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出版選題申

出版選題申

發布時間: 2021-03-14 01:23:10

❶ 求圖書出版選題,教育考試類為主

高考試卷 中考試卷

❷ 出版選題是什麼意思還有後續操作沒。

這個選題是圖書的基本信息資料,出版商為了對圖書進行評估的一種基本要求。

❸ 圖書選題申報表怎麼寫只給了暢銷書排行,這個排行有什麼用

主要問跟你合作的出版社,每家社要求的不一樣

❹ 出版社選題論證表如何填寫啊

對於很多出版社而言,選題論證會理所當然是編輯部門「唱主角」,而發行部、市場部只不過是執行監督作用的輔助部門。但是,人民軍醫出版社卻採取以「市場發 行」來全面「監管」選題論證的舉措。該社市場部負責人寧可,向記者講述了他對十多家出版社選題論證會的調查結果,並提出了人民軍醫出版社如何「讓選題論證 更貼近市場前沿」的具體思路。
不久前,我通過各種途徑,對十多家科技類出版社的選題論證模式做了一次小型調查,發現很多大家「熟視無睹」的問題,其中有很多問題從發行部、市場部的角度來 看,還很嚴重。比如說,有些社在選題論證會上,選題申報人提交給大家判定某選題是否可通過的資料與信息,僅僅是(或主要是)該書書名叫什麼、作者是什麼 人、該書大概是寫哪方面知識的,而其他方面的信息,如市場信息,即使有口頭介紹也大都十分簡單。讓大家僅憑這三點就來推測、判斷該選題好還是不好,未來市 場走勢會如何,實在很難,很不科學。因為,著名專家不等於著名作者(一定能寫出好書);曾經寫過好書的作者,不一定凡是他寫的書都會好賣;同樣講述某一方 面內容的書,可能有的書會因寫得精彩、富有特色而市場反應很好,而有的書卻會因寫得平淡無奇對讀者的吸引力不大從而賣得很差。如今的圖書市場,同類書、名 家寫的書比比皆是。如何讓你的書在眾多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內容和特色是關鍵。
還有就是:在很多出版社的選題會上,圖書編輯部的同志常常會問發行部的同志,某選題目前市場上同類書賣得怎麼樣,有沒有哪種同類書銷售得好或不好,本社以前 出的類似書銷售的情況怎樣等等這樣一類問題。雖然也有發行部人員給予回答,但試想,有幾個發行人員的腦子能夠像計算機那樣說到哪一類書馬上就能把這類書的 市場表現和有關發行情況說得清清楚楚?這些本來應該靠選題申報者事先花時間調查好、用數據說話的問題,如果變成論證會上的臨時詢問、憑印象說話,效果好 壞、可信度如何可想而知。
不少出版社的選題論證存在一個缺陷:就是很少談及某個選題的宣傳推廣方面的打算和設計。眾所周知,一本書市場走勢如何,宣傳推廣方面的工作(策劃、設計、落 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這方面有何設想和設計(簡短廣告詞、銷售促進工具等),無疑也是考量一個選題是否可以去做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這方面內容,如果 不予以規定,很少見有哪位策劃編輯對大家進行介紹,可能根本就沒有納入選題考慮之中。
因此,要想真正發揮好選題論證會的作用,提高選題論證會水平和質量,就要把選題論證納入「程序化、市場化」的軌道。具體方式如下:

提交選題論證之前
必須要有該選題書稿初稿
一本書好賣不好賣,內容如何、寫得怎樣(精彩不精彩,有沒有看頭)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業界常說「內容為王」(比如同樣是寫經營管理、職場勵志方面的書, 《水煮三國》那樣的寫法與其他普通的寫法相比,效果自會大不一樣)。要想了解一本書今後是否會因內容好(能夠滿足讀者的某種需求,讓讀者感到買了實用、 值)、寫得好(精彩、新穎、實用、有看頭……而使讀者傾向於在眾多同類書中選擇它,只有通過事先看該書的初稿(包括只看部分章節)才能略知一二(尤其是面 向大眾的讀物,只有看過書稿,才能大致知道該書的可讀性、特色性、科學性、實用性等強還是不強,才能知道策劃編輯所介紹的那些看點、賣點是否屬實,是否判 斷無誤)。
因此今後可以規定,只有看到過作者的初稿(包括試寫的某個章節)對該書內容方面有初步了解的選題,才能提交社裡進行選題論證。這一措施可以大大地減少出書尤其是出大眾健康類書時的市場預測盲目性,提高出好書的准確性。

