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狀態越久
⑴ 審稿時間長意味著什麼
只要送審了,審稿時間長短完全取決於審稿人的時間安排。因此並不能確定審版稿權時間長就是通過或未通過。
審稿是編輯人員的一種職能,編輯人員對作者創作的文字、圖像等材料(原稿)為對象所進行的判斷、鑒定和評價工作 (對於譯稿的審稿,主要是鑒定譯文的質量),由審讀、寫審讀報告兩部分組成。又稱審讀。審稿是編輯工作的關鍵,是決定圖書質量的重要步驟。
⑵ sci是不是審稿時間越長中的幾率越大
這個問題許多人再問,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審稿時間和錄用的幾率沒有任何關系!下面這篇文章你看看,了解一下審稿時間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術論文的審稿時間問題
論文作者都會有這樣的困惑,論文投稿後等待的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到底什麼審稿結果自己也沒有把握。長時間的等待,也讓很多作者摸不清頭腦。其實審稿是編輯工作中的決定性工作,這個環節是需要時間的,即我們常說的審稿周期。
那麼審稿時間的產生是由怎樣的流程構成的呢?每個環節所耗費的時間又是多少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分享給大家的內容。
雖然國外的權威學術期刊其審稿流程是比較嚴格的,但審稿周期一般情況下不是很長。審稿時間是由編輯初審時間、審稿人審稿時間、編輯給出意見的時間組成的。
編輯初審時間
當你的稿件投到雜志社後,編輯會對稿件進行必要的審閱,看是否符合該期刊的辦刊原則,對不符合原則的稿件,編輯可以直接拒稿,這也為了減輕審稿人的負擔;還有就是要看稿件所涉及的領域,好找該領域的審稿人審稿。一般情況下會由主編安排副主編去找審稿人,有的則由某個編輯直接找審稿人。編輯初審時間一般在1-2周,遇特殊情況,如法定假期、編輯出差等,審稿時間會更長。
審稿人審稿時間
這一階段審稿周期比較長,幾乎占整個審稿周期的一多半時間。一般情況下,雜志給審稿人的審稿時間一般是:通訊2-3周,全文3-4周,但由於審稿人只是義務,沒有責任,所以如果超出這個時間,編輯也只能催促一下,如果審稿人一直沒有審稿,編輯部可能重新找審稿人,這樣的話,稿件的審稿時間就會特別長。
編輯部給出意見的時間
審稿人意見返回編輯部後,如果2-3個審稿人意見統一,編輯的結論就好下,如果不統一,編輯就有權做出決定,如果編輯決定不了,可能還要再找審稿人仲裁,這樣的審稿時間就會長了許多。編輯部給出意見的時間一般會在1周內。
不同的期刊審稿周期是不同的,過長的審稿時間對有些作者來說絕對是沒有好處的,比如數學類的論文,所以審稿周期的長短也是作者選擇投稿期刊的考慮因素之一。
參考:查爾斯沃思論文潤色小貼士http://www.charlesworth.com.cn/
⑶ 給最小說投稿一般幾天才會有回復是不是時間越長,幾率越小
應該是。時間長的話,估計就是被當掉了。不過不要灰心哦。很多作家剛開始都這樣的。
⑷ 投稿狀態 Decision in Process 要多久
1. Submitted to Journal
當上傳結束後,顯示的狀態是Submitted to Journal,這個狀態是自然形成的無需處理。
2. With editor
如果在投稿的時候沒有要求選擇編輯,就先到主編那裡,主編會分派給別的編輯。這當中就會有另兩個狀態:
① Editor assigned編輯分派
②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編輯拒絕邀請,這時主編不得不將投稿文章重新分派給其它編輯。
3. Reviewer(s) invited
說明編輯已接手處理,正在邀請審稿人中。有時該過程會持續很長時間,如果其中原因是編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審稿人,這時投稿者可以向編輯推薦審稿人。
4. Under review
審稿人的意見已上傳,說明審稿人已接受審稿,正在審稿中,這應該是一個漫長的等待(期刊通常會限定審稿人審稿時間,一般為一個月左右)。當然前面各步驟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編輯的處理情況。如果被邀請審稿人不想審,就會decline,編輯會重新邀請別的審稿人。
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
審稿結束,等編輯處理,該過程短則幾天,長則無期,科學堂有一篇文章出現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狀態已近一個月了,還是沒有消息。
6. Decision in Process
到了這一步就快要有結果了,編輯開始考慮是給修改還是直接拒,當然也有可能直接接受的,但可能性很小,呵呵。
7.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大修,這個時候可以稍微慶祝一下了,因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體怎麼改就不多說了,謙虛謹慎是不可少的(因為修改後一般會再發給審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細心的回答每一個審稿人的每一個問題,態度要謙遜,要讓審稿人覺得他提的每個問題都很有水準的,然後針對他的問題,一個一個的做出答復,能修改的就修改,不能修改的給出理由,而且都要列出來,文章的哪一段哪一行修改了最好都說出來,記住:給審稿人減少麻煩就是給你自己減少麻煩!另註:有時,審稿人會在修改意見里隱諱里說出要你仔細閱讀某幾篇文獻,這時可要注意了,其中某些文章可能就是評審者自己發表的,這時你最好在你的修改稿中加以引用),修改後被拒絕的例子也多不勝數的。
8.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修改後重新提交,等待編輯審理。
9. Accepted
如果不要再審,只是小修改,編輯看後會馬上顯示這個狀態,但如果要再審也會有上面的部分狀態。一步會比較快,但也有慢的。看雜志的。
10. Rejected
相信大家見了Rejected,都會很郁悶。但也不要太灰心,耐心將評審意見看完,一般評審者會給出有益的建議,相信看後你會有所收獲。
⑸ 雜志投稿是回復時間越久越有可能過稿嗎
可能是稿件太多,編輯無法一一回復,再等等看
⑹ 雜志的投稿周期是什麼
就是你投稿後到審稿通過這段時間。一般周刊、旬刊、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投稿時間是逐漸遞增的,周期越長,需要的投稿時間越長。
⑺ 一般書稿的審稿時間是多久時間越久表示越怎麼樣
大概2到3個月吧。越久越不靠譜。應該是這樣?
⑻ 學術論文投稿後有幾種狀態
投稿結束之後,要是文章格式沒有問題且編輯覺得文章符合期刊范圍,接下來就進入了漫長的等待。急需文章的人不免會經常登錄系統查看當前稿件狀態,有些系統會把每一個狀態更改都記錄下來,非常詳細,而有的期刊則長時間只顯示一個「正在審稿」(under review)的狀態。
· 下面放了一個期刊的審稿狀態,並且翻譯了一下。
采 月/日/年 時間排序
· 其他期刊的狀態顯示會有出入,但是大致都差不多。都分成投稿(submit)、編輯處理稿件(with editor)、審稿(under review)、修改(revise)和審稿結果(accept or reject)。
· 一般來說,編輯處理稿件(with editor)這個狀態出現得很快,而且一般最多維持2周。如果文章投稿之後2個星期內都沒有出現with editor或者在這個狀態超過4周,可以考慮發個郵件詢問一下主編,看是不是被遺忘了或者系統沒有更新狀態。
· 審稿(under review)這個狀態持續最久,從一個月到一年都很正常,跟期刊關系很大。一般期刊網站會提供大致的審稿周期。如果沒有,也可以下載幾篇最近的文章,摘要頁上一般都會註明submit的日期跟accept的日期,這樣就算的出來大致需要多長時間。