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小學生探究性學習課題名稱

小學生探究性學習課題名稱

發布時間: 2021-01-24 03:43:07

㈠ 小學生研究性學系方案

一、問題提出
1、關注知識經濟時代的呼喚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不管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經濟的實現、還是綜合國力的提高,都離不開全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離不開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人們大聲疾呼: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會求知。從根本上講,應該學會創造!在知識經濟時代,學校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克服片面的書本教育的弊端,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培養出21世紀的創新人才,是我們教育教學改革努力的方向。
2、滿足學生素質發展的需要
小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他們不滿足於對書本知識死記硬背。隨著生活空間不斷擴大和知識閱歷的不斷豐富,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對人生、對社會、對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認識。他們不滿足於單純的書本知識的接受性學習,具有探究社會生活的願望,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拓展學校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並服務於社會,全面關注他們的發展需要,成為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而"探究性學習"正是基於這一需要進行的一項教學改革,是面向未來人才培養的新的實踐和探索。
3、著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長期以來,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著學習方式單一,不利於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片面傾向,表現在重視知識結果獲得的單一的接受性學習、偏重認知領域的認知性學習,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機械的決定性教學等方面。走進中小學課堂,不難發現,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是灌輸——接受,學生學習方式基本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的學習偏重於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運用,僅僅立足於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這種學習方式上的局限性,極大地制約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難以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小學生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其針對性之一就是轉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打開一個開放的學習時空。
4、深化學校教育改革的新生長點
我校是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化省級實驗學校,又是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一貫注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十五」期間,我校的無錫市級立項課題「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研究」卓有成效,因而,我們現在提出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研究」有著堅實的實踐基礎,更是新時期深化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新生長點。
二、研究背景
1、課題提出
本世紀,隨著全球性科學技術發展的高潮和國際間的激烈競爭的來臨,對人才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改革陳舊的不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教育部頒布了新的「課程標准」。「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利用圖書館、網路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學習」。「新課標」的頒布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步入學校和家庭,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作為信息交流平台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其信息傳遞時效快,交互性、共享性強,信息保存的格式和操作范圍自由度大等優勢,使學習者具有了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和靈活性。它為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地點和學習方式提供了條件。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供了外方便。國家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第11條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在此,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2、研究現狀
放眼國際社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跨學科知識融合正在成為教育發展的主流,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使各學科的界限逐步軟化,而現階段我們的小學教育由於受傳統文化習慣和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科中心主義仍然穩居至尊地位,致使學生們重知識、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的風氣長期盛行。課程改革不僅要解決學什麼的問題,更關鍵的是要解決怎麼學的問題。探究性學習正是基於這種需要而產生。作為一門國家課程,研究性學習目前只在高中階段開設,但從學生發展、人才成長規律來看,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應從小培養,探究性學習從小學階段開設已是大勢所趨。上海市二期課改實驗中部分小學的成功經驗也說明小學開發各具校本特色的探究性學習深受學生歡迎,小學開設探究性學習課程完全有可能。
3、研究價值
實施創新教育,旨在開發每個人的創新潛能,培養其創新人格、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現和開拓個人生命的價值,從而使整個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開發和提升。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嶄新的課程形態,已引起國內外教育專家的高度重視,它的開發與實施勢必在實施創新教育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它已成為教育領域亟待研究的課題。
現代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促使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硬體建設的不斷升級換代,為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的不斷優化提供了極為優越的基礎性條件。同時,也為學生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學生通過更多的信息渠道獲取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創設了更加積極的活動平台。這就需要我們堅持正確的辦學思想,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慾望,提高創造性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能力,為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的生存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界定
1、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指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教育信息技術是以通信、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以信息處理為核心的,包括硬體――技術設備,軟體――與硬體配套的教學資料,潛件――各種觀念、方法、理論體系等。當前我國教育信息技術的研究與實踐,主要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兩方面。
2、探究性學習:主要指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發展情感和態度、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3、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區別於中學的研究性學習,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小學階段的探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探究興趣,促進學生智慧潛能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式為著眼點,構建一種適合學生興趣和自我發展的開放性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並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它具有以下特點:(1)自主性:重視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在體驗與創造中主動學習;(2)探究性:注重對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探究能力的培養;(3)開放性: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學習目標、內容、方式、學習時空等),發現和開發學生的多方面智慧潛能;(4)過程性: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5)實踐性:強調學生通過一系列主體實踐活動親身經歷探究過程。
四、理論依據
1、創造心理學。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智力可以分為記憶和思維,在創造力中所發現的最重要成分就存在於發散思維中。發散是一種並不按常規習俗的老路而採取不同解決的思維形式。心理學家斯坦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通過適當的教育可以激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講的"探究"就是指探索和研究,探索和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2、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對象。
3、發現學習理論。美國著名的認知派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學習」理論,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能力。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讓學生探索、研究,再現知識的發現過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產生探索、解決問題的願望;有助於學生形成遷移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態度和創造思維;可以使學生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4、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他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價值標准下,個體以解決自己遇到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有效產品的所需要的能力。判斷一個人的智力,要看這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環境下的創造力。他還強調智力並非像我們以往認為的那樣是以語言能力和數學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種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組智力。
五、課題的實施原則
1、開放性原則。讓孩子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勇於探索,不斷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從孩子的視角進行思考,盡可能讓學生主動探索,開動腦筋;盡可能讓學生大膽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盡可能讓學生表達歸納,評價思辨;盡可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深化體驗等等。
2、實踐性原則。讓孩子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動手、動口、動眼、動腦。不僅僅重視實踐結果,更重視學生實踐的過程。在學生實踐後有了一定的體驗,再進行教育、教學,促進其養成的良好探究習慣。
3、綜合性原則。探究的主題不應是單一學科的知識能夠解決的,必須應用多學科交叉的知識,特別是盡可能與人文、社會等相結合。因此,要打破學科界限,突出學科間交叉,以及關心人、關心社會這一人文精神的培養。
4、因材施教原則。探究能力是通過後天的教育與培養習得的,但並不排除先天因素和原有智能水平的影響。對不同的孩子的不同狀況應給予不同的鼓勵和表揚,確保他們的主動參與、敢於質疑的習慣養成。
5、主體性原則。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我要探究」,指導他們逐步學會自定目標、自我激勵、自主學習、自我反思、自我探索。學生能說的,老師不說;學生能做的,老師不做;學生能想的,老師不提醒等。
六、研究目標
1、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內容體系、操作體系、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為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探索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和培養方法。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自主創新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3、推進教師教育教學方法的改變,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4、探索學校教育教學新亮點,形成學校教育教學特色。
七、研究內容及操作
(一)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內容體系
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內容源於學生的生活領域,對象和范圍可以來自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基本特點是開放性和具有可探究性。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確定,也可以由教師提供選題建議;可以來源於課本知識和課堂教學,也可以產生於家庭或社會生活實際;可以是對自然現象的探究,也可以是對社會問題的探討。我們把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內容構架定為四大領域:學科領域、生活領域、自然領域、社會領域。