選題申報表的設計
要充分考慮論證需要
參照國內外優秀出版社的某些做法,重新設計新的選題申報表。新選題申報表要求選題申報人在開選題會之前必須准備好該書三大方面的介紹——看點、賣點、宣傳點,並為准備好這三大點的介紹去做很多相應的工作(資料收集、數據採集、市場調研等)。

看點——該書內容方面的特色、特點、能夠吸引讀者閱讀的地方(只有閱讀過初稿或樣張,才能對看點有很好的了解和介紹)。
賣點——該書作者以前出過哪些書,其市場銷售情況如何(作者出書水平和市場影響力);該書目前有哪些同類書(包括本社以前出的同類書、類似書),其市場表現 如何(反映市場需求度如何);如果有很多同類書,憑什麼讓讀者在同類書中傾向於選擇我要出的這本書(結合該書看點、讀者需求、版式與封面特色、定價策略、 用紙選擇、宣傳手段等進行考慮和論述)。
宣傳點——結合上述兩點,介紹打算要做的宣傳推廣活動方式(可根據情況自由選擇是否做宣傳推廣、如何做宣傳推廣)和分別針對讀者與書商的廣告宣傳要點(包括 精彩廣告詞)。對讀者,主要考慮如何讓他看了這些宣傳(可能出現在書封面上,也可能出現在網站、媒體、海報等的宣傳活動上)產生購買欲;對經銷商,還要加 入一些折扣政策、促銷計劃等方面的介紹,使其產生銷售信心和訂貨欲。

提示:預測一個圖書產品未來市場表現會如何,除了要看產品內容本身外,還要看有關此書今後要做的宣傳推廣工作如何,其中包括廣告宣傳的某些細節如何設計。因此,這些都應該被納入選題評判考慮內容之中。

讓參加選題論證會的人
提前了解要論證的選題內容
選題申報者應提前至少1周把要論證的選題的書稿(可部分章節)和有關該選題三大點介紹的電子文件發給每一位參加選題論證會的人員,讓大家能夠提前對所要論證選題項目進行了解、核實和研究,讓選題論證會成為論證雙方都事先有準備、有備而來的論證會。
所有資料都盡可能通過區域網(共享文件夾)、電子郵件等形式來傳遞,既快捷省時,又節約紙張和墨粉。
提示:另外,建議在選題論證會上多配備一些麥克風,讓嗓門小的人隨時可以張口說話;或者,專門指定一個人負責給要發言的人送話筒,誰想發言舉手。
目前多數出版社選題論證會上的與會者,對各編輯申報選題的評判意見只用通過、不通過、介於兩者之間的選擇來表示。建議以後改為對各選題的可讀性(內容吸引 力)、特色性、科學性、實用性、市場預測等逐項表達看法(不好、一般、很好、非常好),最後由一位或幾位有經驗的資深人士(社領導等)根據大家的看法敲定 某選題是否可以通過。
另外,在填寫對選題意見看法的表格上,應在每一個選題後面留出一個空來讓大家寫對該選題的更加具體的看法和建議,如懷疑此選題會怎樣怎樣、聽說什麼什麼、建議書名改為什麼、建議怎樣怎樣等等,供最後決策的人參考。

