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出版管理
① 美國有沒有類似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的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是國務院主管新聞出版事業和著作權管理的直屬機構。在著作權管理上,以國家版權局名義對內對外單獨行使職權。
美國版權局(U.S. Copyright Office)隸屬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其職責主要包括:執行美國版權法;為國會服務,在國會立法過程中提供專業咨詢;協助司法部進行版權保護;與國務院、商務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等政府部門合作,提供版權方面的協助;負責版權自願登記和版權交易等文件的備案;代為收取有線電視和衛星轉播等法定許可費用,並轉交給版權權利人;收集美國出版社依法向國會圖書館提交的贈書;從事版權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
② 美國出版社
准確這個可就難說了,因為美國建立出版社的條件非常寬松,幾個孩子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學生社團出版社,不過就網路的資料來看,大概現在比較有影響力的有4000多家,那些小的民間出版機構恐怕就連美國政府都不知道有多少。
美國的出版社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綜合性出版社
這類出版社一般規模較大,資金較雄厚,出版門類比較齊全。在這一類出版社中,麥格勞一希爾公司最具代表性。
麥格勞一希爾公司成立於 1873年,是已有百餘年歷史的老牌公司,年出書量在3000種以上,是美國出版界的一大巨頭。它由以下集團和公司組成:
(1)教育與專業出版集團(Ecational & Professional Group)
(2)專業出版集團(Professional Publishing GrouP)
(3)專業圖書集團(Professional Books Group)
(4)科學與工程圖書公司(Science & Engineering Books)
(5) 商業圖書公司(Business Books)
(6) 電子與多媒體產品公司(Electronic&Multimedia Procts)
(7)計算與電子圖書公司(Computing & Electronic Books)
(8) 醫學出版集團(Medical Publishing Group)
(9) 伊比利亞一美洲集團(Ibero-American Group)
(10) 亞洲/太平洋集團(Asia/Pacific Group)
(11) 保健管理集團(Healthcale Management Group)
(12) 國際銷售與版權部(International Marketing & Rights)
(13) 麥格勞一希爾賴爾森公司(McGaw-Hill Ryerson Ltd)
(14) 謝潑德/麥格勞一希爾集團(Shepard's McGraw-Hill)
由上可見,它有一個龐大的出版體系,學科、專業覆蓋面極廣,幾乎無所不包。
2.專業出版社
這類出版社主要出版各學科的專著,既有門類眾多的綜合性大出版社,如
學術出版社(AcadeAnc Press Inc.成立於1942年,1995年出書 400種,在版書 6500種)、
威利公司(成立於1807年, 1995年出書1500種,在版圖書9953種),
也有在某一領域頗負盛名的中小出版社,例如:
以出版醫學書出名的利平科特一雷文出版公司(成立於1792年,1995年出書192種,在版書 3000種)、
莫斯比公司(Mosby,成立於1906年,1995年出書940種,在版書5O00種)。
桑德斯公司(W. B.Saunders,成立於1888年,1995年出書175種,在版書1400種)
威廉斯與威爾金斯公司(Williams & Wilkin,成立於1890年,1995年出書對種);
以出版石油化工方面技術專著的化學橡膠公司(CRC Press lnc,成立於1913年,1995年出書400種,在版書28O0種)
以出版旅遊書籍聞名的福多爾旅遊出版公司(Fodor's TravelPublications Inc.,成立於 1936年、1995年出書165種,在版書294種)。
3.教科書出版社
這類出版社以出版中小學與大學教材著稱,如
霍頓·米夫林(成立於1832年),該社設有中小學部與大學部;
艾迪生·維斯理·朗文出版集團(Addison Wdsley Longman Publishing Co.),該公司包括了高等教育集團和中小學出版社集團。
4.學協會出版社
這類出版社的母體是學協會學術團體,它們自己擁有一定規模的出版社。這類出版社在美國約有80-90家。例如
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社,成立於1876年,它包括了舉世聞名的化學文摘社,出版文摘期刊、專著和其他專業參考工具書。
美國試驗與材料學會(ASTM)出版社,成立於1902年,主要出版標准、手冊和科技刊物等。
5.大學出版社
美國最早的大學出版社是 1878年創建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The JohnsHopkins Univerxity Press),1995年該社出版了190種新書,在版書達2239種。目前美國約有180餘家大學出版社,其中最大的有以下3家:
(1)加州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成立於1893年,1995年出書280種,在版書達3600種。
(2)芝加哥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成立於 1891年,1995年出書264種,在版書3977種。
