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發表
① 梁雨谷的發表成果
1991年參與編寫《外銷員實務》,1992年友誼出版社出版。
1991年參加外經貿部組織的赴黑河邊貿考察團,遞交調查報告《黑河地區經濟發展現狀及展望》。
1992年參加雲南玉溪卷煙廠管理咨詢,所寫咨詢報告受廠方好評,並被採納,每年獲經濟效益上億元。
參與編寫《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負責外貿和國際經濟部分,1993年6月華夏出版社出版。
1998.11月參與編寫《中國經濟管理詞典》大型工具書,1999年6月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
參與翻譯《價值轉移》,1999年1月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
論文《知識管理的特徵》發表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1999年4月。
論文《風險投資的對策思考》發表在《工業技術經濟》2000年第4期
論文<<家電市場呼喚理念創新>>發表在<<北京青年報>>2000年12月26日。
論文<<歐盟在華投資企業成功因素研究>>發表在<<決策借鑒>>2000年第6期。
論文<<現代企業呼喚理念創新>>發表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00年12月26號。
論文<<把顧客當總裁>>發表在<<中國經濟導報>>2000年29號 。
論文<<企業技術中心需營造四大創新機制>>發表在<<科技日報>>2001年2月5日。此文獲由《科技日報》、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國家經貿委技術進步與裝備司共同舉辦的紅旗杯國企改革發展與技術創新論壇徵文活動中獲一等獎。
論文《顧客,您是總裁-創維集團營銷觀念》在《中外管理導報》2001年第二期發表。2002年2月刊人民大學復印報刊F512《市場營銷》轉載。
論文《企業技術中心管理呼喚機制創新》在《中國高新技術導報》2001年1月發表,在2001年3月1日人民大學復印報刊F512《工業企業管理》轉載。
論文《海爾:與狼共舞的法寶》,《中國報道》,2001年9月。
論文《諾基亞:靠四大戰略致勝》,《中國報道》,2001年9月。
論文《新時代 新經濟 新規則》,《中國報道》,2001年9月。
論文《中國汽車工業駛向何方》,《中國報道》,2001年10月。
論文《定位 捷徑 互動》,《中國報道》,2001年10月。
論文《該輪到民營資本出牌》,《中國報道》,2001年10月。
參與全國十五工商管理培訓系列教材《管理經濟學》編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論文《新世紀 新經濟 新營銷》在《新浪潮》2002年12月刊發表,2003年2月刊人民大學復印報刊F512《市場營銷》轉載。
論文《美容企業品牌經營的對策思考》,《中國科學美容》,2003年2月。
參與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營銷師》的編寫,擔任副主編,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論文目標管理需要智慧在《新浪潮》2003年7月刊發表。
博士論文《企業技術中心價值導向管理》,2003年5月答辯通過。
② 研究成果和發表文章有什麼區別
研究成果不一定發表。比如鄧稼先高的原子彈和氫彈,使研究成果,但沒有將成果發表。發表的不一定是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③ 趙建功的發表成果
專著:
1、《六朝宗教》(合著),南京出版社2004年4月版;
2、《華夏群經之首:〈周易〉》,新華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周易與現代文化》(合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3月版;
3、《宇宙全息探索》副主編,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4、《宇宙全息之謎》(合著),萬國學術出版社1993年5月版。
論文:
1、《「先秦儒學中易學從屬於禮學」說獻疑》,《國際易學研究》第七輯,華夏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先秦儒家易學略論》,《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
3、《朱子易學觀評述》,《國際易學研究》第六輯,華夏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4、《人的悲劇與審美超越》,《人文雜志》1994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5年第1期轉載;
5、《人的超越性初論》,《學術論壇》1994年第4期;
6、《全息情報學淺論》,《情報理論與實踐》1993年第5期。
研究課題:
獲獎記錄:
1、1995年 6月於北師大獲「京師杯」研究生論文競賽二等獎;
2、1999年 6月於山西大學被評為優秀年級主任;
3、2000年10月於北京大學獲哲學系「愛智杯」論文競賽三等獎;
4、2001年11月於北京大學獲學習優秀單項獎;
