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自出版
1. 知道一段文字,也知道是在豆瓣上發表的,怎麼才能找到作者
我的話會直接在網路搜索那個文章,然後看出來的相關網頁中,看地址哪個是豆瓣的,一般會找到原作者的~~~畢竟如果轉自豆瓣的話,那文章肯定首先是在豆瓣發表過的~~~想來應該會搜到~~~
2. 豆瓣自出版要掏錢嗎
不要錢,相當於在豆瓣閱讀上發布你的作品。要先向豆瓣投稿,通過了就可以。——上師文化傳媒【圖書出版】。
3. 豆瓣網的發展歷程
豆瓣表面上看是一個評論(書評、影評、樂評)網站,但實際上它卻提供了書目推薦和以共同興趣交友等多種服務功能,它更像一個集BLOG、交友、小組、收藏於一體的新型社區網路。
在楊勃的眼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說門戶類網站還是以「物」為第一要素,一些社會類網站則把「人」提到了第一要素,那麼,豆瓣,則是第一個把「人」和「物」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的網站。
隨著豆瓣英文版的推出,豆瓣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家向外輸出模式的網站,而實際上,豆瓣自身就是集眾家所長的結果。至於豆瓣究竟借鑒了哪些網站哪些元素呢?據楊勃介紹一共有三個方面。一是簡約素雅的界面風格,來自於flickr,包括它的分享概念;二是電子商務方面,借鑒了亞馬遜(Amazon),比如用戶評論和推薦;三是社會網路(SNS)的一些元素,把人和人的社會關系真實地搬到網上,不過一般的社會網路是沒有媒介的,而豆瓣用相同興趣作為媒介。
楊勃將豆瓣的核心思想總結為,「可以發現不同的東西,並且適合自己」,他解釋說,朋友的推薦往往對購買某種產品非常關鍵,豆瓣擴大了推薦的群體,你會相信特定陌生人的推薦,這「可以理解為一種以書等具體物體為媒介的人脈關系網」。 你經常對著書店裡的綿綿不絕的封面發呆嗎?或者頭暈腦漲地從音像店的琳琅滿目中逃出?寬頻下載和網上購物降臨之後,即使在最小的城鎮,你的選擇也在每天成百上千地增加。這其中一定有你喜愛的東西,但十有八九它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和你擦肩而過。媒體讓老少咸宜的大片無處不在,對只適合一群人的東西卻顯得力不從心。而且,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管電視的娛樂編輯和報紙的書評作家多麼公正和勤勉,他們的幫助都不可能對所有人同樣有效。
豆瓣的發起者發現,對多數人做選擇最有效的幫助其實來自親友和同事。隨意的一兩句推薦,不但傳遞了他們自己真實的感受,也包含了對你口味的判斷和隨之而行的篩選。他們不會向單身漢推薦育兒大全,也不會給老媽帶回赤裸特工。遺憾的是,你我所有的親友加起來,聽過看過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類似的人卻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結交,卻知道成千上萬人的口味,能從中間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傳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對其中每一個人都多少會有幫助。豆瓣隨著這一個願望產生。豆瓣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圖包納百味。無論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幫助你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後通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
2004年12月,北京朝陽門外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幾乎每天下午,阿北(楊勃)都會拎著一台已經掉漆的PowerBook來到這里,埋頭編程幾個小時。豆瓣最初的程序大半完成於此。這是「豆瓣」的來歷。
然後,2005年3月6日,豆瓣正式上線了。 2004年9月,楊勃為自己的旅行網站製作了商業計劃書,並且將這個網站命名為「驢宗」。
從2004年10月開始開發,經歷了5個月,2005年3月6日,楊勃的豆瓣網開張了,並且第一天就有用戶注冊。
2005年4月9日,小組藏書功能開通。
2005年4月12日,增加小組發言修改功能;增加針對某本書的評論,分離了對某本書的評論和討論;對關鍵詞的搜索結果確定以站內收藏人數排序。
2005年4月14日,豆瓣的界面特別是收藏部分做了大的更新,對URL也有簡化。
2005年4月19日,增加 「和你口味最像的人」,還在部分書的介紹頁里開通了「豆瓣成員認為類似的書」。