(3)哈佛大學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成立於1913年,1995年出書242種,在版書2806種。
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是學術著作,它有別於一般的商業出版社,其多數出版社年出書不足30種,但它在傳播最新科學技術和研究成果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據有關資料報道,美國大學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約佔全國圖書品種的12%,約佔全國圖書銷售額的1.5%。
6.紙皮書出版社
提起「紙皮書」,在美國有兩種紙皮書概念,一種叫「貿易紙皮書」,一般指平裝本;另一種叫「大眾市場紙皮書」,指的是小開本的廉價紙皮書。此處紙皮書出版社多指出版「大眾紙皮書」的出版社。美國第一家紙皮書出版社出現於1936年,後來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適應戰時的特殊需要,紙皮書出版社大增,紙皮書小說一時大為風行。目前美國出版紙皮書的出版社多達數百家,但多數規模較小或者很小,年出書量只有幾種。紙皮書共同的特點是出版速度快,開本小,售價低廉,選材通俗,適合大眾趣味,印量一般比較大,特別暢銷的發行量在百萬冊以上。
美國最著名的紙皮書出版社當數班坦圖書公司(Bantam Books),它因以矮腳雞作為社標,故又有「矮腳雞」公司之美稱。它與英國「企鵝公司」齊名,為世界兩大紙皮書公司之一。班坦圖書公司成立於1945年,現為班坦一多布爾戴(又譯「雙目」)一德爾出版集團(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的成員公司。
7.電子出版社
電子出版社是出版界的新兵,是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而誕生的新興出版社。據統計,美國出版光碟或其他電子出版物的出版社就有180餘家。一些大出版社都設有專門的出版部門,如麥格勞一希爾公司設有「電子與多媒體產品公司」和「計算與電子圖書公司」;蘭登書屋(Random House Inc.)下設有「蘭登書屋新媒體公司」等等。隨著電子出版物與多媒體的進一步發展,這部分的銷售額所佔比重將越來越大。
8.工具書出版社
工具書出版社本不足單獨立類,因為很多出版社都出版類型不一的工具書。此處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兩大專業工具書出版社:其一是出版《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的鮑克公司(R. R.Bowker):另一是出版過《國際縮略語詞典》(International Acronyms, Initialisms, and Abbreviations Dictionary)和《國際研究中心名錄》(Internatloinal Research Centers Directory)等著名工具書的蓋爾研究公司(Gale Research Co.)。這兩家出版公司在我國廣大讀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③ 美國主要出版社
出版社類型
美國的出版社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綜合性出版社
這類出版社一般規模較大,資金較雄厚,出版門類比較齊全。在這一類出版社中,麥格勞一希爾公司最具代表性。
麥格勞一希爾公司成立於 1873年,是已有百餘年歷史的老牌公司,年出書量在3000種以上,是美國出版界的一大巨頭。它由以下集團和公司組成:
(1)教育與專業出版集團(Ecational & Professional Group)
(2)專業出版集團(Professional Publishing GrouP)
(3)專業圖書集團(Professional Books Group)
(4)科學與工程圖書公司(Science & Engineering Books)
(5) 商業圖書公司(Business Books)
(6) 電子與多媒體產品公司(Electronic&Multimedia Procts)
(7)計算與電子圖書公司(Computing & Electronic Books)
(8) 醫學出版集團(Medical Publishing Group)
(9) 伊比利亞一美洲集團(Ibero-American Group)
(10) 亞洲/太平洋集團(Asia/Pacific Group)
(11) 保健管理集團(Healthcale Management Group)
(12) 國際銷售與版權部(International Marketing & Rights)
(13) 麥格勞一希爾賴爾森公司(McGaw-Hill Ryerson Ltd)
(14) 謝潑德/麥格勞一希爾集團(Shepard's McGraw-Hill)
由上可見,它有一個龐大的出版體系,學科、專業覆蓋面極廣,幾乎無所不包。
2.專業出版社
這類出版社主要出版各學科的專著,既有門類眾多的綜合性大出版社,如學術出版社(AcadeAnc Press Inc.成立於1942年,1995年出書 400種,在版書 6500種)、威利公司(成立於1807年, 1995年出書1500種,在版圖書9953種),也有在某一領域頗負盛名的中小出版社,例如:以出版醫學書出名的利平科特一雷文出版公司(成立於1792年,1995年出書192種,在版書 3000種)、莫斯比公司(Mosby,成立於1906年,1995年出書940種,在版書5O00種)。桑德斯公司(W. B.Saunders,成立於1888年,1995年出書175種,在版書1400種)和威廉斯與威爾金斯公司(Williams & Wilkin,成立於1890年,1995年出書對種);以出版石油化工方面技術專著的化學橡膠公司(CRC Press lnc,成立於1913年,1995年出書400種,在版書28O0種)和以出版旅遊書籍聞名的福多爾旅遊出版公司(Fodor's TravelPublications Inc.,成立於 1936年、1995年出書165種,在版書294種)。