5、2002年 5月於北京大學獲哲學系「愛智杯」論文競賽二等獎
④ 如何發表研究成果
1,首先你去政府相關部門申報專利2,去有關權威大學進行推導,求證3,找相關權威文獻驚醒發表
⑤ 餘音的成果發表
2008年5月3日,應邀在大連北大校友會舉辦的慶祝北大110周年華誕暨大連地區校友聯誼會上,發表了題為《孫家鼐的七大歷史性貢獻》的演講,近百名北大學子到會參與交流;
2008年7月3日,約7000字的長篇學術論文《戊戌變法「三大謎團」新解》整版發表在《社會科學報》上。7月9日的《中國剪報》,7月10日的《文摘》(光明日報社主辦)等予以轉摘;
2008年7月8日,《合肥晚報》整版發表了約4000字的歷史故事《孫家鼐與陳獨秀一段鮮為人知的師生情》;
2008年第八期,《遼河》雜志發表《孫家鼐巧攆賽金花》;
2008年8月29日,《中國教育報》第四版發表《孫家鼐:創建京師大學堂立頭功》;
2008年9月26日,上海《文匯讀書周報》發表書摘《孫家鼐:京師大學堂創辦人》,等等。
2008年10月11、12日,餘音應邀參加了中國社科院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聯合在京舉辦的「戊戌維新與晚清社會變革」學術研討會,在會上做了《戊戌變法夭折與「三大錯位」》演講。
⑥ 英文成果發表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英文成果發表
翻譯是:
Publication of English results
⑦ 成果出版或發表,宣傳推介的方式和計劃怎麼寫
侍錯誤思想匪卵七十訓
⑧ 研究成果發表時,哪些人有資格在論文上署名
參與研究的人員 。看論文期刊有沒有要求必須幾個作者,有第一第二作者。
署名者只限於那些參與選定研究課題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參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並做出主要貢獻,以及參加論文撰寫並能對內容負責,同時對論文具有答辯能力的人員。
僅參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計劃分工負責具體小項的工作者,某一項測試任務的承擔者,以及接受委託進行分析檢驗和觀察的輔助人員等,均不應署名,但署名者可以將他們作為參加工作的人員一一列入"致謝"段,或注於篇首頁地腳處。
個人的研究成果,個人署名;集體的研究成果,集體署名(一般應署作者姓名,不宜只署課題組名稱)。
(8)成果發表擴展閱讀:
論文發表在署名上的要求:
論文的署名必須是真是,即真名,是不能夠用筆名的,並且要將工作單位與郵編標明,以便於聯系或者供讀者進行咨詢。一般的排版順序為工作單位,郵編,作者。
如果是集體創作的應在文章的後面標注清楚執筆人或者是整理者的姓名,以便用來明確責任與查詢考證。
論文署名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且不可過多。原則上凡是參加全部或者部分主要的工作,參與文章撰寫,能夠對文章負部分或者全部責任,可以進行答辯的人, 都要署名。
在署名的次序上應該按照其所作出的貢獻的多寡進行排序,主要的人物排在前面,其他依次往下排。
而且從目前各省的晉升要求及實際情況上看,署名過 多也沒什麼意義,一般來說三到五人即可,參與協作的,做指導工作的,可以根據情況列在書名中或者在文章末尾致謝中寫出。
不要出現一篇短文或者臨床報道出現 多個甚至十幾個作者的情況。
署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其科學性很強,但是由於近些年來社會上的某些風氣也對學術界有一定的沖擊,所以在 某些作者署名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署名過多,雜亂,還有一些掛名的。
醫學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必須對文章負責的,要講求原則,不能胡亂署名,尤其是與本文無 關的就更不能寫上,不可以用署名來達到幫助別人創造晉升條件的目的。
發表論文時的注意事項:
一、基本要求
1、獨立撰寫申報人員可以提交為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專門撰寫的論文,也可以使用在技術業務刊物上發表過的論文,但必須是由申報人員本人獨立撰寫,不能是與他人合作撰寫,更不能抄襲、拼湊,甚至請他人代筆。
宣傳報道、會議發言稿、簡報、資料介紹、考察報告、項目報告、教材、畢業論文、譯文,參與編寫的工作計劃、章程、辦法以及事務性、操作性的具體工作方案等材料均不屬申報論文范疇。
論文要論述完整、獨立成篇,不能是文章的摘要或其中部分章節。
2、專業一致申報人員提交論文的專業內容必須與本人申報的專業類別一致,也必須和本人現任工作崗位的專業相一致。
3、內容以闡述個人工作成果為主題撰寫論文時要理論聯系實際,有一定的獨到見解,應有具體詳實的材料基礎,論文應體現申報人員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和技術水平。
重點闡述本人在其中發現、分析、解決較復雜問題或新技術應用、創新的過程。
4、時限要求;申報人員提交的論文要反映出近幾年取得的專業技術工作的成績,論文必須是參加工作以後撰寫的。
二、編寫要求
1、論文正文字數在3000字左右,摘要字數在400至500字之間。
2、論文中引用的文字、數據應採取加註的方式,並在參考文獻表中註明原作者、原文章名稱、頁碼、日期。
3、論文中引用的表格應在表格下面注釋原作者、原文章名稱、頁碼、日期。