1、學科領域。小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主要在各學科教學中進行,因而,在學科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是小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最主要的途徑。教師應在學科教學中動態捕捉資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開展一系列探究性活動。小學各門學科都能開展探究性學習。
2、生活領域 。生活領域的問題是學生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中親身感受到的問題。可引導學生從自我生活中提出具有可探究性的主題或課題,從而使他們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反思自我,發展自我。如消費觀念、學習習慣、近視眼成因分析等探究。
3、自然領域。自然領域的問題是與學生的社區直接相關的自然現象或問題。自然探究領域十分廣泛,主要涉及與人的存在環境相關的自然事物或現象的問題的探究,如水資源研究、綠化問題、垃圾污染、空氣狀況的調查研究等。
4、社會領域。社會領域可供學生探究的問題非常廣泛,它涉及社會或社區的歷史變遷、社區文化、社會經濟、社會政治等。這一領域的探究是圍繞社會現實生活來展開的,直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操作體系
1、課堂教學滲透探究性學習方式
(1)目標定位:①能引導學生對學習對象充滿好奇心,有濃厚的探究興趣與探究意識以及強烈的表現慾望;②能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具有批判精神,敏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勇於質疑問難;③能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具有豐富的時空想像力、獨立的自主判斷力和鮮活的思維發散力;④能引導學生對學習困難具有頑強的學習意志力和耐挫品質,勇於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2)研究范圍:①語文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②數學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③科學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④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⑤藝術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
(3)操作要點:①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學中,學生是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與探究的主體。②要講究有效的學法指導。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教師要指導和幫助學生總結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規律,教會學生調節與控制自己學習活動的本領。③要激發持續的探究興趣。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採取各種手段,持續地給予強化,不斷地滿足需要,以增強學生探究積極性。④要組織合理的組織形式。以小組合作為主,同時做到個體探究、小組探究和全班集體探究相結合。⑤要構建開放的學習時空。把教室小課堂與自然社會大課堂以及網上虛擬課堂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下進行探究性學習。
2、學科中的主題式探究性活動研究
即在學科中找到一個主題,展開探究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著重對以下三種主題式探究性活動進行研究:
(1)主題深化式探究:活動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分成若干階段,將主題逐步推進、深化。
(2)主題輻射式探究:圍繞一個主題,開展與主題相關的活動。
主題輻射式與主題深化式的區別在於:主題輻射式要求活動盡可能豐富、多樣,只要和主題相關即可,活動無需特別的組合排列;主題深化式的形式不一定很多,但是活動之間必須能夠銜接、推進、深化主題。
(3)主題立體式探究:確立一個主題,將之分解為若干個子主題,子主題再分解為若干個次子主題。學生從中自由選擇一個次子主題,自行完成。主題的分解由師生共同完成,以學生主動提出為主,教師進行補充和歸納。
3、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研究
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自主地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關於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等方面的問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探究的體驗,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小組合作為主,同時做到個體研究、小組研究和班級集體研究相結合。基本操作程序可分為三個階段:活動准備階段、實踐探究階段、交流匯報階段。
(1)活動准備階段。本階段要採取多種形式,創設問題情景,明確研究任務,具體包括確定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成員分工等一系列師生准備工作。
(2)實踐探究階段。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後,學生進入具體的解決問題過程,通過實踐探究,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實踐探究的過程包括收集資料、實地調查、參觀采訪、處理信息等。
(3)交流匯報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自己或小組經過實踐、體驗所取得的收獲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具體包括總結成果、展示匯報、交流評議等。
(註: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常常較多地佔用課余時間,而課內則較多地進行階段匯報、探究方法交流、探究成果展示或總結評價等活動。我們把這一類活動稱為探究性學習的長作業形式,一學期重點探究1~2個活動即可。其餘可結合一些探究性學習的短作業形式進行。所謂短作業形式常常由於課題作業的簡單且容易探究和解決,通常只需要學生預先在課外收集一些相關的信息、練習一些相關的操作等,有些學習活動也是可以在課內完成的。)
(三)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管理體系
1、抓好決策管理
由課題領導小組審定課題方案,制定實施規劃,確定課題小組,完善課題實施網路。各課題組根據課題實驗總方案,制定子課題研究計劃,確定子課題研究目標任務。教研組把課題實施貫穿於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把課題研究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
2、抓好過程管理
學校自上而下,明確責任,分層管理,做到過程研究與終結成績相聯系,宏觀、中觀、微觀相結合。
一要規范計劃制度。學校成立由校長室——教科室、教導處——課題組、教研組組成的三級管理網路。校長室為課題實施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課題規劃、落實經費、推廣成果等。教科室主要具體落實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教導處負責日常教學管理,協調教研組研究活動。教科室、教導處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支持。課題組、教研組主要承擔課題的實施工作,落實子課題的研究。學校領導做到「五個帶頭」:帶頭承擔課題研究,帶頭學習科研理論,帶頭深入課堂聽課,帶頭上教改示範課,帶頭總結經驗、撰寫論文。要求課題實驗教師期初上交一份課題實施方案和實施計劃;期中開展有關課題研究的展示活動;期末上交一份課題研究總結報告。提倡全校教師人人都要參與課題研究,每學期要做到五個「一」:即閱讀一本教育理論書籍、做好一本業務摘記、參與一個課題的研究、上好一堂課題匯報課或匯報活動、寫好一篇教科研論文。
二要拓展教學資源。學校要創造條件,增加投入,添置課題研究所需的圖書資料、器材學具等;還應通過通過多方渠道,拓展校外教育教學資源,發揮社區教育優勢,開辟校外活動基地,取得社會與家長的支持。
三要加強師資培訓。一方面要通過「教科講座」、「教科沙龍」、「校刊導向」等一系列校本培訓提升教師課題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可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輔導,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培訓,籍以形成素質全面的師資陣容。
3、抓好評價管理
一是對教師的評價。教師的評價由校長室、教科室、教導處共同完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有明確的研究課題;有課題研究規劃;能較為系統地掌握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科研方法;研究過程有階段分析、原始記錄;有階段性經驗總結;論文在一定范圍內交流、發表、獲獎。評價方式為(1)現場考核,結合各個層次的匯報課,考察其操作中是否體現了課題思想、目標。(2)資料展示,包括課題研究方案、計劃、原始材料記錄、階段情況分析等。由考評小組根據材料的完整、規范進行考評。(3)成果交流,每學期舉行論文交流會,並組織評定。對於那些積極參加課題研究、教改實驗並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不僅給予物質的獎勵,還採取一系列政策上的傾斜。
二是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要突出四個「重視」:
1、重視激勵。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重在發現和肯定學生身上所蘊藏的潛能、所表現出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和維持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重視過程。要關注學生探究成果的質量,如它的科學性、可行性、新穎性,更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包括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等,要強調對過程的評價和對過程中的評價。
3、重視實踐。要評價學生能否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去,聯系生活實際,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發展能力。
4、重視體驗。要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親自參與探索性活動、開展人際交往,以及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和體驗,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別人所傳授的經驗。
對學生的評價還應突出三個「強調」: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一個指導老師,也可以是一群老師組成的一個小組;可以是學生個人,也可以是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探究活動相關的企業、社區或有關部門等。
2、評價內容的豐富性。探究性學習的評價內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幾方面:一是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態度;二是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三是學生對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況;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3、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小論文、調查報告、收集的圖片和資料等)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匯報、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等方式。
八、研究步驟和方法
1、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准備階段(2007.9-2008.1)。
制定學校課題計劃和方案,籌建課題組,對實驗教師集中進行理論培訓,儲備必要的理論資料。
第二階段:課題論證階段(2008.1-2008.12)。
修訂方案,開題論證。組建科研小組,落實各級子課題方案,著手開展實驗,不斷完善實施方案。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09.1-2010.12)。
這個階段是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各子課題全面展開研究,積累資料並完成階段性專題實驗研究報告。
第四階段:總結推廣階段(2011.1-2011.12)。
對課題研究情況和取得的成果進行全面總結,匯總各類材料,撰寫研究報告,推廣研究成果,申請評估鑒定。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文獻研究法主要採用於課題准備階段,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檢索學習,結合本校實際,完善研究方法,確定方案設計,指導課題研究。
2.經驗總結法。 重視資料積累,按研究內容寫出階段性總結,進行歸納整理,便於成果推廣。
3.教育調查法。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當前小學生探究現狀及開展課題研究後的情況,在學習、生活中的實踐操作情況,以及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我體驗內化的情況。
4.個案研究法。通過觀察調查,對有代表性的部分學科、教師、學生作跟蹤研究,填寫個案卡,並寫出個案研究報告。
九、課題組成員及子課題研究分工(略)
十、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組織保證。學校成立了一支由一把手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全面負責,各業務部門負責人組織落實,骨幹教師具體實施,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協同研究的網路化科研隊伍。參加本課題的教師,大多參加過無錫市級「九五」課題的研究,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可供借鑒。
2、管理保證。成立了由校長室——教科室、教導處——課題組、教研組組成的三級管理網路。校長室為科研工作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科研規劃、落實經費、推廣成果等。教科室主要負責科研工作的具體落實,組織實施課題研究;教導處負責日常教學管理,協調教研組研究活動。教科室、教導處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支持。課題組、教研組主要承擔課題的實施工作,落實子課題的研究。
3、機制保障。為了進一步規范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他們從事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學校制定了一系列評價激勵措施,通過細致、規范的考核,對教師的科研工作加以引導、激勵、改進、鑒定,從而強化群體科研力量。對於那些積極參加課題研究、教改實驗並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不僅給予物質的獎勵,還採取一系列政策上的傾斜。如職務晉升、優先外出學習、優先評優晉級等,使教師獲得榮譽感和滿足感。
4、經費保證。多年來,我校一直優先保證教育科研活動經費,每年添置必要的科研設備及圖書資料,積極選派人員參加各級教科培訓。每學期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不少於3萬元。
十一、預期研究成果
1、研究報告。
2、展示個案課型。
3、教師課題研究的論文結集。
4、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展示。