3.教科書出版社
這類出版社以出版中小學與大學教材著稱,如霍頓·米夫林(成立於1832年),該社設有中小學部與大學部;艾迪生·維斯理·朗文出版集團(Addison Wdsley Longman Publishing Co.),該公司包括了高等教育集團和中小學出版社集團。
4.學協會出版社
這類出版社的母體是學協會學術團體,它們自己擁有一定規模的出版社。這類出版社在美國約有80-90家。例如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社,成立於1876年,它包括了舉世聞名的化學文摘社,出版文摘期刊、專著和其他專業參考工具書。又如美國試驗與材料學會(ASTM)出版社,成立於1902年,主要出版標准、手冊和科技刊物等。
5.大學出版社
美國最早的大學出版社是 1878年創建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The JohnsHopkins Univerxity Press),1995年該社出版了190種新書,在版書達2239種。目前美國約有180餘家大學出版社,其中最大的有以下3家:
(1)加州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成立於1893年,1995年出書280種,在版書達3600種。
(2)芝加哥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成立於 1891年,1995年出書264種,在版書3977種。
(3)哈佛大學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成立於1913年,1995年出書242種,在版書2806種。
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是學術著作,它有別於一般的商業出版社,其多數出版社年出書不足30種,但它在傳播最新科學技術和研究成果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據有關資料報道,美國大學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約佔全國圖書品種的12%,約佔全國圖書銷售額的1.5%。
6.紙皮書出版社
提起「紙皮書」,在美國有兩種紙皮書概念,一種叫「貿易紙皮書」,一般指平裝本;另一種叫「大眾市場紙皮書」,指的是小開本的廉價紙皮書。此處紙皮書出版社多指出版「大眾紙皮書」的出版社。美國第一家紙皮書出版社出現於1936年,後來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適應戰時的特殊需要,紙皮書出版社大增,紙皮書小說一時大為風行。目前美國出版紙皮書的出版社多達數百家,但多數規模較小或者很小,年出書量只有幾種。紙皮書共同的特點是出版速度快,開本小,售價低廉,選材通俗,適合大眾趣味,印量一般比較大,特別暢銷的發行量在百萬冊以上。
美國最著名的紙皮書出版社當數班坦圖書公司(Bantam Books),它因以矮腳雞作為社標,故又有「矮腳雞」公司之美稱。它與英國「企鵝公司」齊名,為世界兩大紙皮書公司之一。班坦圖書公司成立於1945年,現為班坦一多布爾戴(又譯「雙目」)一德爾出版集團(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的成員公司。
7.電子出版社
電子出版社是出版界的新兵,是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而誕生的新興出版社。據統計,美國出版光碟或其他電子出版物的出版社就有180餘家。一些大出版社都設有專門的出版部門,如麥格勞一希爾公司設有「電子與多媒體產品公司」和「計算與電子圖書公司」;蘭登書屋(Random House Inc.)下設有「蘭登書屋新媒體公司」等等。隨著電子出版物與多媒體的進一步發展,這部分的銷售額所佔比重將越來越大。
8.工具書出版社
工具書出版社本不足單獨立類,因為很多出版社都出版類型不一的工具書。此處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兩大專業工具書出版社:其一是出版《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的鮑克公司(R. R.Bowker):另一是出版過《國際縮略語詞典》(International Acronyms, Initialisms, and Abbreviations Dictionary)和《國際研究中心名錄》(Internatloinal Research Centers Directory)等著名工具書的蓋爾研究公司(Gale Research Co.)。這兩家出版公司在我國廣大讀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④ 質量管理與質量控制在美國哪個出版社出版
作者來:(美國自)詹姆斯·R·埃文斯(James R.Evans) (美國)威廉·M·林賽(William M.Lindsay) 譯者:焦叔斌
詹姆斯·R·埃文斯(JamesR.Evans),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授、卓越績效中心主任。曾擔任美國決策科學學會主席(1997-1998),在美國鮑德里奇國家質量獎評審委員會任職11年。擔任QualityManagementJournal(美國質量協會出版)編委。2004年5月在美同質量協會年會上,埃義斯教授與其合作者林賽教授閃寫作本書第6版被授予克勞斯比獎章(該獎章頒發給其著作對質量管理原理、方法和技術的忻學理念勺應川的擴展有突出貢獻的人)。
⑤ 推薦幾本 關於 外國企業管理的 著作,要外國人寫的他們自己的企業管理