用集體智慧設計書名和廣告詞
筆者近期注意到,幾乎所有暢銷好賣的大眾讀物(包括我社出品的《乙肝陽轉陰》、《玩出健康》等),封面都有讓人動心或好奇、對眼球有很強吸引力的輔助廣告短語。但在調查中我卻發現:很多出版社的圖書,封面僅有一個書名,沒有任何輔助性廣告詞。
很多跡象表明:要想讓一本書在市場上賣得好,就必須得對該書的書名、封面廣告詞、內容提要、目錄等所謂的「讀者頭5秒所看到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包裝 (有人稱其為圖書策劃過程中的畫龍點睛工作)。尤其是書名和廣告語,其是否有特色,能否吸引讀者拿起翻看這本書,十分重要,必須給予極度的重視。
如何為一本書設計出最佳的書名和封面廣告語?我們認為僅靠選題申報者一個人苦思冥想肯定不如靠發動大家群策群力或由一班人馬專門來負責研究設計效果要來得 好。不妨嘗試利用出版社的大屏幕、辦公網、《軍醫人通訊》、電子郵件等開展公開有獎徵集活動,既實用,又有趣,微不足道的獎金可從日後出書的收益中支出。 另外,還可以組織或指定一個專門機構或部門(如市場部)專門負責研究這裡面的學問,同時專門負責為各選題提供書名、封面廣告語乃至內容提要等設計方案。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要做充分市場調研」這句話,但如何來做市場調研,並非每個人都有相應的知識和經驗(即有時候不是不想去做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這就需要有經驗的同志(包括各級領導)主動在這個方面進行方法學研究和提供詳細的指導,實現知識、經驗、資源共享。論證會上除了介紹選題內容外,還可請介紹得好的 編輯向其他編輯介紹一下如何做好選題准備工作(包括通過哪些途徑獲取選題的各類背景資料,如何做市場調研等)。

❺ 在寫圖書出版選題申請表,不知道大家現在都緊缺什麼類型或是感興趣的圖書。。。

技術性的書籍再者就是小說了

❻ 出版的流程

出版的程序包括:
1、完成作品並錄入/排版,設計封面,做到稿件齊、清、定;
2、直接向出版社編輯部門投稿或者找代理人代理出版您的作品;
3、由出版社或者代理人初步審核選題、稿件,簽署出版合同或代理合同;
4、交納相關費用:出版管理費(書號費)、編審費(部分出版社不收取或者包含在管理費之中);
5、進入出版環節(若代理出版一般為一個月左右或者更短時間);
6、審稿完成後,由出版社發取書號、CIP、委印單等(部分有發行委託書);
7、印刷-發行。

另外,圖書出版前你需要准備以下材料:

1、書名(可以是暫定名)、內容簡介、作者及簡介、目錄、樣章;
2、稿件:要求齊、清、定,即是排好版的全稿/定稿;
3、向我方(或出版社)的作品授權書(您還需要提供原著作者或出版社的授權書)。
以上各項中書名、內容簡介及作者必須要有,否則無法報送選題。

此外,一般作者直接到出版社聯系是比較困難的,他們不太理會我們,或者會「慢待」我們,讓我們一等等個幾個月。
對此,你可以找代理商或者相熟的編輯,跟他們講清你的選題和思路,說明你的圖書市場潛力。
多問幾家,如果不行,可以自費出版,國內最便宜的可能在3000左右。
另外,如果你的作品你覺得比較好,那不要直接將全稿和最後的書名寄到書商或者出版社那裡,防人之心不可無。

1. 選題介紹。與責任編輯聯系,使出版社方面明了選題,列入出版登記表。具體要求作者提供書稿簡介、作者簡介,以及應責任編輯之請提供其他相應材料,以裨深入了解書稿詳情。
2. 書稿審讀。在初步認可(題材內容適合在我社出版,但質量細節需要進一步求證)前提下,經責任編輯要求,作者方提交全稿,由責任編輯組織審閱,並就書稿質量擬就《審讀報告》,評估以專業學術性、內容創新性、結構完整性、題材豐富性以及是否符合出版方向等為基本依據。此節《審讀報告》由責任編輯負責,並提交社選題論證會、二審、終審參考。
3. 選題論證。二審環節就此書出版動議是否開會討論,由業務、營銷、財務、編輯、行政等部門依不同角度討論決定此書出版與否。如出版,在何種出版條件(或評判此前由責任編輯與作者方達成之出版條件是否成立)之下開展。

