很不同。

③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界定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由於學派林立、觀點各異,所以有許多名詞術語往往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為了避免由於一些關鍵性名詞概念上的歧義,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評審、研究過程中產生認識上、觀念上的不統一,避免由於這些歧義造成他人對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時,對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詞下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

⑺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是研究方案的主體,回答的是研究什麼問題,問題的哪些方面。它把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小問題。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的大小有關,課題越大內容就越多。但許多老師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細化,一點一點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問題。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根據各種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收集研究數據資料的方法,如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文獻法等。這些方法旨在獲得對象的客觀資料,而不給予對象任何影響。另一類方法是旨在改變和影響變數的方法,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這些方法是要通過施加某些干預而獲得某些期望的結果。有一些研究可能採用單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則可能採用多種方法。例如採用實驗法或行動研究法,也必然要採用第一類的數據資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實驗的最終結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要求,用多少時間,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它使得研究者一開始就心中有數,在實施研究中一環接一環、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從而保證研究能按預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

⑽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後的研究結果以什麼形式出現。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論文和報告,專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學儀器,教學(包括音像製品,計算機)等。研究周期較長的課題,還應該分別有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階段成果可以按學期列出。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⑾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課題組成員要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而確定。課題組成員並不是越多越好。課題組的成員必須都承擔課題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務。不應有光掛名不幹事者。課題組各成員承擔的任務的性質應與承擔者的學識、能力相適合。計劃中要把課題組負責人、成員的名單、分工寫出。必要時,還應把各人的專業、能力特長,曾有的研究經歷和成果列出,以便課題管理者對課題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經費預算與設備條件要求

經費與設備是開展教育科研的物質條件。要本著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謀劃。

『貳』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觀察法.⑵
調查法.⑶
測驗法.⑷
行動研究法.⑸
文獻法

經驗總結法.⑺
個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實驗法
(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叄』 目前常見的課題的方式有哪些

目前常見的課題的方式有如下三種形式:
1.硬性課題 所謂硬性課題,是指國家、專部門、單位很據需要而確定屬的研究、開發課題,並按一定體系下達的任務,具有法律的強制性和指令性。科技人員,不論是集體還是個人,在收到此項任務之後,必須無條件地接受。
2.中性課題 這種創新課題,既有協同的一面又有改進的一面,是經雙方談判後彼此都表示同意而確定下來的攻關項目。這些課題在沒有定下來之前,不受法律約束;但經商定後,便具有了約束力。哪一方面不履行其中條款,均按《技術合同法》裁處。
3.軟性課題 這是完全憑個人的志願而選擇研究、開發的課題,又稱自選課題。是由個人根據自己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將來的工作計劃等來確定的課題,它受個人條件和客觀環境的約束。

『肆』 教育研究選題的途徑有哪些

教育研究選題的途徑:

(1)從有關理論中演繹研究問題:

從教育理論發展方面提出課題,要揭示原有理論同經驗事實的矛盾,還要揭示理論內部的邏輯矛盾;不僅包括學科系統規劃建設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課題,還包括已有教育理論傳統觀念和結論的批評懷疑以及學術爭論中提出的問題。

(2)從教育實際中發現問題:

解決社會實踐的緊迫需要。這是一種直接性來源。例如:《北京古樹神韻》圖書就是獻給第29屆北京綠色奧運的一份特殊禮物。

(3)從過去研究中發現問題:

從查閱文獻資料,了解研究領域最新的成果和有關學科發展的趨勢及前沿中挖掘課題。這是一種間接性來源。

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即從前人的理論總結基礎上派生、外延與升華出來,從而選出具有更高價值的能充實、完善甚至能填補其空白的課題。如「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工程建設系列著作」出版工程,是「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工程建設」等系列研究的成果集成。

(4)從與專業人員接觸中發現問題:

研究者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不僅要尋找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與事實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其內在的規律性;還要從爭論中發現問題,提高對教育問題的敏感性,自覺培養教育智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在實踐中發現,關注問題。

(4)研究課題的途徑有哪些擴展閱讀

科研選題的原則:

(1)需要性原則

需要性原則是指選題要面向實際,著眼於社會的需要,講求社會效益,這是選題的首要和基本原則,體現了科學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則。這里所謂需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根據社會實踐的需要,尤其是工農業生產的需要,這是它的社會意義;二是根據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這是它的學術意義。或者二者兼有。