《管理的實踐》——該書從各個方面對「管理」這一門學科進行了探討。彼得·德魯克被國外企業界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家,這本書則是公認為開創了「管理」這一門學科的著作。很奇怪為什麼我們學院的任何指定教材都沒有涉及德魯克的著作——也許是認為國外著作不符合中國國情?《公司的概念》——1946年出版,這本書通過對通用汽車公司長達兩年的調研,第一次從組織的角度對企業的功能、職責和運行機制進行了研究,現在看來對我們仍極具指導意義。《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本書對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斯隆就任通用汽車公司CEO時該公司在計劃和戰略、持續經營、危機處理、財務控制、分銷、海外市場、多元化等方面採取的措施和行動進行了客觀的描述。但從《公司的概念》一書提出的思想來看,本書對員工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並未有較好的展示——換句話說,這本書描述的是「職業經理人」即管理階層的公司與生活,而不是作為具有社會責任的組織。考慮到當前中國經濟狀況與美國20世紀初時的極其相似性,這本製造業管理的書籍對國內的企業管理仍有極大的指導作用。《從優秀到卓越》、《基業長青》、《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傑克韋爾奇自傳》等都很值得推薦。
⑥ 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管理辦法及其借鑒意義
王海華
(中國地質圖書館北京100083)
摘要出版物凝聚了地調機構工作成果的精華,是地調機構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分析美國地調局出版物及其管理方法,借鑒其嚴謹、先進的管理理念,對中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管理提出了三點建議。
關鍵詞出版物成果管理
出版物凝聚了地調機構工作成果的精華,是地調機構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播推廣地學知識、政府決策制定、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時,明確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地調局的奮斗目標。目前,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是世界公認的自然科學領域的領跑者,本文從USGS成果出版物的管理角度,剖析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為我們建設世界一流地調局的出版物管理方面提供一點參考。
1 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
USGS是美國內政部唯一的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他的主要任務是管理、研究國家水資源、能源、生物、礦產資源;及時為國家提供可靠的地球科學信息;減少自然災害導致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USGS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出版物為橋梁,向社會輸送其高質量的地球科學研究成果,基本滿足了美國社會各界的需求。
USGS出版物既包括快速出版的非正式報告、高度嚴謹的專業論文、科學報告,也有面向大眾的科普宣傳讀物;載體形式既有印刷版、也有光碟和網路在線版。出版物按出版頻率分為出版系列、期刊和特例三類。
表1是USGS現在仍在發行的出版物。序號1-10是不定期出版的系列,每個系列沒有具體的學科專業方向,但根據讀者對象與出版目的不同,分為科學與技術信息類、宣傳教育類。科學與技術信息類又根據內容的科學性、完整性、地域性、數據與方法分為若干係列,如Professional Paper與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同屬科學與技術信息,但前者刊載內容的科學和地理范圍就比後者寬泛;又如Data Series主要刊載基本數據集、資料庫、多媒體;而Techniques and Methods則刊載關於科學數據的採集、分析和編製程序的技術或方法。總之,這些系列的內容幾乎囊括了USGS與地學相關的全部工作。序號11-20是定期出版的期刊,均由專門部門完成,不是對外徵稿型出版物。如序號11-15全部是USGS礦產信息團隊的日常工作成果。該類各系列具有明顯的學科性,如單獨的水資源統計報告、震中的初步確定。序號21是獨立於前面系列和期刊外的出版物,這類出版物非常少,應屬特例,因為USGS鼓勵且要求職員盡可能地把工作成果發表在系列之內。
表1 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
2 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管理特點
2.1 完善的制度保障
依法管理、按制度、按程序管理是USGS管理出版物的一大特色。USGS對地調成果的出版管理可以追溯到該單位成立之初。USGS信息產品出版發行的方法和標准在其手冊和若干規章制度中都有體現。其中,對各類型出版物出版的過程作了全面且詳細的規定,包括編制產品出版計劃、產品創意至出版全過程的經費預算、產品內容及形式的同行評議、審批和發布、產品的作者、榮譽和致謝、產品中有版權資料的使用規定、產品的發行、銷售、存檔等。
2.2 目標明確、規劃清晰