㈡ 如何組織勾股定理的探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

1、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開始學習幾何的時候就早已有聞勾股定理的神奇,更有人說數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科學,而其最絢麗的寶藏之一就是勾股定理。因此對於探究勾股定理是嚮往以久的。勾股定理又叫商高定理、畢氏定理,或稱畢達哥拉斯定理。 據考證,人類對這條定理的認識,少說也超過 4000 年。 在西方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證明是畢達哥拉斯給出的。中國最早的一部數學著作——《周髀算經》的第一章,就有這條定理的相關內容。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繁多而有趣,也引起了許多數學家對此的探究。我們認為此次課題研究活動是有意義的,不僅開闊了我們的思維,增強了合作意識和團體觀念,更給了我們認真探究的機會,我們要好好利用這次機會,爭取在先人的基礎上創造出更新的研究方法,為勾股定理再添一絲魅力!
2、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次課題研究豐富了中學生課余學習生活,增強了學生探索能力和組織能力.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增加同學間的交流.同時,積累研究經驗和實踐經驗.並且使同學們更加了解勾股定理,理解其中的數學思想,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3、主要解決的問題:勾股定理的誕生及驗證
三、課題研究過程和方法措施
1、課題研究過程:
在研究勾股定理之前,我們就早已有聞勾股定理的鼎鼎大名。勾股定理的年代之久遠,驗證方法之多等特點,深深地吸引著我們的目光,於是渴望求知的我們藉此次課題研究活動對勾股定理展開了為期數月的研究。
起初,我們希望自己研究的東西可以和生活形影不離,同時還認為,分析和研究各地的有關勾股定理的中考原題。所以我們研究的目標主要集中在了三點上:
1. 了解有關於勾股定理的歷史,以及有關於勾股定理的重要人物。
2. 仔細的觀察生活中存在的勾股定理,了解勾股定理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3. 仔細的剖析各地的有關勾股定理的中考原題。
研究了幾日,我們發現這三個目標中有一些片面或者不足。比如說:中考中的勾股定理雖然運用的都十分的巧妙,但是,還遠遠的不足表達出勾股定理的無窮魅力。比勾股定理真正的精華部分還是黯淡了許多。
於是,我們決定更改研究的方向,我們想起了把我們引上勾股定理這條道路的諸多驗證方法。我們想這才是她的精華所在。
很多人都十分吃驚勾股定理為什麼有這么多種驗證方法?我想,這就是勾股定理魅力所在之處吧。
所以,我們的研究目標正式確定為:
1. 了解有關於勾股定理的歷史,以及關於勾股定理的重要人物。
2. 研究一下十分有代表性或者十分巧妙的驗證方法
3. 積累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給人們帶來的便利,最終總結出更便利的生活方法。
2、課題研究方法措施:
我們採取了小組合作式、分工明確式、成果共享式的研究方法。通過各種途徑(如:網上探究、查閱文獻資料、社會實踐)我們找到了我們需要的答案。整合收集到的資料,小組成員共同整理,分工完成Word、PowerPoint等形式的電子作品展示成果。此方法提高了效率促進了交流與合作。最後得出研究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感想與心得
光陰似箭,轉眼間幾個月的課題研究馬上就要在緊張、團結、創新、實踐中結束了,看著課題探究初期我們制定的目標和計劃,面對已整理出的各種資料,心中有說不出的欣喜和滿足,因為我們完成了每一項任務,完成了每一個目標,每一份資料、每一個方法的驗證、甚至每一行字,都是我們在反復推敲後認真紀錄下的,它們凝結了我們對勾股定理的崇拜和熱愛,它們也同樣勾起了我們最美好的回憶:在同學家組成的課題小組、與同學在電話里因一道小題而爭論不休、為列印資料熬到後半夜……雖然有時真的很累,很辛苦,也因課題研究而放棄了玩的機會,但辛勞中總還帶有與同學在一起的那份快樂、為集體服務時的那份榮幸、解決難題後的那份喜悅……我們體會到了人類在面對科學時的互相團結、友愛、關心、奮進的精神,同時也被之深深地感動.
幾個月來,讓我們感動的不只因為人類至高無上的精神,我們還被數學王國的浩瀚而感動.就說我們的課題勾股定理吧,目前光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就有五百多種,他們是經過了幾輩的數學家悉心研究,一代一代,才孕育出五百個子孫,將勾股定理推上數學王國「瑰寶」的寶座。你說,我們怎能不為知識的浩瀚而感動?
通過研究勾股定理,我們深深地知道了:自己懂的還太少,知識面還太有限。因此通過此次研究,我們更加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權利,發誓要發奮學習,將來作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此次課題研究,成為了我們向上的動力。我們相信,在努力後,總有一天,我們將把人們感動。
當手中拿著這一沓厚厚的資料,似乎關於「勾股定理」的研究就要告一段落了,但她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紙上的這些,更多的是思想上的,精神上的,我們要沿著這樣一種精神前進!

