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論語怎麼發表
❶ 《論語》究竟是怎樣一本書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是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
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慢慢的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1)職稱論語怎麼發表擴展閱讀:
《論語》的創作背景:
面對春秋戰國那樣的亂世,知識分子大都很不滿意,於是紛紛思考救國救民、解決社會矛盾的方針路線。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於是形成不同的學說流派。
在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後出現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這些流派之間,相互批評,展開了激動人心的學術爭鳴。於是有所謂「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
春秋戰國之交的「百家爭鳴」,是一個思想大爆炸的時代,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中國傳統中很多光輝的思想主張,都產生於那個時代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爭鳴」中最重要的一個學術流派。經過歷史的淘汰和選擇,儒家思想在漢武帝之後成為中國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核心。
❷ 論語 孔子從政順利嗎
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是講有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非淺。「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復習,每次復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復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麼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xx要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現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麼堅韌不拔,是那麼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中,都應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抗戰英烈吉鴻昌,面對著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共產黨員賈起面對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著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秘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勇往直前!!通過學習《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❸ 《論語》是什麼時候寫的
戰國
❹ 論語(學習法發)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復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惱怒,不也很君子嗎?」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說:」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犯上的人,很少。不喜歡犯上,卻喜歡做亂的,那是沒有的。君子專心從事根本,根本建立,道就有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說話漂亮,打扮光鮮的,就少有愛人的。」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人謀事有沒有盡忠?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守信?老師教的有沒有練習?」
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說:「治理千乘之國,就要謹慎辦事,小心說話,節約開支,愛護人民,要根據時令來使用百姓」。
1.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說:「弟子回家要孝順,在外面要尊敬兄長,要謹慎可信,愛戴人民,親近仁德之士,實行之後還有餘力,就去學文化。」
1.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說:「尊重賢德而輕視女色;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輔佐君主,能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有信用。這樣的人,就是他說沒有上過學,我也認為他有文化。」
1.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學習,所學也不會鞏固。要以忠實和誠信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錯誤就不怕改正
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去世,不忘追念上輩祖先,民眾的德行就會變得穩定忠厚。」
1.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問子貢說:「夫子到一個國家,總能議論參與這個國家的政事。是求來的,還是另人給他的?」子貢說:「夫子溫良恭儉讓,所以才得到這樣的資格。夫子求得的方法,或許與別人求的方法不同吧。」
1.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父親還在,看他的志向;父親不在了,要看他的行為;三年不改他父親的規矩,可以說是孝順了。」
1.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先王的作法,在這一點上很不錯。大事小事都用這個規則,有行不通的。為和諧而和諧,不用禮來節制它,也不行啊。」
1.13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有子說:「講信用接近義的要求,說話就有分量;恭敬接近禮的要求,就能遠離恥辱;結了婚也不忘掉親人,也就可以跟著他了。」
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吃飯不求飽足,居住不求安逸,幹事機敏,說話謹慎,去有道之士那裡校正自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說:「貧窮而不諂媚,富有而不驕傲,怎麼樣?」孔子說:「還可以。不過不如雖貧窮卻樂觀,富裕而好禮的人。」子貢說:「詩經上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子貢啊,可以同你談論詩經了,告訴你前面的你就能知道後面的。」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❺ 《論語》能否現在以自己為著作人再次發表
當然不行,論語又不是你自己寫的。怎麼能以你自己為製作人再發表呢?
❻ 論語什麼時候開始編的
關於孔子和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發生了他們之間的言論。從春秋末期發生的。
❼ 哪些網站 發表職稱論文 比較好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兵書):《孫子兵法》(春秋·孫武)
我國第一部詞典:《爾雅》 (漢代經師匯集)
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東漢·許慎)
我國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春秋·左丘明)
我國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我國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南朝宋·劉義慶)
我國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晉·干寶)