2005年4月20日,針對用戶和小組推出個性化域名服務。
2005年4月22日,推出針對站內評論的rss feed。
2005年4月25日,第一個公益性質的小組出現於豆瓣。
2005年4月27日,用戶上傳書目功能開通(試驗性運行)。
2005年5月2日,因為小組「愛看電影」的迅猛發展,豆瓣電影單列開通。
2005年5月23日,開通「WISHLIST」,開始測試對個人的推測清單。
2005年6月6日,「標簽」從豆瓣的主菜單里消失了,標簽列表成為豆瓣讀書和豆瓣電影頁面的一部分。
2005年6月14日,增加了代碼生成器,用戶看過、在看、想看的書或者電影都可以自動顯示在自己的BLOG上。
2005年7月6日,因香港用戶快速增長及活躍,開通繁體字版本,網站針對港台用戶增加個性化服務;相關的更新,豆瓣增加數萬種港台出版的圖書名目,還有在台灣第二、三大網上書店——金石堂和誠品的購買鏈接和售價;增加了旌旗書市的購買鏈接和價格。
2005年7月18日,豆瓣音樂單列開通。
到2005年7月底,豆瓣網注冊用戶已接近萬名,日訪問量近20萬。
2005年8月23日,豆瓣推出同城。
到2005年9月底,豆瓣網注冊用戶已達3萬多名,日訪問量超過20萬。
2005年10月7日,開通二手書碟交換功能。
2005年11月,網站從上海搬到北京運營。
2005年12月,豆瓣網英文版上線。
2005年12月,由1個人開發、4個人運營的書評、影評、樂評網站豆瓣網,已經有5萬多名注冊用戶。
2006年2月,豆瓣網注冊用戶過10萬。
2006年3月,豆瓣網開通一周年,注冊用戶過11萬。4000個小組,50人以下小組佔90%。
2007年 11月13日,豆瓣成員滿100萬。
2008年8月15日,豆瓣廣場上線。
2008年11月7日,豆瓣推出音樂人頁面。
2008年9月22日,站務論壇下線,新的幫助中心正式使用。
2009年1月14日,新版9點推出。
2009年6月3日約1:00至5:00,豆瓣關閉發布和回復功能。
2009年6月19日,豆瓣電台Beta版正式開始小規模公測。
2009年7月8日18:00,關閉小組回復、日記回復、簽名修改、小組設置修改、我說、留言板等功能。部分小組被私密化。
2010年6月3日,關閉「我說」及圖片上傳功能,於兩日後恢復。
2010年12月27日,豆瓣專有貨幣小豆上線。
2011年1月26日,讀書筆記功能上線。
2012年1月10日,新版豆瓣首頁啟用,新豆瓣猜重登首頁。
2012年5月7日,豆瓣閱讀的作品商店上線,正式發售作品。
2012年5月17日,豆瓣電影開啟在線購票和選座位功能。
2012年8月,月度覆蓋獨立用戶數(UV)已超過1億,日均PV為1.6億。
4. 豆瓣要求獨家代理作者的紙書出版權
這個如果是獨立小作者這個會有一些吸引力,因為他們無法取得大的出版商。但如果你自信你的作品大的出版商會出版,那麼豆瓣這個就有些貪心了。
但是豆瓣的口碑一直不錯,這樣子做也是他們在嘗試。只能說他們調查過一些數據,分析收益,做出的這樣一個規則。他們應該和一些出版商有合作關心,但現階段豆瓣還是在以「豆瓣閱讀」為依託的電子書為主。
5. 豆瓣閱讀獨家電子版權還能投稿給其他的平台么
這個如果是獨立小作者這個會有一些吸引力,因為他們無法取得大的出版商。但如果你自信你的作品大的出版商會出版,那麼豆瓣這個就有些貪心了。但是豆瓣的口碑一直不錯,這樣子做也是他們在嘗試。只能說他們調查過一些數據,分析收益,做出的這樣一個規則。他們應該和一些出版商有合作關心,但現階段豆瓣還是在以「豆瓣閱讀」為依託的電子書為主。
6. 豆瓣閱讀里,除了寫小說的,還有用它讀自出版的人嗎
指圖書或其他形式的出版物在沒有第三方出版商參與的情況下, 由作者進行出版的新內興出版業態。 在圖書容自出版模式中, 作者控制整個圖書出版過程, 包括圖書裝幀設計、 體例、 價格、 發行、 市場營銷和公關等工作。
7. 豆瓣自出版是什麼意思
指圖書或其他形式的出版物在沒有第三方出版商參與的情況下, 由作者進行出版的新興出版業態。 在圖書自出版模式中, 作者控制整個圖書出版過程, 包括圖書裝幀設計、 體例、 價格、 發行、 市場營銷和公關等工作。
8. 豆瓣 自出版投稿 審核容易過嗎
自出版,顧名思義,就是作者繞過出版社和圖書編輯,將自己的書稿直接出版。自出版有兩種形式:
印刷版(也就是我們說的紙質書)和電子版。考慮到印刷版的成本尤其是中國對於印刷讀物的管理規定,電子版圖書成為作者運作自出版的主要形式
(如不特別說明,「自出版」都是自出版的電子圖書)。例如2011年,亞馬遜在美國啟動自出版計劃,直接與作者簽約,出版Kindle版圖書,並通過亞馬遜出售。亞馬遜當時公開宣稱,「出版商的倒閉是大勢所趨,是早晚的問題,出版過程中只有作者和讀者是真正必要的角色。」
9. 豆瓣自出版操作步驟怎樣-
需要過程
10. 自出版找時光流影這個網站怎麼樣
現在網上自出版平台好像還挺多的,微印,豆瓣,時光流影好像都不錯。
不過時光流影這個網站比較方便的就是有一鍵成書的功能,不需要自己花大事件苦逼逼的一頁頁排版,一次性電腦幫你排版完成,然後申請列印就可以了,相當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