㈢ 適合高中生的課外探究性學習課題

是高中生的課外探究性的一些消息,課題,你可以說畢業。實踐課。

㈣ 科學八年級探究性學習課題

一、大氣污染源
煤煙型污染(工業污染)、揚塵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
二、主要任務及職責
(一)整治工業燃煤企業。
1、重點整治電廠(熱電廠)等燃煤企業。
(1)抓緊關停半山電廠兩台5萬千瓦小火電機組。
半山電廠年耗煤量127萬噸左右,其兩台5萬千瓦機組無脫硫設施,屬國家規定2003年限期關停的小火電機組,但該廠至今無關停計劃。此事應請求省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於2003年12月底前關閉該兩台機組。此項工作由市經委牽頭,市環保局配合。
(2)抓緊實施蕭山電廠兩台12.5萬千瓦機組的煙氣脫硫治理工程。蕭山電廠年耗煤量80萬噸左右。此事應請求省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在2004年年底前完成煙氣脫硫治理工程。此項工作由市經委牽頭,市環保局配合。
(3)加強對中低架污染源的治理和整治工作,特別是加強對熱電企業的煙氣脫硫除塵治理。
杭州市區共有熱電廠(站)21家、鍋爐75台,年耗燃煤達225萬噸左右,2004年年底前必須對其實施煙氣脫硫除塵治理工程並建立煙塵煙氣在線監測系統。以含硫量0.6%計算,脫硫效率必須大於70%,要求2003年完成50%,2004年完成50%。此項工作由市經委和市環保局負責督促落實。
2、抓緊調整杭鋼產業和產品結構,壓縮停止焦炭、生鐵生產線。杭鋼年耗煤量近103萬噸,利用廢鋼鐵煉鋼占總量的1/3左右,其餘2/3由鐵礦煉成。煉焦、球團、燒結、煉鐵等過程中排放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中煉焦用煤量達70萬噸/年)至今難以有效收集治理;燒結機煙塵嚴重超標。據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報告,半山地區大氣降塵量為主城區的4倍。
應請求省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杭鋼的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問題。要求杭鋼實施清潔生產工藝,確保排放污染物年均削減15%,外遷污染嚴重的焦炭、生鐵生產線,2003年12月底前解決燒結機煙塵嚴重超標問題;2004年淘汰1975年建的一座煉焦爐,2005年淘汰另一座煉焦爐,所需的焦炭可外購;2005年年底前關閉兩座煉鐵高爐,2010年年底前關閉最後一座煉鐵高爐。此項工作由市經委牽頭,市環保局配合。
3、「禁燃區」工作。
由市實施「禁燃區」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組織開展工作,限期淘汰中心城區燃煤鍋爐等中低架源;市質監局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淘汰中心城區燃煤鍋爐的工作,並加快天然氣引進步伐,實現能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氣體燃料比例,使其逐步成為杭州市區的主要能源;市環保局根據天然氣引進工作的進度和改善環境的要求,對「禁燃區」遠期范圍進行適當調整。
蕭山、餘杭區政府要加大對「禁燃區」中期工作的投入,2003年必須完成相應的改造任務。
4、制定地方用煤和大氣排放標准。
根據改善杭州大氣環境質量的要求,需制定嚴格的地方排放標准,如《杭州市低硫優質煤及製品》、《杭州市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等。此項工作由市環保局和市質監局負責。
(二)關停整治水泥礦山磚瓦企業。
1、各有關部門要緊密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對第一批列入關停計劃的企業要抓好落實,在2003年12月底前對剩下的30家水泥礦山磚瓦企業實施關停並轉遷。市經委重點抓水泥企業,市國土資源局重點抓石礦和磚瓦廠,市質監局嚴把水泥生產許可證申請受理關,市公安局配合控制、停止炸葯供應,防止有關企業重新恢復生產。
2、控制礦山及礦產品加工企業。
在錢塘江、富春江兩岸,良渚文化保護區和其他旅遊資源保護區,國道(含高速公路)、省道、旅遊公路及鐵路兩側的直觀可視范圍內(以下簡稱可視范圍內),今後不得再新辦礦山和礦產品加工企業。此項工作由市國土資源局負責落實,有關區、縣(市)配合。
3、重新調整礦山及礦產品加工企業關停轉遷計劃。
(1)市經委對水泥生產企業停止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的認定與企業關停並轉計劃同步。
(2)市計委和市經委應嚴格控制新增水泥企業,新建水泥企業必須採用新型回轉窯生產線,日產熟料5000噸,同時必須關停規定產量的現有立窯生產線。市國土資源局應嚴格按照「礦產資源規劃」進行礦山開發。
(3)制訂新一輪礦山及礦產品企業關停計劃。計劃3年(2004-2006年)全面淘汰全市范圍內污染嚴重及可視范圍內的礦山和礦產品加工企業。2005年年底前全面淘汰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市、臨安市污染嚴重及可視范圍內的礦山和礦產品加工企業。由市經委制訂水泥企業淘汰方案,市國土資源局制訂石礦淘汰方案,市計委制訂磚瓦廠淘汰方案,市環保局負責匯總報市政府批准。
4、對所有的水泥立窯企業安裝粉塵在線監測系統。
由各級財政出資,市環保局負責對杭州市需保留繼續生產的水泥立窯企業安裝粉塵在線監測系統,並委託專業化運營公司運營,對超標企業從嚴處罰。
(三)控制和管理建設工地和道路揚塵。
1、控制和管理各類工地的揚塵。
(1)杭州市區內的所有建築工地必須堅決執行《杭州市建築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規定》(市政府令第113號)、《杭州市商品混凝土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115號)、《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190號)和《杭州市渣土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192號)的規定,大力推進全市文明工地創建,在全市實現施工文明化、運輸密閉化,物料覆蓋化、進出清潔化、場地硬砼化。
(2)市建委在實施建築工程項目投標和資質管理審批時,要將對揚塵污染項目的管理要求作為項目投標書的一項重要條款。在建設工程招投標經費中,要將揚塵污染管理經費從工程實物量計價中提出來單列,以保證工程項目的文明工地建設和揚塵污染管理經費的落實。
(3)市建委要繼續深入開展「文明工地」創建活動。尤其是對省、市重點工程和施工階段轉換、施工高峰、搶趕工期、施工場地較小或處於市中心地段的工地,要強化文明工地的動態監管,做到管理到位。要落實長效管理,堅持懸掛「三牌」制度,強化激勵制約機制,對在文明施工和揚塵污染管理中被新聞媒體曝光的工地取消文明工地評選資格,並將獎懲情況記入信用檔案,作為年度目標考核和企業年檢、市場准入的必要條件,做到獎懲到位。
(4)市建委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對在主城區范圍內所有工地(包括道路工地、市政工地、電信工地、電力工地、河道整治工地)必須落實密目網和圍擋;對施工工地進出口和內部道路要實施硬化,設置污水排放設施;對施工工地的出入口(設置混凝土加工廠),要設置自動清洗車輪泥土的專用設備,確保車輛不帶泥土(混凝土)進出工地(加工廠),2003年主城區清洗設備的安裝率要達到50%,2004年達到100%;所有工地必須使用商品混凝土,不準自設混凝土攪拌站,嚴格控制二次揚塵;建設工地高處的工程垃圾應用容器垂直清運,嚴禁凌空拋撒及亂倒、亂卸。
(5)市房管局、國土資源局要按照各自的管理職責,負責拆房工地的揚塵污染防治工作,認真抓好督查。拆遷單位的工程概算應當包括揚塵污染防治費用以及拆房工程圍護、臨街及人居密集的一側密目網圍護費用等,並確保專款專用。
2、管理和控制道路的揚塵。
(1)市城管辦要加大對全市渣土運輸企業的管理力度。建設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必須到所在地區市容環衛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工程渣土處置手續,並制訂運輸單位(個體經營戶)准運制度:要加大渣土運輸管理力度,堅決制止運輸中「拋、灑、滴、漏」現象的發生。
(2)市市容環衛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的管理,按要求核發准運證,杜絕無證運輸。市城管執法局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要加大對渣土運輸車輛的監管力度,對不符合密閉化要求的車輛堅決予以查處,對無牌無證及拼裝車輛予以強制性淘汰。
(3)加快實施渣土運輸車輛改造。針對主城區近1000輛無密閉裝置的運輸車輛,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要協同市有關部門,在全市開展密閉化車輛裝置改造工作。要結合車輛年度檢驗周期對渣土運輸車輛實施改造,在2004年年底前完成90%以上車輛的密閉化改造工作。同時,要嚴把車輛審批關。自文件下發之日起,凡是在主城區新引進的渣土運輸車輛必須做到整體車輛密閉,否則不予上牌、不準通行。
(4)加大主城區機掃車、灑水車和高壓沖洗車等設備的投入。要提高道路機掃率。全市道路清掃保潔面積為1555萬平方米,力爭2003年主城區道路機掃率達到50%,2004年達到70%,2005年達到100%;必須增添7輛高壓沖洗車,保證主要道路每日灑水不少於3次。要對現有灑水車加裝噴霧裝置,實行噴霧濕式作業,使空中揚塵沉降,保持空氣清新。
(5)改進、完善道路作業方式。積極實行兩個結合,即非機動車道以噴霧為主與快車道以沖刷為主相結合,機械清掃與高壓沖洗相結合,通過提高機械清掃比例,變乾式清掃為濕式清掃。
(6)防治露天堆場的揚塵污染。對易產主揚塵的露天堆場(渣土、煤炭、沙石、垃圾等)和貨場,必須採取有效的防塵措施,並依法向當地環保部門申報登記,堆場的主管部門應切實落實管理責任。
(四)控制機動車污染。
1、市計委、貿易局、公安局、財政局、殘聯、公安局交警支隊、環保局等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機動車備案制度和機動車報廢制度,提高車輛檔次。實施燃油助動車(含殘疾車)淘汰方案,禁止外地、無牌無證燃油助動車上路行駛,徹底解決這一污染難題。
2、市公安局要盡快出台外地過境車輛分流方案,以減輕城市交通壓力,減少外地車輛對城市局部地區的污染。
3、市城建資產經營公司要加大對公交車更新換代的投入,積極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加快落後公交車的淘汰步伐。2005年前完成所有93排放標準的發動機改造,歐Ⅱ標准排放及無污染車輛達到50%,2006年全部車輛達到歐Ⅱ標准排放或無污染排放。
4、市公安局、交通局和市環保局要進一步加大機動車污染管理的執法力度,加強機動車尾氣抽檢、巡查工作和道路入城口車輛的督查,擴展監控面,嚴控超標車入城。要強化對市區車輛的定期檢測和道路抽檢工作,嚴厲查處超標車輛。
5、市計委、質監局要加強對城區油品質量的檢驗和監督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油品經營單位要進行查處,鼓勵單位和個人在燃油中添加消煙凈化節能添加劑,減少機動車廢氣產生量。