出版物是地調局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媒介,為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USGS根據讀者對科學的需求程度,定義了核心專家、非核心專家、普通大眾和USGS職員4種讀者對象類型。核心專家是指USGS內部和外部的地球科學家。外部科學家代表其他州和國家的科學機構,非政府的科學研究組織,國際學術團體、科研機構和工業界的科學家。USGS科學家是面向這一類型讀者的出版物的主要作者;非核心專家是指管理者和那些知識淵博、但不是最重要的地球科學家,他們經常是一些政策的決策者。這一類型讀者通常代表的是國會、其他州和國家的政府部門、立法部門及一些非政府組織,該類型讀者需要綜合過的技術信息。這類出版物的作者通常是由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組成的團隊;普通大眾,包括教師、學生、新聞媒體、自然愛好者及任何喜歡研究地球科學的人。該類作品通常使用大眾語言編寫,插圖清晰。這類出版物通常由科學家和作家、編輯、設計者一起准備編寫。
確定了讀者對象,USGS又依據出版科學與技術信息還是科普讀物等不同目的,將出版物劃分為11個系列,並且為每一系列制定了嚴格的出版規劃(表2)。
表2 Professional Paper的出版規劃
表2是USGS出版物Professional Paper系列的出版規劃。該表從讀者對象、出版目的、內容、出版頻率、載體形式、編輯評審、審批、發行、銷售及存檔等20個方面對系列作出了要求和相關規定。根據此表,可以清晰地看出USGS對出版物嚴格的定義和規劃。
2.3 全程支持服務
在整個出版活動中,USGS採取了地區分部、學科分部、對外交流宣傳推廣部等多層次協調管理體系和出版編輯全過程支持服務。各級管理主體負責信息產品生命周期中相關內容的工作。出版編輯在USGS出版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與USGS總部和各地區的報告專家一起工作,幫助他們怎樣使構思獲得批准,怎樣設計指南,怎樣發行,以確保產品對讀者對象產生最大影響,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佳的效益。此外,還編寫了專門的《對美國地質調查報告作者的建議》,這份在1909年即已問世,已經修訂到第七版的建議書旨在為USGS出版的地質報告和地圖等提供寫作指南,其特色是詳細地說明了地質圖的准備與出版,以及地名、地層名稱和各類地質專業(礦物、岩石、古生物)術語的使用等內容。
2.4 重視新技術、新方法在出版物管理中的應用
USGS為能夠快速高質量的出版科研成果,非常重視新技術、新方法在出版物管理中的應用。隨著信息網路技術迅猛發展,出版物載體形式出現多樣化,印刷版、電子版、網路版等等,應有盡有。出版物管理方式現代化,USGS設計有專門的管理工具Visual Identity System(VIS)系統,該系統包括USGS標識、溝通平台、產品設計模版、產品規范、印刷版式及顏色模版等多個管理工具;此外設計了專門的正式報告編碼系統,對所有出版物按序列統一編碼,便於查詢、檢索、利用和存檔。
2.5 強調視覺風格一致,提升USGS的影響力
USGS鼓勵職員出版其科學調查成果和科學發現,以不斷提升該局的科學聲望。為此,USGS要求所有科學、情報、宣傳及標識產品,如印刷及電子出版物、網頁、展覽品、報告幻燈片,甚至商務卡片、教育資料及交通工具和設備都必須使用VIS系統,以統一風格,並專設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強調規范、統一的使用機構標識和一致的版面風格,不僅使USGS的形象突出,引起了公眾的重視,加深了公眾對USGS的印象,同時也保護了知識產權,擴大了USGS的影響。
3 借鑒意義
USGS對出版物實施的全面規劃與管理,不僅保證了出版物的質量,更重要的是高效、公平、系統地向社會各界提供了地質調查成果,由此提升了該局在國內外的聲望。相比之下,我國地調局出版工作還處於單兵作戰、分散甚至重復的狀態,出版物內容編審、版面設計、營銷等活動仍然依靠各直屬單位自己負責,在局系統內沒有統一規劃、形成體系,沒有形成出版物的品牌效應。當前這種管理模式,不僅不能統一管理公開出版的地調成果,實時掌握局系統工作人員學術成果出版動態;更重要的是不能推出持久的、科學的、有影響的產品來宣傳和提升中國地質調查局的聲望與地位。
地調成果出版物是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科研水平與社會化服務的能力重要指標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各界對地質成果的需求與日俱增。本文立足我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的現狀,借鑒USGS管理出版物的一些經驗,對我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物的管理提出如下建議:
3.1 建立局系統出版物統一管理體系
目前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成果出版物可以分為局內部出版物和公開出版物兩類,後者包括局直屬單位主辦的期刊,以及局屬科研工作者在國內外期刊、會議上發表的文章和出版的專著。根據我國新聞出版管理的實際情況,如果對局屬期刊做大規模、大范圍、深度的調整有很大難度,我們不妨先從管理那些無序出版物(專著、論文集等)和內部出版物著手調整:
(1)根據決策者、專業讀者、投資者和普通大眾等可能的讀者類型、出版物內容等因素設計若干係列,如:科學論文系列、科普系列、地圖系列、數據系列、快報系列、地調局書目通報系列等。以上系列都應制定具體的要求、規范標識、風格(顏色版式等)、內容範圍、出版頻率、載體形式、編輯評審、審批、發行、銷售及存檔等問題。
(2)建立統一編碼系統和文獻資料庫系統,集中管理成果。統一編碼系統負責給所有計劃內部或公開出版的文章、專著分配一個唯一的編碼;文獻資料庫根據編碼信息負責收錄所有出版物信息,建立地調局自己的科研成果文獻庫。這樣,通過統一編碼和建立資料庫,就可以把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所有出版物統一到一個平台上,進行全面管理。