4. 出版意見。專門會議之後出台「出版意見」,責編據此「意見」擬出《二讀報告》,並負責提交《一讀報告》及《二讀報告》,報總編輯審批,確定出版社關於此書出版的正式意見。納入業務手續辦理流程。
5. 出版合同。一待決定正式出版,由出版社與作者方簽訂《圖書出版合同》,以法律文書形式確認關於此書出版的合意行為。
6. 進度規劃。包括正式交稿時間、交稿形式、發排要求、作者返校、回稿時間、納入二、三校對安排等等。
7. 圖書編輯。完成新書內容之後,對圖書版面編輯、校對、美編等進行統籌協調。
8. 封面設計。同步進行,編作溝通,共臻完善。
9. 印務製作。三校完畢,最後一次核對校檢,確認後出片,再次扣片確認後,領導簽字,送印製部門下印。
10. 樣書檢查。印製工廠先期出品樣書,交責任編輯、印製部門核查,確認無誤後批量生產、包裝、發貨,倉管。

說明事項——

(1)、出版意見
審稿之後,五種可能的處理方式:
1. 徑行出版:接受出版,無需作修改;
2. 小修出版:原則上接受出版,但需要作一些小的修改補充;
3. 大修出版:原則上可以出版,但必須作出重大修改;
4. 大修再審:先作出如此這般的重大修改,然後再考慮重新審閱,看看是否夠格出版;
5. 退稿:沒有修改重寫的必要,拒絕出版。

(2)、出版條件

涉及稿費、版稅、出版方式、後續環節的分工等可變因素,此類內容在簽約之前均談判合意,附於《審讀報告》之後,供社領導擬出版意見時參考

❼ 出版有哪幾種模式

POD是目前新興的一種出版模式,或者說是一種新的經營模式,它可以有效地整合信息資源、物流資源、人力資源,因此也就越來越迅速地在業內展開。

數字印刷印量越小,價格優勢就越明顯

POD大致指兩類業務,一類是圖書的按需印製(printingondemand)和發行。從事這類業務的公司通常具有一定規模。 如美國最大的發行商英格拉姆(Ingram)所屬的LSI公司、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團貝塔斯曼所屬的Offset公司等。其主要特點是,服務對象是出版商和發行商,實現圖書先訂購,後製作。

另一類是指按需出版服務(publishingondemand),也稱自助出版。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數字印刷技術的日臻成熟,使美國的出版服務公司蓬勃發展,採用這種方式出版圖書的品種較多。公司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作者,收入也主要來自作者,來自市場銷售的收入大約占總收入的20%-30%左右。

我國每年出書近22萬種,龐大的出版基數背後,是龐大的庫存壓力,以及昂貴的物流費用等等。從全球的出版市場來看,圖書出版傾向於越做越精,越做越個性化,越做越專業,這使得「短版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基於一定的弊端,傳統出版模式獨攬生殺的局勢正在一點點地被動搖,社會需要一種新的經營模式,讓圖書出版更節約能源、更節省成本、更高效、更多樣化,而POD無疑是這種社會需求下呱呱落地的「優生兒」。

POD的流程

我們先來看一下想要實現POD所需達到的硬體標准。

數字印刷設備。數字印刷設備是POD最基礎的硬體設施,包括黑白數碼印刷設備和彩色數碼印刷設備,這兩種設備目前國內普及率不高,主要用於文獻印刷、設計打樣以及樣書製作等等。該設備的特點是,印刷時不出片,不製版,直接輸出,相對普通膠印機,數字印刷印量越小,價格優勢就越明顯。據美國LSI公司提供的數據,數字印刷與傳統印刷印製成本上的平衡點約為1500冊,也就是說,印量只要在1500冊以內,數字印刷都有價格優勢。在國內,依知識產權出版社的數據,數字印刷在四年前,價格平衡點還在300~500冊間,現在已經提高到了800冊,隨著業務的不斷成熟,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長。

網路技術平台。這里所說的平台,一個是異地印刷網路平台,一個是營銷網路平台。首先,數字印刷不僅實現了1冊起印的神話,同時還可以實現圖書的異地印刷。也就是說,出版機構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設印刷點,通過網路將圖書文件傳輸過去,完成異地印刷。其次,數字印刷實現了即用即印之後,圖書完全可以先有訂單後製作,所以,要實現更高效的POD,良好的營銷系統非常重要,尤其是網路營銷系統。圖書的批銷單位以及終端讀者可以根據網路上提供的資料,向出版者發出訂單,之後,一個完整的印銷過程便完成了。