我國第一部語錄(記言)體史書:《論語》它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西漢司馬遷)魯迅稱贊該書為「無韻之離騷」
我國第一部大網路全書:《永樂大典》
我國第一部政論文總集:《新書》 (西漢·賈誼)
我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東漢·班固)
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春秋·左丘明)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北宋·司馬光)
我國第一部韻書:《切韻》 (隋代·陸法言)
我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總目錄:《七略》 (西漢·劉歆)
我國第一部斷代詩選:《全唐詩》
我國第一部語法書:《馬氏文通》
我國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戰國策 》
我國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集: 《晏子春秋 》
我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 (戰國·屈原)
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我國第一部典籍外文譯本:《大乘起信論》 (譯者:玄奘)
我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 (三國·曹丕)
我國第一部著名的戲曲作品:《竇娥冤》 (金末元初·關漢卿)
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羅貫中)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清·吳敬梓)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官場現形記》 (清·李寶嘉)
我國第一部歷史小說:《穆天子傳》
我國第一部哲理散文總集:《呂氏春秋》 (秦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
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文心雕龍》(南朝·劉勰)
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詩品》 (南北朝梁·鍾嶸)
我國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夢溪筆談》 (北宋·沈括)
我國第一部日記體游記:《徐霞客游記》 (明代·徐宏祖)
我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水經注》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遊記》 (明·吳承恩)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清代·蒲松齡)
我國第一位女詞人:李清照(清)
我國第一位女詩人:蔡琰(文姬)
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戰國)
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東晉)
我國第一位山水詩人:謝靈運(南北朝)
我國第一位發明活字造紙術:東漢宦官·蔡倫
我國第一位發明活字印刷術:北宋平民·畢升
我國古代詩歌最多的詩人:陸游(南宋)
我國現代第一部新詩集:《女神》(現代郭沫若)
我國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寫成的民歌體敘事長詩:《王貴與李香香》 (李季)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雜文集:《墳》 (現代魯迅)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中篇小說:《阿Q正傳》 (現代魯迅)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現代魯迅)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吶喊》 (現代魯迅)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散文詩集:《野草》 (現代魯迅)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位兒童作家:冰心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葉聖陶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包身工》(夏衍)
我國第一個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1921年成立,發起人沈雁冰、鄭振鐸、葉紹鈞)
我國第一部以民族工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茅盾寫的《子夜》
我國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
❽ 麻煩給些有關《論語》的建議
1現在很多小學生都在學古文,自己也要求女兒每天堅持認真讀《論語》十分鍾。現在學生功課緊,每天讀過多怕堅持不了,所以僅要求十分鍾,但一定要風雨無阻。有些家長他們對自己孩子也抓得很緊,學《史記》、古詩詞都學得不錯,但這些家長教育孩子只作為一般的知識來看待。
一次,我問女兒:「為什麼要學《論語》?」女兒答不出來,我就說:「《論語》是幫助你改正壞習慣的。」
女兒有些似懂非懂,我就繼續說:「你知道什麼是聰明嗎?」
女兒說:「就是頭腦聰明,又能刻苦。」
我說:「你說對了一部分,聰明就是一種好習慣。」
女兒不解:「聰明是一種好習慣?可老師不是這么說的。」
我說:「你慢慢會懂的。比如笨的人並不是真正的笨,而是他壞習慣養成了,一碰到困難就想偷懶,心裡就煩。而聰明的人呢,他遇到困難就會很興奮,結果事情往往很快解決了。所以說,聰明的人一定有一種好的習慣,而愚笨的人卻是在懶惰中養成不良習慣引起的。」
女兒「噢」一聲,我繼續說:「一個有好習慣的人一定是聰明的,如果你想讓自己聰明起來,就一定要改正自己壞習慣。」
我繼續問:「你要如何改正你的壞習慣呢?」
女兒一時答不出來。
我就給他一起啟發:「《論語》前幾段曾子是怎麼說的?」
女兒說:「噢,吾日三省吾身。」
我說:「對了,就是要時時檢查自己,看看有什麼不良習慣。比如說,讀書有沒有厭煩了,對別人的批評是否虛心接受,有沒有思想開小差而引起粗心,有沒有撒謊,有沒有發脾氣等。能常常檢查自己這些毛病,自然就會改正這些不良習慣。壞習慣開始很小,但忽視了就會養成大的壞毛病,這樣就很難改了。如果壞毛病改不了時,人也就變得愚笨了。」
這是和自己女兒一則對話,女兒有一次還問我:「有的科學家毛病也很多,但他卻很聰明。」
我說:「科學家在學習上有好習慣,所以在科學方面很聰明。但科學家有時在其它方面壞習慣很多,所以在其它方面卻很蠢笨。」
很多人學《論語》,僅作為一種學術,或者說是一種理學,就象拿寶貝當石頭使一樣,沒有發現它的真正價值。在和女兒的對話中,雖然語義很淺顯,但應該說明了《論語》的一些重要話題。儒學重修身,所謂修就是修正的意思,把不良的惡習修正過來,這樣才能開發人的智慧。所以仁心,就是無不良的念頭,無不良念頭就不會做不良的事。一個人行為都是良好了,這人不聰明才怪呢。但要做到行為良好,心念良好,這是很難的事,這就需要「吾日三省吾身」,逐漸去掉惡習,保持良好心念。看來這話都說得很白了,是不是說清了道理。
因此再復述一下本文觀點:
1、聰明就是一種好習慣。
2、要養成好習慣,一定要時時檢查自己,不要懶怠。
3、學《論語》重點就是要學會如何檢查自己。
❾ 論語中有多處論述言行關系的語句
1、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篇》
解釋:說話一定要誠信,做事一定要堅定果斷。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篇》
解釋: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3、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論語•為政》
解釋:對於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
4、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
解釋:古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是因為他們以說出來做不到為可恥啊。
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解釋:君子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指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