通過出版物統一管理體系,實現對局系統出版物的全面管理;實現對出版物的動態監控;為對各單位、科研項目、科學家進行評估提供依據;集成地調局的科研成果信息,建立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成果文獻資料庫。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向社會提供服務,向世界展示我國地質調查局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
3.2 建立相關工作制度
建立局系統出版物統一管理體系涉及局和所屬的各個單位,環節多,瑣事多,需要多個部門協調負責,為保障出版物管理工作的順暢,防止工作出現分散、重復,必須制定翔實可操作的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確保工作各環節有章可依、有序開展。制度和流程的內容應該包括統一管理體系的主要工作環節和責任部門、工作的基本程序、資金預算及使用等。
3.3 使用現代技術手段為管理提供支持
依託先進的信息網路技術,開發統一管理體系平台,為管理工作創造便捷條件,提高管理水平。平台由出版物設計系統、統一編碼系統、科技成果文獻資料庫製作和發布系統構成。不同系統支持管理工作的不同環節,比如出版物設計系統主要幫助計劃出版文獻的作者根據出版目的,選擇讀者類型,進而確定載體形式、發行范圍等一系列問題;而統一編碼系統則負責根據出版物選擇的出版渠道,發放編碼;資料庫不僅要負責建庫和維護工作,還要定時或根據需要提供科研成果的統計信息。
參考文獻
htp://www.usgs.gov/pubprod/美國地質調查局網站
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396/List-1.html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
⑦ 請問,美國管理學之父德魯克都出過什麼書
1946年,將心得寫成《公司概念》
1954年,出版《管理實踐》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
1982年,出版《巨變時代的管理》
1985年,出版《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1999年,出版《21世紀的管理挑戰》
自傳《旁觀者的冒險》
這個是網路上寫的
註:德魯克親傳的中國弟子詹文明先生,將德魯克又譯名為杜拉克,更加符合了華人的習慣
用杜拉克這個名字應該也能搜到些,網路上的東西比較全,就沒有再試
⑧ 美國有哪些著名出版社
1、美國學術出版社
美國學術出版社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學術出版公司,是全球性兒童教育、娛樂出版社,為美國納斯達克證交所上市公司,證券代碼SCHL。其出版物的學科範圍涉及醫學、生物、計算機、經濟、法律、物理、數學、心理學、化學、歷史、社會學、環境科學、哲學、語言學、地理等學科。Academic Press出版的期刊均是學術品質非常高的刊物,其中為《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的核心期刊有109種。
2、美國化學會
美國化學會是一個化學領域的專業組織,成立於1876年。現有163,000位來自化學界各個分支的會員。美國化學會每年舉行兩次涵蓋化學各方向的年會,並有許多規模稍小的專業研討會。 美國化學會擁有許多期刊,其中《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已有137年歷史。
3、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UCP)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大學出版社,也是美國最著名、最早建立的大學出版社之一。它於1891年建立,位於世界頂級名校芝加哥大學南側,並由芝加哥大學負責管理運營。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學術著作和期刊,包括著名的《美國社會學期刊》。
4、哈佛大學出版社
哈佛大學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創建於1913年1月13日,此出版社隸屬於哈佛大學,是具有很高學術聲譽的出版社。在2005年,此出版社已經出版超過200本書籍。它是美國大學出版社(美國大學教授協會)的成員。現任院長是威廉P錫勒和主編是邁克爾G費舍爾。
5、班坦圖書公司
班坦圖書公司,英文名Bantam Books, Inc。是美國最大的紙皮書出版社,成立於1945年,出版小說和非小說類的大眾讀物,有簡裝書、紙皮書和硬裝本,類別有古典著作、文藝、商業、哲學、心理學、語言、歷史、政治及各種字典,在版圖書一萬多種。
⑨ 可以告訴我一些有關美國雜志出版方面的信息嗎
正如閱讀它們的讀者一樣,每一種雜志都有其顯著的個性。人類的幾乎每一種需求,都有雜志來表現。閱讀雜志是一種親密的、投入的體驗,滿足個人的需要,反映個人的價值觀。從時尚到科技,從主流新聞到健身,雜志聚焦於讀者興趣,和讀者溝通,既增長其知識,又娛悅其情趣。一份雜志是一個朋友,一個真實可觸而又持久的同伴,是消費者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美國擁有世界最發達的雜志工業。《時代》周刊及其年度封面人物、《讀者文摘》、《商業周刊》、《財富》及其論壇、《國家地理雜志》、《科學》等,都享有世界性的聲譽。中國加入WTO,美國雜志必將進入中國,中國雜志也有機會走向世界,研究美國雜志業的情況,顯得尤為必要。
宏觀
美國雜志的基本性質是商業,有明確的所有者和股東,有明晰的產權關系。這些股東可以是個人(像創辦了《時代》和《財富》的魯斯),是公眾投資者(如購買了《讀者文摘》股票的人),是公司或某個慈善機構。
我曾經問過我的導師:「在美國創辦雜志需要什麼條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有錢有創意就行。在美國辦雜志,只需要申請一個國際刊號即可。申請可以在網上進行,而且是免費的。與此同時,你去注冊一個商業公司,執照一般三天可以拿到。有刊號,就可以出版雜志,有商業執照,就可以經營雜志。