6、市環保局要加快機動車尾氣紅外線遙感檢測設備的安裝進程,加大對市區在用機動車的監管力度。
一、大氣污染源
煤煙型污染(工業污染)、揚塵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
二、主要任務及職責
(一)整治工業燃煤企業。
1、重點整治電廠(熱電廠)等燃煤企業。
(1)抓緊關停半山電廠兩台5萬千瓦小火電機組。
半山電廠年耗煤量127萬噸左右,其兩台5萬千瓦機組無脫硫設施,屬國家規定2003年限期關停的小火電機組,但該廠至今無關停計劃。此事應請求省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於2003年12月底前關閉該兩台機組。此項工作由市經委牽頭,市環保局配合。
(2)抓緊實施蕭山電廠兩台12.5萬千瓦機組的煙氣脫硫治理工程。蕭山電廠年耗煤量80萬噸左右。此事應請求省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在2004年年底前完成煙氣脫硫治理工程。此項工作由市經委牽頭,市環保局配合。
(3)加強對中低架污染源的治理和整治工作,特別是加強對熱電企業的煙氣脫硫除塵治理。
杭州市區共有熱電廠(站)21家、鍋爐75台,年耗燃煤達225萬噸左右,2004年年底前必須對其實施煙氣脫硫除塵治理工程並建立煙塵煙氣在線監測系統。以含硫量0.6%計算,脫硫效率必須大於70%,要求2003年完成50%,2004年完成50%。此項工作由市經委和市環保局負責督促落實。
2、抓緊調整杭鋼產業和產品結構,壓縮停止焦炭、生鐵生產線。杭鋼年耗煤量近103萬噸,利用廢鋼鐵煉鋼占總量的1/3左右,其餘2/3由鐵礦煉成。煉焦、球團、燒結、煉鐵等過程中排放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中煉焦用煤量達70萬噸/年)至今難以有效收集治理;燒結機煙塵嚴重超標。據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報告,半山地區大氣降塵量為主城區的4倍。
應請求省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杭鋼的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問題。要求杭鋼實施清潔生產工藝,確保排放污染物年均削減15%,外遷污染嚴重的焦炭、生鐵生產線,2003年12月底前解決燒結機煙塵嚴重超標問題;2004年淘汰1975年建的一座煉焦爐,2005年淘汰另一座煉焦爐,所需的焦炭可外購;2005年年底前關閉兩座煉鐵高爐,2010年年底前關閉最後一座煉鐵高爐。此項工作由市經委牽頭,市環保局配合。
3、「禁燃區」工作。
由市實施「禁燃區」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組織開展工作,限期淘汰中心城區燃煤鍋爐等中低架源;市質監局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淘汰中心城區燃煤鍋爐的工作,並加快天然氣引進步伐,實現能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氣體燃料比例,使其逐步成為杭州市區的主要能源;市環保局根據天然氣引進工作的進度和改善環境的要求,對「禁燃區」遠期范圍進行適當調整。
蕭山、餘杭區政府要加大對「禁燃區」中期工作的投入,2003年必須完成相應的改造任務。
4、制定地方用煤和大氣排放標准。
根據改善杭州大氣環境質量的要求,需制定嚴格的地方排放標准,如《杭州市低硫優質煤及製品》、《杭州市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等。此項工作由市環保局和市質監局負責。
(二)關停整治水泥礦山磚瓦企業。
1、各有關部門要緊密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對第一批列入關停計劃的企業要抓好落實,在2003年12月底前對剩下的30家水泥礦山磚瓦企業實施關停並轉遷。市經委重點抓水泥企業,市國土資源局重點抓石礦和磚瓦廠,市質監局嚴把水泥生產許可證申請受理關,市公安局配合控制、停止炸葯供應,防止有關企業重新恢復生產。
2、控制礦山及礦產品加工企業。
在錢塘江、富春江兩岸,良渚文化保護區和其他旅遊資源保護區,國道(含高速公路)、省道、旅遊公路及鐵路兩側的直觀可視范圍內(以下簡稱可視范圍內),今後不得再新辦礦山和礦產品加工企業。此項工作由市國土資源局負責落實,有關區、縣(市)配合。
3、重新調整礦山及礦產品加工企業關停轉遷計劃。
(1)市經委對水泥生產企業停止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的認定與企業關停並轉計劃同步。
(2)市計委和市經委應嚴格控制新增水泥企業,新建水泥企業必須採用新型回轉窯生產線,日產熟料5000噸,同時必須關停規定產量的現有立窯生產線。市國土資源局應嚴格按照「礦產資源規劃」進行礦山開發。
(3)制訂新一輪礦山及礦產品企業關停計劃。計劃3年(2004-2006年)全面淘汰全市范圍內污染嚴重及可視范圍內的礦山和礦產品加工企業。2005年年底前全面淘汰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市、臨安市污染嚴重及可視范圍內的礦山和礦產品加工企業。由市經委制訂水泥企業淘汰方案,市國土資源局制訂石礦淘汰方案,市計委制訂磚瓦廠淘汰方案,市環保局負責匯總報市政府批准。
4、對所有的水泥立窯企業安裝粉塵在線監測系統。
由各級財政出資,市環保局負責對杭州市需保留繼續生產的水泥立窯企業安裝粉塵在線監測系統,並委託專業化運營公司運營,對超標企業從嚴處罰。
(三)控制和管理建設工地和道路揚塵。
1、控制和管理各類工地的揚塵。
(1)杭州市區內的所有建築工地必須堅決執行《杭州市建築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規定》(市政府令第113號)、《杭州市商品混凝土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115號)、《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190號)和《杭州市渣土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192號)的規定,大力推進全市文明工地創建,在全市實現施工文明化、運輸密閉化,物料覆蓋化、進出清潔化、場地硬砼化。
(2)市建委在實施建築工程項目投標和資質管理審批時,要將對揚塵污染項目的管理要求作為項目投標書的一項重要條款。在建設工程招投標經費中,要將揚塵污染管理經費從工程實物量計價中提出來單列,以保證工程項目的文明工地建設和揚塵污染管理經費的落實。
(3)市建委要繼續深入開展「文明工地」創建活動。尤其是對省、市重點工程和施工階段轉換、施工高峰、搶趕工期、施工場地較小或處於市中心地段的工地,要強化文明工地的動態監管,做到管理到位。要落實長效管理,堅持懸掛「三牌」制度,強化激勵制約機制,對在文明施工和揚塵污染管理中被新聞媒體曝光的工地取消文明工地評選資格,並將獎懲情況記入信用檔案,作為年度目標考核和企業年檢、市場准入的必要條件,做到獎懲到位。
(4)市建委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對在主城區范圍內所有工地(包括道路工地、市政工地、電信工地、電力工地、河道整治工地)必須落實密目網和圍擋;對施工工地進出口和內部道路要實施硬化,設置污水排放設施;對施工工地的出入口(設置混凝土加工廠),要設置自動清洗車輪泥土的專用設備,確保車輛不帶泥土(混凝土)進出工地(加工廠),2003年主城區清洗設備的安裝率要達到50%,2004年達到100%;所有工地必須使用商品混凝土,不準自設混凝土攪拌站,嚴格控制二次揚塵;建設工地高處的工程垃圾應用容器垂直清運,嚴禁凌空拋撒及亂倒、亂卸。
(5)市房管局、國土資源局要按照各自的管理職責,負責拆房工地的揚塵污染防治工作,認真抓好督查。拆遷單位的工程概算應當包括揚塵污染防治費用以及拆房工程圍護、臨街及人居密集的一側密目網圍護費用等,並確保專款專用。
2、管理和控制道路的揚塵。
(1)市城管辦要加大對全市渣土運輸企業的管理力度。建設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必須到所在地區市容環衛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工程渣土處置手續,並制訂運輸單位(個體經營戶)准運制度:要加大渣土運輸管理力度,堅決制止運輸中「拋、灑、滴、漏」現象的發生。
(2)市市容環衛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的管理,按要求核發准運證,杜絕無證運輸。市城管執法局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要加大對渣土運輸車輛的監管力度,對不符合密閉化要求的車輛堅決予以查處,對無牌無證及拼裝車輛予以強制性淘汰。
(3)加快實施渣土運輸車輛改造。針對主城區近1000輛無密閉裝置的運輸車輛,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要協同市有關部門,在全市開展密閉化車輛裝置改造工作。要結合車輛年度檢驗周期對渣土運輸車輛實施改造,在2004年年底前完成90%以上車輛的密閉化改造工作。同時,要嚴把車輛審批關。自文件下發之日起,凡是在主城區新引進的渣土運輸車輛必須做到整體車輛密閉,否則不予上牌、不準通行。
(4)加大主城區機掃車、灑水車和高壓沖洗車等設備的投入。要提高道路機掃率。全市道路清掃保潔面積為1555萬平方米,力爭2003年主城區道路機掃率達到50%,2004年達到70%,2005年達到100%;必須增添7輛高壓沖洗車,保證主要道路每日灑水不少於3次。要對現有灑水車加裝噴霧裝置,實行噴霧濕式作業,使空中揚塵沉降,保持空氣清新。
(5)改進、完善道路作業方式。積極實行兩個結合,即非機動車道以噴霧為主與快車道以沖刷為主相結合,機械清掃與高壓沖洗相結合,通過提高機械清掃比例,變乾式清掃為濕式清掃。
(6)防治露天堆場的揚塵污染。對易產主揚塵的露天堆場(渣土、煤炭、沙石、垃圾等)和貨場,必須採取有效的防塵措施,並依法向當地環保部門申報登記,堆場的主管部門應切實落實管理責任。
(四)控制機動車污染。
1、市計委、貿易局、公安局、財政局、殘聯、公安局交警支隊、環保局等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機動車備案制度和機動車報廢制度,提高車輛檔次。實施燃油助動車(含殘疾車)淘汰方案,禁止外地、無牌無證燃油助動車上路行駛,徹底解決這一污染難題。
2、市公安局要盡快出台外地過境車輛分流方案,以減輕城市交通壓力,減少外地車輛對城市局部地區的污染。
3、市城建資產經營公司要加大對公交車更新換代的投入,積極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加快落後公交車的淘汰步伐。2005年前完成所有93排放標準的發動機改造,歐Ⅱ標准排放及無污染車輛達到50%,2006年全部車輛達到歐Ⅱ標准排放或無污染排放。
4、市公安局、交通局和市環保局要進一步加大機動車污染管理的執法力度,加強機動車尾氣抽檢、巡查工作和道路入城口車輛的督查,擴展監控面,嚴控超標車入城。要強化對市區車輛的定期檢測和道路抽檢工作,嚴厲查處超標車輛。
5、市計委、質監局要加強對城區油品質量的檢驗和監督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油品經營單位要進行查處,鼓勵單位和個人在燃油中添加消煙凈化節能添加劑,減少機動車廢氣產生量。
6、市環保局要加快機動車尾氣紅外線遙感檢測設備的安裝進程,加大對市區在用機動車的監管力度。