(2)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是指在選題時要考慮現實可能性。可行性原則體現了科學研究的「條件原則」。一個課題的選擇,必須從研究者的主、客觀條件出發,選擇有利於展開的題目。如果一個課題不具備必要的條件,無論社會如何需要,如何先進,如何科學,沒有實現的可能,課題也是徒勞,選題等於零。

(3)合理性原則

合理性原則是指選題不但要考慮是否滿足社會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具有實用價值;確實可行;而且還要看課題本身是否合理。所謂合理性原則,也稱科學原則。如永動機、水變油的研究永遠都是徒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科研選題

網路-選題來源

網路-課題

『伍』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來看課題研究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測驗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回結法、文獻答法、個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實驗法等等,對於這些方法來說有不同的措施技巧,在進行課題研究時一定要對自己研究的方面了解清楚,然後看看哪種方法適合自己再進行課題研究實施,對於課題研究中的細節問題大家不妨來職稱驛站網看看。

『陸』 課題研究措施有哪些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實驗法、觀察法、文獻研究等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4、教育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後學生科學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方案。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
6、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如經典書籍,名人格言,以及課程標准推薦的書目,為學生閱讀提供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正面教材。
7、教育調查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就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進行縝密分析,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柒』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研究主要指具體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課題都要有相應的研究方法,一般可以採取綜合的方法,或者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這樣有利於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結論。下面介紹課題中常用的幾種研究方法。 一、行動研究法 1、行動研究是由社會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的或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行動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進過程,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幾個步驟 。 2、行動研究有這樣兩個鮮明的特點: (1)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現實問題為首要目標 。 (2)主要研究人員就是實踐者,強調研究過程與行動相結合, 行動研究法可采 取這些步驟: a.選擇問題 即對學校在教育、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對問題作出歸納、分類,形成一定時期內要通過研究解決的問題。教師從眾多的問題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價值的問題,通過討論和交流,初步形成各年級或各門學科以及各人的主要問題,形成一個時期學校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群。 b.理論探討即從教育理論中有針對性地選取最合適的內容,為解決篩選出的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和操作規范,從而保證行動研究的正確性。如有專業人員參與,則專家要根據教師選出的問題,尋找與問題相關的理論,有針對性地向教師介紹,讓教師了解與問題相關的教育理論,通過組織教師學習、討論,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一步從中選出適合自己需要的教育理論。 c.實施和反思 即教師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的順序,創造性地運用自己已經選擇的、有針對性的教育理論,解決具體教育教學問題,改善教育教學工作,並對實踐的結果作出總結和反思。行動研究的目標是在實施和反思這一階段實現的,它是行動研究的關鍵階段。這一環節需要教師撰寫開展行動研究、總結實踐經驗的論文,為繼續開展行動研究提供參考。 二、觀察法 是指研究者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處於自然情境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觀察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1、觀察法的分類 : (1)按照觀察的情境條件來分,可以分為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觀察 ; (2)按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可分為參與式觀察與非參與式觀察 。 (3)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可分為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結構式觀察預設有明確的目標、所要觀察的問題以及大致范圍,有較詳細的觀察計劃、步驟以及合理設計的可控性觀察,能獲得翔實的材料,並能對觀察資料進行定量分析和對比研究。 2、觀察法的步驟: (1)明確觀察的目的和意義(在觀察中要了解什麼,情況,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實材料),確定觀察對象、時間、地點、內容和方法。 (2)搜集有關觀察對象的文獻資料,對所要觀察的條件有一個一般的認識。 (3)編制觀察提綱。對觀察內容進行明確分類,並確定觀察的重點。 (4)實施觀察。該步要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全面而系統地觀察。 (5)記錄並收集資料。 (6)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3、觀察法的記錄 (1)實地筆記,專門記錄觀察者看到和聽到的事實性內容; (2)個人筆記,用來記錄觀察者個人在實地觀察時的感受和想法; (3)方法筆記,記錄觀察者所使用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4)理論筆記,用於記錄觀察者對觀察資料進行的初步理論分析。 三、調查法 調查法是指在教育過程中研究者憑借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對一些教育現象或事實進行考察,通過對收集到的各種事實資料的分析處理,進而得出結論的一種研究方法。 四、文獻法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證明所要研究對象的方法。

『捌』 本科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語文研究課題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文獻、觀察、面談
一、觀察法
二、調查法 :
三、測驗法:
四、行動研究法
五、經驗總結法:
六、文獻法:
七、個案研究法
八、案例研究法
九、實驗法: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