由於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新聞自由的保護,以及美國最高法院1964年通過《紐約時報》公司訴蘇利文一案所確立的判例原則,政府部門和政府官員想打贏對媒體的官司是非常困難的,更不要說運用行政權力干預傳媒的命運了。政府不能審查雜志的內容,不能任命雜志負責人,沒有權力命令雜志停止出版。
美國雜志最主要的調節因素是市場,包括讀者市場和廣告市場。1999年,美國倒閉了900家雜志,又新出了幾百家雜志(平均每周10份以上)。同是名人雜志,ABC電視網的大牌節目主持人Oprash Winfrey參與的《O Magazine》熱銷不已,而前總統肯尼迪的侄子喬治·肯尼迪參與的《George》已經倒閉。
美國雜志對社會主流階層有重要影響力。三大新聞雜志(《時代周刊》、《商業周刊》、《新聞周刊》)和三大商業雜志(《財富》、《福布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是其突出的代表。如《商業周刊》在1997年3月的封面報道中第一次提出「新經濟」的概念,最早提出「亞洲金融危機」問題,像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這樣的人士會定期與該刊分享其思考成果。對該刊訂戶的分析表明:《商業周刊》在北美的訂戶85%為男性,年齡在25到54歲之間的佔68%,大專以上學歷的佔88%,從事高級管理工作的佔59%,平均年薪為233000美元。
美國還有一大批在學術或專業領域享有世界聲譽的雜志,代表世界性的學術或專業水平,成為一種「國際標准」,如《電子工程師時代》、《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科學》、《自然》、《外交事物》、《哈佛商業評論》等等。
美國現在有1.8萬種雜志左右,其中消費者雜志佔50%到60%,其餘的雜志是「專志」,即專門化的雜志。
美國付費發行量(Paid Circulation)排前10名的雜志是:
現代壯年 2063萬(雙月)
讀者文摘 1261萬(月刊)
電視指南 1084萬(周刊)
國家地理雜志 795萬(月刊)
好家與花園 762萬(月刊)
好主婦 450萬(月刊)
婦女之家 417萬(月刊)
婦女日 415萬(17次/年)
時代 407萬(周刊)
人物 352萬(周刊)
以上10種雜志的年銷量為15億冊左右,是中國的數倍。
美國雜志的內容充分多樣化,涵蓋的主題非常寬廣,其中大部分內容集中在健康、食品和營養方面。
美國雜志的財力雄厚,2000年7月,Gemstar公司收購了電視指南公司,收購金額是146億美元,而電視指南公司的市場價值的大部分體現在雜志上,《電視周刊》最興旺時,市場價值超過美國三大電視網。又曾有消息說貝塔斯曼要收購讀者文摘公司,開出的收購價格是58到63億美元。按照貝塔斯曼的出價,《讀者文摘》的市場價值相當於《洛杉磯時報》(全國最成功的報紙之一)的75%,而報紙是天天都在印鈔票的。可見,好雜志印鈔票的能力不亞於報紙。
從雜志的營業額角度看,第一位《人物》的年營業額達11.66億美元,第二位《電視指南》10.70億美元,第三位《時代》是9.52億美元。1999年美國傳媒100強,時代華納排第一,156億美元,其中雜志部分貢獻了37億多美元,超過赫斯特報系、紐約時報報系、華盛頓郵報報系、道·瓊斯公司。
從雜志的集團化規模來看,美國大約有500家「雜志集團」。每個雜志集團經營至少十多種雜志,最多的經營80種雜志左右。集團化使名牌雜志得到充分的自我延伸,如《運動畫刊》出婦女版和少年版,《時尚》出《青少年·時尚》,《財富》出《ECompany》和《財富:小商業》,等等。時代出版集團過去5年中新辦了11份雜志,兼並了3份雜志(最近又收購了《Business 2.0》),目前已經有三十多種雜志。
美國雜志極其重視訂戶的開掘和維持,把付費發行量作為重要的發行指標,原因就在於訂戶的數據是獲得廣告的最有利憑據。廣告是美國雜志最重要的經濟支柱,雜志在整個美國廣告業中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美國廣告投入最大的100個品牌1999年在無線電視中的投入是180億美元,在報紙上的投入是177.84億美元,在雜志上的投入是155.29億美元。
從雜志發行來看,大多數中國雜志主要依靠郵局。訂戶先把錢交給郵局,郵局按月和刊社結算,既佔用讀者訂閱款的利息,同時刊社也很難得到自己訂戶的數據。而在美國,訂戶直接把錢給雜志,雜志再交郵局發行。這樣雜志可以對自己的讀者數據掌握得非常清楚。
美國雜志協會創立於1919年,它已成為雜志業首要的信息和專業知識來源。該協會舉辦的一系列活動中有相當多是培訓,例如「增強你的電話銷售技巧」,「廣告銷售的媒介研究基礎」,「高效的網站:創造有價值的讀者和廣告主的網上體驗」,「網上發展訂戶」等等。
微觀
2000年,中國平均每本雜志為3.4個印張,相當於16開版本的54.4頁。由於美國這方面的資料不詳,我選擇了學校附近的一家大型連鎖百貨超市所售的雜志進行查閱,發現這里的雜志很少128頁以內的,有不少都在180到200頁左右。《財富》2000出版的500強專刊甚至有700頁左右。
在美國,從1980年起,廣告和編輯頁數的比例一直在1∶1左右。美國廣告最多的雜志每期廣告在60頁到210頁左右,平均每頁廣告額大致是6萬美元。發行量760多萬的《好家和花園》每頁廣告價格19萬美元,發行1000多萬、32開的《讀者文摘》廣告價格每頁是16
⑩ 美國雜志經營模式
傳統上講DM(Direct Mail Advertising)是直郵廣告的簡稱,即指將宣傳品以指名的方式直接遞送給最終消費者。這一源於美國的新興廣告形式已成為西方繼電視、報紙後的第三大廣告媒體。而DM雜志因其針對性強,投遞准確,信息攻勢猛烈,免費贈閱等優勢,近年來在我國發展非常迅速,利用營銷資料庫及其它數據處理技術,有著與廣播, 電視, 報刊等傳統媒體截然不同的風格。DM雜志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內容和廣告客戶的結合更為緊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內容板塊的設定就是圍繞客戶的開發和服務來進行的。