這么煩 給點分吧 當辛苦費好了 不過你們8年級科學題還真難 (*^__^*)...嘻嘻

㈤ 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
課題方案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當前,我國第八次課程教材改革瞄準了培養21世紀創新人才這一育人目標,其著力點之一便是促成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即變單一、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探究性學習」迅速地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然而,就現狀而言,這方面的實踐較多的是體現在獨立形態的研究學習中,反映在學科領域,特別是在語文學科中,至今尚不多見。而我認為,探究性學習,絕不應該也不可能僅僅局限於獨立形態的學習中。在教育部頒發的《「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中明確指出:「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時間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近年來,人們在參照了國外人士對母語教育觀點的基礎上,頗有見地地提出了「母語對於加強民族的凝聚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母語教育與人文教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等觀點。基於這些認識,我們深深感到:小學的語文教學,從本質上講,應該是一種生命的運動。它的最基本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成為一個「社會人」。比如,教材中收入了大量的優秀作品,教學這些作品,應當成為一種將學生帶如賞心悅目境界的活動。探究中國語言所蘊藏的內涵之精深博大以及它的外在形式的藝術化的精美,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新奇愉快的精神體驗,更是一種有趣味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再比如,小學語文教學的另一大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寫作。作為教師,應當將其處理成一種引導學生真誠地抒發自己真情實感的活動,對於學生來說,則是一種思維活動,更是一種陶冶情操的享受。為此,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是完全可能的。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綜述
我國的基礎教育自20世紀70年代撥亂反正始,由只重「雙基」發展到同時強調「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與此同時,課外活動的教育價值也開始被人們所重視。20世紀80年代的「第二課堂」理念,更是把課外活動的作用看作是課堂教學所無法代替的,是與「第一課堂」同樣重要的「第二課堂」。於是「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質量有了大大提升,不僅更強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內容的多樣性和形式的生動性,有的更向學生課外社團發展。這樣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已經有了由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方面或課題的徵兆,可以認為開始帶有探究性課程的一些性質。20實際80年代後期創造教育的興起,不僅豐富了課外興趣小組的內容,而且通過少先隊的「五小活動」更有了研究的意識和方法滲透。20世紀90年代,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更進一步向「學校特色」、「特色班教學」推進。所有這些與今天探究性課程的形成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
另一方面,有些教學方法的改革,無論是脫胎於中國傳統教育的源流,還是借鑒西方教育思想的產物,也都包孕了或多或少的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其中頗有代表性的如邱學華先生的「嘗試教學「理論,變傳統的「先教後學」、「先學後練」為「嘗試的先學後教」、「先練後講」。為什麼要讓學生先學、先練,目的就是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探究的空間,在嘗試性的探究之後,教師再作有的放矢的點撥,自然會印象更深。又如「學導教學法」、「自學探討法」、「質疑導學法」等,倡導自學領先,也都體現了提倡學生自主探究的取向。至於直接借鑒西方教育界的「發現法」「引導發現法」等所追求的學生自主發現,又必然地要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前提。所有這些教學方法中隱含的「探究性學習」的因子是顯見的,因此可以說,它們和今日應運而生的「探究性課程」是一脈相承的。從國際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探究性課程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鑒了美國的經驗。早在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針對傳統教育的弊端,就批判了赫爾巴特「教學四階段」說,即「明了——聯想——系統——方法」這種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的教學理念。杜威對赫爾巴特的批判又導致他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重點的「新教學四階段」說,這就是「確定問題情境——提出解決方案——搜集資料驗證假設——得出結論」。這種「新教學四階段」的可貴之處,就是反對把學生的學習看作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應當是主動發現的過程,應當讓孩子運用科學家高研究的方法來學習知識,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才能。杜威的教育思想對美國的影響甚為深遠。今天,美國學生動手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都比較強,這與比較注重探究性學習方法是不無關系的。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目標
1、 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明確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徵。
2、 研究並建立能使小學生在「解放其手、腦、口、眼、時間和空間」的環境氛圍中充滿興趣並探究性地進行語文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
3、 研究和建立能促使學生自主地「在語文學習中體驗生活,在語文學習中學會做人」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有關的教學模式。
4、 積極開發能促進小學生探究性學習語文的有關課型。
5、 探索研究能積極促進小學生探究性學習語文的教師形象的規范。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人員分工
1、 准備階段(2003年9月至2003年10月)
(1) 組建課題組 (王晗君)
(2) 詢訪專家(王晗君、何海燕)
(3) 搜集資料,調查相關問題,確定實驗對象、內容(王晗君)
(4) 方案設計撰寫(王晗君)
2、 實施階段(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
(1) 依據課題的總體構思,對學生施加有效的教學策略。(王晗君、何海燕)
(2) 及時整理教師及學生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交流。(王晗君 何海燕)
(3) 不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活動。(王晗君)
3、 總結階段(2004年6月至2004年7月)
(1) 整理各類資料,分析評估,得出結論。(王晗君 何海燕)
(2) 撰寫研究報告(王晗君 何海燕)
(3) 進行成果展示(王晗君)
五、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 從課題研究的氛圍來看,學校正在進行省級課題——「反思教學與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許多老師圍繞這一課題對「教學方式創新」這塊內容作了相當的研究工作,其中如「關於擴大學生閱讀量的探索」、「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考和探索」等等,積累了豐富的有價值的資料,為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打下了濃厚的基礎。
2、 從學生情況來看,中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並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他們之中有大部分學生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概念,對自己的學習開始嘗試,這無疑提高了工作的起點。
3、 從課題研究的人員來看,王晗君老師和何海燕老師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工作中頗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方法。兩位老師都是學校的業務骨幹,曾多次在市級教學活動中開課、獲獎,多篇論文獲獎、發表,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
4、 浙江大學盛群力教授對本課題作全程指導,有利於研究的順利開展與及時調整。

參考文獻
1、 周一貫《研究性閱讀教學探索》,上海教育出版
2、 方振玉《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小學語文教師》2003年第1期
3、 章淳立《上海開發中小學研究性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上海教育》2000年第6期。

㈥ 求一篇關於生活中的幾何圖形的研究性學習報告,長一點的好嗎謝謝

摘要
本文就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對本課題組成員近三年來的學習、研究及實施成果進行較為全面的總結,著重闡述了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或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建構與在教學過程中的體現及小學數學學科課程如何進行校本化實施的一些做法,並在此基礎上,對課題研究效果進行評價,力求用案例來說明問題。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研究性學習 教學模式 校本化實施
課題的提出
本課題的研究是在社會發展、教育改革的強力推動和學校倡導的個性化學習的背景下提出的。
1. 社會發展的需要
專家認為:農業社會,會用記憶性的學習方法就行了,到了工業社會時代,僅靠記憶學習就不行了,所以後來就提倡理解性學習。現在是信息社會,知識多得學不完,新知識不斷地涌現,舊知識不斷地被更新,所以我們必須教會學生研究性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來。
2. 教育改革的推動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正在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未來社會最主要的生產力要素,其結果必然是社會更加重視教育,重視人才。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世界各國紛紛對本國的教育系統做出重大改革。「研究性學習」 正被國際教育界普遍推崇,法國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於1995-1996學年,在初中二年級開始實驗。稱之為「多樣化途徑」(parcours diversifies)。美國的研究性學習第一次發生與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主要倡導者為杜威(j,deway)。第二次發生在20世紀50-70年代主要倡導者為布魯納納、施瓦布、費尼克斯等人,他們在理論上系統論證了「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的合理性,推動了課程改革運動——學習結構運用。第三次發生於20世紀90年代,倡導「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而我國教育部也於2000年1月頒布《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第一次在基礎教育課程中,提出了增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其中就包括研究性學習。在新一輪中小學課改中,又將綜合實踐活動擴展到小學三年級,且每周安排了3課時。並要求在各科的教學活動中要轉變教師的角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研究性或探究性學習。
3. 學校倡導學生個性化學習
我校是浙江省首批創新教育試點學校,在五年的教育課題研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與教學特色。其中個性化學習是我們的特色之一,如「對話式」課堂教學,研究性學習方式等。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課題,是對學校創新教育課題研究的深入與持續,目的在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性學習,為主動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

課題的設計
一、 研究目標
1.構建小學數學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理論體系(包括概念、理論依據、學習策略、教學原則等)。
2. 構建小學數學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體系(包括教學模式、小學數學學科課程校本化實施、數學生活化綜合探究活動等)。
3.通過本課題研究,轉變教師教學角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形成個性化學習能力(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主動探究的學習興趣、獨立思考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等)
二、 研究方法
採用行動研究法,並輔之文獻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等。
三、 研究對象
瓦市小學三至六年級段學生
四、 研究內容與體系
(一)構建小學教學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理論體系。
1.小學數學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概念涵義。
2.小學數學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理論依據。
3.小學數學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4.小學數學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原則。
(二)構建小學數學研究(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與研究體系
1.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2.探究式課堂教學研究體系與案例
(三)小學數學學科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研究
(四)小學數學生活化綜合探究生活化的實施研究
五、 研究步驟
(一)准備階段(2003年8月—9月)
1. 學習「研究性學習」理論
2. 建立「研究性學習」理論
3. 制訂研究實施方案
4. 開題論證、修訂方案、爭取立項
(二)實施階段(2003年10月—2005年6月)
1. 對實驗班級進行學習習慣和課堂教學現狀調查
2. 按「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進行備課上課
3. 每學期召開一次研討會,上「研究性學習觀摩課
4. 進行中期評估
5. 編教案集或研究案例集
6. 開展小學數學學科課程校本化實施研究
7. 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綜合探究性學習活動
(三)總結階段(2005年7月—2005年8月)
1. 匯編有關資料,進行資料整理和數據統計與分析
2. 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3. 進行成果鑒定或參評