4、申報論文須用A4規格的紙列印(可雙面列印)3份,並按照編寫格式中的項目順序裝訂。
三、編寫格式
論文應包含:
1、封面(包括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課題的專業方向)。
2、摘要。
3、關鍵詞。
4、目錄。
5、緒論(說明研究背景、動機、意義和目的)。
6、論文主體。
7、結論及建議。
8、參考文獻(應與正文中的加註對應)。
9、附錄部分(包括正文部分沒有使用、只使用了部分的與論文有關的重要數據和資料。諸如各類統計表、較復雜的公式推導、計算機列印輸出件、術語符號的說明等,都可作為說明論文的有用信息置於附錄中)。
10、封底。
撰寫論文應避免以下現象:
1、論文的題目太大,論文不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只是泛泛的議論一些觀點和問題,或是講述眾所周知的一些道理 。
2、論文以介紹本人接觸到的一些新知識、新概念、新方法為主,缺少對有關問題親自實踐和深入研究。
3、論文寫成工作總結,簡單羅列幾年的工作項目。
4、把教材上、報刊上的文章或別人寫過的東西大篇幅地抄襲、拼湊成一篇文章,在文章中看不到個人的實踐成果和觀點。
5、論文缺乏時效性,論文內容所涉及的知識、理論、技術、數據等已被更新、替代,不再有參考價值,不能解釋或不適用於目前行業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
⑨ 科研成果怎麼發表
筆者不是生物學家,不敢對成果的真實性和價值意義妄加質疑。但是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克隆,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難點,也涉及倫理道德,這樣的成果是不是應該等待更多的檢驗和更權威的鑒定後再公布?千錘百煉始到金,科學家更應該有審慎的態度和謹慎的作風。
在這一事件中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註:科研成果應該在何時、由何人、採取何種方式公布?
其實,通過大眾媒體宣傳科研成果是科技工作的組成部分。重大科研成果的告知,不僅能極大地鼓舞國人,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也是科學家必須承擔的科普義務。而且,大部分基礎研究的科研經費都來自於納稅人,納稅人有權知道錢是不是用在了刀刃上,花得值不值得。
但是,科研成果的公布必須要謹慎。記得非典期間,有關非典科技成果的信息發布出現了一定的混亂狀況。某些科研機構一心想藉此搶占「科研高地」,匆忙公布了一些還未經檢驗和證實的所謂「成果」。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給公眾帶來了很多困擾,也給科學研究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種情況導致科技部在2003年7月出台的《關於加強國家科技計劃成果管理的暫行規定》中,對SARS成果的發布作出了特別說明:《規定》要求國家科技計劃重大成果由科技部統一發布及管理,項目承擔單位不得擅自發布。
其實,向公眾公布研究成果也有約定俗成的章法。科研成果只有在權威學術期刊發表後,才會由所在科研機構、主管單位或相關機構出面組織,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對外公布。
一定要等到學術期刊發表之後,是因為學術期刊都有由專家組成的審稿人團隊,論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也就意味該項成果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同行的認可。這就好比要了解一個人是好是壞,主要還得聽別人的評價。若只是當事人自說自話,即便是好話說盡,大概聽者最多也不過是將信將疑吧。
然而,學術期刊也分等級,有個衡量術語叫影響因子。影響因子越高,期刊越權威;越權威的學術期刊,審稿人的水平越高,要求也越嚴格。相對應的,科研成果在何等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項成果的重要性和可信度。大眾媒體並不具備專業知識,在科技報道中主要也是依靠成果發表在何處來判斷其重要性和可信度。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自然》、《科學》是學術期刊中的翹楚,若論文登於其上,就是成果重要性、原創性的最佳詮釋,也更能令公眾信服。
一般說來,在我國,科研成果的發布者往往是研究機構或權威科技部門,而非科學家本人。這是因為我國的科研機構大多是公益性事業單位,因此所得成果大多為職務性成果,由所在單位出面才名正言順。為了維護科學的尊嚴,防止個別人炒作,很多科研機構也曾經出台相關規定,禁止個人向媒體發布科研成果。
這其中當然也有文化傳統的影響。在國人的印象中,知識分子應該淡泊名利、虛懷若谷。筆者接觸過很多科技工作者,他們似乎認為對大眾媒體公布成果多少有點自吹自擂的嫌疑,往往避之不及。
筆者相信,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希望我國科學家能夠研發出更多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但是面對著公眾,科技工作者理應更加謹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