二、DM雜志的特點:
1.免費發行
DM直投雜志,它區別於傳統期刊的優勢可能就是它的發行方式,免費贈閱。這種發行方式在期刊的運作上,其實是帶著另一種優勢的,就是你的雜志可以沒有選擇障礙地進入讀者手裡。因為免費贈閱,所以可以在內容策劃或封面策劃上,不必花傳統雜志那麼大的力氣去想怎麼做一場秀,吸引眼球購買;DM繞開了這一步,在內容運作上,DM要比傳統期刊的特色要求簡單得多。
2.目標明確
DM雜志不同於其他傳統廣告媒體,它可以針對性地選擇目標對象,有的放矢、減少浪費。是對事先選定的對象直接實施廣告推廣。客戶接受者容易產生其他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感,使其更自主關注所宣傳的產品。一對一地直接發送,可以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客觀揮發,使廣告客戶效果達到最大化。
3. 專業性強
DM雜志,讀者對象明確,讀者群也相對比較集中和穩定,因此採用點對點的定向發行手段更加有效。這也是DM雜志的特點,並不追求發行的絕對數量,而是追求發行的有效性。對於專業性較強的行業期刊,一般讀者也很難看懂,想提高也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因為行業雜志的廣告也是有效的,靠行業價值鏈上下游的供應商的廣告存活,所以行業內的特定讀者並且有一定的采購決策權和話語權的讀者往往是客戶最關注的,其他的讀者再多也屬於無效發行。而且現在隨著印刷越來越精美,印製和發行成本往往高於發行收入,而達到一定發行量後廣告量並不隨發行量同比增長,所以很多DM雜志還要控制發行量,找到廣告與發行的最佳平衡點,使效益最大化。
4.廣告靈活
DM直投雜志,形式和內容高度統一, 受閱率提高, 讀者就是商品信息的接受者, 直投廣告這種形式豐富了媒體的層次, 起到引導消費的作用,DM廣告目前佔到我國廣告市場近1%的市場份額, 與國外相比, 成長空間巨大,在廣告已經成為媒體主要收入來源的今天,廣告命中率極高的DM媒體將對廣告主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三、行業管理
隨著期刊業的繁榮發展,期刊的贏利模式會從以發行收入為主(如《讀者》等大眾文化期刊)過渡到以廣告收入為主(如時尚類期刊、財經類期刊)。這就是所謂的廣告化。與之相適應,期刊的廣告版面比例會越來越大,設計會越來越精美,從內容策劃上會越來越多地考慮到廣告主的要求。由廣告化逐漸衍生出厚刊化、全彩化等發展趨勢。
與大多數的傳統媒體不同的是,DM雜志是以質量取勝的,要求的是傳閱率、有效率、關注率及影響率。所以我們在內容上必須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符合政策的規定。信息本身就是內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的篩選是關鍵問題。DM雜志不是純粹廣告集錦的小冊子,相反,看上去更應該像是一本高檔的服務性雜志。
DM雜志以她特有的魅力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DM雜志隊伍中來。但對DM雜志而言,又決非遍地黃金,不成功也難。因為渠道資源的佔有及投資量的大小,始終是決定該類雜志發展的兩條生命線。渠道資源的佔有影響著目標受眾的精準化,從而決定著廣告投放效果,反過來也就是DM雜志的收益,我們的免費發行,要有準確無誤的渠道;雜志前期的投資量則是在前期只有投入而無收入的媒體運營的基礎,因為對一本新雜志而言,要得到廣告主的認可需要半年以上的市場導入期。這一點作為新的進入者我們必須有準備,可以說是萬事開頭難吧!
DM雜志的經營模式實際上就是資料庫營銷模式。利用有價值的數據進行精確發行。並從廣告上那裡得到利益回報。其中資料庫的建立是關鍵。折舊需要我們有一批敬業的渠道開拓人員,在進行發行的同時,必須准確的錄入受眾信息。從而建立我們的准確的資料庫,成為我們的盈利之本。
四、DM雜志的數據(以DM雜志《????》為例)
由廣告公司主辦的DM雜志《????》已經出了5期,《????》從小到大,從雜亂到有序,到目前逐漸固定了自己的風格。雜志的欄目設置日見明晰,很多版塊已趨於固定,並深受讀者的歡迎,此外還有大量專業人士賜稿,極大豐富了雜志的內容,提升了雜志檔次。成為行業內品牌媒體。
下面我們就以該刊為例說明行業DM雜志的特點。
《????》DM是市場細分的DM雜志。他適合更細分的讀者群的需求。他的發行量也不能作為評估DM雜志的唯一標准。假設一本專業雜志發行30000冊,如果這個發行區域內的目標受眾也只有30000餘人,雖然這個DM雜志發行量從絕對量來說是少的,但是從相對的意義上講,這的確是一本在本專業細分市場非常是有影響力的DM雜志。
1. 《????》DM雜志投放比例: ????
2.平均每期廣告版面占總版面的70-80%
3.《????》雜志的每期發行量為30000餘冊
4. 80%以上的讀者為企業有決策權的經理和采購人士
5.發行特點及優勢
(1)、發放對象皆是具有購買需求的企事業單位,符合各廠商的市場目標對象。
(2)、全國范圍動態發放,覆蓋面廣,廣告經費的投入,物有所值。
(3)、宣傳周期適中,完全迎合客戶廣告累積投放需要,效果突出。
(4)、內容資料由廠商和本刊專職采編每期更新30%以上,使用者的查閱頻率高。
(5)、便於保存和查詢,廣告效果持久。
6.發行區域分布:
邢台60%、邯鄲17%、衡水 15%、承德3%、其它 5%
《????》作為DM信息媒體,目前已成為業內讀者查找加盟連鎖的必需工具與資料。因此,他的廣告不僅可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同時,也引導了采購者購買的方向。
在這個傳媒行業山雨欲來的時期,作為傳媒人,潛心奠基,靜心沉澱,謀求長期、有序的發展才應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我們也期待籍此接觸更多的業界同仁和廣告主,發掘廣闊的市場空間,創造潛在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