研究實施
一、 構建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理論體系
(一)關於研究性學習概念界定
研究性學習的含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泛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狹義: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的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教育部《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也有不少學者把它描述為: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二)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理論依據:
(1)兒童心理學的依據:
好奇、愛尋根究底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開展探究性學習,順應了兒童的這種天性,如果引導適當,特別是不斷融入探究成功的體驗之後,這種不斷增強的探究慾望,就容易轉化為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科學的熱愛。
(2)認知心理學的依據:
在認知心理學中,認識結構論和有意學習論,對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認識結構論十分強調學習原有的知識經驗,認為學習者的認識不斷發生,深化的過程,也就是個體不斷探究、內化、重組的過程。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揭示了意義學習的兩個必備條件,他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概念,為探究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以及必要的復習與輔墊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3)建構主義學習的依據
建構主義重視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面對具體情景進行意義建構,重視學習活動中師生間和學生之間的「協作」、「對話」和反思,從而主張建立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這也是研究性學習所需要的環境。這些觀點對於我們開展探究性學習,在其特定意義上具有一定的理論支撐作用。
(三)關於小學數學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策略
1.教師有效干預策略
(1)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因為任何真正意義上的研究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情境的創設是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前提,教師首先要把學習目標轉化為要探究的問題。有了好的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強烈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常用的方法有:
①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如學習「小數的認識」,可創設商店購物、分餅等情景。
②藉助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景:
如學習有餘數除法,藉助學具或實物的等分、引出有餘數但不能繼續等分,進而探究其中的規律。
③藉助故事,創設問題情景:
如學習「循環小數」時,可給學生講「廟里的和尚」這個故事,然後問學生,你們聽出了什麼問題。
④藉助多媒體手段,創設問題情景:
如學習「圓的面積」,教師先用課件顯示一幅美麗的草原牧羊掛圖,然後點擊文字說明:在一片綠茵茵的草地中央,有一根木樁上拴著一隻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正在吃草。動腦筋爺爺問小朋友:「這只小羊吃草的最大面積是多少?」再顯示所描述彩圖。
⑤聯系舊知,利用類比推理創設問題情景:
如學習乘法運算定律時,聯系加法運算定理,讓學生猜想乘法是否也存在像加法那樣類似的定律,並提出驗證要求。
(2)誘導學生主動探索策略:
①激活問題意識策略:
如在學習應用題時,讓學生自己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及解題思路等。
②提供必要的輔助手段:
如提示學生選用圖示、列表、列舉等方式幫助探究等。
(3)課內向課外適當延伸策略:
指可以事先布置學生課前收集某些素材,數據及准備學具等。也可讓學生帶著問題,課後到圖書館、大自然等地方搜集有關數據、材料進行研究。
(4)課堂互動策略:
①建立學習小組②培養合作交流能力③做好討論的啟動與調控工作。
2.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策略
(1)自主確定學習目標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基於教材又不被教材束縛的學習方式,其目標必須以積極的情感目標及一定的技能目標為基礎。在變成基本的認知目標產生質的飛躍,從認知到發現,從發現到研究,從研究得出進一步的認識,進而推出更積極的學習情緒的產生。以這種研究性的思想為學習的教學目標,是具有彈性的,是變通的,是各異的,更是多層次的,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學習能力,來確定自己的研究目標。
(2)研究內容選擇策略
數學教材體系比較注重學生去發現知識,而沒有特別地設計學生研究性學習內容。因此在引導形式學習時,需充分挖掘教材的研究性學習因素,採用新形式、活解法、開放性較強的學習內容,應多注意研究內容的探索性,題材選擇的豐富性;信息表現形式的選擇性;解題策略的多樣性等。
① 研究性學習內容生活化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從此觀點我們可以看出,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只有讓數學紮根於生活這個肥沃的土壤中,注意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才能激發他們好奇心下的求知慾望,然後以這種求知慾望下的內容作為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學生才會覺得自己的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這樣更有益於學生對提出的問題產生想像,產生出積極的情感體驗和開拓意識。
如大家一起去旅遊時,到了一個景點後每人都會有一張景點地圖,這上面不僅標明了地理方位,而且還有比例尺。通過比例尺,就可以知道這景點到底有多大,大概需要多少時間。這正是把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問題,即是「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
學生用具體的數學知識,去研究生活,服務生活,體現其生活化的一面,讓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更加緊密,也使研究性學習更有意義。
②研究性學習內容數學化
「數學化」是指人們在觀察數學時,運用數學方法觀察研究各種具體現象,並加以整理和組織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研究,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所以教師在選題時應選那種數學性強,具有一定深度、廣度的內容,讓學生去研究,得出結論,加深對數學的理解。
如在學習圓周率後,有這樣一個與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有一個圓形的禮品盒,底面半徑是10厘米,外面要用包裝紙來裝飾一下,如何來包裝,才是最佳方案呢?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合作討論,找到了最佳包裝方案。這個問題就是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的美學魅力及實用功能。
③研究性學習內容廣博化
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一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學生學習的各科,如語文、自然、社會、音樂、美術、體育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無法與其他學科割裂開來,所以在研究問題時,也要注意學科的廣博性,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做到各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補充。
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展示出幾幅圖片,其中有關於名勝古跡的照片,還有植物與動物的圖片,以及一些簡單的數學幾何圖形。讓學生找出對稱的圖形有哪些,接著可以出一組研究題:①這些圖形各有什麼特點?②你能說出照片中的名勝古跡各在何處嗎?③每個圖形是不是僅有一條對稱軸?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就進一步了解了地理和自然知識與數學的聯系。
④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開放化
羅伯遜指出:「限制和順從不能養成創造性,權威主義的教育只能造就馴服的而不是創造性的學生。」所以開放性是創新性的重要方面,由於開放性內容知識容量大,思考方法多,解決問題活,極富挑戰性,因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學生能從各種不同的思考過程和問題解的特徵中,總結出具有普遍性的東西,不同程度地發展了學生發散性思維,使得創造想像能力進一步加強。
如在三年級學習應用減法的運算性質簡算後,就可以出這樣一道題目作為研究題:68 -( )-( )= 68 -( + );65 -( + )= 65 -()-();在倒數的啟發思考中,可以出這樣一道題目()×()=1。這種開放式的研究題,激發了學生創造的慾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取得成功。
(四)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原則
1.主體性原則:指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要多想想,學生在干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更多地把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真正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2.探索性原則:指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獲取運演算法則,概念性的結論及數學規律性的東西等。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究,讓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
3.交互性原則:即教學中的師生,生生間的交往與互動。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合作,從而達到共識、共享與共進,實現共同發展的目的。
4.賞識與激勵性原則:在教學中,適時、適當地給學生以賞識,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能激其不斷進取,積極探究的學習動機。
5.發展性原則:從生命全程的需要規劃學生的發展目標,在教學中,始終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尊重並支持差異性發展。
6.創新性原則: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創新的時間與空間,激發學生在創新情趣,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其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技能。
二、 構建小學數學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與研究性體系
(一)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研究性學習(或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正確把握教師、學生以及教材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從教材來說,不宜以權威的身份把既定的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應盡可能創設和拓展學生探索問題的空間;教師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主要應承擔探究目標的確定,內容的選擇、情境的營造,問題的編制、活動的調控、學習動機的激勵等工作;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享受學習探究自主權。本模式就力圖體現這三者的關系。其模式建構如下:

㈦ 高中生研究性學習成果

高中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報告

「校園·生活」現狀調查

——高一(7)班研究性學習活動報告

一、課題的來源和確定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上個世紀以來,許多學校都對此作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課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軟硬體都相對落後,學生基本都來自於農村,他們不如城裡的同齡人見多識廣,獨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環境,使他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對周圍人事的關心。我校實行雙休日,對距家較遠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時間可以支配,作為班主任正好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性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在閱讀了大量研究性學習案例後,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我將課題定為「校園·生活」。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校園,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才能使學生關愛自己的校園,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校園主人翁的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校園文明,遠離危險,參與營造「平安校園」,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

二、課題目標與方案設計

(一)課題目標

1.認識到維護和創造校園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2.讓學生學會設計、收集和處理信息,學會合作、討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學會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校園,關愛他人。

(二)方案設計

1.子課題的確立

「校園·生活」涉及面很廣,學生也各有所長,各人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和學生共同設計了以下七個課題:「校園·生活」紀律現狀與問題衛生現狀與問題校園安全現狀與問題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教學情況調查校園飲食情況調查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調查2.具體方案設計

課題組成員為高一(7)班66名同學。在公布七個子課題後,由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編成七個小組。每小組任命一名組長,再由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討論本小組研究方案,然後進行分工實施。

三、活動實施過程

1.學習培訓:對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方法(問卷法、訪談法、信息分析、撰寫報告等)指導。

2.分組討論,制定調查問卷並各復印30份。 (調查報告www.fwsir.com) 討論確定本組研究方案並進行調查。

3.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並撰寫調查報告。由班主任進行整體匯整。

4.課題總結。由班主任撰寫整體報告,並利用班會課,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總結點評。

四、學生的研究成果

(一)紀律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

總體來說,我校大多數學生的紀律狀況良好,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尊敬師長,考試和作業過程中都有較強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打飯插隊,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現象等等。

問題存在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自律,同時和部分老師要求不嚴格也密切相關。

(二)學校衛生現狀調查報告(大磊、李政策、蘇敏、紀沈琴等19人)

對於寢室衛生,有一半同學認為寢室衛生間設計不合理。59%的同學認為寢室區有異味、不衛生。但同時,同學也坦承各班寢室垃圾能夠及時清理。

對於教室衛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級達不到清潔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普遍原因是少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對於校園衛生區衛生,絕大多數同學能夠將垃圾倒在指定場所,對校園衛生間衛生也基本滿意,但近七成的學生認為校園整體不是很清潔。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較強的衛生意識,能夠自覺維護校園和教、寢室衛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校園環境中,並承認這對學習有影響。學生們對良好衛生環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學校能徹底改善衛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學校適當調整衛生間布局,改善部分設施,加大宣傳,班級進一步加強對衛生管理,並實施有效的監督機制,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三)我校安全情況調查(楊玲、陸玉娟、尹星、吳小知、許榮等8人)

圍繞安全問題,我們作了七個方面的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用電安全、運動安全和實驗安全整體較好,分別只有7%和3%的同學出現過意外(原因不詳)。

同學們意見較為集中的安全隱患有三個方面,一是校園丟失物品的情況較為嚴重,近一半學生承認丟失過物品或者有失竊經歷。二是在校園一些監控死角,學生聚集吸煙情況普遍,有一半學生都知道這種情況存在;三是教學樓樓道照明情況有重大安全隱患,絕大多數同學對此表示不滿。只有1/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

為此,小組建議學校為教學樓樓道裝聲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燈。同時,對極少數學生攀爬圍牆的行為,進行監督和制止。