降低庫存

POD的出現讓我們感覺到,出版業正悄悄地發生著一場技術革命。可以預見,圖書市場越來越細分化後,便為低印數、快捷高效的出版服務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和空間。一種全新的出版印刷發行模式已經呈現在眼前,尤其是在如何利用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技術解決短版圖書(特別是學術著作)出版難、斷版圖書購書難以及實現中文圖書走出去方面,給我們提供了諸多啟示與思考。

POD讓印製與發行兩個環節高度結合,有效地解決了庫存問題,並讓退貨的物流成本降到最低。據了解,國內出版社中,庫存碼洋超過1億,甚至達到幾億、十幾億的,絕不是少數。而每年由於圖書「過季」(如一些教輔、考試類用書)而需要報廢的圖書數量也高得驚人。其原因在於,發行環節與生產環節往往難以准確對接,確定印數時,往往出現一些「拍腦門決策」,而如果能夠採用POD,先確定市場需求量,再進行生產,就可以有效避免或減少庫存,甚至可以實現「零庫存」。

在操作方式上,則可以靈活多變。一本新書上市,可以首先數字印刷出一部分,作以征訂,有了訂數,再開機大量印刷,便可以有效避開許多風險。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是減少退貨,同時也就減少了由於退貨產生的物流成本。如果是短版圖書的少量訂貨,採用異地數字印刷,那麼物流成本就可以減少到零。

但需要說明的是,依照國外的經驗,數字印刷本身利潤率較低,但它可以帶動相關業務。有統計顯示,每1元的數字印刷,會產生6元的關聯業務,關聯業務里會有更多的利潤。美國POD實現的利潤,主要來自發行。這也是大發行商和自辦發行的大出版集團推動按需印刷的原因。先訂購後印製,沒有庫存,有效延長圖書的生命周期,大大降低圖書發行投資風險和資金佔用。按需印刷的圖書佔美國圖書印數總量的1%左右,但是按需出版圖書的品種和銷售額所佔比例遠遠高於此比例,按需出版圖書總量在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長。

復活死書

相當一部圖書在市場上流通3到5年後,都會陸續退出市場,圖書也就被迫宣布「斷版」。受制於再版印量小,成本高,利潤低的情況,許多出版單位都不願再版這些書。所以近年來,圖書館缺藏現象十分普遍,新建的圖書館想要購進「老書」,也變得異常艱難。

一些專家正在從1949年以來出版的約140萬種圖書中篩選出「推薦館藏目錄」,估計有幾萬種圖書需少量加印或重新出版,對民國時期的圖書和一些古籍圖書也都有一定需求。這種情況下,採用傳統印刷方式顯然是不現實的,於是POD便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惟一途徑。在擁有原書的樣書或者電子文件以後,通過技術處理實現小批量印刷,這無疑是諸多大圖書館館藏書再版的一大喜訊。從這一意義上講,POD是讓大量斷版書「復活」的最佳方式。

此外,POD還將給專業出版帶來新的空間。目前我國在出版結構上,教材的產值比重一直超過50%,而專業出版這個富有無限潛力和創新精神的出版市場,由於利潤率低,市場份額目前尚不足10%。

專業出版的薄弱讓我們一直停留在「是出版大國,但卻不是出版強國」的水平上。為了發展專業出版,國家曾推出各種政策,如設立出版基金等等,但效果都不是很明顯。POD的出現,為專業出版難開了一張較為對症的葯方,在整合作者資源、讀者資源、營銷資源的情況下,圖書如果可以實現網上訂購、按需印刷的形式,專業圖書就會在小印量的前提下,實現「永不斷版」。

此外,POD還可對專業圖書的進出口產生影響。比如可以解決海外購買中文圖書難的問題,加速將中文圖書推向全世界的進程。同時,也可使國內讀者更方便地買到外文圖書。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為的就是要讓出版業在創新的大潮中顯示並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地位和作用。POD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中國還畢竟剛剛嶄露頭角,相信,作為傳統出版的有益補充,按需出版、按需印刷都將愈加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❽ 請問出版書投稿時申報選題名稱是怎麼回事

就是你的書名。後期出版社編輯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跟你協商是否需要更改,一般情況下會遵照你的決定。

❾ {出版}圖書選題申報

2015年了,你有沒有得到通知???

❿ 選題申請表和開題報告怎麼填呀,我的論文題目是廣告翻譯的技巧

我們可以幫你哦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