(四)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陳彥宇、紀蓓蓓、桂盈盈、汪麗、吳青青、陳華等6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並提倡節約水電,並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如利用洗臉水灑地、洗衣服;減少手機的使用,保持長期待機狀態等。但仍有少數同學在冬天用熱得快燒水現象,這既不安全,也不環保。希望學校加強環保宣傳,並制定相關的制度,讓高中生為社會、校園的和諧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五)教學情況調查(組長:田浩然)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85%的學生認為本校教師教學嚴謹,輔導認真,對學生較熱情。多數學生認為學校硬體設施配套齊全。但對老師的教學行為,仍有個別小問題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師經常在上課期間接聽手機;二是極少數老師在上課期間吸煙;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過老師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另外,也有學生反映教學樓漏雨,體育器材缺乏等問題。

建議學校對教師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改善教學設施,力創和諧文明校園。

(六)校園飲食情況調查(查文寶、高志、許濤、陳秋霞、桂佳、桂蜜棗等9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調查顯示,只有2%的同學對學校食堂滿意。91%的學生都有吃零食的習慣,還有少數學生有節食的不良習慣。

建議學校食堂適當調低飯菜價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進行飲食健康知識宣傳,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七)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調查(張晟、劉超2人)

調查顯示,在課余時間選擇運動的學生只有11%,60%的學生選擇休息,還有21%的學生仍然堅持學習。

從調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同學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懂得勞逸結合。調查結果還顯示,對於學生課余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導致很多學生對這段時間的安排處於茫無頭緒的狀態。

希望各班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宣傳,學校和班主任要對學生課余時間安排進行科學引導。

五、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感受

1.許榮:我們從事任何事情,都要有團隊精神,相互合作,聽從隊長的指揮與安排,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只樣只會拖累集體。

2.尹星:在這次活動中,我收獲了很多。它讓我了解了怎樣開展一項研究性活動,讓我知道了怎樣製作一份調查問卷,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使我學會了大膽與別人交流。

3.小蕾:平時在報刊上看到調查報告總是不以為然,只是隨意看上一眼,有時還會說:「什麼嘛!不感興趣!」然後將它丟在一邊,卻沒有發現在這簡單的調查報告背後凝聚著多少人的汗水!今天才體會到一份調查報告的誕生是多麼的不容易!

4.陳香香: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了:合作是成功的前提,安全是生命的基礎。

5.楊玲:我們每進一個班級首先找班長,解釋此次活動的原因、目的,並自我介紹,他們都很樂意幫我們。

6.吳小知:當我們進行走訪這一步驟時,成效不怎麼明顯。有些被調查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或名譽,不願意據實相告,答案與事實背道而馳,所以,這次調查結果不怎麼准確。

㈧ 如何探究性學習

<以寫而放手,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語文>
語文從內部結構分為字、詞、句、段、篇,從表現形式上分聽、說、讀、寫,寫又是語文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標。寫可以統領語文的起點,也是最難達到的頂點。固而,要求學生以寫為核心,以寫為拉鏈地,培養學生自主的去學語文,是切實科學的新方法。
一、 寫可以改變傳統的被動的學習方法
過去的教法提過要想給學生「一碗水」,得要「一桶水這分明就是把學生當成一個裝知識的容器了。教與學的關系是:先教後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麼教怎麼學,不教則不學。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想學,越不會學,就是會了是被教會的,而不是學會的。這樣一來把學生先「同化」再「僵化」。學生由一個原先是個活生生的能動的個體,變成一個被動的撥燈棒。也就是一個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一個被動的個體。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可以完全放開讓學生自己去學,去吸收,去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教師如果硬要一刀切,一把尺子靠,勢必會阻礙學生健康發展。如果指導學生每一課都去自主去讀,自己去寫課文分析,自己去寫讀後感,改變課文的人稱、改變課文體裁,去擴寫、去縮寫,去寫日記、造段、去作文等,教師可以變「講師」為「教練」豈不是既輕松又有效呢!
二、 寫可以出真知
俗話說:站在岸上學不會游泳,放手的讓學生自己去寫、去吸收新知,或許沒有「滿堂灌」輸入的知識多,但是所接受的知識都是實用的、自己喜歡的、記得很牢而能夠變異的活的知識。實踐出真知!像字詞的學習、句型的掌握,標點的使用、段落的分析、篇章的把握等相關的知識,無一不是在寫作的實踐中自覺不自覺的得到實現。事實上,要想寫好一篇文章,無形中就要求作者要有廣博的知識,如果沒有廣博的知識,可以說很難實現,怎麼辦呢?必須多讀、多聽、多看(觀察)、多記、多思考,,而且是認真地去做,並且是能動的,無需強求的。
三、 多寫可以提高各種能力
在寫作的過程中,無能是寫課文分析、讀後感、日記、造段、,還是作文,都是一篇相對完整的個體,如果把這些東西都成功地寫好了,無疑能力就會提起來了,因為寫作能力是語文的一切能力的綜合。這也就好像一個游泳高手,是練出來的,而不是懂得知識的多少,恰恰是在游泳的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就是最重要的知識。
四、「寫」好了,語文就學好了
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會自己解決自己。嚴格地說,寫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寫好,首先必須去讀,大量地讀,認真地讀。以前有人提出以讀為中心的學習語文方法,那主要是針對的是中學,我這里主要的是指小學五六年以寫為主的學習方法。這就好像駕駛執照的C本可以替代E本,而E本卻不能替代C本一樣。那 就是說,寫的好的,讀 起來就容易;而讀得好的,而不一定會寫。所以以寫為龍頭,可以帶動讀、聽、說、想(歸納、總結)、看(觀察)。
五、 寫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只要學生能主動去寫,千萬不能一刀切!教師的職責就是引導,表揚好的,指導差的;多少不限定,寫得多的表揚,寫的少的多鼓勵,指導方法,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動手、動腦的好習慣。首先是養成好習慣,然後才是長能力。循序漸進,千萬不要急於求成。進步成長都有快慢,一定要允許個性的差異性存在。
「傳統是巨大的阻力,是歷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極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毀。(恩格斯)」要想擺脫傳統的教法,必須有一種能提高成績、培養能力、增長素質的嶄新的教學方法來替代——那就是以寫而放、以寫而收,寫中見成效,以寫來學語文的學習方法。

㈨ 怎樣引導學生在 課題學習 進行探究性學習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探究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新課程規定的一項重要的培養目標。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設計探究,又如何實施探究,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技能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做如下探討: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探究性學習
「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蘇霍姆林斯基語)。興趣是探究的起點,小學生年齡小,見識少,好奇心強,對未曾見過的事物或現象都感興趣。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和生活實際等因素,抓住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又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氛圍,指導學生自發地去探索、發現問題,孕育探求動機,使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
二、指導探究方法,啟動探究性學習
探究就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去發現規律的過程。小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還很淺顯,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還很薄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尤為重要。
1、在實踐中探究
人們常說,聽過會忘,看過能記,做過才能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發現,在動手中感悟,自己解決問題,總結規律,得出方法。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布置學生調查:我們這個地方環境受到哪些破壞,使我們的生活受到哪些影響?學生對了解此問題的積極性很高,經過他們的觀察、了解、訪問後,對課文內容加深了理解。
2、在比較中探究
在比較中探究,在類比中發現。如,在教學「安靜」、「寧靜」、「寂靜」等同義詞語時,可以先叫學生講講詞語的意思,用詞語說句話,然後比較詞語之間的細微區別,最後得出這三個詞在靜的程度上有區別的結論。語文教學還可以從體裁、題材、內容、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課文間的比較,也可以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
3、在假設中探究
先對語文問題進行大膽猜想,再通過探究尋找規律,得出結論。例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假設:如果五壯士選擇走通往主力部隊轉移方向那條路,將

會是怎樣的結果?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和查找的資料,對走這兩條路進行分析比較,最終得出五壯士選擇走通向狼牙山頂峰這條路,是為部隊主力和人民群眾的安全著想,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通過假想使學生更加認識了五壯士不畏犧牲的壯舉,從而激發學生對革命英雄的敬仰和崇敬之情。
三、注重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達成共識
合作探究是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學生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應該強調的是小組合作探究時,教師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應是積極參與者,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
學語文的過程,其實也是學交流、學合作的過程。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決於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交流技巧:別人發言時,注意力要集中;別人說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要在肯定別人的基礎上講自己不同的想法;別人提意見時,要先聽,再講自己的理由。小組討論時,先要讓每位成員發表見解,然後經過探討,最後達成共識。如意見不統一時,各自擺一擺理由,由小組成員共同評判或各自保留意見,聽聽其他組和老師的見解。這種合作的過程,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表達意見,而且學會了怎樣傾聽別人的想法。
四、體驗探究趣味,形成探究意識
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慾望和需要。當學生通過探究後,終於解決了一個個對他們來說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戰的問題時,他們能從探究中體驗到快樂,獲得一種成就感,這是一種強大的、令人愉快的情緒體驗,他會產生推動不斷探究的巨大力量。學生一旦有了這種體驗,就會產生再次體驗的願望。學生在問題的探究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老師都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這對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究的意識,讓課本知識得到延伸,進一步發展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深遠意義。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